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的梳理与探析

摘要:存在问题自古希腊时期起就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本文追溯存在论的起源,直至古希腊哲学存在问题的最高峰——亚里士多德时期,进而比较托马斯阿奎那与亚里士多德及其后诸位哲学家在存在论学说上的异同,来具体阐释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存在者与本质概念的意义。托马斯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文中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性质,追问了存在者与本质、本质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此具体文本的解读,试图厘清托马斯阿奎那“存在先于本质”的论证思路,认知其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超越前人的理论意义,与对于后世引发深远影响的对存在者、本质、存在、实体等形而上学概念的讨论、分析和理解所产生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存在者;存在;本质;本体论

正文:近年来,中世纪哲学呈现出不断升温的态势,虽然略显缓慢,不过随着国人对中世纪哲学越来越重视,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的涌现。但是一方面,部分学者们反传统和反宗教的情绪与情结还是根深蒂固,造成了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些许偏见和误解,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思想的贬低与质疑。不过另一方面,现在也不断的有学者重新阅读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原典,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其思想中既深刻又广博的思辨智慧在启示传统真理与理性的形而上学论证两方面的卓有成效的结合,从而为经院哲学成为中世纪知识界的主导哲学作出了独到的思想贡献。其中,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思想尤为精妙,彻底颠覆了传统哲学中存在与本质的位置,以一种存在主义代替本质主义,论证严密充分,体现了一种哲学为自身辩护的思辨力量,正如在赵敦华老师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中记述的,吉尔松将之称为,“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

在引入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思想前,有必要先理清一下关于存在问题的源流。

一、托马斯阿奎那之前的存在论学说

“存在”一词是西方哲学的思考重点,它与“是”、“本质”(或本性)等概念构成了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三大基本概念。托马斯阿奎那在处理存在问题时几经思考、历经变化,而这些变化与他之前的哲学家所遗留下的思想不无关系。

古希腊时期,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争论

的焦点就是是与是者的问题。巴门尼德将存在当作研究对象, 认为一切皆由此而来。巴门尼德认为, 真正的实在都是不动的,从而将存在解释成为处于变动不居的感情世界背后的单纯不变的终极实在。相较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则视一切皆处于变动中,因此,他将人类的知识局限于经验。与巴门尼德一样,赫拉克利特也终于未能提出一个合理的知识论,并由此建构起系统、完整的形而上学理论,然而,其思想观点却留给后人深深的思考。

苏格拉底以辩证法来求得事物定义的重要,自此,希腊哲学开始走向对事物的定义即揭示事物的本质性走向。这样的一种本质哲学的方向决定了此后柏拉图的哲学旨趣,并在西方哲学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拉图认为,理念(Idea)世界是确定不变的,是一切事物的根源。现实事物只是模仿了理念世界的原型(共相)而已。因此,现实世界的事物并非是真实存在,而仅仅是幻像而已。真正存在的是理念世界中的各个理念。在柏拉图看来,只有普遍形式是是者,而可感事物则既是又不是。他的区分开启了实在与现象、共相与殊相等根深蒂固的对立。

在柏拉图的理论体系中,理念是自然的、可感事物的标准与原理,是普遍性的观念。同时,由于理念是自然事物的原因,因而它也是形而上的、实在性的是自身。显然,柏拉图的哲学是将是放置于本质中、注重本质的哲学。在此,是之所以能成立,完全是出于其与永恒的、不变的本质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本质之形式才是完美存在,而不同层次的事物对理念界的模仿形成不同的存在。不过,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并非没有存在思想,他只是将存在放置于本质之中,从而显得似乎很少单独讨论存在的观念,而只有形式、完美、善等本质性观念在此才有较充分的地位。可以说,柏拉图将本质哲学推向了极致。

亚里士多德为了解决巴门尼德与赫拉克利特所遗留的问题,开始思考实体的含义。当亚里士多德强调实体意义时,更多地将其指向是者和本质,而没有太多注意从本质到是者之间所欠缺的存在——在此,“存在再一次被本质所吸收”。这也许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与柏拉图本质哲学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一个典型表现。不过,无论如何,在关于什么是实体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更多地将答案放在本体上,他认为,“那过去被提出、现在被提出、始终被提出,并始终是困惑对象的问题,即什么是“是”,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本体’。”

简而言之,亚里士多德是在对“这一个”和“其所是”的概念分析中通过“实体是什么”的解释来回答“存在是什么”的问题。

波爱修是在关于“三位一体“问题的神学争论中提出他的形而上学存在论的, 但他对“存在”概念的分析, 特别是他把“存在自身”从具体的存在者中分离出来、并赋予它以超越的和本质的意义,则使他在中世纪有关形而上学的讨论中具有了一种开创的意义。可以说阿奎那的存在与本质相区分的思想,是沿着他的方向而建构起来的。当然, 构成阿奎那形而上学存在论思想背景的, 还包括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关于“存在自身”与“存在的事物”相区分的看法。后者的这种看法是随着 12世纪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而为西方拉丁世界所熟知的。阿维森纳通过一个有关“空中人”的设想, 论证“存在”是理智首先认识到的, 是理智原初的和必然的对象。在他看来,“存在自身”先于一切具体事物而存在,“存在的事物”——包括存在与本质,则是从作为“存在自身”的第一必然存在者那里接受其存在和本质而成为现实存在者的。

可以说,在“存在”这一概念及其基本问题的认识上,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进入到哲学家的视野中。而在中世纪的意义上对存在问题所展开的讨论,是首先由波埃修提出、并经由阿维森纳等人的发展, 最终为阿奎那所承接并完成对其前人的超越。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论存在者与本质》

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思想,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位置,可以说,他的哲学基本上是以形而上学为基础展开的。而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存在论思想的论述最充分,思辨性最深刻的文章,当首推其《论存在者与本质》。文章首先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或实存论性质,提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思辨哲学的从经验的存在者到先验的存在者的由低到高的思想路线;之后依次从质料与形式、本质与存在、主体与偶性三个层面,阐述了阿奎那的本质特殊学说和实体(包括单纯实体和复合实体)学说;最后则强调了作为“第一存在”的“绝对单纯性”的上帝的本体论地位和形而上学意义。

《论存在者与本质》全文不长,包括了引言,第一章到第六章,共七个部分的内容。下面将具体地介绍一下每章的内容,和摘取一些笔者认为重要的结点。

引言:

在这篇长文里,托马斯首先要追问的就是存在者与本质、本质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大错误都会从在这个问题上所犯的小错误中产生。为了避免在这

个问题上犯下哪怕是最小的错误,人们必须澄清,被本质和存在者这样的词所标明的是什么? 本质如何在不同事物中被发现? 本质与逻辑概念,也即属、种和差的关系如何? 他写到,“既然我们应当由复合事物领悟单纯事物的知识,由经验的事物认识先验的事物,则我们在学习时从比较容易的东西起步就是恰当的了。因此之故,我们将从解说存在者的含义起步,然后进展到解说本质的含义。”

第一章:

从辨析存在者与本质的概念入手,提出理解存在者的两种方式。托马斯阿奎那首先援引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五卷里关于“存在者”的说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是以两种方式被陈述, 一种是在十范畴中被划分,另一种是以陈述的真被表示。托马斯阿奎那评论说,“这样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按照第二种方式,任何事物,凡是能够对之形成一个肯定命题的,就可以被称作存在者,即使那命题并没有肯定什么东西实际存在,亦复如此。这样一来,缺乏和否定也就可以算作存在者了。因此,我们可以说‘肯定是与否定相对立的’以及‘盲是存在于眼中的’。但是,按照第一种方式,则没有什么能够说成是存在者,除非能够指出有什么事物实际上存在。这样一来,盲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就不再能够说成是存在者了。”如果存在者的确只有以这两种方式被陈述,那么,相对于以第一种方式被陈述的存在者来说,以第二种方式被陈述的存在者可能在现实中“什么”也不是。进而排除了第二种逻辑上陈述为真的方法。接下来开始定义本质,通过对本质的定义引出单纯实体和复合实体。

第二章:

在本章开始,首先讨论复合本体的本质。那么,何谓复合本体? 复合本体之为复合的,就在于它是由形式与质料复合而成的。但是,在托马斯看来,形式和质料并不能单独构成复合本体的本质。这是因为,本质是由定义标明出来的东西,而对复合本体的定义显然既包含着形式也包含着质料。这意味着,本质本身就包含着质料与形式。如何理解这种本质呢? 托马斯分析说,复合本体的本质既不是单纯的质料或形式,也不是质料与形式的某种关系或附加到它们上面的附加物。因为那样一来,本质反而是在后的,而不是使一物成为它自己的在先的东西。因此,只剩下一种情况,即“复合本体的本质这个词就指由质料和形式组合的东西。”至此,托马斯阿奎那解决了复合物定义的普遍性问题,接下来是区分出质料和形式的泛指和特指。在章节最后托马斯阿奎那强调,把种从属中标明(规定)出来的那种东西(本质),既存在于种中,也存在

于属中,而不可能只存在于种中而不存在于属中。否则,属就只是种的部分,而不是种的整体。于是,复合本体的本质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作为部分被表示,一种是作为整体被表示。

第三章:

随着本章进一步解释种、属和种差,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在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看来,任何被给予的事物都必须进入种、属概念的关系中,才能被置于广阔的逻辑推演空间与分类系统,并在其中显示其可被确切把握的本质与各种属性,而范畴是使事物能被归到不同的种、属之下的基础;如果没有根据范畴进行的划分和规定,就不可能给出标准物或第一定义物,从而不可能进行种和属的区分与分类。托马斯阿奎那又通过批判柏拉图派的共相理论,来限制普遍的概念——即属和种。但他认为属和种是不能用来说明对单个事物的认识,即属和种不能成为事物之外的本质。通过论证得出一个结论,种概念可以说是那些由本质在理智中所具有的存在本身生发出来的偶性之列。属与种差的概念也是以这种方式适合于本质的。其实也就是说,外在的没有本质,则本质是内在的。逻辑概念定义出的不是真实的实在。

第四章:

前面分析了复合本体是包含着形式与质料于自身的本体,而单一本体则是一种只作为形式而存在的本体。托马斯阿奎那反对那种说灵魂和灵智中有形式和质料的结构的说法,认为其只有形式,他说,“无论在灵魂中还是在灵智中,都决不可能存在有质料与形式的复合物,它们也因此而不可能像有形实体那样接纳这样一种本质。但是,在它们之中,确实存在有形式与存在的复合。”接下来,他区分了存在与本质,并引出了对第一因的论证,“很显然,存在是某种并非本质或实质的东西,除非或许有某种东西,其实质即是它自身的存在。而这种东西如果不是单一的和原初的便不可能存在。”进而说,其他存在都是从第一因分有的,“所以,一切其存在有别于它自己本性的东西都是从他物获得其存在的。而且,既然凡通过他物而存在的东西都可以还原到那些通过自身而存在的东西,作为它的第一因,那就必定存在有某件事物,其本身为一纯粹的存在,构成所有事物存在的原因。”最后是潜在性和现实性的出场,“凡是从他物接受某种东西的,都潜在地相关于它所接受的东西,而该事物所接受的东西即是它的现实性。”

第五章:

在不同的存在者中,实体具有本质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像上帝那样,其本质即是他自身的存在。”;“第二种方式,本质是在受造的理智实体中发现的。在这些实体中,它们的存在并不就是它们的本质,尽管它们的本质是没有质料的。因此,它们的存在不是绝对的而是接受过来的,从而是受到接受本性的能力的限制的和有限的。”、“理智实体从较低的层面看是无限的,而从较高的层面看则是有限的。就它们的存在而言,它们是有限的,因为它们是受自更高级的实在,虽然从较低的层面看,它们并不是有限的,因为它们的形式是不受那种接受它们的质料的能力的限制的。”;“还有第三种方式,这就是:本质是在由质料和形式合成的实体中发现的。在这些实体中,存在既是接受过来的又是受限制的。这既是因为这样的实体是由于别的事物而具有存在的,也是因为这样的实体的本性或实质是被接收进特指质料之中的。所以,它们无论从较高的方面看还是从较低的方面看都是有限的。”

第六章:

本章作为对本质中偶性的分析,首先,偶性所具有的定义是不完全的,因为它们不可能被定义,偶性的存在依附于主体。其次,偶性在一定意义上存在,也只是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本性,它产生的是某种次级存在。“偶性不是一个存在者,而是存在者的一种存在。例如,白色并不存在,但是,事物却以白色的方式存在。”

三、结语

至此,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名篇《论存在者与本质》的分析告一段落。可以说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思想颠覆了传统哲学中存在与本质的位置,以一种存在主义代替本质主义。他在存在者中对存在和本质所作的真实的区分,即本质构成了存在者的“其所是”,而存在则赋予它以现实性。

托马斯阿奎那说过,“任何本质或什么性都能被思考,即使人们对它的存在一无所知。”本质优于存在,以及任何本质都能被思考,把握,正是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的核心。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存在论虽然在中世纪的语境中难免具有一些的神学意蕴,但他关于存在与本质真实区分的观点、关于存在先于本质的看法,则对以往的形而上学认识模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变革作用,并对随后的形而上学存在论思想形成了深刻的影响,至于其意义和影响究竟有多大,我想以前面引用过的吉尔松对托马斯阿奎那存在论的评价为结尾,“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把存在混淆为实体,没有把存在更解为活动过程, 把存在归结为本质等观

点。如果他认真理解托马斯主义,他或许不会再有如是说。他视作具有革命意义的‘存

在不是存在者’的‘存在论区分’我们已经在托马斯著作中读到了。”

参考文献:

[ 1 ] (意)托马斯阿奎那. 论存在者与本质. 段德智,译. 世界哲学,2007年,第1期.[ 2 ] 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150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

托马斯阿奎那存在与本质学说的梳理与探析 摘要:存在问题自古希腊时期起就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本文追溯存在论的起源,直至古希腊哲学存在问题的最高峰——亚里士多德时期,进而比较托马斯阿奎那与亚里士多德及其后诸位哲学家在存在论学说上的异同,来具体阐释托马斯阿奎那关于存在者与本质概念的意义。托马斯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一文中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区分入手,强调了本质概念和存在概念的本体论性质,追问了存在者与本质、本质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此具体文本的解读,试图厘清托马斯阿奎那“存在先于本质”的论证思路,认知其区别于传统思辨哲学,超越前人的理论意义,与对于后世引发深远影响的对存在者、本质、存在、实体等形而上学概念的讨论、分析和理解所产生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存在者;存在;本质;本体论 正文:近年来,中世纪哲学呈现出不断升温的态势,虽然略显缓慢,不过随着国人对中世纪哲学越来越重视,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的涌现。但是一方面,部分学者们反传统和反宗教的情绪与情结还是根深蒂固,造成了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些许偏见和误解,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思想的贬低与质疑。不过另一方面,现在也不断的有学者重新阅读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原典,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其思想中既深刻又广博的思辨智慧在启示传统真理与理性的形而上学论证两方面的卓有成效的结合,从而为经院哲学成为中世纪知识界的主导哲学作出了独到的思想贡献。其中,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思想尤为精妙,彻底颠覆了传统哲学中存在与本质的位置,以一种存在主义代替本质主义,论证严密充分,体现了一种哲学为自身辩护的思辨力量,正如在赵敦华老师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中记述的,吉尔松将之称为,“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 在引入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思想前,有必要先理清一下关于存在问题的源流。 一、托马斯阿奎那之前的存在论学说 “存在”一词是西方哲学的思考重点,它与“是”、“本质”(或本性)等概念构成了西方哲学本体论的三大基本概念。托马斯阿奎那在处理存在问题时几经思考、历经变化,而这些变化与他之前的哲学家所遗留下的思想不无关系。 古希腊时期,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争论

关于选择人生路的名人名言

关于选择人生路的名人名言 关于选择人生路的名人名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尽管实现梦想的途中有时会遇到障碍,要知道这是命运对你的挑战。不是每个人都会赞成你的选择,接受这个现实,并相信自我的判断,追随那颗在你心中闪烁的明星,它会引领你踏上命运的征途。坚持不懈,你就能享受那些幸福时刻。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鲁迅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金钱的贪求(这个毛病,目前我们大家都犯得很凶)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入深渊。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但贪求享乐,更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郎加纳斯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一)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工作进行监督;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陀思妥也夫斯基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通往邪恶的路是平坦的。——柏拉图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关于自立励志名言警句

1、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雷锋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4、不经过本身的努力,就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任何外来的帮助也不能代替本身的努力。——巴金 5、时钟随着指针的移动滴答在响:“秒”是雄赳赳气昂昂列队行进的兵士,“分”是士官,“小时”是带队冲锋陷阵的骁勇的军官。 6、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加缪 7、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8、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9、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歌德 10、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1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12、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卡夫卡 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14、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珍宝,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 15、全心依赖自己,在自己之中拥有一切,如果说,这样的人还不幸福,你又能相信谁呢?——西塞罗 16、游手好闲的人最没有空闲。——瑟蒂斯 17、所以当你百无聊赖,胡思乱想的时候,请记住你掌上有千军万马;你是他们的统帅。检阅他们时,你不妨问问自己——他们是否在战斗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菲·蔡·约翰逊 18、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塞缪尔·约翰逊 19、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雨果 20、困难是人生的老师,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2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2、从来便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鲍狄埃 2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24、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

心理学代表人物

第一节心理学初创时期 冯特(心理学之父) 1、“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正式诞生。 3、《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奠基人。 1、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退化、泛化与分化。 1)习得: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2)退化: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的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3)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对学会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4)分化:通过选择性的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信号系统理论 1)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之为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2)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3、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 艾宾浩斯 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 1、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块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在到了一定程度上便不再遗忘。

2、我们需要进行过度学习。过度学习,也称继续学习,即再达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要达到过度学习的百分之五十,总复习程度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联结—试误”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情景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联结之间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错误反映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再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3)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解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效果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3、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一种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种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两种情景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贾德 美国心理学家,概括化理论的提出者。该理论的实验经典是“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之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之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 耶克斯和多德森 美国心理学家,共同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趋势。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来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的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来批判“人性自私”的错误的观点。 根据本学期目前学到的内容,我明白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很多知识。 人性自私”的命题从本质上说,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论证资本、利润和生存竞争的天然合理性而提出来的。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种原因,这个问题却在当今中国又变得时髦起来。因此,我们在这里必须针对现时代的人生实践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再思考。在关于马克思哲学上我们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有几点: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首先,第一点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第二点,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的,所以,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每个人一生下来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本质的学说,从某种层面上论证了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 人性的发展不外乎先天与后天二者. 先天对讲, 对于每个新生命体, 因为没有价值观念,所以不存在孰是孰非. 所以说,"人之初,如玉璞”.初生的生命体,如同一块未打磨的玉一般,并不存在社会上所各种品质. 从这一论点出发,"人性自私"已经算是不成立了. 你会说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是坏蛋吗? 不能, 你说,他将来会是坏蛋,但是后天的环境却是决定性因素, 在温馨的环境下生长,他就是一个好孩子; 在不好的环境下,他很可能就会变坏. 你还可能说,他的爸爸是坏蛋,所以他会跟着变坏?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并不在此, 爸爸是坏人,孩子跟着变坏,只能说明也是后天孩子在爸爸的环境下,被影响变坏了.如果,爸爸是坏人,但是孩子却并不在爸爸身边,或者在妈妈身边,那么结果可能就有很大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现实不是从来就有的, 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在社会的作用下,才有了社会意识。例如,出生的婴孩不知道什么叫卫生, 但是长大后, 因为社会的影响才会让他知道干净,也才会搞起个人卫生。假如人类在某一时刻静止, 例如所有新生体刚出生下来,不存在社会关系,社会处理原始状态,那么所有的规则就要重新制定. 正是因为上一辈到下一辈的传承, 才使价值观有所延续. 也正是有了,欲望的追求,才使人们有了差别.欲望本身没有错,错的在于人类追求欲望的限度以及克制能力. 有些欲望是允许的,出于本能,但是欲望却不能超出社会所允许的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就变成了恶,或者说,如果欲望对他们造成坏的影响及伤害,那么这种欲望就是错误的欲望. 自私是允许的,私有制也是允许的,但是要放在社会的角度和框架下去做评判. 如果自私的限度对社会造成危害,就是有害的.共产主义建立的基础在于物质生活极为发达之上,因为物质已非常发达,那么人类对于物质的需求就会不再那么迫切. 而去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追求了,例如,你不会去要一个普通打工仔品味有多高,才艺有多么丰富,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基础生活到处奔波。你会认为有钱的富人去追求高雅和才艺是理所当然的。相反也是如此,有钱的人就会更向上的追求,而没钱的人只会关注与自己当前的主要生活的问题,也就没有这些方面的追求。社会就是在这种看似无序但是有条不紊的发展。

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善观

论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善观 【摘要】:美善之辨是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美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托马斯在承认美善一体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美善的区别,将美善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来文艺复兴及之后的人学思潮和美学观念的嬗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三个部分来分析托马斯的美善观,论证其思想的深刻性及其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美、善、辨析 【正文】圣托马斯·阿奎纳(St. Thomas Aquinas)(1225年-1274)是中世纪末期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他有很多积极的思想:从唯实论的观点出发,强调共相先于个别事物,进而肯定天主的存在。在对待文艺的态度上,虽然仍把美和艺术的源泉归于上帝,但他承认文艺的合法性,并且在一些具体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其著作《神学大全》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美善同一 自古希腊开始就有很多哲学家开始探讨美与善的关系,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说:“凡善的事物都是美的”。苏格拉底也认为美与善是一致的,美的东西就是善的东西。这是从社会及人的角度来讲的,不仅注重形式美,也注重内在美,将二者统一起来。普洛丁继承了古希腊美善统一观,认为“美也就是善,从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美是理式所在的地方,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但同时他也开始注意到美与善的一些区别。他说“作为善,它是被人所想望的,是欲念的对象。但是想得到善的人必须上升到较高的境界,转身向善……”。“作为心灵的一种美,德行比起上文提起的那些种美更真实,”托马斯·阿奎那直接发展和继承了普洛丁的美善学说,认识到美善是同一的,但同时也认为“善是欲念的对象…而另一方面,美则是认识能力的对象。”更加清晰地阐明了美善之别。

小升初语文必背的名言俗语谚语大全汇总整理

小升初语文必背的名言俗语谚语大全汇总整理 必背名言、俗语、谚语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说勤奋》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7、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0、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古代格言 1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 12、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1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谚语 14、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谚语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俗语 1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8、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古训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0、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巴金 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3、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2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26、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27、昔促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三字经》 2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三字经》 29、竹篮打水——一场空 3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3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2、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言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言 1、只有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才能在自信里找到自强,自强中彰显自立,自立成就自我,才会在自我中不断演绎人生的精彩。 2、当你自信之后,就不会为一时成败而轻易得意或否定自己;当你自立之后,就不会为过去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也不会由于外界的意见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当你自强之后,就不会只为欲望而沉落或低头,也不会轻言放弃。 3、在我家里,关心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父母亲从小就向我们灌输,一个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立自强是生活的基本原则。 4、你要学会自立自强学会伪装看透世态炎凉这世界并不善良 5、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6、都说女孩子不要太坚强,否则会没有人疼。可是谁又知道,我不自立不自强不坚强,谁在我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不是真的要坚强,我是被迫在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生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你懂,请不要只看到她的笑,你要看到她心底的泪。

7、立身不从一步起,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尘脱俗?处世不会退一步,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堂正为人?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追求与志向,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处事和做人,可是,倘若蚍蜉撼大树的狂妄,蟪蛄不知春秋的无知,即使有再高的志向和理想,也与成功无缘。自立,需要自身的信心和智能去寻找;自强,更需要我们的毅力和反思。处世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是我们自省的真诚过程,自省的高尚精神。 8、做人应自强自立,不因他人言行而动摇初衷;做人应自主自尊,不因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面对挫折要有自信,面对失败要有傲骨! 9、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作者:胡文忠 10、我们在浮躁中淡定,在利益前从容,抛弃世俗的羁绊,坚守精神的阵地。假如你输了,不是输给了外在的诱惑,而是倒在自己的欲壑中。当人生遭遇坎坷磨难时,应不断为自己鼓掌,鼓劲、鼓励。只有对人生充满自信,才能在自信里找到自强,自强中彰显自立,自立中成就自我,不断演绎人生的精彩。 11、自爱,使你端庄;自尊,使你高雅;自立,使你自由;自强,使你奋发;自信,使你坚定这一切将使你在成功的道路上遥遥领先! 12、自立自强的女生永远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生成熟的多 13、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是无数个刘胡兰式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因此做一个人,更要自尊

托马斯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极大成者。《神学大全》是他论述神学思想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内容涉及社会、宗教、政治各方面,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阿奎那正处于教会和反教会力量激烈斗争的时期。当时的封建教会的统治遭到市民、农民和王权的共同反对。在日益发展的神学异端思想和阿威洛伊—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思潮的冲击下,基督教神学的权威发生了危机。因此,阿奎那提出了系统的的神学思想。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王权。首先是从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方面来论证,阿奎那和奥古斯丁等人不同,他并不是一概地反对、排斥人的理性作用,而是将人看作理性的动物。人不仅像动物、自然物一样有倾向感性对象的活动,而且有倾向过良善的道德生活的欲求,这种欲求的最高目的是达到至善。然而,阿奎那却又将人和人的理性看作是上帝的创造物。他把人的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因归结为上帝的理性,而道德活动的终极目标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善,也就是上帝。另外,阿奎那认为人的真正的幸福不是肉体和感情的快乐,而是在道德上达到最高的善,这个目的理性是达不到的,理性只能引导人们认识上帝的存在。因此,要达到最高的善,也就只能靠对上帝的爱和信仰。由此可见,阿奎那承认了人的理性作用,但最终仍要求理性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 其次是从法的角度论证,强调教会法高于王法。按照阿奎那的理解,天地间有四种类型的法: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一切法的来源。自然法是上帝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人法和自然法都要服从永恒法,同时人法要服从自然法。此外,人法还必须接受神法的指导。这是因为人类理性无法达到道德活动的终极目标,并且人法是靠人的判断制定的,可靠性不强。人法只能规定人的外在行为,其内心活动是无法规定的,也无法禁止一切恶行。由此推论,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服从教皇。 在坚持教权高于王权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认并论证了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他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人是社会的或政治的动物”。人的生活需要分工互助,因此,人在本性上注定要过集体的和社会的生活。但是,人都是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人生尝尽酸甜苦辣,人们常说苦难造就不一样的人生,苦尽甘来。下面为你带来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的内容。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 1)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3) 通过痛苦,得到欢乐。---罗曼罗兰 4) 苦恼有人分担,也是一种乐趣。---罗曼罗兰 5) 我命运中一切不痛快的事情都会由愉快来补偿。---高尔基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俗语 7) 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俗语 8) 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卡莱尔名言 9) 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贺拉斯 10)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海伦凯勒 11) 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肯尼迪 12) 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国俗语 13) 有时候缺憾也会带来快乐,这就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缺憾。---好词句 14) 快乐就在你的身边,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感恩的心去享

受,刻意追求快乐往往带来烦恼。---好词句特供 15) 体会过痛苦的人才会更加珍惜快乐的现在,还可以吸取教训,绕过某些可以预见的痛苦 16)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苦辣酸甜都是生活的本色,人要学会最大可能的趋利避害,但完全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17)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8)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9) 久住坡,不嫌陡。 20)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21)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2)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3)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24)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25)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6)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关于苦乐人生的名言警句的精选 1)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2)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3)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4)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5)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6)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自立名言警句

自立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自立名言警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自己走自己的路。——海泽 2、男儿立身须自强。——李颀 3、我就是我自身的主宰。——普劳图斯 4、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欧阳修 5、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6、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李哲 7、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8、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刘易斯 9、我寻找过我自己。——赫拉克利特 10、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 11、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 12、可侍者己,难侍者人。——魏源 13、人啊!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吧!——贝多芬 14、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居里夫人 15、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 16、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陆九渊 17、人不自立,则惟有无耻而已。——康有为 18、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穆尼尔·纳素夫

19、使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做样。——曾仕强 20、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拿破仑 21、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易卜生 22、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23、没有单独魄力的人,将依仗别人做坏事。——福泽谕吉 24、不要借别人的势力来增加自己的威风。——森鸥外 25、人在独自一人时最坚强。——吉田弦二郎 26、宁可靠自己的力气吃饭,别白白拿别人什么。——卡拉姆辛 27、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唐斌 28、要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就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吉鸿昌 29、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30、人独自一人死去吧,所以人的行动也该单独去做。——巴斯卡 31、除了爱情之外,我认为最宝贵的就是独立精神。——缕塞 32、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 33、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伪不思而得也。——张载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段话包含着深刻和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①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②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而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了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把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的,所以,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每个人一生下来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想发展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在创建其科学理论中所一直关注的问题。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 人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史,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史。人的本质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人的特殊本质。只有把人的本质问题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探讨才会有现实价值和意义,才能从特殊的现实本质

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处于被史学家们称为“黑暗”时代的西欧中世纪。当时的西欧拥有独特的政权与教权并存的权力体系,政权与教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在阿奎那基督教哲学推出之前,奥古斯丁教父哲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也出现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在这些思潮的冲击下,基督教神学的权威产生了危机。当时的基督教徒对此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当然,阿奎那也不例外。因阿奎那在巴黎大学学习期间曾拜阿尔伯特为师,并有幸协助阿尔伯特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这也为他后来采用亚里士多德学说改造经院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托马斯还抛弃了过去柏拉图哲学的先验论理论,承认感性经验,肯定理性认识,借助客观世界,给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以新的解释和新的论证,并成功地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论证了天主教教义。因此,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的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后来,他的思想成就同样也受到了教廷的重视,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把他召回意大利,任罗马教廷神学顾问,成为教皇的重要决策者和教廷神学哲学理论的发布者。 二、主要思想主张 (一)神学主要思想

在神学思想方面,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著名的五路论证法,他从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法开始,解释推导出了作为万物第一因的上帝的本质。 1.不动的推动者之论证:他认为,世界上每一运动的物体都需另一物体推动,而此物体又需另一物来推动。按照这样的推论,周而复始的推演下去,我们肯定会找到一个最终的推动者,托马斯阿奎那说,这就是上帝。 2.最终因的论证:托马斯称,世界万物都有起因,但必有一最终因。据此推断,宇宙中任何物质的存在一定有某种原因,如果按照因果产生的先后顺序一直推倒下去,我们也必然会找到一个最初的原因,阿奎那认为这个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 3.自身必然性的论证: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存在和不存在两种可能性。因此就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在某一个时间,世间万物均不存在,但现实是后来产生了事物,那么就是说,最初必有一物,其存在的必然性是自身所具有的,并给予了其他事物存在的可能性,这即是上帝。 4.事物等级的论证:一切事物的善良、真实和尊贵等,都有多有少,又高有低,存在着一定的等级性。那么世间肯定有一个最美、最纯、最高级的事物是存在的。而托马斯阿奎那认为这个最美、最纯、最高级的存在就是上帝。 5.目的因论证: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目的因。因此,世间万物虽然看上去错综复杂,但似乎都有某个目的。具有生命的动物、花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名言、俗语、谚语大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名言、俗语、谚语大全 01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说勤奋》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7.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0.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古代格言 02 1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 12.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1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谚语 14.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谚语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俗语 1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8.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古训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0.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巴金 03 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3.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2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26.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27.昔促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三字经》 2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三字经》 29.竹篮打水——一场空 3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04 3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32.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33.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4.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自立自主的名言汇编

自立自主的名言汇编第1段: 1.不要轻易过分对我迁就,不要使我感觉到你的顺从,其实迁就与顺从同样是不屑一顾,它会使我丧失自立而不知天高。 2.当你啼哭的时候,父亲盼你长大,当你自立的时候,父亲盼你成家,人间万种情感,父爱最真最纯,父爱最最伟大!你的生日到了,我祝愿老爸永远开心安康。 3.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4.都说女孩子不要太坚强,否则会没有人疼。可是谁又知道,我不自立不自强不坚强,谁在我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不是真的要坚强,我是被迫在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生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你懂,请不要只看到她的笑,你要看到她心底的泪。 5.感谢生活创造的磨难,让我学会了坚韧不拔;感谢生活创造的耻笑;让我学会了自尊自立;感谢生活创造的失败,让我学会了勇敢坚强;这一切,当你坦然乐观的去接受它时,未来是你创造成功的希望! 6.怕的时候没人陪,学会了勇敢;烦的时候没人问,学会了承受;累的时候没人依靠,学会了自立;闷的时候没人诉说,学会了骚扰,光棍节,知道该怎么过了吧。 7.人生之最:最大满足是释怀,最大财富是健康,最大成功是自立,最大悲哀是自卑,最大痛苦是痴迷,最大烦恼是攀比,最大敌人是自大,最大失败是放弃。 8.自爱,使你端庄;自尊,使你高雅;自立,使你自由;自强,使你奋发;自信,使你坚定……这一切将使你在成功的道路上遥遥领先。 9.金色年华,昂扬向上;锦绣前程,展翅飞翔;迎接挑战,挺起胸膛;点燃激情,自立自强;净化心灵,健康时尚;脚踏实,创造辉煌。祝你青年节快乐! 10.在那里跌倒,从那里爬起来是不逃避失败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自立精神体现。同是也可让同行的人了解,比喻某某起来了,但你必须先确定你走的路是对的,如果跌倒后发现压原来是走错了路也就是说你走的是一条不能发挥你的专长,不符合你性格的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在别人的方爬起来呢。 11.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12.感谢生活创造的磨难,让我学会了坚韧不拔;感谢生活创造的耻笑;让我学会了自尊自立;感谢生活创造的失败,让我学会了勇敢坚强;这一切,当你坦然乐观的去接受它时,

心理学浅论重点试题解析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B.情感C.情绪D.认知 3.(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B.兴趣C.意志D.认知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 A.意志过程B.行动过程C.认知过程D.情绪过程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笛卡尔B.冯特C.洛克D.华生 7.(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A.经验论B.构造主义C.行为主义D.机能主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9.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 )。 A.意识B.理智C.感觉D.思维 10.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l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 )、( )、( )、( )。 4.( )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三、简答题 1.请简要阐述个体心理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因此,答案为A。 2.C 解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所引起的,属于情绪。因此,答案为C。 3.B 解析:兴趣属于心理动力系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因此,答案为B。 4.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