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钙催化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研究_廖艳芬

氯化钙催化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研究_廖艳芬
氯化钙催化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研究_廖艳芬

催化热裂解工艺及应用前景分析

* 雒士军,男,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应用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从事炼油化工方面的前期研究及咨询工作。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3号938信箱,100083 雒士军等. 催化热裂解工艺及应用前景分析. 石油规划设计,2010,21(5):14~16 摘要 催化热裂解工艺(CPP)以重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拓宽了乙烯原料来源,国内很多企业规划利用该技术发展乙烯及下游石化业务。分析了CPP 工艺技术的特点,并与其他乙烯生产工艺路线进行对比。论述了CPP 工艺的优势及存在的潜在问题。结合我国进口原油及重油的特点,提出催化热裂解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布局原则,为CPP 工艺的推广提供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 催化热裂解 催化裂解 乙烯 丙烯 技术优势 应用 1 催化热裂解工艺开发背景 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轻质烯烃,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我国乙烯主要通过石脑油等轻质油管式炉蒸汽裂解生产;丙烯除来自蒸汽裂解外,还有约39%来自催化裂化装置副产液化气。 随着原油日益变重及我国对乙烯、丙烯需求的增加,石脑油等轻质原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1990年,以重质油生产低碳烯烃为代表的催化裂解工艺DCC(Deep Catalytic Cracking)技术实现了工业化。以重质油为原料,在较缓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裂解反应,以生产丙烯为主,乙烯产率较低。为改善产品分布,提高乙烯收率,在DCC 工艺基础上,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开发了多产乙烯和丙烯的催化热裂解工艺CPP(Catalytic Pyrolysis Process)。该工艺以大庆常压重油为原料,在提升管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解、高温热裂解、择形催化与芳构化等综合反应,实现多产乙烯、丙烯的目的。2009年在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建成了50 ×104 t/a 工业示范装置。 2 CPP 工艺特点及与其他工艺比较 2.1 CPP 工艺特点 CPP 是在传统催化裂化技术的基础上,以蜡油、蜡油掺渣油或常压重油等重油为原料,采用专有催化剂,在提升管反应器以连续反应-再生循环操作方 式,在比蒸汽裂解缓和的操作条件下生产乙烯和丙烯。CPP 工艺适用于重油裂解制取低碳烯烃,其生产的裂解汽油和裂解轻油中的芳烃含量很高,可以通过调节操作条件和催化剂来实现CPP 的3种工艺方案:乙烯方案、中间方案和丙烯方案。CPP 工艺技术于2000年12月~2001年1月在中国石油大庆 炼化分公司8×104 t 装置进行工业示范试验,进行了多产丙烯操作、兼顾乙烯和丙烯生产、多产乙烯操作等多次工业标定。工业试验数据、标定数据见表1~3。 表1 CPP 工艺工业中试试验数据 项 目 丙烯方案 中间方案 乙烯方案 进料量/(t ·h -1 ) 9.73 8.00 5.90 反应温度/℃ 576 610 640 空速/h -1 2.5 4.0 零料位 剂油比 14.5 16.9 21.1 水油比 0.30 0.37 0.51 产品产率/% 干气 17.64 26.29 37.13 液化气 4 3.72 36.55 28.46 裂解汽油 17.84 17.61 1 4.82 裂解轻油 11.75 8.98 7.93 焦炭 8.41 9.67 10.66 合计 99.36 99.10 99.00 烯烃产率/% 乙烯 9.77 13.71 20.37 丙烯 24.60 21.45 18.23 丁烯 13.19 11.34 7.52 注:原料油为45%大庆蜡油掺55%大庆减压渣油,催化剂为 CEP 催化剂。

关于编制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023292900.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2) 2.5重油催化热裂解制烯烃项目发展概况 (12)

1-催化裂解工艺技术(DCC)1

催化裂解技术(DCC)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1 前言 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重要化工原料,目前全球对丙烯的需求快速增长,甚至超过了对乙烯需求的增长速度。作为蒸汽裂解副产物的丙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石化/炼油行业正积极研发增产丙烯的方法。中石化开发的DCC技术突破了常规催化裂化(FCC)的工艺限制,可成倍地增加丙烯产率,已引起国际石化/炼油行业的广泛关注。 2 工艺描述 DCC是重质原料油的催化裂解技术,它的原料包括减压瓦斯油(VGO)、减压渣油(VTB)、脱沥青油(DAO)等,它的产品包括可作为化工原料的轻烯烃、液化气(LPG)、汽油、中馏分油等。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量生产丙烯(DCC-Ⅰ)或最大量生产异构烯烃(DCC-Ⅱ)。该技术突破了常规催化裂化(FCC)的工艺限制,丙烯产率为常规FCC的2~3倍。其工艺流程与FCC基本相似,包括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以及吸收稳定系统。原料油经蒸汽雾化后送入提升管加流化床(DCC-I型)或提升管(DCC-II)反应器中,与热的再生催化剂接触,发生催化裂解反应。反应产物经分馏/吸收系统,实现分离、回收。沉积了焦炭的待生催化剂经蒸汽汽提后送入再生器中,用空气烧焦再生。热的再生催化剂以适宜的循环速率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并提供反应所需热量,实现反应-再生系统热平衡操作。反再系统的原则流程示于图1。

图1 DCC技术反应-再生系统工艺流程 3 技术特点 图2 DCC装置及其联合体的流程简图 3.1 技术优势及特点 · DCC装置的反应系统有流化床(DCC-I型,最大量丙烯操作模式)或提升管(DCC-II,

最大量异构烯烃操作模式)两种型式,可以加工多种重质原料,并特别适宜加工石蜡基原料,丙烯产率可达20wt%。所产汽油可作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中馏分油可作燃料油组分。 ·使用配套的、有专利权的催化剂,反应温度高于常规FCC,但远低于蒸汽裂解。 ·操作灵活,可通过改变操作参数转变DCC运行模式。 ·该工艺过程虽有大量气体产物,但仍可采用分馏/吸收系统,实现产品的分离,回收,而不需用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中所使用的深冷分离。 ·烯烃产品中的杂质含量低,不需要加氢精制。 DCC主要设备和工艺参数的特点及与FCC的比较列于表1,DCC装置的配置见图2。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非均相体系反应动力学方程: )(ααkf dt d v == (1) 其中,v —热分解速率;α-失重率或变化率; k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满足阿伦尼乌斯(Arrhenius )方程: RT E e A k /-?= (2) T —温度(K); E —活化能(kJ/mol );A —频率因子(s -1);R —气体常数(8.31J/k ·mol )动力学参数 f (α)—微分动力学模型*,取决于反应机理。热分解反应常用n f )1()(αα-=, n 为反应级数 结合方程(1)和(2),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 )(/αα f Ae dt d v RT E -== (3) 非等温法是热重法研究反应动力学的主要方法,设升温速率

恒定,dt dT =φ,代入(3)得 )(/αφ α f e A dT d RT E -= (4) 1) 积分法: dT e A f d RT E T /00)(-?? =φααα (5) 采用Coast-Redfern 法,近似求解积分得到 T R E E RT E AR T g 1303.2]21[log ]) (log[2?--=φα (6) 作2) (log T g α—1/T 图, 由直线(Y=a+bX)斜率可求E ;结合截距 求A. 2) 微分法:(4)式两边取对数,并对dT d α,α和T 进行微分,得到 )(log )1(303.2log αα f d T d R E dt d d +-= (5)’ 若n f )1()(αα-=,代入上式并以差减方式表示: )1log(1 303.2log αα -?+?-=?n T R E dt d (6)’ 两边处以)1log(α-?,得到 n T R E dt d +-???-=-??)1log() 1(303.2)1log() /log(ααα (6)’’ 对)1log() /log(αα-??dt d —)1log()1(α-??T 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R E 303.2-, 截距为n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教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作为课题1的应用和课题2的深入,分离某种特定的微生物,难度较大、探索性更强,在高考中考查的可能性也很大。教材在课题背景中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纤维素的化学组成推广到生活中纤维素的广泛分布和应用。而若要充分利用纤维素,就应将其分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相关酶。之后,教材紧接介绍了纤维素、纤维素酶以及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通过对课题中实验设计思路的深入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叙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 (2)能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了解这类微生物的应用。 (3)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掌握实验操作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2.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人类以淀粉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完全不能消化纤维素,二反刍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却能以纤维素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此中奥妙何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基础知识】 (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 2、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实验设计】 (一)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取样 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依赖于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选择培养 (1)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2)操作: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1~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3、梯度稀释 按照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液进行等比稀释101~107倍,之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重油催化裂化基础知识

重油催化裂化基础知识 广州石化总厂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编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述概第一章. 第一节催化裂化在炼油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中使重质原料

变成有价值产品的重要加工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将廉价的重质原料变成高 价、优质、市场需要的产品,而且现代化的催化裂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 原料广泛(从瓦斯油到常压重油),运转周期长、操作灵活(可按多产汽油、多产柴油,多产气体等多种生产方法操作),催化剂多种多样,(可按原料性质和产品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操作简便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它在炼油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二节催化裂化生产发展概况 早在1936年美国纽约美孚真空油公司(SoCony vacu um co)正式建立了工业规模的固定床催化裂化装置。由于所产汽油的产率及辛烷值均比热裂化高得多,因而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如图所示,片状催化剂放在反应器内不动,反应和再生过程交替地在同一设备中进行)属于间歇式操作,为了使整个装置能连续生产,就需要用几个反应器轮流地进行反应和再生,而且再生时放出大量热量还要有复杂的取热设施。由于固定床催化裂化的设备结构复杂,钢材用量多)生产连续性差)产品收率及性质不稳定,后为移动床和流化床催化裂化所代替。 第一套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和第一套流化床催化裂化(简称FCC 装置都是1 942年在美国投产的。 反应原产烟气.

固定床反应器 空气. 烟气原料再反 生应 空气反应产物器器 移动床反应器 它们的反应和再生过程分别在移动床催化裂化的优点是使反应连续 化。不同的两个设备中进行,催化裂化在反应器和再生器之间循环流动,实现了毫米的小球型催化剂。起初是用机械提升的3生产连续化它使用直径约为生产能力较固定床大为提高、方法在两器间运送催化剂,后来改为空气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改善。由于催化剂在反应器和再生器内靠重力向下移动、速度很缓慢,所以对设备磨损很小,但移动床的设备仍较复杂,耗钢量仍较移动床远不如流化床优越。年以上的大型装置、/万吨80 特别是处理量在大,因此现代的大型催化裂化装置都是采用流化床。 流化催化裂化(FCC)的优点是:原料选择范围比较宽、主要产品汽油的收率和质量都比较高,装置处理量大,经济上更有利,热能的利用比较合理和设备的结构比较简单,工艺过程简单,操作容易灵活性大。 四十多年来,FCC开发了很多型式。但按反应器和再生器的相对位置和结构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反应器和再生器处于分开位置的并列式。早期的并列式大多是两器布置在一个水平上,称为同度并列式。六十年代后期,

催化裂解工艺(DCC)

催化裂解工艺(DCC) 1.工艺原理: 催化裂解工艺(DCC)是以重质油为原料、利用择形催化反应制取气体烯烃的新技术。其中催化裂解Ⅰ型(DCC-Ⅰ)以生产最大量丙烯为主要目的,催化裂解Ⅱ型(DCC-Ⅱ)以生产最大量异丁烯和异戊烯、兼产丙烯和高辛烷值优质汽油为目的。它们所加工的原料可以是蜡油、蜡油掺渣油或二次加工油以及常压渣油,实现了炼油工艺向石油化工的延伸,开创了一条以重质油为原料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新途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目的产品不同,DCC-Ⅰ和DCC-Ⅱ两者采用的反应器型式、催化剂类型和工艺操作条件都不相同,其差别列于表1。从表1可见,DCC-Ⅱ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剂油比及注水量均低于DCC-Ⅰ。 表1:DCC-Ⅰ和DCC-Ⅱ工艺的主要差别 DCC-ⅠDCC-Ⅱ 反应器型式提升管十床层提升管 催化剂CRP CIP 反应温度,℃540-580500-530 剂油比9-156-9 注水量,m%15-256-10 产品分布,m% H2~C211.91 5.59 C3~C442.2234.49 C5+汽油26.6039.00 柴油 6.609.77 重油 6.07 5.84 焦炭 6.00 4.31 损失0.60 1.00 合计100.00100.00 烯烃产率,m% 丙烯21.0314.29 总丁烯14.0314.65 异丁烯 5.13 6.13 总戊烯--9.77 异戊烯-- 6.77 异丁烯/总丁烯0.360.42 异戊烯/总戊烯--0.69 汽油性质 RONC99.396.4 MONC84.782.5 催化裂解利用择形催化反应原理,将重质原料油选择性裂化成低碳气体烯

稠油水热裂解

注入蒸汽通过水热裂解就地提高重质油品质 S.Jiang and X.Liu,辽河油田,Y.Liu ,SPE,L.Zhong,大庆石油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化学添加物来提升重质油品质的水热裂解技术。实验室实验在注入蒸汽的条件下进行,以研究金属物种的催化作用、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以及供氢体对辽河和胜利重质稠油水热裂解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是重质油的粘度显著下降,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品质明显提高。水热裂解的机理将会继续被讨论。另外,在对辽河油田进行现场实验,结论将会在结尾被提出。 前言: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性化石能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和物质。然而,在工业国石油危机即将到来。甚至向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石油日常产量的降低和需求量的增加,也将面对石油危机。因此,提高重质油的产量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由于重质油中特殊的分子结构以及像胶质和沥青质一样的重质组分的含量高,重质油很难开采和输送。大多数的重质油开采是通过热回收技术进行的,例如注入蒸汽,热量可以暂时的就地降低重质油的粘度。另外一种技术是在乳化的辅助热量作用下进行生产。然而这对重质油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在本论文中介绍了水热裂解技术在水蒸气和加热的条件下,通过添加催化剂和其他的添加物能够就地提高重质油的品质。该技术能使重质成分减少,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粘度降低。水热裂解技术是一种应用于重质油开采中的催化减粘裂化过程,它能够提高注入蒸汽和加热条件下重质油的开采率[1-3]。 实际上,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都表明,石油开采在注入蒸汽和加热的条件下,水热裂解反应是指重质油和水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能是重质油化学降黏[4、5]。Hyne,Clark等[3-6]在最近的三十年里研究了在注入蒸汽的条件下重质油的水热裂解。结果表明,粘度显著降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显著下降,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含量显著增加,能够产生很多气体如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甲烷,等等。很多过渡金属被作为加速水热裂解反应的催化剂而介绍。刘、范等[7-11]报告了辽河重质油水热裂解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水热裂解重质油中发生了有竞争性的化学转变,这些转变使重质油的粘度向相反的方向改变。在水热裂解反应中,反应碎片通过活性结构如C-S键的断裂产生。

热解动力学计算

4.1.2 污泥干燥动力学分析 若把污泥干燥视为湿污泥的热分解,分解产物为干燥污泥和水分,反应式为: )C((气固)+→B A (4.1) 失重率或干燥率α,其物理意义为污泥在任一时刻已失水分质量与总失水质量的百分比,其表达式为: ∞ ∞??= --= W W W W W W 00α (4.2) 0W —初始质量; W —T 0C(t)时的质量; ∞W —最终质量; W ?—T 0C(t)时的失重量; ∞?W —最大失重量; 分解速率为: )(αα Kf dt d = (4.3) 根据Arrhenius 公式[33]: RT E Ae K /-= (4.4) 可得: ) ()/exp(/ααf RT E A dt d -= (4.5) 式中:A —频率因子; E —活化能; R —气体常数;

T —绝对温度; t —反应时间; α—样品转化率。 在恒定的程序升温速率下,升温速率dt dT /=β ) ()/exp()/(/αβαf RT E A dT d -= (4.6) 定义 ? =α ααα0 ) ()()(f d G (4.7) Coats 和Redfern 根据式(4.6)和式(4.7)可推导出下式 ?-= T dT RT E A G 0 )/exp()(β α (4.8) 则 RT E E RT E AR T G - ??????-=??? ???)21(ln )(ln 2βα (4.9) 由于 02∝E RT ,所以当??? ???2)(ln T G α~T 1拟合关系接近于线性时,斜率即为R E - ,截距)ln(E AR β。固体反应一共有45种积分形式,把污泥干燥数据代入)(αG 形式,找出最适合的表达式(??????2)(ln T G α~T 1 拟合为线性关系),将这一)(αG 函 数式用于分析污泥干燥,从而研究污泥干燥的表观动力学。 污泥干燥研究过程以升温速率为3℃/min 为例来说明。经过拟合筛选,表4.1所示的七个动力学机理函数较接近污泥干燥的动力学函数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程标准】 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3.讨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课题重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题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基础知识】 1.是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是一种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为,第三种酶将纤维素分解为。 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是利用。 4。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是。 5.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试验流程是、、、、6.鉴别培养基用于菌种的鉴别,其中加入可以鉴别出 出现的现象是。 7.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是 。 8.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即 。 9.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完成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两种即、。 10.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要选择样品进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该样品的特点是、。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 11.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微生物,原因是。 1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流程有何区别? 13.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这两种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跟踪练习】 1.下列生物能分解纤维素的是() (1)人(2)兔(3)牛(4)蘑菇(5)纤维杆菌 A(1)(2)(3)(4)(5)B(2)(3)(5) C (2)(3)(4)(5)D(3)(5) 2.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胶木膏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1)碳源(2)氮源(3)生长因子(4)无机盐 A(3)B(1)(2)C(1)(2)(3)D(1)(2)(3)(4) 3.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所用培养基为() A加富培养基 B 选择培养基 C 基础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4.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 (1)稀释倒平板法(2)涂布平板法(3)单细胞挑取法(4)选择培养分离A(1)(2)B(2)(3)(4)C(2)(3)D(1)(3)(4) 5.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碳源为() A CMC-Na B 木聚糖 C 纤维素 D 裂解酶 6.在酸性贫瘠的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占优势的菌为() A真菌 B 细菌 C 兼性厌氧细菌和真菌 D 放线菌 7.CX 酶能水解() A纤维素和CMC-Na B纤维素和果胶 C纤维二糖和微晶纤维D麦芽糖和蔗糖 8.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 消化细菌 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 乳酸菌 9.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酵母膏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碳源 B 提供氮源 C 提供微生素 D 凝固剂 10.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只含纤维素粉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 含四大营养素的培养基上 1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原因在于() A 硝酸钠 B 氯化钾 C 酵母膏 D 纤维素粉 12.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A 清澈 B 浑浊 C 红色 D 产生透明圈 13.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 可获得大量菌体 B 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 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 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催化裂解和催化裂化的不同点

催化裂解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石油烃类进行高温裂解来生产乙烯、丙烯、丁烯等低碳烯烃,并同时兼产轻质芳烃的过程。由于催化剂的存在,催化裂解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增加低碳烯烃产率和轻质芳香烃产率,提高裂解产品分布的灵活性。 (1) 催化裂解的一般特点 ①催化裂解是碳正离子反应机理和自由基反应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裂解气体产物中乙烯所占的比例要大于催化裂化气体产物中乙烯的比例。 ②在一定程度上,催化裂解可以看作是高深度的催化裂化,其气体产率远大于催化裂化,液体产物中芳烃含量很高。 ③催化裂解的反应温度很高,分子量较大的气体产物会发生二次裂解反应,另外,低碳烯烃会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烷烃,也会发生聚合反应或者芳构化反应生成汽柴油。 (2) 催化裂解的反应机理 一般来说,催化裂解过程既发生催化裂化反应,也发生热裂化反应,是碳正离子和自由基两种反应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具体的裂解反应机理随催化剂的不同和裂解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在Ca-Al系列催化剂上的高温裂解过程中,自由基反应机理占主导地位;在酸性沸石分子筛裂解催化剂上的低温裂解过程中,碳正离子反应机理占主导地位;而在具有双酸性中心的沸石催化剂上的中温裂解过程中,碳正离子机理和自由基机理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催化裂解的影响因素 同催化裂化类似,影响催化裂解的因素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原料组成、催化剂性质、操作条件和反应装置。 ①原料油性质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油的H/C比和特性因数K越大,饱和分含量越高,BMCI值越低,则裂化得到的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等)产率越高;原料的残炭值越大,硫、氮以及重金属含量越高,则低碳烯烃产率越低。各族烃类作裂解原料时,低碳烯烃产率的大小次序一般是:烷烃>环烷烃>异构烷烃>芳香烃。 ②催化剂的性质。催化裂解催化剂分为金属氧化物型裂解催化剂和沸石分子筛型裂解催化剂两种。催化剂是影响催化裂解工艺中产品分布的重要因素。裂解催化剂应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既要保证裂解过程中生成较多的低碳烯烃,又要使氢气和甲烷以及液体产物的收率尽可能低,同时还应具有高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对于沸石分子筛型裂解催化剂,分子筛的孔结构、酸性及晶粒大小是影响催化作用的三个最重要因素;而对于金属氧化物型裂解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剂是影响催化作用的最重要因素。 ③操作条件的影响。操作条件对催化裂解的影响与其对催化裂化的影响类似。原料的雾化效果和气化效果越好,原料油的转化率越高,低碳烯烃产率也越高;反应温度越高,剂油比越大,则原料油转化率和低碳烯烃产率越高,但是焦炭的产率也

重油催化裂解生产烯烃技术

——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评介 (提要) 前言——石油与重油的深度加工利用问题 一、重油加工利用技术进展 二、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综合评介 1、技术开发背景 2、技术特点 (1)CPP技术 (2)HCC技术 2、技术进展情况 (1)工业化进展 (2)工试结果 3、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技术经济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三、应用前景与发展建议 1、应用前景 (1)对石化工业发展的意义 (2)对中小炼油企业发展的意义 2、发展建议

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评介 前言—— 石油及其深度加工利用问题,一直是炼油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石油逐渐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和利用——现代石油工业从 1859年世界上真正具有工业生产意义的第一口工业石油井 ——美国埃德温〃德雷克算起,还不足150年的历史。石 油在开初仅用来提炼灯油,其余的轻、重组份(汽油和重 油)都被排弃。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电灯的发明,使灯油市 场也受到打击,但是当十九世纪末福特发明汽车后使汽油 得到利用,随后,重油等其它石油炼制产品也逐渐得到了 重视和利用。 ?石油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 战,使石油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世界工业发展的润滑 剂与促进剂;以石油为龙头所牵动工业经济的是一条不断 延长的产业链—石油工业带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例如, 廉价的石油剌激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飞机等新兴工 业产业的发展, 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钢铁、冶金、 橡胶、玻璃等工业的发展。 ?石油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文明——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了 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新型的石化工业、

合成材料工业、化肥工业┉等等。这不仅使现代石化产品渗透到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从而改善和丰富人类的生活。百年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世界经济因石油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也因石油的短缺而放慢脚步。因此,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二十世纪是石油世纪。石油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文明——石油文明,使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遍出现了 "三高"(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的局面,家庭劳动和社会服务业普遍实现了电气化,各种家用电器急剧增加,跨地域和跨国家的旅游文化越来越普及,小汽车已成为普通百姓的代步交通工具。人类在二十世纪所创造的史无前例的文明进步,无不与石油文明有关。 ?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据世界经济合 作暨发展组织(WECD)的一个量化估价(较为权威):大约世界原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将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0.5%, 经济增长放慢0.25% 。 ?石油的优良性质和低廉价格促进了它的深加工利用——石 油所以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如此巨大作用,主要在于石油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首先,石油的热值高是煤的两倍,而且石油的基本组份烃类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其次,石油是液体,易于储运管理;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轻油裂解制乙烯的反应过程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吴东方 日期:2011年1月1号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东南大学研究生课程 催化剂工程 课程论文 题目:轻油裂解制乙烯的反应过程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姓名:黄金金 学号: 112244 指导教师:吴东方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1年1月 轻油裂解制乙烯的反应过程

黄金金 指导教师:吴东方 摘要:综述了轻油制备乙烯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催化裂解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乙烯制备技术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烃类催化热裂解的机理,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开发轻油热裂解制乙烯的催化剂研究的想法。 关键词:轻油催化裂解乙烯催化剂 一、前言 乙烯低碳烯烃作为重要基础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中东地区)对石化产品需求的增加,轻烯烃(乙烯、丙烯、丁烯)的生产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乙烯是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主要用途为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有机化工原料,目前约有75%的石油化工产品以乙烯为原料生产。目前全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12.906Mt/a,预计2012年乙烯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37.045Mt/a,国内外乙烯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乙烯主要来源于烃类裂解。人们对石油烃(碳二以上饱和烷烃)高温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技术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并于40年代初建成了管式炉裂解生产烯烃的工业装置。经过近半世纪的发展,石油烷烃经管式炉热裂解生产乙烯至今仍是最主要的乙烯生产方法。石油烷烃裂解最初采用天然气回收的乙烷、丙烷为原料,后来随着烯烃市场需求的增大,单纯依靠乙烷和丙烷为裂解原料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烯烃的需求,裂解原料开始逐渐向重质化原料方向发展。除使用轻质烷烃外,到60年代初逐步发展到大量使用石脑油,70年代又将裂解原料扩大到煤油,轻柴油以及重柴油。采用石脑油为原料的蒸汽裂解所得乙烯收率一般为0.50一0.65。管式炉裂解目前仍是最主要的乙烯生产方法。除石油烃裂解之外,由炼厂气(焦化和催化裂化)回收乙烯、丙烯和丁烯是烯烃的另一主要来源。虽然管式炉热裂解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但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其进一步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在:首先,热裂解反应一般需要在800一850℃的高温下进行,再加上裂解反应本身的强吸热特性和管壁的结焦倾向,

石灰石热分解动力学模型研究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第7卷第6期 2016年12月Vol.7,No.6Dec.2016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674-9669(2016)06-0013-06 DOI :10.13264/https://www.360docs.net/doc/023292900.html,ki.ysjskx.2016.06.003 转炉炼钢过程中,通常加入煅烧石灰作为造渣 剂[1-6],石灰加入转炉中造高碱度渣并起到脱磷脱硫 效果,完成转炉炼钢过程,提高钢水的质量[7].石灰 石是生产煅烧石灰的主要原料,为获得高品质的石 灰[8-9],提高转炉炼钢质量,需要深入了解石灰石的 分解反应过程,对其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以便优化反应条件.汪瑞俊等[10]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平均粒径为34.26μm 的石灰石粉体进行分解动力学实验,得到活化能约为209kJ/mol ,热分解模型为相界面反应的收缩圆柱体模型.齐庆杰等[11]采用热重技术研究碳酸钙热分解机理,在热重分析的基础上,按不同化学反应收稿日期:2016-03-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560101,511740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B02B02) 通信作者:袁章福(1963-),男,博导,教授,主要从事能源与资源环境工程领域等方面的研究,E-mail:zfyuan@https://www.360docs.net/doc/023292900.html,. 石灰石热分解动力学模型研究 张利娜1,袁章福1,2,李林山3,吴燕1,隋殿鹏4 (1.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北京100871;2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83; 3.大石桥市信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辽宁营口115103; 4.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沈阳110003) 摘要:采用TG-DSC 方法研究粒径大小为900μm 石灰石的热分解过程.根据石灰石热重实验数据,结合Coats-Redfern 法,Flynn-Wall-Ozawa 法和Kissinger 法计算石灰石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得到900μm 石灰石热分解的活化能E 为193.98kJ/mol ,指前因子lg A 为8.81min -1.根据Malek 方法判断石灰石热分解最概然机理函数,得到900μm 石灰石热分解属于三维相边界反应模型R 3,进一步得到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石灰石;分解动力学;热重分析;机理函数 中图分类号:TF713.3文献标志码:A Model research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limestone ZHANG Lina 1,YUAN Zhangfu 1,2,LI Linshan 3,WU Yan 1,SUI Dianpeng 4 (1.Department of Energy &Resources Engineering,College of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teel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3.Dashiqiao XinWei Refractory Materials Co.LTD.,Yingkou 115103;4.Department of Chemistry,College of Science,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3) Abstract: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limestone (900μm)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rmogravimetric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TG -DSC)analysis.Based on the thermogravimetric experiment data,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parameters of limestone were calculated by Coats -Redfern method,Flynn -Wall-Ozawa method and Kissinger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y (E )is 193.98kJ/mol,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lg A )is 8.81min -1.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limestone was further discussed by Malek method.It indicates that the reaction is a three -dimensional phase boundary reaction (R 3)and the kinetic equation of limestone is obtained. Keywords:limestone ;decomposition kinetic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reaction mechanism function 万方数据

重油催化裂解技术研究进展_盖希坤

2011年第30卷第6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219· 化工进 展 重油催化裂解技术研究进展 盖希坤1,田原宇2,夏道宏1,邢仕杰2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2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摘 要:重油催化裂解技术以增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为主要目标,是重油轻质化的有效手段。对催化裂解技术的研究,催化剂和反应器是其核心。本文综述了重油催化裂解技术中采用的各种催化剂和反应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催化剂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类型反应器的流体特性,并指出深入研究下行床反应器及开发与之匹配的催化剂将是今后开发重油催化裂解技术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重油;催化裂解;催化剂;下行床;提升管 中图分类号:TE 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1)06–1219–05 Progress of heavy oil catalytic cracking GAI Xikun1,TIAN Yuanyu2,XIA Daohong1,XING Shijie2 (1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Huadong),Qingdao 266555,Shandong,China;2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10,Shandong,China) Abstract:Heavy oil catalytic cracking i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to convert heavy oil to lighter and more valuable product,including ethylene and propylene. The catalyst and reacto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various catalysts and reactors for heavy oil catalytic cracking are summarized,an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catalysts and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ctors are elaborated. Development of downer reacto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talyst are suggest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heavy oil;catalytic pyrolysis;catalyst;downer reactor;riser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原油重质化的加剧,重油因其在全世界的资源总量巨大,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我国的原油中重质油含量比较高,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高达80%~100%。近年来,重质原油的开采速度加快,其产量已占全国石油年产量的1/10左右,如何将这些日益增长的重油轻质化,成为我国炼油工业的重大课题。 重油催化裂解技术是在重油催化裂化的基础上随着催化剂的改进、新型反应器的开发和工艺条件的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重油催化裂化的反应温度为480~530 ℃,重油催化裂解的温度为550~650 ℃。与催化裂化技术相比,重油催化裂解技术采用更高的反应温度,重油与催化剂接触,进行深度裂解以增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并同时兼产轻质芳烃。传统的蒸汽热裂解温度为840 ℃左右,与传统的蒸汽热裂解技术相比,重油催化裂解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反应温度,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而且提高了裂解产品分布的灵活性,是重油轻质化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重油催化裂解技术的核心部分——催化剂和反应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1 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催化剂是影响重油催化裂解产品分布的重要 收稿日期:2010-12-02;修改稿日期:2010-12-16。 第一作者:盖希坤(1982—),男,博士研究生。E-mail gaixikun@ https://www.360docs.net/doc/023292900.html,。联系人:田原宇,教授,主要从事能源与设备一体化研究。E-mail tianyy1008@https://www.360docs.net/doc/023292900.html,。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1.06.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