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考题题库

环境工程考题题库
环境工程考题题库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填空题:

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2.水污染根据杂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其中化学性污染物质主要有无机污染物质(如酸、碱和无机盐),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有机有毒物质(如农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油类物质;物理性污染包括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和放射

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指病原微生物。

3.根据水中致碱阴离子的不同,碱度可分为重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和氢氧化物碱度,通常通过总碱度和酚酞碱度的测定值来

计算求得三种碱度的值。

4.废水的可生化性可通过BOD5与COD的比值来判断,一般认为,BOD5/COD>,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化分为五类标准,其中集中

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应符合Ⅱ类标准,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应符合Ⅴ类标准。

名词解释:

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谁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7.化学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的氧量。

8.BOD5:在一般情况下,各国都规定统一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条件,以便可做相对比较,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

作。。。

9.水体自净: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过程叫做10.水环境容量:一定的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第二章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

填空题:

11.水中被去除杂质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12.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方法多借助物理作用的物理处理法,如筛滤截留、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等。

13.悬浮颗粒在水中的沉降,根据其浓度及特种,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14.普通沉淀池按照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的形式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幅流式。

15.各种电解质离子压缩双电层以使胶体脱稳得能力是不同的,在浓度相等的条件下,电解质破坏胶体稳定性的能力随离子价得增高

而。

16.去除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主要有软化除盐、离子交换、吸附和膜分离。

17.离子交换法在给水处理中主要用于水质软化与除盐。

18.在水中溶解物质采用膜分离技术时,扩散渗析的推动力为浓度差,电渗析的推动力为电位差,反渗透的推动力为压力差。

名词解释:

19.滤料的级配:滤料的粒径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各种粒径的滤料数量之比例。

20.滤料的有效直径和不均匀系数:有效直径是指能使1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以d10表示,即粒径小于d10的滤料占总量的10%。能使8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以d80表示,d80与d10的比值就成为滤料的不均匀系数。

21.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气泡浮升到水面而加以去除的一种水处理方法。根据产

生细微气泡的方式可分为:分散空气浮上法、电解浮上法、溶解空气

浮上法。

22.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去职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分离去除的方法。

简答题:

23.什么叫理想沉淀池?

为了说明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而进行了一些简化假设:

(1)沉淀池中各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均相同;

(2)在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以等速下降,颗粒的水平分速度等于水流速度;(3)悬浮颗粒落到池底后不再浮起,就认为已被除去。

这样的沉淀池称为理想沉淀池。

24.离子交换法的运行操作包括哪四个步骤?简述每个步骤的作用。答:交换: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它离子之间进行交换。

反洗:松动树脂层,以便下一步再生时,注入的再生液能分布均匀,同时也及时地清除淤积在树脂层内的杂质、碎粒和气泡。

再生:使具有较高浓度的再生液流过树脂层,将先前吸附的离子置换出来,从而使树脂的交换能力得到恢复。

清洗:将树脂层内残留的再生废液清洗掉。

25.何为氯胺消毒法,与纯氯消毒法相比有何优势?

答:在对水加氯消毒的同时,外加一些氨,使生成一定量的氯胺的方法叫氯胺消毒法。

与纯氯消毒法相比,杀菌作用进行的比较缓慢,可以保障距水厂较远的供水管网中仍有持续的杀菌能力。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填空题:

26.采用静态培养法培养细菌,大多数细菌得生长过程都会具有四个明显得生长阶段,即:、期、

期和期。

名词解释:

27.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法:

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28.简述SBR的基本操作过程,比较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异同。

SBR的基本操作过程为: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五个步骤,为一个周期。

SBR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原理是相同的。

不同之处在于操作方法:SBR在同一反应器中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的操作,而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在同一时间在不同设备中完成不同的操作。

29.内源呼吸:在新细胞合成与微生物增长过程中,除氧化一部分有机物以或的能量外,还有一部分微生物细胞物质也被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这一过程叫做。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三篇)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3. 泥龄;4. 好氧硝化;5. A/A/O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 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考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 1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水、土壤、空气都有微生物存在,尤其在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好场所。 2、加热灭菌法有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两种方法。 3、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 ___________和______ 。 4、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_______ 布点法、______ 布点法、________布点法、 点法。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个主要部分组成。 6、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受影响的居民户外_m处。 7、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便于管理,固体废物一般是按其是否具有___ 、易燃性、______ 、反应性、放射性、______ 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特性者即称为有害固体废物。 9、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为物理处理法,____ 处理法和______________ 。 10、生物化学法中好氧氧化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 12、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__________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 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__________ 、三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凝聚是指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絮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完整版)环境工程学原理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 2.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包括稀释、隔离、分离、转化。 3. “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4. 国际单位制由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导出单位组成。 5. 以单位时间质量表示时的 6. 7. 有黏性、可压缩的流体、层流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 8.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均属牛顿型流体。 9. 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两相间传质过程包括气体的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生物膜反应。 10.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单相中的传质包括流体流过可溶性固体表面、溶质在流体中的溶解、气固相催化反应。 11. 传质边界层的名义厚度定义为 12. 温度影响流体密度、粘度,进而影响沉降速度。 13. 环境工程领域的过滤中,使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固体颗粒、织物介质、多孔固体介质、多孔膜。 14. 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中的固体颗粒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 天然颗粒包括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粒等,人工颗粒包括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球等。 15、过滤的主要类型按过滤机理分有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有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16. 吸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有净化有害气体、回收有用物质、曝气充氧。 17. 吸收过程一般可分解为气相内的传递、相际传递、液相内的传递三个基本步骤。 18. 吸收塔中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有逆流、并流。 19.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 20. 吸附过程有外扩散、内扩散、吸附几个基本步骤。 21. 空间时间是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具有时间的单位,但不是反应时间也不是接触时间,可视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空间速度是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单位为时间的倒数。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空速越大,反应器的负荷越大。 22.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和状态,反应器可分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理想流反应器分为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mr ,,0,()0.99() A A i A A i c c c c -=-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20分) 1.污水中的总固体包括胶体和 2.沉淀池的形式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和四种。 3.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力可分为三种,即和 4.催化剂通常由、组成。 5.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可以用来衡量,它等于。 6.袋式除尘器常用的清灰方式有、 7.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这种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称为。 、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36分) 1.颗粒在水中的沉淀类型及其特征如何 2.简述活性碳细孔结构和分布,以及对吸附的影响。 3.画出A2/0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4.旋风除尘器的除尘原理是什么减小筒体直径(其他条件不变)是否提高除尘效率筒体直径是否越小效率越高 5.简述双膜吸收理论的基本内容。 6.对城市垃圾进行风力分选,达到一定分离的要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 1.某城市最大时污水量为1800m3 /h,原污水悬浮浓度C1=250mg/L,排放污水悬浮物允许浓度C2=80mg/L。拟用辐流沉淀池处理。试计算去除率及沉淀池基本尺寸。(沉淀时间取,沉淀池有效水深) 2.某除尘系统中,粉尘的粒径分布及分级除尘效率如下表所示,该系统的除尘效率是多少如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由、和产生。 2.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管)沉淀池分为、和类型。 3.悬浮物在水中的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为:、、和 4.大气稳定度的判别:当γ>γd时,大气处于状态;当γ< γd时,大气处于状态;当γ = γd时,大气处于状态。 5.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有、、、等。 》 6.噪声污染涉及、和三个环节组成的声学系统。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36分) 1.如何从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得出斜板(管)沉淀池产生依据 2.简述SBR法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3.画出A/O脱氮工艺流程,并对各部分作简要说明

最新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1)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 试题一 二:填空题(18分) 1、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8.7 02mH , ___pa 41053.8?_______Pa.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720mmHg 。 2、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53 10310.11000.3.1.0?===-μρdu R e s m 3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型为 _湍流___。 3、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层流、过渡流和湍流__. 4、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增加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_。 5、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3-8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8-15___s m 。 6、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启动前应灌满液体,关出口阀门、用调节阀调节流量____. .往复泵_启动前不需灌液,开旁路阀、用旁路阀来调节流量的.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分散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连续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过滤、洗涤、卸渣、清洗滤布、重整。。 9、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热传导、对流传热、热辐射。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热管。 11、α称为_对流传热膜糸数_,其物理意义为当流体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时,通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热量的多少。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增加流程。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加拆流挡板。 12、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其中, 由于滴状冷凝 成小液滴沿壁面直接落下__,其传热效果好。 试题二 一:填充题(20分) 1、牛顿粘性定律_dy dw .μτ=_,粘度在SI 制中的单位是2.m s N _。 2、常用测定流量的流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3、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位置_而变,不随_时间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若以上各量既随_时间__而变,又随__位置__而变,称为不稳定流动。 4、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其当量直径为__a 33_。

最新环境工程学试卷(A)-(4)

山东轻工业学院 10/11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9页)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5分) 1. Monod 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 米-门公式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纯酶进行动力学试验,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的关于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式。 B. 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米-门公式是常用的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采用微生物浓度代替酶浓度。 C. Monod 公式是在米-门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 米-门公式和Monod 公式中的饱和常数含义不同。 2.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 )m /s 。 A. 0.15 B. 0.3 C. 0.6 D. 1.0 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 )d 的沉砂量。 A. 2 B. 3 C. 4 D. 5 4.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 )m 。 A. 1~2 B. 2~4 C. 4~5 D. 5~6 5.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 /(s·m)。 A. 0. 5 B. 1. 0 C. 1. 7 D. 2. 9 6.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 B. 不集中分布 C. 不均匀分布 D. 均匀分布 7.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 1~3 B. 3~5 C. 5~8 D. 8~10 8.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 2~4 B. 4~6 C. 6~8 D. 8~12 9.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 两种方式 C. 一种方式 D. 两种以上方式 10.(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1.(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2.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 5~1. 0m3/(m2·h) 。 A. 曝气区 B. 沉淀区 C. 导流区 D. 出水区 13. 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 )。 A. 沉砂池 B. 初次沉淀池 C. 粗格栅 D. 细格栅 14. 采用( )叶轮供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叶轮的线速度采用3.5~5m/s。曝气池宜有调节叶轮速度或池内水深的控制设备。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

环境工程学 1、在沉砂池与初次沉淀池内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①);在混凝沉淀池及初 沉池后期和二沉池中、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②);高浊度水的沉淀及二沉池后期的沉降通常为(③);沉淀池或者污泥浓缩池中的沉降类型为(④)。 A. 拥挤沉降压缩沉降自由沉降絮凝沉降 B. 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C.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D. 压缩沉降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 2、铝盐和铁盐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 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颗粒浓度高,投药量不足的反应初期,以(①)作用为主;在pH值偏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以(②)作用为主;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③)作用则称为主要的作用形式。 A. 脱稳凝聚网捕絮凝桥连絮凝 B. 桥连絮凝网捕絮凝脱稳凝聚 C. 网捕絮凝脱稳凝聚桥连絮凝 D. 脱稳凝聚桥连絮凝网捕絮凝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 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B.耐磨C.化学稳定D.抗蚀 4、加压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采用25%~5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 5、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一般只需(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且占地面积较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比较方便。 A.5~10 B.10~20 C.30~50 D.以上都不对 6、对于阳离子交换树脂,食盐再生液的浓度一般采用()%,盐酸再生液浓度一般用()%,硫酸再生液浓度则不用大于4~6%,以免再生时

生成CaSO4。 A.5~10;4 B.10~15;2 C.5~10;4 D.以上都不对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吸附量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习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 B.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nm。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nm。 C. 细孔大小不同,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D. 吸附过程中,大孔主要为吸附质的扩散提供通道,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 8、在不同的膜分离方法中,按照被分离物质的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微滤> 超滤>钠滤>反渗透 B. 超滤>微滤> 钠滤> 反渗透 C.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钠滤 D. 微滤> 钠滤>超滤> 反渗透9.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 )、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B.二氧化氯C.臭氧D.液氯 10.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 )、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B.消毒剂类别C.水厂条件D.所在地区11.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12.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h。 A.2 B.1.5 C.1 D.0.5 13.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 )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B.尽量C.不宜D.不应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氯酸杀菌消毒时,如水体中有氨存在,可以促进消毒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生成的氯胺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 B. 氯胺的消毒作用实际上是依靠了HOCl。

《环境工程概论》期末试题B答案修订

《环境工程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B) 一、选择题(6分,每小题1分) BDBDBA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 1. 竖流式、斜流式(或斜板(管)沉淀); 2. 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系统; 3. 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4.0.3; 5. 风玫瑰图; 6. 水体浸泡、雨水淋溶; 7. 最终处置或无害化处置; 8. 常压或低压下的稀溶液、溶液中末发生化学反应的那部分溶质的分子浓度; 9. 电晕电极、集尘极;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本题评分主体意思2~3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1. 亏氧量是指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即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量)与实际浓度(即实际溶解氧量)之差。 2. 投配率指每日加入消化池的新鲜污泥体积或高浓度污水容积与消化池客积的比率 3. 气体吸附指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混合物中其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上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过程。 4.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之间,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

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5. 固体废物与垃圾: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己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 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评分依据详见各题) 1. 简述分析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过程的区别。 答:根据悬浮颗粒的浓度及特性可将其在水中的沉降过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①自由沉降——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砂池、初次沉淀池内的初期沉淀为此类型。②絮凝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相互粘结,其尺寸、质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混凝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后期、以及二次沉淀池的初期为此类型。(每部分3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2. 简述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答:可分为丝状菌大量繁殖和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丝状菌膨胀原因: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多的污水往往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水温较低;营养物质、溶解氧不足等;非丝状菌性膨胀主要发生在污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就积贮起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3分) 措施:①可调整、加大空气量,及时排泥,在有可能时采取分段进水,以减轻二次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更全

库》试题境《环工程原理试题一 分)一:问答题(36失 1、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变为原来的多少倍?、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2 、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3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4 )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1 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传热糸数K(2 )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3 、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5 、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6) 分三:计算题(46 、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1?05mH 100mm,求流体,若管径为为,现发现压力表上的读数为030?.2的流量及阀的局部阻力糸数?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2、在一00C50C100的热水冷却到将,热水300m CC4520为升到知传热糸数流量为,冷却水在管内流动,温度从K。已60hw?。求冷却水量和换热管数为的钢管,长,换热管为 3m.2000mm225?.52Cm.(逆流)。KjK?已知:960?187CC??4.热水冷水热水K.Kg3m试题一答案:二:问答题2ul 1?dd?2.h?.,。、 11211gd21 1Vu?u?,1214?d..24?..du22 10m ??264?/?。12 ? 2 50m1lu2?h.?h?.。122 25m 16dg22 图1-1 2、离心泵只能空转而不能输送液体的现象。离心泵启动前应灌满液体。、沉降是指依靠外力的作用,利用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 3相对运动而分离的过程。沉降可分为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颗粒以加速运动的末速度这一不变的速度作匀速沉降运动,这一速度称为重力沉降速度。接近于空气的对流传热膜糸数;空、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蒸汽的温度;传热糸数K3 气走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考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1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水、土壤、空气 都有微生物存在,尤其在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好场所。 2、加热灭菌法有和两种方法。 3、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和。 4、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布点法、布点法、布点法、 点法。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有、、、四 个主要部分组成。 6、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受影响的居民户外 m处。 7、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 8、为了便于管理,固体废物一般是按其是否具有、易燃性、、反应性、放射性、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特性者即称为有害固体废物。 9、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为物理处理法,处理法和。 10、生物化学法中好氧氧化分为和 .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括、、和 12、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三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 13、凝聚是指的过程,絮凝是指的过程。 14、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具有消毒效果的氯可以分为自由氯和,化合氯为、、。 15、生物膜由和组成。 二、判断题 ()1、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4.5~7.0之间。 ()2、由饮水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肝炎。 ()3、银量法测定氯离子(C1-)含量时,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 ()4、用AgNO3滴定溶液中CN-含量,当滴定到终点时,稍过量的AgNO3与氰化物生成白色沉淀,使溶液变浑,故该方法属于沉淀滴定法。

()5、生物体大小不同是由于所含细胞数目不等,而非细胞所占的体积不同所致。()6、空白试验值的大小仅反映实验用纯水质量的优劣。 ()7、环境监测中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 ()8、当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所用的方法很灵敏时,直接采取少量样品就可满足分析需要。 ()9、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氧化水样中全部有机物。 ()10、当暴露时间为8h,为防止噪声性耳聋的噪声容许值为110dB。 ()11、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指标总计35项。 ()12、重力式无阀滤池不设冲洗水箱。 ()13、生物转盘是人工条件下的好氧处理构筑物。 ()14、脉冲滤池是用颗粒材料过滤。 ()15、焚烧是污泥处理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 ()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2、当吸光度A=0时,透光率T%为。 A、0 B、10 C、50 D、100 ()3、废水处理厂曝气池运行初期往往出现什么微生物? A、植物性鞭毛虫 B、游泳型纤毛虫 C、动物性鞭毛虫 D、固着型纤毛虫()4、佛尔哈得法是以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 A 、氯化钾;B、铁胺钒;C、铬酸钾 D、铬黑T ()5、由饮水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 . A、大肠杆菌 B、脊髓灰质炎 C、痢疾杆菌 D、马鼻疽 ()6、我国六类环境标准中,只有国家标准的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方法标准 D、标准物质标准()7、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的颗粒物。 A、10μm B、0.1~100μm C、100μm以下 D、100μm以上()8、酸度计使用前要对仪器进行标定,开始定位时,首先所选用的标准缓冲溶液pH为 A、4.00 B、6.86 C、9.18 ()9、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当某噪声级与背景噪声级之差很小时,则感到很嘈杂。

20XX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专

业资料 .. 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初试题模拟考试题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模拟试题二 普通化学部分(75分) 一选择题(20分) 1.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 (A) 一切复杂反应 (B) 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 (C) 计算化学反应的 (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 2.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改变反应的、、、 (B) 不能改变反应的,但能改变反应的、、 (C) 不能改变反应的、,但能改变反应的、 (D) 不能改变反应的、、,但能改变反应的 3.已知反应的。若使反应向右进行,需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高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4.若使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度都增大,可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 (A) 降低温度 (B) 稀释溶液 (C) 增加盐的浓度 (D) 升高溶液的pH值 5.将0.450克某物质溶于30.0克水中,使冰点降低了0.150℃。已知,这种化合物的分子量是: (A) 100 (B) 83.2 (C) 186 (D) 204 (E) 50 6.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 渗透压(B) 沸点升高 (C) 蒸气压下降 (D) 凝固点下降 (E)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7. 测量各种酸和碱(0.1 mol?相对强度的方法是: (A) 用pH试纸测验量溶液的pH值 (B) 与海绵状锌反应观察气体的放出速率 (C) 用极谱仪测量每个溶液 (D) 用电导仪测量其导电率 8. 根据金属在电动势次序中的位置,可以预言在化学反应中: (A) 电动势为零的氢是惰性的; (B) 铜将置换铅盐中的铅; (C) 金比铝更易被氧化; (D) 锡将置换铜盐中的铜; (E) 铜将置换酸中的氢; 9. 在反应4P + 3KOH + 3H2O → 3KH2PO2 + PH3中 (A) 磷仅被还原 (B) 磷仅被氧化 (C) 磷既未被还原,也未被氧化 (D) PH3是固体沉淀

环境工程复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由三类两级构成,其中,三类指的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和方法标准,两级指的是地方级环境标准和国家级环境标准。 2、环境问题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3、生态平衡包括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相对地平衡,而不是绝对地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 4、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P104 5、化学沉淀法常用的沉淀药剂有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钠。处理过程中一般要控制好反应条件,防止沉淀物再次溶解。 6、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原则(三化技术政策)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7、钠碱法脱硫所用的吸收剂是碳酸钠、氢氧化钠等。 8、除尘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处理量、除尘效率和阻力降。 P160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温度、pH、溶解氧、有毒物质等。 10、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酸雨、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 11、“三致”效应指的是致癌、致畸、致突变。 12、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剂量、作用时间、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和个体敏感性等因素。 13、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是Pb、Cr、Cd、Hg。其中,引起水俣病的是汞。食品中最主要的两类污染物是黄曲酶素和亚硝酸盐。 P26 14、大气污染物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七类,分别是颗粒物、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卤化物、放射性物质。 15、世界三大酸雨区是北美地区、北欧地区和我国西南地区。我国南方与北方相比,南方酸雨危害更加严重,其中我国酸雨的三大片区是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 P333 16、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技术有电磁屏蔽技术、吸收法控制微波污染、远距离控制和自动化作业、线路滤波、合理设计工作参数,保证射频设备在匹配状态下操作、个人防护等;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关键是做好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和处置工作。 二、名词解释 生态平衡——指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环境问题——环境的各要素及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偏离其固有特性值,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环境是指某一中心以外的空间和事物。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又不危及后代的发展。其中包含了两点共识:一是强调发展,包括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质量的提高,生产过程的节能、少废等等。二是强调发展的协调性,指发展必须与环境、资源、生态、社会等协调。 大气稳定度——指整层大气的稳定程度,是用来描述环境大气层结对其中作垂直(绝热)运动的气团起什么影响的一种热力性质。 COD(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量,单位为mg/L。 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单位为mg/L。 P95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即是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某些藻类(如裸甲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另一些生物死亡,使海水呈现出优势藻类的本色。 P332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从频率的概念而言,主要是射频电磁场频段。 三、问答题 1、氨法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废气的原理是什么? 答:氨法吸收是将氨水通入吸收塔中,使其与含SO2 的废气接触,发生如下反应: 2NH3+H2o + SO2 = (NH4)2SO3;(NH4)2SO3+SO2+H2O=2NH4HSO3 ,在吸收过程中所生成的酸式盐NH4HSO3对SO2不具有吸收能力,随吸收过程的进行,吸收液中的NH4HSO3数量增多,吸收液吸收能力下降,此时需向吸收液中补充氨,使部分NH4HSO3转变为(NH4)2SO3,以保持吸收液的吸收能力。 NH4HSO3+ NH3=(NH4)2SO3 因此氨法吸收是利用(NH4)2SO3—NH4HSO3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来吸收氨气中的SO2。补充的NH3并不是直接用来吸收SO2,只是保持吸收液中(NH4)2SO3的一定浓度比例。NH4HSO3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吸收液要不断从洗涤系统中引出,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对引出的吸收液进行处理。 P89 2、何谓惯性除尘?其除尘原理是什么? 答:惯性除尘——指使含尘气体冲击挡板或使气流急剧改变流动方向,然后借助粒子的惯性力将尘粒从

环境工程原理计算题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2.6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 3/d ,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 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 m 3/d ,其中污染物浓度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 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1122 12 3.0360003010000/8.87/3600010000 V V m V V q q mg L mg L q q ρρρ+?+?===++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312()8.87(3600010000)10/408.02/m V V q q kg d kg d ρ-?+=?+?= 2.7某一湖泊的容积为10×106m 3,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 3/s 。一工厂以5 m 3/s 的流量向湖泊排放污水,其中含有可降解污染物,浓度为100mg/L 。污染物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25d -1。假设污染物在湖中充分混合。求稳态时湖中污染物的浓度。 解:设稳态时湖中污染物浓度为m ρ,则输出的浓度也为m ρ 则由质量衡算,得 120m m q q k V ρ--= 即 5×100mg/L -(5+50)m ρm 3/s -10×106×0.25×m ρm 3/s =0

环境工程专业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 班级1 第一次 1.现今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是?(黄学进) 2.微生物的特点?(杨学豹) 3.微生物应用于环境工程的优势?(邓玉辉) 4.病毒的繁殖方式?(邓玉辉) 5.真核微生物包括蓝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请问是否正确?(李帆) 14环境工程1班 第一次答案 1.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2.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适应力强。 3.环保、经济、针对面广、高效。 5. 错,蓝藻是原核生物。 班级2 第一次 为什么生物法会在环境工程处理污染物中占据重要位置?(贺松岩01号) 微生物学对于环境工程应用的优缺点(02号赵保华) 哪些生物属于微生物,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03号曹素娟) 5界分类系统中,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的区别?(04号罗思洁) 原生生物都是真核生物。(06号黄柯靓判断题)

14环境一班 第二次 1.病毒粒子有哪两种类型?(杨炳煌) 2.判断题:一个病毒粒子可以同时含有DNA和RNA。(黄学进) 3.病毒的蛋白质衣壳中,蛋白质的功能是什么?(王佳豪) 4.什么是溶原细胞?(李帆) 5.填空题:利用颗粒计数法测定病毒数量,病毒的浓度可由样品中_______和_________计算得出。(杨学豹) 1.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的裸露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杨炳煌) 2.错,只有含有DNA和RNA其中的一种(黄学进) 3.蛋白质的功能是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地附着在敏感细胞上。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王佳豪) 4.溶原细胞是由温和噬菌体感染的,噬菌体的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就被称作溶原细胞;原噬菌体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细胞,子代细胞也称为溶原细胞。(李帆) 5.两种颗粒的比例和乳胶颗粒浓度(杨学豹) 14环境二班 第二次 1.病毒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冯倩文) 2.判断题:病毒被膜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 胞的感染力。(马丽钧) 3.什么是温和噬菌体(吴宛桐) 4.病毒有哪几种构型?这几种构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毕艳容)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第三版]期末试题整理试题库大全

《环境工程学》整理 考试时间:12-29 8:00—10:00 地点:上院112 绪论与第一章水质标准和水体净化 1、水质是指水和其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主要分为化学性指标、物理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2、COD: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如K2Cr2O7、KMmO4)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数来表示。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结果用氧的mg/L数来表示。 3、常用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饮用水净水标准》CJ94-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4、水体自净:污染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作用,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净化机理:1)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第二章(1-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1、格栅: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分类:按格栅形状分: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 e=50-100mm、中格栅 e=10-40mm、细格栅 e=3-10mm; 按清除方式分: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水力清除格栅。 格栅的清渣方法:1)人工清除(与水平面倾角:45o~60o):设计面积应采用较大的安全 系 数,一般不小于进水渠道面积的2倍,以免清渣过于频繁。2)机械清除(与水平面倾角:60o~70o)过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1.2倍。 2、沉淀的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 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11-2012学年第1 学期考试科目: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分) 1、圆形直管管径增加1倍,流量、长度及摩擦系数均不变时,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A 、2 B、4 C、1/16 D、1/32 2 、关于无量纲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量纲为1 B、无量纲、有单位 C、有量纲、无单位 D、数值大小取决于所采用单位制 3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与()成正比 A 、动能梯度 B、流量梯度C、速度梯度 D、压力梯度

4 、关于气体黏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本不受压力影响 B、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C、随压力升高而减小 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某一含有A、B两种组分的气相混合体系总体处于静止状态,其中B浓度远大于A且分布均匀一致,A在水平方向存在浓度分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组分在水平方向进行反向扩散 B、A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正比 C、B组分扩散通量与AB组分平均浓度差成反比 D、A组分扩散通量与A的浓度差成正比 6 、旋风分离器临界直径是指() A、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小颗粒直径 B、能够进入其中的最大颗粒直径 C、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能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大颗粒的直径 7 、滤料通常是指()过滤介质 A、颗粒状 B、织物状 C、多空固体 D、多孔膜

8、 活性炭对水中某种高分子有机物在25℃吸附实验发现吸附容量q 和平衡浓度c 之间具有如下关系:c c q 21+= ,这个关系符合下列哪种吸附等温曲线( ) A 、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方程 B 、朗缪尔(Langmuir)方程。 C 、亨利方程。 D 、 Bet 方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 1、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____技术___、措施和____政策____。 2、 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利用环境工程基本技术原理,通过_____工程___手段,实现污染物的_____高效___、快速去除。 3、 环境工程原理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_____微观___过程分析看本质,通过_____数学___表达进行定量解析。 4、若质量为m 、体积为V 的流体进入某静压强为p 、面积为A 的截面,则输入系统的功为____pV____,这种功称为_____流动___功,即是流体的静压能。 5、 根据伯努利方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若存在能量损失,且无外功加入,系统的总机械能沿流动方向将逐渐____减少____。 6、 分子扩散过程由分子的____微观____运动而导致的,只有在固体、静止流体或层流流动的流体中才会________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