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位中心,拟从文中人物心理变化入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利己主义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擅长短篇小说创作,他的作品构思巧妙,故事性强,富于戏剧性,主题揭示深刻有力,人物创造有血有肉,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充分体现出芥川龙之介高超的小说创作艺术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因而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文学鬼才”他的主要作品有《罗生门》《鼻子》《地狱变》《舞会》等,尤其是他发表的《罗生门》《鼻子》因“妙趣横生、凝重不浮、诙谐自然、情趣高雅”备受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赞誉。
作家的创作,总是起源于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每个大作家都有其特殊的生存体验,这种特殊的生存体验为作家提供了最初的创作素材和观察世界的习惯角度。
芥川1892年3月1日出生,后生母因精神失常,被迫将他送到娘家芥川家做养子,之后便称他为芥川龙之介。芥川是从家庭迈出文学之步的,同时使他也是从家人开始对人性感到失望的。自幼寄人篱下的生活经历,造成了他自幼性格懦弱孤僻,这些也影响了他后来的行为风格。
恩师夏目漱石的辞世,对他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形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而初恋的失败更加重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怀疑感,芥川的初恋遭到了养父母家的强烈反对,养父母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扼杀了芥川的爱情,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从此以后,他对社会产生了新的认识,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就多次提到自己发现了“利己主义”,他又写到:“我怀疑是否有摆脱了利己主义的爱。带有利己主义的爱,是无法超越人与人之间的障碍的。我的周围是丑恶的,我自己亦是丑恶的。”这种转变在作品《罗生门》中清晰地表现出来。
《罗生门》是芥川于大正四年1915年发表在《帝国文学》杂志上的作品,取材于芥川爱读的《今昔物语》,但经过芥川的文笔加工,又有了新意。《罗生门》的故事发生在平安王朝的后期,某个晚秋的傍晚,一个仆人遭主人解雇以后在荒弃的罗生门下避雨。当他登上罗生门以后,发现一个老太婆为了生存正从死人堆里拔人头发做假发以求生存,仆人从厌恶到接受老太婆的恶行为是正当行为,他自己在“饿死”还是“做盗贼”上挣扎,最后受老太婆的启示和影响竟然起了歹意,经将老太婆的衣服剥下夺走,还踢到老太婆,很快消失在黑暗夜色中。作品通过大胆的揭露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的自私,描写了人类

的弱点,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风行的利己主义。作品文笔流畅,充分显示了芥川作为短篇小说家所具有的素质和潜力。
“这是发生在某一天黄昏的事,一个仆人正在罗生门下避雨”,《罗生门》以这样的开头拉开故事的序幕,展现出一幅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作者以“晚秋”、“雨天”、“黄昏”为开场,首先向读者提供故事将在一个寒冷的“晚秋”阴暗的“雨天”、饥饿的“黄昏”展开的信息,引发读者的联想。小说以开头就给人一种“暗灰色”的印象,为将发生的故事埋下伏笔。为小说发展定下了灰暗的基调。
故事中出现的主人公——仆人,已被主人解雇,他想来想去,力求摆脱眼前的境遇,不然“只能活活饿死在城墙下或大路旁。死后也会被拖到这个城楼上,像只狗似的被一仍了事。”
作者的时代背景是黑暗的,自然舞台也是黑暗的。围绕着仆人展开的故事当然也是黑暗的,在仆人心中“雨”恐怕永远也停不下来。但是,这雨若是一直在心中下的话,他只能饿死。
天黑下来了,他只好来到罗生门下,他的内心仍然矛盾着,在作着激烈地斗争。他准备去城门上暂住一晚。作以为者始终对仆人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刚上楼梯时,仆人反正上边都是死人,但迈上中间时,他“象猫似的缩着身子,屏住呼吸,窥视着上边的动静。”发现城楼上点着昏暗的黄色灯,“仆人像蜥蜴似的捏着手脚,好不容易才爬上很陡的楼梯的最上边一阶。他尽量伏着身子,伸长了自己的脖子,胆战心惊地窥视城楼里的情况。”
接下来作者详细描写了罗生门在任其荒废中尸体成堆的情景,把各种形态描写的十分逼真。接着就出现了小说的第二个主要人物——一个在死人堆中“身穿深紫色衣服,矮小瘦弱,白发,貌似猴子的老太婆。”当第一眼看见拔女尸头发的老太婆时,仆人有些毛骨悚然。再次看时,“仆人内心的恐惧就慢慢地消失了。”在《罗生门》中,仆人起初对老太婆是十分憎恶的,甚至想杀了她,“家将两腿一蹬,一个箭步跳上了楼板,一手抓住刀柄,大步走到老太婆跟前,两个人在尸堆里扭结起来。”
此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正在发挥强大作用。仆人的正义感正在迅速地扩大着。这也说明人性中本来就有惩恶扬善的存在。但是这种为善的动机在一定外在条件刺激和启示下是会发生变化的。当老太婆解释了她为什么要拔死人头发时,仆人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仆人的心情从强烈憎恶到“低头看着,用稍微缓和的口吻”再到“把大刀插入刀鞘,左手按着刀柄,冷静地听着。”仆人受老太婆的启发,对善和恶的看法

已经发生完全动摇。
文章的结尾部分也很精彩,作者给读者交代了两个主人公的结局。以一句“仆人的去向,谁也不知道”结束全文。这样的结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产生一种对仆人来说,或许是没有未来可言和人生无常的感觉。
仆人消失在黑洞洞的夜里,在罗生门上活着的只是被剥掉衣服、留着白色短发的老太婆。白和黑成为对比,在这里所要表示的正是人常常出现的矛盾心理。我想这正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欲表现出来的思想,它不仅是对人性的一种诠释,同时也说明了人类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纵观整篇小说,在作品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对仆人系列心理变化的描写,展现出来人性的多变,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内心深处“利己主义”。说明了利己主义是现实丑恶的发源,也是人性丑恶的体现。《罗生门》这篇作品,充分体现出芥川龙之介高超的小说创作艺术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深入深刻与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