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学案

黄河学案
黄河学案

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并能在图上标注。

3、在地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

点及所在省区。

4、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简单说出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6、简单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导学思考题: (通过学习长江,我们已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请你利用学习长江的方法,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

1、阅读课文P49 正文第一自然段,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2、阅读黄河水系图说出:

①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区。

②黄河干流流经的4个地形区。

3、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四大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

针对性检测题:

一、填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注入____海,全长____米,是我国第__长河。

2、黄河在中游接纳了两条主要支流,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_____,在陕西省注入的支

流是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高原、______高原和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

二、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2、黄河的发源地是()

A 、唐古拉山

B 、巴颜喀拉山

C 、冈底斯山

D 、昆仑山

3、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注入渤海?( )

A 、内蒙古

B 、河南

C 、山东

D 、河北

4、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

A 、洮河

B 、渭河

C 、汾河

D 、湟水

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

A 、山东

B 、陕西

C 、山西

D 、河南

6、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 )

A 、河口

B 、湖口

C 、旧孟津

D 、宜昌

7、黄河在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导学思考题:

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小组讨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提示:成因从地形、植被、气候几方面分析)

自主检测题:

选择题:

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 、水量大

B 、含沙量大

C 、有凌汛

D 、汛期短

2、黄河90﹪的泥沙来自(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自然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峡谷____,落差__水流

湍急,___资源丰富

(阅读课文P49、P50阅

读部分“黄河上游的峡

谷”) 问题:________ (阅读课本P51阅读部分“黄河凌汛”)

中游 落差____,含沙量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

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

斗”)

问题:_______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

“______”(阅读课本

P50正文第二自然段) 问题 :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P51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黄河断流”)

3、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多次改道

B、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上升

C、黄河下游河床本身很高

D、为了制造水的落差

5、黄河上的水利枢纽不包括:()

A、龙羊峡水电站

B、刘家峡水电站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B、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炸冰坝

7、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除发电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A、防洪减於

B、养殖、灌溉

C、灌溉、航运

D、旅游、养殖

能力提高: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脉:①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注入海洋:③______________

地形: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流经的省区:⑦_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_

支流: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C 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水电站:⑨____________水电站

⑩ __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学案

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并能在图上标注。 3、在地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 点及所在省区。 4、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简单说出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6、简单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导学思考题: (通过学习长江,我们已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请你利用学习长江的方法,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 1、阅读课文P49 正文第一自然段,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2、阅读黄河水系图说出: ①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区。 ②黄河干流流经的4个地形区。 3、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四大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 针对性检测题: 一、填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注入____海,全长____米,是我国第__长河。 2、黄河在中游接纳了两条主要支流,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_____,在陕西省注入的支 流是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高原、______高原和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 二、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2、黄河的发源地是()

A 、唐古拉山 B 、巴颜喀拉山 C 、冈底斯山 D 、昆仑山 3、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注入渤海?( ) A 、内蒙古 B 、河南 C 、山东 D 、河北 4、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 A 、洮河 B 、渭河 C 、汾河 D 、湟水 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 A 、山东 B 、陕西 C 、山西 D 、河南 6、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 ) A 、河口 B 、湖口 C 、旧孟津 D 、宜昌 7、黄河在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导学思考题: 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小组讨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提示:成因从地形、植被、气候几方面分析) 自主检测题: 选择题: 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 、水量大 B 、含沙量大 C 、有凌汛 D 、汛期短 2、黄河90﹪的泥沙来自(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自然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峡谷____,落差__水流 湍急,___资源丰富 (阅读课文P49、P50阅 读部分“黄河上游的峡 谷”) 问题:________ (阅读课本P51阅读部分“黄河凌汛”) 中游 落差____,含沙量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 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 斗”) 问题:_______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 “______”(阅读课本 P50正文第二自然段) 问题 :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P51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黄河断流”)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学案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划线字注音: 狂澜()气魄()屏嶂()() 山巅()哺育()澎湃()() 2.积累词语并解释: 澎湃: 狂澜: 屏嶂:。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二、理解探究 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三、合作释疑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2、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结合具体语言说说你的体会。 四、课内精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

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望黄河滚滚”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比较好,有什么作用?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4、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 五、拓展延移 保卫黄河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表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祖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全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谚语。 【知识卡片】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流xia(泻)发yuán(源)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

黄河颂学案(含答案)

《黄河颂》同步学案 第一学时 一、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1、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共有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段配乐诗朗诵;第四乐章《黄水谣》(齐唱);第五乐章《问边对口曲》(男声对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合唱)。

3、写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二、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请给下面划线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zhuó(浊)流wǎn (宛) 转气pò( 魄)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导学案

第三 节 中国的河流导学案(长江黄河)(2) 一、学习目标: 1.河流的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地 位、支流、分段等2.河流特征: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 3.人河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4.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特征。5.知道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治理。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长江源流概况 【自主学习一】(6分钟) 1.长江发源于____,注入的海洋___,全长____千米, 是我国_______长河,居世界第__位. 2.长江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共11个省(市、自治区),. 上游各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四川省_____以下始称长江。________以上为长江上游,__________至___________为长江中游,湖北____至湖南的_______的荆江段有“__________”之称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有、、、。 4. 支流:长江以北自西向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以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5分钟) 二、合作探究(5分钟) 猜想:请你根据“长江干流剖面图”,猜想长江水电站的分布情况,并用图例在下图标注出来。对照长江水系图,准确标注出三峡水电站的位置。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上的河段。主要水利枢纽有、、等。 顺口溜: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西南,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汀和赣皖,苏沪十一入东海,黄金水道六千三。宜昌、湖口分界线,巨大水能上游段,长江洪水危害大,三峡工程治理它。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上游: 中游: 下游: 知识点二、长江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治理 读课本图2—37 1、从图可以看出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段,在______阶梯交界处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_____,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的________.主要的水利工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湖北云梦隔蒲中学 余国福 时间:2011 课 题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 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 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 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 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 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环节一——自学自纠 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观察课本P49 页黄河水系图及查找相关地图,总结:知识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 【画图归纳】认真观察黄河水系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 简图,并注上名称!比一比,看谁画的 好!! 标注出①发源地、注入海洋②上、中、下游分界点③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教学内容: 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黄河源流概况。结合老师的范例,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体现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法运用: 1. 课前参考长江的学习方 法,自主查找相关地图 在导学案中总结黄河的 源流概况并.绘图归纳黄 河水系状况 2. 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 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 况。 学法指导: 1. 学生查找相关地图,并采用多图叠加的方式(如将水系图与省区图、地形图等叠加),总结黄河的

【我在预习中的困惑】 示例: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源流概况。渗透地理综合读图、对比读图等学习方法 2.学绘水系简图,用地图进行知识归纳

1 2 3

4 环节三——深学深纠 四、黄河的忧患 探究三地上河与水患灾害 1、观看视频,黄河下游为何多次改道,决口泛滥? 2、泥沙从哪里来? 3、一位外国朋友说:“黄河流走的不仅是泥沙,更是中 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补充材料】 材料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 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材料二材料三: 黄土高原气候资料图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材料四:植被覆盖度与水体流失对比实验图 4.治理地上河的措施有哪些?根本措施是什么?上河”形成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地上河成因,并板书流程图,突破教学难点。2.多媒体展示治理前后的景观图片,突出治理后的变化学生会发自肺腑的感叹!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法指导: 1. 观看“地上河的形成”视 频资料,探究“地上河” 的成因,并能阐述其形 成过程。 2. 结合学案“补充资料”小组 探究黄河水土流失成因 及地上河的的治理措施

八年级上地理《滔滔黄河》教案及课堂反思

“教学录像课”课堂教学流程表课题:《滔滔黄河》 初二地理

附录二: 《滔滔黄河》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 这节研究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开展自主探究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信任学生,能够实现主体性,能够在老师的诱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教师的职责。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在学习黄河的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列出要自主学习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起来或上台汇报所找的内容,既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忧患及成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黄河忧患图”小组合作讨论黄河各段的忧患,探究产生这些忧患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情感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学校老师都用电子白板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需要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已成为自觉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本节课遗憾的地方是:虽然老师经过充分准备,但在播放《黄河颂》视频的时候还是没有调出声音,出现失误。今后要加大学习力度。为打造地理愉悦课堂,高效课堂而努力探索。

黄河之水天上来 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白羽 永年五中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课文,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关爱母亲河,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多角度多视点的观察、感受和描写。 【难点】如何将博大的事物写的细致传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引读 二、走进新课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预习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即兴()皋兰山()埋怨()滂沱() 狂飙()万仞摩天()舷窗()苍莽() 哺育()璎珞()巉岩()霁雨() 2.解释下列词语: 滂沱:狂飙: 惊涛骇浪: 3.填空: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现代。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再跳读课文,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我从__乘飞机到__,这里的黄河太,令我。(2)在离不远的,黄河向我展示了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是在从飞回的飞机上。 五、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2、精读第四段找出表明作者写景角度的词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的黄河有什么特点? 3、从第七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两次写到牧羊人的歌声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颂读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的伟大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拓展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 学生:寻找《黄河大合唱》影视听资料,搜集有关黄河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储备】 1、背景资料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国。作品共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组成,每章开头均配有音乐朗诵。《黄河大合唱》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2、题目解读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黄河船夫曲》中作者写道:“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滔滔黄河》课型新授课主备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 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阅读相关资料,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过程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颂》配字幕MTV,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比赛谁能寻找到歌词中的一处错误。教学内容: 观视频,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激趣导入新课教法运用: 直观的手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带任务的观看视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更加专注,很自然的承转到黄河源流概况的学习。 学法指导: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黄河的雄浑与不屈,寻找歌词中的错误之处 环节一——自学自纠 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观察课本P49页黄河水系图及查找相关地图,总结: 知识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 【画图归纳】认真观察黄河水系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 简图,并注上名称!比一比,看谁画的好!!教学内容: 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黄河源流概况。结合老师的范例,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体现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法运用: 1.课前参考长江的学习方 法,自主查找相关地图, 在导学案中总结黄河的 源流概况并.绘图归纳 黄河水系状况 2.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 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 况。 学法指导: 1.学生查找相关地图,并采用多图叠加的方式(如将

环节二——互学互纠 二、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 探究一结合课本P55-57及课件图文,归纳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 知识小结2——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 上游:河水 ___,多,丰富黄河各段特征中游:多____ ___,多______,多_____。 下游:流域面积___ _,形成“_______ ”。 三、黄河的奉献 探究二 1.人们亲切的称黄河为“母亲河”,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2.观察黄河上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 2、浪底的位置,分析这两处水能丰富的原因? 3、3.圈划出黄河的三个灌溉农业区:塞上江南——宁夏平 4、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4.观察课件展示的黄土沿岸的城市分布图、引黄济青调 水工程,感受黄河在引水灌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方 面的贡献。教学内容: 结合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归纳黄河各段水文特征,提升学生图文信息的提取、归纳能力。 教法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 1.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圈划要点,并用简炼语句归纳。4-5分钟小组长组织成员组内交流,解疑答惑,选出代表全班发言,仍未解决的疑惑做好记录全班交流。 师傅帮助徒弟 2.全班展示交流,补充质疑,教师点拨,总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 环节三——深学深纠 四、黄河的忧患 探究三地上河与水患灾害 1、观看视频,黄河下游为何多次改道,决口泛滥? 2、泥沙从哪里来? 3、一位外国朋友说:“黄河流走的不仅是泥沙,更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播放“地上河”视频,提出问题串,结合学案的补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治理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法运用: 1.“地上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利用视频资料,加深对“地上河”形成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地上河成因,并板书流程图,突破教学难点。 2.多媒体展示治理前后的景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湘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滔滔黄河,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展开讨论的。它不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因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同时她有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灾难。本节知识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母亲河的奉献和忧患。 教学难点: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四、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上给予以下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大量资料。 六、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直奔主题: 展示课件:《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断,学生在雄壮的旋律中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美景。 教师过渡:提到黄河,我们首先想到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黄河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大家非常熟悉她。在我们赞美黄河,为拥有黄河而自豪的同时;你可否想到过黄河的治理问题,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探讨黄河的有关问题。 (二)设计活动、完成教学: 课堂活动1:……黄河知多少(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图。 (2)学生将收集的各种信息在小组内交流后进行汇报(诗、图片、歌曲、散文等)。 (3)全班同学在交流中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 教师过渡:黄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就象母亲一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课堂活动2:……母亲河的奉献(完成教学重点、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反映母亲河奉献的资料与图片。 (2)教师展示母亲河奉献的图片。 a、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图) b、黄河水资源的浇灌作用(宁夏平原图) c、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图)

《黄河》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滔滔黄河》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地理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2)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六、教学方法: 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温馨环境,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是什么吗?我想一说到黄河,同学们的心情肯定是心潮澎湃,激情高昂,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她一路欢歌,在中国的大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几”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黄河! (二)师生合作,探究交流,了解黄河概况 (过渡)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 1、自学教材P49-P52页完成以下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黄河流经的省区。 (3)找一找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在哪里? (4)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的二大支流。 2、黄河的奉献 过渡:千百年来,黄河就像慈祥的母亲哺育这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母亲河对我们有哪些贡献呢? (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图文资料等说明黄河的奉献) (1)黄河——中华民族发祥地 (2)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说出黄河的概况。”本课是继《长江》之后第二篇介绍河流的课文,在教材内容方面从介绍黄河的概况入手,接着分析河流的突出特征,然后从利用与治理两个方面展开。本课的重点不在利用而在治理,特别是黄河的泥沙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学习了《长江》,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对黄河的知识了解一些,语文历史中都有涉及黄河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理解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掌握黄河开发与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难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代表展示的方法进行。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读图表,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产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重、难点】 重点: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难点: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型教学 【课型】新课 【课时】二课时 【设计思路】重新安排本课内容,将从四个方面即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和治黄河对本课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做好指导。另外注意加强图表的学习与应用。通过绘制板图,歌谣总结,内容更直观概括。 【教学过程】 第一篇:知黄河(黄河的概况) (讲述):有一条河,她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有一条河,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有一条河,她在中国北方画了一个巨大的”几”字,有一条河,她穿越了黄土高原,流经了中原大地,最后奔腾入海。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关于这条河流,你了解多少? (提问)从哪几方面学习河流的基本概况?要用哪些类型的地图? (设计说明)此部分内容学生看图讨论自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安排学习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学习重点 ↓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其中) ↓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绘在板图上)

黄河学案

《滔滔黄河》助学案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阅读相关资料,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重、难点: 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难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黄河知多少 目标:参考学习长江的方法,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一:读第55页图2—53“黄河水系”,自主学习,绘制黄河水系图。 ①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的海洋:渤海 ②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③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河口;中、下游分界点点:桃花峪标注它们所在的省区。 ④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第二大支流:汾河 ⑤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黄河水系空白图 想一想: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活动二: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学习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上游: 中游:下游:龙羊峡 刘家峡 青铜峡 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河口 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桃花峪 桃花峪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 河口 晋陕峡谷三门峡

第二环节:黄河的忧患 目标:探究“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说出“地上河”、“凌汛”、“断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①黄河下游“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对华北平原有何危害? ②治黄的措施有哪些? ③“凌汛”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治“凌汛”? ④黄河“断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你认为黄河断流的原因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黄河断流? <补充材料>黄河断流造成的损失。每年小麦减产10亿千克以上,1995年直接损失42亿元。1997年黄河下游13.33万公顷粮食绝收,减产27.5亿千克,棉花减产5000万千克,胜利油田200口油井被迫关闭,直接损失135亿。 第三环节:黄河的奉献 目标:探究黄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活动探究:黄河对华夏儿女做出了哪些贡献? 知识体系: 达标检测: 1.长江干流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是 A .青海、西藏 B .青海、四川 C .青海、甘肃 D .青海、云南 2.黄河“地上河”的河段是指 A .横穿华北平原的下游段 B .兰州—河套一段 主要支流 水能 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主要灾害及其成因 主要的治理措施 滔滔黄河 黄河知多少 黄河的忧患 黄河的奉献 灌溉 旅游 ……

黄河颂导学案配答案

6* 黄河颂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 diān 峰(巅) 流xiè(泻) 发yuán(源) 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

滔滔黄河导学案

滔滔黄河导学案石桥子初中主备人白桂彩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重点)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难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课前延伸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河湖知识,阅读《地理图册》P20“黄河流域”,完成下表下图: 黄河:巴颜喀拉山、渤海、河口、桃花峪、南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湟水、洮河、汾河、渭河、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二、课内探究 1、黄河各河段及水文特征 ①上游:位于阶梯交界处,多,落差,丰富 ②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流多 思考:中游多泥沙的原因及危害 ③下游:流经,河床,水流,泥沙,形成 2、母亲河的奉献 黄河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在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它是的关键性工程,在发挥综合效益

3、拯救母亲河(1)凌汛 ①含义: ②河段: ③危害: ④措施: (2)断流①自然原因 a水资源,平均径流量 b降水季节分配,冬春期易造成断流 ②人为原因a上中游沿岸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影响 径流量b 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 ③解决方法: (3)地上河 a该图表示黄河___________河段,称为“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该河段存在的巨大隐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为防止灾害,在该河段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治黄河 由于黄河含沙量特别大,所以治黄的关键是___________。黄河泥沙90%来自哪里? _________ ,因此治黄的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在上中游_________________,在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 3《黄河颂》导学案(无答案) 长版

6 黄河颂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诗歌,积累基础: 1.试读诗歌,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再读诗歌,探究问题: 1. 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 2. 初步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 ..() 狂澜.()屏.障()浩荡 ..()臂.膀() 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 狂澜: 发源: 屏障:. 3、作者情况。 光未然,原名, 1939年 3月,他创作组诗,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时期现实的悲壮图画。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有感情反复颂读诗歌,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3.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本课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如单元对《秋天》的教学提示为“加强诵读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学习本课也是继续达到这一单元要求。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课容易理解,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这一环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指导。 2.建议课时:一课时 二、重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技巧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诵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说明:诗歌的朗读节奏学习,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具体学习了,故本课朗读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其中一节,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停顿等)——小组互读,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小组互评——展示学生诵读成果,学生互相品评、交流——师生齐读本诗。 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技巧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教师可根据个人特长教师范读、示范写小诗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环节二:合作探究 1.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