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单选题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上列诗句所描写的人物是 (A)韩愈 (B)岑参 (C)杜甫 (D)李白.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中,下列何者是点明「夜宴」的句子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B)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C)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D)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下列叙述,何者没有表现出来 (A)及时行乐的主题 (B)兄弟人伦之乐 (C)痛饮狂欢,纸醉金迷的生活 (D)文人的风雅韵事.

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下列选项何者正确 (A)形容天地创造万物之伟大 (B)形容天地间物类的众多 (C)意谓天地依循万物运行 (D)喻人在天地间匆匆而逝.

4、「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文眼」(文中的中心意旨)是 (A)夜 (B)桃花园 (C)叙天伦 (D)欢乐.

5、「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意谓 (A)天地养育万物,各遂其生 (B)天地创造万物,各适其适 (C)天地是万物的旅馆 (D)万物在天地中不过是沧海一粟(E)天地与万物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之「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教学设计>文章」其中「烟」字将大地春景带入一片迷蒙,轻柔之丽境之中.下列诸选项,皆有一「烟」字,而能发挥同样修辞效果者,为 (A)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B)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7、下列「」中之字音,字义,何者皆相同 (A)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序」天伦之乐事 (B)天地者,万物之「逆」旅/「逆」来顺受 (C)飞羽「觞」而醉月/引壶「觞」以自酌 (D)春夜宴「从」弟/花木兰代父「从」军.

8、「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与下列何者相同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B)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庄子天地)(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D)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9、下列对文句的诠释,何者正确 (A)「阳春召我以 景」:和暖的春色,一片如烟似雾的美景,正召唤著我 (B)「大块假我以教学设计>文章」:大自然提供我写作教学设计>文章的场地 (C)「开琼筵以坐花」:摆开筵席,坐在花木繁茂的地上野餐 (D)「飞羽觞而醉月」:大家热烈的互相敬酒,连月儿也跟著陶醉了.

10、下列何者最能表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之旨趣 (A)宇宙之大,慨叹人之渺小 (B)兄弟聚会,互争文才高下 (C)饮酒作诗,歌咏月夜之美 (D)人

生苦短,应当及时行乐.

11、下列有关「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之说明,何者正确 (A)「群季俊秀,皆为惠连」:是李白称赞诸弟之才华,可媲美谢惠连 (B)「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说明李白认为自己的作品胜过所有人,只是不如谢灵运而已 (C)谢惠连是谢康乐的亲哥哥,两人并称「大小谢」 (D)金谷园是李白与众兄弟们饮宴的场所.

答案

D

C

C

D

D

C

B

C

D

A

多选题

1、李白 (A)字太白,号青莲,家居四川县青莲乡 (B)贺知章见其诗文曾叹其为「天上谪仙人」,肃宗召见,诏令供奉翰林 (C)喜纵横之术,倾慕剑客,游侠之风,深受道教影响成为道教徒 (D)天才洋溢,文采丰赡,其诗众体兼备,尤擅古体,乐府 (E)是盛唐浪漫派诗人,世称诗仙,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

2、有关「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选自李太白集,是诗序 (B)在天地永恒与浮生的无常,生命短暂两相对照之下,反衬出及时行乐的主题 (C)透过声色交织,情景相生的文学笔法,揉合议论,叙事与抒情为一体(D)文句工整,善用排比,对偶句,可以说是一篇散化的骈文小品 (E)「秉烛夜游」句,源自古诗十九首.

3、文学史上向来喜将风格相近或地位影响同样深远者并称,下列叙述正确者

(A)六一居士,元丰先生并称「欧曾」(B)元微之,白乐天并称「元白」(C)刘梦得,白乐天并称「刘白」(D)李白,杜牧并称「李杜」(E)谢康乐,谢惠连并称「大小谢」

4、「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以下叙述,何者错误 (A)「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李白之诗句 (B)全文充分流露文人放浪形骸,愤世嫉俗的色彩 (C)全篇以诗笔行文,属骈化散文小品 (D)李白为从弟所写之赠序类教学设计>文章

(E)文中连用三个六朝典故.

5、下列「」内的词语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古人「秉」烛夜游.「秉」,持,拿 (B)「良」有以也.「良」,确实 (C)序「天伦」之乐事.「天伦」,宇宙万物天然的道理 (D)飞「羽觞」而醉月.「羽觞」,形容酒杯轻如羽毛 (E)罚依金谷「酒数」,「酒数」,买酒的价钱.

6、李白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世称诗仙 (B)唐玄宗见其所为诗文,叹为「谪仙人」,诏令供奉翰林 (C)喜纵横之术,倾慕剑客,游侠之风,深受儒教影响 (D)其诗众体兼长,时创新意,尤擅长古体,歌行,兼具俊逸清新与潇洒奔放之风,文多策论,记游,送别之作 (E)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一篇诗前之序.

7、有关「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叙述正确的选项 (A)「阳春召我以烟景」点出春 (B)「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点出夜宴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点出从弟与我 (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点出诗文 (E)「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点出及时行乐的主题.

8、在你熟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后,相信你对李白的生平及性格思想,词章文采有深刻的认识,试问下列那些诗句是李白的作品 (A)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B)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C)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乾 (D)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E)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下列各选项「」字,解释为「真正」,「实在」之意作副词者,为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C)「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D)「苟」志於仁矣,无恶也(E)「亮」无晨风翼,焉能渡风飞

10、一篇文章的内容通常包含了「人,事,时,地,物」五项要素,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本文中,这五者分别是 (A)「人」:李白与他的堂兄弟们 (B)「事」:兄弟间比赛作诗,以判定文采优劣 (C)「时」:春天的夜晚 (D)「地」:桃花园中 (E)「物」:琴声,佳肴,美酒.

11、古人在面对宇宙之浩瀚时,常思及自身生命之有限与渺小,并以之为诗歌吟咏的主题.请问下列所引之诗篇,何者在慨叹之余,仍表现出把握时间,及时行乐的积极态度 (A)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行路难)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C)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D)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E)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2、下列关於李白的叙述,何者正确 (A)极受唐玄宗礼遇,位高权重 (B)因酒醉,於水中捞月坠河而死 (C)贺知章见其诗文,叹为「天上谪仙人」 (D)喜纵横之术,又深受道教影响,是一名道教徒 (E)诗作中尤擅古体,歌行,风格清新俊逸,奔放洒脱.

答案

ACD ABCE ABCE ABD AB AE ABCD ABD ABDE ACD ABCD CDE

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

魏晋风度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 摘要: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它对我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李白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形成了自己气势奔逸的风格。关键词:魏晋风度李白诗歌风格影响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它对中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特别是盛唐时期,由于士人开放浪漫,个性发扬,对魏晋风度尤其怀有浓厚的兴趣。魏晋名士的思想、风度和作品,对“诗仙”李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杜甫早已指出了这一点:“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诗史》也说“江淹云:…蝴蝶飞南园。?李白云…春园绿花蝴蝶飞?,语意相似。”而赵翼也认识到李白诗未脱古诗遗风——“梁陈宫掖之风,究未扫尽”。李白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与魏晋风度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自然清新魏晋人一反两汉时以学问为本,尚苦节,重章句,论世事,矜容饰,持典而乏通,拘礼而不达的风气,宗老庄,喜清谈,崇尚自然,不饰仪表而贵在得神。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审美观上。魏晋人在品藻人物时,常用自然、玄远、超逸、高、深、简、约等概念。他们在评论文艺作品时,也把“自然”、“清”作为高标准。由此可见,自然清新之美在魏晋时以为人们所崇尚。 所以,宗白华先生曾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李白正继承了魏晋以来以自然清新为美的审美观点,特别是对小谢诗风的继承。李白经常在诗中提到谢朓,并对其人其诗大加赞赏,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王渔洋在《论诗绝句》中说:“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虽然言过其实,却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谢脁对李白的影响之大。李白在诗里经常使用“清真”、“清芬”等词来赞美美好的人及事物。在对文艺作品的评价上,他也以清真、自然为标准。在《古风》第一首里他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里,他反对“绮丽”,提倡“清真”。王安石曾说:“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由此可见,魏晋人的审美观是他自然清新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二、一往情深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30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 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作者:————————————————————————————————日期: ?

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学生:漆露 摘要: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关键词:李白思想复杂性 一、导语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从他的政治观,人生观,宗教观,文学观来议论。 二、思想复杂性的表现 1、政治观 李白是一位“欲献济时策”、“敢进兴亡言”的伟大诗人。他生活在儒、释、道、侠均相当盛行的唐代,之家思想都会对他产生影响,然而儒家积极用世思想对诗人尤为深刻。这种影响与诗人的家庭教养、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的主导思想,即建功济世,有献于国家和人民的意愿。诗人的政治思想是“事君安民”。 诗人自幼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有浓厚的忠君观念。在诗人看来,从忠君到事君,这是他一生追求的美好愿望之一,诗人晚年在《赠张相镐》中曾云:“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他希望自己能像管仲、诸葛亮那样,由草野一举而为国相,辅佐君王,为安定天下做出贡献。对于先秦策士鲁仲连和东晋谋臣谢安,在国家危难之时屡建奇功,辞爵谢金,心中慕之,赞叹不已:“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心中慕之,赞叹不已:“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诗人一生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愿为辅粥”,而当其辅助君王安邦定国的宏愿不能为世人理解时,他的济世思想变化为内心深沉的痛苦:“欲献济时策,比心谁见明”,“苟无济代

《李白诗四首学案》答案

《李白诗四首》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2.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3.品味李白诗风雄奇飘逸,想象奇特以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方法。2.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生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生的思想。 【学习重点】 1.提升诗歌鉴赏能力。2.了解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李白诗歌的特点。【学习难点】 李白诗歌中雄奇飘逸,想象奇特的诗风。 【课时安排】3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走近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写作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 解题: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属歌行体古诗。“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写出划线字的拼音,并将正确读音标注到课本相应位置。 天姥.山( mǔ)瀛.洲( yíng )天台.山( tāi )剡.溪( shàn ) 渌.水( lù)脚著.( zhuó)殷.岩泉( yǐn )栗.深林( lì) 澹.澹( dàn )霹雳 ..( pī lì)怳.惊起(huǎng)訇.然( hōng )悸.( jì)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3.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生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生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白——作者介绍 李白 (701 — 762) ,字,号,祖籍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西北,教科书中误为“泰安” ) ,生于中亚碎叶城 ( 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 ,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 ( 今四川江油 ) 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上安州裴长史书》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 (742) 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 ( 今贵州桐梓 ) ,乾元二年、 (759) 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 (762) 卒于当涂 ( 今属安徽 ) 。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课前预习 1.识记字音 瀛()瞑( ) 殷( ) 栗( ) 冥( ) 鸾( ) 悸( )怳( ) 著( ) 苍梧( ) 商贾( ) 磐( )石芒砀( )棹( )歌 2.理解词义 或可睹: 因之: 尚在: 栗深林兮惊层巅: 青冥: 来下: 失向来之烟霞: 须行即骑访名山: 开心颜: 蓬壶: 悲千古: 棹歌: 佯羞: 三、学习课文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一名为《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天宝三载 (744) ,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之人听到过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其与天台山相对,二山峰峦峭拔,

李 白

招远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检测试题 使用时间:201×年×月×日学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 李白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 (二)青年——狂(狂热自负悲喜更迭侍君荣亲始终不渝)

李白思想内容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盛唐国力强盛,士人多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 李白图片 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如:《玉壶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 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 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澹澹) (xiāo)(sè)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李白的政治理想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政治抱负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政治抱负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不屈己,不干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湖,戏沧洲。”这是开元15年他在湖北安陆小寿山隐居时所立下的志向,也即他后来常说的“济苍生”、“安社稷”(《赠韦秘书子春》)。李白为实现这一理想奋斗了终生。 一、前期——仗剑远游,积极用世 这一时期是他政治才能的培养与准备期。李白不愿走一般知识分子科举求仕的道路,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遍干诸侯”,得到地方官的赏识,推荐他进入朝廷。天宝13年,25岁的李白经过长期的苦读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次年在江陵见到受三代皇帝旌表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见李白资质不凡,器宇轩昂,又读了他的诗,惊叹不已,称赞李白是“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使李白受到极大鼓舞,写下了《大鹏遇稀有鸟赋》(后改为《大鹏赋》)。在这篇赋中,诗人的化身——大鹏“一鼓一舞……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摧。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有“块视三山,杯观五湖”的雄伟气魄,羞与“蓬莱之黄Error!,苍梧之玄风”为伍的高尚情操,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昂扬热烈的进取精神。此赋当时就“传于世”(同上引),

“时家藏一本”(魏万语)。李白的一生喜以大鹏自比,即始于此。开元22年,韩朝宗出任荆州长史和襄阳刺史。他乐于奖掖后进,在士人中颇有口碑。时谚曰:“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也想“收名定价”于韩,于是写下了著名的《上韩 朝宗书》,其中写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臣,许以义气。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李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文章写得神采飞扬、掷地有声。可不知何故,这位“使海内俊杰奔走而归之”的韩大人偏偏对李白不予理睬,使李白大失所望。他虽然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将进酒》),但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种乐观进取精神是他这一时期思想基础,也是他精神中最光辉的一面。开元23年,李白西游。适玄宗狩猎,因上《大猎赋》。并通过拜见张说,结识 了张之Error!(玄宗驸马,时任卫尉,掌管仪仗。后为翰林学士)。在张的安排下,李白住在玉真公主别馆。因公主出游,未能 谋面,写下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吟咏思管、乐,……谁识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表达了 自己希望张卿引荐,为朝廷效力的心愿。张是个妒贤忌能的小人,李白遇人不察,在失望之馀,也流露出对张之Error!的些微不满,埋下了一生受挫的根苗。在长安三年,李白写下著名的《蜀道难》。诗中的景物描写,既是蜀道的写实,又寄寓了李白探求政治道路遇到障碍的深切感受。由于诗人建功立业的

李白思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李白思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内容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与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和精神风貌。通过他的诗,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李白人生的复杂及多样化的思想,认识了李白在坎坷中豪放、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积极进取、追求人生理想的人格魅力,给后世人们在精神上和文学创作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李白思想多样性复杂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就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深受其中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又有建立功业的政治抱负。同时由于李白的性格所然,自幼就喜好游历,二十岁以后,他就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戴天山、青诚诸名山,“十五游神仙”《感兴》其五就是他当年生活的写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李白诗四首 . 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 一、李白的生平 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习剑任侠 求仙访道思想复杂 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酒隐安陆 十年活动名动京师 3、长安三年 [42──45] 应昭入京供奉翰林 得罪权贵自请放还 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喜逢高杜 漫游寻仙忧心国事 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流放夜郎 奉节遇赦病卒当涂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

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 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 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五岳 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 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当过道士,一 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 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 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 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 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 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 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 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 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 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 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 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二、李白的思想和性格 思想:李白的思想是杂家(儒家、道家、纵横家),以道家为主。 性格: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傲岸不羁 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7555998.html,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作者:刘恒言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风格独特、独树一帜,李白的诗歌风格与 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也与巴蜀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巴蜀文化的特点、发展,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巴蜀文化;李白;诗歌;影响 李白是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传奇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息息相关,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的四川绵阳,到公元762元去世,生活在唐朝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在25岁前,李白都是在四川绵阳渡过,在25岁东出夔门后,便再未回过四川。在此后的36年中,无论李白到了什么地方,对于故乡都是心存眷戀,李白的诗歌忽而雄壮、忽而悲凉,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李白的诗歌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纵观李白的创作史,与巴蜀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巴蜀文化的特点 巴蜀大地从古到今,都是中华文化孕育的重要土壤,四川处于东亚大陆亚热带地区,河流纵横、风光旖旎、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古代,四川的交通非常闭塞,除了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周边分别有巴山、秦岭、青藏高原,所以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论述,也正是由于这样较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孕育过程,其不断地发展创新给人们留下了神秘的文化、心灵、自然世界,至今依然在对四川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纵观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了几个特征: 开放性特征: 在历史的发展下,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黔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如同聚宝盆一般,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汇的多元化复合体。 整体性特征: 巴蜀文化的独立历程较短,与汉文化之间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说明巴蜀人对于母体文化有着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文化的渗透发展下,形成了锲而不舍、融会贯通的积极力量。 特色性特征:

《诗四首》导学案

《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一、课前自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荷.()锄草长.()属.()国 征蓬.()候骑.()汉塞.()燕.()然 2、作家作品 ①陶渊明,字,名,东晋时著名的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②王维,字,代诗人,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诗,北宋苏轼称他的诗“,”。 3、熟读两首诗 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一)读《归园田居》探究下列问题: ①你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几层意思? ②你认为“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③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读《使至塞上》,探究下列问题: ①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②你有首联中的“单”字读出了什么? ③你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读出了什么修辞方法?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④颈联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⑤读了全诗你认为作者所描之景如何与所处心情紧密结合起来的。 三、拓展延伸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归纳小结】: 1.《归园田居》: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2.《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三十 诗四首 导学案

三十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 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

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浅析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浅析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姓名赵乾坤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 1213001464361 省级电大河北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沧州电大指导教师杨辉教学点任丘分校 论文完成日期二O一四年五月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浅析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惊天地,泣鬼神”,李白被贺知章誉为“谪仙”,杜甫赞美李白的诗作“白也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的诗歌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成就,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下面本人试着从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来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你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你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你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你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对于李白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作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李白为后世留下了近千首诗歌,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了自己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雄心和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苦闷,抒发了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反映了他对统治阶级的失望与不满。李白胸怀远大,志向不凡,关心国事,关心民众。他渴望建功立业,从年轻时起就立志要报效国家。国家的强大,极大地鼓舞了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壮志;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忱。他一生不忘实现自己的理想,始终对自己的才干和前途抱有信心,多次寻求政治出路,即使在受挫之后,仍然准备“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在《行路难》(其一)中,他将受到排挤后仍执著于理想的心情刻画得十分生动: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咏物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析咏物诗中寄寓着的诗人情志和说明的道理。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意解读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当严冬尚未全退,春风尚未来到之际,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花尚未开放,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非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名利、超然物外的清高品格。三、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疏影横斜”,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暗香浮动”,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特点。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一直为后人称颂。这一联特别出名,“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名创自宋代词人姜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头飞下,还要偷看梅花几眼;花间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以上三联,先写胸中之梅,次写眼中之梅,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因此写到诗要结尾时,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花间月下,以低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何必一定要在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梅花呢?言外之意,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装点自己的平庸。 名句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考点演示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试加以赏析。 答案颔联写梅影错落有致和梅香清幽四溢。以水映影,梅枝俊俏清丽;以月衬香,梅花色香俱全。其中“横斜”、“浮动”两词,不仅把梅枝由静态变为动态,还把梅香从无形化为有形。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学生)

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案(学生)

李白诗四首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3.品味李白诗风雄奇飘逸,想象奇特以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方法。 2.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生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生的思想。 学习重点 1.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了解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李白诗歌的特点。 学习难点 李白诗歌中雄奇飘逸,想象奇特的诗风。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白——作者介绍 观看《唐之韵》——李白 李白 (701 — 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西北,教科书中误为“泰安” ) ,生于中亚碎叶城 ( 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 ,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 ( 今四川江油 ) 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上安州裴长史书》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 (742) 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 ( 今贵州桐梓 ) ,乾

元二年、 (759) 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 (762) 卒于当涂 ( 今属安徽 ) 。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课前预习 1.识记字音 瀛()瞑( ) 殷( ) 栗( ) 冥( ) 鸾( ) 悸( )怳( ) 著( ) 苍梧( ) 商贾( ) 磐( )石芒砀( )棹( )歌2.理解词义 或可睹: 因之: 尚在: 栗深林兮惊层巅: 青冥: 来下: 失向来之烟霞: 须行即骑访名山: 开心颜: 蓬壶: 悲千古: 棹歌: 佯羞: 三、学习课文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一名为《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天宝三载 (744) ,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