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RF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RF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无线收发模块的设计

一、设计方案

为了能实现数据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传输的目的,采用hopeRF公司的无线单片收发IC RF12完成无线收发功能。为了能对RF12进行控制,采用ATMEL公司单片机A VRMEGA48对RF12进行控制,为了与PC机连接方便,采用了沁恒公司的USB转串口电路CH340与单片机相连。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

二、电路设计

2.1 RF12电路设计

2.1.1 RF12功能简介

RF12是通用ISM频段的FSK发送接收集成单片电路,低功耗,多通道,可以工作在免许可的433,868和915MHz频段。RF12首发电路为需要外部很少器件的集成电路,具有低成本,柔韧性好的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芯片集成所有射频要求功能,完整的模拟射频部分和数字基带收发部分,多频段PLL频率合成器,射频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正交(I/Q)下变频混频器,基带滤波器和基带放大器,和正交(I/Q)解调器。唯一需要的外部器件就是外部晶振和带同滤波器。

RF12具有一个全集成的PLL,便于射频设计,它的快速设定时间可以用于快速调频,对于多路径衰落信道可以获得强健的无线连接。PLL的高分辨率允许在任一频段进行多信道应用。接收部分的基带滤波带宽(BW)是可编程的,以可以包纳各种偏差,数据速率和晶振偏差的要求。接收部分应用了零中频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正交解调技术。同样在大多数应用中不需要外部器件(除了晶振和耦合电路)。

RF12通过集成的数字信号处理特性:数字滤波,时钟恢复,数字判决,集成的FIFO 和发送数据寄存器(TX data register),显著的减小了微处理器的负担。自动频率控制特性允许使用低精度(低成本)晶振。

对于低功耗应用,RF12支持基于内部唤醒定时器的小占空比的周期工作模式。

功能模块框图

2.1.2RF12电路设计

在设计中采用RF12接收部分采用片内数字滤波器来提取接收数据流的位时钟方案,通过SPI接口设置工作参数,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频带设计为433MHz,射频匹配滤波电路根据生产商提供的资料设计电路如下:

2.2、RF112与单片机Mega48接口设计

Mega48单片机通过SPI接口与RF12相接,系统图如下:

2

由于SPI接口是单片机在线编程的下载口,同时又是与RF12的通信接口,为了

在下载时不受RF12的影响,特在SPI接口与RF12接口之间通过电阻进行隔离。2.3USB转传串口电路设计:

CH340集成电路可以完成USB转串口的功能,PC机的驱动程序有沁恒公司提供,

在PC上的界面与串口通信界面相同,根据厂家提供的参考电路设计如下:

UART---USB

二、射频参数计算

2.1、RF12的工作原理:

RF12为单片无线收发芯片,接收部分为采用正交解调的零中频技术,片上集成有基带低通滤波器,其带宽可程序控制,达到减低噪声系数的目的,同时还具有频率自动控制功能,以离散步进方式使得本振频率与发射机的载波频率差最小。对于RF12的应用需要根据接收信号的特性需要对基带滤波器的代换进行计算。

2.2、正交零中频解调原理及低通滤波器带宽的计算:

接收机结构如下图所示:

设射频输入信号为:s(t)=Acos(ω

t+(-1)DΔωt);

本振信号为:L(t)=cos(ω

L

t+φ)

通过正交下变频器:

I(t)=s(t)×L(t)=A{cos(ω0t+(-1)DΔωt-ωL t-φ)+ cos(ω0t+(-1)DΔωt+

ωL t+φ)}/2

Q(t)=s(t)×sin(ωL t+φ)

=A{sin(ω0t+(-1)DΔωt-ωL t-φ)+ sin(ω0t+(-1)DΔωt+ωL t+

φ)}/2

通过低通滤波器有:

Ib(t)= Acos(ω0t+(-1)DΔωt-ωL t-φ)/2

Qb (t)=Asin(ω

t+(-1)DΔωt-ωL t-φ)/2

当ω

0=ω

L

,φ=0时有:

Ib(t)= Acos((-1)DΔωt)/2 Qb (t)=(-1)D Asin(Δωt)/2

当D=0时Ib和Qb构成正方向旋转向量,标识为频偏大于零;判读为0或1

当D=1 时Ib和Qb构成反方向旋转向量,标识为频偏小于零;判读为1或0.

在这里对于码元宽度为T,频偏为Δω,那么低通滤波器的带宽不应小于:

Δω+2∏/T

当考虑到本振与信号载波的偏差,滤波器的带宽应包含:频偏,数据速率和频率误差。

三、RF12的命令

RF12的命令通过SPI口发送,共有15条命令:

对于部分命令说明如下:

频率设置命令

12位参数F取值在96到3903之间,当送入的F值在范围之外,以前的F数据任然被保留。频率合成器的中心频率f0可以计算如下:

f0 = 10 * C1 * (C2 + F/4000) [MHz]

常数C1和C2由所选择频段确定:

数据速率命令

在发射模式中发送数据的实际位速率和接收模式中接收数据期望的位速率通过7位参数R(bits r6 to r0)和cs位确定。

BR = 10000 / 29 / (R+1) / (1+cs*7) [kbps]

在接收部分根据下面的函数设置R参数:

R= (10000 / 29 / (1+cs*7) / BR) – 1, 这里BR是期望的位速率kbps。

除了设定客户数值外,标准位速率可以很小的误差设定从600bps到115.2kbps

数据数率精度要求:

在慢模式恢复时钟:ΔBR/BR < 1/(29*Nbit)

)

在快模式恢复时钟:ΔBR/BR < 3/(29*N

bit

BR是在接收机设置的位速率,ΔBR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数率偏差。Nbit是在数据流中最大的连续1或0的个数。建议在长数据包中要包含足够多的1/0或0/1的变换,并在接收

机和发射机中小心应用相同的分频比。

发送设置命令:

位8-4 (mp, m3 to m0):FSK 调制参数为:

导致输出的频率为:fout = f 0+ (-1)SIGN * (M + 1) * (15 kHz)

这里:

f0 为信道的中心频率(见频率设置命令)

M is思维二进制数:

SIGN = (mp) XOR (Data bit)

四、控制接口时序:

对RF12的命令以串行方式发送。只要当引脚nSEL信号为低逻辑电平,在SDI引脚上的数据在引脚SCK上的时钟信号的上升沿被移入器件。当nSEL信号为高,接口被初始化。所有命令由命令码,后跟可变数量的参数或数据位构成。所有数据以高位先发送(例如对于16位命令的第15位)。用X标识的位没有影响。上电复位(POR)电路所有控制寄存器和命令寄存器设置默认值。

当下列事件发生,接收机通过将nIRQ引脚拉低对微处理机产生一个中断请求:

TX寄存器准备接收下一个字节(RGIT)

FIFO已经接收到程序设定的位数量(FFIT)

上电复位(POR)

FIFO溢出(FFOV)/TX寄存器覆盖(RGUR)

唤醒定时器溢出(WKUP)

在中断输出引脚nINT有负脉冲(EXT)

电源电压低于设定的电压(LBD)

当FIFO许可时FFIT和FFOV才能应用。当TX寄存器许可时RGIT和RGUR才能应用。通过读出状态位来识别中断源。

控制接口的时序图

五、调试方法:

对于发射功能调试的方法为采用频谱分析仪测量RF12的发射功率和频率,调试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

接口

PC机通过USB口发送命令使无线模块工作在不同的通道上,连续发射,来观察整个频段的功率大小分布,频率精度等情况,以检验是否工作正常。

六、天线的制作:

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的天线,设计过程主要计算天线的尺寸,关键是调试其阻抗,调到50欧姆。截取略长与四分之一波长硬铜线20CM,与50欧姆同轴电缆芯线焊接。通过微波网络分析仪测量天线的驻波比,用手钳对天线顶端小心剪截,改变天线长度,使其驻波比最小即可。

七、单片机程序设计:

两个模块分别通过USB口与PC机连接,PC机上运行串口调试程序,两台PC可以互相收发数据,下面是单片机程序:

////////////////////////////////////////////////////

// 芯片采用mega48,时钟采用外部晶振11.0592M //

//连线图mega48 RFM12 //

// (PB5)SCK ——> SCK

// (PB3)MOSI ——> SDI

// (PB4)MISO ——> SDO //

// (PB2)SS ——> nSEL //

// (PD2) ——> nIRQ

// 编译器用CodeVisionA VR C Compiler //

////////////////////////////////////////////////////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

#define SDI PORTB.3

#define SDO PINB.4

#define SCK PORTB.5

#define nSEL PORTB.2

#define nIRQ PIND.2

#define LED PORTD.6

void Init_RF12(void);

void Write0(void);

void Write1(void);

void WriteCMD(uint CMD);

void WriteFSKbyte(uchar *ptr,uchar num);

void uart0_init(void);

void INT0_init(void);

uchar RF12_RDFIFO(void);

//uchar

mes[]={0xAA,0xAA,0x2D,0xD4,0x30,0x31,0x32,0x33,0x34,0x35,0x36,0x37,0x38,0x39,0x3A,0 x3B,0x3C,0x3D,0x3E,0x61,0xAA};

//eeprom uchar mes1[25];

uchar mes[50]={0xAA,0xAA,0x2D,0xD4};

uchar RF_RXBUF[50];

uchar i=0,j=0,t=0;

uchar flag1=0,flag2=0;

uchar tempdata;

void Init_RF12(void)

{

DDRB=0x2c;

DDRD=0x42;

PORTD.2=1;

nSEL=1;

SDI=1;

SCK=0;

WriteCMD(0x80D8);//EL,EF,433Mband,12.5pF

WriteCMD(0x82D8);//turn on crystal,!PA

WriteCMD(0xA640);//434MHz

// WriteCMD(0xAE10);//439M

// WriteCMD(0xA9B0);//436.2M

WriteCMD(0xC647);//4.8kbps

WriteCMD(0x94A0);//VDI,FAST,134kHz,0dBm,-103dBm WriteCMD(0xC2AC);//AL,!ml,DIG,DQD4

WriteCMD(0xCA80);//FIFO8,SYNC,!ff,DR

WriteCMD(0xCA83);

WriteCMD(0xC49B);//@PWR,NO RSTRIC,!st,!fi,OE,EN WriteCMD(0x9850);//!mp,9810=30kHz,MAX OUT

WriteCMD(0xE000);//NOT USE

WriteCMD(0xC80E);//NOT USE

WriteCMD(0xC000);//1.0MHz,2.2V

}

void main()

{

Init_RF12();

uart0_init();

//INT0_init();

delay_us(10);

#asm("sei");

while(1)

{

if(flag1)

{

#asm("cli");

LED=0;

flag1=0;

WriteCMD(0x8228); //OPEN PA

delay_us(4);

WriteCMD(0x8238);

#asm("nop");

#asm("nop");

WriteFSKbyte(mes,i+4);

delay_ms(10);

WriteCMD(0x8208); //CLOSE PA

LED=1;

i=0;

#asm("sei");

}

WriteCMD(0x82D8);

WriteCMD(0xCA83);

if(!nIRQ)

{ LED=0;

//WriteCMD(0xCA83);

RF_RXBUF[t++]=RF12_RDFIFO();

//tempdata=RF_RXBUF[t--];

//if(tempdata=='a')

if(RF_RXBUF[t-1]==0x61)

{

flag2=0;

WriteCMD(0xCA80);

for(j=0;j

{

while(!(UCSR0A&(0x20)));

UDR0=RF_RXBUF[j];

}

t=0;

LED=1;

// #asm("sei");

}

} /**/

// }

//WriteCMD(0x82D8);

}

}

void uart0_init(void)

{

UCSR0A = 0x00; //使用波特率不倍增,不使用多从机模式

UCSR0C = 0x06; //异步串口模式,禁止奇偶校验,1位停止位,8-bit帧模式

UBRR0L = 51; //设置波特率,9600

UBRR0H = 0;

UCSR0B = 0x98; //允许接收发送允许接收中断

}

void Write0(void)

{

SDI=0; //SDI=0

#asm("nop");

SCK=0; //SCK=0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SCK=1; //SCK=1 #asm("nop");

}

void Write1(void)

{

SDI=1; //SDI=1

#asm("nop");

SCK=0; //SCK=0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asm("nop");

SCK=1; //SCK=1 #asm("nop");

}

void WriteCMD(uint CMD)

{

uchar n=16;

SCK=0;

nSEL=0;

while(n--)

{

if(CMD&0x8000)

Write1();

else

Write0();

CMD=CMD<<1;

}

SCK=0;

nSEL=1;

}

void WriteFSKbyte(uchar *ptr,uchar num)

{

uchar i=0;

uchar RGIT=0;

uint temp=0xB800;

for(i=0;i

{

temp=*(ptr++)+0xB800;

Loop:

SCK=0;

nSEL=0;

SDI=0;

SCK=1;

if(SDO)

{

RGIT=1;

}

else

{

RGIT=0;

SCK=0;

SDI=1;

nSEL=1;

if(RGIT==0)

{

goto Loop;

}

else

{

RGIT=0;

WriteCMD(temp);

//while(!(UCSR0A&(0x20)));

//UDR0=temp;

}

}

}

interrupt [USART_RXC] void usart_rx_isr(void) { uchar data;

while(!(UCSR0A&(0x80)));

data=UDR0;

mes[(i++)+4]=data;

if(data=='a')

{

flag1=1;

}

}

// INT0

/*interrupt [EXT_INT0] void ext_int0_isr(void) {

flag2=1;

}

void INT0_init(void)

{

EICRA=0x00; // INT0?????

EIMSK=0x01; //int0????

EIFR=0x01; // ??INT0????? ???0

}*/

uchar RF12_RDFIFO(void)

{

uchar i,Result;

SCK=0;

nSEL=0;

for(i=0;i<16;i++)

{ //skip status bits

SCK=1;

#asm("nop");

#asm("nop");

SCK=0;

#asm("nop");

#asm("nop");

}

Result=0;

for(i=0;i<8;i++)

{ //read fifo data byte Result=Result<<1;

if(SDO)

{

Result|=1;

}

SCK=1;

#asm("nop");

#asm("nop");

SCK=0;

#asm("nop");

#asm("nop");

}

nSEL=1;

return(Result);

}

基于无线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近年来,射频(RF)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人们对低电压高性能射频前端的需求,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关键模块-RFIC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如:蜂窝式个人通信与基站、无线接入系统、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局域网等。经过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通信系统发展成了支持多媒体的通信系统,系统的速度更快,误码率更低。射频收发机是通信系统的前端部分,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射部分,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决定了通信距离和影响着通信质量通信系统的发展也带动了射频收发机的发展。本论文探讨了收发机的基本结构,射频收发机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射频收发机的一些关键指标,然后根据重要指标计算出射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最后仿真整个收发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关键词:移动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指标 RF transceiver system design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dio frequency (R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crease the RF front-end needs of low-voltage and high-performance.The key modules-RFIC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ecome research focus,such as cellular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and base station,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GPS, wireless lan,etc.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veloped into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system has faster rate and lower BER. RFtransceiver which is front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signal part and that is an integral part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F transceiver determines the dis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affects the communication s qu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also led to thedevelopment of the RF transceiver. The paper discussed transceiver's basic structure and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s development and some key indicators. Then according to these important target, it has calculated the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major technique target. Finally it simulated entire transceiver's major technique targe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RF transceiver system specifications 1引言 射频是指该频率的载波功率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之亦然),以交变的电磁场形式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碰到不同介质时传播速率发生变化,也会发生电磁波反射、折射、绕射、穿透等,引起各种损耗。在金属线传输时具有趋肤效应现象[1]。 该频率在各种无源和有源电路中R, L, C各参数反映出是分布参数。因此说所谓射频RF (Radio Frequency)是指频率较高,可用于发射无线电频率,一般常指几十到几百兆赫的频

nRF24L01+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nRF2401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一 实验目的 培养基本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锻炼基本实验技能,使同学们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单片机系统应用设计的技能,掌握单片机的简单编程方法以及调试方法,并能应用于电子系统设计中,提高同学们对综合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加深对无线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基本要求 (1)正确使用电子仪器; (2)根据项目设计要求能够进行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 (3)学会查阅接口电路手册和相关技术资料; (4)具有初步的单片机电路硬件和软件分析、寻找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5)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写实验报告。 三 实验器材 万能板、单片机、nRF2401无线收发模块、液晶屏、晶振、按键、发光二级管、开关、电容、电阻、5V 电源适配器、导线、万用表、电烙铁、焊锡。 四 GFSK 调制解调原理 4.1 调制 频移键控方式,幅度恒定不变的载波信号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信息状态而切换,通常采用的是二进制频移键控,即载波信号频率随着数据信息码的“0”、“1”变化进行切换。根据频率变化影响发射波形的方式,FSK 信号在相邻的比特之间,呈现连续的相位或不连续的相位。一种常见的二进制FSK 信号产生方法是根据数据比特码是“0”还是“1”,在两个振荡频率分别为 c d f f +和 c d f f -的振荡器间切换,这种FSK 信号的表达式为: []()()2π() 0FSK H c d b S t v t f f t t T == +≤≤ (二进制1) []()()2π() 0FSK L c d b S t v t f f t t T == -≤≤ (二进制0) c f 和d f 分别代表载波信号频率和恒定频率偏移,而b E 和b T 分别表示单比特能量和比 特周期。这种方法产生的波形在比特码“0”,“1”切换时刻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相位会造成诸如频谱扩展和传输差错等问题,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按照频率偏移的负二次幂衰落,在无线系统中一般不采用这种FSK 信号,而是使用信号波形对单一载波振荡器进行调制,这样FSK 信号可以表示如下: [ ]()2π()2ππ()t FSK c c S t f t t f t h m d θττ-∞??=+=+???? ? 上式中,h 是频率调制系数,定义为2/b b h f R =,b R 为比特率,尽管调制波形()m t 在“0”和“1”比特间转换时不连续,但是相位函数()t θ是与()m t 的积分成比例,所以是连 续的,大部分信号能量集中在以载波频率为中心的主瓣范围,功率谱密度函数按照频率偏移的负四次幂衰减。 为了进一步减小信号的频谱旁瓣,可以在前加入一级高斯滤波器,高斯滤波器的传递函

射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四:射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目的】 通过功率放大器实验,让学生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步骤,掌握功率放大器增益、输出功率、频率范围、线性度、效率和输入/输出端口驻波比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以此加深对以上各项性能指标的理解。 【实验环境】 1.实验分组:每组2~4人 2.实验设备:直流电源一台,频谱仪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一台,功率计一只,10dB衰减器一个,万用表一只,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板一套 【实验原理】 一、功率放大器简介 功率放大器总体可分成A、B、C、D、E、F六类。而这六个小类又可以归入不同的大类,这种大类的分类原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晶体管的导通情况分,另一种按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分。按照信号一周期内晶体管的导通情况,即按导通角大小,功率放大器可分A、B、C三类。在信号的一周期内管子均导通,导θ(在信号周期一周内,导通角度的一半定义为导通角θ),称为A 通角? =180 θ。导通时间小于一半周期的类。一周期内只有一半导通的成为B类,即? =90 θ。如果按照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分,则A、B、C属于一大称为C类,此时? <90 类,它们的特点是:输入均为正弦波,晶体管都等效为一个受控电流源。而D、E、F属于另一类功放,它们的导通角都近似等于? 90,均属于高功率的非线性放大器。 二、功率放大器的技术要求 功率放大器用于通信发射机的最前端,常与天线或双工器相接。它的技术要求为: 1. 效率越高越好 2. 线性度越高越好 3. 足够高的增益

4. 足够高的输出功率 5. 足够大的动态范围 6. 良好的匹配(与前接天线或开关器) 三、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工作频率 2.输出功率 3.效率 4.杂散输出与噪声 5.线性度 6.隔离度 四、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步骤 1.依据应用要求(功率、频率、带宽、增益、功耗等),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2.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和类型 3.确定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和设计偏置电路 4.确定最大功率输出阻抗 5.将最大输出阻抗匹配到负载阻抗(输出匹配网络) 6.确定放大器输入阻抗 7.将放大器输入阻抗匹配到实际的源阻抗(输入匹配网络) 8.仿真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和优化 9.电路制作与性能测试 10.性能测量与标定 五、本实验所用功率放大器的简要设计过程 1. PA 2. 晶体管的选择 本实验所选用的晶体管为安捷伦公司的ATF54143_PHEMT,这种晶体管适合用来设计功率放大器。单管在~处能达到的最大资用增益大于18dB,而1dB压缩点高于21dB。

射频接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 前言 (2) 2 工程概况 (2) 3 正文 (2) 3.1零中频接收系统结构性能和特点 (3) 3.2基于ADS2009对零中频接收系统设计与仿真 (3) 3.3超外差接收系统结构性能和特点 (12) 3.4基于ADS2009对超外差接收系统设计与仿真 (13) 4 有关说明 (16) 5 心得体会 (18) 6 致谢 (18) 7 参考文献 (19)

射频是一种频谱介于75kHz-3000GHz之间的电波,当频谱范围介于20Hz-20kHz之间时,这种低频信号难以直接用天线发射,而是要利用无线电技术先经过转换,调制达到一定的高频范围,才可以借助无线电电波传播。射频技术实质是一种借助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无线电技术。 无线电技术应用最早从18世纪下半段开始,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世界已经对频谱进行了多次分段波传播。当前,被广泛采用的频谱分段方式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所规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所含频率也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射频技术也已经在众多领域的到应用。特别是高频电路的应用。其中在通信领域,射频识别是进步最快的重要方面。 工程概况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产品越来越普及,成为当今人类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接收机位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最前端,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优化设计结构和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是射频工程师追求的方向。由于零中频接收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和易于单片集成的特点,已成为射频接收机中极具竞争力的一种结构,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在介绍超外差结构和零中频结构性能和特点的基础上,对超外差结构和零中频结构进行设计与仿真。 正文 下面设计一个接收机系统,使用行为级的功能模块实现收信机的系统级仿真。

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数据收发系统设计(带电路图和代码)

1 引言 伴随着短距离、低功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成熟,无线数据传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新的领域。与有线通信方式相比,无线通信以其不需铺设明线,使用便捷等一系列优点,在现代通信领域占重要地位。 但以往的无线产品存在范围和方向上的局限。例如,一些无线产品在使用时,无法将信息反馈给控制者;还有一些无线产品不能很好地显示参数或状态信息,如果能在系统中增加一块小型液晶显示电路,产品不仅能向用户显示其状态或状态的改变,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正如人们所发现的,只要建立双向无线通信-双工通信并且选择成本低的收发芯片,就会出现许多新应用。 本次设计主要是利用无线收发电路,加上单片机控制与液晶显示制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收发系统。考虑到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需求,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方案成本低,体积小,低功耗,集成度高,尽量无需调外部元件,传输时间短,接口简单。nRF401是国外最新推出的单片无线收发一体芯片,它在一个20脚的芯片中包括了高频发射、高频接收、PLL合成、FSK调制、多频道切换等功能,并且外围元件少,便于设计生产,功耗极低,集成度高,是目前集成度较高的无线数传产品,它为低速率低成本的无线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案。 2 无线数据收发系统 2.1 系统组成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有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点三种。本系统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接收器和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nRF401进行,构成点对点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整个系统中,两数据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采用433MHz的频段作为载波频率,收发通过串口通信。 无线数据收发系统可以分为无线收发控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显示电路和按键电路四部分组成,系统原理如图2-1所示: 图2-1 无线数据收发系统原理图

915MHz射频收发系统的ADS设计与仿真

1引言 近几年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各国重视。随着供应链管理、集装箱、工业、科研和医药等行业对3m以上射频识别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外已经把研究的热点转向超高频段和微波频段。射频电路的设计主要围绕着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高工作频率和轻重量等要求进行。本文对915 M Hz射频收发系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是Agilent 公司开发的,可以支持从模块到系统的设计,能够完 915MHz射频收发系统的 ADS设计与仿真 李宝山,张香泽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针对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应用,使用A D S软件设计了一种915M H z射频收发系统。射频收发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均根据实际的集成射频模块的参数设计。使用A D S软件对设计进行功率增益预算仿真、S参数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射频收发系统符合实际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要求。 关键词:A D S;915M H z收发系统;射频模块;增益 ADS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915MHz RF Transceiver system LI Bao-shan,ZHANG Xiang-ze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014010,China) Abstract: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915M Hz RF Transceiver system using 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is presented.The key modules in RF system are designed by using the parameters ofactual integrated RF modules.Some simulations have been done by using ADS,such as Budget simulation,S parameter simul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RF transceiver system with re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mand. Keywords:ADS;915MHz RF Transceiver system;RF module;gain

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研究

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研究 射频是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它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射频通信技术具有宽频带、高信息容量、体积小、可用频谱多、干扰小等特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有线电视信号就是通过由射频通信系统传送的。射频收发系统处理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它位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最前端,关系到通信的质量。研究射频收发系统工作原理优化其设计方案,可有效提高无线通信质量。 一、射频收发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射频收发系统根据它的应用目的和使用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组成部分。但从射频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射频发射机、射频接收机、天线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射频发射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射频发射机是通过调制、功率放大、上变频、滤波等手段把低频的基本频带信号转换为对应的高频信号,并把处理后的信号经天线发出。天线、滤波器、数模转换器、调制器、混频器、放大器、本振器等组成射频发射机系统。调制器通过数字调制或模拟调制的方式将低频信号向高频段传播;本振器通过数字分频电路、鉴相器电路,锁相环电路等将频率送至混频器;滤波器可以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分离,得到特定频率的信号或消除干扰信号,滤波器种类繁多,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处理信号的形式选用模拟滤波器或数字滤波器;数模转换器主要作用是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混频器主要作用是实现频率变化,常用的有双平衡混频器和三平衡混频器。放大器是把信号通过幅度放大器增大或降低,在经由功率放大器将信号功率放大用以满足天线发射需要。(二)射频接收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射频接收机主要作用是从天线接收的众多信号中选出基本频带所需的有用信号并放大。射频接收机的信号选择能力关系到信号的接收质量,影响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的运行状况。射频接收机把天线接收到信号传送至低噪声放大器,通过两次下变频,将信号变为满足需要的基本频带信号。射频接收机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包括:接收微弱信号的灵敏度要求,降低系统噪声系数要求,相似频率信号的选择能力要求及射频接收机接收信号大小比的动态范围要求,射频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关系到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运行质量。

射频功放设计

基于ADS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仿真设计 1.引言 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如GSM、WCDMA、TD-SCDMA、WiMAX和Wi-Fi,大大加速了半导体器件和射频功放的研究过程。射频功放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设计好坏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设计性能优良的放大器。而且,为了适应无线系统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的周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在各种无线系统中由于采用了不同调制类型和多载波信号,射频工程师为减小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尤其是设计无线基站应用的高功率放大器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用Agilent ADS 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可以掌握设计电路的性能,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同时达到加速产品开发进程的目的。功放(PA)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的输出功率决定了通信距离的长短,其效率决定了电池的消耗程度及使用时间。 2.功率放大器基础 2.1功率放大器的种类 根据输入与输出信号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功放可以分为线性放大器与非线性放大器两种。输入线性放大器的有A、B、AB类;属于非线性放大器的则有C、E 等类型的放大器。 (1)A类:其功率器件再输入信号的全部周期类均导通,但效率非常低,理想状态下效率仅为50%。 (2)B类:导通角仅为180°,效率在理想状态下可达到78%。 (3)AB类:导通角大于180°但远小于360°。效率介于30%~60%之间。 (4)C类:导通角小于180°,其输出波形为周期性脉冲。理论上,效率可达100%。 (5)D、E类:其原理是将功率器件当作开关使用。 设计功放电路前必须先考虑系统规格要求的重点,再来选择电路构架。对于射频功放,有的系统需要高效率的功放,有些需要高功率且线性度佳的功放,有些需要较宽的操作频带等,然而这些系统需求往往是相互抵触的。例如,B、C、E类构架的功率放大器皆可达到比较高的效率,但信号的失真却较为严重;而A

射频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第 6 卷 第 3 期 2009 年 9 月苏 州 工 职 院 Journal of SIIT Vol. 6 No.3 Sep.2009 一、引言 放大器是射频接收机中的主要部件,它处于接收系统的前段,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由于放大器在接收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该部件的设计对接收系统的性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对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中,要考虑放大能力、噪声性能,稳定性等许多特殊因素,给设计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使用Agilent公司的ADS软件对放大器进行了设计,获得了较好的仿真效果。 二、放大器设计理论 在射频放大器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观念是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性、电路的稳定性、功率增益、工作带宽、噪声和直流偏置。一个射频放大器的设计常常开始于最初的要求和适当的有源射频器件的选择,然后通过系统数值解和辅助作图法来决定晶体管在特定稳定度和功率增益要求下的工作条件(即信号源和负载的反射系数)。一个绝对稳定的晶体管在任何无源置端条件下,不会产生振荡。换句话说,用一个潜在不稳的晶体管进行设计时,必须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考虑,才能用无源置端获 射频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王 栋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理论、方法和过程,然后介绍使用射频微波仿真设计软件Agilent公司的ADS进行分析和设计一个放大器的过程和方法。仿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放大器;ADS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RF Ampli ? er WANG Dong Abstract: First,the designing theory 、method and process of Amplifer are introduced. Then an ampli ? er is designed by the microwave software ADS designed by the company Agil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 is perfect.Key words: Ampli ? er ;ADS 得稳定的放大器。各种电路的分析选择正确的直流工作点以及适当的直流偏置电路,对于获得设计要求的交流特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射频放大器的设计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的匹配性是及其重要的,在微波频段,传输线问题和匹配电路问题的分析都很麻烦。Smith圆图为这些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图解法。通过归一化阻抗和导纳Smith圆图,可以很容易并且快速设计出实现微波放大器最佳性能的匹配电路。微带传输线作为无源电路分析和全部微波放大器工艺的载体被广泛的应用。微波传输线相互连接的方式是跨越式的。芯片中或者封装式的晶体管可以很容易地贴到微带线的导体上。很多电路设计中采用了微带线方式。 三、放大器的仿真设计1、放大器设计目标 ●输入输出阻抗为50欧姆,工作在0.75~1.25GHZ。 ●放大器增益大于20dB。 ●放大器噪声低于10dB。 ●放大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稳定因子k>1)。2、放大器设计步骤 ●选取符合要求的射频放大管。 收稿日期:2009 - 02 - 14 作者简介:王栋(1981 - ),浙江湖州人,助教,研究方向:应用电子。

射频功放设计指南

射频功放设计规范和指南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射频功放设计步骤 (4) 1.1定设计方案 (4) 1.1.1 GSM及PHS基站系统 (4) 1.1.2 CDMA及WCDMA基站系统 (6) 1.2选择确定具体线路形式及关键器件 (8) 1.2.1射频放大链路形式与关键器件选择及确定 (8) 1.2.2控制电路的确定 (11) 1.3进行专题实验或一板实验 (12) 1.4结构设计及PCB详细设计 (12) 1.5进行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的设计与分析 (12) 第二章功放设计中的检测及保护电路 (14) 2.1引起功放失效的原因 (14) 2.2功放保护电路设计类型 (15) 2.3功率放大器的保护模型 (16) 2.4功放的状态监测 (17) 2.5状态的比较判断 (18) 2.6保护执行装置 (19) 2.7保护电路举例分析 (19) 第三章功放中增益补偿电路的实现 (21) -1-

3.1模拟环路增益控制 (21) 3.2数字环路增益控制 (21) 3.3温度系数衰减器 (22) 第四章功放供电电路设计 (23) 4.1功放电路的供电形式 (23) 4.1.1 LDMOS器件供电电路 (23) 4.1.2 GaAs器件供电路。 (25) 4.2电源偏置 (26) 4.3布局 (26) 4.4电容的选用 (26) 第五章输入输出匹配及功率合成技术 (28) 5.1用集总参数元件进行阻抗匹配电路的原理及设计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输入阻抗中含感性特性的匹配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输出阻抗中含容性特性的匹配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用分布参数来进行阻抗匹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功率合成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功率分配和合成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功放设计中的前馈技术 (40) 6.1前馈技术 (40) 6.2实现方案 (43) 6.2.1方案介绍 (43) 6.2.2主功放模块(MAM) (45) 6.2.3误差放大器模块 (46) 6.2.4延时滤波器模块 (46) -2-

基于无线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的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的设计 李夏 11720925 靳立兴 11720929 2011年11月20号 摘要:近年来,射频(RF)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人们对低电压高性能射频前端的需求,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关键模块-RFIC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如:蜂窝式个人通信与基站、无线接入系统、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局域网等。经过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通信系统发展成了支持多媒体的通信系统,系统的速度更快,误码率更低。射频收发机是通信系统的前端部分,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射部分,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决定了通信距离和影响着通信质量通信系统的发展也带动了射频收发机的发展。本论文探讨了收发机的基本结构,射频收发机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射频收发机的一些关键指标,然后根据重要指标计算出射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最后仿真整个收发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关键词:移动通信;射频收发机;系统指标 RF transceiver system design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dio frequency (R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crease the RF front-end needs of low-voltage and high-performance.The key modules-RFIC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ecome research focus,such as cellular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and base station,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GPS, wireless lan,etc.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veloped into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system has faster rate and lower BER. RFtransceiver which is front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responsible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the signal part and that is an integral part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F transceiver determines the dis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affects the communication s qu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also led to thedevelopment of the RF transceiver. The paper discussed transceiver's basic structure and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s development and some key indicators. Then according to these important target, it has calculated the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major technique target. Finally it simulated entire transceiver's major technique targe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RF transceiver system specifications

无线电报收发系统设计

河北工业大学实验设计报告书 题目:无线电报收发系统设计 (理论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 2012年12 月8 日

无线电报收发系统设计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科技化。正是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让我对无线电通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这次的实验课程理论设计,可以来检验和考察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将理论变成实践,更是能使自己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1.1 发报机原理概述及框图 发报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功率发大器部分。高频部分为载波振荡器,载波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低频部分包括音频振荡器、音频放大器、发报电键。低频信号通过放大,在振幅调制器处获得所需的调幅信号,末级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信号发射。因此,末级为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发报机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发报机系统原理框图 1.2 接收机原理概述及框图 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是从已调制AM波中解调出原始有用信号,主要由输入电路、选频放大器、检波电路、滤波低频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输入电路和选频放大器把空中许多无线电信号选择其中一个并放大,送给检波电路。由检波器将调幅信号所携带的音频信号取下来,送给低频放大器。滤波低频放大器检波出来音频信号并进行放大。放大到其功率能够推动扬声器或耳机的水平。由扬声器或耳机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音。 2、调幅发射机电路设计与工作原理 2.1 载波振荡器的设计 此次设计,主振荡器采用经典的克拉泼振荡电路,要求产生一个30MHz 的正弦波。该电路的稳定性较好,所以,其振荡器的频率也相对稳定。 图2.1 克拉泼振荡电路 图2.1为克拉泼振荡电路, L2为高频扼流圈,为集电极提供直流偏置;C4为旁路电容,保证晶体管的基极交流接地,直接接入LC 回路,减小损耗;极小的C3可以获得较高的频稳定度。 2.2 音频振荡器的设计 音频信号是一个低频信号,音频放大器被用作一个普通的低频放大器,放大到调制信号需要的幅值上。 图1.2 接收机系统原理框图

基于RF收发器Si4432A的无线射频收发系统设计

基于RF收发器Si4432A的无线射频收发系统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收发芯片Si4432和C8051F930单片机的无线射频收发系统。该系统由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组成。发送模块主要将要发送的数据经C8051F930处理后,通过Si4432发送出去;在接收模块中,Si4432则将数据正确接收后通过液晶显示出来,从而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该系统实现了低功耗、小体积、高灵敏度条件下的高质量无线数据传输。 1 无线收发芯片Si443 2 Si4432芯片是Silicon Labs公司推出的一款高集成度、低功耗、多频段的EZRadioPRO系列无线收发芯片。其工作电压为1.9~3.6 V,20引脚QFN封装(4 mm4 mm),可工作在315/433/868/915 MHz四个频段;内部集成分集式天线、功率放大器、唤醒定时器、数字调制解调器、64字节的发送和接收数据FIFO,以及可配置的GPIO 等。Si4432在使用时所需的外部元件很少,1个30 MHz的晶振、几个电容和电感就可组成一个高可靠性的收发系统,设计简单,且成本低。Si4432的接收灵敏度达到-117 dB,可提供极佳的链路质量,在扩大传输范围的同时将功耗降至最低;最小滤波带宽达8 kHz,具有极佳的频道选择性;在240~960 MHz频段内,不加功率放大器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就可达+20dBm,设计良好时收发距离最远可达2 km。Si4432可适用于无线数据通信、无线遥控系统、小型无线网络、小型无线数据终端、无线抄表、门禁系统、无线遥感监测、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RS485/RS232数据通信等诸多领域。 2 无线射频收发系统设计2.1 系统总体方案无线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由C8051F930单片机控制Si4432实现无线数据的收发。发送模块中的C8051F930将数据传送给Si4432进行编码处理,并以特定的格式经天线发送给接收模块。接收模块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放大、解调之后,再将数据送给主控制器C8051F930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送液晶显示等。系统提供了按键和液晶(OCM12864-9)等人机交互界面,还留有RS232接口可以实现与PC机通信。 2.2 系统硬件设计主控芯片选用Silicon Labs公司推出的单片机C8051F930。C8051F930

射频功率放大器实时检测的实现

射频功率放大器实时检测的实现 广播电视发射机是一个综合的电子系统,它不仅包括无线发射视音频通道,而且还包括通道的检测和自动控制电路,因此在设计时,它除了必须保证无线通道的技术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外,还必须设计先进的取样检测和保护报警等电路,以确保发射机工作正常,从而实现发射机在线自动监测和控制。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多路功率合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因此单个功率放大器模块是整个发射机的基本测单元,本文就着重讨论单个模块的检测和控制电路,从而实现发射机在线状态自动监测。 一、工作原理 在功放模块中,主要检测和控制参数为电源电压,各放大管的工作电流,输出功率,反射功率,过温度和过激励保护等,图1为实现上述检测控制功能的方框图,它由取样放大电路,V/F变换,隔离电路,F/V变换,A/D转换,AT89C51,显示电路和输出保护电路等组成。 1、隔离电路 在功放模块中,由于大功率器件的应用,往往单个模块的输出功率都比较大,因而对小信号存在较大的高频干扰,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后级模数转换电路工作,从而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显示数据跳动的现象,甚至出现误动作。这里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隔离,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抗干扰性能强、无触点且输入与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等特点,从而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完全隔离,保障系统在高电压、大功率辐射环境下安全可靠地工作。 2、LM331频率电压转换器

V/F变换和F/V变换采用集成块LM331,LM331是美国NS公司生产的性能价格比较高的集成芯片,可用作精密频率电压转换器用。LM331采用了新的温度补偿能隙基准电路,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和低到4.0V电源电压下都有极高的精度。同时它动态范围宽,可达100dB;线性度好,最大非线性失真小于0.01%,工作频率低到0.1Hz时尚有较好的线性;变换精度高,数字分辨率可达12位;外接电路简单,只需接入几个外部元件就可方便构成V/F或F/V等变换电路,并且容易保证转换精度。 图2是由LM331组成的电压频率变换电路,LM331内部由输入比较器、定时比较器、R-S触发器、输出驱动、复零晶体管、能隙基准电路和电流开关等部分组成。输出驱动管采用集电极开路形式,因而可以通过选择逻辑电流和外接电阻,灵活改变输出脉冲的逻辑电平,以适配TTL、DTL和CMOS等不同的逻辑电路。 当输入端Vi+输入一正电压时,输入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使R-S触发器置位,输出高电平,输出驱动管导通,输出端f0为逻辑低电平,同时电源Vcc也通过电阻R2对电容C2充电。当电容C2两端充电电压大于Vcc的2/3时,定时比较器输出一高电平,使R-S触发器复位,输出低电平,输出驱动管截止,输出端f0为逻辑高电平,同时,复零晶体管导通,电容C2通过复零晶体管迅速放电;电子开关使电容C3对电阻R3放电。当电容C3放电电压等于输入电压Vi时,输入比较器再次输出高电平,使R-S触发器置位,如此反复循环,构成自激振荡。输出脉冲频率f0与输入电压Vi成正比,从而实现了电压-频率变换。其输入电压和输出频率的关系为:fo=(Vin×R4)/(2.09×R3×R2×C2) 由式知电阻R2、R3、R4、和C2直接影响转换结果f0,因此对元件的精度要有一定的要求,可根据转换精度适当选择。电阻R1和电容C1组成低通滤波器,可减少输入电压中的干扰脉冲,有利于提高转换精度。 同样,由LM331也可构成频率-电压转换电路。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各种无线发射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如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需要对输出功率、激励电平、功耗、失真、效率、尺寸和重量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是研究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关键。而对功率晶体管的要求,主要是考虑击穿电压、最大集电极电流和最大管耗等参数。 为了实现有效的能量传输,天线和放大器之间需要采用阻抗匹配网络。 3.1.1输出功率 在发射系统中,射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范围可小到毫瓦级(便携式移动通信设备)、大至数千瓦级(发射广播电台)。 为了要实现大功率输出,末级功率放大器的前级放大器单路必须要有足够高的激励功率电平。显然大功率发射系统中,往往由二到三级甚至由四级以上功率放大器组成射频功率放大器,而各级的工作状态也往往不同。 根据对工作频率、输出功率、用途等的不同要求,可以用晶体管、FET 、射频功率集成电路或电子管作为射频功率放大器。 在射频功率方面,目前无论是在输出功率或在最高工作频率方面,电子管仍然占优势。现在已有单管输出功率达2000kW 的巨型电子管,千瓦级以上的发射机大多数还是采用电子管。 当然,晶体管、FET 也在射频大功率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例如,目前单管的功率输出已超过100W ,若采用功率合成技术,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000W 。 3.1.2效率 效率是射频功率放大器极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对于移动通信设备。定义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通常采用集电极效率?c 和功率增加效率PAE 两种方法。 1. 集电极效率?c 集电极效率?c 定义为输出功率P out 与电源供给功率P dc 之比,即 dc out p P =c η (3.1.1) 2.功率增加效率(PAE ,power added efficiency ) 功率增加效率定义为输出功率P out 与输入功率P in 的差于电源供给功率P dc 之比,即 c p dc in out PAE A P P P PAE ηη)11(-=-== (3.1.2) 功率增加效率PAE 的定义中包含了功率增益的因素,当有比较大的功率增益。 如何提高输出功率和保证高的效率,是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目标的核心。 3.1.3线性 ? 衡量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指标有三阶互调截点(IP3)、1dB 压缩点、谐波、邻道功率比等。邻道功率比衡量由放大器的非线性引起的频谱再生对邻道的干扰程度。 ? 由于非线性放大器的效率高于现行放大器的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通常采用非线性放大器。但是分线性放大器在放大输入信号的放大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有害影响。 ? 从频谱的角度看,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输出信号中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如三阶互调分 量、五阶互调分量等,它干扰了有用信号并使被放大的信号频谱发生变化,即频带展宽了。

射频接收系统的ADS设计

第一章电路模拟基础 (3) 概要 (3) 目标 (3) 目录 (3) 开始 (3) 『1』运行ADS (3) 『2』建立新项目 (4) 『3』检查你的新项目内的文件 (5) 『4』建立一个低通滤波器设计 (5) 『5』设置S参数模拟 (6) 『6』开始模拟并显示数据 (7) 『7』储存数据窗口 (9) 『8』调整滤波器电路 (10) 第二章系统模拟基础 (12) 概要 (12) 目标 (12) 目录 (12) 开始 (13) 『1』建立一个新的系统项目和原理图 (13) 『2』建立一个由行为模型构成的RF接收系统 (13) 『3』设置一个带频率转换的S参数模拟 (14) 『4』画出S21数据 (16) 『5』提高增益,再模拟,绘制出另一条曲线 (16) 『6』设置一个RF源和一个带相位噪声的本振LO (17) 『7』设置一个谐波噪声控制器 (18) 『8』设置谐波模拟 (20) 『9』模拟并画出响应:pnmx和V out (21)

第一章电路模拟基础 概要 这一章包括基础界面、ADS文件、原理图、模拟、和数据显示等内容。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例子。 目标 建立一个新的项目和原理图设计 设置并执行S参数模拟 显示模拟数据和储存 在模拟过程中调整电路参数 使用例子文件和节点名称 执行一个谐波平衡模拟 在数据显示区写一个等式 目录 『1』运行ADS 『2』建立新项目 『3』检查你的新项目内的文件 『4』建立一个低通滤波器设计 『5』设置S参数模拟 『6』开始模拟并显示数据 『7』储存数据窗口 『8』调整滤波器电路 『9』模拟一个RFIC的谐波平衡 『10』增加一个线标签(节点名称),模拟,显示数据 开始 『1』运行ADS 很简单,在开始菜单选择图标,运行后界面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