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医院重要资料专科建设整改措施

某中医院重要资料专科建设整改措施
某中医院重要资料专科建设整改措施

XX市中医医院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及整改方案

根据省XX市《市卫计委办关于2014年全市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督导检查情况通报》(X卫计委办)〔2014〕190号文件要求,为推进我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与更好的发展,我院接通报后,当即召开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各重点专科科室,进行自查自纠。对照“督导检查情况通报”发现工作中的主要存在的问题,现自查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夯实了中医重点专科(病)的基础。

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技下,XX市中医医院在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过程中,在医院班子的带领下,医院加强内涵管理,紧密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为主题”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特别是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全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全院职工勇于探索,知难而进,自始至终坚守中医特色优势,不断努力打造我院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康复科、肛肠科、骨外科)品牌。发挥中医的传统优势和品牌效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的重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为提高中医治疗比例,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开展辩证施治及评价等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中医特色临床诊疗经验。

2、责任明确,措施扎实规范了中医重点专科(病)建设。

XX市中医医院是一家集急救、医疗、康复、保健、教学、科研

于一体的具有专科特色的县市级综合性中医医院,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5591平方米,开设病床390张,年门诊量约2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近2千人次,年手术量约500人次。全院职工453人,其中卫技人员393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98人。医疗设备总值2855万元。截止2014年12月下旬,医院总门诊人次216129人,中药处方占医院门诊人次的比例是64.17%。中医药特色优势较为明显。XX市重点专科:康复科病床30张,肛肠科病床30张,骨伤科病床45张。设有放射、检验、功能检查等医技科室和中药制剂室。配置有螺旋CT、DR、MRI、飞利浦X光机、C臂机、可移动床边X光机、数码三维脑电地形图、全身彩色多普勒成像系统及经颅多普勒、数码彩色B超、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生化分析仪、呼吸机及麻醉呼吸机、除颤器、动态心电监护系统及心电监护仪、骨科手术牵引床、电脑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等先进诊疗设备。各科室形成了有自己的特色的优势。如在康复保健、老人保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也独具特色。新开设的治未病中心等特需服务,为病人提供了多层次的医疗服务。

我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医院“传承光大中医,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实施科教兴院工程”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医院的发展目标。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了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各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

励措施。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业务职称晋升与下乡对口支援考核工作挂钩。医院狠抓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班子坚持常态化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医疗骨干,采用传、帮、带模式整体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在保证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重点攻克和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水平和能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重点专科的中医特色得以彰显。科室对重点病种实施单病种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专科医生收治优势病种病人,病床使用率明显高于其它临床科室。

3、特色彰显,优势明显,提升了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首先,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障,有了医疗安全才能保障临床医疗和重点中医特色的持续发展。因此,医院领导班子积极认真贯彻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全面实行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医师培训及考核制度。

(1)、康复科特色优势

康复科是我市重点专科,具有30张病床,拥有腰牵床、颈牵床、中频、联合超声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微波治疗仪、骨伤愈合治疗仪、足浴治疗器、熏蒸床、红外线照射治疗等相对齐全的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专业系统的中医康复治疗。拥有占地400多平米的多功能治疗室。我院康复科常规开展推拿,毫针针刺,皮肤针刺络放血法,电针,温针灸,艾灸,拔罐,耳针,穴位注射,刮痧等传统疗法,还开展雷火针,铍针,浮针,醒脑开窍针刺法,中药穴位贴敷法,药浴熏蒸法,天灸疗法,蜂疗子午流注开穴法及灵龟八法实行按时取穴、

定时治疗等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等。由于具有相对于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应用面广、花费少、方便快捷等的优越性理疗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等多个病种引起的疼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疗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每年治愈大量病人,为解除我市人民病痛做出重要贡献,并赢得了患者的赞誉。我院康复科、神经内科和治未病中心还开展了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和指导,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辨识体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性老年病、免疫力低下性疾病、预防和治疗各种糖尿病并发症、调整和治疗人体亚健康状态。开展冬病夏治天灸疗法,如中药穴位贴敷,选择合适的药物贴敷于相应的体表腧穴,通过径路传导作用,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变经络气血运行,调整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纠正其病理状态。我院采用针对个体体质的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等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通顺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采用此方法,得到更多患者的赞许,亦明显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总之,它确实是一种预防养生为理念,具有简、便、廉、验优点的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2)、肛肠科特色优势

肛肠科开展重点专科建设以来,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今年加大了对消痔灵注射疗法的推广和运用,引进了肠道水疗治疗仪和建立了熏洗治疗室,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中医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切实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

肛肠科现采用患者术后第二天应用复方黄柏液50ml原液(山东

汉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熏洗椅药杯里,自动加热熏洗,每次30min,每日1—2次。中药熏洗法是肛肠科重要的外治方法之一,借助熏蒸之药气蒸患处,依靠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肛肠病变部位,使该处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收敛止痛的功效。复方黄柏液是中药制剂,方剂组成为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其中连翘与金银花都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为治疮痈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两者既能抑制炎性渗出,又能抑制炎性增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黄柏具有清利下焦湿热、泻火解毒之功,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散结的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一方面加强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之力;另一方面加强黄柏燥湿之功,保持了创面的干燥、新鲜、红活。蜈蚣有熄风止痉、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故而全方通过清热解毒、消肿去腐而达到抑菌杀菌的作用。加之热力的作用,改善局部的血热循环,增加创面的血液供应,通则痛缓,瘀去新自生,故而疼痛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中药熏洗法治疗痔疮术后患者疗效十分显著,本方法的优点如下:操作方便,治疗时无痛苦无创伤,病人无全身反应,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患者。

使用全自动电脑结肠灌洗器,给予慢性结肠炎患者中药灌肠治疗灌肠药组成:当归15g 赤芍12g 牡丹皮12g 红花12g 桃仁20g 三棱15g 莪术15g 浙贝15g 黄柏30g 苍术15g 枯矾10g 五倍子15g地榆15g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每剂水煎2次,共煎药液500~600ml,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抽取药液50~80ml。

增生性直肠炎中医辨证属“症”“积”范畴,用中药为主配合消炎药旨在活血化瘀消症,清热祛湿止血并消炎,以达治愈之目的。其中当归、赤芍、丹皮、红花活血化瘀,桃仁、三棱、莪术、浙贝可祛瘀、散结、消症,黄柏、五倍子、枯矾、苍术可祛湿、收敛、止泻,地榆、云南白药止血,金银花、蒲公英及消炎药可清热、消炎,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散结消症、祛湿止血、清热消炎之功效。用中药灌肠治疗本病,能使药液在局部直接吸收,使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大,提高疗效。

(3)、骨伤科特色优势

骨伤科在本年内科室先后购置了骨创伤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科室人员上下齐心,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治疗措施,优化诊疗方案,继承创新,强化中医特色,突出专科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如: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我科室改用塑性夹板固定,减少了骨折再移位和畸形愈合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应用自己研制的中药外敷法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急性软组织损伤包括:各关节急性扭伤、颈部扭伤、腰肌急性扭挫伤、胸部挫伤。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陈旧关节扭伤、腱鞘炎、慢性颈腰背筋膜发炎致肩背腰疼痛、颈腰间盘突出症的颈腰腿痛。方药选用黄柏、五倍子等份,精细加工成粉末状过箩。食用醋、蜂蜜等份,搅拌均匀为糊状。用法:取文蛤膏适量,敷于患处,厚度约一枚1角钱硬币,上铺纱布两层,每1d换药一次,7次为1疗程。该方治疗软组织损伤一般1次~2次后,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使用2次~4次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消失而痊愈。急性软组织损伤使用1个~2个疗程后痊愈。慢性软组织损伤使用2个~4个疗程后,局部症状基本消失,且功能恢复良好。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伤科疾病,以损伤部位肿痛及功能障碍为主症,现代医学认为,损伤疼痛主要是由于损伤后局部组织形成急性无菌性炎症,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K 、H 等炎性致痛,局部肿胀、瘀斑为软组织损伤后造成血管破例,血液溢出血管外,组织液及炎症物质的渗出造成局部肿胀、瘀斑,治疗上局部治疗行之有效。文蛤膏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可消除局部受损组织渗出,抑制炎症反应,促使患部损伤修复,改善循环而达到治疗作用本病属祖国医学中“伤筋”范畴。病因多为过度负重、剧烈运动、跌仆及过度扭转,病机为关节筋脉损伤,气血雍滞局部,“不通则痛”。症状体征:“形伤肿,气伤痛”,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治则是行血消肿止痛或清热消肿止痛。中医认为膏药直接贴敷于损伤部位,可促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损伤组织得以修复。故疗效较好。清代名医徐徊溪所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人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激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黄柏、五倍子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疗效,既可减轻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又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促进皮肤瘀斑和血肿消退,是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良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院在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临床能力和基础管理有待加强,中医人才匡需引进,中医特色有待进一步发挥等。自查自纠中发现问题如下:

(1)、做和写不一致。

在督导检查中发现,有重点专科科室在执行年度重点专科计划中要实施的方案,没有完全执行到位,存在工作中有疑难的问题总结不及时,不能在错误中总结教训。

(2)、人员结构不合理。

因医院处于发展期,人员配备不齐,没有合理人才培养梯队结构,重点科室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开展中,继承者因工作需要,经验总结不及时、完整。

三、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要求

1、医院加大重点专科建设投入

医院将在2015年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的认识,在新年度工作计划中进一步提高对医院重点专科(病)建设的投入,医院领导班子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放在2015年重要议事日程,在科室管理、资金投入、人才培训、设备配备、发展规模等方面加以倾斜,以利于中医药特色专科的持续发展。为医院重点专科科室争取专项资金,购置新设备、新仪器等。并加强对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的监管。要求康复科、肛肠科、骨外科各科主任、护士长在2015年将重点专科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熟悉并执行重点专科建设相关管理规定及要点,在2015年科室工作中

进一步抓好重点专科建设,对检查出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为我院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技术先进,人才优秀,服务优质,价格合理,环境舒适”的中医医院做出新的贡献。

2、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鼓励在职在岗人员参加中医药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安排名老中医专家门诊坐诊,并实行预约挂号制;本年度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人才10

余名,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医院现有中医类别全科医生8人,中医类别医师42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全科医生38.1%,占中医类别医师的8.7%。

(2)、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定期安排基层指导科专家组成员会同医务科、护理部对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本年度已开展40余次巡回医疗与技术培训,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10余人次,提升了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业务水平。

(3)、加强了乡村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我院于2014年05月20日至26日对全区35名中医人员和本院中医医药人员、部分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共计423人次,内容主要为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学、推拿学等基本知识内容培训。使乡村医生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技术,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农民群众健康、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

3、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

医院加大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力度,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30个,每月质量考核,未执行或执行不规范,予科室质控处罚。今年1-11月已顺利完成了752例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平均入组率在20%以上,完成率达100%。各科室均严格执行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04个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临床诊疗、验证工作,诊疗常规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全面落实基本医疗服务规范,定期对诊疗常规进行优化、分析、总结、整改,做好难点梳理与解决及方案推广工作。现全院各临床科室均开展了三个以上的单病种、中医优势病种管理,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4、加强重点专科科研工作

医院为鼓励临床业务人员积极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制定了“XX市中医医院鼓励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办法”,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全方位的为中医药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为中医药科研活动创造便利;通过审核并将适宜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项目给予中医药科研转化经费,确有重大价值者,我院为其申请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以为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效地保障。我院还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其中各中医重点专科将牵头来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医院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并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和实习

任务或承担本地区中医全科医师培养任务。保障开展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5、加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

XX市中医医院XX科己故名老中医XXX,人称XXX)祖传验方,邱氏擅长用“XXXX”被XX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号:EXXXX47)。现“XXXXxxxx、惺惺惜惺惺小、学习学习”已成为我院传承有110年四代的传统诊疗技术。70年代,第3代学术继承人XXX,受名老中医XXX言传身教,现为资深主治医师,在本地区XXX中医外科疗法的继承和发扬上颇有建树,具有较高声誉,深受患者信赖。我院一直重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和发展工作,1990年12月成立“XXX科研究所”,集体编著发行了《XXX科疗法》一书。2012年9月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并积极申报建设XXX中医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继承计划3年为一个周期,本周期为2013-2015年,下一个周期将带教2名第4代继承人。

6、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我院在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医院将以信息化建设为纽带,不断完善门诊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诊疗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并将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纳入了信息化管理。加强了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并开通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正在稳步运行;承担了对XX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中医药工作指导,根据被指导单位的实

际需求,派驻医务人员参加被指导单位的临床诊疗工作,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帮助被指导单位独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和预防保健能力。重点对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指导,提升被指导单位的门诊、住院部中医康复业务工作量。

7、广泛宣传重点专科,积极推广中医药特色优势。利用电视、宣传专栏、标语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重点专科,医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全院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进行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挖掘和发挥中医专科特色与优势,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整体学术水平,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从而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XX市中医医院

2014年12月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2008 年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 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 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 床、1 00 床、200 床、300 床、400 床、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 倍相匹配。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为指导和加强本市医疗机构急诊科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升院内急救服务能力和质量,保障就医群众生命安全,根据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委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结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上海市急诊、ICU 质控手册(2011年版)》,制定本指南。 一、职责与范围 (一)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综合监护室-急诊病房等连贯性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二)急诊科实行全年24小时开放,负责危重伤病急救患者的连贯性一 体化救治,普通急诊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的急诊处理,为等各专业临床科室提供相关专科急诊患者诊治的场所并负责协调与管理,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进入急诊绿色通道、ICU和急诊病房救治的主要急危重病症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与危象、急性心力衰竭、脑中风、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哮喘、内分泌危象、急性中毒、呼吸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各种类型休克、水电质酸碱紊乱、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原发性创伤需要止血、清创、包扎、固定、手术者)、创伤致命性并发症(气道梗阻、血气胸、创伤失血性休克等)、急腹症、蛇犬等咬伤、中暑、电击、淹溺等。 二、床位与人员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急诊科应当配备固定的急诊医师与护士,且不少于在岗医师与护士的75%;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 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处、诊室、抢救室、急诊病房(留观室)、急诊监护室(急诊ICU)和急诊手术室等;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 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一)日均急诊量>800例次的医院 1、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15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 5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1名。 2、急诊病房(留观室)床位≥60张。床位:医师比按1∶0.2配备。 3、急诊ICU床位≥24张。床位∶医师比按1∶0.6配备。

骨科建设

南平第一医院 关于加强骨科专科建设实施专业整合的决定 为推进我院骨科专科建设,学科发展,充分发挥骨科医疗资源的优势,突出专业,突破专科,拓展骨科在全市医疗服务领域的引领作用,经研究决定,对现有骨科科室进行整合,具体事项决定如下: 一、拆小建大,专业整合。 1、取消目前现有的骨科科室,成立大骨科,由陈小杰副院长先兼大骨科主任,原有的科主任3人,科副主任2人,不再担任大骨科行政职务。 2、原有科主任3人、科副主2人在完成本组考核目标任务后,仍享受医院科主任行政职务补贴待遇。 3、专业重新组合。成立创伤、脊柱、关节、关节镜专业组。创伤专业组可再分成上肢(手外科)、下肢(足踝)小组,其他尚为雏形的骨病、骨肿瘤、小儿骨科、肩肘外科、骨盆髂臼、周围神经外科、椎间孔镜等亚专业亦可自行组合专业组或归附上述四个专业组中。 4、每个专业组内高、中、初3-4人组成,组长为诊疗组负责人,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实行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优胜劣汰。 二、双向选择,调剂结合。 1、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或进修后的高年主治医生,选择擅长专业,自愿报名申请专业组,科主任会同组长研究决定。 2、上述条件之外的医生根据学历和进修经历申请专业组,新入人员,三年内按院内住院医师规范化进行培训轮转,由科主任会同组长研究决定,未行申请的及落聘的医生由科主任统一调剂。 三、规范诊疗,专业准入。 1、严格规范各专业组的诊疗范围,杜绝跨专业收治病人。

2、建立关口前移机制,麻醉科、手术室在术前实行严格把关,按相关专业安排手术,跨专业手术不予安排,如急诊、突发性事件的伤病员需跨专业的手术按首诊负责制处理,特殊情况,须经科主任同意,或医务科及其委托人签字后再安排。 3、制定跨专业收治病人处罚措施,收治非本专业组病人的除扣该组考评分外,并按2倍扣除该组工作量和收入。 4、2014年前获得主任以上职称的专业组组长可不受专业限制手术,但要取得病人和其他专业组主管医生的同意,且工作量和收入归所属专业组。 5、手术室、麻醉科未按划分专业范围,或未经科主任、医务科及其委托人安排的特殊情况手术,麻醉师、护士均需受到处罚,麻醉费用及手术费分成不计入麻醉科、手术室收入,列为医院统筹收入,取消麻醉师、手术护士的相应麻醉和手术补贴,并扣减麻醉科、手术室的绩效考评分数,按每例扣减5分。 6、请院外专家会诊手术的需由专业组申请,经科主任同意,医务科审批方能施行。 7、凡转往院外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病人,由专业组申请,经科主任同意,医务科审批后,方可实施,对各专业组实行转诊目标管理,未经科主任同意,医务科审批自行出具转诊资料的,或是超过目标管理范围的,扣减专业组考核分。 四、强化质控,确保安全。 1、科室成立质控管理与安全小组,科主任为组长,组员由科秘书、各专业组组长及科护士长组成,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2、各专业组设质控员,原则上由专业组组长负责;专业组组长是该组医疗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3、科室质控与安全小组开展质控活动,重点是十四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持续改进以及质控活动的记录,形成规范的软件

新建医院项目建议书

新建医院项目建议书 篇一:医院投资规划项目建议书 医院投资与规划咨询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背景 ................................................ ................................................... (2) 医疗业市场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 . (2) 医院投资与规划专业性较强,需建立在深入的市场调查、全方位诊断与可行性分 析的基础上 ................................................ ................................................... . (2) 二、咨询流程 ................................................ ................................................... (3) 三、项目成果——咨询方

(3) 四、项目组成员介绍 ................................................ ................................................... (4) 五、项目报价 ................................................ ................................................... (4) 六、项目工作日程表 ................................................ ................................................... (5) 七、其他事项 ................................................ ................................................... (5) 八、葆德医管——专注于医院管理研究与咨询 ................................................ (6) 葆德医管简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人员配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人员部分)

骨伤科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附件 肝病人员队伍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肝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七条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肝病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八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

重点专科骨外科发展规划

重点专科骨外科发展规划 (2016年--2018年) 一、学术队伍建设 1、人才培养计划 一种渠道是通过使用继续教育等方法使科室成员的技术及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另一种渠道是要求科主任每年短期进修学习1-2次,每年派科内一名主治医师去三甲级医院进修一年,学成归来后,要求必须开展三级医院要求的新技术1项。同时,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积极参加国内的本专业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并尝试应用到临床中。针对急需要开展三甲医院达标病种病例项目,可采用派出素质较高的医师进行针对性的短期进修学习,带着目标去,要求学习回来后,很快开展新项目,同时,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指导手术,并建立长期的上级医院帮扶机制,扩大科室的知名度。 2、人才引进计划 科室目前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16名,本科学历人才7名。面临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和后备人才不足的困难。需要医院给予政策,引进研究生学历人才1-2名。 二、专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专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争取在本地区本领域达到何种水平,能否扩大我院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是否能形成专业优势等) 首先就是把满洲里市人民医院骨科建设成为造福一方,惠泽百姓,解决本地区疑难杂症的骨科中心。其次,通过提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把骨科专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呼伦贝尔市重点专科,使其成为覆盖满扎两地,辐射东西旗骨科专业的顶尖科室。第三,配合市医院晋升三级医院而完成骨科专业的所有技术指标,在满洲里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医院过程中充当主力科室。 2、专科建设发展的具体任务 (实现专科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将具体完成哪些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水平要求,提高专业技术。要求全科成员努力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加强三基理论水平,严格按照医疗法规,核心制度和医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执业,加强科室内涵建设,提高科室成员业务水平。 2、按照三级医院要求管理科室。在住院病人数、手术例数、床位周转率、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治愈好转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病历甲级书写率等技术指标方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进行自检,及时查找与三级医院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差距,通过加强质控工作、杜绝隐患等一系列措施后,首先完成技术质量指标达标。同时做好医院所要求的各种规章制度记录本等软件工作。 3、完善设备,淘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前瞻性的添置三级医

贵阳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贵阳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 项目建议书 XXXXXXX设计研究院 2009年12月

院长: 单位负责人:高级经济师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注册咨询师 注册咨询师 编制人员:注册咨询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目录一项目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四项目建设条件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六节能节水措施 七环境影响评价 八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九项目实施进度及工期 十社会效益 十一结论与建议 附表 附图 附件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贵阳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二)建设性质:校园扩建工程 (三)项目地点: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 (四)项目规模:新校区总体计划征地1513亩, 新校区规划在校生总数为17000人, 总建筑面积:549581平方米;总投资150564万元 (五)项目建设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六)项目法人: xxx 二、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06]17号); (三)《教育部关于颁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发[2006]18号); (四)《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 (五)国家建设部、计委、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六)《〈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指标修订及测算说明》; (七)《贵州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一五”规划》; (八)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及其它相关资料。 本次项目建议书是在以上条件和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和完成的。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 加强与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 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就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与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 就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 也就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 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就是的原则, 达到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分区明确, 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 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 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 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 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与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 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 并留有改造与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 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 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按病床数量, 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 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3. 5 倍相匹配。

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3

2013年骨二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骨伤科作为广东是中医特色专科,参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规划如下: 1、继承和发扬中医骨伤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中药薰洗,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医导引。 2、组建人才梯队,以正高(或副高)职称为学科带头人,副高职称(或中级)为学科继承人二名,组建的技术团队。 3、注重人才培养,科内人员定期到“三甲医院”培训或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会。 4、发展骨伤科研究室,加强业务学习。研究室配备人体系统解剖图谱、人体骨骼产物模型,专科书等千余本,手术器械操作、手术技术操作DVD科教带等。 5、选择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优势病种,加以完善,提高、突出本科特色,制定常用处方。 6、加强科内硬件建设,借助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发展中医骨伤。 7、定期总结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在建设中不断改进。 8、创造两个效益,在重点专科建设中把科室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2013) 参照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标准,和我科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如下: 1、总结我科近20年来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筛选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3-5种,常用处方5个做为科室模板。 2、以中医骨伤三期辨证为指导,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5%以上。 3、发挥中医药骨伤特色,加强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技能培训,在临床中注重中医骨伤的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药薰洗、中医导引的应用。 4、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争取2年内学科带头人职称达正高级。团队副高职称在5人以上。

医院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一节项目背景 (3) 第二节基本条件 (5)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意义 (7) 第三章一期建设内容、规模及工程方案 (7) 第一节一期建设规模 (7) 第二节一期建设内容 (8) 第三节一期工程方案 (9) 第四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 第一节投资估算 (41) 第二节资金筹措方案 (42) 第五章效益分析 (42) 第一节经济效益 (42) 第二节社会效益 (43) 第六章结论 (43) 第七章附表附图 (43)

第一章总论 一. 项目名称:同心县人民医院新区医院 二. 项目法人:同心县人民医院 三. 建设地点:同心县新区 四. 建设内容: 450床综合医院 五. 建设规模;一期用地面积61878平米,合92.81亩,建筑面积 41839平米 六.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24710.0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0751.49 万元、其它费用1798.02万元、预备费1803.96万元、工程代建费356.60万元。 七. 效益分析: 新区医院建成后能使同心县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当地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能使医院在使用功能上满足各功能科室发展要求,优化卫生资源,改善医疗环境。给患者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就医场所,提升同心县整体形象。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 建设单位概况 同心县人民医院是同心县唯一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全县及周边省县部分地区各族群众的医疗救治任务,总服务人口约50万。医院现有职工523人,专业技术人员415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58人。医院设有门诊、急诊、临床、医技、职能等科室30个,其中临床科室13个,编制床位350张,实际开设床位500张。主要的医疗设备有:CT、彩色“B”超、数字化X光机、C型臂X光机、CR、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机、麻醉机、多参数监护仪等。医院目前年门诊量21万余人次,住院11万余人次,急诊1万余人次,手术4千余人数。 二.编制依据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机构设置规范标准》;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范》; 3. 关于抓紧做好六盘山片区县级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 作的通知(宁扶贫办发[2011]207号); 4. 关于做好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心县区域发展与扶贫 攻坚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的说明;

中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 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 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 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 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 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文档序号:XXYY-ZWK0- 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编制科室: 知丁 日期: xx 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

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 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急诊

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 就诊敞,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 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一条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 米。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

(最新)(县中医院停车场项目建议书)

**县中医院停车场工程 项 目 建 议 书 **市咨询评估公司 **县中医院停车场工程 项

目 建 议 书 编制单位:**市咨询评估公司 二 ○一○ 年 六 月 **县中医院停车场工程 项目建议书

编制单位:**市咨询评估公司总经理: 工程师 审定: 注册造价师 审核: 工程师 编制: 注册咨询工程师 目 录 第1章 概述 (5) 第2章 项目背景 (7) 第3项目建设的必要

章 性 (7) 第4章 建设条件及地址 (9) 第5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方案 (10) 第6章 设备配制及水、电、气供应条件 (10) 第7章 环境保护及卫生安全措施 (10)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 (11) 第九章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1)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 第十一章 综合效益分析 (13) 第十二章 主要结论 (13) 附录:**县中医院现状平面示意图 第一章 概述 一、业主单位概况

本项目业主为**县中医院。 **县中医院坐落于**县城关镇芹北路26号,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县级综合性Ⅱ级乙等中医院、省级文明中医院。医院建院于1986年,占地面积9774 m2,建筑面积14760 m2,现有在编职工13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2人,副高以上职称12人、中级职称40人。  医院拥有西门子螺旋CT、美国GE彩色B超、电子胃镜、腹腔镜、全自动免疫发光仪、全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C臂机、多功能麻醉机、同步呼吸机、500mAX线机、DR机、CR机、血液透析机、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仪、各类监护仪等一大批医疗仪器。 医院已成为一个各科室齐全,以中医为特色的综合性中医院,现开放床位数170张。拥有独立的门急诊大楼、病房大楼、放射楼、食堂、办公行政楼、城南分院、城中分院。全院共设有13个临床Ⅰ级科室,23个临床Ⅱ级科室,共有内、外、骨、眼、妇产、手术等五个病区,门诊部设有内科、外科、小儿科、中妇科、骨伤科、眼科、五官科、针灸推拿、麻醉、放射、检验等2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精)

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省、市中医药大会精神, 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 进一步加强我院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 通过省重点专科项目实施, 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 改善专科基础设施, 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 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 成为全省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 (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 l 、以诊治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 心脑血管病专科。 2、以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一糖尿病专科(病。 3、以诊治各种骨伤、骨病、颈、肩、腰、腿痛病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病专科。 (二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 、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 20,专 病≥ 10 ,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省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 /月 ,积极选派专科优随访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 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 >90%,中医治疗率门诊 >85%,病房 >70%,专科门诊量 >全院 1/10,县域外患者比例 >25%,出院患者≥ 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 3— 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 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 1— 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1项 /年 ,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 l 项 /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积极申办省级或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 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 >3种,专病 >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 >l项 /3 年,市地级 >2项 /3年;科研成

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

医院项目计划书医院项目项目建议书

XXX综合医院 商 业 计 划 书 建设单位: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执行摘要 (1) 1.1 项目名称 (1) 1.2 项目简介 (1) 1.3 商业模式 (1) 1.4 盈利模式 (1) 1.5 市场分析 (1) 1.6 财务分析 (1) 第二章市场分析 (2) 2.1 市场定位分析 (2) 2.2 市场容量分析 (2) 2.2.1 成都地区医疗需求分析 (2) 2.2.2 目标市场容量预测 (4) 2.3 市场竞争分析 (5) 第三章项目规划 (7) 3.1 医院总体规划 (7) 3.1.1 可容纳就医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科室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建设内容 (7) 3.3 组织结构 (8) 第四章项目核心运营能力 (11) 4.1 项目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运营模式 (11) 4.3 盈利模式 (11) 4.4 核心资源能力 (11) 第五章战略规划 (12) 5.1 SWOT分析 (12) 5.1.1 优势 (12) 5.1.2 劣势 (12) 5.1.3 机会 (12) 5.1.4 威胁 (12)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1年版)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一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

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布局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应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或中药配方颗粒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针灸器材(针灸针、艾条、刮痧板、火罐等)、中药结肠透析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施设备;设置急诊煎药室的,应配备煎药设备。急诊药房应当储备足够数量用于急救治疗的中药针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对于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应实行一体化管理。 根据科室情况,应建立急诊分诊制度、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抢救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处置程序、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急诊请示报告制度、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中医医院急诊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职业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