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自考教育学习即将结束,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学校要求,我到同煤集团同安煤业毕业实习,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通过实习,使我加深理解了煤矿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规范要求,为今后走上煤矿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将在四台矿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矿井资料总结一下:

一、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矿井位置及交通

大同煤矿集团同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东南约13km处的梁家庄乡高家坡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梁家庄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42′28”~111°45′25”

北纬:38°10′35”~ 38°11′59”

井田西部有规划中的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榆林市的干线公路(井田内娄烦—岚县段现为217省道)通过,西北距209国道岚县站约11km,距太—古—岚铁路岚县站约11km。由井田向北可至岚县县城、岢岚县、忻州市及大同市,向东南可至娄烦县、古交市、太原市,向西南可至吕梁市,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势及河流

同安井田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山脉与芦芽山南端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除井田西部零星出露基岩外,均为黄土覆盖,地貌类型以黄土梁、峁为主。现代冲沟与黄土梁呈相

间排列格局,黄土梁顶面起伏和缓,走向近南北,冲沟呈树枝状展布,坡面陡立,中下部见红土出露。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之前卯,海拔标高1390.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194.8m,最大相对高差195.6m。

本区地表水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之岚河支流。井田内沟谷均属季节性冲沟,平时干涸无水,沟谷宽100—200m、纵坡降0.062,沟底比较平坦,由于降水量偏少,地形坡度大,平时无清水流量,只有在雨季才有短暂的洪流,雨季汇聚各冲沟洪水,由南向北排出井田,汇入井田外东北部的岚河干流。

岚河属常年性河流,发源于岚县西白龙山,全长25Km,在娄烦县静游镇汇入汾河水库,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尤其是雨季,山洪汇集,水势很大,干旱时流量甚小,历年平均流量2.82m3/s。

3、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干燥、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0℃,最低气温为-29.2℃、最高气温为38.9℃,1月份平均气温-4.8℃,7月份平均气温16.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1.8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7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1mm,8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7mm,1月份年降水量最少,只有115mm。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02.3mm,一般最大蒸发量出现在5、6月份,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月份。初霜冻出现在每年11月上旬,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解冻,冻土厚度一般为1.17m 左右,最大可达1.46m,全年无霜期约189天,最大积雪厚度0.62m。本区盛行西北季风,沙尘瀑时有发生,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节风力最大,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16m/s。

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制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Ⅶ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段。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20多次,小震时有发生。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显示,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4、区域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层

宁武煤田的基底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地层沉积总厚达2600-3500m以上,沉积中心位于煤田中南部宁武—静乐一带,地层厚度在3500m以上,而北部井坪-朔县一带仅几百米。中心出露最新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向周围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元古界及太古界五台群。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在南部静乐盆地及北部朔县平原区堆积厚度达200m 以上,详见表1-4-1。

(二)区域构造

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西南部,宁武煤田地处山西地台背斜北中部,煤田南北长,东西窄,呈北东向斜列。宁武向斜贯穿煤田南北,其轴向:井坪-阳方口近南北,阳方口-静乐为N30°E,向斜轴除朔县平原偏向西部外,一般偏向东部,且东翼地层倾角大于西翼,为一不对称向斜。

宁武煤田东部构造较西部复杂,地层倾角在30°以上,有的达70°-80°甚至直立倒转,大的逆断层多分布于此,中部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无急剧折曲,微倾斜波状起伏的较发育。断裂构造发育在煤田东西两侧,主要在东部,以走向N20°-50°E一组为主,多为高角度的正断层,逆断层较少,另一组为N15°-45°W,但数量稀少,规模较小,影响甚微。

(三)区域含煤特征

宁武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芦芽山(西面)和云中山(东面)之间,跨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四个市。宁武煤田也发育有两个时代的含煤地层,即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亦称为双纪煤田。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南起关帝山北麓的煤层露头线,大约在后黑小-梁家庄一线;北到洪涛山南坡的煤层露头线,大约在向阳堡-朝阳湾一带;西界是春景洼-西马坊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东界是芦芽山-娄烦断裂带或煤层露头线,面积为7678Km2。

侏罗纪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北、西、南、东四个方向均为煤层露头线,大致是南起闹林沟,北到三张庄,东西宽约15Km,南北长约80Km的范围,面积约1200Km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为宁武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形成于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主要是由一套泥岩、砂质泥岩,1-3层灰岩及不同粒度的砂岩组成。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宁武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是一套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的陆相含煤建造。

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宁武煤田的中南部,是一套以河湖相沉积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与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7-11层,煤层总厚2.43-7.50m,含煤系数为0.68-1.74%,其中可采煤层5层,大部分不稳定,多为局部可采煤层。

5、井田地质构造

(一)地层

据以往钻孔资料,本井田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现将本区各时代地层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

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青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含方解石脉、黄铁矿结核及生物碎屑,部分地段夹有角砾状灰岩和燧石条带,具溶洞,地层厚度77.00-85.00m,平均80.00m。

2、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下部以灰白色、浅紫红色铝土泥岩为主,中夹不稳定的粘土层次底部为褐黄色极不稳定的“山西式”铁矿;上中部为灰、灰白、灰绿色泥岩、铝质泥岩,夹薄层石灰岩、薄煤层和石英细砂岩。地层厚度21.60~39.20m,平均27.50m。

(2)上统太原组(C3t)

自K1砂岩底至K4砂岩底,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为一套具明显沉积旋回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5、6、7、8、9号煤层,其中7、9号煤层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薄煤层;所含L1、L2、L3石灰岩均为井田稳定的标志层。底部为K1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平均厚3.65m,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缓波状层理发育,硅质胶结。本组地层厚度87.20~113.75m,平均99.50m。

3、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连续沉积于下伏太原组地层之上,为三角洲平原环境下沉积的一套由碎屑和煤层组成的含煤地层,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泥质岩中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底部为K4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平均厚9.50m,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磨圆度较好,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发育,钙质胶结。含2、3、4号煤层,4号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不稳定、不可采,本组地层厚度57.62~78.40m,平均69.50m。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地层之上,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厚度95.44~112.20m,平均105.83m。由灰色、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灰紫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铝质泥岩等组成,顶部常含有一层夹有大量紫色斑块的铝土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下部常含有煤线和薄煤层,底部K5砂岩厚1.05~8.59m厚度变化大,通常5m左右,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含大量岩屑和暗色、绿

色矿物。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连续沉积于下伏下石盒子组地层之上,为陆相碎屑岩沉积。本组地层井田内赋存不全,中、上部地层多被风化剥蚀,残留层段属本组下部地层,最大残留厚度为286.88m。岩性为黄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与黄色中细粒砂岩互层。底部K6砂岩为黄绿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英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性、磨圆度差,局部含砾石,钙质胶结。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4、上第三系上新统(N2)

不整合于下伏基岩地层之上,本组地层厚0~149.50,平均65.70m。下部为洪积相,主要为半胶结状砂砾层;中部冲洪积相,主要为一套韵律清楚的棕红色、浅紫红色亚粘土及粘土;上部湖泊相、洪积相,为棕红色粉砂质粘土,夹砂质或砂土透镜体。含三趾马化石及2~3层钙质结核,结构致密均匀。

5、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底部为浅红色亚粘土,中夹不连续钙质结核层,含古土壤层,常形成黄红间条带,上部为灰黄色亚砂土和砂土。地层厚度0~64.70m,平均21.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井田构造

本井田总体为一对宽缓的向背斜组成的褶曲构造,轴向近南北,向斜位于井田中东部,西翼地层倾角在10°~25°之间,平均18°左右;东翼地层倾角较平缓,一般为10°左右。背斜位于向斜东,东翼地层倾角5°左右。

据以往地质勘探资料及矿井实际生产揭露情况,井田内发现正断层7条,分述如下:

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走向NE,倾向NW,倾角70°,落差20m,井田内该断层延伸长度约800m。

F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走向NE,倾向NW,倾角75°,落差6m,井田内该断层延伸长度约600m。

F3正断层:位于井田中北部,走向SN,倾向W,倾角75°,落差7m,井田内该断层延伸长度约750m。

F4正断层:位于井田东中部,走向自南向北由NE向转近SN,倾向NW~W,倾角78°,落差40m,井田内该断层走向延伸长度2800m。

F5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走向NE,倾向NW,倾角75°,落差20m,井田内该断层走向延伸长度为550m

F6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走向NE,倾向SE,倾角65°,落差20m,井田内该断层走向延伸长度为750m。

F7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走向NESE,倾向SE,倾角65°,落差15m,井田内该断层走向延伸长度为800m。

表1-4-2 井田断层特征表

井田内目前尚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和陷落柱。

综上所述,本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7、煤系地层概述

(一)煤层

1、含煤性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山西组地层厚57.62~78.40m,平均厚度69.50m,含煤3层,即2、3、4号煤层,4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厚度7.75m,可采煤层平均厚度7.56m,含煤系数11.15%,可采含煤系数10.88%。

太原组地层厚度87.20~113.75m,平均厚度99.50m,含煤5层,分别为5、6、7、8、9号煤层,7号煤层为稳定可采薄煤层,9号煤层为稳定可采厚煤层,其他均为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13.46m,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2.48m,含煤系数13.53%,可采含煤系数12.54%。

2、可采煤层

本井田内可采煤层共3层,分别为山西组的4号煤层和太原组的7、9号煤层。现对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4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煤层厚度6.00~11.64m,平均厚7.56m,煤层由南向北逐渐变厚,全井田稳定可采。在井田东北部局部分叉为4、4-1号煤层,4、4-1号煤层最大间距4.46m。煤层结构简单~极复杂,含0~7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为0.52m。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老顶为细砂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2)7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4号煤层32.02~44.88m,平均37.53m。煤厚0.92~1.63m,平均1.26m,一般为不含夹矸,个别孔含2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和砂质泥岩。为全区稳定可采的薄煤层。

(3)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L1石灰岩之下,上距7煤层19.69~29.59m,平均24.28m。煤层厚度8.50~14.69m,平均厚11.22m,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极复杂,含0~7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为0.45m。煤层顶板岩性为L1石灰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

各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4-3。

3、煤层对比

井田含煤地层深积稳定,岩性组合特征具有规律性,标志层及煤层特征明显,变化规律清晰,因此本次对比采用了以标志层为主,结合沉积旋迴、煤质、煤岩特征、煤层结构、厚度,层间距等的方法,各煤层对比特征如下:

(1)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层位稳定,有时直接位于K4砂岩之上,煤层厚度较大,一般含1~3层夹矸,煤层平均厚度7.56m,K4砂岩自然伽玛曲线呈下低上高斜坡状,视电阻率曲线稍高,4号煤层视电阻率视电阻率曲线为刀型,人工伽玛曲线为方波状,自然伽玛曲线呈上低下高斜坡状,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丝质组占40%左右,镜质组占50%左右,灰分含量较高,硫含量低。

(2)7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L3灰岩下4m左右,L2灰岩上6m左右,这些均为其良好的对比标志层,而且煤层厚度稳定,易对比。上距4号煤层平均间距为37.53m。煤厚平均1.26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其物性特征为人工伽玛、自然伽玛为单峰状。煤层中可见颗粒状及结核状黄铁矿。

(3)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L1泥灰岩为其直接顶板,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煤层厚度平均11.22m,一般含夹矸1~3层,煤层结构复杂。其物性特征:视电阻率曲线呈宽幅多齿状,人工伽玛、自然伽玛曲线为箱形倒箱形。下距太原组底部K2砂岩平均40m左右,与4号煤层相比灰分低,硫分高。

本区的4、7、9号煤层在层位、厚度、结构、岩性、标志层、测井曲线形态以及煤质方面均易于识别和区分,煤层对比可靠。

(二)煤质

1、物理性质

井田内4、9号煤层均为深黑色-亮黑色,玻璃光泽-金刚光泽,条痕呈褐色,内生裂隙发育,断口为价梯状或参差状,线理状、条带状或似条带状结结构,层状、块状构造,硬度为1-3度。

4号煤层平均视密度值为1.45t/m3、7号煤层平均视密度值1.44t/m3、9号煤层平均视密度值

1.38t/m3。

2、宏观煤岩特征

4号煤以暗煤为主,有少量亮煤、镜煤,不均一块状结构,宏观煤岩类型半暗~暗淡型煤为主。

7号煤以亮煤为主,呈均一状,多与暗煤组成似条带状结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光亮型煤为主。

9号煤多由亮煤和镜煤与暗煤组成条带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半亮型煤为主。

3、显微煤岩特征

根据龙泉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各煤层显微煤岩鉴定结果如下:

4号煤以镜质组、丝质组为主,镜质组占54.6%,丝质组占42.1%,稳定组分含量极少,仅占3.30%。无机组分以粘土为主,占无机组分的96.0%。显微煤岩类型以微亮暗煤为主,微暗煤、微矿化煤的含量也较高。

7号煤以镜质组为主,占67.7%,丝质组次之,占25.3%,稳定组占7%。无机组分占7.3%,其中粘土为主。

9号煤以镜质组为主,镜质组占61.7%,丝质组次之,占36.2%,稳定组分含量较少,占2.10%,无机组分以粘土为主,占无机组分总量的83.3%。显微煤岩类型以微亮煤为主。

煤层显微组分含量表表1-4-4

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1)各煤层煤化学特征

4号煤层:

水分(M ad) 原煤:0.63%~2.72%,平均1.52%;浮煤:0.96%~2.03%,平均1.46%。

灰分(A d) 原煤:23.96%~33.61%,平均29.22%;浮煤:6.20%~11.34%,平均8.21%。

挥发分(V daf)原煤:32.43%~36.39%,平均34.29%;浮煤:33.36%~37.45%,平均35.69%。

硫分(S t,d)原煤:0.28%~0.61%,平均0.42%;浮煤:0.39%~1.05%,平均0.58%。

发热量(Q gr.d):原煤:21.51~24.36MJ/kg,平均23.34MJ/kg;浮煤:31.25J/kg。

磷含量(P d):浮煤:0.004%~0.059%,平均0.025%

粘结指数(G R.I): 浮煤:76。

焦渣特征:原煤:3~4;浮煤:5~6。

胶质层最大厚度Y(mm):11~18mm,平均15mm。

按冶炼用焦煤浮煤分级属低灰~高灰以低灰为主,低硫分,低~中磷分1/3焦煤(1/3JM),北部零星分布气煤(QM)。

7号煤层:

水分(M ad) 原煤:0.64%~2.86%,平均1.56%;浮煤:0.90%~2.06%,平均1.40%。

灰分(A d) 原煤:10.69%~29.27%,平均18.63%;浮煤:3.76%~10.90%,平均6.56%。

挥发分(V daf)原煤:34.52%~40.42%,平均37.20%;浮煤:28.50%~42.96%,平均37.36%。

硫分(S t,d)原煤:0.62%~3.31%,平均1.57%;浮煤:0.65%~1.95%,平均1.07%。

发热量(Q gr.d):原煤:27.61~31.34MJ/kg,平均29.44MJ/kg。

磷含量(P d):浮煤:0.006%~0.025%,平均0.013%

焦渣特征:原煤:4~6;浮煤:5~6。

胶质层最大厚度Y(mm):13~29mm,平均20.5mm。

按冶炼用焦煤浮煤分级属特低灰~中灰以低灰为主,低硫分~高硫分以中硫分为主,低~中磷分1/3焦煤(1/3JM)与气肥煤(QF)。

气肥煤只在井田中北部和中南部零星钻孔分布。

9号煤层:

水分(M ad) 原煤:0.73%~2.27%,平均1.59%;浮煤:0.80%~1.75%,平均1.32%。

灰分(A d) 原煤:12.11%~28.89%,平均18.74%;浮煤:4.92%~8.67%,平均6.33%。

挥发分(V daf)原煤:31.12%~36.60%,平均33.99%;浮煤:31.79%~34.72%,平均33.29%。

硫分(S t,d)原煤:1.33%~3.54%,平均2.20%;浮煤:0.83%~1.86%,平均1.47%。

发热量(Q gr.d):原煤:27.86~30.93MJ/kg,平均29.37MJ/kg;浮煤:32.55MJ/kg。

磷含量(P d):浮煤:0.002%~0.046%,平均0.026%。

粘结指数(G R.I): 浮煤:85。

焦渣特征:原煤:4~6。浮煤:5~6。

胶质层最大厚度Y(mm):12.5~19mm,平均15.5mm。

按冶炼用煤焦浮煤分级属特低灰~低灰以低灰为主,中低硫~高硫分以中高硫为主,低~中

磷分1/3焦煤(1/3JM)。

煤质特征汇总表表1-4-5

(2)工艺特性

根据龙泉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区内各煤层焦炭强度和耐磨性均属中等,可用于炼焦配煤。各

煤层含油率均较高,都是富油煤(见表1-4-6、1-4-7),可用于化工用煤。

表1-4-7 煤焦测试表

3、可选性

据龙泉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煤芯煤样和煤层煤样试验结果(见表1-4-8),4号煤层为难选-中等可选煤,9号煤层为中等可选-易选煤,7号煤层未做可选性试验。

表1-4-8 煤层可选性测试表

本次该矿在井下采取了4、9号煤层煤样,送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简易筛分、浮沉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4-9、表1-4-10。4号煤层在灰分要求13%时为较难选;9号煤层在灰分要求8%时为易选。

简易筛分试验成果表表1-4-9

煤层简易浮沉可选性试验成果表表1-4-10

4、煤类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划分煤类,本次划分指标为浮煤挥发分、胶质层最大厚度和粘结指数为主要指标。

根据煤质资料,井田内9号煤层煤类为1/3焦煤(1/3JM)、4号煤层以1/3焦煤(1/3JM)为主,零星分布有气煤(QM),7号煤层煤类以1/3焦煤(1/3JM)为主,中部有少量气肥煤(QF)。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24—2004)》关于《煤炭质量分级》标准:4号煤层为低灰~高灰以低灰为主,低硫分,低~中磷分1/3焦煤(1/3JM)和气煤(QM);9号煤层为特低灰~低灰以低灰为主,中低硫~高硫分以中高硫为主,低~中磷分1/3焦煤(1/3JM);7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以低灰为主,低硫分~高硫分以中硫分为主,低~中磷分1/3焦煤(1/3JM)与气肥煤(QF)。

5、煤的工业用途

本井田各可采煤层焦炭强度和耐磨性均属中等,均属于富油煤,可做炼焦配煤及化工用煤,当然也可直接做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6、煤层风化和氧化

井田西部各可采煤层埋藏较浅,均有隐伏露头,存在风氧化现象。根据勘探资料及本矿井下生产揭露情况,风氧化带深度一般30m左右,本次以各煤层露头线内推50~70m圈定煤层推测风氧化带。

7、其它有益矿产

井田内其他有益矿产主要有“山西式”铁矿、铝土矿、粘土矿及其他建筑材料等。

(1)铝土矿

位于本溪组底部“山西式”铁矿之上,厚度0~2.8m,质量较差,其化学成分:

Al2O3含量为48.95%~78.57%,平均59.52%,

SiO2含量为2.42%~27.60%,平均14.63%,

铝硅比一般4.06。

大部分属铝氧研磨高铝水泥原料。

(2)“山西式”铁矿

位于本溪组底部,呈窝状,发育不稳定,厚度0-1.00m,平均0.50m,品位低于25.8%,局部达30%,地下开采时不具工业开采价值。

(3)耐火粘土

主要有三个层位,第一层位于本溪组底部,与铝土矿或铝质泥岩相间,灰白色,质硬而脆,裂隙发育,致密块状和鲕状、豆状等,成分为软质泥土和硬质粘土,Al2O3含量为40%左右,SiO2含量为30%~40%,氧化物含量2%~3%,可作耐火粘土。

第二、第三层分别位于9号煤层底和3号煤层上部,厚度分别为1.1~1.85m和1.4m左右,为软质粘土和砂质粘土,矿石质量中等,可作为冶金辅助原料及陶瓷原料,

(4)建筑材料

区内黄土广泛分布,据取样化验黄土的化学成分为:SiO257.25%、Al2O311.58%、Fe2O3+FeO7.18%、MnO0.04%、MgO3.13%、CaO5.64%、Na2O1.51%、K2O2.03%、TiO20.05%、P2O50.15%,可做为良好之建筑材料,供烧砖之用。

井田内奥陶系峰峰组石灰岩,深灰色,致密厚层状,为良好的石料及水泥原料,本溪组、太原组石灰岩也可作建筑石料使用,但井田内未出露,埋藏较深,不便开采利用

5、微量元素

本区各煤层中测得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锗含量1ppm-5ppm;镓含量6ppm -27ppm;铀含量小

于1ppm;钍含量4ppm-13ppm;钒含量6ppm-45ppm。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均未达工业提取品位。

9、水文地质情况

(一)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位于宁武煤田的西南部。宁武煤田由一系列的中高山组成,总体地势呈东西两侧高、中部略低之趋势。东部以云中山脉为主;西部由管涔山、芦芽山组成,诸山层峦叠嶂,山峰纵横。区内河流分属汾河、恢河、阳武河三大水系,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自北而南汇入黄河;恢河发源于宁武县分水岭一带,由南向北汇入桑干河;阳武河发源于宁武县段家岭一带,自西向东经原平县定丰庄汇入滹沱河。

宁武煤田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形向斜构造,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汾河、恢河及阳武河的沿途渗漏补给,各种类型含水层中除寒武-奥陶系及风化壳的富水性较好外,其余含水层组多属复理石建造,泥岩、砂岩相间成层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相对较差。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加,岩石结构变密,节理裂隙面开张度小,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逐步减弱。地下水总体运动趋势为由向斜两翼向轴部汇集,最终浅层砂岩裂隙水多以散泉形式在沟谷中排泄,寒武—奥陶系裂隙岩溶水则以深层潜流形式向北、南、东三个不同方向排泄。

1、区域含水层

(1)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组

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组为太古界片麻岩,出露于向斜两翼的中山区。浅部岩石破碎、裂隙比较发育,纵横交错的裂隙带形成风化壳含水层,在沟谷中出露的泉水流量一般介于0.1-1.0L/s之间,富水性偏弱。

(2)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由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组成,出露于宁武向斜东西两翼的中高山区,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构成了宁武煤田岩溶裂隙水的透水边界。根据《山西省岩溶泉域水资源保护》(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及1:20万原平幅地质图等相关资料分析,本区北部岩溶水在宁武山区富集后,最终排向神头泉域。神头泉位于朔州市神头镇恢河河谷附近,呈泉群出露,散流排泄,共有大小泉眼100余处,泉口水位标高1052-1056m,地面标高1044-1053m,为构造上升泉。受大气降水及人工开采影响泉水流量由1956年的8.35m3/s下降到2003年的4.62m3/s,泉域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24317万m3/a。泉域范围南到宁武向斜的摩天岭断层、北到左云县小京庄、东到朔州市福善庄-神武村、西到黑驼山-油梁沟,地跨大同、朔州、忻州三个市区,总面积4756Km2,其中灰岩出露面积1102.6Km2。地下水由北、西、南三面向中部汇集,水位标高为1400-1052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矿化度285-360mg/L,总硬度232-277mg/L。本区南部岩溶水在宁武山区富集后,最终排向雷鸣寺泉域及汾河流域。

(3)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

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由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砂岩含水层组成,浅部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壳厚度一般为50-60m,富水性受岩性和地貌条件控制。在东庄、马营一带,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天池河组及云岗组砂岩,该砂岩厚度大,板状构造,岩石硬脆,顺层节理、裂隙发育,由于其埋藏浅,风化严重,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构成了网状含水系统,地下水比较丰富,在向斜轴部的低洼地带集中出露,汇集成数个串珠状高山湖泊。

风化壳以下随着埋深的增加,岩石的富水性愈来愈弱,一般正常地段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在0.001—0.05L/s.m,属弱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K+Na、HCO3—Ca、HCO3—[K+Na]·Ca型水,矿化度316—1152mg/L,PH值7.8—8.5。

(4)松散层孔隙含水岩组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汾河、恢河及阳武河河谷一带,含水层时代为全新统和上更

新统下部,含水层岩性为砂、卵、砾石层,普遍赋存孔隙潜水,局部略具承压性,单位涌水量0.55—10.35L/s.m,富水性较好。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233mg/L。

2、区域隔水层组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隔水层

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及铁质泥岩为主,层位稳定,连续性好,为石炭系煤系地层底部的主要隔水层。

(2)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隔水层

岩性为厚层状—巨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遇水易软化,塑性好、厚度大、层位稳定,连续性好,全区发育,是下伏煤系地层的可靠隔水层。

(3)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隔水层

分布于宁武向斜中东部,岩性为厚层状泥岩及砂质泥岩,结构致密、隔水性能可靠,层位稳定,连续性较好,是煤系地层上部的良好隔水层。

(4)上第三系上新统隔水层

岩性以棕红色粘土,亚粘土为主,为半成岩地层,粘粒含量很高,粘塑-硬塑状态,隔水性能好,主要分布在宁武南——静乐一线。

4、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河谷区的地表水。盆地东、西两测的寒武-奥陶系灰岩出露区为灰地下水补给区,地表裂隙、溶蚀裂隙是降水入渗的良好通道。宁武向斜中侏罗系、三叠系基岩之上多覆盖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其对大气降水下渗起阻隔作用,仅在黄土覆盖较薄或有基岩裸露的沟谷地带可获得大气降水的有效补给,局部可形成高山积水洼地。汾河、恢河、阳武河四季皆有地表径流,松散层孔隙含水层与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直接接触,局部地段河床切割了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因此煤系地层也可获得地表水的直接或间接补给。

宁武煤田地下水的径流特征为:向斜两翼的地下水由东西两侧向轴部汇聚,中部地下水则以摩天岭断层和为黄土沟分水岭为界分别向北、东、南三个方向运移并逐渐排泄于下游的沟谷中。向北径流的地下水排泄后汇入恢河流域、向南径流的地下水排泄后汇入汾河流域、向东径流的地下水排泄后则汇入阳武河流域。

区域内地下水的排泄形式有:泉的点状排泄,河流的线状排泄,矿坑排泄、越流排泄及地表蒸发。泉水多出露于沟谷中,含水层多为侏罗系中统天池河组、云岗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中统二马营组;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的砂岩层段。沟谷中出露的泉点虽多,但流量一般不大,动态不够稳定。西部灰岩山区也有个别泉水出露,由于距补给区过近流量很小,多为季节性泉。汾河、恢河及阳武河为区域地下水主要排泄通道,其河床切割了三叠系及二叠系地层,其流线基本沿河谷摆动,河谷基线与岩层走向大致平行,形成了东西两侧含水层沿着河床的线状集中排泄带。在分水岭以北的恢河附近,奥灰水的静压力很大,岩溶水通过断层或天窗向松散层越流补给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形成深层地下水对浅层地下水的直接补给。

(二)井田水文地质

1、地表水

本区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之岚河支流。井田内沟谷均属季节性冲沟,平时干涸无水,沟谷宽100—200m、纵坡降0.062,沟底比较平坦,由于降水量偏少,地形坡度大,平时无清水流量,只有在雨季才有短暂的洪流,雨季汇聚各冲沟洪水,由南向北排出井田,汇入井田外东北部的岚河干流。

2、含水层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含水岩组为峰峰组和马家沟组,其中上马家沟组为主要含水层,该含水层组底部角砾状灰岩

夹石膏层可视作隔水层,该隔水层之上为厚层状石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

该含水层补给区位于井田西和西南的梁家庄、盖家庄与城东沟一带,面积约10km2,排泄区为下静游一带汾河河谷,以泉水形式溢出。本井田为径流区,顺层向东南径流。据龙泉精查报告资料,排泄区泉群水位标高为1117~1122.7m。单泉涌水量为0.24~3.46L/s。水质类型为HCO3·SO4-Ca·K +Na型,矿化度为0.341~0.516g/L,总硬度为4.67~8.9毫克当量,PH值为7.4~7.85。

据龙泉精查区235号钻孔水文资料(位于本井田外东南约4.8km处),水位标高为1131.0m,单位涌水量q=0.07L/s.m,矿化度0.341g/L,总硬度233.73mg/L,PH值7.40,呈弱碱性,水质类型为HCO3-SO4—Ca·K+Na型。据太原市万柏林区龙泉水源开发技术部于2007年7月在本井田西北侯家岩村所打水源井(位于本井田西北约1km)资料,奥灰水位标高1127.01m,单位涌水量q=0.2804L/s.m,水质类型为HCO3-Cl-SO4—Ca·Mg+Na型,总硬度429Mmol/L。据本区长期水文观测,本区奥灰水位近30年下降了30m左右。

根据上述资料推测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为1116—1126m,流向由西北流向东南。

(2)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溶裂隙含水层

砂岩裂隙含水层主要为太原组上部厚层状K3中、粗砂岩,局部为砂砾岩,厚度0.60~11.80m,一般4m左右,一般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

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为L1、L2、L3灰岩,L1泥灰岩较薄,且不稳定,富水性弱。L2、L3灰岩质纯,且厚度较为稳定,L2灰岩厚度为1.80~10.10m,L3灰岩厚度为0.80~5.95m,该含水层组在深部岩溶不发育,富水性弱,浅部受风化影响,裂隙及岩溶较发育,据岚县详查和龙泉井田精查区资料,太原组混合抽水试验:该含水层涌水量Q=0.12-3.00L/s,单位涌水量q=0.027--0.359L/s.m,K =0.91--7.178m/d,总硬度57.06--282.28mg/L,PH值7.4--7.9,呈弱碱性。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

(3)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以粗、中、细粒各层砂岩裂隙不同程度含水为主,随埋深增加富水性减弱。据235号抽水试验证明,含水很少,单位涌水量为0.02L/s.m,渗透系数为0.152m/d,静止水位标高为1163.34m。

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矿化度为0.397mg/L,总硬度为6.9mg/L,PH值为7.7。

(4)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由中粗砂岩及细粒砂岩含水为主,砂岩分布普遍,厚度变化较大,裂隙不太发育,富水性弱。据235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115L/s.m。渗透系数为0.52m/d。

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矿化度620mg/L、总硬度445.758mg/L、PH值7.66,。

(5)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

该含水层分布在沟谷之底,与基岩风化带直接接触,风化带厚度为20~30m,透水性较好。

岩性主要为砂砾及卵石为主,岩屑及次生黄土杂于其中,地下水埋深0~11.60m,水位标高1120~1232.4m,水位变化幅度0.4~2.01m,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双重补给,单位涌水量q=1.1-3.9L/s.m,k=18.26-57.89m/d,属强富水的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Mg-Ca或HCO3-Ca-Na 型,PH值7.3—8.42,总硬度3.02—5.77mg/L。

2、隔水层

(1)本溪组隔水层

太原组9号煤层下至本溪组底部主要由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等组成,厚度65.5m左右。本组泥岩类结构均比较致密、连续性好,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据以往岩石力学测试资料:砂岩和灰岩为半坚硬岩类,强度较高,完整岩石具有较强的抗弯曲变形能力。各孔本溪组岩石强度特征见表4-1。

(2)下石盒子组隔水层

全区分布,岩性以灰色、灰黄色、紫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中厚层状—厚层状,粘塑性

较好、遇水容易软化,有效隔水段厚约30-40m、层位稳定,连续性好,是下伏煤系的可靠隔水层。

分布于井田中东部,距地表较近,是本井田上部最有效隔水层。岩性为棕红色、褐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夹灰绿色泥质包裹体和钙质结核,巨厚层状,结构致密、塑性良好,隔水性能好,层位稳定,连续好,可有效地阻止本区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

(4)上第三系红土隔水层

本区地表大部分为黄土覆盖,上第三系厚度0-149.5m,平均65.70m,虽然露头区煤层埋深较浅,但以往旧矿井涌水量并不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红土隔水性比较好,大气降水难以就地入渗。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本井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承压水,潜水分布范围仅限于冲沟底部。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是雨季山区地表径流的侧向补给。二叠系砂岩在井田西部零星出露,可以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入渗的降水沿节理、裂隙和风化裂隙逐步下沉,富集后形成统一的网状径流系统,向向斜中心运移。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出露在山前沟底,地形坡度小,部分大气降水形成有效入渗就转化为地下径流,其余部分则以地表径流形式排到区外,因此本区承压水的补给条件困难,补给总量有限。

受地层结构影响,本区地下水均以层状径流方式顺层径流。奥灰水由西北向东南径流,水力坡度3‰左右,在汾河谷排泄。

太原组、山西组及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水含层地下水均由东西两侧向中部沿层面径流,由于补给困难,水动力条件严重不足,地下水在井田中部处于缓滞留状态。

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本区无地表水体,沟谷均为干沟,雨季有短暂洪流。以往旧矿井在西部开采4号煤层时,暴雨顺沟谷形成的洪水对井下开采并无大碍,矿井涌水量变化不大。

井田开采煤层上覆岩层以中硬岩石为主,矿山的开采将破坏煤层上覆的岩层结构,在采空区内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成为矿井的导水通道,对矿井的充水因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采用水文地质规程中关于导水裂隙带计算公式:

H=100M/(3.3n+3.8)+5.10

H=100M/(2.4n+2.1)+11.2

分别计算4号煤层和7、9号煤层煤层采空后产生的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

计算公式中:

H---导水裂隙带高度:m,

M---煤层厚度:4、7、9号煤层分别取其最大厚度:11.64m、1.63、14.69m。

n---分层开采层数。

经过计算,井田内4、7、9号煤层采空后产生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169m(井田中部以西可至地表)、47.4(井田西部可至地表)、337.6m(井田内大部可至地表),由此可见,井田内4号煤层

的采空后,在井田中部以西,其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可导通至地表;而9号煤层的采空后,其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在井田内大部可导通至地表,因而其采空区有丰富的充水源。7号煤层的采空后,由于厚度比较小,其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不大。

(2)构造破碎带对矿井充水的作用和影响

本区为一向斜构造,目前查明有正断层7条,断裂构造不太发育。据勘探资料,断层破碎带附近岩石裂隙较发育,有一定的导水性,各可采煤层在井田中东部均位于奥灰水位之下,奥灰水易沿破碎带突入矿井,对井田中东部煤层开采时危害较大。

(3)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本区4、9号煤层在井田西部已经局部开采,在采空区低洼处有积水。据调查,其积水量见表1-4-15。

本井田采空区积水量估算表表1-4-15

据调查相邻煤矿采空区大多有积水,相邻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见表1-4-16。在开采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留设防隔水煤柱,保证安全生产。

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量估算表表1-4-16

4号煤层与7、9号煤层的间距分别为37.5、63m,7、9号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由

H li=20 M+10计算分别为33.45、89.87m,开采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远大于4-9号煤层的间距。9号煤层开采时,4号煤层的采空区积水对开采9号煤层有直接影响,易形成顶板突水。

因此在开采下部9号煤层时,上部4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如不及时探放,会沿采空裂隙导入下部煤层,形成水害。在开采9号煤层时要提前探放4、7号煤层采空积水,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4)奥灰岩溶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石炭系煤系的基底,是开采太原组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正常地段富水性弱,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1116-1126m,主采煤层4、7、9号煤层底板标高分别为706.73-1220m、668.28-1220m、631.71-1220m,由此可知井田中东部4、7、9号煤层均位于奥灰水位以下,为带压开采煤层。

9号煤层承压水头最大488.3m,与奥陶系地层之间隔水层厚度65.7m,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厚度取经验值17m,突水系数为0.098MPa/m,处于《煤炭防治水规定》规定的正常块段临界突水系数0.10 MPa/m和构造破坏区临界突水系数0.06 MPa/m之间,在受构造破坏区域,有奥灰水突水危险。

按突水系数0.06MPa/m算,9号煤层在820m等高线下,构造破坏区域均有突水危险。

7号煤层承压水头最大451.7m,与奥陶系地层之间隔水层厚度85.7m,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厚度取经验值17m,突水系数为0.064MPa/m,同9号煤层一样,在受构造破坏区域,有奥灰水突水危险。

按突水系数0.06MPa/m算,7号煤层在700m等高线下,构造破坏区域有突水危险。

4号煤层承压水头最大413.3m,与奥陶系地层之间隔水层厚度110.7m,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厚度取经验值17m,突水系数为0.043MPa/m,奥灰水突水危险小。

本区带压区发育F4与F5断层,在断层破碎带附近煤层与奥灰的间距缩小,加之断层两侧岩体裂隙发育,强度低,具有一定的导水性,断层两侧应视为危险区。构造破碎带附近底板突水将会对矿井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故建议矿方在带压区、过渡区及构造带附近开拓开采前,应做突水安全评价以保矿井安全生产。

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本井田位于为地下水径流区,地表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由上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知,本井田基岩裂隙含水层补给条件均比较差,太原组及其以上含水层富水性弱,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矿井涌水量小。本井田构造简单,断层不太发育,井田中、东部各可采煤层均位于奥灰水位以下,为带压开采煤层。井田内采空区有积水,位置、积水量基本清楚。根据2009年12月1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分析: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七)矿井涌水量预测

侯家岩矿整合前开采9号煤层,生产能力为21万t/a,矿井正常涌水量110m3/d,最大涌水量为135m3/d。山西岚县更生煤业有限公司关闭前开采9号煤层,生产能力为15万t/a,矿井正常涌水量85m3/d,最大涌水量为120m3/d。天旺煤矿整合前开采9号煤层,生产能力为15万t/a,矿井正常涌水量90m3/d,最大涌水量为120m3/d。

山西岚县更生煤业有限公司开采4号煤层时生产能力为9万t/a,矿井正常涌水量40m3/d,最大涌水量为60m3/d。天旺煤矿开采4号煤层时生产能力为9万t/a,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8m3/d,最大涌水量为70m3/d。

整合后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一致,故采用水文地质富水系数比拟法较为合适,预算公式如下:

Q=K P·A

Q—矿井生产能力提升至90万t/a时预算的涌水量(m3/d)

K p—富水系数(m3/t)

旧矿井开采4号煤层时,总生产能力为18万t/a,按一年330天工作日计算,平均日产原煤为545t,矿井正常涌水总量为88m3/d,最大为130m3/d,矿井富水系数Kp=0.161-0.239m3/t。

开采9号煤层时,总生产能力为51万t/a,平均日产原煤为1545t,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85m3/d,最大为375m3/d,矿井富水系数Kp=0.184-0.243m3/t;

A—矿井生产能力(t/d),按拟提升至90万t/a预算,一年按330天工作日计算,平均日产原煤2727t/d。

照此计算同安矿开采4号煤层,实际生产能力达到90万t/a时,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439m3/d,最大涌水量为652m3/d;

7号煤层充水条件和9号煤层大致相同,因此,在开采7、9号煤层实际生产能力达到90万t/a时,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2m3/d,最大涌水量为663m3/d。

随着开采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采空区积水增多,采空区顶板冒落后产生的导水裂隙带会加强上覆各含水层间(直至地表)的上下水力联系,故预测今后矿井涌水量将有增大的趋势,应注意监测涌水量的变化,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必要时实施探放水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矿井涌水量评价:本次预算的矿井涌水量精度较差,因为计算所用的的水文地质参数—富水系数值没有系统统计序列,同时未考虑4、9号煤层同时开采时的叠加效应,也没有考虑断层带附近奥灰地下水的突水问题,所计算的涌水量只适用于矿井开拓时期。

二、井田境界及储量

大同煤矿集团同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东南约13km处的梁家庄乡高家坡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梁家庄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42′28”~111°45′25”

北纬:38°10′35”~ 38°11′59”

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6月11日颁发的第C1400002009111220045112号采矿许可证,批准该矿开采4~9号煤层,其井田范围由以下8个坐标点连线圈定(见表1-1-1)。

井田为不规则多边形,东西最长约4.297km,南北宽约2.559km,面积7.0899km2,批采深度1230-450m。

1、二、资源/储量

(一)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1、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3.系统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创造思维原理、验证性原理、反馈原理 4.系统工程是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技巧等的总称,它是以实现系统最优化为目的的一门基础科学,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5.三维结构图:①时间维。对一个具体工程,从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程序可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转和更新七个阶段。②逻辑维。对一个大型项目可分为明确目的、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组合系统分析、最优化、作出决定和制定方案七个步骤。③知识维。系统工程需使用各种专业知识,霍尔把这些知识分成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把这些专业知识成为知识维。 6.安全与危险:①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②危险,是指存在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能力的状态。③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7.安全标准:①安全是一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评定状态是否安全需要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通过与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达到人们所期盼的安全程度。我们把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②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危险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安全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危险度③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8.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在系统思想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安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综合集成的安全防控系统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 9.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1)危险源辨识(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后果(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5)对措施效果做出总体评价(6)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措施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10.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任何一个生产系统地都包括三个部分,即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必需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质条件,以及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人—机—环境”系统,每一部分就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称为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 1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①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有五个基本要素和程序:安全目标、可选用方案、系统模式、评价标准、方案选优②系统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安全评价往往要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而是通过评价掌握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以此与预定的系统安全指标相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该标准以下。③安全决策与控制: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出现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系统安全决策。 12.安全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首先可进行初步的综合性分析,再进行详细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3)如果对新建、改建的设计或限定目标进行分析,可选用静态的分析方法(包括初步分析和详细分析)。如果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则可选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如程序分析和逻辑分析等。(4)如果需要对系统进行反复调整,使之达到较高的安全性水平,可以使用替换分析和逻辑分析等。(5)各种分析方法可以互为补充,使用一种方法也许不能完全分析出系统的危险性,但用其他方法可以弥补其不足的部分。(6)进行分析时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特定的环境和资金条件,使分析能够得出正确的评价。 13.安全检查表的特点:①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②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③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④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⑤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对改进措施的要求,并进行检验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⑦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⑧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14.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 15.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①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废弃物②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③如果必须使用上述技术路线时,应从工艺上或设备上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成事故。 16.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系统、调查收集资料、系统功能分解、分析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等级、制订措施、措施实施 17.危险性等级的划分:①1级安全的,不会导致伤害或疾病,系统无损失,可以忽略②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但应予排除或控制③3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④4级破坏性的,破坏性的,会造成死亡或系统报废,必须设法消除 18.危险性控制:①直接措施:(1)限制能量或采用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如限速装置、低电压设备、安全设备,限制生产能量等(2)防止能量外泄,如自动温度调节器、保险丝、气体检测器、地面装卸作业、锐利工具等(3)防止能量散逸,如放射性物质的铅储器、绝缘材料、安全带等。②间接措施:(1)在能量的放出路线上和放出的时间上采取措施,如排尘装置、安全禁止标志、防护性接地、安全连锁装置等(2)能量放出缓冲装置,如爆炸板、安全阀、保险带、冲击吸收装置等(3)在能量源上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护罩、喷水灭火装置、禁入栅栏、防火墙等 (4)在能量和人与物之间设立防护措施,如玻璃视镜、 过滤器、防噪声装置等(5)对人体采取防护措施,如防 尘眼镜、安全靴、头盔、手套、呼吸器、防护用具等(6) 提高耐受能力,选用适应性强的人和耐久性材料(7)降 低损害程度的措施,如紧急冲浴设备、配置低放射线、救 援活动和急救治疗等。 19.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在规定是时间和 条件内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 的状态 20.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的步骤:①调查情况收集资料② 危险源初步辨识③故障类型、影响、组成因素分析④故障 危险程度、发生概率、分析⑤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⑥按故 障危险程度与概率大小,分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地逐项采 取预防措施 21.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 系统中工艺过程的状态参数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 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22.鱼刺图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针对结果,分析原因; 先主后次,层层深入 23.事件树分析法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设想事故发展过程;进而根据这一过程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其实质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 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 24.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 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 作图分析法。 25.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1)熟悉系统(2)调查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4)确定目标(5)调查原因事件(6) 绘制事故树(7)定性分析(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9) 分析比较(10)定量分析(11)制定安全对策 26.最小割集是指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 本事件的集合 27.最小径集是指凡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 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1)最 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求出最小割集可以掌握事故发 生的各种可能,为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提供方便(2)最 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求出最小径集我们可以知道, 要使事故不发生,有几种可能方案(3)最小割集能直观 地、概略地告诉人们,哪种事故模式最危险,哪种稍次, 哪种可以忽略(4)利用最小径集可以经济地、有效地选 择采用预防事故的方案(5)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 以直接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6)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 集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定量分析。 29.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①频率: 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不等时,基本事件少的割集中 的基本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 度大②频数: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相等时,重复在 各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基本事件比只在一个最小割集中出 现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大,重复次数多的比重复次数少 的结构重要度大③看频率又看频数:在基本事件少的最小 割集中出现次数少的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最小割集中出 现次数多的相比较一般前者大于后者 30.三中重要度系数中,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 反映进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 概率的增减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临界重要 度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 事件的重要程度。其中,结构重要度系数反映了某一基本 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而临界重要度系数从结 构和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基本事件的难易程度,概率重 要度系数则起着一种过渡作用,是计算两种重要度系数的 基础 31.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 量变到质变原理。①相关性原理: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 要恰当地分析和处理系统内外因素、各层次之间的联系 (相关性),以达到强化整体效应的目的。一个系统,其 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 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②类推原理:类比推理是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 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③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 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 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④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 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32.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格雷厄姆和金 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 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 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式(4-2)来表示,则为: D=L·E·C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3.安全决策是通过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技术的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 规律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34.系统安全预测就要预测造成事故后果的许多前级事 件,包括起因事件、过程事件和情况变化;随着生产的发 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预测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危 险、新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预测未来的安全 生产面貌及应采取的安全对策。 35.系统安全预测同其他预测方法一样,遵循如下的基本 原理:(1)系统原则(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3)惯性 原理 36.安全决策过程:(1)确定目标:从大安全观出发,安 全决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保证人们的生产安全、生活 安全和生存安全。应进一步界定、分解和量化。生产安全 是一个总目标,它可以分解为预防事故发生,消除职业病 和改善劳动条件(2)确定决策方案:拟出几个可供选择的 方案。将达不到目标基本要求的方案舍弃掉,然后对各个 方案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方案也称为备选决策提案。 备选决策提案做进一步的慎重研究。(3)潜在问题或后果 分析:“假如采用这个方案,将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假 如采用这个方案,可能导致哪些不良后果和错误?”① 人身安全方面②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③人的行为方面(4) 实施与反馈: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规划、落实实施机构、 人员职责,并及时检查与反馈实施情况,使决策方案在实 施过程中趋于完善并达到预期效果。 37.决策树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决策树分析方法 又称概率分析决策方法。决策树法是一种演绎性方法,即 是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法。 38.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成败关键:(1)对分析研究 所依据的制造过程图表及有关数据把握的正确性(2)小 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和洞察能力(3)小组成员运用此方法 帮助其想象动作偏离、原因和后果的透视能力(4)小组 成员具备事故严重性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已指出的危害, 在评估其严重性之时能对危害可能引起的严重性大小,具 有衡量其轻重之能力。 39.安全系统工程的静态构架,由抽象到具体,分别由4 个层次所构成: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工 程 40.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手段:首先,在系统的研发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要求设置安全工程系统管理计划。从理论上 说,在产品最初的构想阶段,安全因素就应该被充分的考 虑到。其次,安全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保证系统安全: 安全设计、安全预警、安全生产、安全训练 41.事故树分析法的特点:(1)结果:系统可能发生的事 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2)原因:可能是其 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应继续往下分析。 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 基本原因事件。(3)优点: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 果关系。 42.事件分为事故事件和成功事件

500带材卷取机开题报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500带材卷取机结构设计 学院(系):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机械工程系 年级专业:08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学生姓名:李沅松 指导教师:王敏婷 完成日期: 2014.3.28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卷取机是将热轧或冷轧钢材卷取成卷筒状的轧钢车间辅助设备,在热带钢连轧机(热连轧机组)、冷带钢连轧机和线材轧机上布置在成品机座之后,在单机座可逆冷带轧机上则安装在轧机的前后。 热带钢卷取机最早是八辊成型导板导入,生产中事故较多,改成四个成型辊和导板,由于压力不均,钢卷质量不好,容易形成塔形。现在,多数采用三辊式卷取机,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卷取机的引料辊由康佳结构改进摆动机构以便快速提升上辊,满足卷曲张力的要求。 冷带卷取机是地上卷取机,卷曲机构由形块改成扇形块,与扇形块机构对称,强度高,在冷轧机上广泛应用,近年来,冷轧机发展采用高速,大卷重,自动化,要求卷取机进行改革。采用八棱锥扇形块卷筒。对薄带钢采用牙条扇形块无缝隙卷筒,防止钢卷不圆,为了满足卷卷曲工艺要求,保证卷曲质量,卷取机能夹紧板头和缷巻,一定采用钢板头夹紧机构,卷筒胀缩机构,近年来擦用液压伺服系统自动调整卷取机位置,保证板边整齐。 近年来由于卷曲机构的改造,卷筒一般有两段胀缩和三段胀缩机构,胀缩量大,最近使用四棱锥可控制刚度的卷筒,这种卷取机在卷曲过程中,随着径向压力的增加有微量的自动缩径,从而,在不影响带钢张力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带钢对卷筒的径向压力,邦郑卷筒的刚度。卷取机缷巻侧都有轰动支撑,以提高刚度的同事保证缷巻的要求。 目前,国内虽然各钢铁公司使用的卷取机在设备数量上不少,但大部分是由外商技术负责提供相关设计图纸,然后在国内制造厂进行转化设计后配套制造。国内的研究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机械设计时特别强调和重视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首先,合理确定系统的功能,增加可靠性,提高经济性,保证安全性。 1、卷取机整体结构的设计 冷带卷取机的卷取装置冷带钢的卷取装置有两种型式:卷筒和助卷装置组成的卷取装置和卷筒上带有咬钢功能的钳口装置的卷取装置。前者多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试卷一答案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最高温度 2. PVm/(RT) 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程度 1 3. 绝热可逆或循环过程 4. -726.6KJ.mol-1 5. 3.16Kpa 6. PB=KxX B 稀溶液中的溶质 7. 混合前后分子的受力情况不变 8. ..()c T P n B V n ?? 9. A B a b y z Y Z μ+μ=μ+μ 10. ()()ln B P pg g RT P θB B μ=μ+ 11. = > > 12. 降温 加压 13. 纯物质的g s g 14. 浓度较低时,随浓度增大而增大;达一定浓度后,又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15. 1.9V 0.5V 二.证:(1)设 S=f(P,V),则有 ( )()()()()()(),()1()()V p V V P P V V P V p V P V P S S dS dP dV P V S T S T dp dV T P T V Q dS T C C S S T T T T C C T T dS dP dV T P T V δ??=+??????=+????=??==????= +??据得代入式得 (2)对于理想气体,PV=nRT

22 ()()ln ln V P T V T P nR P u T P T V nR V Cv T Cp T dS dP dV T P T V Cvd p Cpd V ??Ω==???==?∴=+=+得证。 三.解:1mol 理想气体, Cp m=52R Cv,m=32 R 1 1222(298)100298()(/2)m P P S S K n J K K P T P θ θθθ-==?=????????→(1)绝热可逆()外恒定绝热 (1)绝热可逆膨胀 1 21111221115/315/32120,0,1005,3()298()225.8/2 Q S S S J K P T P T P P T T K K P P γγ γθγθγ-----=?===?== ===据得 21,212 ,21,21121(ln ln 0)3()1(225.8298)900.42 5()1(225.8298)1500.72 ()[1500.7100(225.8298)]5719.3p m v m p m T P S nC nR T T P W U nC T T R J J H nC T T R J J G H S T T J J ?=+==?=-=?-=-?=-=?-=-?=?--=--?-=或据求

太原理工大学WEB系统和技术试题(卷)2016年0425

6、JavaWeb 中()类的()方法用于创建对话。 A.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 B. HttpServletResponse、newSession C. HtttpSession、newInstance D. HttpSession、getSession 7、给定一个Servlet 的doGet方法中的代码片段,如下: request.setAttribute(“name”,”zhang”); response.sendRedirect(“http://localhost:8080/servlet/MyServlt”); 那么在Servlet 中可以使用()方法把属性name的值取出来。 A. String str=request.getAttribute(“name”); B. String str=(String)request.getAttribute(“name”); C. Object str=request.getAttribute(“name”); D. 无法取出来 8、下边哪个不是JSP的内置对象?() A. session B. request C. cookie D. out 9、关于get和post两种请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orm表单默认请求是get请求。 B. get请求处理的数据量大小不受到限制。 C. post请求地址栏里是能看到数据的,所以传送用户信息尽量避免使用。 D. post请求可以由doGet方法处理。 10、下面哪一个是正确使用JavaBean的方式?() A. 第 2 页共15 页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及范文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系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论文拟定题目试论乾隆惩贪的措施与当代借鉴作用 院系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X日 论文题目试论乾隆惩贪的措施与当代借鉴作用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贪污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无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先进的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地遭受着这一问题的困扰。贪污不仅仅侵害国家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它侵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给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都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清朝的皇帝也不例外,他们都非常注重惩治贪官,并将其作为整饬吏治的主要内容。乾隆年间,贪污问题尤为严重,由于乾隆登基之时天下太平,也正是在这种天下承平日久的情况下,形成了贪污的温床。乾隆帝时,戒贪不啻三令五申,屡兴大狱,涉及犯人颇多,且打击面颇广,持续时间长,却大型贪污案迭起,甚至大小官吏联手贪污。尤其晚期大贪污犯和珅的出现,在历朝历代都是不曾有过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最大的作用不是了解过去,而是从过去的史实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达到改变未来的目的。 笔者希望通过对乾隆惩贪的经验教训的梳理,可以引发人们更多对贪污腐败的思考,并对很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积极地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通过实施群众监督来提高自身参政的能力,真正行使好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力。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乾隆年间的贪污问题以及对贪污的惩治是一个很热门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乾隆年间贪污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深入很到位的,除了专门的乾隆帝的传记提及其惩贪不止的原因外,更有很多专攻于此的论文,这些论文既有对贪污状况的研究,又有对贪污风形成原因的剖析;既有对贪污形态的研究,又有对当政者惩治贪污的研究,如《试析乾隆朝惩贪屡禁不止的原因》、《乾隆反贪得失探》。此外还有个案的研究,如《百颗贪官头一桩奇贪案——清乾隆年间王亶望特大贪污案探秘》;《乾隆帝惩处高朴私贩玉石述略》,也有从官员角度论述的如《清朝官员腐败成因分析》。从以上成果来分析,认为乾隆朝惩贪不止原因是源于乾隆帝本身的观点占大多数。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寻求法律智慧,以促进我国法律的进步。乾隆年间贪污案件之大之多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乾隆惩贪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贪污现象,但是也给当今社会提供了启示作用。我们可以汲取其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我国当今社会的惩贪工作。 其它也适当运用了如历史分析法,体现在一是研究了乾隆惩贪的历史原因及其背景,二是具体分析其惩贪的举措,从不同度而看,如政治,经济等,三是总结这些措施的影响,总结其地位和作用。又如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乾隆的历史资料查询,了解乾隆在位的历史,更加准确详细地恢复当时惩治贪污的全貌。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贪污腐败问题都是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大问题。惩治贪污在历朝历代都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也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乾隆年间,贪污之风盛行,案件多,范围广,涉案人数多,贪污数额大等等都是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所以乾隆帝的惩贪也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很多学者都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试图找出乾隆惩贪失败的原因。 本文分三部分对乾隆惩贪的措施与当代借鉴作用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乾隆年间贪污成风的表现,重点写了贪污名目繁多,手段多样;第二部分是全文

太原理工大学网上书店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 课题名称网上书店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软件1319班 学号2013005655 姓名张卫东 指导教师xxx xxx 20xx年x 月x日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见附录 2.设计要求: 1).设计正确,方案合理。 2).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3).建模语言精炼,结构清晰。 4).设计报告4000字以上,含建模语言说明,用户使用说明,UML 建模图。 5).上机演示。 二、进度安排 第十六周星期四下午:课题讲解,查阅资料、系统分析 星期五上午: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第十七周星期一:建模,上机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星期二下午:答辩 附: 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评分、附件(A4大小的图纸及程序清单)。正文的格式: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 正文总字数要求在4000字以上。

附录: 设计课题: 一、问题描述: 对网络购物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对购物流程进行分析,对购物中关键环节进行设计,实现对商品的录入、显示、修改、排序、保存、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客户管理等操作。 二、功能要求: 1、用UML完成一个小型团购系统的分析、设计。 2、写出系统需求报告,说明系统的功能。 3、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建立系统模型。 4、画出完整的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及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及组件图和配置图) 三、建模提示: 1、使用楚凡科技的Trufun plato x建模。 2、使用 Ration Rose 或StarUML建模。 四、其它 对该系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后,完善系统的其它功能,特别是售后以及客户关系管理。

太原理工大学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实验地点:行逸楼B114 专业班级:软件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孟东霞 2015年11月4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纸质版(A4)在课程结束后二周上内提交(12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美食评价系统 背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评论越来越随意,希望可以规范化的进行。 2 定义 美食评价系统为用户提供美食指导和参考。任何人都可注册为会员,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收藏的餐厅以及口味爱好。会员可以收藏餐馆,浏览餐馆信息以及其他会员的评价。餐厅必须向管理人员提出注册并审核通过后才能显示。管理人员需到工商局和餐厅具体审查后才能通过。会员可以提供来自餐馆提供的小票在次日来对用餐进行评价,一张小票仅可提供一次评价。餐馆则提供当日用餐小票记录给管理人员,用以核对用户提供的小票是否正确,然后系统则会审核评价有无不良信息,审核通过发布在餐厅信息上,并根据会员评价次数对给会员评星(1-5)。个人信息和餐馆信息可被所有人访问,管理员信息只能管理员访问。 3 参考资料 1.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文件编制规范》 2.GB/T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3.GB 1526—89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4.GB8566-88 《软件开发规范》

太原理工大学2016届应届毕业生就业手续解读

2016届应届毕业生就业手续解读 一、就业工作程序 (一)总体时间安排 1、9月—10月:就业指导;建立基础数据库;发放推荐表、发放协议书(具体时间根据教育厅的下发时间和教务处及研究生院提供数据的时间而定)。 2、10月—次年6月:专场招聘会和大型双选会;协议书盖章、回生源地、升学等各类就业手续办理。 3、次年6月—7月:整理派遣数据;办理、发放报到证(具体时间以教育厅安排为准)。 注:①、2016届毕业生在领取就业协议书后,及时登录“就业综合管理系统”,查看并核对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生源所在地等,如有误请到教务处或研究生院更改),并填写个人联系方式(包括毕业前联系电话、毕业后联系电话、电子邮箱、QQ号码、家庭详细住址等)以便于日后因就业问题学校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②、生源地信息是非定向毕业生基本信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毕业生在毕业时未与单位签约而选择回生源地,生源地信息将直接影响其《就业报到证》的派遣去向和户口、档案的迁转。(生源地的界定:本科生生源地是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研究生生源地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入学前未参加工作的,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情况二:入学前有过工作经历并已在工作地落户的,其生源地为研究生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 ③、截至2016年5月底前,所有毕业生(国防生除外)须登录“就业综合管理系统”选择并填写毕业去向信息,方可办理派遣手续,否则无法派遣。 (二)信息发布平台 1、太原理工大学就业信息服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216335016.html, 2、电子屏 3、微信公众平台:tyut_jiuye (三)就业综合管理系统端口 1、学院端口:http:// 202.207.247.38:8016/Manager/index.aspx 2、学生端口:http:// 202.207.247.38:8016/student/login.aspx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 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促进国外学术交流,特制定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要用我校统一的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厂可提供),并用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单倍行距(英语用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1.理工大学统一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 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 关键词(3-5个) 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 论文主体 结论 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毕业论文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项)一律沿版心左侧边线顶格安排。文章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 毕业论文规定打印一律用宋体或楷体字,论文正文用小四号字。 题目层次不宜太多。不论几级标题都不能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即标题排版中不能

太原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016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B 实验项目: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地点:逸夫楼402、逸夫楼502教室专业班级:软件1415班 学生姓名:朱伟学号:2014005960 指导教师:张俊花 2016年11月28日

实验一几种操作系统的界面 一、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1—2种操作系统的界面,在熟练使用机器的基础上,能了解各种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在系统中的大致工作过程。也就是通过操作系统的外部特征,逐步深入到操作系统的内部实质内容中去。 (二)要求 1.能熟练的在1—2种操作系统的环境下工作,学会使用各种命令,熟悉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主动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 2.熟悉系统实用程序的调用方法和各种系统调用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 在某种操作系统的环境下建立、修改、运行、打印源程序和结果,最后撤消一个完整的程序。 提示: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编写一个完整的源程序,通过编辑命令送入机器,建立源程序文件; 2.编译该源文件,建立相应的目标文件; 3.编译有错时,再用编辑命令修改源文件,消除全部词法和语法错误; 4.连接目标文件,形成可执行文件; 5.执行该文件,得到结果; 6.打印输出源程序和运行结果; 7.撤消本次实验中形成的所有文件。 三、实验步骤及程序流程图 1、按住Windows键+R输入notepad回车调出记事本。 2、编辑一个java程序选择另存为F:。

3、按住Windows键+R输入cmd回车。 4、进入Dos界面输入F:。 5、输入dir查看java文件,使用javac命令进行编辑

四、程序清单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System.out.print("软件1415班朱伟 2014005960"); } } 五、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是在win7操作系统下进行的,通过编译连接一个java小程序熟悉DOS命令的使用。实验中用到的DOS工具: dir:列出当前控制台所在的路径下的所有文件以及文件夹。

智能家居开题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便捷、方便、智能化的家居生活有越来越多的向往,特别是对于无线方式控制的智能家居有更大的需求。通过比较上述几种无线传送方式,红外通信方式比较受屋内设备摆放位置的影响,传送的方向性较强且不能被阻挡,这一特点显然不适合智能家居;蓝牙传输距离短,只有几米,而家居中设备与设备的距离最高达到十几米,同时蓝牙模块可扩展性差,如果家中以后购入新的家电便很难加入的建立的监控系统中;wifi无线传输方式存在着功耗较大、成本较高的缺点。相较而言,zigbee模块因为功耗低、安装成本低、传输距离较远、扩展性强就很适合智能家居系统。而且zigbee的这些特点使得他在工程了有了很好地实现可能,zigbee与智能家居结合的方式更会贴合一般用户的消费观念。对于以后全面构建智能家居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家庭电子化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面向单个的电器,家庭电器之间并没有形成网络,亦没有大的联系。 其次是住宅自动化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面对用户想要实现的某个功能,有一部分的家庭电器之间形成了简单的网络,形成这一网络的原因是实现用户需要的某个功能,比如自动抄表系统。 最后是家居智能化(欧洲称为Smart Home,美国称为Wise House)阶段,这个时期是为了实现多个用户想要实现的功能,并且将这些功能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不同的功能。系统通过家庭分布总线把住宅内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报警装置并到网络节点中进行集中的监控、管理,保持家电与环境的协调,提供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的各种优质服务,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2.1国外发展现状 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在美国康涅迪格州落成,这栋意义非凡的建筑只是对一座旧式大楼的一定程度的改造而完成的。它只是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控,并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情报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000年,新加坡有近30个社区的约5000户家庭采用了这种家庭智能化系统,而美国的安装住户高达4万户。 2003年,网络化家居的建设带来了高达45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这其中有3700亿美元是智能家电硬件产品的价值,剩余的部分则是软件和技术支持服务的费用。现在,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高分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用A4纸,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2.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1.3倍行距(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页眉: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5号宋体居中,工大图标居左。 注:页眉和页脚在视图里。页面设置-版式-页眉1.5CM,页脚1.75.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 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 关键词(3-5个) 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要求2万字左右。 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正文中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毕业论文最后是结论,毕业设计最后是结束语或小结)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完整word版)太原理工大学期末试卷1_物理化学

考试类型: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 试卷A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时间: 120 分钟 共 4 页 一、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临界温度是气体能够液化的 ,超过此温度无论加多大压力均不能使气体液化。 2.压缩因子Z 的定义为Z = ,Z 的大小反映出 ; 对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Z = 。 3.使一过程的?S = 0,应满足的条件是 。 4.25℃时,1 mol CH 3OH(l) 在等容条件下完全燃烧放热725.4 kJ ,则25℃时CH 3OH(l) 的标准 摩尔燃烧焓 ?c H = 。 5.25℃时水的蒸气压力为3.17 kPa ,若有一个甘油水溶液中甘油的摩尔分数为0.002(甘油为 不挥发性溶质),则溶液的蒸气压力为 。 6.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为???????????????;其适用条件为 。 7.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微观模是 。 8.多组分均相系统中,组分B 的偏摩尔体积定义为V B ===def ????? ??????。 9.已知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aA+bB == yY+zZ ,则该反应的平衡条件若用化学势 ???????????。 10.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 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11.1mol 水在101325Pa 、100℃下向真空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则该过程的 ΔG 0,?S 0,?H 0。(选填>,= 或< ) 12.反应 2NO(g) + O 2(g) == 2NO 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 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或 。 13.方程2 ln RT H dT p d m ?=可适用于 。 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15.设阳极和阴极的超电势均为0.7V ,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均为1.20V ,则阳极电势为 ,阴极电势为 。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要用我校统一的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厂可提供),并用计算机打印。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单倍行距(英语用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 2.毕业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 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 关键词(3-5个) 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 论文主体 结论 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结论是整 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五种格式(实际使用可能有些小异) 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毕业论文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项)一律沿版心左侧边线顶格安排。文章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 毕业论文规定打印一律用宋体或楷体字,论文正文用小四号字。 题目层次不宜太多。不论几级标题都不能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即标题排版中不能

太原理工大学数电逻辑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课程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张博 ……………………………………装………………………………………订…………………………………………线……………………………………… …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四路彩灯显示系统 一、设计目的 ⑴熟悉常用中规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⑵掌握计数、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⑶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典型应用和调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4路彩灯控制器,要求: 开机后可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进行循环演示。 ⑴开机后可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进行循环演示。 ⑵彩灯花形又3个节拍组成。 第一节拍:逐次渐亮,灯亮时间1S,共用4S。 第二节拍;4路彩灯按逆序渐灭,也需4S。 第三节拍;4路彩灯同时亮0.5S,然后同时变暗0.5S,要进行4次,所需时间也为4S,3个节拍完成一个循环。 ⑶彩灯用发光二级管(LED)模拟。 三、设计仪器与器件 ⑴数字电路实验箱。 ⑵器件:74LS04、74LS08、74LS10、74LS32(两片)、74LS161、74LS194

分析以上设计任务,该控制系统完成如图1所示的控制流程,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1:四路彩灯控制流程图 图2:四路彩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1)74LS161的功能表 74LS194的功能表

(2)根据电路图 根据74LS161的功能表310Q Q Q LD ??= 所以只要1=LD ,则芯片一直运行记数功能,132M Q Q =+,10M M = ,所以01=M 时,10=M 实现右移,10=Q 当11=M 时,00=M ,实现左移,03=Q 设161的输出分别为,0Q 1Q 2Q 3Q ,194的输出分别为A Q B Q C Q D Q 输出:n n A n A Q CP Q Q 31?↑+=+,n n B n B Q CP Q Q 3 1?↑+=+ n n C n C Q CP Q Q 31?↑+=+,n n D n D Q CP Q Q 3 1?↑+=+ 3Q 为1时,与CP 脉冲经过与门,随着CP 脉冲的变换,与门输出结果发生变 换,8种情况,即明暗各变换4次。 (3)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状态转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