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1.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U = 0, 故有Q = -W , 即膨胀过程中系统所吸收的热全部变成了功,这是否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

答: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是“不发生其他变化”,应该理解为“系统和环境都完全复原”。也就是说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产生在系统“工作了一个循环”这样的前提之下的结论。

2.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2

1

Δln

V S nR V =,因为V 2>V 1,所以ΔS >0。但是根据熵增原理,可逆过程0S ?=,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恒温过程只能用克劳修斯不等式判断过程是否可逆,只有绝热过程或隔离系统中发生的变化才能用熵增原理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3.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T = 0,Q = 0,因此△S =

Q

T

= 0, 此结论对吗? 答: 不对。 因该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所以△S 不能由过程的热温商求算,而应通过设计可逆途径求算。

4.在恒定压力下,用酒精灯加热某物质,使其温度由T 1上升至T 2,此间,没有物质的相变化,则此过程的熵变为2

1

,m d ΔT p T nC T S T

=?,对吗?如果此间物质发生了相变化,过程熵

变应该怎样计算?

答:正确。如果有相变化,设计可逆过程进行计算。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变温度不同,将有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

5.“所有能发生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逆过程也一定是能发生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正确。因为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论。

6.“自然界存在着温度降低但是熵值增加的过程。”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举例说明。(绝热不可逆膨胀)。

答:正确。熵值不仅与温度一个变量有关,还与其它状态性质有关。如与体积、压力有关。如双变量系统,S = f (T,V )或S = f (T,p )系统经历某变化后,熵值的改变取决于这些变量的综合效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绝热不可逆膨胀

7.“不可逆过程的熵不能减小”对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该说法仅对绝热系统或隔离系统正确。本题说法忽略了前提条件。 8.“熵值不可能是负值”的结论对吗?

答:正确,根据玻尔兹曼定理 S =kln Ω,Ω(热力学概率)一定大于或等于1,故S ≥0。 9. “在绝热系统中发生一个从状态A→B 的不可逆过程,不论用什么方法,系统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结论对吗?为什么?

答:正确. 绝热系统中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从A →B ,△S >0,即S B >S A ,仍在绝热系统中从B 出发,无论经过什么过程系统的熵值有增无减,所以不能回到原态。

10.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经历下列不同过程,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2倍,其熵变相等

吗?(a )等温可逆膨胀;(b )等温自由膨胀;(c )绝热可逆膨胀;(d )绝热自由膨胀。

答:不一定相等。(a )△S = nR ln(V 2/V 1);(b )始终态与(a )相同,所以△S 相同;(c )△S =0;(d )Q = 0,W = 0,所以△U =0,因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因此该过程的始终态的温度相同,这样该过程和(a )(b )两过程的始终态相同,因此△S 相同。

11. 1 mol H 2O(l)在100 ℃、101.325 kPa 下, 在真空容器中蒸发成1 mol 、100 ℃、101.325 kPa 的水蒸气。此过程的△G 是多少?可否根据△G 判断此过程是否可逆?

答: 此过程的△G =0。 该过程等温但不等压, 故不可用△G 作判据,而需用△S (隔)

作判据。

12. 1 mol H 2O (l,298 K,101.325 kPa ) 101.325kPa

????

→ 1 mol H 2O(g,298 K,101.325 kPa ),过程△G 大于零还是小于零,此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答:△G >0,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13.当系统的T 、p 一定时,△G >0的过程不能发生,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不正确。由判据,'T p G W

?≤ ?=??

能发生可逆可知,当△G >0,但'G W ?<时,过程仍然可以发生。

14.在下述过程中:(a )氢气和氧气在绝热的钢瓶中发生反应生成水;(b )液态水在100℃、101.325 kPa 下缓慢蒸发为水蒸气。系统的△A 是大于零、小于零还是等于零。

答:(a )系统为孤立系统,△U =0,发生自发变化则△S >0,氢和氧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系统的温度会升高,△A =△U -△(TS ) =-△(TS ) < 0;(b )该过程是等温等压没有非体积功参与的可逆相变过程,△G =0,△A =△G -△(pV ) =-△(pV ) = - p (V g -V l ) < 0。

15. 有人说,如果一个化学反应的r m H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则其r m

S ?$

在此温度范围内也与温度无关。该说法有无道理? 答:有道理。由基希霍夫公式r m r ,m []p p H C T

??=??$

$可知,当r m H ?$

不随温度变化时,r ,m

p C ?$必为零。那么,由r m S ?$(T 2) =r m

S ?$(T 1) +2

1

r ,m

d T p T C T T

??$可知,当r ,m p C ?$

为零时,r m S ?$

则不随

温度变化。

16.1 mol 理想气体经一反抗恒外压的等温过程从p 1,T 1,V 1变化到p 2,T 2,V 2,可否用下式计算吉布斯函数变:2

1Δd p p G V p =?,为什么?

答:可以。因为G 是状态函数,只要始末状态一定,可逆与不可逆途径的△G 必然相同。

17. 卡诺循环过程在S —T 图上如何表示? 答:略。

18.节流膨胀的热力学特征是什么? 答:绝热,恒焓,不可逆。

19.总结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学习过程中,讨论过的典型的不可逆过程。 答:略。

20.某气相反应A(g)→B (g)+C(g)在等温等压下是放热反应,若使其在一个刚性绝热容

器中自动进行到某状态,此反应的r m G ?$、r m H ?$、r m S ?$

应如何计算?过程的U ?、H ?、S

?

分别大于零、小于零还是等于零?能否计算?

答:()r m B f m B

B,H H νβ?=?∑$$

()r m B m B

B,S S νβ?=∑$$

()r m B f m B

B,G G νβ?=?∑$$

或:r m r m r m

G H T S ?=?-?$$$

△U =0,△H = △U +△(pV ) = △U +V △p >0,△S >0。

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作业

分析化学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 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①反应能定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反应进行得完全(>%); ②反应速率快; ③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④共存物质不干扰反应或者有方法避免干扰。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H2SO4,?KOH,?KMnO4,?K2Cr2O7,?KIO3,?Na2S2O3?5H2O 答:?K2Cr2O7,KIO3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他用间接法(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表示方法有两种: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滴定度便于直接用滴定毫升数计算样品的含量。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答:?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称量的质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

7.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长期放在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偏低。因为H2C2O4?2H2O会失去结晶水,导致称量的草酸比理论计算的多,多消耗NaOH溶液,使计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8.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或百分数。 换算公式:T(A/B)=a/b*C(B)*M(A)/1000 例?求?L-1NaOH标准溶液对H2C2O4的滴定度. 解:??H2C2O4?+?2NaOH?=?Na2C2O4?+?2H2O T(H2C2O4/NaOH)=1/2*C(NaOH)*M(H2C2O4)/1000 g/ml=1/2**90/1000g/ml= g/ml 习题

解析几何专题含答案

椭圆专题练习 1.【2017浙江,2】椭圆22 194 x y +=的离心率是 A B C .23 D .5 9 2.【2017课标3,理10】已知椭圆C :22 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且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20bx ay ab -+=相切,则C 的离心率为 A .3 B .3 C .3 D .13 3.【2016高考浙江理数】已知椭圆C 1:+y 2=1(m >1)与双曲线C 2:–y 2=1(n >0)的焦点重合,e 1, e 2分别为C 1,C 2的离心率,则() A .m >n 且e 1e 2>1 B .m >n 且e 1e 2<1 C .m 1 D .m b >0),四点P 1(1,1),P 2(0,1),P 3(–1, 2),P 4(1,2 )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 上. (1)求C 的方程; (2)设直线l 不经过P 2点且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P 2A 与直线P 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 8.【2017课标II ,理】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2 212 x y +=上,过M 作x 轴的垂线, 垂足为N ,点P 满足NP =u u u r u u u r 。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3-1 选择填空(只填a 、b 、c 、d)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能放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能放大 。(a.直流信号,b.交流信号,c.交、直流信号) (2)阻容耦合与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之间的主要不同点是 。(a.所放大的信号不同,b.交流通路不同,c.直流通路不同) (3)因为阻容耦合电路 (a1.各级Q 点互相独立,b1.Q 点互相影响,c1.各级Au 互不影响,d1.Au 互相影响),所以这类电路 (a2.温漂小,b2.能放大直流信号,c2.放大倍数稳定),但是 (a3.温漂大,b3.不能放大直流信号,c3.放大倍数不稳定)。 目的 复习概念。 解 (1)a 、b 、c ,b 。(2)a 、c 。(3)a1,a2,b3。 3-2 如图题3-2所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β均为100,be1 5.3k Ωr =,be26k Ωr =,S 20k ΩR =,b 1.5M ΩR =,e17.5k ΩR =,b2130k ΩR =,b2291k ΩR =,e2 5.1k ΩR =,c212k ΩR =,1310μF C C ==,230μF C =,e 50μF C =,CC V =12 V 。 图题3-2 (a)放大电路;(b)等效电路(答案) (1)求i r 和o r ; (2)分别求出当L R =∞和L 3.6k ΩR =时的S u A 。 目的 练习画两级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并利用等效电路求电路的交流参数。 分析 第一级是共集电路,第二级是分压供偏式工作点稳定的典型电路,1V 、2V 均为

NPN 管。 解 (1)求交流参数之前先画出两级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题3-2(b)所示。注意图中各级电流方向及电压极性均为实际。第一级中b1I 的方向受输入信号i U 极性的控制,而与1V 的导电类型(NPN 还是PNP)无关,i U 上正下负,因此b1I 向里流,输出电压o1U 与i U 极性相同;第二级中b2I 的方向受o1U 极性的控制,o1U 上正下负,因此b2I 向里流,也与2V 的导电类型无关,或者根据c1I 的方向(由1c 流向1e )也能确定b2I 的方向是向里流。再由电流的受控关系c1I (=2b2I β)的方向向下流(由2c 流向2e ),输出电压o U 的实际极性应是下正上负,与假设极性相反。等效电路应画成“一”字型,如图所示。 e1 e1i2e1b21b22be2////////R R r R R R r '== 7.5//30//91//6 2.9k Ω=≈ 则 [][]3 i b be11e1//(1) 1.510//5.3(1100) 2.9294k Ωr R r R β'=++=?++?≈ 因为第二级是共射电路,所以其输出电阻近似由c2R 决定: o c212k Ωr R ≈= (2)求o S S u U A U =。 当L R =∞时,L c212k ΩR R '== 1e11be11e1 (1)(1100) 2.90.98(1) 5.3(1100) 2.9u R A r R ββ'++?==≈'++++? c222be2121002006 u R A r β=-=-?=- 120.98(200)u u u A A A =?=?-=-196 则 i S S i 249(196)18120249 u u r A A R r =?=-?=-++ 当L 3.6k ΩR =时,L c2L //12//3.6 2.77k ΩR R R '=== L 22be2 2.77100466 u R A r β'=-=-?=- 0.98(46)45u A =?-=-

第三章作业和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3-1 简述传感器的定义,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者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传感器的组成 能够完成预变换的单元称为敏感元件,而转换元件是能够将感应到的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学物理量,电信号经测量电路放大、整形、转换后送显示器显示,或记录,或处理,辅助电源负责传感器的电源供给。但是并不是所有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有一部分传感器不需要起预变换作用的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光敏器件等。 3-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有哪几种分类 答: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检测系统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它提供物联网系统赖以进行决策和处理所需要的原始

数据。 传感器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传感器按输入信号(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 按输出信号分类分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膺数字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四大类;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若干类。 3-3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 答: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智能传感器的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传感器的组成 智能传感器具有如下功能: ⑴自补偿和计算,例如,温漂补偿; ⑵自诊断功能,例如,故障自诊断; ⑶复合敏感功能,单个传感器可测量多个参数,并可进行信息融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励 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优势动机:是指那种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 目标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谋求实现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也是指实现目标之前 所做的筹备工作。 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在 1943 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论”。在 1954 年他对这个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心理学界和管理理论界,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集中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麦克利兰将马斯洛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人的许多需要是非生理的, 而是社会性的(称学习性需要)。人的社会性需要不是先天的,而是得自于环境、经历和教 育等。 激励力: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目标效价:是指预期成果在个人心目中的相对价值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工资不公 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 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挫折理论:有关挫折行为研究的理论叫做挫折理论。这类理论着重研究人受挫之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目的是为了改造个体行为,使之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换言之,研究 挫折是为了个体将来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就,因此,也可以将挫折理论视为成就理论的补充。 综合激励模式:是企图通过一个模式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都包括进去的理论,主要包括 波特和劳勒(Porter&Lawler)的“综合激励模式”以及迪尔(Dill)的“综合激励模型”等。 二、选择题 1. B 2.A 3.A 4.D 5. C 6. B 7.C 8.C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激励?激励对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鼓励、动力的意义。我们认为,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 励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是激 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的行为建立在人的愿望的基础上的。这样,人的行为就不再是一种 外在的强制,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因此,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 愿性。 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同名3095)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 3.1平面的方程 1.求下列各平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1)通过点)1,1,3(1-M 和点)0,1,1(2-M 且平行于矢量}2,0,1{-的平面(2)通过点 )1,5,1(1-M 和)2,2,3(2-M 且垂直于xoy 坐标面的平面; (3)已知四点)3,1,5(A ,)2,6,1(B ,)4,0,5(C )6,0,4(D 。求通过直线AB 且平行于直线CD 的平面,并求通过直线AB 且与ABC ?平面垂直的平面。 解: (1)Θ }1,2,2{21--=M M ,又矢量}2,0,1{-平行于所求平面, 故所求的平面方程为: ?? ? ??++-=-=--=v u z u y v u x 212123 一般方程为:07234=-+-z y x (2)由于平面垂直于xoy 面,所以它平行于z 轴,即}1,0,0{与所求的平面平行,又 }3,7,2{21-=M M ,平行于所求的平面,所以要求的平面的参数方程为: ?? ? ??+-=+-=+=v u z u y u x 317521 一般方程为:0)5(2)1(7=+--y x ,即01727=--y x 。 (3)(ⅰ)设平面π通过直线AB ,且平行于直线CD : }1,5,4{--=,}2,0,1{-= 从而π的参数方程为: ?? ? ??+-=+=--=v u z u y v u x 235145 一般方程为:0745910=-++z y x 。 (ⅱ)设平面π'通过直线AB ,且垂直于ABC ?所在的平面 ∴ }1,5,4{--=, }1,1,1{4}4,4,4{}1,1,0{}1,5,4{==-?--=?

第三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doc

TO \/\ ) ) ) TO Y10 ) 第三章思考题与练习题 3-1写出题3-1图中梯形图对应的指令表语句。 题3-1图 3-2根据题3-2图,画出X10接通后,Y10的输出波形图,并写出与题3-2图对应的 指令 表语句(al=a2=#300)o X10 题3-2图 3-3 PCC 程序设计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思考题) 3-4什么是PCC 程序设计的状态分析法?(思考题) 3-5简单叙述状态分析法编制程序的步骤。(思考题) 3-6 PCC 的编程语言有何特点?(思考题) 3-7最常用的PCC 编程语言为梯形图和指令表语句,那么这两种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思 考题) 3-8将题3-8图的梯形图简化改进后,画出新梯形图,并写出相应的指令表语句。(思 考 题) ) ) )

3-9画岀与下面指令表语句对应的梯形图。 LD M200 ORN X400 AND( MI0I ORN MI02 OR( M3I 5 AND X403 ) OR( X40I ANDN X402 ) ) ORN X405 ST MI05 3-10设有装料、送料、卸料小车,在初始位置0处,按动启动按钮后,进行装料,10 min 后,小车开始向右送料(此时左限位开关X0接通,右限位开关XI 断开),当达到右端 右限位开关XI 接通,小车便开始卸料,5 min 后,开始返回(左行),小车到达左端X0接 通,小车停在左端,又开始装料,此后,重复前述运动。当按下停止按钮,小车停止 工 作。 设计控制小车装料、送料、卸料、返回、停止运动的梯形图及对应的指令表语句。 设启动按钮为X10,停止按钮为XII,定时器调用功能块TON 来实现,右行输出逻辑 线圈为 Y0,左行为Y1,装料为Y3,卸料为Y4。 3-11有按红,黄,绿,红,……,黄,绿顺序布詈的12只节日彩灯,要求: (1) 每Is 移动一个灯位; (2) 每次亮0.5 s; (3) 有一个选择开关:每次只点亮一只灯泡或者每次点亮相邻的三只灯泡。 请设计控制程序,绘出梯形图并编写出指令表语句。 3-12用煤气加热烧杯中的溶液到一定的温度,每隔一定的时间测试一次它的温度,测 试三 次后,计算这三次的温度平均值act_tmp ,预先给定预设温度set_tmp ,实现以下的控 制要求: (1) act_tmp < set_tmp 时激活加热器开关heat 。 (2) act_tmp > set_tmp 时激活降温器开关cool 。 请用指令表语言和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 设计该控制程序。 3-13行车上有五个载重传感器。必须将单个的负载加起来,才能确定整个负载。若总 负载 大于预设负载,则发出警告。 请用指令表语言和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 设计该控制程序。 3-14用高级语言Automation Basic 设计投币式公用电话的控制程序。要求投入一个硬 币 可以通话3 min,当时间还剩30 s 时给出投币提示。 3-15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三门课的成绩,输入10个学生 数 据,要求计算三门课的总平均成绩,对于总平均成绩高于80分的学生打印出学号,姓名 及 “Excellent!”的字符串;对于总平均成绩高于70分小于80分的学生打印出学号,姓名 及“Good!”的字符串;对于总平均成绩高于60分小于70分的学生打印出学号,姓名及“Pass!” 的字 符串;对于总平均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打卬出学号,姓名及“Not -Pass!”的字符串, 用高级语言 Automation Basic 编程实现。 3-16写出题3-16图中梯形图对应的指令语句表。(思考题) 3-17利用编程技巧,将题3-16图中的梯形图改画成最省指令的形式,并分别编程, 作以 比较。(思考题)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对于指令XCHG BX, [BP+SI],如果指令执行前,(BX)=6F30H,(BP)=0200H,(SI)=0046H,(SS)=2F00H,(2F246H)=154H,(2F247H)=41 H,则执行指令后:(BX)=__4154H__,(2F246H)=___30H______,(2F247H)=___6FH____。 2、指令LOOPZ/LOOPE是结果_为零_且_相等发生转移的指令;而指令LOOPNZ/LOOPNE则是结果__不为零__且____不相等___发生转移的指令。 3、串操作指令规定源串在____数据_____段中,用__SI___来寻址源操作数;目的串在__附加__段中,用__DI__来寻址目的操作数。 4.、中断返回指令IRET后,从堆栈顺序弹出3个字分别送到___IP____、__CS_____、____标志寄存器FR____。 5、设(SS)=0FFA0H,(SP)=00B0H,(AX)=8057H,(BX)=0F79H,执行指令PUSH AX 后,(SP)=__00AEH________;若再执行指令: PUSH BX POP AX 后,(SP)=__00AEH________,(AX)=____0F79H________,(BX)=___0F79H_____。 6、设(SS)=2250H,(SP)=0140H,若在堆栈中存入5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22636H________,如果再从堆栈中取出3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__2263CH____。 7、M OV AL, ‘A’指令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__立即寻址方式________。 8、指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AX, BLOCK[SI]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2).MOV AX, [SI]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3).MOV AX, [6000H] 直接寻址 (4).MOV AX, [BX+SI] 基址变址寻址 (5).MOV AX, BX 寄存器寻址 (6).MOV AX, 1500H 立即寻址 (7).MOV AX, 80[BX+DI] 相对基址变址 (8).MOV AX, [DI+60] 寄存器相对寻址 9、以CX寄存器内容为计数对象的指令有循环控制指令和串操作重复指令。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第三版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chapter-3

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 1.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 答:(1)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区域覆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支撑网络有序运行的要素; (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5)无线资源的有效共享。 2.为何会存在同频干扰?同频干扰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答: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这些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一样,在超外差接收机经放大、变频而落在中频通带内,接收系统无法滤出无用信号,从而产生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会带来的问题:影响链路性能、频率复用方案的选择和系统的容量限制等问题3.什么叫同频复用?同频复用系数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以外,可以使用同的频率,这称为同频复用。 影响同频复用系数的因素有:一个区群(簇)中小区的个数(区群的大小),小区的大小,形状等。 4.为何说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

答:小区形状的设计要求:小区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服务区域。 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为圆形,不能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区域。在考虑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满足无空隙、无重叠条件的小区形状有三种: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而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 5. 证明对于六边形系统,同频复用系数为22Q N i j ij ==++。 证明:同频复用系数Q 的定义为在同频些小区距离)(D 与小区半径)(R 的比值。 同频小区的距离也就是两个同频小区的中心距离,对于正六边形系统它是这样确定的,从一个小区的中心出发,沿着一边的中垂线数i 个小区,在向顺时针转060再向前数j 个小区,起点和终点的两个小区的距离就是同频小区的距离。由余弦定理可得 R ij j i D )(322++=,又因为ij j i N ++=22 所以N R R N R D Q 33===即得证。 6. 设某小区移动通信网,每个区群有4个小区,每个小区有5个信道。试用分区分组配 置法完成群内小区的信道配置?(见书上15,16页和6页) 答:根据分区分组配置法进行信道配置要满足无三阶互调干扰的要求,利用无三阶互调干扰的原理可知道只需在无三阶互调干扰的信道组中初选一组信道组,将初选的信道组进行平移就可以得到。在这里我们选用1,2,5,11,13,利用上述思想可以得到 第一组 1,2,5,11,13 第二组 8,9,12,18,20 第三组 3,4,7,15,17 第四组 6,10,16,22,23

第三章作业答案

{ 思考题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HCl CH 2 =CCl 2 CH 2 =CHCN CH 2 =C(CN) 2 CH 2 =CHCH 3 CH 2 =C(CH 3 ) 2 CH 2=CHC 6 H 5 CF 2 =CF 2 CH 2 =C(CN)COOR CH 2 =C(CH 3 )-CH=CH 2 答:CH 2 =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 2=CCl 2 :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 2 =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 CH 2=C(CN) 2 :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CH 2=CHCH 3 :配位聚合,甲基(CH 3 )供电性弱。 / CH 2=CHC 6 H 5 :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 2=CF 2 :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 2 =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 CH 2=C(CH 3 )-CH=CH 2 :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C 6 H 5 ) 2 ClCH=CHCl CH 2 =C(CH 3 )C 2 H 5 CH 3 CH=CHCH 3 CH 2=CHOCOCH 3 CH 2 =C(CH 3 )COOCH 3 CH 3 CH=CHCOOCH 3 CF 2 =CFCl : 答:CH 2=C(C 6 H 5 ) 2 :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 CH 2=C(CH 3 )C 2 H 5 :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 3CH=CHCH 3 :不能,结构对称。 CH 2=CHOCOCH 3 :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 2=C(CH 3 )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 3CH=CHCOOCH 3 :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 2 =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 ; 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激励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 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变化趋势如何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活化能高E = 105~150 kJ/mol,故反应速度慢。链增长反应为放热反应,聚合热约55~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 平面的方程 1.求下列各平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1)通过点)1,1,3(1-M 和点)0,1,1(2-M 且平行于矢量}2,0,1{-的平面(2)通过点 )1,5,1(1-M 和)2,2,3(2-M 且垂直于xoy 坐标面的平面; (3)已知四点)3,1,5(A ,)2,6,1(B ,)4,0,5(C )6,0,4(D 。求通过直线AB 且平行于直线CD 的平面,并求通过直线AB 且与ABC ?平面垂直的平面。 解: (1)Θ }1,2,2{21--=M M ,又矢量}2,0,1{-平行于所求平面, 故所求的平面方程为: 一般方程为:07234=-+-z y x (2)由于平面垂直于xoy 面,所以它平行于z 轴,即}1,0,0{与所求的平面平行,又}3,7,2{21-=M M ,平行于所求的平面,所以要求的平面的参数方程为: 一般方程为:0)5(2)1(7=+--y x ,即01727=--y x 。 (3)(ⅰ)设平面π通过直线AB ,且平行于直线CD : }1,5,4{--=,}2,0,1{-= 从而π的参数方程为: 一般方程为:0745910=-++z y x 。 (ⅱ)设平面π'通过直线AB ,且垂直于ABC ?所在的平面 ∴ }1,5,4{--=AB , }1,1,1{4}4,4,4{}1,1,0{}1,5,4{==-?--=?AC AB 均与π'平行,所以π'的参数式方程为: 一般方程为:0232=--+z y x . 2.化一般方程为截距式与参数式:

042:=+-+z y x π. 解: π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为:)4,0,0(),0,20(),0,0,4(--, 所以,它的截距式方程为: 14 24=+-+-z y x . 又与所给平面方程平行的矢量为:}4,0,4{},0,2,4{-, ∴ 所求平面的参数式方程为: 3.证明矢量},,{Z Y X =平行与平面0=+++D Cz By Ax 的充要条件为: 0=++CZ BY AX . 证明: 不妨设0≠A , 则平面0=+++D Cz By Ax 的参数式方程为: 故其方位矢量为:}1,0,{},0,1,{A C A B --, 从而v 平行于平面0=+++D Cz By Ax 的充要条件为: ,}1,0,{},0,1,{A C A B -- 共面? ? 0=++CZ BY AX . 4. 已知连接两点),12,0(),5,10,3(z B A -的线段平行于平面0147=--+z y x ,求B 点的z 坐标. 解: Θ }5,2,3{z +-= 而平行于0147=--+z y x 由题3知:0)5(427)3(=+-?+?-z 从而18=z . 5. 求下列平面的一般方程. ⑴通过点()1,1,21-M 和()1,2,32-M 且分别平行于三坐标轴的三个平面; ⑵过点()4,2,3-M 且在x 轴和y 轴上截距分别为2-和3-的平面;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培训资料

第三章思考题 3.1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3.2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3.3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3.4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3.5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 l 4 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3.6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3.7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3.7.4)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3.8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3.9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3.10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3.11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3.12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3.13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3.14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3.15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习题答案(新)

第3章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两性物质?各举例说明。 答: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如HAc、HCl、NH4+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NH3、F-、CO3 2-,可以给出质子,又可以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例如HCO3-、H2PO4-。 2.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不同点主要是什么? 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3.判断下面各对物质哪个是酸?哪个是碱?试按强弱顺序排列起来。 HAc , Ac-;NH3 , NH4+;HCN, CN-;HF, F-;H3PO4, CO3 2- 答:酸:H3PO4 HF HAc HCN NH4+ 碱:CO3 2- NH3CN- Ac- F- 4.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 (1)H3PO4—Na2HPO4;(2)H2SO4-SO42-;(3)H2CO3-CO32-;(4)HAc-Ac- 答:属于共轭酸碱对是(4) HAc-Ac- 5.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 6.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 7. HCl要比HAc强得多,在1mol·L-1HCl和1mol·L-1HAc溶液中,哪一个酸度较高?它们中和NaOH的能力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答:1mol·L-1HCl溶液的酸度大。由于HCl+NaOH NaCl+H2O NaAc+H2O 1mol·L-1HCl和1mol·L-1HAc消耗的NaOH的量是一样的,所以1mol·L-1HCl和1mol·L-1HAc 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一样大。 8.写出下列物质的质子条件: NH4CN;Na2CO3;(NH4)2HPO4;(NH4)3PO4;(NH4)2CO3;NH4HCO3 答:NH4CN [H+]+[HCN]=[NH3]+[OH-] Na2CO3 [HCO3-]+[H+]+2[H2CO3] =[OH-] (NH4)2HPO4[H+]+[H2PO4-]+2[ H3PO4]=[NH3]+[PO43-]+[OH-] (NH4)3PO4[H+]+2[H2PO4-]+3[ H3PO4]+[ HPO42-]=[NH3] +[OH-] (NH4)2CO3[H+]+2[H2CO3]+[HCO3-]=[NH3]+[OH-] NH4HCO3[H+]+[H2CO3]=[NH3]+[CO32-]+[OH-] 9.有三种缓冲溶液,它们的组成如下:

erp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章思考题 1、阐述用途表与溯源的区别。 2、阐述计划定单发出POR、固定计划定单FPO和在途量SR的异同。 3、何时需要启动“重排计划建议”功能,其运作机理如何? 4、阐述再生法和净变法之间的差异。 5、绘制制令作业相关数据流程图。 6、绘制倒冲入账作业相关数据流程图。 第三章练习题 1、滚动逻辑案例:已知物料相互关系见表3.86,请完全参照前文滚动逻辑案例(含隐含假设条件等),根据下表3.87中的已知数据计算该表中其他空格数据。 2、主生产排程案例:产品A独立需求资料见表3.88,DTF、PTF分别为第4、10期末。请计算完成表3.89与表3.90(要求ATP过程)。注意:此处未用FPO技术。 表3.88最终产品A的独立需求资料来源

表3.89产品A 的TPOP 表3. 90产品A的MPS与ATP 3、多阶MPS案例:有一企业生产的空气压缩机在国内销售时常配马达和空气桶并称为全套,但外销时只卖空气压缩机。现已知:全套和压缩机的IM数据见表3.91;BOM数据见表3.92;国内销售全套的定单与预测见表3.93;海外独立销售压缩机的定单与预测见表3.94;相关库存信息见表3.95。请参照案例进行多阶MPS求解并填写表3.96至表3.98。注意:全套和压缩机的DTF、PTF都取第4和第8周(末)。 表3.91 材料主文件IM 表3.92 产品结构BOM 表3.94 海外独立销售的压缩机的定单与预测数据

表3.95 各相关物料所需的库存状态信息

表3.96 全套的MPS报表

4、已知产品X和Y相关BOM见表3.99,其中M、N、K、H为外购件;其他与能力需求规划有关的各物料LT值分别为X=1(周)、Y=1、A=2、B=2、C=1、D=1、E=1;简要工艺路线见表3.100;主生产计划见表3.101。请分别运用资源表法和产品负荷表法求解其能力需求并填写相应表格。注意:表3.102要求有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