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葛剑雄期末考试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葛剑雄期末考试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葛剑雄期末考试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汉朝时中国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相比,()已经成为汉朝时的中国疆域。(分)分A、

西藏高原

B、

蒙古高原

C、

东北地区

D、

朝鲜半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明朝继承了元朝对()的统治和主权。(分)分

A、

缅甸

B、

老挝

C、

西藏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下列关于东汉刺史制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分)分

A、

东汉时刺史没有固定的驻地

B、

郡守不需通过刺史向皇帝汇报

C、

东汉末年,朝廷给了刺史更大权力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1858年,沙俄通过()将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地区占领。(分)分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分)分

A、

2000年

B、

3000年

C、

4000年

D、

5000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其中北方称南方为(),南方称北方为()。(分)分

A、

南蛮,北胡

B、

南蛮,索虏

C、

岛夷,索虏

D、

岛夷,北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疆域和领土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分)分

A、

历史概念

B、

文化概念

C、

政治概念

D、

地理概念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土司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民族部族头目,从()开始设置。(分)分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清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9中国古代都城的“天下之中”实际是以()为标准的。(分)分

A、

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B、

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

C、

心理距离

D、

实际距离和空间距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10中国稳定的统一的疆域形成在()。(分)分

A、

元朝

B、

明朝

C、

清朝

D、

中华民国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1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分A、

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

B、

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

C、

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2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分)分

A、

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B、

历史区域地理

C、

历史地图(集)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3()之后调整行政区划,出现市管县。(分)分

A、

六十年代

B、

文化大革命

C、

改革开放

D、

九十年代后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4新中国建国之初选择北京作为首都与()有关。(分)分A、

日本

B、

美国

C、

苏联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5自公元()后期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分)分A、

11世纪

B、

12世纪

C、

13世纪

D、

14世纪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6柬埔寨吴哥窟的发现和()有关。(分)分

A、

《大唐西域记》

B、

《真腊风土记》

C、

《经行记》

D、

《通典》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17从()开始,罢天下郡,实行以州领县的二级制。(分)分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隋恭帝

D、

唐太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8汉朝建立之初中国疆域的边界并没有奠定,直到()中国疆域才基本稳定下来。(分)分

A、

公元前20年

B、

公元前2年

C、

公元2年

D、

公元20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9从()时期开始,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分)分

A、

宋朝

B、

辽朝

C、

金朝

D、

元朝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0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镇压起义,刺史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分

A、

亲民事

B、

领兵马

C、

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1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分)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22唐太宗时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临时派遣使者观察,未成定制。(分)分A、

十四刺史

B、

十三刺史

C、

五十郡

D、

十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3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分)分

A、

历史人文(社会)地理

B、

历史自然地理

C、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4清朝继承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分

A、

通婚

B、

商贸

C、

宗教

D、

军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5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主流是()。(分)分

A、

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B、

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C、

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D、

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26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分)分

A、

2700年

B、

3700年

C、

4700年

D、

5700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7依据目前的研究,秦朝最终大概有()个左右的郡。(分)分

A、

三十

B、

五十

C、

七十

D、

一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8关于历代变革中“中国”含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分A、

它指历代中原王朝及其认可的范围

B、

古代以华夏诸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中国

C、

在地理意义上,古代的“中原”就是“中国”

D、

在地里意义上,“中原”没有明确的界线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面叙述阿拉伯人,叙述伊斯兰教的书是由()写作的。(分)分A、

张骞

B、

唐玄奘

C、

杜环

D、

法显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0夏商周时期首都的特点不包括()。(分)分

A、

权利与机构集中

B、

功能简单

C、

迁移容易

D、

迁都频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1中国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最丰富的证明是()。(分)分

A、

陶瓷之路

B、

茶马古道

C、

丝绸之路

D、

唐蕃古道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2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分)分

A、

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

B、

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

C、

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

D、

以上都对

33现在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分)分

A、

开封

B、

扬州

C、

商丘

D、

西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4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的原因是()。(分)分

A、

河西走廊战乱不断

B、

海上丝绸之路成本低

C、

海上丝绸之路载货量大且安全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5秦始皇时期实行()。(分)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三公九卿制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6由于怀疑反朝残余势力在海上搞破坏活动,以及日本海盗、倭寇的骚扰,()下令实行海禁。(分)分

A、

朱元璋

B、

朱标

C、

朱允炆

D、

朱棣

37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分)分

A、

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B、

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

C、

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8下列食物中,不是由国外引入中国的是()。(分)分

A、

辣椒

B、

花椒

C、

玉米

D、

土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9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分

A、

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

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

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

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0晚清时期,大臣()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分)分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施琅

D、

左宗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1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废方镇,形成()的三级制。(分)分

A、

道-州-郡

B、

道-州-县

C、

路-州-县

D、

路-州-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2北宋时期,()并没有被统一成为其疆域。(分)分

A、

大理

B、

吐蕃

C、

西夏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3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陪都。

(分)分

A、

洛邑

B、

安阳

C、

南京

D、

杭州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4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分)分A、

英国人

B、

中国人

C、

法国人

D、

德国人

45从()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分)分

A、

商朝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汉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6中央集权阶段,首都的功能和特点包括()。(分)分

A、

权利与机构集中

B、

维持稳定

C、

不轻易迁都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7()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分)分

A、

徽州

B、

山西

C、

湘西

D、

绍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8明朝时期,()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分)分

A、

朱元璋

B、

朱标

C、

朱允炆

D、

朱棣

49东晋十六国时期相对西晋时期而言,州的数目(),辖地逐步()。(分)分A、

减少,增大

B、

减少,减少

C、

增多,减少

D、

增多,增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0()废省,改设布政使司,但是其性质仍等同于行省。(分)分

A、

金朝

B、

元朝

C、

明朝

D、

辽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二、判断题(题数:50,共分)

1历史上,“中国”的概念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是导致历代统治者不重视牧业地区及边疆少数民族。()(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中国”二字的含义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大的诸侯国都把自己的所在地或都城称为“中国”。()(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元朝时期的陪都是上都,位于现在的北京。()(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种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5中国最早讲述中国和海外联系的书籍是《穆天子传》。()(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6元朝与成吉思汗后代建立的四大汗国同属于“大蒙古国”政权。()(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7秦朝时期,尽管疆域已经扩展到了南方地区,虽那里地广人稀,大多仍采用中央集权制统治。()(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8明代中后期开始实施的“改土归流”制后,宗教领袖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最高管理者。()(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9唐朝安史之乱后遍设节度使、防御使等方镇,由此形成州(府)-道(镇)-县三级制。()(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0明长城修建得最好,平时保养最好的一段是居庸关一带。()(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1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也是新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证明。()(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2生产力的发展,使土地与资源利用扩大和深化,使人口迅速增加,促进了中国疆域的巩固。()(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3中国古时政权分裂阶段,首都的功能主要是解决生存和完成统一。()(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4地理环境确定了物质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5中国古时首都选择与维持的关键是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综合,以及这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心态。()(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6康熙皇帝为了切断郑成功从大陆获得物资等供给实施了沿海迁界的政策。()(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7疆域一般只指表层的陆地和水面,不像领土那样延伸到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8元朝同时修《北宋史》《南宋史》和《辽史》,承认它们都是中国。()(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19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在各级地方官员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制约关系,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重演。()(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0明朝自宣德以后,陆续在全国各地设立“总督”“巡抚”。()(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1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2中国农业与牧业之间最合理的交流是药马互市。()(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3西汉时期的刺史制度中,刺史位高权重,可以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4朱元璋进攻元朝后,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蒙”。(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初,地区行署是虚化的,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6“中国”二字起源于三千年前,意思是最高统治者的所住之城。()(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7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8战国中后期,由于赵惠文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9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对外贸易,主要是接受“朝贡”。()(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0西汉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郡县制得以巩固。()(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1历史上,对中国“称臣纳贡”的地方并不属于中国的疆域。()(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2唐太宗修史时,认为南北朝都属于中国,并修《北史》、《南史》。()(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3中国古时的渤海湾无法像地中海一样孕育出灿烂的文明是因为当时中国航海技术不发达,阻碍了相互交流。()(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4历史上,疆域和领土的含义不一样,领土是由统治者划定范围的。()(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5中华民国政府于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6《瑷珲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丧失了对江东六十四屯的管辖权。()(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7元朝统治时期,朝廷逐步丧失了对鸭绿江图们江以南地区的主权。()(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8中国历史上,疆域的界线往往不是很明确。()(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39

南北宋对中国历史而言是个“大分裂,小统一”的时期。()

(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0元朝政府所设立的行中书省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不同。()(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1中国历史上对外文化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传而不播,开而不放”。()(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2宋朝时期的节度使和唐朝一样,拥有实际领兵和为政的权利。()(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3清政府顺应藏族的宗教信仰,藏族的最高统治者大活佛由金瓶挚签直接产生,不需要由中央朝廷批准。()(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4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农业与牧业间的相互依赖使国家容易统一。()(分)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51864年,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领了中国巴尔喀什湖区域。()(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6历史上,军事驻防区、屯垦区不属于疆域的一部分。()(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7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行政区设置,而是直到商朝才设立行政区。()(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8“山多地少”、“地瘠民贫”是徽商、晋商成功的主要原因。()(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49秦朝以后,中国的概念是相对于天下而言的。()(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50中国历代中,一个政权如果不自称中国,不被别人承认为中国,就等于丧失了政治的合法性。()(分)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2)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1.简述黄河下游湖泊演变的特点。 答:(1)从演变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大变小,甚至完全消失,如荥泽、圃田泽、孟诸泽、菏泽、雷夏泽等;一种是湖区有移动,如大陆泽等;一种是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南四湖、洪泽湖等。(2)从湖泊演变的动力来看,湖泊的演变一方面受黄河河道的改变、泥沙的淤积有关,一方面与人为的垦殖有很大的关系。 2. 简述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森林植被的变迁。 答:(1)黄河流域的森林植被 A、平原地区的森林植被破坏殆尽。到公元6世纪时,关中平原、汾涑河平原、伊洛河谷、黄河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天然森林已被彻底破坏,只是局部地区还有一些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和风景林 B、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山地森林逐渐遭到破坏。 1、吕梁山、横山森林资源的开发 这一时期为修筑洛阳城,曾到山西吕梁山、陕北横山等山脉砍伐木材。 2、阴山山脉森林资源的开发 阴山山脉的林木也遭到砍伐,如北魏为讨伐夏国,曾到阴山砍伐木材制造武器。

总的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山地森林的破坏还只刚刚开始,广大的山地森林仍然茂密。 (2)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 这一时期自永嘉南渡以后,黄河中下游的汉族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长江流域的局部地区随着农业经济区的形成,森林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森林植被破坏较大的区域: 太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原 长江流域的其他区域森林植被仍保持良好。 3.简述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特点。 答:(1)研究内容主要是沿革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方面的内容少。 (2)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简单记载和描述,缺乏规律探讨。 (3)研究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历史文献,资料来源比较单一。 (4)典型的地理著作少,大多数地理著作都要追溯历史,学科的独立性不明显。 4、论述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1)第四纪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及其发展与展望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外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形成至少可上溯到两汉时期;说它年轻,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及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的同时也是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自班固之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地理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来说,其有关沿革地理的学问亦明显收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及《史记·河渠书》的影响。这样一来,如果追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就必须从《尚书·禹贡》等著作谈起。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关于《禹贡》的著作时代,晚近大致有四种说法:辛树帜的西周说、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日本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目前历史地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是战国说,只是在作者方面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顾颉刚认为“《禹贡》的作者是西北人”,并推测可能是秦人;而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 传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直到两汉时期才趋于成熟,其标志性著作为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河渠书》和《货殖列传》,以及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史记·河渠书》专记川流变迁和历代水利,兼历史水文地理与历史经济地理于一身,而《史记·货殖列传》不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更是研究历史风俗地理和历史商业地理的重要素材。《汉书·地理志》首次将“地理”之目列入正史之中,对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功绩显赫。 两汉以后,历代言地理者多奉班固为正宗,抛弃了司马迁的专题研究法,只讲地名沿革,很少涉及其他内容,沿革地理学俨然成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流。二十五史中,继《汉书·地理志》之后,先后有十六种正史列有地理志(有的易名为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郡县志,职方考)即《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

(完整版)中国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中国地理作业习题 第一章问答题: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 影响? 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读图读月千帕斯卡平均流场图 要求读出下面的内容:()我国以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以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青藏高原南北两侧分别是什么方向的气流? 其流场类型(指气旋、反气旋、平直等)如何?()何处有反气旋中心?何处有切变线?()将上面读图结果,联系到地面层的气压中心、气团、锋面 等系统试做说明或解释。 二、问答题

简述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气候的大陆性强表现在哪? 中国下垫面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如何? 中国冬、夏环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指出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个主要类型的表现。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且对我国的水 资源有何基本评价? 试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森林资源有何特点? 试述中国矿藏的基本特征。分析矿藏资源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 第四章灾害与环境 、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 异大? 、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 、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 中国生态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

、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 、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 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 程、简述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 境。、概括中国文化结构的主要特 征。 、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简答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地理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受现代化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答案

[单选题]3、《尚书?禹贡》所列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以今天行政区划来看,以下()是《禹贡》中梁州的地域范围。 A: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大部分和江西的西部B:今山西、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C:今四川、重庆及陕西、甘肃及其以西D:今江苏和安徽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参考答案:C [单选题]2、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A:归纳和演绎B: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C: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D:动态和静态参考答案:C [单选题]1、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A:交叉学科B: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C:辅助学科D:交叉学科参考答案:B [单选题]4、在历史时期我国的()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 A:长江B:黄河C:珠江D:澜沧江参考答案:B [论述题]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曾发生变化,请简要叙述经济重心变化的过程,并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变化过程: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 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 主要原因::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填空题] 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发展关系的学科。参考答案:人类及人类社会;[填空题]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参考答案:昭余祁 [填空题]明代时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了治理,其中提出“塞绝筑堤,束水攻沙”策略的人是()。参考答案:潘季驯[填空题]清朝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决口,又重新注入渤海。参考答案:铜瓦厢 [填空题]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参考答案:李固渡 [填空题]元代后期、明代至清代末(1300-1900)在我国气候变化史上是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寒冷 [填空题]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仰韶文化时期是我国气候史上的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温暖 [填空题]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近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参考答案:传统历史地理学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 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从学科的发展是来看,如果从沿革地理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如果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2、尽全时空观念:对历史客体的认识应由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大部分组成,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客体,既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时间的信息符号,也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地域的信息符号。 3、人地互动观念:现代历史地理学将人地关系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终归结点,强调分析社会现象的环境起始因素。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这里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是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地理环境整体。 4、水土流失:土壤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和人为活动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国水土流失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六级。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5、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6、沙漠化: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7、统万城:又称“白城子”,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6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赫连勃勃都城,但唐代开始逐渐被风沙淹没。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的沙漠之中,城址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考核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历史地理学 答: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2、徐霞客游记 答:《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3、禹贡学会 答:1934年2月顾颉刚和谭其骧在北平创办的学术团体。以《尚书》中的一篇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命名,主要成员是燕京、北大、清华、辅仁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以研究地理沿革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当前地理的研究,并创办《禹贡》半月刊发表研究成果,1937年抗战军兴,学校内迁,学会无形解散。禹贡学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当时学术界兴起了研究历史地理学的高潮,为今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三位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均出自禹贡学会。 4、羁縻州 答: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二、问答题 1、秦汉至明清行政区划演变的情况。 答:任何行政组织都是有管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就小。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一个国家的管理幅度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一般来说层级越多,上下的阻隔越远,政令不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一、历史时期人口总数与空间分布的变迁 1、历史时期(过去两千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增长缓慢 根据公元二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以来近两千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即从近6000 万增加到4.3 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平均年增长率仅约1‰。原因是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国生产力发展方式变革缓慢和水平不高,制约着人口的增长。具体讲,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有以下一些原因:如初婚年龄比较早、妇女的真正有偶率及净生育率、家庭规模很小、传统文化观念(如迷信、守节、修养等)的影响、制度,如赋役制度、赋税制度、刑罚制度的不利影响、战争、天灾如旱灾、传染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尽管出生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死亡率也高,这就造成了人口长期的低增长率。(2)大起大落和人口变化的阶段性 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虽然总体上是增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大落指短时期之内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如一遇动乱(战乱、灾荒等),人口则急剧减少,即有的阶段增长较快,有的阶段则急剧减少。 中国人口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来讲,人口倍增的时间缩短了,增长的幅度在增加。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二是中国人口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转变,由高高低向高低高转变,原因一是医药公共卫生取得了一些进展,二是出现了新式接生方法,降低了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三是物质条件的改变降低了灾害发生时人口的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阶级、阶层、民族的不平衡性 从汉到清,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是地主与农民这两个阶级,两者的人口增长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生率及人口增长率差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包括汉族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和其它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的生育率比较低,增长率也比较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民族之间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生产方式、宗教等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口空间分布的变迁及原因 (1)人口分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亦有“人满东南”的趋势。 从秦汉以来至19世纪以前,人口高度集中在东部季风地区,全国30%的土地集中了98%左右的人口,呈现为“人满东南”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近2000年间呈现十分明显的稳定性。原因:人口分布与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里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从秦汉以来,中国东南季风气候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这实际上是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依赖性极强的体现,到了20世纪,东南季风区的人口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一则可能是政策的影响,一则可能是气候因子在工业化时代的影响减弱的体现。 (2)人口分布的变动方面,从公元2年至1840年,人口分布重心基本保持向东南移动的趋势,14世纪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分布东南的极点。14世纪后,中国政治中心居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影响了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南推移。 具体分析中国南北人口比重的演变可看出,西汉至唐天宝年间,北方人口呈下降趋势,但多数时间占全国半数以上;从唐中叶至元代,北方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南方人口普遍超过50%以上,元代达到顶点;明清时期北方地区人口比重有所恢复,但已经难以改变“人满东南”的大趋势。 原因:人口分布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 这种人口分布变动的结果,有人为(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因素,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到自然条件(地貌、气候、土质、水文等)的制约,尤其是中国历史气候的冷暖交替的周期性变化的制约。 人口分布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因历史时期南北气候变化的纬度差异而带来的南北人口移动压力。由于历史气候的周期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更大更明显,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呈现周期性南移和西迁,相应北方地区呈现经济周期性兴衰和移民周期性南北移动。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是前1000年相对温暖,而后1000年相对寒冷,相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不断南移,故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人口比例总的来看在不断增加。清代南方地区经过太平天国战争而人口一度损耗十分严重,但同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态已经十分恶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战争,南北人口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格局。总之,整个传统时代,人口分布受环境的影响或制约极大,传统时代中国人口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推移是由近5000年来中国天地生大背景所决定的。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 【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2,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逻辑推证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定性的个别历史文献材料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是一种最传统的方法。 二是统计计量法。这是历史地理学研究最有生命力和影响的方法。 三是数理模型法。 区域研究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 -2、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1、「禹贡」学会 1934年2月,顾颉刚正式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意味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0、顾颉刚 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在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1、明清宇宙期{P60} 16世纪至17世纪这个小冰期是受整个银河系、太阳系、行星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引力、电磁场、宇宙线、宇宙空间物质密度变化等变化而来的,故又称这个时期为「明清宇宙期」。 2、皇木采办{P73} 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3、食物链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4、荆江河曲 荆江单一河床形成后,由于下游壅水和洞庭湖的顶托,河曲活动亦随之发展。明中叶时,监利东南典型的河曲弯道已发育形成。以后又有自下游向上推移的明显趋势。清一代下荆江河床曲流活动全面发展,监利境内河床有八曲之多,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一、填空题 1、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_________次重大改道。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2、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名句,诗中所及瓜洲相当于今_____________。 4、玉米、甘薯等是___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5、西汉设立刺史部______个,行使_______功能。 6、_______代设立宣政院,正式形式对西藏的管辖权 7、在农田与草原之间存在_________,这里既是游牧业萌生的地带,也是日后农、牧两大文化集团文化交流与武力争雄的空间。 二、选择 1、到达山东临清的运河 元隋唐宋代 2、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在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 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 3、清代只有总督没有巡抚的省份 4、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 崤山以西 5、井陉关与下列哪条道路相交 太行东麓的道路 6、主权国家中俄尼布楚条约

7、中国今天种植的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的 8、周人起于西方,兴起之后,不断向东方发展。相传周人先祖后稷生于邰,此后公刘至豳,古公亶父居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豳即今陕西邠县,岐山位于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丰、镐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9、第一任巡台湾巡抚,刘铭传 10、云梦泽为什么消失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三、简答题 1、《史记·河渠书》载:“抵蜀从故道,故道多坂,回远。今穿褒斜道,少坂,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舟漕。”这段文献记述哪几条越秦岭的古代道路?请写出这些道路的起点和终点。(10分) 2、请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燕太子丹送荆轲到易水?(15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史记·刺客列传》 3、写出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江流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与年代(15分) 4、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新唐书·地理志》 “因山川形便”指什么?有什么优劣?(10分)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 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1:[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 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 参考答案: 1、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越州(今浙江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

中国地理测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中国地理选择题测试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 地区经纬度海拔(米)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甲102°E,25°N 1891 7.7 19.8 乙113°E,28° N 68 4 32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3、乙地所在的省份() A、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锑矿和铅锌矿丰富 C、喀斯特地形广布 D、京九线穿过该省 右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的原因 是() A.流域面积最小 B.河流长度最短 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 D.水土流失严重 读下图,分析回答6——8题: 6、2002年12月17日,河流在P处突 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7、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内蒙古~河南段 B.中、上游 C.河南~山东段 D.中、下游 8、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 主导因素是( ) 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9~11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江南丘陵 B. 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渭河平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2019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最新满分单元测试答案

什么是历史地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 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 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 省制形成于: ____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确定首都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中国历史首都迁移的主要轨迹是: 首都要统治全国需要通过______来保证信息、人员、重要的物资上通下达。 宋朝时期的开封称为_______。 出现城市的条件不包括哪些? _______时期,曾经下命令要天下的县城都建城墙。 中国从什么时期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车同轨”的意思是: 以下哪些城市是近代交通路线的产物: 长城功能是什么? 明代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沟通湘江水系跟漓江水系是哪条河流?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不包含的是: 京杭大运河形成于: 近年来的遗传学家认为世界上人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洲。 从科学的原理分析,每个地方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外来的。 中国历代留下来的户口登记是真正的人口数字。 中国人口突破4亿是在清朝时期。 “胡焕庸线”是从:满洲里——阿里。 炎黄子孙这是文化认同 双方军事上、政治上是对立的,无法通婚。 所谓百越不是100个越族,就是很多越族,有山越、瓯越、骆越、闽越。 云南大学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是纳西族。 孔子教他的弟子六艺,六门主要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驭,就是赶车。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农具的发展过程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的气侯大多数地方实际上是季风气候 移民跟农业生产相互促进,人口增长跟农业生产也是相互促进。 很多农作物带个洋字,带个西字,带个番字这些作物,这些品种好多都是外来的。长平之战要把几十万俘虏全部杀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俘虏威胁大。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 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 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 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 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 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 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 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 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 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

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8.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 灵渠(兴安运河)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⒓市舶司最早是在

中国历史地理蓝勇版课后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历史地理名词解释and简答 【沿革地理】记述并考证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等的沿袭与变革的领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前身。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沿革地理在我国有古老的传统,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成为一门显学,出现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名家,清末杨守敬则是传统沿革地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编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二千年来沿革地理的最后终结。 第一章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 1.简述近1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可参考名词解释) 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温暖时期与四个寒冷时期: 温暖期:1、第一个温暖期是距今8000年——前11世纪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8000-5000)因为距今5000年左右有一个由温暖逐渐转向相对寒冷时期。 2、前770年——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 3、公元600——1000年,隋唐时代 4、公元1200——1300年,元朝初期 寒冷期:1、公元前1000年——前850年,周代初期 2、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 3、公元1000——1200年,南宋时代 4、公元1400——1900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具体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即幅度的波动现象。一方面,温暖期愈来愈短,温暖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主要表现为降水日趋减少,气候的干燥性加强。 2.举例说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次气候温暖期, 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事实上, 隋唐温暖期于中唐后结束。我们后来的研究证明, 中唐后期的较寒冷阶段是短暂的, 大约维持了一年。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寒冷事件, 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两次气候温暖期, 即两汉温暖和隋唐温暖期, 对应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这种王朝, 至少在其前期将它的势力范围有效地伸展到了中国的西域及中亚。中原王朝势力的伸展与气候关系的一种合理解释是在较稳定的温暖气候条件下, 今干旱气候的西域变得温暖, 因而东域与西域的道路较为通畅, 东域、西域的文化交流增多, 中原王朝伸展到西域在政治上是必要的。其次, 气候湿润使得东部军队可能开辟西域。东汉年间, 中原国队经居延海北侧西进, 其行军路线, 今天已经变得极为严酷, 如果依今天的环境条件如此行军, 已无可能。至唐代, 西域驻军, 屯田是维持驻军的主要方式, 如无相应的气候条件, 屯田是不可能的。再次, 气候温湿期, 中国人口、政治重心位于西安附近, 人口、政治中心的西偏使得中原王朝后勤上可能及时支援西域的中原军队, 政治上也易于控制。 【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5000年,世界进入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许多人类文化的出现都有明显的体现。河姆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其代表,同时许多无人区也出现了人类。 【冰后期】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称为冰后期,这时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中世纪温暖期】是指处于600年到1000年左右间的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这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 【南宋寒冷期】1100年至1200年的寒冷时期,这次12世纪的气候转寒标志着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气候虽有反复,但总体看来是以寒冷为主。

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2000年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华林甫 2000年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8月初在昆明云南大学举行“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将出版论文集),会上专家们就历史地理学领域内各种问题和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运用新兴的G I S技术展开了广泛、深入而饶有兴趣的热烈讨论。本年度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集有:谭其骧著《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侯仁之等著《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5月)、王北辰著《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7月)、朱玲玲著《文物与地理》(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葛剑雄著《碎石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7月)、翁俊雄著《唐后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12月)、景爱著《沙漠考古通论》(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0月)、李治安著《行省制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王妙发著《黄河流域聚落论稿——从史前聚落到早期都市》(知识出版社1999年12月)、胡阿祥著《“中国”古今称谓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阙维民著《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叙述、复原、构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张伟然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鲁西奇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等。吴传钧、施雅风二院士主编《中国地理学九十年发展回忆录》已经问世(学苑出版社),周振鹤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已经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华林甫汇编《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学苑出版社)也已面世。 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可观,仅就笔者寓目的二三百篇而言,已经涉及到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各个领域。下面择其主要而概述一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 “历史地理”一词从何而来?什么时候中国才有?侯甬坚《“历史地理”学科名称由日本传入中国考》(《中国科技史料》第4期)一文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作者根据中、日两方面的背景资料和依据,提出了“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看法,认为这一名称于1901~1904年随日本近代学制而传入我国,二三十年代在国内学术界渐有介绍,1935年3月1日被《禹贡》杂志用作英文刊名,开始扎根于学术界。 “历史地理学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呼唤它的新生”。这是孙天胜、曹诗图在《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一文(《晋阳学刊》第6期)中提出的观点。该文从学科性质、历史根源及客观现实等方面入手,指出“历史地理学”命名上存在着名实不符问题,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应回归到研究社会历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轨道,“现实的历史地理学的命名有悖于科学规范”,而目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应归属于地理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在这里,他们提出如此前所未有的观点和名词,虽未必能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但无疑会促进学科理论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最近二十年来,历史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已出版专著十余部,但在学科理论、区域、专题和时段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待于今后不断加强。李令福《历史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初探》(《陕西师大学报》第4期)一文认为:历史农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中历史经济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关于东汉刺史制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 A、东汉时刺史没有固定的驻地 B、郡守不需通过刺史向皇帝汇报 C、东汉末年,朝廷给了刺史更大权力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C 2从()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1.0分) A、商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正确答案:C 3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到达过新疆地区。(1.0分) A、南亚人 B、中东人 C、欧洲白种人 D、非洲人 正确答案:C 4()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1.0分) A、徽州 B、山西

D、绍兴 正确答案:D 5清朝,()下令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归福建省管辖。(1.0分) A、康熙 B、乾隆 C、雍正 D、咸丰 正确答案:A 6晚清时期,大臣()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1.0分)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施琅 D、左宗棠 正确答案:D 7秦始皇时期实行()。(1.0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正确答案:B 8妇好墓玉器经鉴定,证明三千二百多年前()与河南地区存在贸易路线。(1.0分) A、新疆 B、宁夏 C、西藏

正确答案:A 9郡县制时期实行上计,其中上计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户口 B、赋税 C、兵力 D、刑狱 正确答案:C 10中国稳定的统一的疆域形成在()。(1.0分)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中华民国 正确答案:C 11“中国”二字,经过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的铭文上。(1.0分) A、四羊方尊 B、大克鼎 C、何尊 D、曾侯乙尊盘 正确答案:C 12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1.0分) A、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B、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C、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D、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