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早在商朝时期中国人就将外国人看成文化低劣的野蛮人,并认为由诸国家组成的家庭,自然须以天子为首,中国为处劣势的纳贡国所围绕,这些纳贡国都被看作了子女。这反映了当时( )

A.家庭道德渗透到政治外交B.中华文明处于领先地位

C.宗法分封制已经正式确立D.天朝上国思想开始出现

2.自西汉“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扶摇直上。魏文帝下令孔庙,立“夫子像”;唐玄宗追封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为“玄圣文宣王”又谥“至圣文宣王”;元朝又加“大成”二字;但明世宗却下令撤两京及天下孔庙塑像,于是“废像设主”,降孔子为“先师”。

这说明( )

A.受宋明理学影响B .孔子地位急剧下降

C.君主专制的强化D .西学冲击传统思想

3.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宽容

B.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专制

C.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D.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

4.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 ) A.注重修养B.强调等级C.主张民主D.关注人伦

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

的是( )

A.法家B.道家C.阴阳家D.纵横家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①天人合一②与民休息③兼爱尚贤④道法自然

A.①④B.②

③C.③

④D.①②

7.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这表明古代书院()

A.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B.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D.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

8.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以下言论,体现“礼”的是( ) A.王者必受命而后王B.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D.夫吏者民之师,车驾衣服宜称

9.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10.中国古代某一学派“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他们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以下主张属于该学派的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B.“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11.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

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12.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13.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 )

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

14.针对“道”,韩愈指出:“(在这个社会里)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韩愈所说的“道”

( )

A.加强自身修养,实现格物致知B.排斥佛道,以纲常伦理为核心

C.追求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D.把儒学理念上升至天理的高度

15.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

A.知行并重的关系B .只格一物便通万理

C.认识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16.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明清两朝……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行政管理井然有序、社会生活安宁稳定的一个伟大范例。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被称为‘新儒学’的新的儒家玄学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据此判断,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新儒学( ) A.稳定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定B.带有浓厚的玄学色彩

C.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拥护D.导

致思想领域的倒退

1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18.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 )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19.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

A.适应皇权的需要B .倡导重德修身

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

20.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明初,进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妇女再嫁得到尊重B.科举取士注重人品

C.君主专制不断加

强D.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21.“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

A.慎思明辨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穷理格物

22.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23.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C.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24.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

A.否认“天理”的存在B.认为“理”“欲”

相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

25.(25分)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子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民国政府成立后规定教育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并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三类三段七级教育的学制(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

材料三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

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

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11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思想流变示意图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

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

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7

分)

永春一中高二年月考历史科试答题卡(2016.10)

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项目

总分

25

26

27

得分

24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52分)

25.⑴

(8分)⑵

(6分)⑶

(11分)26.

(12分)

永春一中高二年月考历史科试参考答案(2016.10)

25.(1)不同: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与科举考试相结合;(4分)中国近代教育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教学内容注重西学与实用技能;(4分)

(2)原因:政治上,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救亡图存;(2分)

思想上,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2分)

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发展,需要拥有实用技能的人才(2分)

(3)特点:教会起了推动作用;立法保障;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重视。(6分,答出三

点即可)

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2分)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2分),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1分)

26.示例

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2分)

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考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酌情给分

27.(1)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4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成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4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2)曙光说: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进步思想家的出现,他们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迎合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并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晚霞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从根本上未能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以维护封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与西方的命运。(7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