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枢纽资料。。。

立交枢纽资料。。。
立交枢纽资料。。。

1、高速公路的概念、特点及与一般公路的区别。

(1)与普通公路的主要区别:汽车专用分道行驶控制出入完善的设施。

(2)高速公路的特点: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低、安全性好、运

输效益高。

(3)概念: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

公路。

2、立体交叉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跨越构造物,是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

(2)正线,是立体交叉的主体;

(3)匝道,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出口与入口;

(5)变速车道,适应车辆的变速行驶;

(6)辅助车道,为保持匝道与高速公路车道数平衡和保持正线的基本车道数;

(7)匝道的端部,是指匝道与正线的相连接道口;

(8)绿化地带;

(9)集散道路,减少车流量进出和高速道路的交织出入口的数量。

3、立交设置条件、原则。

设置条件:

(1)公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A: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分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体交叉。b)一级公路同交通量大的其他公路交叉,宜采用立体交叉。c)二、三级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立体交叉。

B: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互通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b)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处。c)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往重要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处。d)高速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交而使该公路成为其支线时。e)两条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f)一级公路上,当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出现频繁的交通事故时。g)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C: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同其他各级公路交叉,除因交通转换而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必须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b)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同其他各级公路的交叉,除因交通转换需要而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为减少平面交叉,且相交的公路又不能截断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c)二、三、四级公路间的交叉,直行交通量很大或地形条件适宜,且不考虑交通转换时,可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

(2)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A: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B: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C: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男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后对领进平面交叉口的影响。

D: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它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

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E:道路跨河或跨铁路时,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 规划原则:

(1)以道路网规划为依据;

(2)消除拥挤和阻塞;

(3)消除事故;

(4)地形适宜;

(5)适应交通量大小;

(6)经济上有效益。

4、立交位置选择条件:

(1)立交位置选择,应以现有公路网或已批准的道路规划为依据。

(2)立交位置应有较好的地形、地质及环境条件。

(3)应满足道路交通的需求。

(4)立交位置应与周围地区条件相适应。

(5)与互通式立交相连接的公路应满足如下条件:a )应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对附近公路上的交通能起集散作用;b )与主要交通源的连接应短捷,通畅;c )分配到附近公路网的交通量应适当,不用使现有公路或其局部路段负担过重;d )当可供连接的公路必须改造时,应结合公路网的规划考虑新线连接线的方案。

5.立体交叉分类(按相交路线的类型分):

(1)道路与道路的立交;

(2)道路与铁路的立交;

(3)道路与打车到的立交。

6.道路与道路的立交:是指相交的路线均为公路或城市道路的立交型式。

7.道路与铁路的立交:是指相交的路线为铁路与公路的立交型式。

8.立交选型原则:

(1)车道数和车道平衡的原则;

(2)一致性原则;

(3)立交形式多样统一的原则;

(4)与环境协调的原则。

9.影响立交选择的因素:

(1)道路因素;

(2)交通因素;

(3)环境因素;

(4)人文及社会因素。

10.车道平衡原则:

(1)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钱交汇道路上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

(2)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后分岔道路的所有道数总和减一;

(3)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根据车道平衡原则,可按式子1C F E N N N ≥+-检验分流、合流车道数是否平衡。

11.方案评价

12.根据匝道与主线连接的进、出口的动线分布(交错运行):

(1)分流:指一个方向的交通流分为两个方向的交通流。

(2)合流:指两个方向的交通流合为一个方向的交通流。

(3)交织:两个方向的交通流合流又分流的组合情况。

(4)交叉:两个不同方向的交通流以接近或大于90?的交角相交的情况。13.匝道横断面的组成:匝道的横断面由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组成,对向

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间带部分。

14.左转匝道类型、布置特点:

(1)直接型(定向型):又称DD型,匝道从主线左侧驶出,左转弯行驶后,直接从另一主线左侧驶入;

特点:a)左出左进,转向约90°,行驶路线短捷,立交营运费用低,能承担较大的左转交通量;

b)左转车辆自主线左侧驶出,没有反向运行,平面线形较好;

c)行车方向明确,行车顺适,出入口明显易识别,一般不会在立交处引起错路运行;

d)行车路线交叉多,是跨线构造物增加,立交工程费用增大;

e)一般要求主线的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距离才能满足匝道上跨或下穿主线立面布置的要求;

f)当主线单向有两个以上的车道时,主线快车道上的车辆自主线左侧驶出时减速段的要求严格;主线慢车道上的重型车辆横移变换到左侧车道上来再驶出去时,困难较大,进入另一主线后,车辆从高速车道左侧汇入困难也较大;

g)匝道需连续两次跨越主线,纵面线形较差,并使桥跨增长。

(2)半直接型(半定向型):分为A型、B型、C型;

A型特点:a)左出右进,匝道路有绕行;b)DD型匝道左出缺点仍然存在;c)连接匝道出口的主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相当大的距离,便于匝道竖向布置,因此主线设计师应与匝道设计一并考虑;d)转弯车流从主线右侧驶入,对主线车流干扰较小。

B型特点:a)转弯车辆右出左近,匝道绕行略长;b)DD型匝道左进的缺点仍然存在,若当驶入的道路是双车道次要道路时,左进右进关系部大,此时采用这种匝道是可行的;c)匝道由于左进,驶入主线双向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距离,因此,主线设计应与匝道设计一并考虑;d)转弯车流从主线左侧驶出,对主线车流干扰较小。

C型特点:a)右出右进,匝道绕行距离较长,匝道需连续两次跨越主线,故桥跨较多;b)右出右进,避免了左出左进在运行上的困难和缺陷,车辆出入对主线干扰小,行车安全;c)驶出或驶入主线双向车道不必分开;d)匝道的纵面线形较好;e)这种匝道一般较适用于两条四车道以上的高级公路相交、且匝道连接象限左转交通量较大的情。

(3)间接式匝道,分为小环道和迂回式匝道;

小环道特点:a)车辆过交叉点后,从主线右侧驶出,变左转为右转,转向270°,形成一个环道;b)匝道从右侧驶出、右侧驶入,不需设置任何构造物就达到独立左转目的,经济安全;c)小环道绕行路线长,一般平曲线半径较小,出口设置在主线跨线桥后面,行车不易识别,因而要求跨线桥下具有良好的视距条件;d)小环道半径较大时,占地较多。

迂回式匝道的特点:迂回式匝道布置为长条形,当用地受限时可考虑采用。

由于迂回绕行,常布置为公用匝道,可减少匝道数,节省用地。

(4)环道:是一种左转车辆在公用车道上交织行驶的匝道。

环道特点:a)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左转车辆与左转车辆公用一条匝道,产生交织运行;b)环道半径较大,左转车行车方向明确,行车条件较好;c)由环道构成的环形立交结构紧凑,占地较少;d)环道上有交织路段,对通行能力及行车速度影响较大;e)转弯车辆绕行较长;f)环道构成的环形立交需要建两座构造物,造价较高。

15.变速车道的形式、特点及适用条件。变速车道一般分为平行式变速车道和直接式变速车道两种。

(1)平行式:具有一定宽度的车道与主线车道平行,在其端部作成斜锥形与主线相连接。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出入需按S形行驶即行驶在反向曲线上,对行车不利。

(2)直接式:亦称定向式,直接式变速车道不设平行于主线的路段,由出入口处主线渐变加宽,逐渐变成一个附加的车道与匝道相连接,整个变速车道全段均为斜锥形状。特点是:线形顺适圆滑,对行车有利,变速车道起点位置不易识别,使行车方向混淆。

(3)实用条件: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当需要的减速车道很长,采用直接式使得三角段变得细长难以布置时采用平行式;当主线交通量很小时,所需要的加速车道长度很短时,采用直接式;当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都用直接式;道路设计车速低于80km/h,采用平行式有利。

16.收费站行车道设计因素:1交通量,2服务时间3.服务水平。

没有找到答案的

17.方案评价

18匝道构成

19交通标志及绿化

20匝道设计

21超高的加宽及位置

22设计交通量和设计车速的概念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_图文

]

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 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 4)用分析计算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 5)编写设计说明书。 1.3 初步分析 1)从图1可知,D站的车流来源于A、B、C三个方向,必须考虑折角车流问题,即D 站第三方向C的衔接位置问题。 2)从○2和○3给出的站坪长2200米和到发线有效长1050米的数据,并结合表2可确定 本区段站的车站布置形式应当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 表2 不同车站站坪长度 车站种类车站布 置形式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m) 1050 850 750 650 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单线 会让站、 越行站 横列式1450 1700 1250 1500 1150 1400 1050 中间站横列式1600 2000 1400 1800 1300 1700 1200 区段站横列式2000 2500 1800 2300 1700 2200 1600 纵列式3500 4000 3100 3600 2900 3400 2600 3)由○4可知各衔接方向机车类型一致,结合○3中,限制坡度均为6‰,到发线有效长 为1050米,可知在D站不需要变换牵引重量,无需增减轴作业,则不需要加挂补 机。 4)根据○5可知,在D站需要定期对机车进行保养、维修,需要在D站设立站修所和机 务段。 5)根据○8可以确定D站第三方向C的衔接位置、到发线的数量、牵出线的数量。 6)根据○8和○9的综合考虑可以确定机车走行线的数量,机车出入段线的数量。 2 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2.1 车站类型的确定 设计车站为单线铁路区段站,按《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的有关规定,单线铁路区段站应选择横列式布置图型,在有多个方向接入且运量较大时,可以预留或采用纵列式图型。设计车站衔接三个方向,运量适中,根据规定选用横列式布置图。

立交枢纽资料。。。

1、高速公路的概念、特点及与一般公路的区别。 (1)与普通公路的主要区别:汽车专用分道行驶控制出入完善的设施。 (2)高速公路的特点: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低、安全性好、运 输效益高。 (3)概念: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 公路。 2、立体交叉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跨越构造物,是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 (2)正线,是立体交叉的主体; (3)匝道,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出口与入口; (5)变速车道,适应车辆的变速行驶; (6)辅助车道,为保持匝道与高速公路车道数平衡和保持正线的基本车道数; (7)匝道的端部,是指匝道与正线的相连接道口; (8)绿化地带; (9)集散道路,减少车流量进出和高速道路的交织出入口的数量。 3、立交设置条件、原则。 设置条件: (1)公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A: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分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体交叉。b)一级公路同交通量大的其他公路交叉,宜采用立体交叉。c)二、三级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立体交叉。 B: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互通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b)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处。c)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往重要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处。d)高速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交而使该公路成为其支线时。e)两条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f)一级公路上,当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出现频繁的交通事故时。g)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C: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同其他各级公路交叉,除因交通转换而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必须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b)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同其他各级公路的交叉,除因交通转换需要而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为减少平面交叉,且相交的公路又不能截断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c)二、三、四级公路间的交叉,直行交通量很大或地形条件适宜,且不考虑交通转换时,可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 (2)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A: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B: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C: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男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后对领进平面交叉口的影响。 D: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它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

立交桥设计

城市道路立交桥设计 摘要: 从预测交通量分析出发,结合互通式立交功能、构造物等建设条件,对互通式立交型式进行方案综合比选,从而推荐出功能完善、与结构造物衔接良好、造价较低的互通方案。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方案选型设计预测交通量 0引言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的需要,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车辆日益增多,平面交叉的道口造成车辆堵塞和拥挤,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兴建了一大批立交桥,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网的联结也必须通过大型互通式立交进行分流和引导,保证交通的畅通城市立交桥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在道路铁路交叉处建造的桥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交通繁忙地段从此,城市交通开始从平地走向立体。 1 概述 科学大道-西三环互通式立交工程位于郑州市西三环、北三环及西三环延长线与科学大道的交叉 处。现状为三路平面交叉见下图。北三环、西三环及西三环延长线规划为城市快速路,科学大道规划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 该立交作为郑州市快速路网与地方城市道路衔接转换的重要节点立交,同时也是城市快速路与城市主干路相交的重要节点立交。该立交的建设不仅为沟通高新西区与环城快速路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同时可以贯彻落实郑州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总体规划思路。

立交桥待建地图 航拍立交桥待建路段远照

航拍立交桥待建路段近照 2 地形地物地貌图 该互通立交工程场地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场地地形整体平坦,地面高程为98m 107m左右。本立交桥址勘探期间,在场地内及其附近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如塌陷、采空区、地面沉降、地裂等;也不存在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

铁路站场与枢纽重点

1.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如机务段内机车备线、三角线,车辆段内车辆检修作业用的线路以及工务、电务段内停留轨道车及其他车辆的线路。 2.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触,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3.车场或车站两端道岔汇集的地方,是各种作业(列车到发、机车走行、调车和车辆取送作业等)必经之地,故可称之为车场或车站的咽喉区,简称咽喉区。P28 4.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可分为区间正线及站内正线,连接车站的部分为区间正线,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部分为站内正线。 5.机车车辆限界是规定机车车辆不同部位的宽度、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底部零件至轨面的最小距离,是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无论是具有最大标准公差的新车,或是具有最大标准公差和磨耗限度的旧车,在停放在水平直线上,无侧向倾斜于偏移的条件下,除电力机车升起的集电弓外,其他任何部分应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不得超越。 6.建筑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它规定了保证机车车辆安全通行所需要的最小尺寸,在此轮廓内,除机车车辆和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车辆减速器,路签授受器,接触电线及其它)外,其他设备或建筑物均不得侵入,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也只能与机车车辆指定的部分接触,且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 7.车站线路全长是指车站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如为尽头式线路,则指道岔基本轨接头至车挡的长度。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叫做铺轨长度。 8.进路:列车、调车的车列或调机在车站范围运行所经过的途径。互不影响、能同时进行作业的两条或几条进路,称为平行进路。 9.车站线路有效长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10.车站通过能力是在车站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是指在合理固定到发线使用方案及作业进路条件下,某衔接方向接、发车进路上最繁忙的道岔组一昼夜能够接、发该方向的货物(旅客)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货物)列车数。11.驼峰解体能力是在既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车台数条件下一昼夜能解体的货物列车数或辆数。 12.组合式重载列车是由两列及以上同方向运行的普通货物列车首尾相接、合并组成的重载列车。单元式重载列车是将车辆固定编组组成一个运输单元,运输固定品类的货物,在装车地和卸车地之间循环往返运行的重载列车。 13.枢纽联络线是把枢纽内的车站与车站、车站与线路及线路和线路衔接起来的线路。其主要作用是分散枢纽内主要干线及专业车站的列流,以增加枢纽的通过能力;缩短列车运行距离,使列车以最短路径通过枢纽;消除折角列车运行,尽可能地不变更列车运行方向;减轻车站的作业负荷和交叉干扰,增强枢纽运营作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14.横列式区段站货场位置选择的优缺点。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优点是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省,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作业灵活性大,对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方便,对各种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强,并便于进一步发展。缺点是一个方向的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站房同侧的岔线接轨不方便。(货场在区段站内的位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站房同侧,另一类是在站房对侧。一般区段站均位于中小城镇,所以货场设在站房同侧,也就是设在城镇主要货源货流的同侧,其优点是货场靠近工矿企业、物资单位与居民区,便于货物集散,货主搬运车辆无需跨越正线,缺点是货场作业车取送必须跨越正线,干扰正线行车,在货场规模较大、占地较多时,布置上也有一定困难,当货场设于机务段同一端时,对作业影响更大,会影响咽喉的通过能力,因此货场在站

站场与枢纽练习册答案

第 1 讲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线间距 在车站、相邻两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简称线间距离) 2.机车车辆限界 .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无论是新造的机车车辆还是各种部件具有最大限度公差或磨耗的空重车,停在水平直线上时,沿车身所有一切突出部分和悬挂部分,除升起的集电弓外,都必须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严禁超出。 3.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也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在此轮廓内,除机车车辆及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均不得侵入。 二、填空题 1.车站站线包括到发线、调车线、货物线、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 2. 为确保行车安全,铁路指定了各种专门限界,最基本的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3正线间、正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 _5_______米。

4.在铁路车站内,除与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还有站线、段管线、岔线、特别用途线。 5. 特别用途线是指为保证安全而设置的安全线和避难线_ 。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 1.线间距要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的安全及便利。(v ) 2.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6. 5米。(v ) 3.设在到发线之间所有设备的宽度,都对线间距有影响。 (x) 4. 机车入段线在平面图上的标识是。(x ) 四、简答题 1. 车站线路的种类 站线包括以下几类: 接发旅客列车或货物列车用的到发线; 供解体或编组货物列车用的调车线; 办理装卸作业的货物线; 办理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如机车走行线、存车线、检修线等。 2.线间距离的影响因素 线间距离决定于下列各项因素: 机车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 超限货物装载限界; 设置在相邻线路间有关设备计算宽度; 在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

《铁路站场与枢纽》复习重点

《铁路站场及其枢纽》课程复习重点 一、本课程考试题型及分数 (一)、单选(二)、填空(三)、名词解释(四)、简答(五)、计算(六)、论述 二、本课程掌握以下知识点: 第一章 1.道岔辙叉号码N越大,则辙叉角α越小,导曲线半径R越大,侧向通过允许速度V越高,道岔全长Lq越长。(见教材第二节) 2.普通式线路终端连接;(见教材第四节) 3.线路平行错移的概念;(见教材第四节) 4.线路有效长的概念;(见教材第五节) 5.警冲标的概念;(见教材第五节) 6.车站线路有效长的起止范围确定因素是警冲标、道岔的尖轨始端或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车挡。(见教材第五节)7.单开道岔钢轨作用边标示图,标注其几何尺寸(见教材第二节) 8.线路有效长的确定因素(见教材第五节) 9、掌握本章第一、二、三、五节线路编号和道岔编号原则,岔心距计算;确定线路有效长的确定因素。 例.试在下图上完成下列要求: (1)线路编号、道岔编号;

(2)岔心距L a-b 、L c-d 、L e-d 。(其中:9号道岔:a=13.839m,b=15.009m;12号道 岔:a=16.853m,b=19.962m;) (3)标出各股道的有效长度。 第二章 1.双进路的概念;(见教材第二节) 2.中间站常见的改建形式有哪些(见教材第三节) 3.中间站的主要作业和设备(见教材第二节) 4.安全线和避难线的区别(见教材第二节) 5.绘出具有两条到发线的会让站布置图型。其优缺点,规范推荐的布置形式。(见教材第一节) 第三章 1.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位置方案,并说明各自的特点。(见教材第一节)2.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左端主要存在主要进路交叉,解决交叉的方法及产生交叉的原因。(见教材第二节) 3.牵出线的概念;(见教材三节) 4.车站咽喉的概念;(见教材第五节) 5.区段站办理的主要作业和主要设备?(见教材第一节) 6.区段站的运转设备(见教材第三节) 7.区段站应设有的五项主要设备(见教材第一节) 8.在区段站上,机务段的位置有哪五种方案。(见教材第一节) 第四章 1.本站作业车的概念;(见教材第一节) 2.路网性编组站的概念;(见教材第一节) 3.反接的概念;(见教材第二节) 4.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的基本特征及设备布置特点。(见教材第二节) 5.编组站与区段站的区别(见教材第一节) 6.编组站的主要作业(见教材第一节) 第五章 1.推送部分的概念;(见教材第一节)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设计浅析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设计浅析 李军发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摘要:重点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匝道平面、纵面线形及横断面设计要点,结合本人的体会,对于山区单喇叭型互通立交的布设在满足互通功能的情况下应扩展思路,根据地形灵活布置立交线形。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设计浅析 1.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特点 a)在山区设置一般出入口互通立交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当地乡镇及县域经济发展,交通量往往都不大。 b)山区地形复杂、场地狭小、走廊内常常伴随河流、地方道路,使互通立交布设的位置和形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c)山区高速公路主线构造物较多,互通布设范围常常受到前后大桥、隧道等构造物的限制,互通立交与隧道的间距在地形受限制的山区是很难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互通的布设还需特别注意行车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d)山区高速公路主线平纵指标往往偏低,互通立交有时不可避免的处于主线长下坡或主线小半径平曲线上,同样也需要注意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2.设计交通量 公路的交通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应包括正常的交通量以及诱增交通量。设计交通量应根据交通工程学原理,进行切实的调查、统计,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求得设计年限内平均日交通量(AADT)作为设计依据。设计过程中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对匝道的通行能力及横断面采用的车道数等进行验算,匝道设计小时交通量按(1)式计算: DDHV=AADT×D×K (1) 式中: 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AADT为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 D——方向不均匀系数,%;K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第30个高峰小时交通量与AADT的比值。 3.匝道平面设计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中间站和区段站主要设备布置 (20学时) 重点内容: 1.会让站、越行站布置图型设备分析。 2.中间站布置图型设备设置分析及改(扩)建。 3.区段站主要设备相互位置及设置条件和要求。 4.各种区段站图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第一节会让站和越行站(2学时) 一、会让站、越行站的作业和设备 会让站、越行站的主要作业为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反方向运行列车的转线。有的站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会让站、越行站的主要设备有到发线、平过道和运转室,并设置通信、信号及旅客乘降等设备。 二、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 一般情况下,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 (一)会让站布置图 1.横列式会让站 会让站的到发线一般应设两条,以便车站具有三交会的条件,同时也能适应水槽车、机械化养路的工程车和轨道车等特殊车辆停留需要。 横列式会让站只设一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一般应设在站房对侧。其优点是便于利用正线接发通过列车,车站值班员可不跨越线路,作业安全;经由正线接发的旅客列车可停靠基本站台而不经过侧向道岔,列车运行平稳,旅客比较舒适。但如旅客列车较多,且有交会通过列车或近期有增设第二条到发线的可能时,则宜将到发线设在站房同侧,以保证旅客列车停靠基本站台,便于旅客进出站;同时摘挂列车停靠基本站台时,可不影响正线接发通过列车,并避免在铺设第二正线时需拆迁站台的问题。 会让站一般不设中间站台。若旅客乘降较多且远期有发展时,可设中间站台,其位置应设在旅客站房对侧到发线和正线之间。这样布置站台使用率高,除供正线停靠旅客列车外,还可供另一条到发线停靠旅客列车,站台间有两条线路,工务维修抽换轨枕方便。 横列式会让站设两条到发线时,一般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是两到发线设于正线一侧的布置,其优点是车站值班员接发正线通过列车无需跨线,但这种布置站坪长,土石方工程量大,且单线发展成双线时,拆迁工程也较大;另一种是两到发线分设于正线两侧的布置,其优点可以实现列车三交会,可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都能停靠站台,且到发线有效长相差小,站坪长度短,但车站值班员接发正线通过列车需跨线。一般多采用这种布置。 2.纵列式会让站 纵列式会让站是将两到发线纵向排列,并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这种布置图有利于组织列车不停车会车,提高区间通过能力;适应重载列车到发的需要;便于车站值班员和司机交接行车凭证。但这种图型站坪长度长、工程投资大,且增加了中间咽喉,车站定员多,管理也不方便;车站值班员瞭望信号确认进路也不方便,车长和值班员联系工作走行距离长。因此这种图型利少弊多,故一般只在山区因地势陡窄或需组织不停车会让才采用。 (二)越行站布置图 越行站的布置图型也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但因纵列式布置图型利少弊多,一般应采用横列式

铁路站场与枢纽作业 最终 答案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组成。 2.道岔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及交分道岔四种。 3.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的公式:N=FE/AE=cotα。 4.为了缩短咽喉长度以及机车车辆站内走行距离,并节省工程投资及运营费用,两相邻道岔间的距离应力求排列紧凑,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辙叉尾部相对的道岔、顺向道岔。 6.车站线路连接形式有线路终端连接、渡线、梯线、线路平行错移、等。 7.普通渡线设置在两平行线路中间,由两副辙叉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 及两道岔间的直 线段组成。 8.梯线按各道岔布置的不同,可分为直线梯线、缩短梯线及复式梯线三 种。 9.车场按其形状可分为梯形车场、异腰梯形车场、平行四边形车场、梭形车场。

10.异腰梯形车场只有在用地长度受限制且要保证各线路具有必要的有效长时方宜采用,一般用在线路数量不多的到发场及调车场。 11.警冲标应安设在两汇合线路中心线间垂直距离为 4M 处。 12.站坪长度决定于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正线数目、车站种类、车站布置形式、等因素。 13.车站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常见的有站坪和两端线路均为平道或缓坡道、站坪位于凸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阶梯型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凹形断面上、站坪位于半凸形断面上六种形式。 14.在车站站线上,因行车速度较低,可不设曲线超高。 15.进出站线路纵断面在困难条件下,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进出站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Ⅰ、Ⅱ级铁路坡度不应大于 12‰,Ⅲ级铁路不应大于 15‰ 。 16.车站路基面的形状应根据路基宽度、排水要求、路基填挖等情况设计为单面坡、双面坡、锯齿形坡。 17.站场排水设备按设置位置分为纵向排水设备、横向排水设备。 18.会让站的布置图按其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会让站和纵列式会让站。 19.越行站一般应设两条到发线到发线,以便双方向列车都有同时待避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拟定与选择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拟定与选择 一、立交功能分类 1、枢纽型立交,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实现交通转换的互通式立交。 2、集散型立交,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之间实现交通集散服务的互通式立交。 3、混合型立交,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实现枢纽功能的同时,兼顾了一般集散服务功能的互通式立交。 4、部分互通立交,公路与公路交叉时,只能实现部分方向交通转换或匝道之间存在平面冲突的立交。 二、可研阶段立交布设原则 1、依据沿线交通源、衔接路网现状及发展规划,初步拟定互通式立交布设位置。 2、一般应按照立交间距4Km至30km要求,以及相邻其他设施或隧道的距离规定,初步确定立交数量和密度。 3、调查并预测初拟位置立交各转弯方向交通量,结合设置条件确定各立交位置和数量。 4、明确各立交功能和服务对向,包括被交路的路网地位和标准。 5、明确是否需要设置立交连接线,包括标准和规模。 三、方案比较要求 1、大于4岔的互通式立交应尽量避免,不得已必须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2、枢纽型、混合型、B型喇叭立交应进行方案比较。 3、无过多制约条件、主线下穿A型喇叭立交可不进行比较,否则宜进行方案比较。 4、设置条件困难或工程规模较大的立交,应进行不同位置或不同指标的比较。进行不同位置比较时,应注意存在两个路段的主线。 5、转弯交通量小于3000辆/日、工程量较大时,可与部分互通式立交进行比较。 6、预留立交或分期实施的二期工程,应确定匝道标准、完成平纵面和交叉桥梁方案拟定及比较,包括被交线方案。

7、枢纽型互通不应采用部分互通立交,否则应做好分期实施方案;集散和混合型不宜采用部分互通方案,否则应进行分期与否比较。 8、因集中设置收费站增加费用较多时,应拟定合并与否进行比较。 9、主线采用上跨方案时,应与下穿方案比较。 四、方案拟定因素 1、枢纽互通要求匝道应具有良好自由流的线形,匝道端部不出现平面冲突。完全枢纽,不宜设置收费站;设置时,宜考虑收费广场分设与否。 2、集散互通应拟定喇叭方案或集中设置收费站的方案。 3、混合型互通宜采用收费站集中设置方案,也可考虑收费站分设的立交方案。 4、平交口转弯交通量大于被交路直行交通量时,可拟定收费站分设的立交方案。 4、立交转弯交通量大于25000辆/日时,应拟定集中收费的双立交方案;大于15000辆/日时,应拟定分期双立交方案。 5、立交转弯交通量小于1000辆/日时,应拟定分期实施方案。 6、左转匝道交通量大于15000辆/日时,宜采用直连式;大于8000辆/日,宜采用半直连式(环形适用800~1000 tocu/h)。 7、左转匝道交通量大于5000辆/日时,可采用环形匝道,也可采用半直连式匝道比较。 8、道路面积大的宜下穿,道路面积小的宜上跨;否则应比较论证。 五、互通立交方案 1、涡轮型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左转弯主次流不明显的互通立交。 2、半定向+环形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左转弯主次流较明显的互通立交。一般环形匝道交通量不超过800pcu/h。 3、苜蓿叶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互通立交。 4、由Y、T、喇叭等形式组合而成的双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出入立交交通量较大、集中设置收费站的立交。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次作业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会让站的到发线一般应设两条,以便车站具有列列车同时交会的条件。 2.双线铁路中间站一般应设条到发线,以使双方向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 3.单线中间站一般应设条到发线,以便车站具有三交会的条件。 4.货物线的布置形式有和两种形式。 5.单线铁路中间站的中间站台一般设在与之间,一般与基本站台间夹条线路。 6.站台间的跨越设备一般有、和三种。 7.中间站常见的改建形式有①②③。 8.当列车对数较少的会让站,仅为提高区间通过能力办理列车会站,可设一条到发线,但这种车站连续布置不应超过()个。 A、2 B、3 C、4 D、5 9.新建的中间站,站坪宜设在平直线上。由于地形限制,必须设在坡道上时,一般情况下,正线及到发线所在的坡度不得超过()‰。 A、1 B、1.5 C、3 D、6 10.中间站旅客基本站台宽度在旅客站房范围内一般不应小于()m。 A、8 B、6 C、5 D、4 11.随着中间站装卸作业量的增多,可能需要增加货物线。加铺货物线尽可能在()。 A、站房同侧 B、货场同侧 C、站房对侧 D、货场对侧 二、名词解释 1.双进路; 三、简答 1.中间站有哪些作业?应具有哪些设备?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区段站按到发场相互位置可分、、三类。 2.区段站的五项作业是、、、、。 3.区段站应设有的五项主要设备是、、、、。 4.在区段站上,机务段的位置有设在、、、、五种方案。 5.新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首先应考虑机务段设于位置,其次是设于位置。6.根据我国运营工作的实践,新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采用进路。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一般设计为进路,分别按方向接发列车。 7.区段站的运转设备主要包括,,,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何家英 学号: 20103616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 10级交运7班 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指导教师:鲁工圆 2012年12月 第一章绪论 车站的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 本站为区段站 一、其设备为 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 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物站台、仓库、 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 3、运转设备 ①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 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 ②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 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 二、其主要任务是: –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 –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 –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 –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 第二章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第一节站型选择

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必须适合一定的车流数量、性质和特点及地形条件,结合城镇规划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图形,以保证一定阶段内车站能力与运输需求相适应。在选择过程中,应力求达到每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最省、运营支出最少、投资效果良好的基本目的。 根据上述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原则,可得到本站宜采用横列式布置图,理由有以下几点: 1)本站设计无地形条件限制,不受地形影响; 2)本区段站每日旅客列车队数相对较少,故上下行客货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不是很严重; 3、采用此布置图,可使车站布置紧凑,站坪长度短,占地少,设备集中,投资少,管理方便,车站定员少; 4、对于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甩挂作业较为方便,适应地形能力强,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 本站为枢纽区段站,有A、B、C三个引入方向,由于衔接方向引入不同的调车系统而引起的,因此在各衔接方向之间交流的车流量一定时,减少折角车流的方法主要是寻求两系统间交换车流最小的进站线路布置方案,本站设计根据折角车流最小的原则考虑引入方向(只计算旅客和直通货物列车 由设计任务书中所给的列流表,进行折角车流的计算: A—B车流量大小为: 5+11+5+9=30 A—C车流量大小为: 3+5+3+7=18 B—C车流量大小为: 3+5=8 根据以上各衔接方向的车流量大小比较得知:确定B—C为折角车流,其引入端为本站右端,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编制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列流图

北京总共有多少座立交桥

北京从二环到六环分别有多少立交桥

十八里店北桥、十八里店桥、十八里店南桥、小红门桥、肖村桥、红寺桥、榴乡桥、大红门东桥、大红门桥、公益东桥、公益桥、公益西桥、马家楼桥、花乡桥,科丰桥,富丰桥、看丹桥、正阳桥、丰北桥、岳各庄桥、岳各庄北桥、南沙窝桥、沙窝桥、五棵松桥、金沟河桥、定惠桥、定惠北桥、五路桥,四季青桥、南坞桥、四海桥、火器营桥、海淀桥、中关村一桥、中关村二桥、保福寺桥、展春桥、学院桥、志新桥、健翔桥、北辰桥、安慧桥、惠新东桥、望和桥、望京桥、四元桥、宵云桥、东风北桥、东风桥、朝阳公园桥、红领巾北桥、红领巾桥、慈云寺桥等。 第四,五环路全长99公里的五环路上共架设大小立交桥70余座,几乎汇集了北京已有的各种桥梁式样,其中占地数百亩、投资超亿元的大型互通式立交桥就多达13座。这是北京市第一条环城高速公路。五环路跨越京承、京沈、京津塘、京开、京石、八达岭、首都机场等高速公路和京通快速路,并与京顺路、阜石路、京良路、京原路、成寿寺路等二三十条城市主干道相交,因而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立交桥成为五环织入北京路网的重要结点。沿线共建远通桥、五方桥、化工桥、西直河桥、老君堂桥、大羊坊桥、荣华桥、亦庄桥、旧忠桥、德茂桥、饮鹿池桥、志远东桥、志远西桥、团河桥、敬贤桥、金西桥、同华桥、西红门南桥、兴华桥、李营桥、欣羊桥、狼垡东桥、狼垡西桥、宛平桥、拱极桥、

石南桥、衙门口桥、鲁谷桥、八角桥、五景桥、晋元桥、西黄村桥、永引桥、杏石口桥、闽西桥、香泉桥、玉峰桥、功德寺桥、红山桥、肖家河桥、雁白旗桥、箭亭桥、上清西桥、上清桥、林萃桥、奥林西桥、奥林东桥、仰山桥、北苑桥、顾家庄桥、来广营桥、广顺桥、广泽桥、五元北桥、五元桥、环铁北桥、环铁桥、七棵树桥、平房桥、大黄庄桥等。

《铁路站场与枢纽》习题二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 课程作业 年级:14春 层次:高起专 专业名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名称:《铁路战场与枢纽》作业序号:02 学号: 姓名:

作业说明: 1、请下载后对照网络学习资源、光盘、学习导航内的导学、教材等资料学习;有问题在在线答疑处提问; 2、请一定按个人工作室内的本学期教学安排时间段按时提交作业,晚交、不交会影响平时成绩;需要提交的作业内容请查看下载作业处的说明 3、提交作业后,请及时查看我给你的评语及成绩,有疑义请在课程工作室内的在线答疑部分提问;需要重新上传时一定留言,我给你删除原作业后才能上传 4、作业完成提交时请添加附件提交,并且将作业附件正确命名为学号课程名称作业次

五、综合题 3.试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位置方案,并说明各有何优缺点。 答: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上,机务段一般以设在(即第三象限)站对右最为有利。当设在第三象限时,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与另一个方向列车出发进路产生交叉;如机务段设在第四象限,则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与另一个方向列车到达进路产生交叉。从出发交叉和到达交叉的性质相比较,其行车速度、占用进路时间长短及影响行车的安全程度,显然是到达交叉较为严重。所以,机务段宜设在第三象限。4.试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左端主要存在哪些作业进路交叉?并说明产生交叉的原因及解决交叉的方法。 答;1.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均设在正线同一侧,使车站A端上行旅客列车出发进路于下行货物列车到达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1);使B端上行旅客列车到达于下行货物列车出发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1')。 2.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平行布置在调车场的同一侧,使A端上行货物列车由到发场2的出发进路与到发场1自编车列由牵出线2的转场进路产生交叉(交叉2);使B端上行货物列车接入到发场2的到达进路一到发长1解体列车经由牵出线1的转场进路产生交叉(2')。 3.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平行布置在调车场的同一侧,而机务段又位于“站对右”的位置,因此,由上.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于到发场1的自编车列经由迁出线2的转线作业在车站A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3)。 4.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设在同一侧,使到发场2上行货物列车出发进路于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包括客车机车)经由机走线出入段的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4)。 以上分析的四项进路交叉,其中第1项为客.货列车到发进路交叉。如果旅客列车对数不多,问题尚不严重。随着运量增加,客.货列车都很多时,这一进路交叉就很突出,成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主要矛盾,将严重地影响车站的行车安全和通过能力。要根本解决这项矛盾,就需要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的相互配置位置。 第2.3项为改编车列的转场进路与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及上、下行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进路的交叉。这两项交叉,只有将到发场1和到发场2分别设于调车场两侧,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一般来说,在区段站上的改编列车数量不多,所以这两项交叉也不严重。另

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分析

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5T10:48:27.2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曾海清 [导读] 摘要: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 青州弘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结合设计实践,分析立交桥梁的若干技术问题。总结一些设计经验,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桥梁;设计 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多是互通式立交专业设计的难点、重点,其造价一般在整个立交工程中占有较大比例,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湖南多条高速公路上的互通式立交区域的桥梁设计实践,分析立交桥梁的若干技术问题,总结一些设计经验,与同行探讨。 1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原则 互通式立交主要设计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城市路段和高速公路上。互通式立交通过设计多个通行车道达到分流的目的,专业称为匝道。通过设计向左或向右的匝道来分流。目前城市中和高速公路上已经设计有一些互通式立交,但是由于城市规划的关系,大部分的互通式立交并没有在市中心,而是在中环以外。因此,市中心的拥堵现象还无法用互通式立交来解决。 互通式立交需要的技术难度高,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因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尽量用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互通式立交设计原则:一是考察路段的车流量。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设计匝道的宽窄,以及单向匝道或是双向匝道。二是考虑地形条件。根据地形来设计适当地互通式立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三是要考虑气候条件给此路段带来的影响。比如雨季的时候,该路段会不会积水,会不会有滑坡、泥石流的现象。要将这些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最合理的互通式立交。 2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 互通式立交的详细设计互通式立交的详细设计是在选型设计基础上针对地形、地物、交通量、技术规范等要求对互通式立交匝道布局的进一步深化,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参数化和指标化。 平面线形设计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要根据互通式立交的重要性、地形、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并保证车辆能连续安全地运行。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的要素主要有直线、缓和 曲线和圆曲线。匝道及其端部,凡曲率变化较大处应缓和曲线,一般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在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主要道路拼接处,如采用缓和曲线,要注意回旋线参数要稍大一点,主要是便于超高过渡和适应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特别是分流点处更应注意。在反向S型曲线处,选择回旋线参数时注意同超高过渡的协调一致,否则容易形成反超高。此外,匝道平面线形要与其交通量相适应,转向交通量大的匝道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一些;驶出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于驶入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其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 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互通式立交的纵面线形设计实质是匝道的拉坡,不少设计人员将匝道拉坡范围完全与匝道的线位长度一致起来,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处理会在车流分合流端部形成剪刀差,路容、排水可能都有问题。拉坡的范围应该以车流分合流端部开始或结束,分合流端部以前的变速车道部分随主线的横坡和纵坡变化而变化。但在具体确定分合流匝道的起点和终点高程以及横坡时要综合考虑主线的纵坡和横坡,匝道在该处的纵坡、横坡不能简单地取主线的纵坡、横坡,这样至少在理论上是不连续的。另外,确定分合流点处的高程、纵坡、横坡时还须注意,当主线为曲线且有超高时,主线外侧变速车道先做成向外的横坡,然后根据变速车道形式向超高过渡,如果是直接式车道,则在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过渡,如果是平行式车道则在端部至匝道线位与主线“切点”范围内过渡。确定拉坡范围还应注意, 对于首尾相接的匝道,其拉坡范围应统一考虑。另外在拉坡时还要遵循平、纵配合的设计原则,注意平纵组合,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超高及其过渡由于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平曲线指标比较低,所以超高不可避免,但超高的取值及过渡需要深入研究。 匝道超高设计匝道超高设计要充分考虑车辆在匝道上行驶速度经常变化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超高值。定向匝道跨越主要道路时,往往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或介于极限值与一般值之间,相应的超高按规范要求应取值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向匝道路基较宽,而且采用桥梁等结构物,没有路基边坡,所以在视觉上往往横向坡度比一般单匝道或土基填筑有边坡的路段横坡大,给驾驶员视觉上造成悬空的感觉,心理压力大,所以最大超高在这些地方宜放缓,收费站附近的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所对应的值。接近分流、合流处匝道超高值就应大一些。 超高过渡段匝道上直线至圆曲线间或两超高不同的曲线间应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的设置要根据计算行车速度、横断面的类型、旋轴的位置以及渐变率等因素来确定。 超高过渡区间。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回旋线的全长或部分范围内进行;没有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插入圆曲线,其余设置在直线上;在有构造物地段,超高过渡应充分考虑桥跨布置,一般过渡范围最好放在桥梁的同一联里,这样可减少构造物处理上的难度; 反向超高的过渡。为了减少排水上的困难,反向超高的过渡采用较大的超高渐变率是合适的;C超高渐变率的取值。超高渐变率的取值在一般路段只需满足规范要求,但在宽度变化路段则要注意,由于宽度变化,行车道宽度的B值也是变化的。由于容易忽略宽度变化对超高渐变率的“折减”作用,此时超高渐变率似乎满足要求了,但象收费站等宽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边部将扭曲得很厉害,如果同时又在反向超高的地方,则排水就成问题了。因此在宽度变化路段要注意超高渐变率的取值;d超高旋转方式。这里是指过渡范围内行车道外侧边缘的竖向形状是直线的还是曲线的。一般情况下采用直线方式,但直线方式比较生硬,在过渡段两端有折曲感,所以从美观等因素考虑,采用曲线方式更好。 变速车道的设计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与平行式两种,减速车道原则上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原则上采用平行式。当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采用直接式。一般双车道加速车道也采用直接式,但应注意直接式加速车道应采用较小的流入角度,这对车辆合流较为有利。另外双车道的匝道与主要公路拼接时应注意车道平衡问题,否则当车流量较大时,车流的分流与合流将产生问题。单车道减速车

铁路站场及枢纽

《铁路站场与枢纽》课程设计 ——区段站设计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 (2) 第二章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3) 1. 车站类型的确定 (3) 2. 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3) 3. 确定第三方向的衔接方向 (4) 第三章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5) 1. 各项设备数量设计 (5) 2. 咽喉设计 (6) 3. 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车站全长的计算: (7) 第四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16) 1.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采用利用率计算法。 (16) 2. 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 (18) 3. 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 (25) 第五章本设计存在的问题 (24)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 D站为单线铁路区段站,连接3个方向,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3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具体情况如下: 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 该车站为枢纽区段站,连接3个方向。需根据折角车流量确定第三方向引入。 2.该站站坪长度为2200米 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 4.机车类型 货运机车:“DF4”内燃机车 客运机车:“BJ”内燃机车 5.机车交路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由此可知机车出入段走行不包括客运机车。 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轨道电路。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 9.本站作业车 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需确定是送车时同时取车,还是分别取送; 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第二章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车站类型的确定 单线铁路区段站D,远期到发线1050米,因为站坪长度2200米的限制,故该车站应采用横列式。 2. 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此为车站原则性配置,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2.1 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由于正线不能直接靠近站台,故A-B之间的正线与站台之间要插入到发线。而由C端引入的正线转为到发线,靠近旅客站台的部分主要用于接发旅客列车,故可以直接临靠中间站台。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到发线与站房之间要留有适当距离,以便将来发展需要。 2.2 货运业务(即货场)设备 一般来说,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货场应设于站房同侧。相对来说站同左对作业的影响较小,且为了车站远期发展,货场在站房同侧靠近城镇方便货物搬运,同时避免了铁路与公路的交叉干扰;虽然存在货车取送作业与正线的交叉干扰,但本站取送车次数每昼夜两次比较少可以利用正线的空闲时间。 2.3 货物运转设备 货物列车到发线设在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相对应的正线的另一侧并与正线接通。为了方便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由到发场经牵出线牵出解体,且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要进行编组并经由牵出线送往到发场,因此调车场要靠近到发场。调车场与到发场有通路,调车场两端与牵出线相连,并且调车场与正线直接连通,便于由调车场直接发车。 考虑本站是三方向肩回交路的单线铁路,只设一个到发场,为了方便到发线的灵活使用,均设置为双进路的到发线。区间及站内正线都应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而且在单线区段站中应另设一条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为了不影响邻线列车运行这条线应设在靠近调车场位置。 2.4 机务设备 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所以应设置机务段同时配有机车整备设备。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上,上、下行到发场混用,机车出入段与上、下行两个方向列车到、发进路所产生的交叉性质相同,考虑车站远期发展和车站两端咽喉能力的均衡,由于第三方向从B端引入,因此机务段设在站对右。考虑三方向肩回交路,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