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宿豫实验初中李想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课堂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及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目标

④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及人身安全教育。

注:①②④达纲目标,人人要掌握。③对于中等学生是培养能力;对于高层次学生是提高能力。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鉴定方法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设疑﹑引导﹑分层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备:

微机﹑投影仪

实验改进及其补充:

⒈增加二氧化碳与固体石蕊的反应

⒉增加学生分组实验: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⒊增加课外活动实验: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教学过程:

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是分层教学。学生分为三类:A—高层次,B—中等层次,C—低层次。问题的设置也是分层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等由C类生回答;分析﹑推断﹑归纳由A B类生回答;重难点由A 类生突破。

[看录像] 泽地魔鬼吃狗之谜

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个州,有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当时那里的人们都传说这泽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世间上是否真有魔鬼呢?

[引言]这里的魔鬼就是二氧化碳。通过这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我们就可解开“泽地魔鬼吃狗之谜”。

[设问]二氧化碳有魔鬼之称,在空气中的含量只占0.03%。那么我们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去掉行不行?

[投影]课本图7-9引导学生回忆自然课和生物课有关知识[学生讨论]

[讲述]根据已学知识,我们可以肯定回答不行。因为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讲述]要求同学们观察瓶中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板书] 1.无色、无味、气体

[展示]一瓶汽水,并打开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学生讨论]出来的气体是什么?

[点拨] 打开瓶盖,压力减小,二氧化碳气体冒了出来

[设疑] 上述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板书] 2.二氧化碳易溶于水(1:1)

[设疑] 在加压降温下,二氧化碳还是无色气体吗?

[电脑演示] 当然不会。二氧化碳在冷却和加压下变成无色液体,温度更低时,变成雪花状固体--干冰。在101千帕下,干冰在-78.50c 时吸收大量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投影] 3.

[演示] [实验7-5]

[设疑] 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后,两端的小纸筒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

[板书]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倾倒。

[投影] 讨论题:

① 干冰是否是冰?化学式如何写?

② 综合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如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讨论

[投影] 1.干冰不是冰,化学式CO 2

2.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它的

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过渡] 以上我们研究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

起来讨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O 2 加压 雪花状固体

降温 冷却 -78.50C(升华) 压缩 无色液体 101千帕 干冰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课本[实验7-6]

[设问]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什么?说明二氧化碳什么性质?

[投影]结论: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板书]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设问]二氧化碳是否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支持燃烧呢?

[讲述]镁带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个问题留在课外活动时间探讨。

[设问]二氧化碳能否供给呼吸?

[阅读]课本P94倒数第一自然段

[板书]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设问]如何解释“泽地魔鬼吃狗之谜”

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

[投影]结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从泽地冒出大量二氧化碳聚集在地面附近,狗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气层中,所以会窒息而死。

[投影]讨论:我国古城西安发现了古墓,考古人员要挖掘它,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人身安全?

[结论]用燃着的木材放进去,木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多,人就不可能进去。

[投影]

[演示] 上述实验

[设疑] 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二氧化碳什么性质?

[投影] 现象:(1)中固体石蕊的颜色无变化(2)中石蕊溶液

变红

[分析] 二氧化碳不能跟石蕊直接发生反应,在有水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引导] 根据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3.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学生板书] CO 2 +H 2O=H 2CO 3

[演示] 加热变红的试管2溶液

[设疑] (1)有何现象?

(2)为什么?

[投影] 现象:红色溶液变紫色

学生讨论

原因: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

[学生板书] H 2CO 3 = CO 2 ↑+H 2O

[过渡] 下面研究二氧化碳的另一个重要性质

[板书]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学生实验] 按课本P95图7-14,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CO

2

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两人一组,观察现象,回答观察结果。[老师指导]注意吹气不要过猛,避免石灰水溢出。[投影]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浑浊是由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引起。

CO

2 +H

2

O=H

2

CO

3

H 2CO

3

+Ca(OH)

2

=CaCO

3 ↓

+2H

2

O

以上两个方程式合写为:

CO

2 + Ca(OH)

2

=CaCO

3

↓+H

2

O

[板书] CO

2 + Ca(OH)

2

=CaCO

3

↓+H

2

O

[强调]此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要求学生回忆前面什么地方用过此反应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结论]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投影]讨论: ①有一瓶无标签的气体,如何证明它是二氧化碳气体?

②P96课本讨论题

学生讨论

[投影]结论: ⒈.通入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气体

⒉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于有水生成,开始时墙壁潮湿,由于有碳酸钙生成墙壁干燥。

[小结]同学归纳

[投影]课堂分层练习

附:练习题(a—基础,人人完成 b—中等生完成 c—尖子生完成)

a.(1)写出本课所有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 ( )

A.比空气密度大

B.易溶于水

C.溶于水变成干冰

(3)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方法是 (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B.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C.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4)从[实验7-6]中观察到烧杯中两支蜡烛由下至上先后熄灭说明了两点:①______ ②_____

b.鉴别H

2、CO

2、

O

2

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可采用 (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

B.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D.测定三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c.可以用石灰水藏蛋保鲜。原理是石灰水可以杀菌,此外,它还能在蛋壳上形成一层保护膜。试说明这层保护膜的成因。(提示:鲜蛋具有生命力,有呼吸作用)

[作业]分层作业

[基础题]

1.填写下表: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溶化成水

(B)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C) 滴加了石蕊试液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加热后,红色变为紫色

(D) 滴加了红墨水的水溶液,加入活性炭,振荡后,红色褪去

3. 教材中实验7—6中观察到,烧杯中两支蜡烛由下至上先后熄灭,这说明了两点:① ;② 。

4.需要鉴别的气体和合理的鉴别方法使用的物品,用线条把对应的圆点连接起来(规定每一个圆点只能连一条线)。

需鉴别的二瓶气体 使用的物品

二氧化碳和氧气 · · 石灰水

二氧化碳和氢气 · · 带火星的木条

二氧化碳和氮气 · · 带火焰的木条

5.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插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见到什么现象?说明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高题]

1.a 克碳和b 克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a+b )克二氧化碳,则这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a:b= 。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表示为:

CO 2 + H 2O

淀粉 + O 2 则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C ,H ,O (B )C ,O

(C )C ,H (D )H ,O

日光 叶绿素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宿豫实验初中李想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本节课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

惊喜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课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谜",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惊喜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④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

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如有的同学"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条上方"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有的同学设计出"将菜窖内放一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生成氧气的物质"来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量。我想,这些惊喜来自于教学中不给学生"罩玻璃罩",让他们自由跳的结果吧。

惊喜三:开放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作业的第一道题,是使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题资源网和其它途径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评析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第二道作业题,是让学生将抽象化的东西应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结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这个过程,既是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完善,又是对它的复现,也有助于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记忆,增强了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道题均为开放的弹性的作业,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可喜的是,两周后,两个班的学生都提交了作业,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有的发挥了自己电脑的优势,有的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做了系统的评说。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深深地爱,都令我惊喜不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 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 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请每位同学收集一 瓶二氧化碳气体。全班同学分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在上课前完成。 1、回顾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 法闻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基 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 度。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 后学着做实验。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参照此图倾倒二氧化碳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上层大。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 性。 请同学们做实验。利用刚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参照书上114页图6---13, 自己动手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 趣,从 实验中得到二氧化 碳 溶于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讨论题:假如老师给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确溶于水吗?1.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 否容易拿开? 2.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 玻璃片是否掉下来?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课题三(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四、药品与仪器:

药品:阶梯蜡烛、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汽水、浸过石蕊试液的干燥小花四朵、四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烧杯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小木条 仪器: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试管、喷壶、火柴、试管、试管架、玻璃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打一物 质的名称。 生: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也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讨二氧化碳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在生活中,它又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提问: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板书: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指哪几方面?) 演示:展示一瓶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板书: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存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瓶口方向猜出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吗?是这样吗? 生:密度比空气大,正放。 板书:2、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你认为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演示: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约1/3的水,然后拧紧瓶盖,振荡。 生:振荡后,塑料瓶瘪进去。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板书:3、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景慧慧05211066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故事引入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知识归纳 综合运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二、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领悟知识要点,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2.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把部分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 仪器和药品:自制简易天平、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木条、饮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B)比空气小(C)与空气相等(D)无法判断 2.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A)难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将CO2通入水中(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附2:课堂练习二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5.常温下,二氧化碳跟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 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A)它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 2. 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3. 思考:日常生活中,为了装饰我们的房子,我们给墙壁刷石灰水,当石灰水变干时墙壁会被一白色的物质覆盖,变得很白。在这过程中,为了使效果更好,人们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解释吗?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可能的减排措施 性质: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1.977g/L,所以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没有闪点。无色无味,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1.816kg/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得无色CO2液体,再降温可得雪花状固体,再压缩可得干冰,干冰达到-78.5℃,会升华成为气体CO2,不会形成CO2液体。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用途: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稀有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 质
颜色 硬度
无色 ( 2)
黑色 小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上)编制:田中义 课型:预习探知课审核人:张凤山时间: 课题:5.3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目标: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 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自学导航】 知识点一:(第一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第二组)根据[实验5—11]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第三组)讨论: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②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 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第四组)根据[实验5—12]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 生的原因。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判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 色’这句话是否正确。 。 (第五组)根据[实验5—13]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

式, 知识点三:(第六组)二氧化碳的用途: 【达标检测】 一、我来选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A.比空气大 B.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 D.无法判断2.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成()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4.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它的化学 性质有关的是( ) A. 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灭火 D.用作化工原 料 5.由于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化石燃料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D.大量滥砍乱伐,减少绿化面积 6.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能改良酸性土壤 C.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D.产生温室对植物起保护作用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课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复习 考点: 一、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183℃可变为色,-218℃可变为色状的。 2、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现象,不 能但在氧气里铁丝剧烈燃烧,,生 成色固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 燃烧完后,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看到 ,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在高温下可以与 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具有性,是常见的 3、氧气的用途 (1);具体应用,如: (2);具体应用,如: 实战演练: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固体氧是无色的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2、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铁 C、红磷 D、硫 6.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状? 。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化学方程式如下:CO2+ H2O === H2CO3H2CO3 === CO2+ H2O (3)二氧化碳可以与碱溶液反应(比如,氢氧化钙溶液,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CO2+ Ca(OH)2 ==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点) 1.反应原理: 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固液不加热型) ⑵制取原理: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CO2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 === 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都选用稀盐酸。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固体,虽然Na2CO3+2HCl ==== 2NaCl+H2O+CO2↑,但此反应激烈,不便于控制。 2.实验装置: 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方法探究】⑴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⑵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⑶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净空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氧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描述、分析、比较、归纳,体会化学实验时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2、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探究,增强问题意识及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体验到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从而体会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2、逐步确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CO2的化学性质难点:CO2与水的反应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在电视节目的舞台上有时会看到“白烟”,那么这些“白烟”是什么呢?又例如夏天喝汽水时,当打开瓶盖时会冒出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将已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提问】通过观察,你可得出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完成实验后补充的内容) 加压降温形成白色固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能升华。 【实验一】在天平两端放两个等体积的烧杯,将天平调平。将一瓶二氧化碳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倾倒。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一 【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二】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盖,振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首先呢,我们大家一起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哪种类型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反应原理又是什么固液混合向上排空气法 下面呢,我给同学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思考缘由看能不能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个意大利人牵着一条狗走走进一个山洞,然后走着走着狗突然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大家思考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大家看这是老师已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同学们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及气味得出物理性质 大家都知道氧气的密度是大于空气的氢气密度是小雨空气的,那么二氧化碳呢?晋代葛洪,他说:“深井多有毒气,五月五日以鸡毛试投井中,毛直下,无毒;若回四壁,不可入。”(《葛洪方》)毛回四壁可见井里气体比平常的空气重,所以毛才不会顺利地坠落井底,而在井的四边回翔。大家都知道深井中是有二氧化碳的,那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大于空气的密度的 下面我们揭开小狗死亡的疑团山洞上部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山洞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不能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呼吸所以小狗晕倒了人弯腰救小狗时也晕倒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我们只去二氧化碳的实验要用向上排空气法 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者啤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下面老师将这烧杯里的水倒入这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中然后我再把少量的石蕊试液倒入烧杯中从烧杯中取出一部分倒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大家观察这实验思考并讨论得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 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3)H2CO3的不稳定性: H2CO3=CO2↑+H2O 二氧化碳密度较大(约是空气的1.5倍),在岩洞、枯井、地窖中可能聚集着二氧化碳,人若误入其中则窒息死亡。为此,人们下到深井之前要进行明火试验,明火若熄灭就表明可能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氧化碳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下面我们进行下个实验用一只玻璃管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原理CO2+Ca(OH)2=CaCO3↓+H2O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主要内容 ①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质、干冰;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检验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理解)。 2.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 难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键: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活动→ 收集信息→ 解释、结论。 首先需要复习碳的燃烧及产物,可由此引出本课时题目,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通过观察(包括闻气味),通过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由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化学性质,教材安排的是探究活动,至于此探究活动可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按教材的设计思路,实验、观察实现象(探究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和结论。这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对现象进行解释和讨论,教师作引导和指导,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第二种处理是: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这需要在教师更多的帮助下进行,例如:问题、猜想、方案设计,需要教师帮助参与完成。问题的提出,不宜笼统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而应时分别提出,二氧化碳能否燃烧,能否灭火?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是否发生反应,分别进行猜想、设计方案,以上需要教师很好地调控教学,使其真正进行探究。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一、主要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二氧化碳的用途;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应用)。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理解)。 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了解) 4.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了解);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3.通过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和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强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天津正华中学孙波 300250 一、教材分析: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学生情况: 通过自然课、生物课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但对于二氧化碳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初中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知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教学内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归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教法手段与方法分析: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探究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课上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习题及答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习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A.B. C.D. 2.在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 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3.下列现象可以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薄膜 ②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红 ④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⑤二氧化碳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④⑤

4.如图所示,将若干正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萌 发的种子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U形管中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 B.U形管中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 C.U形管中A、B两端液面都下降 D.U形管中A、B两端液面都上升 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 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将E中装满水 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 端通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 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 一、选择题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D.化石的燃料的燃烧 2..为了区别O2和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分别倒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

气体后各倒入约1/5容积的水,盖紧瓶塞振荡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 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4. 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 成为了人类关注的热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臭氧等。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D.提倡乘坐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6..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中的“碳”主要指 A.CO B.CO2 C.CH4D.C 7.【10新疆】6.2016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各国共同协商对策,以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下列气体中大家关注的温室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 ?知识点睛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为白色雪花状固体,俗称_______,常用作制冷剂,也 可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此反应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2.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CaO易与水发生反应,______大量的热, 可用作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①药品: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_____,导致收集到的CO2不纯。 b.不选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的________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c.不选用碳酸钠粉末,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______,不方便收集。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实验装置 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HCl和水蒸气,可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净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