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定婚制度

明代定婚制度
明代定婚制度

明代定婚制度

一、定婚之构成要件

明初,《大明令》起着临时法规的作用,同时也承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订立的关于定婚等嫁娶行为的礼仪规范的法律效力,曾明文规定:“凡民间嫁娶,并依《文公家礼》。”综合《大明令》、《大明律》及各朝条例中的规定可看出明代法定定婚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项:

(一)凭媒而立

与现代婚约必须由男女双方当事人自行订立相反,古代中国,作为婚姻关系当事人的男女双方是不能主张任何权利的:定婚行为首先要由媒人往来两家通言致意,这是婚姻关系成立的第一要件。《文公家礼》议婚条规定:“议婚,必先使媒氏往来通言”,若女方许诺,“次命媒氏纳采、纳币”。定婚各个步骤,都有媒人参与,乃至定婚的婚书仍需“凭媒写立”,经由媒人签字、画押,方有效力。媒人的报酬“谢媒礼”,是当时社会、官方认可的报酬,一般由男方负担,时人有言:“从来媒人哪有白做的!”媒人往往由利益驱动,欺骗男女双方,“俊的矜夸,丑的瞒昧”。媒人被男女双方看作婚姻之造意者,若引起诉讼纠纷,要追究媒人责任,只是其所应承担的惩罚一般要比主婚人低一等。《大明律》规定:凡媒人知情者,各减凡人一等。司法实践中,也有媒人负主要责任的案例。明末一案例记:

许谦与陈应绵邻居相友,许男陈女系指腹为婚,……。今年应绵妻故矣。妻陈氏在时,于今夏许配黄周耀子黄福为室。为媒者,陈朝荣也。

此案中,女方定婚后悔婚,本已经违反法律,应受刑罚;媒人与许谦为邻,法官推断其应当知晓许、陈两家已有婚约,且男方可能不知情,故判决黄周耀出银二两五钱,陈朝荣赔银一两五钱,共四两,偿还许谦原来的聘礼;陈朝荣作为媒人受到了笞刑。对不知情之男方主婚人只作经济惩罚;媒人陈朝荣既知陈氏女已与他人定婚,仍为其保媒黄家,按明律属“嫁娶违律、媒人知情”,故将陈朝荣作为第一责任人,施以刑罚,法官又着陈朝荣部分赔偿许家原聘。

(二)由尊长主婚

在古代,婚姻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被看作完全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长辈,尤其是“父母的意志在法律上成为婚姻成立的要件”。《大明令》规定:凡嫁娶,皆有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从法律上将主婚权赋予了男女双方的家长。具体到定婚,从缔结婚约,到收受聘礼,无不由尊长进行。主人、女氏主人分别指男女主婚人,可见明代定婚过程中主婚人起的作用是绝对的,享受的权利多,承担的法律责任重。定婚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若由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姊及外祖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余亲主婚者,事由主婚,主婚为首”。

对于男方没有“父母之命”缔结的婚约,一般不承认其效力,只有在婚姻已成事实的前提下,“卑幼”自主定婚才能得到承认。否则违背尊长意志,坚持自己订立的婚约,是要受到刑法处罚的。《警世通言》中讲了一则故事:王娇鸾与周廷章私订终身,立有婚书,并有媒人为证。周归家乡,其父已经为其与同乡魏氏女定婚,周遂背前盟,致使王怀恨自缢身亡。故事反映出在明代社会,法律赋予以父权为代表的尊长代理儿女行使定婚权的权利,“卑幼”个人主张的权利与尊长代为主张相比要小得多,甚至可以完全被否定。

法律虽然统称父母,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子女的婚姻是没有决定权的,只有父亲才拥有决定权。这在明代小说中多有反映:京师白孺人欲将女许给兄之子,恐丈

夫阻拦,遂背夫写下文书,将钿盒分作两处,以做凭证。白氏丈夫归乡,将女儿许给了同府陈家,白氏虽写有私约在先,也不敢提出异议。只有在“夫亡(母)携女适人”的特殊情况下,其女才能“从母主婚”。不过,即使如此也需母亲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才能拥有儿女婚配的发言权,而明代妇女一般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主婚人抛头露面是违背礼法的。《莆阳谳牍》记载的一件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此项法规具体的施行方法:方养盛病故,遗下四女。妻蔡氏带四女改嫁邹征聚。蔡氏有家资二十两随带。“(邹)征聚内抽出六两已遣嫁长女矣。所余原备三女日食妆资。”此案符合“夫亡(母)携女适人”的条件,四女之母蔡氏虽然有财力,主婚人仍是女子的继父。可见立法的本意不在承认女性尊长的主婚权,而在维护男方利益——使遣嫁他人的女儿不浪费男方的财产,根本目的仍在于维护男性家长支配家中经济大权的权利。(三)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

婚书即婚约,纳征礼(即纳聘礼)行后,婚姻关系即算确定,需要用一定的文字形式固定下来,故有婚约。婚约一般由男女双方家长订立,内容应写明男女双方年龄、行次、聘财,主婚人、媒人分别画押,两家各执一纸,以做凭证。《大明律》规定:凡男女定婚之初……务要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写立婚书,凡招婿须凭媒妁,明立婚书——将婚书作为定婚的要件之一。但并未规定婚书格式,仅有明人小说中的拟婚约可供参考:

立婚约人金声,系徽州人。生女朝霞,年十六岁,自幼未曾许聘何人。今有台州府天台县儒生韩子文礼聘为妻,实出两愿。自受聘后,更无他说。张、李二公与闻斯言。嘉靖元年某月某日

婚书作为婚姻关系订立的证明,常在民事纠纷和诉讼中被当作主要的书面证据,是地方官判决的主要依据。如上文中立婚约人金声后因嫌儒生韩子文家贫,欲毁约,韩生提供的证据中婚书即为主要一具,太守依婚约判定“韩氏新姻、彰彰可据”,维持婚约的效力。

同时明律又有:“虽无婚书,曾受聘财亦是”的规定。法律虽然规定嫁娶须写立婚书,在民间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有聘财。只要女方接受了男方聘礼,婚约就算定立。有无聘礼以及聘礼多少,往往能决定婚姻关系是否成立。明末宁波府推官李清审理的一件“逼嫁事”可做例证:

袁尚鼎有女二女,鄞民何挺求姻,袁、何二人以红帖(即婚书——定婚帖)往来,何挺十余年不曾下聘礼,二女二十五岁时孔弘祖聘娶成婚。

何挺告袁尚鼎悔婚,推官判词中写道:“不闻挺以聘礼往……顾以一纸空言,必欲责二女为罢舞之孤鸾。”认定前约无效,承认后婚。可见在整个定婚行为中,聘礼处于关键的、核心的地位。

(四)双方自愿、意思表达一致

一般说来,定婚需男女两家自愿。这主要是由于明代倡导“门户婚”——男女双方需要门当户对,身份不同的婚姻一般不为世俗所容。“良贱为婚”更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自愿原则才得以载入法律。《大明律》有云: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疾、残、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务要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双方均无异议,才下聘礼,写立婚书、缔结婚约,凭借权势硬性强娶往往不能达到目的。成祖仁孝皇后去世后,欲得皇后幼妹继位中宫,因为得不到女方主婚人的首肯而作罢。成祖虽然贵为皇帝却也强求不得,表明明代定婚制度的双方自愿原则已被广为遵守,连具有立法权的皇帝也不例外。违背一方意志的抢夺婚,更是为法律所不容,即使已成事实,也要判决“离异”。昆山

县祁圭堂弟妇范氏守寡,只有一子一女。祁圭擅做主张欲将侄女许给宋家,范氏不同意,没有接受宋家的聘礼,接受了陈家的聘礼,宋家串通祁圭等人抢婚。至判决时,范氏女已有身孕三月,法官仍判决离异,“着范氏领归,俟分娩后,同族长主婚,明属于陈家”。此案中,女方享有主婚权的人范氏不愿受宋氏之聘,认同双方自愿订立的与陈家的婚约,得到法官的认同,说明自愿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为法官所遵循。

二、定婚的法律后果及婚约解除的法定事由

婚约一经订立,便具有法律约束力,婚姻关系即算确定,男女双方成立为婚姻关系,互相负有结婚的积极义务及不得与第三人定婚之消极义务。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确定的表现之一是双方家长以亲家相称。此在明人小说中多有反映。江西赣州府石城县鲁家与顾家儿女自小定婚,双方家长即“来往间亲家相呼”。表现之二是男女被视为夫妻,《醒世恒言》卷三十中,张廷秀与王氏女定婚后即称对方为“媳妇”。法官的判牍中,也将定婚男女双方视做夫妻。明末推官祁彪佳《莆阳谳牍》中将定婚类案件定性为“夺妻事”。

法律既然承认定婚男女的未婚夫妻身份,所以民间保媒、聘女一般都避开已经定婚的女子,连皇帝选秀女,都要如此。嘉靖元年,浙江讹传点秀女,大富商金声急欲嫁女,路遇贫儒韩子文,许以女嫁之,急言:“但是有人定下的,朝廷就不来点了。”这正是明代社会中国家承认定婚法律效力的生动反映。在实际司法操作中,它也为各级司法部门广为遵循。宣德年间,唐王第五子选县民之女为妃,后有民王家诉此女已经受了他家的聘礼。经核实后,唐王只得另外为儿子择妻。定婚虽具有强大的法律效力,但明律中也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解除婚约的法定事由,婚约的解除可产生两方面的效力:身份上的,双方解除未婚夫妻身份;财产上的,主观上有过错的一方应负赔偿对方经济损失的责任。明律规定婚约解除的法定事由可分为两类:

(一)自然因素

男女定婚后,因故身亡,婚约自动解除。至于聘礼的归属,一般情况下,“若已定婚,未及成亲而男女或有身故者,不追财礼”。地方官在实际审案中也会考虑家庭经济状况酌情处理。如:

生员方汪之子聘林汉臣之女,据林汉臣及臣之叔宗潘称,止受聘金六两。今方汪之子死,莆例无尽还之理。

于是县官判女方还银一两,推官祁彪佳考虑方汪家境贫寒,儿子还未下葬,而女方尚有再嫁他人的可能,又断给男方三两。在这场民事诉讼中,法官的判词中并未提及律条,引用的只是地方习惯,判决结果证明明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的法官“并不是刻板地适用法律”,他们具有“宁愿使判决合乎情理的司法判决风格”。

(二)人为因素

1.男方无故不娶及逃亡不还者

成化年间条例规定:“定婚五年无故不娶及夫逃亡过三年不还者,并听告官改嫁”,又“聘定与人,其夫逃故并买卖在外,年久不回者,许令照例改嫁”。因婚娶费用大,导致民间“聘定于数年而不能备数,以至婚姻失时者往往有之”。如上文江西赣州府鲁男、顾女自小定婚,后男方家道中落,数年不能毕姻,以致后来引发命案。加上“逃亡不还”的流民现象从明中叶起大规模出现,至明末仍存,这使婚约解除的案件频频发生。如莆阳府陈旺聘定同府林延庆侄女,聘银七两。林趁陈逃亡在外,将女又许配黄家,得聘银七两。陈旺的叔叔代为申诉。推

官判女方返还原聘。并另赔偿男方六两。判词中并未言及男方“出外”年限,推测应不满三年,所以才能追还聘礼。

2.男女或有犯奸盗

明律在此方面语焉不详,只规定“男女有犯奸盗者不用此律(不在追不追聘礼之律)”,故律学家补充解释道:“男女定婚未曾过门,私下有犯奸盗、通奸”者,“义不可复合,听其别娶别嫁,不用悔亲之律”。注律者只是私家著述,并不为官府认可,没有法律效力,但反映了明人对此问题的一般看法。

三、违约婚姻

明律规定违约行为可分为两类:其一,欺诈婚姻;其二,为定婚后的违约行为即男女悔亲行为。二者均按照过错主义原则追究过错方责任。

(一)定婚中的欺诈行为及其法律调整

订婚中的欺诈行为,明人称为“妄冒”,即违反婚约以假男可假女冒充。《大明律》规定:女家妄冒,杖八十,男家可追还聘礼;男家妄冒者,加一等。未成婚者仍依原定,已成婚者离异。

明代有一怪风俗:京师专门有人家,嫁妇女为外家人妻妾,初看时以美貌的女子相看,临娶时以丑女调换,名曰“戳包儿”。甚至有以幼男诈为女子嫁人为妇者,成化间就有这样一件案例,为男方觉察,送到官府。事实上,此条律文在施行中,往往重事实婚,已成婚者,多将错就错。这类案件被文人演绎成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冯梦龙一则小说记有书生钱生借住表兄家中,因兄貌丑,代往相亲、迎亲,因雨滞留洞房,表兄告到官府。县令判钱生与女成婚。此为男方妄冒引起诉讼在当时司法实践中处理的现实反映。

(二)男方解聘

如果女方无过错男方解除婚约,一般不能收回聘礼,且法律要追究男方悔婚之罪(杖八十)。究其原因不外乎聘财的归属问题:男方悔婚,聘财落入女方之手,女方家长又可将女另许他人,以一女得两份聘礼,女方自然不会有异议,同时也可算作对男方毁约行为的惩罚。但是司法实践中,案例多为男方悔约另娶后,反于女方“再婚”后诉诸官府,告女方悔婚。而法官审理案件时,只依据律条“女方悔婚再嫁他人者,归前夫”。景泰年间就有一例:都督吕毅男瑛与指挥使葛覃妹定婚,后瑛调职山海卫,别娶他女成婚。葛覃无奈在妹妹三十岁以上时将其嫁与一南京千户,已生儿育女。吕于是告葛氏悔婚,两家打了多年的官司。此案中虽然原告吕瑛悔婚在先,但法官并没有追究其悔婚的责任。排除此案司法运作中的非正常因素,可以推断:男家悔婚另娶不一定受到法律的制裁,反可以凭婚约导致后婚无效。

(三)女方解聘

如果男方没有悔约,而女方欲解聘,应首先征得对方同意,由男方写立“休书”,并退还男方聘礼,才算正式解除婚约。或可直接退还聘礼,但如未索要休书,无文书可据,往往引起纠纷。万历年间吏部侍郎赵用贤女儿曾与御史吴之彦男定婚,后因二者政见不同,吴与赵绝婚,赵遂封还原聘礼,吴御史接受后没有索要休书。后此事成为党争事由,辅臣就此责备赵“绝婚轻易”。可见女方欲解除婚约必须依照规定的程式进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女方贪图聘财,悔约、一女两聘的案例非常常见。明律根据两种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调整;未成婚的,杖70,已成婚的,杖80。后来与女方定婚的,知情与同罪,财礼入宫,不知者不追还财礼。至于女子归属,法律规定:女归前夫,前夫不愿者从后夫,但要倍追财礼给还前夫。

明清律学家对法规中女子归属问题颇有异议,薛允升认为:“此条便觉混淆不清”,认为“无应行离异之文”,应“仍许后夫为婿”,“谓已成婚者,亦应追归前夫,则不近情理矣”,反映了明清时期对此类案件的基本看法。实际上地方官在审案时,一般依据“未成婚者归前夫,已成婚者归后夫”的原则。明末宁波府推官李清即据此断案,案情如下:

沈应用年暮无嗣,以宗侄沈之龙为嗣,以养女楼氏许婚。沈应用死后,其妻转将女许给胡家,得聘礼十二两。

李清认为楼氏固“有主罗敷”,幸与胡男未及成婚,故为楼沈二人主婚,并还胡氏聘礼十二两。此案关键在于楼氏女“幸黄花未折”——后婚并未成事实,所以维持前约。

若男女已成婚则按照从“后夫”处理,案例如下:千户黄春将侄女黄三许彭谦侄彭俊。成化十六年十二月黄三与李华备礼成婚。被彭家告发。沈阳中卫审结如下:

所犯合依男女定婚之初若再许他人已成婚者律,杖八十?彭俊执称不愿黄氏为婚,另行娶妻。

于李华名下,倍追财钱银三两给还彭俊收领,将黄氏断给李华。与李清审理“姻变事”相比,此案适用法律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明代定婚制度总体而言是对唐代以来封建社会婚姻立法成果的继承,但是其中的某些构成要件如写立婚书、双方自愿意思表达一致等原则与近代资产阶级倡导的婚姻契约原则、意思表达一致等在形式上至少是相符的。同时,相对唐律中的规定而言,违法所受惩罚的刑等要低一等,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对人身关系束缚的松懈,符合近代“从身份到契约”的法律发展方向。故笔者认为明代定婚法律规定中的进步因素可以视为中国近代婚姻立法的萌芽,也表明中国古代的婚姻立法在缓慢地、自觉地朝着近代婚姻立法前进。

订婚流程

订婚流程 订婚时间及程序安排: 时间: 具体时间: 地点: 注意事项: 人物: 男方: 女方: 订婚人: 共计: 男宾: 女宾: 流程安排: 1、男方亲属先到酒店,女方家属到来时,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媒人简单介绍认识。 2、双方家属进入房间(进入同一房间,座位已经摆好,媒人引领人员入座)。若有两个房间,男女分开入位先交流。 3、定亲仪式开始: 媒人发言: 大家中午好,在这个孕育希望的日子里,一对年轻人经过相识、相知、相恋,即将确定人生的婚姻关系。今天是个好日子,(相识和订婚是两人身份证日期,巧合)两人经过一年多的接触,要在一起共同面对以后的生活。(可简单介绍两个人的脾气性格等,两人站在媒人旁边)。 第一项:认识长辈 下面认识一下双方的长辈: 男方先领女方认识家人: 男方介绍,女方倒茶(或点烟)··· 女方领男方认识家人: 女方介绍,男方倒茶··· 第二项:赠送彩礼。 成就一双儿女事,了却两家父母心。看到自己的儿女找到心仪之人,父母的心里是最甜蜜、最幸福的,也会给你们最大的祝福。男方父母精心准备了红包,这里是xx 元,希望你们携手并肩,努力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想此时此刻做父母的一定有多话想给你俩说。 下面有请xx叔给儿女们说几句:···

下面有请xx叔给儿女们说几句:··· 非常感谢两位家长热情洋溢的讲话通过他们的讲话我们知道了为人父母者的艰辛和苦心,两位准新人要牢记长辈对你们的淳淳教导,要牢记父母恩,报答父母情。男方、女方请面对父母站好。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毕恭毕敬地向父母们一鞠躬,感谢父母养育恩,孝敬父母是本分,祝愿爸爸妈妈健康快乐! 希望你们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能永结同心,互相照顾,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三项:改口爸爸妈妈(根据女方情况) 不结亲是两家,结了亲是一家。你的爸就是我的爸,我的妈也是你的妈。下面我们举行改口仪式。 有请女方向男方父母喊爸爸妈妈。···· (再有请男方向女方父母喊爸爸妈妈。) 从此,你们都多了两个更疼我们的爸和妈,听话懂事常回家。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年纪越来越大,我们以后一定要孝顺,不惹父母生气,好好努力,把自己和父母照顾好,再给父母鞠个躬······。 第四项:互赠定亲信物。 双方已互买了衣服,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也将互相关爱、嘘寒问暖、知冷知热。男方准备了三金,女方准备了笔记本和钢笔。希望女方越来越漂亮,男方越来越上进······象征着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手相牵、互相关爱,生活幸福美满、永结同心,共度美好生活···(自由发挥) (第五项:公布结婚日期 如果商议定下来,可在场宣布,告知亲属,两家人准备结婚事项) 订婚是中国最古老而传统的婚礼习俗,也是对两位有情人幸福美满的见证,希望你们要记住这个特别的时刻,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风雨兼程,都要互相勉励、互相忠诚。 让我们向这对准新人表示衷心的祝福。祝你们早日步入婚姻殿堂,届时各位再来见证和分享那更加幸福的时刻。下面有两位向各位来宾鞠躬致谢(一鞠躬)····感谢大家自百忙之中见证这一时刻,祝愿在座每一位身体安康、幸福吉祥。 订婚仪式礼成,感谢大家到来,请大家入位,我们的喜宴也正式开始。请大家举杯畅饮、共度一个美好幸福的时光。 4、宴会结束,送女方亲属回府。 5、男方和女方回老家,认家,见老人。 2012-12-21

2020最新订婚主持人台词及流程

【篇一】订婚主持人台词及流程 一、序曲旁白: 督导:(音乐起)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与蜻蜓结伴,与虫鸣欢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草木在抽芽长,花儿在悄然绽放;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心是湖畔的波澜,爱是千年的誓愿!xxx小姐和xxx先生的订婚仪式现在开始!有请我们今晚的庆典司仪xxx! 二、司仪入场: 司仪:(音乐停)千里姻缘牵一线,月老系魂定百年。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20XX年3月30日,星期三。皓月照双燕,吉日定良缘。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天,在这个玫瑰花开的季节,我们迎来了xxx小姐和xxx先生的订婚的大喜日子,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两位准新人的家长向各位亲朋好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三、准新郎入场: 司仪: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上今晚的准新郎xxx先生!(准新郎上场,配入场音乐) 准新郎:大家好,我是今晚的准新郎xxx。今天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和xxx的订婚仪式,给我们的典礼带来祝福,使得今天的礼堂蓬荜生辉,请大家与我一起分享这个幸福快乐的夜晚。祝大家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四、准新娘入场 下面再让我们请上今晚的准新娘xxx。(音乐起,准新娘上场)正从红地毯的那端走上舞台中央! 司仪:(音乐停)我们想要代新娘向你问三个问题,你希望你能准确无误的回答出来。三个谜语,各打一个字。 准新郎:好,没问题! 司仪:天鹅湖边鸟飞去 准新郎:我! 司仪:享受无限又请友

准新郎:爱! 司仪:人尔相伴结伉俪 准新郎:你! 司仪:回答正确,希望你能好好的对待这位美丽的新娘,爱护她,呵护她,包容她,珍惜她一生一世。 准新郎:我一定好好的对待xxx小姐,爱护她,呵护她,包容她,珍惜她一生一世。 五、求婚仪式 司仪:准新郎,你能用刚才的谜底连起来向我们的xxx小姐求婚吗? 准新郎:xxx,我爱你!请你做我的未婚妻!(单膝下跪求婚) 准新娘:我愿意!(顺手搀扶起新郎,两人面对来宾) 司仪:在媒妁之言与自由恋爱并行的时代,订婚仪式是在结婚之前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俗礼上不可或缺,这表示男女双方愿意确认未婚夫妻关系,这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所以,在双方送上订婚信物的时候,我们听听准新郎此时的心声和感想。(把话筒递给新郎)请问新郎,你是想用一段话来描述还是用一首歌来表达你此刻的感想呢? 准新郎:xxx,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很实诚,我不会甜言蜜语,更也不会唱歌跳舞的才艺,我拿手技能就是开车赛车,你就是我最爱的那辆车。两人相处就如同开车,车技好,也要车况好。我希望在以后的路上,我们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我相信你一定能给我的勇气和信心,我更相信我能给你支撑起一片天,做你依靠的大树,做你停泊的避风港。 司仪:说(唱)得好!请准新郎为准新娘戴上订婚戒指。(音乐响起,戴完戒指后展示戒指,音乐停)在这里我忍不住想唱一首歌来祝福两位新人“祝福你,在每一天里,命运多彩多姿,祝福你,共你好知己,长存百般美。”(粤语歌曲《祝福你》) 六、家长上台 司仪:下面请准新娘的爸爸说几句感言。(准新娘爸爸讲话) 司仪:情投结成两家亲,意合牵成百世缘。请两亲家举起手中的酒杯,换盅,干杯。喝了定亲酒,象征着今晚的订婚仪式圆满礼成。请亲友们一起端起酒杯,

(完整word版)明代法律制度

《明代法律制度》本章重要知识点 1.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 (一)重典治国立法思想的确立 第一,元朝覆灭的深刻教训。 第二,“刑罚世轻世重”是中国的传统法律思想。 第三,明初复杂的社会形势迫使朱元璋以“重典治国”。明王朝建立初期,由于年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活动此起彼伏,统治阶级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二)重视预防犯罪和法制宣传 (三)强调“法贵简当,诗人易晓”,重视以封建礼教约束人民的思想与行动。在这些立法思想的指导下,明朝的法律制度在唐宋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2.立法概况及《大明律》的立法成就 (1)立法概况:《大明律》、《明大诰》、《问刑条例》、《明会典》等的制定和编纂。(2)立法成就: 首先,《大明律》突破了隋唐以来律典依十二篇分编的传统,首创按朝廷六部的政务范围分目的的新体例,具有分类贴切、内容集中、条理清晰、文字简明的特点。 其次,在内容上,《大明律》充分吸取了民初三十年及以前朝代的统治经验,是一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条例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的封建法典。 3.“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表现。 (1)“轻其轻罪”是指明律相对唐律,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2)“重其重罪”明律对危害封建国家行为的犯罪处刑普遍比唐律加重。 一、重其所重 (1)加大打击谋反大逆 凡谋反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2)加重打击反逆盗贼 明律的惩罚重在: ①对犯罪人本人及亲属处刑更重。 ②株连范围广。 ③明律的处罚不分情节。 ④还扩大了“十恶”重罪的范围。 二、轻其所轻 (一)事关礼教之罪减轻 (1)告祖父母、父母者。 (2)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 (二)轻其所轻并非绝对 (1).关于强奸罪:唐律规定徒二年或二年半;明律规定:已成者绞监侯,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株洲市高三一模]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而到了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出() A.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B.商朝政治制度已被西周抛弃 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D.西周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可知,西周时期开始重视百姓的重要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的政治特点仍然是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A选项排除。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选项排除。 答案:D 2.[2019·合肥市高三模拟]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 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 D.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 解析:依据材料中“变其俗、革其礼”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并非扩大统治区域的作用;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答案:B 3.[2019·柳州市高三模拟]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解析:材料首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故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提及抵御外族的问题,排除A;材料不单单在强调政权如何统治的问题,也强调了宗族内部应如何相处的问题,排除C;D项只看到了诸侯应履行的义务,过于片面,排除。 答案:B

贵州农村订婚流程

认亲流程 项目准备事项注意事项 定日子心理准备,资金准备参照老皇历商议定亲日子,或者根据工作 等实际情况定 物资准备彩礼钱、订婚戒指 女方从头到脚2套(洗发水、护肤品、化 妆品、牙膏、牙刷、漱口杯、衣服(内外)、 袜子、鞋) 必须2套,可以分项包成红包,但是建议 摆实物,我是化妆品包成2个红包 父母衣服各一套(包含衣服、裤子、鞋)最好带父母自己去试试再买,家中有未婚 弟妹,可以酌情买一套 走亲戚需要的礼物(酒一瓶和肉4-6斤、 酒一瓶和饮料一件) 根据各家情况而定,我家是爷爷一辈送一 块肉一瓶酒,父亲一辈的送一瓶酒一瓶油, 比较实用。 猪腿2只,一般是60斤一只我家是包成2个红包,1个1200. 公鸡2只有些地方是鸡鸭各一只,按风俗定 摆物资的盘子8个以上,双数 人员准备男方父母,长辈,可以叫上几个朋友还有 媒人,开更书的人 女方所有直系亲戚及3代以内旁系亲戚, 闺蜜、朋友等 媒人和开更书的人可以请,也可以是自家 亲戚,朋友可以请一些来端盘子 流程在订婚当天,男方开车去女方家,把所有 物资放在车上, 女方招呼亲友等待 男方一般会封1个红包1包烟给司机,红 包金额根据路程远近的成本来定 男方到达目的地后,在离女方家不远的距 离,准备摆盘子,彩礼钱一个盘子,女方 头部洗漱品一个盘子,衣服鞋二个或者四 个盘子,父母各一个盘子,猪腿红包一个 盘子(实物就是2个盘子),其余物资依 次摆上然后抬去 摆盘子时,盘子里面的东西要用红字或者 红带拴上,如果盘子不够或者端的人不够, 可以把后面的物资只摆2份, 男方送礼顺序,先是2个抱鸡的人,彩礼 钱---女方从头到脚物资---女方父母物资--- 猪腿---酒肉饮料,女方接礼(捡礼), 男方端盘子进来的人,女方会打发礼物(毛 巾或者袜子);女方接盘子的人,男方会给 红包(通常是12元),女方捡彩礼的一般 是母亲或嫂子 送更书,认亲戚男方媒人会把男方八字送来(开更书),之 后女方会把女方的八字也放进去,之后好 看日子。 安排双方亲戚在一起吃饭,认识有些地方吃饭后认亲戚需要敬茶改口,亲 戚会给改口费,但是我这边是结婚改口, 所以流程不清楚 男方安排回程一瓶距离较近的男方当天回程,距离远的 第二天回,由女方安排住宿、娱乐 注:此流程为本人认亲流程整理,根据各地方风俗不同,规矩也不尽相同,一般是以女方家为主,其实认亲最重要的是真心,把对方当做自己家亲人一样去尊重就好,一切都可从简。原创出品,贵州省黔西县。

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

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 明代官员的休假制度既是当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明代官员的假期包括:例假、赐假、事假和病假。 官员的例假即法定的休息日,包括法定的假日和节日。法定的假日也称为休沐。《明史·选举志》载,庶吉士五日一休沐,假如他们要在休息日出行的话,还有太监和卫士随从服侍。就明代的休假制度而言,庶吉士似乎是一个特权阶层,除此之外,尚没有史料能表明其他的阶层也有五天一休沐的待遇。国子监的学生每月初一和十五休假,如《明史·选举志》中所说,“惟朔望给假”。皇太子和诸王们同样是朔望给假,其余的时间都要坚持读书写字。明以前,有些朝代实行旬假制度,官员们十天休假一次。旬假制度对明代也有影响,《明会要》卷44记载,明宣宗曾仿照古制,在每年岁首的时候,许百官旬休。法定的节日也是国家规定的休息日。据万历《明会典》卷80“节假”条载,明代有元旦、冬至和元宵三大法定节日。元旦从初一开始,文武百官放假五天,冬至节从当日开始,放假三天。永乐七年(1409)春,成祖朱棣定元宵节从正月十一日开始,为期十天。元宵节放假的规定从此开始,并成为定制。法定的节日和假日里,官员们一般都要休息,特殊情形下,他们仍要办公。比如明成祖朱棣定元宵

节假十天,同时又规定遇外官进京考察的年份,吏部、都察院和吏科相关人员都不能休假。弘治三年(1490),全国处处灾荒,明孝宗命文武百官修身反省,取消第二年元宵灯节,像这样因为异常或灾荒而取消元宵灯节的情况在明代多有发生。 皇帝赐假没有定制,完全是一种优恤和恩宠。洪武年间,朱元璋体谅镇守皇城城门的卫士日夜劳苦,准许那些父母俱病、家无余丁的卫士们回家侍养,等父母病愈后仍进京镇守城门。《皇明诏令》卷9记载,宣德年间,“寰宇肃清,时和岁丰”,宣宗曾五次在法定的节日之外赐假给文武大臣。两次在冬至节三日假期外,赐假七天,共给假十天。三次在元宵节十日假期之外赐假,其中宣德九年(1434)元宵节假长达一个月。皇帝还经常赐假给一些得宠的大臣。张居正回乡探母,返京后,万历皇帝对他百般慰劳,赐假十天让他休息调整。张在朝廷的地位无人能及,因此所受恩宠也无人能及。 明代官员事假的范围很广泛,省亲、祭祖、迁葬、治亲生父母丧、送老亲、送幼子以及完婚等都可作为事假的事由。通过万历《明会典》卷5“给假”条可看出,明代的事假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请假手续:洪武年间,内外官吏欲请假省亲迁葬的,都要自行备文上奏,由皇帝定夺。此后的两百多年间,明代官员请事假的手续基本如此。到隆庆五年(1571),南北两京请事假省亲、送子、迁葬的官员,改由本衙门的掌印官“勘实代奏”,方能准假。随后又规定在掌印官中

订婚流程步骤一

订婚流程步骤一:约见双方父母 二、赠送结婚彩礼:经双方友好协商,彩礼为1万1千元,寓意是万里挑一,这个彩礼只是讨个彩头,并不需要太在意。 三、互赠订婚礼物:先是男方给女方送礼物,女方再回礼。一般准新人分别为对方赠送衣服一身,象征着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将互相关爱、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共度人生,当然也可以其他东西的。寓意吉祥的都可以。 四、佩戴订婚戒指:请男方将爱情的信物订婚戒指戴在于女方左手的无名指上。这个的小小指环,象征着他们的手相牵,情相连,他们纯洁的爱情地久天长,他们今后的生活美满幸福。婆婆亦在此时为新娘戴上项链、耳环之类的见面礼。五、喝订婚酒:请两亲家举起手中的酒杯,干杯。情投结成两家亲,意合牵成百世缘。不结亲是两家,结了亲是一家。订亲酒一喝,象征着今天订婚仪式圆满成功。祝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和和美美,幸福安康!下面,请各位来宾入席就坐,请两位新人给各位来宾敬酒。 准新娘的爸爸说几句感言。(准新娘爸爸讲话) 第六项:准新人与双方父母及亲朋合影留念。 黄道吉日订良缘,满门喜气暖人心。今天是个好日子,

是个孕育希望的好日子,是XX女士和XX先生举行订婚大礼,XX和XX约秦晋之好的好日子。 今天是公元XXXX年X月X日,农历X月X日,是订婚的黄道吉日。两姓联姻、二星和彩。现在我宣布xxx和xxx 的订婚仪式正式开始。 此时此刻,正值良辰,我荣幸的宣布:XX女士和XX先生订婚仪式正式开始!有请两位准新人出场。 两姓联姻、二星和彩。应邀参加今天订婚仪式的都是双方的亲戚和家人,有的已经认识,有的刚刚认识,有的我也不认识,因时间关系,不相识的一会儿相互敬酒时再作自我介绍。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上午好! 吉日订良缘,喜气暖人心。在这个孕育希望的日子里,A府和B府在此举行订婚酒宴。受A府委托,今天由我这个非专业人士客串主持这次酒宴。首先,我代表二位准新人以及双方家长对各位亲朋好友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公元年月日,农历月。今天是个好日子,是ACC 和BCC订婚的黄道吉日;今天是个好日子,是A府和B府结为儿女亲家的喜庆日子。两姓联姻、二星和彩。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荣幸的宣布:ACC和BCC订婚

明朝官吏制度

明朝官员品级 ]明朝(中央官员品级)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兴亡 杨春才 一、课标分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做出了如下要求: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分析 《明朝的兴亡》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初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该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向学生展示了元朝灭亡,明朝取而代之并且不断巩固其君权、加强统治的历史。同时也向学生展示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日趋没落,中国社会危机重重的事实。 三、学情分析 《明朝的兴亡》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学生的年龄较小,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和创新力丰富,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具体的事物,从他们熟悉的领域或实际生活导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订婚流程主持词】订婚仪式流程及主持词

【订婚流程主持词】订婚仪式流程及主持词 订婚,就是把两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你知道多少订婚流程主持词?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几篇订婚流程主持词,希望对你有帮助。订婚流程主持词一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良辰行乐事,吉日结良缘。今天是公元20xx年x月x日,农历20xx年x月x日,是订婚的黄道吉日。两姓联姻,二星和彩。在这个喜庆而又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为和举行订婚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和及其家长对各位不避严寒前来参加和订婚仪式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同时对和喜结良缘,表示最真心的祝福! 订婚仪式开始:第一项,赠送彩礼。男方家长精心准备了红包,请准新郎递到准新娘手中,礼金1万1,表示新人打着灯笼万里挑一选中了新人,很难得、不容易。 第二项,手牵手,互赠礼物。象征着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手相牵、情相连,互相关爱,纯洁的爱情地久天长,生活幸福美满,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共渡美好的生活。 第三项,新人双方家长致词表示祝贺。 第四项,两位新人向所有来宾鞠躬致谢!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第五项,喝订婚酒。订婚是传统的婚庆仪式,也是新人们幸福美满的见证,希望他们记住这个特别的时刻,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风雨兼程,都希望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白头偕老,永不放弃。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这幸福的一对表示衷心的祝福,祝他们早日步入婚姻的殿堂,届时各位再来见证和分享那更加幸福的时刻。请各位来宾就座,喜宴开始,请大家举杯畅饮,度过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日子。 最后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订婚流程主持词二 尊敬各位亲友,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 千里姻缘牵一线,月老鸳盟订百年。2014俩头春,大家说适合啥?订婚!我非常荣幸在这里主持我大哥***** 和美女*****的订婚仪式。今天让我们共同见证和分享这对新人的喜悦,度过一个幸福而难忘的日子。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对各位至爱亲朋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欢迎你们各位! 今天是公元2014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俗话说十五月亮十六圆,恰逢两姓相联姻,你侬我侬天地证,相约今生永不离!下面,让我隆重地宣布*****、*****订婚仪式现在开始。 站在我身边这位高调帅气有内涵的小伙子就是今天的准新郎*****,目前在上市房地产公司碧桂园任职网络工程师,年轻有为、一表人才,精明干练,厚道正直,深得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好评,称得上是德才兼备、前途无量。 而这位端庄高雅有学识的姑娘就是准新娘*****,*****是个十分优秀的好姑娘,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既是爸爸妈妈膝前的乖乖女,也是一个未来的一个女强人。 在这特殊的日子我只想问*****一句话: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 请你们用最热烈的拥抱,让我们看到你们的幸福!音乐《终于等到你》 大家觉得够幸福吗? 有人说还不够,要不要再浓烈的幸福下!请准新郎亲吻准新娘!音乐《终于等到你》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行政机构及官职设置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公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两者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兴化有两位礼部尚书(周如磐、宋继祚)加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陈俊加封太子少保,他们都是明代兴化品位最高的官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明朝兴化共出了12位尚书,除上述三人加封太保、少保外,其余九人为翁世资(户部)、郑纪(户部)、林俊(刑部)、康大和(工部)、林云同(刑部)郭应聘(兵部)、陈经邦(礼部)、曾楚

卿(礼部)、林兰友(兵部)。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监察机构,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兴化官居都御史的有三人。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兴化人当布政使的有27人,巡抚3人,其官职均为正二品。 正三品官员兴化有26人,其中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13人,通政使司(中央情报机关)通政使1人,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1人,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1人,按察使司(地方最高监察机构)按察使9人。 从三品官员兴化有24人。其中: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19人,都转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办事机构)转运使3人,大仆寺(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卿2人。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兴化人官居知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应考能力提升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8·高考全国卷Ⅰ,T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知识定位】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加强·唐末藩镇割据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三个方面,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具体解读如下: 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 项正确。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故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后期藩镇的基本情况,无法得出藩镇之间攻伐不已的结论,故排除B 项;四种不同的藩镇类型中,河朔型自己任免官员、赋税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并不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故排除C 项。 【答案】 D (2017·高考全国卷Ⅱ,T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 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知识定位】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素养解读】 高考命题注重运用学科素养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本题运用“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考查影响君主专制统治的因素。具体解读如下:

以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 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 【答案】 A ■练真题——————————————————— 1.(2018·高考全国卷Ⅱ,T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C对。两省宰相人数增加、更替频繁,会使得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解,没有涉及职权扩大,A错;低品级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没有直接提升官品,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B错;宰相权力遭到削弱,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错。 2.(2018·高考全国卷Ⅲ,T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解析:选B。由表中信息可知,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占大多数,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比较大,故B项正确。隋唐以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消除,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可排除C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可排除D项。 3.(2017·高考全国卷Ⅰ)

从明朝的监察制度中浅析明中后期吏治腐败的原因

从明代的监察制度中浅析明朝中后期吏治 腐败的原因 【摘要】: 明朝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得比较完备的形态。它体系严密,纵横交错,既包括对人的监察,也包括对事的监督。在如此完备的监察制度下,明代在中后期任然出现了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吏治极端腐败的现象。上至天子,下至县令,受贿行贿已是司空见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严刑峻法也不过三代便在贪墨之风中为人所淡忘。这一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本文主要从明代的监察制度中浅析明代吏治腐败的原因,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为当代我国官僚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明代监察制度吏治腐败原因 近二十年来明代监察制度学术研究回顾: 明代的监察制度作为中央集权模式系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近二十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明代的监察制度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明代监察制度的组织构成的研究。

关于这方面内容的研究比较出名的有罗辉映先生关于明代监察内外系统的研究;丁易先生关于特务政治的研究;钱晓鸿关于广义与狭义监察概念的研究;方志远、林乾、刘秀生等学者关于督抚的研究以及明朝监察机构特色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明朝监察组织构成中的一些疑惑而进行的。 二、对明代监察制度中内阁、言官与皇帝的关系的研究。 随着对皇帝与皇权研究的深入,监察与皇权的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皇权与科道监察的关系上主要以言官与皇帝的关系为研究的主流。在这方面的研成果有很多。涉及此类研究的文章也比较多。如:余兴安《明代考选科道制探析》;孙与常《明宣宗对监察职官的考核与罢黜》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关于明代监察目的的研究。 关于明代监察目的的研究,主要是从监察作用的划分,明代中后期言官在政治制度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是侯明先生。 总的说来,关于明代监察制度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监察制度本身的层面上。大多数学者都是把它放入中央集权模式的系列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明代的监察制度作为另一社会现象产生的的原因来进行研究。因此,从明代的监察制度中探析明代中后期吏治腐败的原因还是比较有创新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明朝法律制度

明朝法律制度 立法思想: 一、刑乱国用重典。 原因:1、吸取元朝“宽纵”亡国的历史教训;2、巩固封建皇权的需要;3、惩治贪官污吏、奸猾豪民的需要 二、礼法结合,明刑弼教: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设置了极具礼教特点的“申明亭”制度,指全国各地建立名为“申明亭”的基层司法组织,由本里百姓推举正直的里甲老人主持,亭内树立板榜,定期张榜公布本地有过错人的姓名及其过错的行为,并由老人主持轻微诉讼的调解,以此“申明教化”。 立法活动: 一、《大明律》的制定 明代律法意义: 1、律法经历了逐步完善、前后相继的制定过程。 2、明律的编制体例展示了立法者高超的立法技术。(1)仿《元典章》,篇目以中央行政六部分类(2)仿《宋刑统》篇下分门的体例,便于寻检条文。(3)条文简、凝练(4)图文并茂,极具实用性(5)律例并举,创一代形式法典编制体例之河 二、《大明令》是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 三、大诰和榜文: 朱元璋采辑官名犯罪的重要案例,编成《大诰》四编。《大诰》由典型案例、重刑法令、明太祖对臣民的“训诫”组成,《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 《大诰》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大诰》对比《大明律》的特点: 1、规定了许多律外适用的酷刑 2、设置了许多新的罪名和禁令 3、同一犯罪,量刑较重 4、“重典治吏”的色彩鲜明 为处理民间细微纷争以及减少诉讼,朱元璋命令颁布了《教民榜文》 四、条例编篡和修订: 1、第一阶段:明中期前的单行法规时期。条例是司法机关根据案例拟定条文,由皇帝批准颁布,性质上接近于宋代的“敕”。 2、第二阶段:明中期后的条例汇编时期。明神宗时期,刑部尚书舒华等重新辑修《问刑条例》将其附于《大明律》,称为《大明律集解附例》。 刑罚制度: 1、充军:原指军人犯徒、流罪发往环境恶劣之卫所充当军户、参加屯种的刑罚,并附加杖。分为(1)“终身”,只及于犯罪者本人一生(2)“永远”则罚及子孙,犯罪者死亡后官府可至其家乡拘子孙一名来代替。 定罪量刑的主要变化: 一、轻其所轻: 对于初犯礼教伦理,典礼仪式以及户婚田土方面的轻微犯罪,明律较唐律都进一步减轻二、重其所重: 对反逆、盗窃、贪赃等重罪,明律的量刑进一步加重。

2020届广东省肇庆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24.(2020肇庆三模)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标准。这表明孟子 A.系统阐发了儒学思想B.发展了“仁”的思想 C.认同社会等级,主张寡欲D.重视社会教化和道德构建 25.(2020肇庆三模)《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这种现象反映了汉朝 A.分封带来弊端B.地方郡县势力强大 C.皇权遭到削弱D.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26.(2020肇庆三模)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披打破。促成这一格局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A.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B.南迁北民对面食需求的推动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27.(2020肇庆三模)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B.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 C.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28.(2020肇庆三模)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如曾国藩所说,“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外交方针的转变,表明 A.洋务运动推动政府施政方针的改变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传统“夷夏”思想彻底被抛弃D.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政治29.(2020肇庆三模)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中国现代订婚流程

现代订婚行聘礼品 1、男方应备办的礼品.聘金 .金饰(戒指、手镯、项链等)及手表 .礼饼 .四色糖(桔饼、冬瓜糖、冰糖、糖果)、茶叶、龙凤烛一对、排香一对、祖纸一对、龙凤炮一对 .酒水牲礼(酒一瓶、洗手鸡一只) .斗二米、福圆、糖仔路、伴头花一盒、半猪(或洋火腿十八、三十六条)、面线六束、好酒二十四瓶 .馈赠女方之礼品(衣料、皮包、皮鞋....等) .酒席礼(压桌礼) .媒人礼 .依地方礼俗可另备: 厨仪:厨师礼 端仪:端菜服务礼 盥洗仪:端脸盆水礼 携仪:迎送接待礼 簪仪:化妆礼 捧茶仪 哺仪:答谢从小养育之恩 轿仪:请新娘上车轿之礼 阿婆菜:鸡一只、猪肉一块、鱿鱼一条 2、女方应备办的礼品 .抬礼品礼:帮女方抬男方行聘礼品者的红包礼 .甜茶 .甜汤圆、点心 .招待男方宾客的酒席 .五谷种子、生炭、灯芯、棉、袋仔丝、红糖、铅钱、铅粉、肚围 .石榴、桂花盆栽各一盆 .回赠男方的礼品(皮鞋、皮带、皮夹....等) .媒人礼 订婚程序>> 通常「订婚」着重女方的礼俗,「结婚」着重男方的礼俗,现代大多由男女双方协商合意即可。以下为一般礼俗,可视实际需要或地方习俗,酌情增加或省略。.订婚当天,男方将「行聘礼品」以二、六或十二个红木盒装盛,人数六、十或十二人,于车队装载完毕后,鸣炮出发赴女方家。 .男方车队至女方家前约一百公尺处鸣炮,女方亦鸣炮回应。 .媒人先行下车,其余接着陆续下车,准新郎最后,由女方幼辈(男)开车门请出并端洗脸水

让准新郎洗手、擦脸,准新郎给该幼辈红包礼。 .男方人员将行聘礼品(红木盒)交与女方抬礼品人员。 .男方亲友依序进入女方家。 .女方长辈招呼男方亲友依长幼入座,准新郎居末座。 .坐定后,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先介绍男方亲友给女方(准新郎最后介绍),再介绍女方亲友给男方。 .礼品陈列就绪后,媒人居中将大小聘、金饰、礼品点交予女方家长。 .女方亲友将礼品收好,并在神案桌上陈列祭品,准备祭拜女方祖先。 .准新娘双手捧茶盘(上置甜茶若干杯,视男方人数而定),由好命(有福气)的妇人(或女方女长辈)搀扶出堂,向男方亲友(由长而幼,准新郎最后)一一敬茶后退堂,(出堂和退堂时向男方亲友一鞠躬)。 .男方亲友将甜茶喝完,并将红包置入杯中。 .准新娘出堂收茶杯(过程和敬茶同)。 .奉茶完毕,接着进行「戴订婚戒指」(挂手指);将金、铜戒指以红线相系,取夫妇同体同心之意或以钻戒代替。 女方准备高椅、矮椅各一张。 准新娘入座,脸朝客厅大门,向外而坐,两脚踏在矮椅上。 准新郎站在准新娘右边,面对准新娘。 准新娘伸出右手,准新郎右手拿戒指,套入准新娘右手中指(套入前应配合拍照者)。 准新郎伸出左手,准新娘右手拿戒指,套入准新郎左手中指(套入前应配合拍照者)。 准新郎将红包礼交给准新娘。 .戴完订婚戒指后「改换称呼」,媒人带着准新郎,对女方之长辈、父母、亲友依序改口,一一称呼过一次,准新娘对男方之长辈、父母、亲友依序改口,一一称呼过一次。 .请准新娘之母舅「点烛燃香」,女方要给母舅点烛礼。 .女方父母及准新人祭拜祖先。 .女方将行聘礼品退还部份,连同回赠礼品装入红木盒,交给男方亲友装载上车。 .订婚仪式完毕,女方端出汤圆或点心招待男方亲友,之后在家备席招待男方或转赴餐厅宴客。 .用餐毕,男方家长给压桌礼,并离席准备返家。女方幼辈捧洗脸水(内放毛巾)给男方亲友洗手。 .「送客不相辞」即男女双方不要说「再见」,以免发生枝节或有再婚之虞。跨门坎时亦不可踢到门坎。 .女方将订婚喜饼分赠亲朋好友,作为订婚喜讯之通知。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所以各个地方的订婚习俗也是各有个的特色,我们简单整理了一下,传统的订婚流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12个步骤: 1.祭祖请新娘之舅父点烛燃香,女方要给母舅“点烛礼”(男方提供)点「排香」两对,女方父母及准新人各一,共四份。

中国古代史常识:古代官员考核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史常识:古代官员考核制度演变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从巩固政权出发,十分重视对官吏的考核。早在战国时期,便以“上计”来考核官吏,即群臣于年终须将赋税收入写于木券,呈送给国君考核,以考核的优劣决定官职升降。两汉对官吏的考核,仍以“上计”为主,各县令将该县的户口、钱谷出入等编为计簿,呈送郡国;郡守再加汇编,用副本上计于中央的丞相,每三年考核一次以定升黜。魏晋南北朝时,对官吏的考核发生一些变化。考核对象从地方官吏扩大到中央百官,考核办法改三年考核为每年岁终考核,到了第六年,总计历年考核结果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任免。 唐代具有严密而完备的官吏考核制度,以“四善二十七最”作为对官吏的考核标准。所谓“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始勤匪懈”,这是各级官吏的道德规范。“二十七最”则规定了考核百官职守的具体标准。各个部门的长官依据这一考核标准,每年评定属官的行状,分别列为九等,并给予一定的奖惩。宋代由于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官吏们只要在任内不出错就可升迁,因而各级官吏苟且因循,坐待升迁。元代则沿袭了历代汉族地主政权的考核制度。 明代官吏考核制度更趋完善,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考察法”来实现的。所谓“考察法”,即按“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八法考察官吏。考察又分为“京察”和“大计”。“京察”是每隔六年对中央官员进行考察以决定去留。从州县到府道司,三年一次,层层考察属官,再汇总至督抚复核,造册上报吏部。这种考察地方官的制度称为“大计”。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致使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逐渐成为虚文。清代继续沿用明代的“京察”和“大计”制度,并一概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官僚集团的日益腐败,考核制度的作用也愈来愈小,最后终于名存实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