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的文化景观

大洋洲的文化景观
大洋洲的文化景观

大洋洲

大洋洲的主体从面积上来说,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四周被海洋隔绝的岛屿往往是浪漫、梦想和传奇的家园。这里的岛民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航海家,他们充满了自信,只用桨和独木舟,在大海里来去穿梭,靠着太阳、星星和潮汐指路导航,去千里之外的小岛就像拜访自己的乡邻一样轻车熟路。

艾尔斯岩早在6亿年前就从海底升起,其神奇无人知晓。许多个世纪过去了,土著人来到了这里,被震撼得无法言语。他们开始舞蹈,这个时候肢体的表达更有利;他们在岩石上作画,想象着自己的祖先与这块巨石曾有过的神秘联系……许多个世纪又过去了,风声依然呼啸,土著人却消失得无影无终。

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使大洋洲保留了原始的惊世骇奇观。汤加里罗国家公园里有世界上最洁净的湖泊,深达百米,清澈见底;大堡礁群中,最脆弱的珊瑚虫组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生命体,色彩斑斓,长2000多千米。在这遗失的伊甸园里,由蔚蓝的大海、白色的沙滩、啤酒烧烤和古铜色皮肤的比基尼美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生活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谁还会向往天堂呢!

大堡礁

所属国家:澳大利亚

收录时间:1981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纵向断续绵延于澳大利亚东北岸外的大陆架上,与海岸隔着一条13~240千米宽的水道。它北起托雷海峡,南至弗雷泽岛附近,长2000余千米。其宽度由北部不足2千米,向南展宽至150千米,由2900多个大小岛礁组成,总面积达20.7万平方千米。退潮时约有8万平方千米的礁体露出水面;而涨潮时,大部分礁体被海水掩盖,只剩下600多个岛礁忽隐忽现。

大堡礁名称的由来与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有关。1770年6月,库克船长驾驶“奋斗”号作环球考察时,他的船只陷在澳大利亚东海岸和珊瑚礁的渴湖之间动弹不得。尽管极力想法摆脱,“奋斗”号还是搁浅了。库克只好率领水手上岸修理船只,在停留期间,他考察了珊瑚礁群,并为这些珊瑚礁群起名为“大堡礁”。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建筑师”,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正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殖的理想条件。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习惯群居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质骨骼。老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状和花朵状的。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红、深玫瑰红,鲜黄、蓝和绿色,异常鲜艳。

珊瑚礁群落内环境各异,其深度、温度、清晰度、宁静度及食物的种类随位置而改变,因此成千上万种生物都能找到其所需的生存环境。估计有1400多种鱼、甲壳和贝类动物、海葵、蠕虫、海绵和鸟雀在大堡礁及四周安家;珊瑚只占其中的10%。海参吐出的细碎贝壳和沙粒沉入海底,就会填补珊瑚底基的裂缝,对保护礁石起着关键作用。珊瑚礁的生态环境平衡得异常微妙,稍有改变就会受到破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刺冠海星的微量激增。由于刺冠海星会把消化液吐在珊瑚上,令珊瑚死亡,大堡礁的生态因而受到威胁。导致海星数目暴曾的原因是游客捡光了礁石上的海螺,而海螺这种食肉的软体动物,经常吃掉刺冠海

星,使其数量减少,保护海螺,就能减少刺海星,但部分珊瑚礁的生态平衡必须画上几十年的工夫才能恢复。

大堡礁也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海洋生物博物馆。在辽阔澄碧的海面上,点缀着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岛礁,大教套小礁,环礁包着渴湖,礁外波涛汹涌,礁内湖平如镜。透过温暖清澈的海水,可看清400余种珊瑚所构成的密密丛丛的海底“森林”,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珊瑚丛中游弋着1500种鱼和4000种软体动物,也是许多濒临灭绝动物的栖息地。肥大的海参在蠕动,大红大黄的海星在爬行,奇形怪状的蝴蝶鱼厚唇鱼穿梭如织,还有一米的大龙虾、潜伏礁石中的石头鱼……这里又是鸟类的乐园,成群的海鸟如云遮空,更为大堡礁增添了勃勃生机。

卡卡杜国家公园

所属国家:澳大利亚

收录时间:1981、1987、1992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在澳大利亚北部海港城市达尔文以东250千米处,占地约2万平方千米。公园内独特的植被群和动物群,独具特色的湿地资源以及当地土著部落居民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在公园中尚有许多未曾被发现的森林,由于没有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没有引进物种,它们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

卡卡杜国家公园由3个部分组成,即砂石平原、一直起伏延伸到阿瑞纳黑姆西部悬崖的土地以及低处的洪积平原和渴湖。悬崖是公园里最具特色的景观。巨大的岩石崖绵延长达600千米,部分地方高达450米,站在公园里几乎任一部分都可看到悬崖,悬崖的底部和岩石平台上生活着大量的野生生物。悬崖上有许多岩洞,里面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岩画,已经发现了约100处。这些岩画是当地土著人的祖先用猎物的鲜血或和着不同颜色的矿物质涂、抹而成的。岩画的内容反映了当地土著祖先们各个时期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某些野兽、飞禽的形象,其中一部分内容与原始图腾崇拜、宗教礼仪有关。在岩画中有一些不为现代人所理解的抽象图形。有的人体岩画很奇特,头常呈倒三角形,耳朵呈长方形,身躯及四肢特别细长,并且经常可以见到多头臂的人体图形。画中人物多处于舞蹈姿态或曲身、跳跃、劲舞的姿势,从画中可看出先民们是个热情开放、能歌善舞而又极富幻想的民族。岩画较完整地反映了土著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为澳大利亚的考古学、艺术历史学以及人类史学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卡卡杜国家公园内有瑞瑞兰哲河和玛哲拉河,它们分别是东、南阿尔季特河的支流。公园里的另一个著名景色就是图温瀑布,瀑布浩浩荡荡从高大的悬崖上倾泻下来,场面十分壮观,公园内有大片的湖泊和温地,是众多水禽在旱季的庇护所。对游客来说,黄昏时,上百万只鸟聚集在天鹅岛的壮观场面终生难忘。

卡卡杜国家公园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和旱季对比明显。当11月份季风到来,雨季开始时,草长得有齐肩高;但到了旱季,这些草就开始变枯,在某些地区还会发生自燃,威胁整个公园的安全。目前,这种自燃已得到初步的控制。

公园内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这里为1000多种植物、数百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多的复杂植被和动物群仍在不断地被发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动物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是破坏自然环境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公园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使不久前从硬度尼西亚引进的野马和水牛生长繁衍异常迅速,在短时间内破坏了公园内大面积的水域和植被。公园的工作人员已经着手对这些动物的数量加以控制,以保证公园的生态平衡。

乌卢鲁国家公园

所属国家:澳大利亚

收录时间:1987、1994 乌卢鲁国家公园内最壮观的景观是艾尔斯巨石。艾尔斯巨石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它所代表的是这个国家的远古历史。

艾尔斯巨石从平原拔地而起,体积巨大,游客在100千米外即可望见。这块巨石高348米,底部周长9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岩石。巨石东部宽高,西部低狭,外表圆滑光亮,寸草不生。

埃尔斯巨石最令人惊奇的地方在于它不停地变换着色彩。每天早晨随着天际露出一丝曙光,艾尔斯巨石开始明亮起来,由漆黑变成深紫,渐渐显出轮廓。太阳射出第一道光线后,这块岩石便迸发出绚丽的色彩,嫣紫绯红各色在石壁上以惊人速度相互追逐。阳光把岩石凹穴里的阴影驱走,直至整块岩石完全沐浴在沙漠阳光之中。岩石的颜色整日都在变化,由金黄、淡红转为深红、绯红以致嫣紫。到黄昏时,色谱上的所有颜色都显示过了。

艾尔斯巨石西部约20千米处的奥尔加岩山以美丽的景色而文明。奥尔加岩山石油许多小山组成的山群,山群约有30个山顶,海拔高度为1069米,当地的土著人贴切地将奥尔加山称为ie“多头山”。

西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

所在国家:澳大利亚

收录时间:1982、1989 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西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是一个经历过强烈冰川作用的地区。公园群主要包括西南国家公园、富兰克林一下戈登·威尔德河国家公园克雷德尔山——圣克莱尔湖国家公园3个公园,几乎全部是人类尚未开发破坏的处女地。当地的温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后几个温带野生地区之一。

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植物以温带原始森林和稀疏的桉树为主,这里有些数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当地土生植物总计165种,其中29种为西南部地区所独有。西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群还是几种濒危珍稀动物生活的大本营,有世界上最大的有袋目食肉动物——袋狼,以及花尾考拉等珍稀动物。区内动物中有21种土生哺乳动物,占西塔斯马尼亚地区已知哺乳动物的2/3.

西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的冰川特点、岩溶特点及沿海特点均十分突出现代冰川发育,顺山坡而下,强烈侵蚀地表,形成了峡谷、冰碛湖、U形谷等地形。公园内有澳大利亚最深的湖泊圣克莱尔湖,它也是一处冰川湖。除昆士兰州的约克角外,此地是澳大利亚降水最多的地区,充沛的水资源形成许多引人入胜的激流和瀑布。

沙克湾

所属国家:澳大利亚

收录时间:1991 沙克湾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半岛和岛屿群组成,湾内有许多岛屿分布。沙克湾海岸线长达1500千米,有全澳大利亚最高的海岸线,最高处达200米。沙克湾的意思是“鲨鱼湾”,是英国航海家威廉·丹皮阿在1699年起的名字。沙克湾内有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鲨。

鲸鲨与其他鲨鱼不同,性情温和,体型巨大,长度超过20米,主要以进食浮游生物为生。

沙克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之间,给海洋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各种洄游性鱼类的必经之处。座头鲸每年冬季从南极海域北上,九月前后在海湾内寻找配偶,繁衍后代。

沙克湾内生长着12种海藻,海藻的分布面积广阔,总面积达4800平方千米。透过清澈的海水,可以看见墨绿的群生海藻;还有珍稀动物——儒艮在这里生息繁衍。儒艮又叫“海牛”,是大型哺乳动物,体长可达4米,性情温和,雌性儒艮寿命可达70岁。沙克湾的叠层石蓝藻聚居群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所属国家:新西兰

收录时间:1990、1993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新西兰最著名的火山公园,有15座近代活动过或正在活动的火山呈线状排列,向东北延伸。其中包括3个著名的活火山,即汤加里罗、奈乌鲁赫和鲁阿佩胡火山是北岛的最高点,海拔2796米,顶上终年积雪皑皑,是著名的滑雪胜地,是一座只有75万年的“年轻”的活火山。

3座火山中最壮观的是奈乌鲁赫火山,呈圆锥形,山坡陡峭,顶部是直径400米的火山口,是十分典型的圆锥形火山。奈乌鲁和火山烟雾腾腾,长年不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它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奈乌鲁赫火山的喷发多姿多彩有时喷出的熔岩顺山坡流淌,改变了火山的形状。爆发也使火山口本身的形状不断变化,在主火山口内重新生成次生火山锥。

汤加里罗公园地热资源丰富,沸泉、间歇泉、喷气孔及沸泥塘等遍地可见。这里的沸泥塘也是一大奇观,泥塘中黄色的泥浆突突沸跳,就像熬稠的米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