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摘要: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通过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初步具备了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在短短几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简要分析了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原因,并总结了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过程。通过对我国高铁发展现状的思考,结合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加深认识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今后又快又好地建设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列车;自主创新;

Abstract:Although high-speed rail service in China was introduced lately, the largest high-speed train in China was launched in 2009, with high success according to occupancy rates and public opinion of its quality, safety and impac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China's initial high speed trains were imported or built under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s with foreign train-makers. Chinese engineers then re-designed internal train components and built indigenous trains that can reach operational speeds of up to 380 km/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our country develop the high-speed railway, then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our country's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It proposes the problems that we should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need further thinking, through visiting the international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a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Key Words:high-speed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high speed train;innovation;

对于“高速铁路”一词,世界上对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对“高速铁路”有着不同的标准。但近年来这些标准趋于接近,最为广泛认可的定义为:最高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的铁路。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高速铁路具有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运载量大的优点,已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

1.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1964年开通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营运速度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系统。随着高速铁路技术被世界的认可,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高速铁路在亚洲和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日本新干线是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先驱。1957年,日本在国内力排众议,开始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并于1964年建成通车,长515.4km,最高速度210km/h,使得东京到大阪间的旅行时间由原来的6.5小时缩短到3小时10分钟。由于舒适的乘车体验,大量的客流从航空转向铁路,迫使东京—名古屋的飞机航班停飞[1]。在建成东海道新干线后,相继建成和开通运营的有山阳新干线(1972年)、东北新干线(1982年)、上越新干线(1982年)、山形新干线(1992年)、长野新干线(1997年)、秋田新干线(1997年),总运营里程达2500km。

1976年,法国开始修建巴黎一里昂高速铁路线(TGV东南线主要路段),长426.38km,其中新线388.93km,其余利用原市郊线。该线于1981年和1983年分两阶段通车,运行时间2小时,最高运行速度270km/h,创当时世界最高运行速度,该线比巴黎—昂航班节省时间.且票价仅为机票的1/2~1/3。随后法国相继建成和开通运营了东南线南段、大西洋线、北方线、东南延长线、地中海线、东部线,总长达1520km。

德国(原联帮德国)曾一度偏重高速公路的发展,忽视铁路新线的建设。在高速铁路的发展上走过弯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加快研制ICE高速电动车组,于1987年和1988年进行两条高速线的建设,并于1991年投入运营,线路总长426km,构造速度280km/h,实际运营速度250km/h,采用客货混跑方式,ICE列车可下线在经过适当改造的既有线上运行。1991年6月2日,汉诺威一维尔茨堡(327km)和曼海姆一斯图加特(99km)两条高速铁路同时开通运营;1998年,柏林一汉诺威(254km)通车,其后还新建与改造了高速线路889km,形成了汉堡一鲁尔一斯图加特、汉诺威一维尔茨堡一慕尼黑、柏林一鲁尔三条高速走廊。

此外,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于90年代建成了一定数量的高速铁路。另一些国家,如英国、意大利和瑞典,则把重点放在开发适应在既有线上运行的摆式列车技术上,对既有线进行适当改造,也实现了最高运行速度200km/h。

2.我国修建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的原因

2.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我国交通运输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是在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生产的环境、生态、人口等问题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察交通运输,不难发现我国对于运输消耗和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十分不够,还没有把交通运输消耗或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纳入交通运输建设的决策程序中。

面对我国交通运输滞后的状况,一些学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适应型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的人口众多、耕地匮乏、人均资源短缺和先天脆弱性生态环境等基本国情,我们在土地、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都远远大于其它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更优先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必须运用后发效应,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建立节约、环境污染轻、运输效率高的可持续发展型交通运输体系。

2.2建设高速铁路有利于缓解铁路运力的紧张状况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能力十分紧张,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能力一直处于超负荷和限制型运输状态。既有能力远远不能适应通道客货运输增长需要,难以满足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和运输质量提高的要求。客、货共线运行时,存在一定运输能力的扣除,客、货列车速度差越大能力扣除系数越大,则对货物列车的输送能力影响也越大。一般高速铁路的年均单向输送能力可达5000-6000万人,如果以高速铁路形成独立的客运专线,有利于把原客货混跑线路的快速客运列车分离出来,在加快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同时,提高原有线路的货运输送能力。2.3建设高速铁路是顺应运输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交流日益增多,尤其是各省会城市以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时间价值的重视以及较高的购买能力,使得他们对交通工具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百万人口的22个大城市中有16个分布在京广线以东地区,分布在京哈大、京沪杭、京广三干线上的大城市就有13个,这些城市的客流集中,交流频繁,具备了修建高速铁路的基础[2]。因此,高速铁路的适时建设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并可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4建设高速铁路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高速铁路是采用电力运输方式,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和消耗,从而避免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高速铁路由于是电力牵引,基本上消除了粉尘、油烟和其它废气的环境污染,其产生的噪音与其它运输工具相比也是比较低的。另外,高速铁路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占地面积在运送相同数量旅客的情况下,仅为高速公路所需面积的25%,比飞机场及其配套设施所占土地的面积也要少。

3.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3.1我国高速铁路的提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活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交通运载方式问的竞争日益加剧。尤其是陆上交通的高速公路的强劲挑战,铁路所占的客、货比重严重下降,铁路失去“铁老大”的地位,促使铁路不断进行提速以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

1990年,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相关可行性研究提上议程,同年12月,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开启了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其间,出现了“高速轮轨”和“磁悬浮”之争。

1994年12月22日.160km/h准高速广深铁路建成开通,同时研制完成了SS8准高速客运电力机车、DFll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及一批提速客车,是提速的首次实践。

3.2中国铁路既有线路的提速

1995年沪宁线,京秦线提速试验、1996年沈山线、郑武线提速试验相继取得成功,证明了主要干线提速的潜力。

1996年4月1日沪宁线开行“先行号”快速列车;7月1日京秦开行“北戴河号”快速列车;12月大连一北京开行“夕发朝至”快速列车,这些提速列车的开行与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时速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4.9公里;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2公里,直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公里;首次开行了行包专列和旅游热线直达列车。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60.3公里。新的列车车次将传统的快速列车、特快列车、直快列车、普通客车、混合列车、市郊列车、军运人员列车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等级,即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这次提速调图,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1.6公里;进一步增开了特快列车,树立了夕发朝至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的形象。

2004年4月18日零时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本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此外,在此次大提速中,全国共开行了19对直达特快列车,最高时速160km/h,进一步缩短了列车运行时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2007年4月18日零时,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正式开始。这次,除原有的列车大部分提高速度外,将新增“D”字头的动车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将开行“D”字头的动车组城际快车。乘坐“D”字头列车,将比原有班次更为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3.3我国高速运载的初探

中国铁路在铁道部的领导下,通过“八五”、“九五”计划期的高速技术科技攻关和既有线提速试验的实施,以冲刺200km/b高速综合试验,吹响了高速探索的号角,取得了骄人的试验成果:这些实践为我们科技人员增添了高速探索的勇气。有史以来,铁路运输速度一直是带动铁路技术迸步的原动力,它又与每一个国民的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六次大提速的成功实践证明,铁路运输的提速既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给广大国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实惠,这对确定我国发展铁路高速的方向是一个推动。通过“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km/h交直传动电动车组的研制开发,对高速运载工具工程化的实践做了初步的探索。1997年春,发起了冲刺200km/h高速的冲锋,以SS8电力机车为牵引动力的试验列车走上了中国高速运载初探的征程。1997年1月3日和5日,在北京环行铁道试验基地,第一次尝试了冲刺试验速度203km/h和212.6km/h,闯过了高速标准线200km/h。试验牵引机车是SS80002#电力机车,3600kW,轮对空心轴六连杆传动,最高速度177km/h(半磨耗),利用新轮状态下的电机超速特性,可冲刺的最高速度为221km/h。1998年6月15日,在郑武线(许昌一小商桥区段)又进行了正线高速综台性能试验,试验前对机车、车辆、线路、桥梁、接触网进行了一年的全面准备和改造。试验牵引机车是经过改造的SS80001#电力机车,传动比由77/31改为试验传动比73/31,这样在新轮状态下利用电机超速特性,可冲刺的最高速度为255km/h。6月21日.机车牵引5节高速客车冲刺达到218kkm/h;6月24日,机车牵引2节高速客车冲刺达到239.7km/h,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最高速度纪录[3]。1999年6月,我国首列200km/h交直传动电动车组研制成功。8月,在广深线进行了200km /h速度等级的各项试验,包括牵引性能、动力学性能、气动力学性能、制动性能、受流性能、列车供电性能、列车空调性能、接触网受流性能,可动心轨道岔性能,大桥动力响应性能,电磁辐射性能等,最高试验速度达223km/h。

3.4我国高速铁路的雏形

秦沈客运专线的建成和京一沈客运通道的拉通,使其成为我国第一条实质上的高速铁路。从线、桥、网、信号和通讯以及运载工具的配置,可以认为是中国高速铁路的雏形。“中华之星”和“先锋”号高速电动车组即将在京一沈线担任高速客运,将为我国铁路高速运营积累经验。

秦皇岛至沈阳新建的客运专线全长404km,位于辽西走廊.西端与京山、京秦、大秦线相通,东端与哈大、沈吉、沈丹、苏抚线相通,是东北地区义一条进出关的铁路太动脉,是关内连接关外铁路运输的主要通道。秦沈客运专线是跨世纪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双线电气化铁路,限制坡度12‰,最小曲线半径3500m,牵引定数860t,到发线有效长650m,自动闭塞,一次开通时速200km.并留有提速储备。

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超过1.2万km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为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筹划阶段划上了句号,标志着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实施阶段。会议接受了与会专家提出的京沪高速铁路弃用磁悬浮、采用轮轨技术的建议。

3.5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发展

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是中国铁路高速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对工程设计、施工、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列车控制、调度指挥、旅客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不仅要考虑经济成本,还要考虑中国铁路的路情、国情和中国易于掌握的技术路径等因素,特别是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服从并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

我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建设按照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与自主开发、再创新。即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和成套工程技术。实施中,遵循引进先进技术、科技攻关、试验

验证、工程试验、再创新和推广应用的科学规律[4]。

以无砟轨道技术引进和转让为例,在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建设初期,对国外经过运营考验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设计、制造、施工、检测和养护维修等成套技术采用引进和技术转让形式。其中:

(1)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引进德国博格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2)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引进德国雷达2000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和日本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3)郑西客运专线铁路引进德国旭普林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

2004年9月,在遂渝铁路上自主创新研发无砟轨道成套系统技术,建设我国首条无砟轨道试验段。

在引进国外无砟轨道系统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武广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3条铁路上采用工程总承包形式进行4个工程试验段建设,

京沪高速铁路是国务院批准的《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程,也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举世瞩目,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高速铁路。

我国高速列车在发展初期分别引进了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和川崎重工这4个国际著名企业的动车组。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线路条件和运输要求的高速列车基本模式:①采用动力分散方式;②2个速度等级:最高速度250km/h和350km/h③2种编组方式:8辆短编组、16辆长编组,短编组可重联为长编组;④设一等、二等、餐车、VIP车、卧铺车等车种;⑤轴重在17 t以下,一般轴重为15 t左右;⑥2种车型:主型车——用于华南华北温带,特殊车种——用于沿海、东北高寒、西北部风沙地区。京沪高速列车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装备。为全面支撑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自主创新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部与铁道部于2008年2月26日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一场围绕高速列车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样机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由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铁路工厂参加的京沪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已经启动。京沪高速铁路运营的新一代中国高速列车具备如下特性和先进性:

1)速度最快

京沪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达到320 km/h,持续运营时速达到350 km/h,设计时速达到380 km/h,最高试验速度达到400 km/h以上。这一速度指标远远超过当今世界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平均速度240 km/h左右、最高运行速度320 km/h的国外最高水平。

2)密度最高

在京津城际铁路成功实现空地结合的CTCS-3D的基础上,京沪高速铁路将采用更加先进的、中国高速铁路独有的CTCS一3高速列车运行控制和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实现高速列车以最小3 min的间隔追踪连发。

3)运量最大

宽车体、长编组、多定员、良好的启动和制动性能,在高速度、高密度和网络化运营组织条件下客运周转量达到世界第一。

4)环境友好

每小时人均牵引功率消耗不大于18kW,运营过程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车内外噪声控制水平不低于围际先进标准;在风、雪、雨、雾、雷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征安全运行。

5)良好的综合舒适性

低噪声、低振动、低冲动,适宜的车内空气质量,宽敞的车内乘坐空间,完备的车内服务设施,数字化的旅客服务系统,保证了良好的旅客乘坐舒适性。

6)高可靠性与安全性

安全相关设备具有足够的冗余度;对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件,以及所有电气系统实施

动态监控;高速列车防灾能力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我国第一条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全面贯彻自主创新的原则,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京沪高速铁路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开启中国铁路高速新时代。不仅对于快速扩充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3.6我国高速铁路的中长期路网规划

2008年,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建设正在全面展开,特别是全长13l8km的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5]。

“四纵”:一是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全长l318公里,贯通环渤海和长三角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北京一武汉一广州一深圳(香港)高速铁路,全长2350公里,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三是北京一沈阳一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全长16l2公里,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四是上海一杭州一宁波一福州一深圳高速铁路,全长l650公里,连接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地区。

“四横”:一是青岛一石家庄一太原高速铁路,全长906公里,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二是徐州一郑州一兰州高速铁路,全长l346公里,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三是上海一南京一武汉一重庆一成都高速铁路,全长l922公里,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四是上海一杭州一南昌一长沙一昆明高速铁路,全长2264公里,连接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同时,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辽中南、山东半岛、中原地区、江汉平原、湘东地区、关中地区、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高速铁路,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6]。

4.反思与展望

4.1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铁在大跨跃式发展中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众所周知,包括武广高铁、京沪高铁在内的一些高铁在通车运营后小事故频频发生,但是这让人不得不对高铁的安全性引发更深的思考。

4.2建议与展望

客观来看,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高速铁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它促进铁路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运营和技术开发,特别是近年来的准高速铁路建设和既有线的提速实践,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并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铁路科技队伍,已经具备引进、消化、吸收和结合国情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高速铁路的建设,必将引发铁路工程、机车制造、交通信号、交通通讯以及运营理的技术革命,加快中国铁路运输科技进步的步伐[7]。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展开,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充分证明了我国高新科学技术的雄厚实力。同时,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均将带动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这也直接加剧了铁路客、货运输的重负。然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仍应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不断深化刻不容缓,“高速铁路”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

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是大方向,发展既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又要尊重中国具体国情,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跨越式发展,在发展中要注意抓好工程质量和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国林.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步伐实现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A].见:中国铁道学会2003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沈阳:中国铁道学会,2003.1-5.

[2]陈冠莺.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发展与经营管理[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3]刘友梅.中国铁路高速探索[A].见:中国铁道学会2003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沈阳:中国铁道学会,2003.6-17.

[4]刘辉,朱颖,陈列.中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8(10):22-31.

[5]何华武.中国高速铁路创新与发展[J].中国铁路,2010(12):5-8.

[6]金江军.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13):80-80.

[7]韩宝明,李学伟.高速铁路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8]Chen Xueming, Zhang Ming. High-Speed Rail 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10,2159:9-17.

[9]V.Stingl,S.Eidelsburger,I,Fruhauf,et al.Jin Shazhou tunnel on the high-speed railway line Wuhan-Guangzhou-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tunnel constructions in China[J].Bauingenieur,2010,85):105-111.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展望概要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展望 论文导读:1高速铁路定义日本定义高速铁路为“列车在其主要区间用200km/h以上高速运行的干线铁路”。2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国际上高速铁路的示范作用对我国有极大的启示。关键词:高速铁路,发展,启示 1高速铁路定义日本定义高速铁路为“列车在其主要区间用200km/h以上高速运行的干线铁路”。高速铁路具有以下特点:运行速度快,行车密度大;运行安全;服务质量高、行车正点;高度环保的“绿色交通”;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小等。2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此后一百多年,世界各国铁路研究工作者,一直为提高列车的行车速度作不懈的努力。目前,世界上运行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新建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约4400公里,若包括运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总营业里程已超过15000公里。这些线路仅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的1.5%,却担负着各拥有国铁路较大部分的客运量。例如,法国现有三条高速新线和TGV列车通行网络分别占法铁路网总营业里程的4%和18%,承担了一半以上的旅客周转量;德国正在运营的高速线及时速达200公里的IC列车的通达里程只占德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1%和10%,却担负着50%的旅客周转量;日本现有四条新干线约占日本铁路(JR)总营业里程的9%,承担了铁路旅客周转量的1/3。高速铁路以其节约旅行时间,改善旅行条件、降低旅行费用以及对地球环保的增强,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欧洲、美洲、亚洲诸国和地区,正在计划进一步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截至2003年底,世界上时速超过250km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己达到5900km,还有近3000km高速铁路在建。计划到2015年,世界上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23个,总里程会达到30000km,欧洲地区将形成高速铁路网联通。高速铁路的成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已为世人所公认,国际上高速铁路的示范作用对我国有极大的启示,中国铁路也需要高速化。高速铁路,给铁路产业带来了复兴,把工业化国家社会带入一个新的文明阶段。3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状态不能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旺盛需求。低速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高速铁路速度快、运量大、能耗少、污染小、安全、舒适、占地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铁路专家提出,中国修建高速铁路势在必行。高速铁路是一个高科技技术,包括了宇航、冶金、材料、电子、机械等等高技术所形成的综合性的技术配套系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尽管面临很多困难,铁道部门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仍然在中国必须发展高速铁路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并付出艰辛努力。1994年,完全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建成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开通;1995年,沪宁等省成功地进行了时速170公里的提速实验;1996年4月1日,京广、京沪等线开行了“夕发朝至”的快速列车。秦沈客运专线是一条以客运为主的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1999年8月16日全面开工,2003年完工,同年开通运营,线路全长405公里。开通伊始的列车速度即可达到160公里/小时以上,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基础设施预留提速至25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的条件,能够适应旅客对乘车旅行快速、安全、舒适、方便和准时可靠的需求,可以大大提高铁路客运的竞争能力,从而使铁路客运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也是铁路自身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该线在全国路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近期可以利用京秦线富余

对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认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在交通运输各行业中,铁路的优势最为明显。近年来,随着高铁技术的引进和不断创新研发,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发展我国高速铁路势在必行。 高速铁路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在于其本身具有显著优点: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从运输发展理论上分析,我国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是必然要求 运输发展理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给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唯一的出路是实现可持续运输。可持续运输政策所要取得的效果应该包括:保证有合适和安全的运输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对各种资源的耗用;减少运输活动对环境的各种污染;保证高速铁路这种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获得优先发展,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和环境损害小的运输方式;推动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促进全社会的福利。 二、从国情实际出发,我国加快发展高速铁路也是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铁路“瓶颈”制约矛盾非常突出。 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运输生产力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运输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问题仍然很突出,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铁路网规模的扩张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1978年至2007年,我国GDP由3645亿元增加到24.95万亿元,增长了67.5倍,年均实际增长9.8%。改革开放30年来,铁路虽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比,发展是滞后的。1978年到200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5.17万公里增长到7.8万公里,增长50.9%,年均仅增长1.4%。 二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时期,铁路运输远远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运输发展理论表明,铁路先行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运输化初级阶段,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更大。在运输化初级阶段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大,对铁路的依赖性强。据有关测算,生产1吨水泥引起4吨至5吨的相关运量,生产1吨铜要引起50吨至100吨相关运量,铁路运输是降低这些产品运输成本的最优选择。据铁路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全国煤炭产量10.45亿吨,铁路煤炭运量6.5亿吨,产运系数0.62,2007年产运系数下降到0.60;1999年钢铁产运系数0.42,2007年产运系数下降到0.21。正因为发展滞后,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适应社会需求。许多煤炭、矿石等初级产品通过公路运输,大量消耗石油这一高级能源,不仅增加了社会运输成本,还加重了环境污染。 三是我国正处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网布局难以适应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中肩负重大责任。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城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农业的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支持农村发展是铁路义不容辞的责任。铁路的发展,可以直接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由2007年的44.9%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率的提高,离不开铁路这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解读我国高铁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0.08.18 23:08 来源:人民网作者:人民网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 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摘要: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通过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初步具备了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在短短几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简要分析了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原因,并总结了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过程。通过对我国高铁发展现状的思考,结合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加深认识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今后又快又好地建设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列车;自主创新; Abstract:Although high-speed rail service in China was introduced lately, the largest high-speed train in China was launched in 2009, with high success according to occupancy rates and public opinion of its quality, safety and impact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China's initial high speed trains were imported or built under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s with foreign train-makers. Chinese engineers then re-designed internal train components and built indigenous trains that can reach operational speeds of up to 380 km/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our country develop the high-speed railway, then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our country's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It proposes the problems that we should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need further thinking, through visiting the international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a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Key Words:high-speed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high speed train;innovation; 对于“高速铁路”一词,世界上对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不同的组织或国家对“高速铁路”有着不同的标准。但近年来这些标准趋于接近,最为广泛认可的定义为:最高营运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的铁路。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高速铁路具有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运载量大的优点,已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 1.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1964年开通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营运速度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系统。随着高速铁路技术被世界的认可,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高速铁路在亚洲和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日本新干线是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先驱。1957年,日本在国内力排众议,开始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并于1964年建成通车,长515.4km,最高速度210km/h,使得东京到大阪间的旅行时间由原来的6.5小时缩短到3小时10分钟。由于舒适的乘车体验,大量的客流从航空转向铁路,迫使东京—名古屋的飞机航班停飞[1]。在建成东海道新干线后,相继建成和开通运营的有山阳新干线(1972年)、东北新干线(1982年)、上越新干线(1982年)、山形新干线(1992年)、长野新干线(1997年)、秋田新干线(1997年),总运营里程达2500km。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动车组概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字:铁路;高速;经济 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

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 2.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2008年2月26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008年8月1日——中国

当前高速铁路枢纽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

当前高速铁路枢纽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 在高速铁路时代, 铁路枢纽的规划和开发不能再停留于传统的单一客站的模式, 应该发展客站综合体的模式。我们引入客站综合体的概念, 旨在为高铁时代铁路枢纽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特别是数据的搜集有较大的难度, 因此, 本文主要是基于对国外先进案例分析并结合我国现有铁路客站的建设特点而得出的一些研究结论, 有待在我国高铁枢纽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铁路枢纽;发展方向;现状 1引言 根据日本、法国、德国等高速铁路相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铁路枢纽的建设将对城市或地区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能够集聚城市人口, 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城市的可达性。而这些宏观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功能和空间的合理组织实现的。传统的铁路客站的建设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高铁时代的新要求, 本文拟初步分析高铁时代来临后铁路枢纽建设的一些思路, 以期为我国高速铁路客站的规划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2传统铁路枢纽的现状与改进方向 我国的铁路枢纽建设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发展的, 反映了时代的演变。在传统铁路时代, 枢纽的站点功能、布局形式等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铁路大提速的要求, 这些建设模式已呈现诸多弊端并期待改进。 2.1 特点与弊端 1)站点功能: 单一的铁路作业功能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传统铁路枢纽的建设受到生产力水平及人口众多、旅客出行经验较少等制约, 在功能上, 铁路站点仅是一种较为单纯的对外交通集散地, 且车站规模较小。城市中的其他交通工具与车站的衔接不到位, 难以满足路网和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 也难以应对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枢纽内部缺乏为旅客服务的综合性设施,车站功能仅停留在单一的铁路作业上。 2)布局形式: 孤立的站点布局形式 传统的铁路客站拥有自己独立而庞大的用地, 基本上由周边城市道路和铁路分割形成孤立的站房、站前广场空间。平面上摊开的布局形式缺乏与周边城市用地的联系,仅依靠站前广场来连接站房与城市空间, 不仅带来了旅客转乘效率的降低, 同时旅客异地转乘给城市带来庞大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 重复性的客站用地占用了城市大量的土地资源, 造成城市空间利用价值低下等缺点。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xx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在最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我也非常荣幸可以聆听孙永福院士的讲座,进一步对我国的高速铁路有了了解。在此我也高速铁路谈谈我浅薄的了解和看法。 1.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 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 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 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xx高铁技术 目前中国所掌握的高铁技术有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250公里,部分进口);板式轨道;列控系统(部分芯片进口);逆变器,变流器,电动机(部分零件进口)。没有掌握的主要是轴承和车轮。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

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摘要: 现如今,“高铁改变生活”不再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高速铁路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型制造产业从国家层面进行优先发展,很快将成为国家意志了!而在这之前国家层面的高铁修建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所以高铁肯定是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了,但是从世界范围内的高铁运行来看,高铁的巨大挑战也是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双刃剑。高铁经济并非免费午餐,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美好景象并不会自然发生。 关键字:高速铁路战略性发展机遇挑战 Abstract: Nowadays, "high-speed railway changes life" is no longer a concept, but a synonym for the times. As a strategic model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high-speed railway, being given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will soon become the will of the state! And before this, national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entered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so the high-speed railway dose certainly have a very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But in terms of high-speed railway operation worldwide,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 still have some enormou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always a double-edged sword. High-speed railway’s economy is not a free lunch, the beautiful scene that the train whistles and then gold come does not occur naturally.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Strategy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hallenge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读书报告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目录 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1) 1.1 交通隧道 (1) 1.2 水利水电隧洞 (2) 1.3 地下工程 (2) 二、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要开挖方法及新技术 (2) 三、当前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主要存在技术问题 (3) 3.1 爆破精细控制技术 (3) 3.2 改进开挖技术 (3) 3.3 机制砂喷混凝土湿喷工艺 (4) 3.4 仰拱与掌子面进度的协调性 (4) 3.5 隧道沟槽施工工艺 (4) 3.6 通风及空气净化技术 (5) 四、贵广铁路建设实例 (6) 五、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7) 5.1 隧道发展前景 (7) 六、高速铁路隧道的研究几个热点问题 (8) 6.1 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8) 6.2 高速铁路隧道的瞬变压力 (9) 6.3 高速铁路隧道的微压波 (9)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高差大、地势复杂,隧道工程是铁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例如最近刚开通的兰新高铁,隧道比例达到60%以上。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势必造成列车振动荷载进一步加大,从而对隧道结构的动力稳定性提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铁路的出现和发展,铁路隧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受制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时间内,铁路隧道的规模都很有限,直到20 世纪,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的进步,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大型隧道,世界铁路隧道的世界记录也不断被更新。我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全国各铁路干线列车提速正在进行之中。 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1.1 交通隧道 交通隧道主要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及城市地铁工程,铁路隧道目前在数量、长度、设计及施工技术上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1997年,在我国的铁路线上已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的隧道大约5200座,总长度2457.89km,平均占铁路网总长度的4.7‰。目前我国已建成铁路中隧道占线路长度在30%以上的就有襄渝线34.3%,成昆线31.6%,在建铁路中隧道占线路长度比例最大的达到50.42%(西康线)。目前已建成的最长隧道是西康线的秦岭单线隧道,长18.4km,其它较长的还有衡广铁路复线上的大瑶山双线隧道,长14.295km,于1987年建成。南昆线上的米花岭隧道,长9.383km。地铁工程目前仅有京、津、沪、穗四市约80km正在运营,而在建工程则很多,目前除上述四城市仍在继续扩建地铁外,南京、重庆、青岛、沈阳、深圳、成都等约20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规划,部分项目正在全面施工。我国公路隧道在80年代前,因公路等级较低,同时限于设计、施工及短期投资大等多种原因,很少设计长大隧道,且数量(总长度)上也不多,但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实现截弯、降坡、提速、提高运营安全及实现长期运营收益提高等,相继修建了一批长大公路隧道,如辽宁的八盘岭双线公路隧道(长1600m),吉林的小盘岭公路、,速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和设计、施工总体水平的提高,公路隧道工程在总量、单体长度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隧道单体长度记录不断被刷新。目前已提高到4km长度以上的水平,如川藏公路上的二郎山隧道全长4160m,目前我国海拔最高,2000年4月18日峻工通车的重庆铁山坪路隧道双线全长5424m,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大跨度公路隧道,北京至八达岭高速公路上的潭峪沟公路隧道主隧道全长3455m,单向三车道,是目前国内最宽的公路隧道。

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

姓名:夏立新 班级:土木1006 学号:1208101625

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 夏立新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2013年10月,中泰两国政府签署协议,明确中国将帮助泰国建设高铁,泰国则以大米等农产品抵偿部分投资,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大米换高铁”。这是中国继723事故以来,高铁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即将迎来有一个春天。本文主要讲述中国高铁历年的发展与改革,同时为高铁规划一副蓝图。 关键词:高速铁路;发展;优越性 1.中国高铁的现状 高速铁路的定义是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世界上首先以法律条文明确高速铁路定义的是日本,1970年5月,日本在第71号法律《全国新干线铁路整备法》中规定:“列车在主要区间以200㎞/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也有一些其它区分,如将最高时速160公里划归为高速铁路,但在众多进入高速铁路时代的各国高速列车,一般最高时速均200公里以上,因此人们又往往习惯于把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干线铁道称作高速铁路。 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时至今日,中国的高铁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5%,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我国铁路系统瞄准世界铁路先进水平,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短短几年时间,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201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高铁预计将建成通车4,715公里,合计13,000公里以上。新线合计7,901公里,共计98,901公里。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

我国高速铁路及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查作业学科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1518 姓名:梁志杰 课程名称:铁道工程

我国高速铁路与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摘要】: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高速铁路的出现已突破了传统铁路路基的设计理念,其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和检测手段等都有了很大发展,相关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新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中。 【关键字】: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特点 【正文】: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高速客运专线。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都十分繁忙的通道上,一般沿既有线修建,设计速度达350km/h。承担本线到发与跨线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300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与200~250km/h的跨线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2)城际铁路。这种高速铁路建于两相邻大城市间,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两城市间到发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高密度、短编组、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3)快速客运

通道。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潜在需求都十分旺盛但还没有铁路的地区,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吸引区内客货运输任务,采用200~250km/h的旅客列车与120km/h货物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构建,主要应针对高速客运专线。 高速铁路不仅仅是高速,它具有三点优势:一是高速铁路速度快、省时间,安全系数高,乘坐空间大,舒适又方便,价格又适宜,迎合了现代社会出行的需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世界各国振兴铁路的强大动力。二是高速铁路运输系统是铁路大面积吸纳现代高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创新的产物。推动了铁路科学技术和装备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增强了铁路的竞争力。三是高速铁路不仅运输能力特别大,有年运输量可达数亿人次以上的优势,又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因而特别适宜于大运量的城市间、城市群和城郊的高频率运输。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总之,发展高速铁路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速铁路以其高速、平稳、舒适的优良品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有力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 从旧时落后的铁路到如今的高速铁路,我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从封建落后的清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旧时中国铁路发展缓慢,受到清政府封建势力的强烈发对。在那个动荡的年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与趋势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与趋势 在我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同样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较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晚,起步较其晚了20至30年,但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1964年开通的日本东海岛新干线。1978年10月26日,时任国家副总理的邓小平乘坐新干线列车赴文化古城京都访问。他对随行的记者说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觉:“就感觉到快,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1990年,在邓小平乘坐新干线22年后,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广深准高速铁路立项。同年12月,广深铁路改造工程开始动工。1994年,国务院批准了开展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同年,改造后的广深铁路开行中国首列准高速旅客列车,运行时速在120—160公里之间,广深铁路也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部分——铁路六次大提速(1997—2007)1997年4月1日,中国第一次铁路大提速,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40公里。这一次提速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一次变革,开启了中国铁路大发展的时代。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了六次大提速。 1998年6月2日,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

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与未来 近年来,我国为缓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开始了高速铁路的建设。迄今已有数条专线建成通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正在建设中的高铁里程多达近万公里。本文将会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高速铁路发展的影响、高速铁路的发展前景这几个方面着手,介绍我国高铁的现状与未来。 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直至二十世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但早期铁路的速度称不上高速,一度还因公路运输等运输方式的崛起而丧失其主导地位。现在我们所讨论的高速铁路,指的是最高运行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铁路。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271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起步较晚,属于国际高铁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但进步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铁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并绘就了“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明确提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引进少量原装、国内散件组装和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速铁路发展作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学决策,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高铁模式”。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瞬间时速达394.3公里),创造了世界高铁运营的第一速度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1069公里)的、运营速度最快(瞬间时速达394.2公里)的高速铁路;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km的郑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并且,日本的高速铁路和既有线不兼容,德国、法国高铁和既有线是采取高速列车下线覆盖既有线,中国高铁是和既有线跨线运行,在推进铁路高速化的同时,保持了完整的中国客运铁路网。中国高速列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完全国产化生产了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列车;自主设计研制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设计的运行速度、综合舒适度均高于国外,这新一代高速列车即将下线。 总之,中国高速铁路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高速铁路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