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豫剧《朝阳沟》看河南方言词汇和语音特征

从豫剧《朝阳沟》看河南方言词汇和语音特征
从豫剧《朝阳沟》看河南方言词汇和语音特征

从豫剧《朝阳沟》看河南方言词汇和语音特征

1引言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地域变体,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戏包含着浓厚的地方色彩,体现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戏曲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形式,它在唱腔,音乐,舞台装扮,唱法艺术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是一种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其影响力毋庸置疑是非常深远的。豫剧的语言基础是河南方言,河南方言的最主要成分是隶属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根据贺巍先生的研究,他在2005 年对中原官话的定义中认为,他认为河南内部的中原官话共分为八个次方言片,其中“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四个方言片是纯粹的河南方言(贺巍,2005)。豫剧的方言基础正是以开封郑州为中心的郑开方言片。本文拟从前人较少研究的领域去研究河南戏曲《朝阳沟》唱词,分析其特色词汇和语音。

2方言与豫剧

2.1河南方言与豫剧界定

2.1.1河南方言方言其实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李荣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中根据入声的有无来区别中原官话和晋语,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十七个有入声的县市归入晋语(李荣,1985)。河南方言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四类,词汇和语法与北

京官话的共同

性多,词汇丰富,句式简短明快(张启焕,陈天福,程仪,1993)。

2.1.2豫剧

戏曲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它是个综合音乐,舞蹈,美术,表演,服饰等多种形式的综合体。任何

一种戏曲的兴起都是从一个地方开始的,其发展的最初阶段都是地方戏。

2.2方言和地方戏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曲包含丰富的地域

特色,如生活习惯,穿衣风格,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而方

言的特点,如发音,词汇,语法等特点和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

习惯,地理环境,思维方式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原官话是豫剧的方言基础,这些方言都反映出河南人民

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特色。罗常培先生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一书中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

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流传,未来的文化也

仗着它来推进。”由此可见,河南梆子的语言特色保存着当地居民的原始特点,对民俗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

价值。

3对《朝阳沟》唱词与对白研究《朝阳沟》是一部著名豫

剧作品,它是著名戏曲艺术家杨兰春于1958 年创作的,1963 年拍成戏曲电影。该剧以的背景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围绕知识

青年女主角银环和拴保在高中毕业后回到栓保家乡展开,一起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爱情故事。剧本的几大特点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如情节紧凑,故事完整,人物刻画生动。

3.1 《朝阳沟》特色词汇研究

豫剧中方言有其自己的特色,比如口语化色彩重,纪录并保存了大量的河南本地语。《朝阳沟》中主要角色生活的朝阳沟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属于郑开片。本文以1963年电影版《朝阳沟》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具有方言特色的词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河南方言词汇和语音的特征。

3.1.1 《朝阳沟》中的特色形容词

“中”意义为“行,好,可以”。“中”字是河南方言中最具地区色彩的词,在日常交际寒暄中使用频率很高,肯定的“中”表示可以或同意,还可以表示对别人的赞赏或夸奖。例如剧本中栓宝对说:“这可不中。”

3.1.2《朝阳沟》中的特色代词

《朝阳沟》的唱词中,主要有三类代词,分别是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有“咋、啥”,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称代词有“俺、咱、恁”,但是另外一类代词,也就是指示代词却和普通话几乎没有差别,同样使用“这,那”。

(1)特色疑问代词。

唱词中的疑问代词“咋”和普通话里的“怎么会,怎么

了” 是同样的意思。比如,银环对栓宝说:“你咋才来啊?”

是指“你

怎么才来?

“啥”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什么”。比如,剧本中栓保的唱词:“你说过党叫干啥就干啥”意思是“你说过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2)特色人称代词。在河南方言中,“咱、俺、恁”是和音而来的。“俺”是指“我们”的意思,是“我们”的和音,“咱”是指“自家”的意思,是“自家”的和音,而“恁”是“你们”的和音。

“咱”的意思是“我们”。

比如:

栓保的唱词:“你应该更严格要求自己,为建设新山区咱坚定不移。”这里的“咱”是指复数“我们”。

“恁”“哪一样不得恁这识字人来研究研究哇”剧中老支书的唱词,“恁”在使用时,它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具体情况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1.3《朝阳沟》中的特色副词河南方言中大部分的副词的用法和普通话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很少部分副词有自己的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