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获得者

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获得者
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获得者

三位在数据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简介

图灵奖最早设立于1966年,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所授予的最高奖项,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它是以英国数学天才Alan Turing先生的名字命名的,Alan Turing先生对早期计算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图灵奖主要授予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而这些贡献必须对计算机技术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迄今为止已有3位在数据库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此殊荣。

查尔斯·巴赫曼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数据库技术的形成、发展和日趋

成熟,使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极大的推

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因此,1973年的图灵奖首次授予在这

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数据库先驱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W.Bachman)。

巴赫曼1924年12月11日生于堪萨斯州的曼哈顿。1948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195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在Dow化工公司工作,1961-1970年在通用电气公司任程序设计部门经理,1970-1981年在Honeywell公司任总工程师,同时兼任Culllinet软件公司的副总裁和产品经理。1983年巴赫曼创办了自己的公司Bachman Information System,Inc.。

巴赫曼在数据库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第一就是在通用电气公司任程序设计部门经理期间,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IDS。IDS于1964年推出以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数据库产品之一,而且它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被后来的许多数据库产品所仿效。其二就是巴赫曼积极推动与促进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那就是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委员会CODASYL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出的网状数据库模型及数据定义和数据操纵语言,即DDL和DML的规范说明,于1971年推出了第一个正式报告—DBTC报告,成为数据库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DBTG首次确定了数据库的三层体系结构,明确了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的概念,规定了DBA的作用与地位。DGTG系统虽然是一种方案而非实际的数据库,但它所提出的基本概念却具有普遍意义,不但国际上大多数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如IDMS、PRIME DBMS、DMS 170、DMS Ⅱ和DMS 1100等都遵循或基本遵循DBTG模型,而且对后来产生和发展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体系结构也遵循DBTG的三级模式。

由于巴赫曼在以上两方面的杰出贡献,巴赫曼被理所当然地公认为“网状数据库之父”

或“DBTG之父”,在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发展与推广应用等各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关系数据库的兴起,网状数据库受到冷落。但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有人预言网状数据库将有可能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无论这个预言是否实现,巴赫曼作为数据库技术先驱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学术界和产业界普遍承认的。

埃德加·科德

在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历史上,1970年是发生伟大转折的一

年。这一年的6月,IBM圣约瑟研究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埃德

加·科德(Edgar Frank Codd)在Communications of ACM上发

表了题为“用于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型”一文。

ACM后来在1983年把这篇论文列为从1958年以来的

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最重要的25篇研究论

文之一,因为它首次明确而清晰地为数据库系统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模型即关系模型。

用关系的概念来建立数据模型,用以描述、设计与操纵数据库,是Codd在1970年的这篇论文中的创举。由于关系模型简单明了,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和响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关系模型提出之前已经存在多年的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数据库产品很快走向衰败以至消亡,一大批关系数据库系统很快被开发出来并迅速商品化,占领了市场,其交替速度之快,除旧布新之彻底是软件史上所罕见的。基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初期这一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1981年的图灵奖很自然地授予了这位“关系数据库之父”。

Codd原是英国人,1923年8月19日生于英格兰中部濒临大西洋的港口城市波特兰(Portlan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年青的Codd应征人伍,在皇家空军服役,1942-1945年间任机长,参与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空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战结束以后,Codd上牛津大学学习数学,于1948年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后,远渡大西洋到美国谋求发展,先在IBM公司取得一个职位,为IBM初期的计算机之一SSEC(Selective Sequence Electronic Calculator)编制程序,为他的计算机生涯奠定了基础。1953年,他应聘到加拿大渥太华的Computing Device公司工作,出任加拿大开发导弹项目的经理。

1957年Codd重返美国IBM,任“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部门主任,其间参加了IBM第一台科学计算机701和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STRETCH的逻辑设计。STRETCH完成于1961年,它有许多创新技术,因而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和影响。Codd在STRETCH的研制中主持了第一个有多道程序设计能力的操作系统的开发。1959年11月,他在《ACM通讯》上发表的介绍STRETCH的多道程序操作系统的文章,是这方面的最早的学术论文之一。

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Codd由于在工作中发觉自己缺乏硬件知识,影响了在这些重大

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初毅然决定重返大学校园(当时他已年近40),到密歇根大学进修计算机与通信专业,并于1963年获得硕士学位,1965年又获得博士学位。这使他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加上他在此之前十几年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积累,终于在1970年迸发出智慧的闪光,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由于数据库是计算机各种应用的基础,关系模型的提出不仅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在Codd提出关系模型以后,IBM投巨资开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其System R项目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出的DB2和SQL等产品成为IBM的主流产品。

1970年以后,Codd继续致力于完善和发展关系理论。1972年,他提出了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为日后成为标准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奠定了基础。

Codd还创办了一个研究所:关系研究所(The Relational Institute)和一个公司:Codd&Associations,进行关系数据库产品的研发与销售。Codd本人则是美国国内和国外许多企业的数据库技术顾问。1990年,他编写出版了专著《数据库管理的关系模型:第二版》,全面总结了他几十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

向Codd颁发图灵奖的仪式是1981年11月9日在洛杉矶召开的ACM年会上举行的,由ACM主席邓宁(P.Denning)亲自授奖并致词。Codd发表了题为“关系数据库库:提高生产率的实际基础”的演说。演说中,Codd说明了他当初提出关系数据模型的动机,强调了数据操纵语言既要有交互能力,又要能嵌入主语言程序的重要性。

Codd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已于1984年从IBM退休。

詹姆斯·格雷

1998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了声誉卓著的数据库专家詹

姆斯·格雷。这是图灵奖诞生32年的历史上,继数据库技

术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赫曼和关系数据库之父埃德加·科德

之后,第三位因在推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而获此殊荣的学者。

格雷生于1944年,在著名的美国伯克利分校计算机

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学成以后在贝尔实验室、IBM、Tandem、DEC等公司工作,研究方向转向数据库领域。

在IBM期间,他参与和主持过IMS、System R、SQL/DS、DB2等项目的开发,其中除System R仅作为研究原型,没有成为产品外,其他几个都成为IBM在数据库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产品。

在Tandem期间,格雷对该公司的主要数据库产品ENCOMPASS进行了改进与扩充,并参与了系统字典、并行排序、分布式SQL、Nonstop SQL 等项目的研制工作。

在DEC,他仍然主要负责数据库产品的技术。格雷进入数据库领域时,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已经成熟,但各大公司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实现和产品开发中,

都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数据库的规模愈来愈大,数据库的结构愈来愈复杂,又有愈来愈多的用户共享数据库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安全性(Security)、并发性(Concurrency),以及一旦出现故障后,数据库如何实现从故障中恢复(Recovery)。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圆满解决,无论哪个公司的数据库产品都无法进入实用,最终不能被用户所接受。正是在解决这些重大的技术问题,使DBMS成熟并顺利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格雷以他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格雷在事务处理技术上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性工作,使他成为该技术领域公认的权威。他的研究成果反映在他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之中,最后结晶为一部厚厚的专著Transaction Process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1993,另一作者为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A.Reuter教授)。事务处理技术虽然诞生于数据库研究,但对于分布式系统,client/server结构中的数据管理与通信,对于容错和高可靠性系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格雷的另一部著作是The Benchmark Handbook: for Database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第1版于1991年,第2版于1993年出版,也是Morgan Kaufmann 出版社出版的。格雷还是该出版社“数据管理系统丛书”的主编。

鉴于在开发System R过程中的突出贡献,格雷等6人于1988年被ACM授予软件系统奖。正是由于格雷在数据库技术方面的声誉,软件业中的“巨无霸”微软公司在1993年决定进入大型关系数据库市场时,才不惜用各种手段把格雷从DEC公司挖过来。格雷果然不负所望,领导一个研制小组开发出了MS SQL Server 7.0,成为微软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版本,而且也成为当今关系数据库市场上的佼佼者。

格雷于1999年5月4日在亚特兰大举行的ACM全国会议上接受图灵奖,并发表了“信息技术今后的目标”的演说,纵论了信息技术发展中有关的几个方向性问题。目前,格雷本人正在从事Scalaility这一长期目标的研究,他是微软“规模可伸缩的服务器研究小组”(Scalable Servers Research Group)高级研究员,该项目已有若干研究成果在网上公布。

诺贝尔生物学奖历届得主

诺贝尔生物学奖的历届得主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名单 时间获奖人及国籍获奖原因 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1902年 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 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人)、 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9年 J.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20年 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 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图灵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高德纳

图灵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高德纳:把一件平常事做到人间极致 高德纳设置了一个悬赏游戏。如果有人挑出了他编写的TEX程序的错误,他就给挑错者奖励。第一个错误值2.56美元,第二个值5.12美元,第三个值10.24美元。据说,这张10.24美元的支票是他迄今为止为此签出的最后一张。 高德纳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斯(Donald Knuth)的中文名。这位“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鼻祖”是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他在年仅36岁时就获得了图灵奖,成为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他的获奖作品《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原计划出七卷,至今才出到第四卷。尽管如此,它依然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狄拉克的《量子力学》、费曼的《量子电动力学》等并列,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选为20世纪最重要的12本物理学著作之一。 1 早期经历 “是男人就得-67”

1938年高德纳出生于美国密尔沃基。他的超凡智力在8岁时就显示出来了。当时,一家糖果商在孩子们当中举办了一项有趣的比赛,要求用“Ziegler’s Giant Bar”里面的字母,写出尽可能多的单词。裁判事先准备了一份2500个单词的列表,可小高德纳令人惊讶地写出了4500多个单词。他为学校赢得一台电视机,还为每个同学赢得一根棒棒糖。他的赛后感言是,我还能写出更多。 高德纳就读的大学是凯斯理工学院。1956年,他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IBM650,并开始学习编程。不久之后,高德纳就对编程有了许多体会。当时高德纳还兼职管理学校的篮球队,于是他编写了一个程序,能够自动评估每名球员的价值,令球队的教练非常欣赏,还引来了CBS电视台。后来高德纳、球队教练和IBM650的合影还被印到了IBM650的宣传册上。1960年,高德纳以公认出色的成就,打破了学校的惯例,同时获得了学士和硕士两个学位。 随后,高德纳进入伯克利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的编程生涯也正式开始了。他当时所写的程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ALGOL60编译器提出的测试方法。ALGOL60经常会因为编译器不成熟而出故障。高德纳编写了一段非常简单的测试程序,江湖人称“Man or boy test”,翻译成中文就是“是男人就得-67”。高德纳说,只要用ALGOL60编译器来编译我的这段程序,如果运行结果等于-67,就说明这个编译器是纯爷们儿。 2 获图灵奖 盖茨为他“做推广” 1963年,25岁的高德纳拿到了博士学位,并留在伯克利任教。在毕业前一年,高德纳已经因为设计编译器而响誉计算机行业。著名的Addison-Wesley出版社向他约稿,请他写一本关于编译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书。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不久之后,他就把这件事做成了计算机科学史上的奇观。1962年约的稿,高德纳一直写到1966年还没交。编辑急了,找到高德纳,说这都4年了你写了多少啊。高德纳说,才写3000页手稿。编辑大囧,忙问都这么长了怎么不交稿?答曰,我还没写到正题呢。编辑崩溃了,说那你出个多卷本吧…… 把一件平常的事做到人间极致,这就是高德纳。他不是故弄玄虚,他的心里攒着一股劲儿,要写一部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巨著。1968年,《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AOCP)的第一卷正式出版了。这一卷的标题叫《基本算法》,但难度却并不低。据说比尔·盖茨曾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读完这一卷,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然后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那就去读这个《基本算法》吧。高德纳本人的说法更犀利:要是看不懂,就别当程序员。 同年,高德纳跳槽到斯坦福大学,并当上了教授。一年后,TAOCP第二卷正式出版。1973年,这本书出到了第三卷。这三卷书被计算机界惊为“神作”,在最初的几年内就卖出去100 多万套。按照计划,这套书一共是七卷,但是现在刚刚写完三卷,就已是震古烁今。震到什么程度呢,连图灵奖颁奖委员都坐不住了。按照惯例,图灵奖的获奖者都是成就等身,要经过时代的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16)(DOC)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01-2016) 年份 获奖者 国籍 获奖原因 1901年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荷兰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 赫尔曼·费歇尔 德国 “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1903年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瑞典 “提出了电离理论” 1904年 威廉·拉姆齐爵士 英国 “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 阿道夫·冯·拜尔 德国 “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 亨利·莫瓦桑 法国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 爱德华·比希纳 德国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 1908年 欧内斯特·卢瑟福 英国 “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德国 “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1910年 奥托·瓦拉赫 德国 “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1911年 玛丽·居里 波兰 “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 1912年 维克多·格林尼亚 法国 “发明了格氏试剂” 保罗·萨巴捷 法国 “发明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 1913年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瑞士 “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 1914年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美国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德国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1916年 未颁奖 1917年 未颁奖 1918年 弗里茨·哈伯 德国 “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1919年 未颁奖 1920年 瓦尔特·能斯特 德国 “对热化学的研究” 1921年 弗雷德里克·索迪 英国 “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贡献,以及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1922年 弗朗西斯·阿斯顿 英国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1923年 弗里茨·普雷格尔 奥地利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4年 未颁奖 1925年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德国 “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1926年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瑞典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获得者

三位在数据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图灵奖获得者简介 图灵奖最早设立于1966年,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所授予的最高奖项,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它是以英国数学天才Alan Turing先生的名字命名的,Alan Turing先生对早期计算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图灵奖主要授予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而这些贡献必须对计算机技术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迄今为止已有3位在数据库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此殊荣。 查尔斯·巴赫曼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数据库技术的形成、发展和日趋 成熟,使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极大的推 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因此,1973年的图灵奖首次授予在这 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数据库先驱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W.Bachman)。 巴赫曼1924年12月11日生于堪萨斯州的曼哈顿。1948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195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在Dow化工公司工作,1961-1970年在通用电气公司任程序设计部门经理,1970-1981年在Honeywell公司任总工程师,同时兼任Culllinet软件公司的副总裁和产品经理。1983年巴赫曼创办了自己的公司Bachman Information System,Inc.。 巴赫曼在数据库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第一就是在通用电气公司任程序设计部门经理期间,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IDS。IDS于1964年推出以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数据库产品之一,而且它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被后来的许多数据库产品所仿效。其二就是巴赫曼积极推动与促进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那就是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委员会CODASYL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出的网状数据库模型及数据定义和数据操纵语言,即DDL和DML的规范说明,于1971年推出了第一个正式报告—DBTC报告,成为数据库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DBTG首次确定了数据库的三层体系结构,明确了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的概念,规定了DBA的作用与地位。DGTG系统虽然是一种方案而非实际的数据库,但它所提出的基本概念却具有普遍意义,不但国际上大多数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如IDMS、PRIME DBMS、DMS 170、DMS Ⅱ和DMS 1100等都遵循或基本遵循DBTG模型,而且对后来产生和发展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体系结构也遵循DBTG的三级模式。 由于巴赫曼在以上两方面的杰出贡献,巴赫曼被理所当然地公认为“网状数据库之父”

计算机领域著名人物

1. 姓名:George Boole(乔治?布尔) 生卒:1815-1864 国籍:英国 主要成就:创建了布尔代数——集合论和逻辑学的基础。 后人将true与false命名为布尔类型数据(Boolean)来纪 念这位伟人。 2. 姓名:Claude Elwood Shannon(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 生卒:1916-2001 国籍:美国 主要成就:提出了“位”的概念、确立了名为“信息理论”的研究 领域、搭起了逻辑与电学的桥梁。曾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 作。 3. 姓名:Alan Mathison Turing(艾伦? 麦席森?图灵) 生卒:1912-1954 国籍:英国 主要成就:构建了用于破译德国 Enigma代码的Colossus计算机、提 出了“计算能力”的概念、构思出了名 为图灵机的计算机抽象模型、在人工智能的领域提出了一种用来测试机器智能的方法——图灵测试法。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了著名的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计算机行业的最高荣誉)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 注:计算能力是指计算机能做到的事。实际上不同计算机的能力毫无差别,硬件无法做到的可以用软件实现,只有效率不同,能力并无差别。 4. 姓名:Charles Babbage(查尔斯?巴贝奇)

生卒:1792-1871 国籍:英国 主要成就:被誉为计算机的先驱、计算机革命先驱,构想 了差分机、解析机。解析机用卡片编程,设计理念同现代 计算机极为相似,可以说在当时又着超越时代的认知,虽 然从未完成过,但是其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5. 姓名:Joseph Marie Jacquard(约瑟夫?玛丽?雅卡尔) 生卒:1752-1834 国籍:法国 主要成就:发明了自动织布机,奠定了后来卡片编程的基础。 6. 姓名:Blaise Pascal(布莱斯?帕斯卡) 生卒:1623-1662 国籍:法国 主要成就: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 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 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后来 Niklaus Wirth将其发明的程序设计语言命名为 Pascal,以纪念这位伟人。 7. 姓名: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戈特弗里德?威廉? 莱布尼茨) 生卒:1646-1716 国籍:德国 主要成就:被誉为16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发明了能做 加减乘除运算的复杂机器——莱布尼兹之轮,对二进制 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8.

历届图灵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届图灵奖(A.M. Turing Award)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和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250,000美元。 2010 Leslie Valiant 莱斯利·瓦伦特 获奖原因:为人工智能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改进机器学习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计算科学和数学领域的远见及认知理论与其它技术结合后,开创了机器学习和通信的新时代,如IBM推出的计算系统已经能够挑战人类回答问题的能力。2009 Charles Thacker 获奖原因:对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机Xerox PARC Alto的先驱性设计与实现,还有在局域网(包括以太网)、多处理器工作站、窥探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和平板PC等方面的重大发明和贡献。(现代PC之父——盖茨语) 2008 Barbara Liskov 利斯科夫 获奖原因: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她的贡献是让计算机软件更加可靠、安全和更具一致性。 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 获奖原因:在将模型检查发展为被硬件和软件业中所广泛采纳的高效验证技术上的贡献。而DDJ则将三人的贡献称为“在发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设计错误的自动化方法方面的工作”。 2006 Fran Allen 获奖原因:对于优化编译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技术为现代优化编译器和自动并行执行打下了基础。 2005 Peter Naur 获奖原因:由于在设计Algol60程序设计语言上的贡献。Algol60语言定义清晰,是许多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型。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获奖原因:由于在互联网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设计和实现了互联网的基础通讯协议,TCP/IP,以及在网络方面卓越的领导。 2003 Alan Kay 获奖原因:由于在面向对象语言方面原创性思想,领导了Smalltalk的开发团队,以及对PC的基础性贡献。JA V A 至理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它。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 获奖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2001 Ole-Johan Dahl达菲、Kristen Nygaard奈加德

期终测验操作word

获得过被誉为计算机界Nobel奖――ACM图灵奖的20世纪40位计算机科学家,正是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杰出代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的《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一书,逐一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研究成果、科研和工作风格、创新思想、论著等做了详细介绍,并配有相应人物、事件的历史照片。附录中还有“计算技术发展大事记”等。 在本书所介绍的40位图灵奖获得者当中,有不少人的工作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明斯基与麦卡锡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巴赫曼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推动与促成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巴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之后又首次提出了元语言“巴克斯范式”BNF;科德首次明确而清晰地为数据库系统提出了关系模型;汤普森和里奇设计、开发了应用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操作系统MNIX和程序设计语言C;科克因主持IBM801项目而成为RISC概念的首创者,今天RISC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技术;萨瑟兰开发成功著名的Skeichpad系统,奠定了他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基础;布鲁克斯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 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界的佼佼者提出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设想或思路对生产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威尔克斯在1967年预见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的重要作用,甚至谈到可移植性问题,而当时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尚未正式提出;巴克斯最早提出了归约的概念,这使变元的概念不复存在,所有的计算目标都通过计算获得;霍尔在基于时态逻辑的逻辑型混合计算模型中引入了时段和切变的概念;科克认为对计算机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算法、编译器和机器组织,其中算法的改进是最重要的;而克努特的宏篇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曾被誉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圣经》,甚至有人认为其作用和地位可与数学史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相媲美。 在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举办期间,本书作为会议赠书赠予参会代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文笔流畅,叙述生动,是一本难得的收藏之作。 在19世纪80年代,各种机械计算机都采用键盘置数的办法。键盘式计算机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要注意听信号铃声,当减去除数的次数过头时,就会响铃,提醒操作都将多减的次数补回来。1905年,德国人加门开始在键盘置数的计算机中,采用“比例杠杆原理”,计

历年图灵奖获得者

历年图灵奖获得者 2010 莱斯利·瓦里安特(Leslie Gabriel Valiant),以表彰他在机器学习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诸多方面的奠基性贡献。1984年他在《ACM通讯》上发表了论文“学习能力理论”(A Theory of the Learnable)。莱斯利在论文中提出了PAC模型,即“概率近似正确”(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的学习模型。 2009 查尔斯·泰克(Charles Thacker),其因帮助设计、制造第一款现代PC电脑Alto而获此殊荣。 2008 麻省理工学院(MIT)女教授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表彰她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突破性研究成果实际上支撑起整个现代应用软件行业,成为现代编程语言如Java、C#和C++语言的基础。 2007 Edmund M. Clarke、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 获奖原因:在将模型检查发展为被硬件和软件业中所广泛采纳的高效验证技术上的贡献。而DDJ则将三人的贡献称为“在发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设计错误的自动化方法方面的工作”。 2006 Fran Allen 获奖原因:对于优化编译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技术为现代优化编译器和自动并行执行打下了基础。 2005 Peter Naur 获奖原因:由于在设计Algol60程序设计语言上的贡献。Algol60语言定义清晰,是许多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型。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获奖原因:由于在互联网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设计和实现了互联网的基础通讯协议,TCP/IP,以及在网络方面卓越的领导。 2003 Alan Kay 获奖原因:由于在面向对象语言方面原创性思想,领导了Smalltalk的开发团队,以及对PC的基础性贡献。 至理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它。 2002 Ronald L.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M. Adleman 获奖原因:由于在公共密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2001 Ole-Johan Dahl、Kristen Nygaard 获奖原因:由于面向对象编程始发于他们基础性的构想,这些构想集中体现在他们所设计的编程语言SIMULA I 和SIMULA 67中。 2000 Andrew Chi-Chih Yao(姚期智) 获奖原因:由于在计算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奖,包括伪随机数的生成算法、加密算法和通讯复杂性。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八)】1983年物理学奖

1983年12月10日第八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昌德拉塞卡因对恒星结构方面的杰出贡献、美国科学家福勒因与元素有关的核电应方面的重要实验和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是一位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与另一位美国体物理学家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钱德拉塞卡从1937年开始在芝加哥大学任职,直到1995年去世为止。他在1953年成为美国的公民。钱德拉塞卡兴趣广泛,年轻时曾学习过德语,并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时代的各种文学作品。 人物简介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 —1995年8月15日),在恒星内部结构理论、恒星和行星大气的辐射转移理论、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他一生中写了约四百篇论文和诸多书籍。他兴趣广泛,年青时曾学习德语,读遍自莎士比亚到托马斯·哈代的文学作品。 1937年起钱德拉塞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53年取得美国国籍。晚年他曾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写了《Newton'sPrincipiafortheCommonReader》。此书出版后不久他便逝世了。 他算过白矮星的最高质量,即钱德拉塞卡极限。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是指一颗白矮星能拥有的最大质量,任何超过这一质量的恒星将以中子星或黑洞的形式结束它们的命运。 人物生平 钱德拉塞卡于1910年出生在英属印度旁遮普地区拉合尔(现在的巴基斯坦),在家中排名第3,父亲为印度会计暨审计部门的高阶官员。 钱德拉塞卡的父亲也是一位技术娴熟的卡纳蒂克音乐(Carnaticmusic)演奏者与一些音乐学著作的作者。他的母亲则是一位知识份子,并曾将亨利克·易卜生的剧作《玩偶之家》翻译成泰米尔语。 钱德拉塞卡起初在家中学习,后来则进入清奈的高中就读(1922年至1925年间)。他在1925年至1930年进入了清奈的院长学院(PresidencyCollege),并获得学士学位。钱德拉塞卡在1930年7月获得印度政府的奖学金,于是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后来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就读,并成为劳夫·哈沃德·福勒(RalphHowardFowler)的学生。在保罗·狄拉克的建议下,钱德拉塞卡花费一年的时间在哥本哈根进行研究,并且认识了尼尔斯·玻尔。 钱德拉塞卡在1933年夏天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在当年十月成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33年-1937年),他在这段时期认识了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与爱德华·亚瑟·米尔恩(EdwardArthurMilne)。 钱德拉塞卡在1936年与LalithaDoraiswamy结婚。 学术生涯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30年毕业于印度马德拉斯大学,1933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学位。 1930~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理论物理。

图灵奖

图灵奖(A.M. Turing Award,又译“杜林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由于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此奖。因此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以及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250,000美元。 第一个: 艾伦·佩利(Alan J.Perlis),(1922-1990)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ALCOL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催生者”,由于在ALGOL语言的定义和扩充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创始计算机科学教育,使计算机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成为首届图灵奖当之无愧的获得者。 佩利197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6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除了获得图灵奖外,他还在1984年获得AFIPS的教育奖,曾被普渡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多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66年成为首届图灵奖的获得者,其图灵奖演讲稿为:“The Synthesis of Algorithmic Systems”(算法系统的合成)。 第二个:

莫里斯·文森特·威尔克斯爵士,FREng,FRS(Sir Maurice Vincent Wilkes,1913年6月23日-),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EDSAC,在“工程和软件等计算机领域都有许多开创性成果”。 1956年,他当选为皇家学会院士;英国计算机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第一任主席(1957年-1960年);1977年和1980年先后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FIP)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1967年获ACM图灵奖,图灵奖演讲题目是:Computers Then and Now(计算机的过去和现在)。 第三个: 理查德·卫斯里·汉明(英语:Richard Wesley Hamming,1915年2月11日-1998年1月7日),美国数学家,主要贡献在计算机科学和电讯。1937年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毕业,1939年内布拉斯加大学硕士学位毕业,1942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学位毕业。1946至76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他曾和约翰·怀尔德·杜奇、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合作。1956年他参与了IBM 650的编程语言发展工作。 1968年获得ACM图灵奖。 第四个: 马文·闵斯基(Marvin Lee Minsky)出生于1927年,是一位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几部人工智能和哲学方面的作品。1950年于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54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自1958年起

计算机文化基础系列常识-图灵奖获奖者介绍连载(十四)

计算机文化基础系列常识-图灵奖获奖者介绍连载(十四) 罗伯特·弗洛伊德 ——前后断言法的创始人历届图灵奖得主基本上都有高学历、高学位,绝大多数有博士头衔。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知识底蕴,因而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事情总有例外,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计算机科学家”(a Self-Taught Computer Scientist)。 弗洛伊德1936年6月8日生于纽约。说他“自学成才”并不是说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但学的不是数学或电气工程等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专业,而是文学,

1953年获得文学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太景气,找工作比较困难,因学习文学而没有任何专门技能的弗洛伊德在就业上遇到很大麻烦,无奈之中到西屋电气公司当了二名计算机操作员,在IBM650机房值夜班。我们知道,早期的计算机都是以批处理方式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员的任务就是把程序员编写好的程序在卡片穿孔机(这是脱机的辅助外部设备)上穿成卡片,然后把卡片叠放在读卡机上输入计算机,以便运行程序。因此,操作员的工作比较简单,同打字员类似,不需要懂计算机,也不需要懂程序设计。但弗洛伊德毕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是一个有心人,干了一段操作员,很快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决心弄懂它,掌握它,于是他借了有关书籍资料在值班空闲时间刻苦学习钻研,有问题就虚心向程序员请教。白天不值班,他又回母校去听讲有关课程。这样,他不但在1958年又获得了理科学士学位,而且逐渐从计算机的门外汉变成计算机的行家里手。1956年他离开西屋电气公司,到芝加哥的装甲研究基金会(Armour Research Foundation),开始还是当操作员,后来就当了程序员。1962年他被马萨诸塞州的Computer Associates公司聘为分析员。1965年他应聘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3年后转至斯坦福大学,1970年被聘任为教授。之所以能这样快地步步高升,关键就在于弗洛伊德通过勤奋学习和深入研究,在计算机科学的诸多领域: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和语义,自动程序综合,自动程序验证,编译器的理论和实现等方面都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其中包括:1962年,弗洛伊德完成了Algol 60编译器的开发,成功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Algol 60编译器之一,而且弗洛伊德在这个编译器的开发中率先融入了优化的思想,使编译所生成的目标代码占用空间少,运行时间短。弗洛伊德优化编译的思想对编译器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后,他又对语法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大家现在熟知的优先文法(precedence grammar),限界上下文文法(bounded context grammar)等都是弗洛伊德在这个时期首先提出来的。优先文法解决了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中的首要任务:如何找到“句柄”,也就是当前需要进行归约的符号串。弗洛伊德通过对不同的符号定义不同的优先级,解决了这个问题。限界上下文文法则通过对上下文无关文法G中的两个推导: * S→βArβαγ + S→δαε

历届图灵奖得主

历届图灵奖得主图灵奖-----计算机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1966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艾伦佩利Alan J.Perlis:ALGOL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催生者”。获奖演说“算法系统的综合”(The Synthesis of Algorithmic System)。1967年图灵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Wilkes: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的研制者。获奖演说“计算机的过去和现在”(Computer Then and Now)。1968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汉明Richard W.Hamming:发明了纠错码——汉明码(Hamming Code)。获奖演说“对计算机科学的看法”(On Man’s View of Computer Science)。图灵奖得主1969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in L.Minsky:“人工智能之父”,知识的框架理论(Frame Theory)创立者。获奖演说“计算机科学的形式和内容” 。1970年图灵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H.Wilkinson:数值分析专家和研制ACE计算机(第一台商业计算机)的功臣。获奖演说“一个数值分析家的若干意见” 。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acCarthy:“人工智能之父”,LISP语言的发明者。获奖演说“人工智能研究的现状” 。图灵奖得主1972年图灵奖获得者荷兰科学家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Edsgar W.Dijkstra:最早指出“goto”语句有害,著名的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现代操作系统的奠基者之一。获奖演说“智力低下的程序员” 。1973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W.Bachman:网状数据库之父、推动与促成数据库标准的制订。获奖演说“作为导航员的程序员” 。1974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Donad E.Knuth: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的作者,排版软件的先驱(TEX)。获奖演说“作为一种艺术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图灵奖得主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和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人工智能符号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说”。获奖演说“计算机科学作为按经验进行探索的科学:符号和搜索” 。1976年图灵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迈克尔拉宾Michael O.Rabin和英国科学家达纳斯科特Dana S.Scott :“非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的创立者。获奖演说“计算复杂性”和“逻辑与程序设计语言” 。1977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约翰巴克斯John W.Backus:Fortran语言以及“巴克斯范式BNF”的发明者。获奖演说“机程序设计能从冯诺依曼形式中解脱出来吗?函数式风格及其程序设计” 。图灵奖得主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 :Algol60最早的编译器开发者、HeapSort算法、验证程序正确性的“前后断言法”的创始者。获奖演说“程序设计的风范” 。1979年图灵奖获得者加拿大科学家肯尼斯艾佛森Kenneth E.Iverson: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APL的发明人,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获奖演说“作为思维工具的符号” 。1980年图灵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查尔斯霍尔Charles A.R.Hoare:QuikSort算法、Case语句等的发明者,程序设计语言的公理化方法(公理语义学)的提出者。获奖演说“皇帝的旧衣” 。图灵奖得主1981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埃德加科德Edgar F.Codd:关系数据库之父。获奖演说“关系数据库:提高生产率的实际基础” 。1982年图灵奖获得者加拿大科学家史蒂芬库克Stephen A.Cook :NP完全性理论的奠基人。获奖演说“计算复杂性综述” 。1983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肯尼斯汤普森Kenneth L.Thompson和丹尼

917469-大学计算机基础-图灵奖获得者

1.图灵奖简介 图灵奖最早设立于1966年,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所授予的最高奖项,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它是以英国数学天才Alan Turing先生的名字命名的,Alan Turing先生对早期计算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图灵奖主要授予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而这些贡献必须对计算机业有长远而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已有34位在计算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此殊荣。1966年,A.J.Perlis因其在新一代编程技术和编译架构方面的贡献成为图灵奖的第一个得主。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2.历届图灵奖获得者 1.1966年图灵奖获得者:艾伦?佩利(A.J.Perlis) PhD,MIT;Prof,Yale(was Prof at CMU)(deceased) ——ALCOL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催生者” 2.1967年图灵奖获得者: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Wilkes) PhD,Cambridge;Prof,Cambridge ——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的研制者 3.1968年图灵奖获得者:理查德?哈明(Richard W.Hammin) Prof,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was at Bell)(deceased) ——发明纠错码的大数学家和信息学专家 4.1969年图灵奖获得者: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 PhD,Princeton,Prof,MIT ——“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 5.1970年图灵奖获得者:詹姆斯?威尔金森(J.H.Wilkinson) BS,Cambridge;staff,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London ——数值分析专家和研制ACE计算机的功臣 6.1971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PhD,Princeton;Prof,Stanford ——“人工智能之父”和LISP语言的发明人 7.1972年图灵奖获得者: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Edsger W.Dijkstra) PhD,U Amsterdam;Prof,UT Austin ——最先察觉“goto有害”的计算机科学大师

历届图灵奖得主简介ACM图灵奖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

中国大学教学 27书林撷英 历届图灵奖得主简介 ———《ACM 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 ○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建元康兆华 计算机与计算技术可以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今天的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络没有哪一项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而获得过被誉为计算机界Nobel 奖———ACM 图灵奖的20世纪40位计算机科学家,正是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杰出代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的《ACM 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一书,逐一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研究成果、科研和工作风格、创新思想、论著等作了详细介绍,并配有相应人物、事件的历史照片。附录中还有“计算技术发展大事记”等。在本书所介绍的40位图灵奖获得者当中,有不少人的工作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明斯基与麦卡锡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巴赫曼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推动与促成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巴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 AN ,之后又首次提出了元语言“巴克斯范式”BNF ;科德首次明确而清晰地为数据库系统提出了关系模型;汤普森和里奇设计、开发了应用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操作系统UNIX 和程序设计语言C ;科克因主持IBM 801项目而成为RISC 概念的首创者,今天RISC 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技术;萨瑟兰开发成功著名的Sketchpad 系统,奠定了他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基础,他的工作对后来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布鲁克斯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 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都和这些计算机界先辈们的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界的佼佼者所提出的一些具有前 瞻性的设想或思路对我国的科技人员、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启迪,虽然不能把他们的想法完全套用在我国的产业实践中,但是对其进行审慎地思考后进行有选择性地吸收,对生产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威尔克斯在1967年预见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的重要作用,甚至谈到可移植性问题,而当时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尚未正式提出;巴克斯最早提出了归纳的概念,这使变元的概念不复存在,所有的计算目标都通过计算获得;霍尔在基于时态逻辑的逻辑型混合计算模 型中引入了时段和切变的概念,这种模型对于设计要求绝对安全的软件系统有重要意义;科克认为对计算机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算法、编译器和机器组织,其中算法的改进是最重要的;而克努特的宏篇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曾被誉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圣经》,甚至有人认为其作用和地位可与数学史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相媲美,其影响之广泛和深远更是不言而喻。 本书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杨芙清教授作序。在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举办期间,该书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的好评。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文笔流畅,叙述生动,对于人们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了解计算机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思想方法,以及供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的背景知识,都是一本难得的收藏之作。◆

计算机界的重要奖项

一、图灵奖 图灵奖,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赞助,奖金为100,000美元。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截止至2005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2011年获得该奖项的是犹大·伯尔,他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突出研究。 二、计算机先驱奖 IEEE-CS的计算机先驱奖(Computer Pioneer Award)设立于1980年。兼顾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工程实现,硬件与软件,系统与部件。计算机先驱奖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一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家获得了表彰。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至今无人获奖(只有一名美籍华裔学者杰弗里·朱于1981年获此殊荣)。 三、高德纳奖 高德纳奖(Donald E. Knuth Prize),授予为计算机科学基础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计算机科学家高德纳(Donald E. Knuth)命名。高德纳奖始于1996年,每1.5年颁发一次,包括5000美元奖金。现在奖项由ACM计算机理论研讨会和IEEE计算机科学基础研讨会交替颁发。高德纳奖的获得者由颁奖委员会选出。颁奖委员会由六名选自ACM算法与计算理论特别兴趣组和IEEE计算机数学基础技术委员会的独立的教授组成。委员会将会特别注意一个持续高效的记录和为计算机科学基础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选择范围也可能部分包括教育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例如编写基础方面的教科书和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但是奖项不是基于公众服务工作的,尽管一个获奖者可能涵盖了前文所述的服务工作。 四、约翰·冯·诺伊曼奖 由IEEE成立于于1990年,目的是表杨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上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该奖牌是以对计算机科学具有重大贡献的现代电脑创始人之一约翰·冯·诺伊曼命名。 五、CCF终身成就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2010年设立,简称:CCF终身成就奖,授予70岁以上、在计算领域作出卓越成就与贡献、被业界广泛认可的老科学家。以激励业界同仁向他们学习,承担起继往开来的责任,为祖国的计算机事业创新、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