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化学考题及答案

卫生化学考题及答案
卫生化学考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30分,每题两分)。

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A)

A.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高

B. 准确度高,精密度低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D. 精密度高,准确度低

2. 对7.5305进行修约,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结果是(C)

A. 7.53

B. 7.531

C. 7.530

D. 7.5

3.以下各项措施中,可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C)

A. 设置对照试验

B. 校准仪器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设置空白试验

4. 氘灯所发出的光谱在哪个范围内(B)

A. X射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红外线

5.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的关系是(A)

A. A与c成正比,T与c成反比

B. A与c成反比,T与c成反比

C. A与c成正比,T与c成正比

D. A与c成反比,T与c成正比

6.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是(B)

A.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

B.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

C.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

D. 光源—吸收池—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

7. 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Mn2+浓度时,用HIO4氧化Mn2+成MnO4—,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问这是(D)

A. 试剂空白

B. 样品空白

C. 平行操作空白

D. 溶剂空白

8. 关于分子荧光分析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外转换过程属于辐射跃迁

B. 延迟荧光属于非辐射跃迁

C. 磷光发射是指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跃迁

D. 任何荧光化合物都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用光源是(B)

A. 钨灯

B. 空心阴极灯

C.氢灯

D. 氙灯

10. 关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发射谱线的νo大于吸收谱线

B. 发射谱线的νo小于吸收谱线C.发射谱线的△ν小于吸收谱线 D. 发射谱线的△ν等于吸收谱线11.下列原电池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B)

A. (—) Zn(s)|CuSO4(c

2)||ZnSO4(c

1

)|Cu(s) (+)

B. (—) Zn(s)|ZnSO4(c

1)||CuSO

4

(c

2

)|Cu(s) (+)

C. (+) Cu(s)|CuSO4(c

2)||ZnSO4(c

1

)|Zn(s) (—)

D. (+) Cu(s)|ZnSO4(c

1)||CuSO4(c

2

)|Zn(s) (—)

12. PH玻璃电极对阳离子的响应顺序是(A)

A. H+>Na+>K+>Cs+

B. H+> K+> Na+>Cs+

C.H+>Na+> Cs+> K+

D.Na+> H+>K+>Cs+

13. 下列哪项不是色谱法的优点(B)

A. 灵敏度高

B. 对未知物分析能力强

C. 分析速度快

D. 应用范围广

14. 吸附柱色谱法中对固定相的要求不包括(D)

A. 粒度均匀,强度适宜

B. 吸附可逆

C. 强极性组分选择弱活性吸附剂

D.弱极性组分选择弱极性吸附剂

15. 气相色谱法中对含S、P化合物灵敏度高的是(A)

A. 火焰光度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 热离子检测器

二、填空题(15分,每空一分)

1. 样品保存常见的保存方法有密封保存法、冷藏或冰冻和化学保存法。

2. 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呈镜相对称关系。

3.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来测量该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4. 原子化器包括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

5. 色谱法按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凝胶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亲和色谱。

6.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常用的载气是氮气。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三分)

1. 萃取

将亲水性物质转化为疏水性化合物而进入有机相。

2. 检出限

检出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概率下,可以从样品中定性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反应测量系统的质量水平。

3. 荧光

较高激发态分子经无辐射跃迁降至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光辐射形式放出能量,返回基态各振动能级,这时所发出的光称荧光。

4. 内转换

如果受激分子中的两个激发态S1与S2的能量相差很小,则高能态S2很容易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能量过渡到较低能态S1,这个过程成为能转换

5. 基线

气相色谱中,仅有载气通过检测器时,仪器记录的响应信号曲线称为基线

四、简答(40分,每题8分)。

1. 简述导致荧光熄灭的因素有哪些。

答:○1碰撞熄灭,○2静态熄灭,即生成化合物的熄灭,○3转入三重态的熄灭,○4荧光物质的自熄灭,包括内滤作用的自吸现象。

2. 原子吸收光谱的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各举一例。

答:○1光谱干扰,包括吸收线重叠,非吸收线未能被单色器分离和再发射干扰等,消除措施有减小狭缝宽度;○2电离干扰,指高温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消除措施有选择合适的火焰温度;○3化学干扰,即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挥发化合物,消除措施有加入释放剂,保护剂等;○4物理干扰,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的物理干扰因素,消除措施有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溶剂;○5背景吸收,是来自于原子化器的一种连续光谱干扰,消除措施有氘灯校正法。

3. 试比较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异同点。

答: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都是由五个部分组成,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五个部分,高效液相色谱仪除用高

压输液系统代替气相色谱的气路系统外,其它的都相同。

4. 波长在508nm处,有色溶液α浓度为1.5x10-4mol/L,液层厚度为0.2cm时,测得吸光度A等于0.36,有色溶液β浓度为4.6x10-4mol/L,液层厚度为0.15cm,其吸光度为多少?解:A=εbc

故ε=0.36/(1.5x10-4mol/L x 0.8cm)=1.2x104L/mol·cm

故A=4.6x10-4mol/L x 0.15cm x 1.2x104L/mol·cm = 0.828

5. 在一根3m长的石英柱上,分析混合物得到苯和甲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2min和5.4min,半峰宽分别为8s和12s,死时间为1.2min,计算(1)色谱柱对每个组分理论塔数和理论塔板高;(2)两组份的相对保留值;(3)两组份的分离度

解:(1)n = 5.54(t R/W1/2)2 = 16(t R/W b)2H = L/n

故n苯 5.54 x (3.2x60/8)2 = 3191(块) H苯= 3x1000/3191 = 0.94 mm

N甲苯=5.54 x (5.4x60/12)2 =4039(块)H苯= 3x1000/4039 = 0.74 mm

(2)甲苯的调整保留时间是5.4—1.2=4.2min,苯的调整保留时间是3.2—1.2=2min,

故甲苯对苯的相对保留值r = 4.2/2 =2.1

(3)R=2(t R2-t R1)/(W1+W2) = 2x8.6x60/(20x1.699) = 30.4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职业卫生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50个,请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惟一一个正确选项, 并在后面的答题卡中将其涂黑) 1、2012年是《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周年,也是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第一年,贯彻落实好《职业病防治法》,对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A、10 B、20 C、5 D、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起施行。 A、2001年5月1日 B、2001年10月27日 C、2002年5月1日 D、2002年10月27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企业、事业单位 B、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C、企业、政府单位 D、企业、政府单位和事业单位

4、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A、国务院卫生 B、卫生 C、国务院 D、国家 5、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种。 A、100 B、110 C、115 D、120 6、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从4月25日至5月1日,宣传主题是“()”。 A、职业安全无小事 B、防治职业病,爱护劳动者 C、要职业,更要健康 D、工作·健康·和谐 7、为了做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工作,指导各地区组织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4月1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和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卫生部 B、国家安全生产

4套=预防医学卫生化学考试题

xxx大学《卫生化学》试题 年级:专业:预防医学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检出限 2、准确度 3、激发光谱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5、工作曲线 6、指示电极 7、吸附等温线 8、电解 9、ECD 10、梯度洗脱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分光光度法中,为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通常将吸光度控制在围。 2、荧光的发生是电子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 能级。 3、样品采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样品的、、。 4、样品处理方法分为法和法,前者适用于被测组分为 状态的样品,后者适用于状态的样品。 5、液接电位是由离子的不同引起的。使用可以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6、常用的参比电极有和,它们都是对 离子的活度呈能斯特响应的电极。 7、凝胶色谱法,又称,它是按进行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法。 8、速率理论方程的简化式,其中第二项 叫。 9、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

三、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要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首先必须确定这两组数据的精确度有无显著差异, 此时需用()。 A、F检验 B、Q检验 C、t检验 D、Grubbs检验 2、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 A、Cx=Cs(Fx-F0)/Fs B、Cx=Cs(Fx/Fs) C、Cx=Cs(Fx-F0)/(Fs-F0) D、Cx=Cs(Fs -F0)/(Fx-F0) 3、原子吸收光谱为线光谱,一般分布在()区。 A、远紫外 B、远红外 C、红外 D、紫外可见 4、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 B、试液浓度足够稀 C、吸光系数足够大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5、AAS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下列哪种干扰()。 A、电离干扰 B、物理干扰 C、化学干扰 D、光谱干扰 6、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 H+得到电子 B. H+在溶液和水化层间转移 C. H+得到电荷 D. 溶液中Na+与H+交换 7、关于ISE的选择性系数,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是() A. 选择性系数愈大,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大 B. 选择性系数愈大,则干扰离子干扰愈小 C. 选择性系数与干扰离子无关 D. 选择性系数可用于校正干扰值 8、使用GC分析样品时,提高载气流速的影响是()。

卫生化学简答题

1. 简述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灵敏度降低了。 2.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什么呈带状光谱?(重要) 答: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电子光谱,但在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使得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有哪几种主要因素可以使谱线变宽? (1)自然变宽,取决于激发态原子的寿命,寿命越短,谱线越宽;(2)Doppler变宽,又称热变宽或者多普勒展宽,温度越高,展宽越严重;(3)碰撞变宽,包括洛伦兹展宽(又称压力展宽)和霍尔兹马克展宽(又称共振展宽)(4)由于电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斯塔克展宽(5)由于磁场作用导致谱线分裂的塞曼展宽 但无论何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展宽,都会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 4、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仪器方面进行比较。 仪器方面 UV-Vis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 AAS 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器—显示系统 荧光分析仪器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发射单色器—检测器—显示系统 5. 电位法测定F-离子时,常在溶液中加TISAB溶液。简述TISAB溶液的组成及作用。(重要)答:组成成分包括NaCl HAc-NaAc 枸橼酸钠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1)NaCl 用来调节和控制溶液的离子强度;(2)缓冲溶液HAc-NaAc,用来调节和控制溶液的pH值; (3)掩蔽剂:柠檬酸钠,作用是与溶液中共存的Fe3+、Al3+等离子配合,掩蔽其干扰。 (4)离子强度调节剂还可使液接电位稳定,缩短电极响应时间。 6、用pH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为什么需要用标准缓冲液定位? 答:用pH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时,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与试液的ph值呈线性关系,即E=K+0.059pH。若能求得E和K,即可计算试液的ph值。E值可由仪器测得,但K值常随电极和溶液的组成不同而不同,甚至随电极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微小变动,难以测量,因此,需要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校正K值,然后再测定试液的ph值。 7、方法比较 8. 在薄层色谱中,若分离极性组分,应如何选择吸附剂(活性)和洗脱剂。(重要)从试样各组分极性、吸附剂活性和展开剂的极性三方面综合考虑,使其相互适宜。分离极性的组分时,应选用活性级别较高(活性较弱)的吸附剂,极性较强的展开剂。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组分时,选用活性级别较低(活性较强)的吸附剂,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9. Van Deemter方程用于HPLC时,B/u项是否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重点) B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流动相为液体,其粘度比气体大得多,分子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它在气相中的小4~5个数量级;为了加快分析速度,一般流动相的流速不是很小。所以组分的纵向扩散程度很小,它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0、理论塔板数n、相对保留值r21、分离度R这三项色谱参数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反映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在色谱图上体现在哪里?理论塔板数n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反映色谱柱的柱效能;相对保留值r21反映色谱柱对组分的选择性;分离度R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果的综合指标。 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理论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柱效能越高,色谱峰对称性越好,峰越窄。当两相邻组分相对保留值r21≠1时,说明色谱柱对两组分选择性不同,两色谱峰顶部已分离。分离度R越大,两相邻组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越大,通常以R=1.5作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完全分离的标志。 11、在高效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答:根据Van Deemter方程式为H=A+Cu,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色谱柱的填充技术及传导阻力。因此,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柱效填充料装填的均匀性;改进固定相粒度(减小粒度,减小粒度范围);选择浅孔道的表面多孔型载体或全多孔微粒型载体;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适当提高柱温。其中,减小粒度是提高柱效的最有效途径。 12、试比较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异同点。 答:气相色谱仪很高效色谱仪都是由五大部分组成,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五个部分,高效液相色谱仪除高压输液系统代替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外,其他的都相同。 13、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区别 8、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特点:可测多组份试样、混浊试样、而且可作成导数光谱、不需参比液(消除了由于参比池的不同和制备空白溶液等产生的误差)、克服了电源不稳而产生的误差,灵敏度高。9、双光束优点 吸光度的大小不受入射光强度的影响,可以减少或 消除因光源强度不稳定而引入的误差,这正是双光 束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所在。 10、选择测定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 测定波长,为什么? 常,选λmax作为分析波长,灵敏度高(ε值最大), 而且在λmax附近吸光度随波长变化小(ε变化 小,近似为常数),测定误差也小。 11造成荧光熄灭的原因有多种: 答:(1)激发态荧光分子和熄灭剂分子碰撞,将能 量转移到熄灭剂而使荧光熄灭; (2)荧光分子与熄灭剂分子作用生成了本身不发 光的配合物; (3)荧光物质分子中引入重原子后,易发生系间 窜越而转变为三重态; (4)当荧光物质浓度较大时,激发态分子和基态 分子发生碰撞,产生荧光自熄灭现象。溶液浓度越 高,自熄灭现象越严重; (5)溶液中溶解的氧分子能引起几乎所有的荧光 物质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熄灭。 12、为什么荧光分析仪器的光源与检测器垂直? 答:由光源发射的光经激发单色器(第一单色器) 得到所需的激发光波长,通过样品池后,一部分光 能被荧光物质所吸收,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发射荧 光。可以在溶液的各个方向观察到荧光,但由于激 发光一部分可透过溶液,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 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 上进行。 13、作荧光强度测量时,标准荧光物质的作用是什 么?如何进行测量的? 答:作荧光强度测量时,标准荧光物质的作用是校 正仪器,用标准荧光物质把仪器读数定位到某个 值,以此为标准,测定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及样品 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使标准样和样品溶液有 一较好的读数。 14、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光度法高2~ 4个数量级的原因。 答:(1)增大光源强度,可提高荧光测定的灵敏度, 而不能提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 (2)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发射荧光的强度,荧光 强度大,信号强;而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吸收光前 后的强度变化(吸光度),信号弱。 为什么会产生锐线光源? 低压-原子密度低,Lorentz Broadening小;小电 流-温度低Doppler Broadening 小,故产生锐线 光源! 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空 白试验与检出限;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分析工作 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的检验。 第4章 1.紫外-可见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它 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分子的电子能级差为 1~20eV,主要位于紫外可见区。分子发生电子能级 跃迁时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电子光谱,常称为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由于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 时总是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包含了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 能级的跃迁,因此是带状光谱。基本特征:紫外可 见光谱是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或透光 率T)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由吸收峰、 谷、肩峰、末端吸收组成。吸收峰的形状和最大吸 收波长λmax,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2. 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答:σ→ σ*:波长100-200nm吸收峰位置远紫外区,物质饱 和烃类。n→σ*:波长150-250nm吸收峰位置真 空紫外区,物质含有O、S、N、X等杂原子饱和 烃衍生物。π→π*:波长200nm左右,物质不饱 和烃和芳烃,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n→π*:吸收 峰位置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物质含有n电子和π 电子含有双键的化合物。不同溶剂溶解样品最大 吸收波长蓝移是n→π*,红移者是π→π*。3、 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光学因素和化学因素。光学因素有①非 单色光引起偏离。②一起光学元件的性能缺陷所产 生的杂微光的影响;③非平行光或入射光被散射引 起偏离。4.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 的功能如何?答:分光光度计通常由光源,单色 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或记录仪组成。光源的 作用是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且应具 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单色器的作用是将 来自光源的连续光谱按波长顺序色散,并选择出所 需的单色光;吸收池用于装溶液;检测器的作用是 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显示或记录仪是将检测器 输出的信号经处理转换成透光度和吸光度显示出 来。第5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AAS)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VS)在测定原理和一仪器构造上有什么异同? 答:AAS基本原理:光源发射的特征谱线通过被 测物质的原子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 收,在一定条件下被吸收程度与基态原子浓度成正 比,从而进行元素定量分析。UVS:是基于物质分 子对紫外-可见光区电磁辐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 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①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 质对光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依据是朗伯比 尔定律A=KC. 不同:AAS吸收光的物质状态是基 态原子蒸气,吸收的是其原子的共振辐射,发生原 子外层电子技能的跃迁,为线状光谱。UVS吸收 光的物质状态是分子,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电磁 辐射,发生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为带状光谱 ②仪器结构:相同:都由光源、吸收池(原子化系 统)分光系统(单色器)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不同:AAS光源用锐线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原 子化器之后,这样可分掉火焰的杂散光并防止光电 管疲劳;UVS光源用连续光源,单色器通常位于 光源与吸收池之间,把光源发出的连续色谱色散成 单色光 2.AAS的主要干扰及消除方法 答:主要干扰有基体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 光谱干扰,背景干扰。①基体干扰:又称物理干扰, 消除方法:a配制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物理性质的标 准溶液的方法b标准加入法c稀释溶液②化学干扰 消除方法:a加入稀释剂b加入保护剂c加入缓冲 剂d改变火焰温度或火焰的气氛e化学分离③电离 干扰消除方法:a加入过量消电离剂,消电离剂是 比待测元素更易电离的元素,它在火焰中首先电 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离子,从而抑制了待测元素的 电离。④光谱干扰法消除方法:a另选分析线b减 小狭缝宽度c预先分离试样中干扰元素⑤背景干扰 消除法a氘灯校正法b仪器零点扣除c空白溶液校 正d塞曼效应校正法e自吸效应校正法。 影响荧光强度测定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上升荧光强度下降②溶剂:溶剂极性 增加,π→π*红移,能量降低,导致荧光增强, 同时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③溶液pH:带有酸性 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与溶 液pH有关④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 或其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显著下降 的现象叫做荧光猝灭或熄灭,能引起荧光强度降低 的物质称为荧光猝灭剂,荧光物质浓度过大,会发 生自吸收及形成聚合物而产生自身熄灭现象。⑤散 射光:当激发光照射溶液时,部分光子和物质分子 碰撞时,使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散射光, 瑞利散射光波长与激发光波长相同,对荧光测定没 有干扰;拉曼散射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稍长或稍 短,对测定可能产生干扰。采用较短波长的激发光 进行激发,就可消除拉曼散射光干扰 5、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 答: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包括荧光物质本身的结构 以及外部影响因素。①分子具有共轭双键、刚性平 面结构有利于产生荧光,取代基效应影响荧光效 率;②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有温度、溶剂、溶 液pH值、散射光、荧光熄灭。 第7章电位分析法 1.直接电位法的工作原理。 答:一支离子选择电极与一支参比电极共同组成 一个测量电池,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与离子选择电极 的膜电位有关,此膜电位值与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活 度对数值有线性关系,从而求出该离子的浓度,这 就是直接电位法的工作原理。2.离子选择电极分 类 (1)原电极①晶体膜电极:a均相膜电极:氟 离子选择电极b非均相膜电极:碘、溴离子选择电 极②非晶体膜电极:a刚性基质电极:pH玻璃电 极b流动载体电极:带正电荷-No3-电极,中性-K+ 电极,带负电荷Ca2+电极。 (2)敏化离子选择电极①气敏电极-氨气敏电极 ②酶电极-氨基酸酶电极3.标准氢电极 lvPAC规定所用的标准电极为标准氢电极(SCE),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都等 于零伏。工作条件是:①氢离子活动度为1mol/L; ②氢气压力为1.01325*105Pa,即1个大气压,③ 作为氢电极的铂片上都有铂黑。4.总离子强度调 节缓冲剂的作用(TISAB):为了保持试液pH在 一定范围,离子强度稳定,同时消除Fe3+.Al3+等 离子的干扰哦啊,将惰性电解质。pH缓冲剂,掩 蔽剂混合在一起配成混合溶液,此混合溶液称为 TISAB.主要作用:①维持样品和标准溶液恒定的离 子强度;②保持试液在离子 选择点击合适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的干 扰;③是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5、 电位法中应如何测定电池电动势。答:将离子选 择电极与参比电极一起插入被测试液中,构成原电 池。将此原电池连接于测量电池电动势的装置如电 极电位仪上,离子选择电极将溶液中相应的离子活 动度转换成电信号后,再“零电流”下测量电动势。 第10章液相色谱法1色谱法的原理:共同的基 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固定相和流动相。当流动相 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的性质与 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相互作用的类型 和强弱也有差异,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2简 述色谱法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混合物分离的先决 条件。①基本原理:由于试样中各组分物理,化 学性质的差异,他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 数K或吸附能力不同,与固定相,流动相的作用 力不同,当流动相向前流动时,不同组分的迁移速 度就有所不同。当其流出色谱柱时,各组分便得到 分离。②样品组分分配系数K值得差异是混合组 分分离的先决条件。K值越大,该组分在柱中迁移 速度越慢,在注重保留时间越长,后出柱;K值越 小,……越快,……短,先出柱。组分在色谱柱内 产生的差速迁移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同 时,组分能否完全分离由色谱过程传质和扩散行为 决定,即与色谱过程的吸附等温线类型。①在一定 温度下,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被吸附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浓度相对关系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类型。②有三种类型:线形等温线—溜出去纤维正 态曲线,峰形对称;凸形等温线—流出曲线为前缘 陡峭,后部拖尾的“拖尾峰”凹形等温线:流出曲 线为前缘平缓,后缘陡峭的“前伸峰”。③在一定 色谱条件下,控制进样量,使其不超过进样的限度, 可望获得理想的色谱峰。

2019职业卫生试题及答案20191217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 职业病指(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3.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4.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 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5.(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 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 接触矽尘工人 6.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

全国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全国化学品安全卫生知识问答试题 一、填空题 1.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__________习惯不良造成。 2.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________的基础。 3.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___________. 4.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等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分别指该物品对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火焰、冲击波等因素的___________. 5.火灾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__________成比例。 6.农药污染水体还对鱼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具有难于生物降解和高蓄积性的农药的污染___________严重。 7.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使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危害,____________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主观上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8.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___________等四种方法。 9.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其扑救方法___________,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10.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发生火灾时自己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___________等内容。 1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____________控制或扑灭火灾。 12.危险化学品的露天堆放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____________不得露天堆放。 13.《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的核心就是要求所有生产、经营、运输、

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光子能量公式为_______,通常波长大于_______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_______KJ/mol。 2 光化学烟雾从产生到结束,其中主要污染物依次出现的顺序为_______,二次污染物有_______。 3 天然水的总含盐量(TDS)=。 4 组成水中酸度的三类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腐殖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7 天然水中的胶体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类。 8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9 我国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气颗粒物中粒径_______的称为细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粒径_______的称为粗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絮凝过程的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_____、无机酸度_____、CO2酸度______、总碱度_____、酚酞碱度_____和苛性碱度_____。 14含碳化合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 _________________中间产物,然后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

卫生化学知识点

第3章 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答: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的程度,精密度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分散程度,准确度是反应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高精密度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 2、实验室内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空白试验与检出限;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分析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的检验。 第4章 1.紫外-可见光谱为什么是带状光谱?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分子的电子能级差为1~20eV,主要位于紫外可见区。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电子光谱,常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于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包含了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是带状光谱。基本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是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或透光率T)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吸收光谱由吸收峰、谷、肩峰、末端吸收组成。吸收峰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物质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 2.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答:σ→σ*:波长100-200nm吸收峰位置远紫外区,物质饱和烃类。 n→σ*:波长150-250nm吸收峰位置真空紫外区,物质含有O、S、N、X 等杂原子饱和烃衍生物。π→π*:波长200nm左右,物质不饱和烃和芳烃,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n→π*:吸收峰位置近紫外区和可见光区,物质含有n电子和π电子含有双键的化合物。 不同溶剂溶解样品最大吸收波长蓝移是n→π*,红移者是π→π*。 3、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光学因素和化学因素。光学因素有①非单色光引起偏离。 ②一起光学元件的性能缺陷所产生的杂微光的影响;③非平行光或入射光被散射引起偏离。 4.分光光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 答:分光光度计通常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或记录仪组成。光源的作用是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且应具有足够

2015年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砷试题及答案

2015年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砷试题及答案

1、下列哪种食品可以生产经营 D A.超过保质期限的 B.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C.掺假的 D.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2、颧骨骨折复位的主要标准是 A.开口活动无障碍 B.闭口活动无障碍 C.面部无畸形 D.说话正常 E.无复视 3、A.构效关系分析 B.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 C.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D.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E.流行病学调查 (1).用于确证人类致癌物的研究方法是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用于确定人类致癌物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流行病学调查。第一,因为是人群的结果,不存在种系差异问题;第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实验研究和干预研究可以得到处理因素与结局的因果关系,因此,该法为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

5、《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D A.用骗取、伪造或替换的方法取得执业证书者,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撤销 B.违反医疗护理规章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C.违反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D.行为造成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 6、颌下间隙感染较多见的感染源是 A.牙源性 B.外伤性 C.过敏性 D.腺源性 E.血源性 7、A.阻断D1、D2受体 B.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 C.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D.对心肌β1受体有兴奋作用 E.使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升高 (1).苯海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苯海索为中枢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是最早治疗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作用机制在于中枢抗胆碱作用,通过阻断纹

卫生化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含何种元素、何种官能团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测定组分的相对含量 结构分析(structure analysis) : 形态分析、立体结构、结构与活性 2.按分析对象分类: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3.按待测组分含量分: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 4.按分析手段分类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需要较特殊的仪器,通常称为仪器分析,包括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5、按分析目的分类 常规分析:例行分析,日常分析 仲裁分析:权威机构、法定分析,具法律效力:司法鉴定等 二、计量单位 第二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二、样品溶液的制备: (一)溶解法:酸性水溶法、水溶液浸出法、碱性水溶液浸出法、有机溶剂浸出法 (二)分解法:高温灰化——经高温分解有机物使被测成份能够溶于适当溶剂成可测定状态; 低温灰化——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激发态氧等离子体消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体; 湿消化法——利用浓无机酸与强氧化剂消化样品; 密封加压——利用高温高压,结合湿消化法消化样品 微波消化——密闭加压、湿消化与微波能结合消化样品。 三、分离与富集方法:溶剂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蒸馏与挥发法、膜分离法 第三章卫生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一、了解三种误差 1、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均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

卫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mine0808)

卫生化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测定蔬菜中的农药——乐果残留量,制备试样溶液的方法可采用(c ) A.混合酸消化 B.碱水解 C.丙酮浸出 D.干灰化法 2.使用“干灰化法”预处理样品的优点是(a ) A.有机物分解除去完全 B.挥发性待测物容易收集 C.待测物无明显变化 D.操作步骤少 3.选择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时应注意(b ) A.不改变待测组分的状态 B.与选择的测定方法相适应 C.完全消除干扰物质 D.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4.对真实值为8.02%的样品进行分析,甲测定结果平均值为7.96%,标准偏差 为0.04%,乙测定结果为8.10%,标准偏差为0.06%。与乙的测定结果比较,甲的测定结果( a ) A.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 B.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C.准确度较差,精密度较好 D.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差 5.在测定样品过程中,做加标回收试验的目的是(b ) A.评价方法检出限 B.评价方法准确度 C.评价方法灵敏度 D.评价方法精密度 6.光度法定量分析中,如果入射光的单色性较差,会偏离Lambert-Beer定律, 其原因是( d ) A.光强太弱 B.物质对各波长光的ε值相近 C.光强太强 D.物质对各波长光的ε值相差较大 7.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b ) A.可用较宽的狭缝,增加了光强度 B.消除了光源不稳定的影响 C.可用较弱的光源 D.可消除共存物质的干扰 8.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下列哪项引起 的(c ) A.分子中振动能级跃迁 B.分子中转动能级跃迁 C.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 D.分子中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9.分子荧光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b )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 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 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 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 10.下列因素中会使荧光效率下降的因素是(d )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大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 11.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b ) A.消除杂质荧光 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 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 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 12.在原子吸收分析时,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 ) A.空心阴极灯 B.原子化系统 C.分光系统 D.检测系统 13.以下分析法中,不能定性分析的是(d )

卫生化学名词解释

误差:(error)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致使测定结果与待测组分的真实含量不完全一致,他们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因素引起的。 随机误差: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来衡量。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反映了测定值的再现性。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用偏差来衡量。 检出限: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显著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定量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 可疑值: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得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甚至个别测定值偏差很大。这些偏差较大的数据称为可疑值。 显著性检验:是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个分析结果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是指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它是基于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发射或吸收光谱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S)是根据物质分子对紫外光(200-400nm)和可见光(400-760nm)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对待测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稀的,均匀的吸光物质溶液时,物质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测定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成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峰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吸收峰:吸收曲线上凸起的部分称为吸收峰 标准曲线法: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再选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一直线。在完全相同额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于吸光度的试样溶液浓度。 显色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变为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物的过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也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谱线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共振吸收线:当电子由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共振发射线:从第一电子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出的频率相同的谱线称~。 谱线轮廓:发射线或吸收线的谱线强度随频率或波长不同而改变称为谱线轮廓。 积分吸收: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称为积分吸收,它表示吸收的全部能量。从理论上可以得出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正比。 峰值吸收:当用锐线光源做原子吸收测定时,可采用峰值吸收法测量原子吸收值。峰值吸收时直接测量吸收轮廓的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原子吸收系数,从而确定蒸汽中原子的浓度。 灵敏度:指被测元素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吸收值的变化量。 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或量。(原子吸收光度法中,习惯用特征浓度。) 电离干扰:在高温条件下,原子会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吸光度下降,这种干扰称为电离干扰。 分子荧光: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能量后,分子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任意激发态,通过同类分子或其他分子(如溶剂)碰撞,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了一部分,由所处的激发态能级下降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震动能级。由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震动能级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下降至基态的任何震动能级,这时发出来的光称之分子荧光。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起施行。 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的方针。 3、( )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4、用人单位的( )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5、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 )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6、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7、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8、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有关规定组织 ( )、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 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得安排( )、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0、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时,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报告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职业病指(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2.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3.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 生物因素 4.(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 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 接触矽尘工人 5.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 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警示标识 C. 警示说明 D. 警示语言 7.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 必要时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间断 8.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 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 遇等 D. 职业病病名 9.工作 场所的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应( )。 A.考虑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要求 B.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 心理健康的要求 C.满足生产要求 10.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 A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县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 C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 、省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2、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和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 3、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危害因素。 ( ) 4、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 ) 5、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 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