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课时计划:3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包括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四个子目,其核心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教学的重点是儒家思想的演变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高考考点):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2、目标解析:

(1)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是指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是指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复兴、重新确立正统(4)是指是指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的复杂历程及其相关原因。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前专题介绍中,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发式,这样便于快速投影文字、图片材料,便于学生形象、直观的理清本专题的学习线索。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教学目标, 高考聚焦。

环节二.疑难点拨:

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变化及原因

学生回答各个时期儒学的政治地位,及其相关原因,老师补充,一起梳理儒学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明清、维新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地位和原因。

2.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

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弊端(6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6分)

材料题答题提示:

一: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对文言文等稍难材料不必纠结于所有的“字、词、句”,要盯紧答题项目,提取相关历史信息。

二:强化题型训练,明晰答题思路和步骤

3.儒学在国外的传播(古代、近代)

在东亚的传播:

秦时→→越南东汉时→→朝鲜南北朝由朝→日本唐朝—日学者、遣唐使等

影响:

政体——儒学核心的君主政治;

伦理——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伦理

文化——儒学教育,科举考试;

习俗——尊孔祭孔,文庙

总结:唐朝时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在欧洲传播(16世纪后)

4、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和现实意义

①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②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③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④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

⑤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

⑥)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环节三.训练提升

(1)完成训练题

(2)做完后小组自主讨论5分钟,并准备点评交流。

(3)点评:可从思路分析\疑惑\相关拓展\规律总结等方面入手。

环节四:整理总结:

1.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2.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启示?

3.学案题目的整理巩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