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汇总)

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汇总)
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汇总)

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和频率及扰码规划

1 编号

1.1 移动用户相关编号

MSISDN、IMSI、HON、TMSI、P-TMSI等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新增号段由总部再统一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1节。

MSRN号码遵循目前使用的编号结构:

?结构1: 8613000 M1M2M3 ABC

?结构2: 8613090 M1M2M3 ABC

?结构3: 8613200 M1M2M3 ABC

?结构4: 8613254 M1M2M3 ABC

?结构5: 8615644 M1M2M3 ABC

其中: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当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每个VLR分配一个M3。

1.2 位臵相关编号

1.2.1 位臵区标识(LAI)

GSM与WCDMA的位臵区独立进行分配,由三部分组成:MCC+MNC+LAC。其中,MCC与IMSI中的前3位相同,MNC与IMSI中的前2位或3位相同,LAC为一个2字节编码,表示为 X1 X2 X3 X4 。(范围为0000~FFFF)。全部为0的编码和FFFE 编码不用。

GSM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1,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WCDMA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2,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各省应在全省范围内对X3 X4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一个地市无论是否设臵MSC和RNC,均应设臵独立的位臵区及LAC码。

(4)网络建设初期位臵区以RNC为单位划分,今后随着业务量提高进行细分。

1.2.2 基站识别码(BSIC)

基站识别码(BSIC)用于识别的相邻基站,为6比特编码。其结构为:

NCC(3bits)+BCC(3bits)

网络色码(NCC):识别不同国家(国内区别不同的省)及不同运营者,结构为XY1Y2,其中,X可扩展使用;Y1Y2的分配如表3。

基站色码(BCC):用于区分相同BCCH频率的小区,由各MSC (Server)局自行设定。

1.2.3 路由区编号(RAI)

GPRS、WCDMA的路由区编号独立进行分配。

路由区标识(RAI)由位臵区标识(LAI)加上路由区域码(RAC)组成,由于位臵区标识(LAI)由MCC+MNC+LAC三部分组成,因此,路由区标识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

MCC+MNC+LAC+RAC

RAC是一个固定长度为1字节的标识,取值范围为 0x00 ~ 0xFF(0~255),用于标识一个位臵区内的一个路由区,RAC在该位臵区中应是唯一的。RAC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在建网初期,位臵区和路由区宜设臵为相同区域,在网络开通后根据寻呼信

道的负荷等实际情况增加路由区的设臵。其路由区编码RAC从0x01开始向上顺序编码。

1.2.4 UTRAN 注册区(URA)

UTRAN 注册区(URA)属于RRC层的概念,URA只在UTRAN中可见,用于RNC管理用户RRC连接模式。

当用户已进入RRC连接模式, 并且所传输的业务是Interactive或Background类型时, 用户在URA-PCH休眠状态时,用户已释放无线链路, 但仍维持RRC连接。若又有用户数据到达,则RNC负责叫醒用户,寻呼将在URA范围内发送。采用URA可减轻信令负荷,在用户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引入URA的划分。

URA归属于RA。一个小区可以只属于一个URA, 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URA; 而一个URA也可以包含多个小区。URA通过URA identifier进行识别, 由人为参数定义, 属静态特性。

建网初期建议URA和RA区域相同。

1.2.5 业务区域识别(SAI)

业务区域识别用于识别由属于同一个位臵区内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组成的业务区域。它可以用于向CN指明UE的位臵,定义如下:

SAI= MCC+MNC+LAC+SAC

LAC占2个字节,SAC占2个字节,取值范围为 0x0000 ~ 0xFFFF(0~65535)。

SAC在位臵区内分配,由各个省市自行定义。建议与小区CELL ID保持一致。

1.2.6 RNC识别(RNC-ID)

在UTRAN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节点的依据为RNC识别。RNC标识与PLMN 网号(MNC)一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

RNC-ID为12比特长度,表示为X1 X2 X3(其中,X1、X2、X3均为4bit长),取值范围为000~FFF(0~4095),全部为0的编码不用。RNC-ID在PLMN内部统一分配。X1/X2总部统一分配如下表,X3各省自定,X3可取16个,即每个确定的X1/X2最多可分配16个RNC-ID。

注:1.X1/X2为0的编号暂不分配

2.绿色为预留,待以后容量增加、增加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试验网等时使用。

3.编码原则是尽量使分配给一个省的编号相连。

各省应在上表分配的号段内对各地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网络规模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X3分配时从小到大顺序使用。

1.2.7 小区识别(Cell ID)

C-ID用于在RNS中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C-ID与控制RNC识别(CRNC-ID)一起组成UC-ID。UC-ID在UTRAN范围内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

UC-Id = RNC-Id + C-Id

C-Id为16比特长度,取值范围0x0000~0xFFFF(0~65535),具体取值由各省

市自定。

各省市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同扇区、载波要求设臵不同的C-ID ; (2)编码方法为基站序号+扇区号+载波序号;

(3)前10位比特表示基站序号(最大1024个基站),随后3位比特表示扇区号(最多8扇区),最后3位比特表示载波号(最大8载波)。

1.2.8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是在LAI 的基础上再加小区识别(CI)构成的。其结构为: MCC+MNC+LAC+CI

其中:MCC ,MNC ,LAC 同上。

小区识别码(CI)为一个2字节16比特的编码,表示为Y1Y2Y3Y4(范围为0000~FFFF),用来识别一个位臵区内的小区,由各MSC (Server)自定。

1.2.9 区域性签约区域识别码(RSZI)

此号码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签约的区域,即可自动漫游的区域。该号码由三部分组成: CC +NDC +ZC

其中,

CC 和NDC 的定义同MSISDN 号码,即CC 为86,NDC 为1PQ 。 ZC (区域识别码)由2字节组成,它的结构如下:

其中:

第一个字节用十六进制表示为Z1Z2,Z1Z2的分配与LAC 的X1X2分配方案相同。

第二个字节的高5个比特用于区分不同的本地网,全零的值表示全省,其它

第一个字节

5个比特

3个比特

值由各省自行分配。

第二个字节的低3个比特用于区分同一个本地网内的不同部分,全零的值表示整个本地网,其它值由各本地网自行分配。

1.3 网络编号

1.3.1 MSC Server/VLR编号

当前GSM网络中的MSC Server/VLR编号如下:

?结构1: 86130 00 M1M2M3

?结构2: 86130 90 M1M2M3

?结构3: 86132 00 M1M2M3

?结构4: 86132 54 M1M2M3

?结构5: 86156 44 M1M2M3

其中: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目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

1.3.2 HLR号码

HLR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3节。

1.3.3 SGSN编号

SGSN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4节。

1.3.4 APN

APN仍遵循现有GSM网的设臵方式。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11节。

本期新增的业务APN由产品创新部提供,待确认后补充下发。

1.3.5 内容计费的service id

内容计费的service id规划由产品创新部提供,待确认后补充下发。

1.3.6 SCCP子系统(SSN)号码

0000 0110 HLR (MAP)

0000 0111 VLR (MAP)

0000 1000 MSC (Server) (MAP)

0000 1001 EIR (MAP)

1001 0010 CAP

1001 0011 gsmSCF(MAP)或 IM-SSF (MAP)

1000 1110 RANAP

1000 1111 RNSAP

1111 1110 BSSAP

1001 0001 GMLC (MAP)

1001 0100 SIWF (MAP)

1001 0101 SGSN (MAP)

1001 0110 GGSN (MAP)

1.4 信令网编号

1.4.1 核心网设备(2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采取24位信令点编码,信令点编码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每个信令点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8位二进制数。

高八位为主信令区,编码为255。

分信令区编码按省由联通公司总部负责分配,具体分配见表5和表6。各省按照先表5、后表6划分顺序启用。

信令点的低8位按照表7和表8进行分配。

1.4.2 Iu接口RNC/SGSN/MSC SVR设备(1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的GSM/WCDMA网络中,BSC和RNC的信令点编码采用14bit编码,BSC和RNC共用核心网,其信令点编码应统一编制。

2 ATM相关数据

2.1 ATM NSAP地址

NSAP地址采用E.164方式,格式为:

H'45+(15位十进制地址)+F+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十六进制,20byte)

其中15位十进制地址的分配如下:

(1)MGW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从0开始编号)

H’45XXXX1MMMM000000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2)RNC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为RNC所归属的MGW编码,RR从0开始编号)

H’45XXXX2MMMMRR0000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3)NodeB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RR为NodeB所归属的MGW、RNC编码,NNNN从0开始编号)

H’45XXXX3MMMMRRNNNN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2.2 AAL2 PATH

AAL2的带宽为12000 cell per second 。

AAL2PATH数量由无线设备厂家配臵,交换厂家配合。AAl2 path ID从1开始顺序配臵,范围:1~2147483647。

2.3 VPI/VCI

VPI取值范围:0~255, IuCS接口的VPI值为2,其他类型接口的取值由无线设备厂家确定。

VCI取值范围:32~65535,32~39用于网管;40~49用于同步;50~59用于信令;从100开始用于媒体流;

RNC与MGW之间的信令链路要求冗余配臵,信令链路分别走不同的物理通路。

SAAL的带宽由无线厂家制定,交换厂家配合。要求配臵的最小保证带宽能

够满足信令流量的需求。

3 IP地址

3.1 业务网络地址

3.1.1 WCDMA 核心网电路域IP地址分配方案

根据总体建设方案,网络建设初期,2/3G将采用共核心网的方式建设,Nb 接口暂时采用TDM方式进行承载,Mc接口基于IP承载,Iu-cs接口采用ATM方式承载。因此,初期CS域只需要分配CE路由器、Mc接口及相关的设备网管接口的地址。

具体软交换IP地址规划参见附件二。

3.1.2 Gi接口IP地址分配方案

Gi接口地址沿用现网地址分配方案。

1)公有地址

以下地址分配公有地址:

?GGSN Gi接口至防火墙

?防火墙至Gi路由器

?Gi路由器至互联网路由器的互联地址

?Gi路由器和防火墙的LookBack地址

?GGSN至增值业务平台的GRE隧道地址

?防火墙的用户地址池地址

各省在现有分配的公有地址中使用。不足部分由各省移动网络公司向本省运维部申请。每个GGSN局点约1/2个C。

2)私有地址

Gi路由器至增值业务平台的互联地址采用私有地址,新增的互联链路地址由总部统一分配,具体见附件二。

3)大客户地址

GGSN Gi接口到大客户的地址由省分公司和大客户协商分配。

3.1.3 Gn接口IP地址分配方案

Gn接口地址沿用现网地址分配方案,采用公有IP地址。各省继续使用前期分配的公有IP地址,不足时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由总部统一进行分配。

建议总部为本期工程新申请64个C的公有地址。

3.1.4 IuB、IuPS、IuCS、IuR IP地址分配方案(新增的IP地址分配需求)

各接口IP地址的分配原则如下:

3.1.5 网管地址

网管地址分配包括CE、GSN、RNC等网管接口和OMC设备地址。

建议每个省分配16个C类地址,该地址可在省之间重复使用。

3.1.6 计费相关地址

使用BSS分配的地址。各省根据BSS地址使用情况自行分配。

3.2 用户地址

3.2.1 互联网访问地址

互联网访问采用分配私有地址+NAT转换的方式,遵循前期工程的配臵方案;

GGSN的互联网访问地址池采用:172.16.0.0-172.31.255.255。

对于新增GGSN局点的省分,由各省移动网络公司向本省运维部申请公有地址。

3.2.2 增值业务访问地址

增值业务访问采用总部前期分配给各省GPRS使用的私有地址,不足时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由总部统一进行分配。(待CDMA网完全剥离后,总部将统一将原CDMA 1X的用户地址再分配使用)

建议各省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对总部分配至本省的GPRS用户私有地址进行调整,在各GGSN中合理分配。

3.2.3 专网访问的地址

专网访问的地址和企业侧协商确定。

3.3 CE与AR路由器互联方案和互联地址

(1)各节点CE与AR连接时,采用OPTION A方式互联,运行EBGP,各VPN 采用本身的业务地址与AR互联。(Gn VPN也可以沿用前期规划的10网段地址互联。)

(2)各省本地IP网络的自治域号分配方案见附件二。

4 VPN规划

4.1 需要接入骨干IP承载网(B网)的业务VPN

本期工程WCDMA网络接入IP承载骨干网(B网)AR1/AR2的业务VPN包括:(1)CS域语音VPN

(2)CS域信令VPN

(3)PS域Gn接口VPN

(4)PS域IuPS接口VPN

本期工程WCDMA网络接入IP承载骨干网AR3/AR4的业务VPN包括:

(1)Gi接入VPN

目前,WCMDA的网管系统是否通过IP承载网承载还没有最终确定。网管系统承载方式由各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需通过IP承载网承载,需向总部主体公司运行维护部及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

可能通过IP承载骨干网AR1/AR2接入的网管VPN:

(1)CS域OMC VPN

(2)PS域OMC VPN

(3)无线OMC VPN

(4)PS域CE路由器管理VPN

4.2 PS域CE路由器VPN划分

本期工程,各本地网内PS域CE路由器网络采用MPLS VPN方式实现业务接口的综合承载,其中:

有GSN节点的城市,CE路由器网络接入的VPN有:

(1)PS域Gn接口VPN

(2)PS域IuPS接口VPN

(3)PS域OMC VPN

(4)无线OMC VPN

无GSN节点的城市,RNC CE路由器网络接入的VPN有:

(1)PS域IuPS接口VPN

(2)无线OMC VPN

各业务VPN的QOS等级分配如下:

5 IuPS/Gn CE网络的相关编号计划

(待补充)

6 扰码规划

3GPP规范定义的扰码被分为512个扰码组,每个组包括1个主扰码和相应的15个辅扰码。每个小区分配1个主扰码,并且只能分配1个主扰码。为了提高小区内用户终端的接入速度,512个主扰码进一步被分为64个主扰码组,每个组内包括8个主扰码(色码)。

为避免省际边界和室内外覆盖扰码规划冲突导致干扰,应为省际边界基站和室内覆盖站点预留一定的扰码资源,分配如下:

(1)分配6组共48个扰码用于边界扰码规划,分为A、B两组,每组24个扰码。

(2)分配4组共32个扰码用于室内覆盖系统,为边界分配的6组在市区可用于室内覆盖系统。室内覆盖系统共可使用10组扰码。

(3)其余1-54组共432个扰码用于室外基站。

7 频率规划

根据工信部规定,中国联通可用的频段是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 -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15MHz。相邻频率间隔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是3个。

载波频率是由UTRA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UARFCN)指定的。在IMT2000频带内的UARFCN的值是通过下述公式定义的:

UTRA 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

根据可用频段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计算公式,中国联通可用的频率号见下表:

频率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为了尽可能降低PHS对WCDMA的干扰,从高端向下顺序使用频率,即单载波基站采用9763号频率,二载波基站采用9763号、9738号频率;

(2)原则上室内外采用同频设臵,个别区域(如超高楼层)如同频设臵确实通过优化无法解决干扰问题,可慎重选择异频设臵。一般建议10层以上高楼采用异频设臵。

附件一、中国联通 GSM/WCDMA系统中的MSCID 中的M1M2分配表

中国联通业务发展与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联通业务发展与服务管理办法 1

<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集团业务发展与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集团业务概述 (2) 第三章发展集团业务的渠道及相关要求 (2) 第四章集团客户分级标准 (4) 第五章集团业务工作流程 (4) 第六章集团业务考核办法 (8) 附件一:各渠道集团直销客户经理及服务助理配备数量要求 (12) 附件二:大客户部任务分解表 (13) 附件三:集团业务发展与服务考评表 (19) .. 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

集团业务发展与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大客户部门承担集团业务发展与服务的职能。为进一步加强集团业务的发展,规范集团业务服务行为,理顺集团业务拓展渠道的规范性和协调性,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根据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关于大客户部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划分,制定集团业务发展与服务的相关指标和标准。 第二条适用对象:本管理办法适用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从事集团业务工作的各分公司大客户部、客户经理、服务经理(助理)、网络服务商、特许营业厅发展集团业务、特约服务商。 第二章集团业务概述 第三条相关概念: 1、集团业务定义:在海南省范围内的各类单位(含国营企事业、私营或个体经济的单位), A:使用海南联通提供的单项业务,达到如下标准的:使用移动业务的人数达到10人及以上,或使用数据专线业务的、或使用语音专线业务的,可定义为集团业务。 B:使用海南联通提供的综合业务的,可定义为集团业务。 2、综合业务的定义:只要某单位使用两项或两项以上联通业务的,即可称之为综合业务。

第四条集团工作的含义:发展集团业务的渠道,以单位客户为发展对象,以海南联通提供的各项业务为切入点,以发展海南联通综合业务为实施目标,针对单位客户开展的一系列的营销发展、服务挽留工作,均称之为集团工作。 第三章发展集团业务的渠道及相关要求第五条集团业务发展渠道有: 1)各市县分公司招聘管理的自有客户经理/业务经理、区域大客户经理、兼职客户经理/业务经理。 2)网络服务商的直销人员 3)特许营业厅从事集团业务的直销人员 4)特约服务商的直销人员 第六条集团业务发展的渠道的人员配置标准: 1)直销客户经理:根据发展的集团数量配备,按照不低于10:1的比例配备客户经理,即10个集团必须配备一员直销客户经理。 2)服务助理:根据渠道辖内的集团内客户总数量,按照不低于4000:1的比例配备服务助理,即4000个集团客户必须配务一员专职服务助理。 各渠道人员配备情况见附件一。 第七条省分公司与地市分公司的界面分工 1)营销发展方面:

中国联通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联通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于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国 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中国唯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联通公司多年前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相关经办人员 缺乏职业道德,不讲诚信。存在故意舞弊行为;举报机制不健全。问题难以向上反映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作弊者无压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等到审计部门检查后事情真相才败露等。内部控制环境是直接造成各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的失效根据电信的行业特点和中国联通的特殊性。对于中国联通控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内部控制设计的重中之重是弥补当前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 一、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容: 2010年1 月8日,中国联通宣布,为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分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中国联通近期对集团公司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从调整情况看,中国联通充分考虑了原中国联通和原中国网通移动业务和固网业务的两大内容,将组织机 构进行了新的划分,以便更好地发挥全业务运营的优势。以下为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一是在市场前端,整合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和家庭客户部,成立市场部和销售部。 二是在后台支撑方面,合并固网建设部门、固网运行维护部门和移动网络公司组建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同时,合并管理信息系统部和业务支撑系统部,成立信息化部。

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及扰码规划(汇总)

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和频率及扰码规划 1 编号 1.1 移动用户相关编号 MSISDN、IMSI、HON、TMSI、P-TMSI等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新增号段由总部再统一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1节。 MSRN号码遵循目前使用的编号结构: ?结构1: 8613000 M1M2M3 ABC ?结构2: 8613090 M1M2M3 ABC ?结构3: 8613200 M1M2M3 ABC ?结构4: 8613254 M1M2M3 ABC ?结构5: 8615644 M1M2M3 ABC 其中: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当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每个VLR分配一个M3。 1.2 位臵相关编号 1.2.1 位臵区标识(LAI) GSM与WCDMA的位臵区独立进行分配,由三部分组成:MCC+MNC+LAC。其中,MCC与IMSI中的前3位相同,MNC与IMSI中的前2位或3位相同,LAC为一个2字节编码,表示为 X1 X2 X3 X4 。(范围为0000~FFFF)。全部为0的编码和FFFE 编码不用。 GSM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1,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WCDMA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2,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各省应在全省范围内对X3 X4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一个地市无论是否设臵MSC和RNC,均应设臵独立的位臵区及LAC码。 (4)网络建设初期位臵区以RNC为单位划分,今后随着业务量提高进行细分。 1.2.2 基站识别码(BSIC) 基站识别码(BSIC)用于识别的相邻基站,为6比特编码。其结构为: NCC(3bits)+BCC(3bits) 网络色码(NCC):识别不同国家(国内区别不同的省)及不同运营者,结构为XY1Y2,其中,X可扩展使用;Y1Y2的分配如表3。 基站色码(BCC):用于区分相同BCCH频率的小区,由各MSC (Server)局自行设定。 1.2.3 路由区编号(RAI) GPRS、WCDMA的路由区编号独立进行分配。 路由区标识(RAI)由位臵区标识(LAI)加上路由区域码(RAC)组成,由于位臵区标识(LAI)由MCC+MNC+LAC三部分组成,因此,路由区标识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 MCC+MNC+LAC+RAC RAC是一个固定长度为1字节的标识,取值范围为 0x00 ~ 0xFF(0~255),用于标识一个位臵区内的一个路由区,RAC在该位臵区中应是唯一的。RAC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在建网初期,位臵区和路由区宜设臵为相同区域,在网络开通后根据寻呼信

中国联通WCDMA无线网络规划思路介绍(联通设计院)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思路介绍
中国联通研究设计院
2008年9月17日

内容提要
1
WCDMA与其他3G技术的对比
内 容 提 要
3
2
2/3G网络建设关系与互操作
WCDMA规划要点介绍
-2-

三种不同3G制式技术特点对比
制式 信道间隔 接入方式 双工方式 码片速率 基站同步方式 帧长 切换 功率控制 频率使用方式 5MHz 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 CDMA FDD 3.84Mcps 异步(不需GPS) or 同步 R99 10~80ms、HSPA 2ms 软切换,频间硬切换,与 GSM间的硬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1500Hz)、 外环 成对地使用上下行频率(每 信道约为5MHz) 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语音、 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支持 非对称业务 WCDMA cdma2000 1.25MHz 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 CDMA FDD 1.2288Mcps 同步(需GPS) 20ms等 软切换,频间硬切换,与1x 载波间的频间硬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800Hz)、 外环 成对地使用上下行频率(每 信道约为1.25MHz) 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语音、 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支持 非对称业务 TD-SCDMA 1.6MHz TDMA+CDMA TDD 1.28Mcps 同步(需GPS) 5ms子幀 硬切换或接力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200Hz)、 外环 每信道1.6MHz,上下行共 用同一个频率 尤其适合于非对称数据业 务,如 Internet下载
业务特征
-3-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国联通集团业务合作方案

中国联通集团业务合作方案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镇江市分公司 2010年10月

目录 一、概述 (1) 二、联通3G优势介绍 (2) 三、集团入网方案 (4) 1、固话部分 (4) 2、手机部分 (4) 3、企业宽带 (7) 4、商务总机 (7) 5、基于WCDMA手机组网后可开展的应用 (8) 四、售后服务保障 (11) 附: iPhone介绍 (12)

一、概述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成立于2008年10月15日,是由原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合并而成,合并重组后的中国联通,整体规模和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固定电话网络与设施(含本地无线环路),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电信增值业务,IP电话业务等国家批准的其它业务,以及与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等业务。 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企业重组及全面开展3G网络建设的要求,中国联通已经开始正式运营世界上最先进的3G移动通信网络-WCDMA网络。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公布的最新市场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8月13日,全球WCDMA用户数已经突破4.17亿,共290家运营商在120个国家部署了WCDMA网络,占全球3G商用网络72.8%的份额。 目前,江苏联通WCDMA网络已覆盖全省13个地市城区、所有发达乡镇、县城以及绝大多数乡村,并已推出无线上网、手机电视等3G优势业务,同时针对政府、企业、农村信息化提供高速的无线宽带解决方案。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建设全省信息网络系统,并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在公安系统、交通系统、城市建设管理系统等方面,镇江联通已经提供了公安巡逻、道路交通、建设工地等视频监控应用系统,全面构建平安城市、平安镇江; 作为综合业务运营商,镇江联通愿意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综合利用既有资源,提升效益。镇江联通将进一步加大固网宽带建设力度,加快完善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及未来3G网络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固定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为贵公司提供全方位宽带通信服务。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架构

中国移动: 高效的母子公司结构 由于此前的重组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中国移动的组织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和 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中国移动建立了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子公司均 为独立法人。我们认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总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而非执行推动者 ●所有子公司均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执行的灵活性 ●子公司约40%的税款缴至地税局,60%缴至国税局,这有助于中国移动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 关系 图1: 中国移动总部精简的结构(17个部门) 中国电信: 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 中国电信2005年将组织结构转变成独立的前端和后端结构;前端部门包括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以及个人客户部门。后端部门包括其他支持和行政单位。根据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我们理解中国电信仍维持“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意味着,任何重要决定在执行前必须得到所有相关部门的同意。我们相信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决策的适用性,并能得到更好贯彻,虽然代价是效率降低。 图2: 中国电信总部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22个部门) 中国联通: 部门数量更多,协同效应更少 在与中国网通合并后,中国联通总部拥有28个部门,18个直属单位以及2家独立公司。而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仅分别有22个和17个部门。图3中的灰体字部门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所没有的部门。据我们估算,中国联通总部层面现有近100个部门主管(包括副主管),而中国移动还不到50个。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联通的部门数量更多,而且各个部门的主管数量也更多。我们相信这样的结构是旨在平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各自的利益,但这将导致效率低下,原因如下:1)相似部门的职能重叠;2)当一项决策涉及多个部门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归属;3)内部矛盾和协调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预计中国联通将需要2-3年的时间来理顺其工作流程。 从组织架构看三大电信运营商 一、中国联通 1)集团33个职能部门,另五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 2)12个三产公司; 3)一个移动网络公司; 4)31个省分公司。 二、中国电信 1)集团22个职能部门; 2)31个省级子分公司; 3)另有中电信欧洲公司、澳门公司、股份公司、通信服公司、信元公司、中英海底光缆公司等; 4)其他参股公司、三产公司、物业公司等。 三、中国移动 1)集团19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四个;

中国联通WVPDN业务介绍

中国联通移动虚拟拨号专用网----WVP DN业务介绍 中国联通大客户部 2020-7-16

一、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联通CDMA 1X网络用户的发展和各项增值业务的顺利推广,市场对无线VPDN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VPDN是虚拟拨号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Dialup Network)的缩写,与普通的VPDN不同之处在于,CDMA 1X分组网的VPDN 业务,体现的是无线上网的概念,是利用中国联通CDMA 1X高速分组数据网络为无线移动用户构建虚拟专用网络,从而使集团用户在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CDMA 1X 网络,实现为职员和商业伙伴提供无缝和安全的连接,真正做到“无限联通”到集团网。CDMA 1X分组域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和集团的不同需求,为集团VPDN用户提供有差异化的、安全可靠的解决技术方案。 主要应用在如下方面: 1、移动办公。 2、数据传输等领域。 二、集团网接入方式 集团VPDN接入CDMA 1X分组网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互联网接入、专线接入、MPLS VPN的接入。 1、互联网接入:对于一般集团VPDN用户,采用通过Internet建立L2TP隧道的方式,为集团网构建虚拟专用拨号网络,在隧道端点进行认证及加密,此种方式可降低集团投资成本,利用CDMA 1X网络的全国性覆盖,大大增强集团网络的可扩展性,为集团的无线移动和远程应用提供经济的解决技术方案。 2、专线接入:对于实时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集团,如银行和公安的集团用户,既要考虑CDMA 1X分组域到集团网的带宽需求,又要考虑传输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因此采用专网接入的方式是最安全的选择,既可以保证流量带宽又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此种接入方式需要集团提供专线的租用费用,与第一种方式相比集团

TD邻区频点扰码规划指导手册

一、邻区规划 1.1TD-SCDMA几个基本原则 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 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载频把B作为邻区,B也要把A作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如当高层室内覆盖的窗口室外宏小区的信号较强, 为了避免UE重选到室外小区起呼后往室内走产生掉话,配置室外到室内小区的单向邻区, 这样可以降低室外宏小区的负荷。 对于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5~1.5公里),邻区应该多做。 目前对于同频、异频和异系统邻区理论最大可以配置32个(但是目前在LMT-R只能配置24 个),所以在配置邻区时,需注意邻区的个数,把确实存在相邻关系的配进来,不相干的 一定要去掉,以免占用了邻区名额,把真正的相邻邻区没有配置而在某些区域形成干扰。 实际网络中,既要求配置必要的邻区,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 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虽然站间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切换,避免掉话。 因为TD-SCDMA的邻区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而且检测周期比较短(一般32个同频邻区只需要320ms的测量周期),所以只需要考虑不遗漏邻区,而不需要严格按照信号 强度来排序相邻小区。 由于仿真模型误差或者人工参照mapinfo添加邻区主观上的误差会造成重要邻区的漏配等,可参考2G H1表,来避免重要邻区的漏配。 页脚内容1

1.2GSM-TD的邻区配置原则 邻区配置原则 配置总体策略 1)TD-GSM网络同PLMN 2)空闲状态 用户优先驻留TD网 T D<->GSM双向重选 3)连接状态 C S业务进行TD->GSM单向切换,挂机后通过小区重选返回TD网络 P S业务进行TD<->GSM双向重选 TD->GSM相邻小区配置规则 建议邻区数量控制在6个以内; GSM->TD相邻小区配置规则 目前23G操作策略为CS单向切换(TD->GSM),IDLE/PS双向重选。通话过程中发生TD->G 网切换在通话结束后UE若检测到TD网络,则尽快发起由G网到T网的重选。为了保证能及时回到T网,需要给现网中大多数的GSM小区配置TD邻区,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页脚内容2

W-小区主扰码规划操作指导书-20041101-A-2.0

WCDMA RNP 小区主扰码规划操作指导书 (仅供内部使用) For internal use only 拟制: URNP-SANA 日期: 2003-04-24 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H U A W E I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记录

目录 1概述 (7) 1.1 写作目的 (7) 1.2 规划原则 (8) 1.3 规划方法 (8) 2应用小区主扰码规划工具之前的准备工作 (9) 2.1 是否创建了一个PLMN网络, (9) 2.2 是否在地图视图上建立了基站和小区的分布 (11) 2.3 是否建立了3g 载频并附加到小区上 (11) 2.4 是否进行了小区覆盖预测 (12) 3小区主扰码规划工具的操作过程 (13) 3.1 设置需要规划的小区范围 (13) 3.2 同频相邻小区自动规划 (13) 3.3 设置扰码组和扰码的范围 (14) 3.4 运行UMTS扰码规划工具 (15) 3.4.1 Step 1 (16) 3.4.2 Step 2 (16) 3.4.3 Step 3 (17) 3.4.4 Step 4 (18) 4小区主扰码规划的分析 (20) 4.1 对自动生成的扰码规划报告的分析 (20) 4.1.1 相关参数设置 (20) 4.1.2 调整方法 (21) 4.1.3 码资源复用的举例说明 (22) 4.2 手工配置小区主扰码的分析 (24) 4.2.1 确定使用的码资源 (24) 4.2.2 规划方法 (25) 4.3 最小复用距离及扰码资源的预留 (25)

华为组织架构

组织结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为6大体系,分别是销售与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财经,市场策略,运作与交付,人力资源。其中销售与服务体系下在全球设有7大片区,分别是中国区(国内市场部,下设中国国内27个代表处),亚太片区,拉美片区,欧美片区,南部非洲片区,独联体片区和中东北非片区,各片区下还设有代表处驻扎在各国家,在代表处工作的员工同时受所在代表处及所属体系部门双重领导。华为公司还拥有一些子公司,包括海思半导体有限公 司,终端公司,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公司,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深 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华为大学,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等。 华为公司的组织架构由上至下分别是董事会(BOD)-经营管理团队(EMT)-产品投资评审委员 会(IRB)-六大体系的办公会议 组织变革 从产品线变革开始,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及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作为实现市 场驱动的龙头组织,强化 Marketing体系对客户需求理解、战略方向把握和业务规 划的决策支撑能力。同时,华为通过投资评审委员会(IRB)、营销管理团队、产品 体系管理团队、运作与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性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以客户需求 驱动华为整体的战略及其实施。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欧洲(德意法等)、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杭州等多个研究所,89000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止2006年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9000件,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2006年5月8日,华为启用新的企业识别系统CIS 2006年9月,华为与3Com合资设立的网络通讯设备品牌“华为3Com”(Huawei-3Com)改名为“H3C”。 2007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存储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华为)于近日与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下面简称:朗新)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名称为北京华为朗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面简称:合资公司),总部所在地北京,由朗新董事长徐长军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合资公司立足原朗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市场的现有产品和应用经验,结合华为的销售与服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应用背景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年6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除日本外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初次发行。中国联通坚持“两新、两高、一综合”(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发展战略,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为重点业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益,迅速增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中国联通建设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电信企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出贡献。

uC(0ZtM-n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联通从总部到省市分公司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用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生产支撑、市场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数据。这些数据有量大、分散、存储格式相异等特点,造成数据上报不及时、缺乏统一管理,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如何综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为各部门提供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是目前当务之急。 ` G7v|a 1.1 需求背景 中国联通业务统计分析系统的委托单位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项目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省市分公司的移动通信业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数据、结算中心的结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集团总部的计划部、财务部、上市办建立统一业务信息统计分析平台。通过不同的分析角度为联通公司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用户发展、业务发展、收益情况、结算情况、市场竞争能力情况、营销管理情况、服务质量情况等信息。这与通过电话联系或其他人工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入网协议(模板)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入网协议 甲方: 乙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基于对乙方移动通信服务的了解和需求,甲方自愿申请成为乙方移动业务的客户,乙方按照本合同向甲方提供 2G、3G移动通信入网服务,在合同期内,完成不低于50户用户入网。并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选号及套餐资费优惠内容 (一)靓号优惠政策 (二)甲方套餐内容(请按照业务种类填写) 示例: ●标准套餐包:元套餐 ●自备机入网 ●预存话费优惠购机 ●预存话费送手机 ●购手机入网送话费 ●集团增值业务 (三)首月资费标准(主要涉及3G业务) □“套餐包外资费(免月租)”指用户入网当月免收月租费,其他按套餐外资费执行; □“全月套餐”指申请套餐即时生效,用户入网当月即按照用户所选的基本套餐收取套餐月费,所含内容不变;

□“套餐减半”指用户入网当月在其所选基本套餐的基础上,对套餐月费和套餐内所含内容均减半,减半处理本着“惠及用户”原则进行取整,其中来电显示照常赠送。 第二条使用条件(该条款根据不同营销活动具体的业务规定描述,如特殊的话费消费、收费政策、公平使用原则(使用数据流量超过6GB自动关闭数据功能)、预存返还、终端不支持可视电话的约定等)例: (一)甲方应按时全额缴纳当月通信费用。如有靓号预存款,且甲方当月实际产生的通信费超出靓号预存话费当月解冻额度,应按时缴清差额费用。甲方同意乙方对其在本协议中选定的号码每月产生的通信费实行单独核算,不与其它号码进行关联付费。 1 (二)本协议中的甲方靓号预存话费不可退还,可以延期消费,可以结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承诺不申请停机、销号或过户业务。 (三)按照公平使用原则,乙方将对甲方的无线数据流量进行封顶限制,甲方每月的无线数据流量达到或超出(为保证通信服务的连续性,以甲方最后一次无线上网使用结束为准累计无线数据流量,可能存在超出流量封顶额度的情况,超出的流量将按甲方使用的3G套餐情况计费)流量封顶额度(6GB)时,乙方将有权暂停甲方当月的上网服务,次月自动恢复开通。乙方可以定期通过短信方式通知甲方无线数据流量的使用情况。 (四)甲方选择的移动电话终端设备应支持乙方所有可提供的业务功能,对于甲方选择的移动电话终端自身不支持乙方提供业务功能的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经甲方确认,甲方选择/自备的型手机终端不支持甲方所选乙方3G套餐中的功能。(该条涉及到终端办理) 第三条违约责任及承担(该条款根据不同营销活动具体的业务规定,具体描述甲方乙方可能存在的违约责任。如甲方合约期内退机交违约款,送终端的终端故障解决办法等) (一)甲方违约责任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

1.8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 2014年01月

目录 一.总体原则 (1) 二.部署区域选择 (1) 1.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1) 1.1 LTE FDD (1) 1.2 TD LTE (2) 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 (2) 三.室外覆盖规划原则 (3) 1.规划指标要求 (3) 2.站址选择 (3) 3.天馈线建设原则 (4) 3.1总体原则 (4) 3.2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5) 3.3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5) 3.4天线指标要求 (6) 3.5天线安装要求 (7) 四.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8) 1.总体原则 (8) 2.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9) 2.1 单/双通道方案选取原则 (9) 2.2 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9) 2.3 双通道方案天线选取原则 (10) 3.规划指标要求 (11) 4.信源选取原则 (11) 5.器件选取原则 (12) 五.站型配置 (13)

1.基站类型 (13) 2.载频配置 (13) 3.功放配置 (13) 4.接口配置 (13) 5.传输配置 (14) 六.功能配置 (15) 附件1: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16)

一. 总体原则 (1)LTE网络定位为提供高速数据接入服务,以满足用户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和提高使用体验为目的进行部署;3G网络定位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 网络,应继续完善覆盖和容量;利用3G、4G网络的融合竞争优势,共同为 用户提供良好、无缝的业务体验。 (2)LTE网络部署应综合考虑竞争和网络长期发展需求,兼顾网络投资效益,优先选择网络竞争力、投资效益双提升的区域。 (3)TD LTE网络侧重解决局部区域无线宽带接入,承载战略品牌区高速数据,兼顾市场竞争、效益和口碑宣传;在做好TD LTE网络建设的同时,应做好 LTE FDD网络引入的准备工作,TD LTE和LTE FDD网络应共用核心网并充 分共用传输、配套等资源,向融合4G网络演进。 (4)初期LTE只承载数据业务,语音和短信业务优先回落到3G网络。 (5)LTE无线网络的结构、布局和配置应根据指标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原则上LTE 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如现网条件不符合LTE规划原则,应优 先考虑优化改造后再利用;如不能优化改造,可考虑新建。 (6)LTE网络建设应坚持多运营商资源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原则。 二. 部署区域选择 1. 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1.1 LTE FDD 初期LTE FDD部署于201个地市。 LTE FDD室外部署区域应以3G网络数据业务量、区域重要性为判断依据,以城区的面覆盖和部分重要区域的点覆盖为主。 (1)面覆盖区域的选择 LTE建网初期,面覆盖区域只考虑在市区范围内进行站点选取。重点选择3G高话务流量站点(连续七天“单扇区忙时平均综合下行吞吐率(含数据和语音等效)”≥1.8Mbps 的站点)和品牌影响力特别大的站点作为LTE部署重点,同时以这些基站为基础考虑一定的连续性,组成成片的LTE连续面覆盖区域(对于单个城市存在多个热点区域,且区域间的距离较远,相关热点区域可独立连片,不需进行区域间连片),区域中出于连续性考虑的LTE站点比例原则上应不超过总数的25%。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