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护理

3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护理
3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护理

3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护理【摘要】通过对3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肢体运动情况,早期发现及时报告的同时,注重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加强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的共同配合,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22-01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感染发生,治疗及处理均非常棘手。由于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供应组织,机体的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抗生素也很难在其中形成有效的抗菌浓度,因此即使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效果也不明显,痛苦极大,给病人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近来,我院已治疗椎间隙感染3例,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我们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预后良好,现就护理工作谈如下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1年8月,我院3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并发椎间隙感染,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1-55岁,发生时间为术后7-15天。椎间隙感染部位l 4-5,l5-s1,住院时间最短63天,最长126天。

腰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

腰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 腰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给病人翻身,翻身时注意肩部和臀部同时翻转,保持腰部平直无扭曲。协助病人在床上平躺着解大小便,可以使用尿壶和一次性尿布等,注意避免污染伤口敷料。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最初24小时应保持平卧位,腰部垫小枕,可以压迫刀口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血压、脉搏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使引流管受重压或折弯,维持其负压和无菌状态。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成份和总的引流量等。术后24小时内应反复检查病人阴部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情况,如果神经受压不见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同时引流管不够通畅引流量很少,说明椎管内出血量较多,局部形成血肿,导致神经受压。应立即手术探查,避免神经受压过久出现不可逆性瘫痪。 腰椎间盘急性期护理方法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椎间盘疾病治疗(完整版)

疾病治疗 中医外敷疗法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佛.手堂,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渗透于表皮,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改善病变周围组织营养,起到修复骨病组织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目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外围屏障,面积大、毛孔多,除了有抗御外邪外,尚有排泄和吸收的新陈代谢作用。兰氏坤元膏是清道光年间流传百年的独家验方,药物的渗透性和皮肤的吸收功能的统一而进人体内,再通过经络、脏腑的调衡,输布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而起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疗的作用。膏剂作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稠度,故而兰氏坤元膏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优点。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约8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和痊愈。但保守疗法的判断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全面询问患者病史、仔细检查身体和认真参照相关辅助检查,同时要对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要采取恰当的疗法,还要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另外要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病人,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疗法有: 1、卧床休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一、定义 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神经)引起一系列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征候群,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 1. 年龄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 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 增加腹压,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 4. 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应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 5. 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三、汇报病史 患者女,47岁,居民,文盲文化,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颈痛2年”门诊拟“腰椎间盘突症”于2013-2-22-17:50收入住院。 患者为中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主要病史经过为患者入院前4年,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夜间明显,弯腰时明显,站立、行走后症状不加重,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痛,伴双上肢疼痛麻木,为求进一步的治疗,门诊以“腰椎间盘突症”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步入病房,测T:36.4c P:82次/分 R:20次/分 BP:108/62mmhg,查体配合,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2次/分,律齐,心脏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颈椎棘间旁压痛,屈颈实验阳性,叩压顶实验阴性,提颈实验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护理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最初24小时应保持平卧位,腰部垫小枕,可以压迫刀口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呼吸、血压、脉搏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使引流管受重压或折弯,维持其负压和无菌状态。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成份和总的引流量等。术后24小时内应反复检查病人阴部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情况,如果神经受压不见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同时引流管不够通畅引流量很少,说明椎管内出血量较多,局部形成血肿,导致神经受压。应立即手术探查,避免神经受压过久出现不可逆性瘫痪。 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给病人翻身,翻身时注意肩部和臀部同时翻转,保持腰部平直无扭曲。协助病人在床上平躺着解大小便,可以使用尿壶和一次性尿布等,注意避免污染伤口敷料。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和腰背肌肉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腰椎间盘急性期护理方法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疾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骨关节病。 (5)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腰椎间盘手术后要严格遵守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护理方法,做到预防术后腰椎间盘突出。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椎间隙感染的处理心得

颈椎椎间隙感染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性治疗在椎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在大型C 形臂X光机监视下,颈椎采用鞘膜间隙路入,感染的椎间隙冲洗、局部注入抗生素、臭氧盘内注射,术后严格卧床,采取制动,全身应用抗生素,经过3次介入性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结果:病人经过治疗后疗效优良,第一次治疗当天,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血沉逐渐下降。经过三次微创介入治疗,病情痊愈,满意出院。结论:椎间隙感染微创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颈椎椎间隙感染微创介入治疗 椎间隙感染病因 (一)发病原因 椎间隙感染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椎间隙的途径有两种: 1.经污染手术的器械直接带入椎间隙以往最常见的是椎间盘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在0.1%~0.5%之间,近年来,经皮穿刺椎间盘抽吸术和经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盛行,一旦器械消毒不严格,亦可发生椎间隙感染,因此,总的发病人数有所增加。 2.经血液途径播散一般认为成人椎间盘无血供,但也有人认为30岁以下时有充足的血供,甚至认为至老年期仍有血供,随着年龄的增大,来自邻近椎体穿透椎体骨板进入髓核的血供逐渐减少,但从周围血管仍可获得足够的侧支循环,因此,可以认为椎间盘感染的来源与椎体感染的来源相似,原发病灶大都来自皮肤,黏膜或泌尿道,可能系通过Batson脊椎静脉丛的反流而致,有报道于导尿术后发病,并获得阳性血培养,以来自泌尿道的感染最为常见。 椎间隙感染症状 因手术污染所致的颈椎椎间隙感染起病或急或缓,由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往往起病急骤,高热可以出现亦可不出现,颈项部疼痛明显,并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患者因剧烈疼痛而不敢翻身,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触发痉挛样疼痛而引起大叫。 体征有:振床试验阳性,被动体位,无法站立行走,双侧霍夫曼氏征、巴氏征均为阳性,肱二三头肌反射、提睾反射双侧减弱,脐上三指至双侧大腿上三分之一皮肤感觉减退。 影像学资料:颈椎椎间隙感染患者:颈椎MRI显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病因等的评估,询问临床表现。 1.2症状:①腰痛,表现有急性剧痛或慢性隐痛;②坐骨神经痛;③马尾神经受压。 1.3心理社会反应:病人和家属对治疗认知和支持程度。 1.4 X线检查、CT和MRI检查及电生理检查。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腰部活动受限 2.3焦虑 2.4知识缺乏 2.5潜在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 3.1.2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卧硬板床、局部热敷、理疗,遵医嘱给予镇痛剂缓解疼痛。 3.1.3骨盆牵引治疗,重量为7~10kg,牵引3周,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3.1.4提供相关疾病康复知识,指导病人保持正确姿势。指导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3.2术后护理: 3.2.1同骨科、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3.2.2正确搬运病人,术后平卧6小时,正确翻身。 3.2.3观察双下肢运动及感觉,与术前做对比。 3.2.4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3.2.5术后1日指导病人行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 3.2.6指导腰背肌锻炼:挺胸运动、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背伸法,锻炼方法应根据病情决定,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 4.健康指导 4.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 4.2有效牵引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牵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3提供相关疾病康复知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 4.4出院指导卧硬板休息,行走佩戴腰围,继续腰背肌功能锻炼,佩戴腰围3个月,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半年内不可提重物。 5.护理评价 5.1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者舒适。 5.2护理并发症预防处理及时、有效。 5.3患者及家属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5.4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疾病名】椎间隙感染

【疾病名】椎间隙感染 【英文名】infection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别名】 【ICD号】M46.8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病因研究进展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有关椎间隙感染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国内外学者认为有三种学说,即细菌感染、无菌性炎症和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学说。多数学者倾向于细菌性感染,感染途径尚不清楚。 (1)细菌感染:临床上将椎间隙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多为血源性,后者多为医源性因素。 ①原发性椎间隙感染:据文献报道,脊柱血源性化脓性感染占全身骨髓炎病例的1%。Digoy等人报告每年平均25万人中有1人患此病。细菌感染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观点。原因是:A.部分患者有寒战、高热、乏力等全身中毒表现。B.血液及椎间盘组织细菌培养呈阳性。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菌;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丙酸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霉菌、念珠菌、埃肯氏菌属、金氏菌属等也有报道。C.抗生素对本病治疗有效。 Iversen等人在回顾111例椎间隙感染中发现15例发生在非手术的椎间隙,以L间隙发生率最高,故认为可能是血源性感染引起的。全身潜在性感染灶如龋齿、中耳炎、毛囊炎、泌尿系感染等均可成为血源性感染灶。 除手术操作中引入病原菌之外,有人认为血源性感染因素也不容忽视。这类病人在术前已存在泌尿道、上呼吸道感染。1957年Baston等通过从阴茎背静脉注入造影剂,观察到该静脉及前列腺背静脉与脊柱静脉丛相通,故认为椎间隙感染可继发于泌尿道感染。 ②继发性椎间隙感染 常继发于椎间盘手术、经皮髓核摘除(P LD)、椎间盘造影、化学髓核溶解术和类固醇类药物注射等脊柱手术和介入性检查治疗。根据文献报告,医源性椎间隙感染的发病率为0.2%~4%。常见原因是有些医院行P LD和椎间盘造影并非在手术室进行,而是在X光室内操作,由于消毒不严格,细菌密度较高,污染机会多,操作中将细菌带入椎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 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 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 线、CT 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 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5.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6. 临证(症)施护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 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三、健康指导 1. 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下腰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腰和腰骶,椎间隙。 [护理目标] 病人的疼痛得到减轻或消失;生活得到自理;获得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及功能锻炼知识。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3-4周后多数可好转,起床活动时须戴腰围,以防扭伤加重。卧床期间坚持深呼吸和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内感染及肌肉萎缩。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手术后平卧2周,戴腰围起床活动,以防神经根粘连。 2、饮食卧床期间给予易消化与吸收的食物,多饮水,以防泌尿系发生感染。 3、其他卧床病人注意皮肤、呼吸道、大小便的护理。 (二)病情观察 牵引期间,鸡窝牵引是否有效,牵引带有无松动,疼痛时是否减轻。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出血情况,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的大小。 (三)治疗配合 1、骨盆牵引牵引增宽椎间隙,促进突出物回缩,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7-15kg之间,抬高床足作反牵引,共2周。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病人禁用。 2、理疗和推拿可缓解肌痉挛,对某些早期病例有较好的效果。 3、应用腰围一般在急性期过去后,起床活动时用做临时保护措施,不宜久用。 4、引流护理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病人、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引流瓶。 5、换药手术后保持局部清洁,及时进行换药。 6、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应指导病人进行锻炼。非急

性期病人及手术后恢复期均可进行。术后7日即可开始,先用飞燕式、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但腰椎有破坏性改变,内固定物植入,感染性疾患、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不佳者不宜进行腰背肌锻炼。 (四)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病情加重的原因,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病人解除焦虑心理。 (五)健康指导 1、避免慢性损伤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 2、腰背肌训练继续加强腰背肌训练,以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 3、弯腰取物时注意姿势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护理评价] 病人的疼痛是否减轻;日常生活是否能够自理;能否叙述预防椎间盘突出的预防要点及功能锻炼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病”、“痹证”、“闪腰岔气”、“腰股痛”、“腰腿痛”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为腰部肌筋损伤或虚损,无力固定髓核,邪至所凑,髓核突出,累及经脉,致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病程日久,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复感风寒而复发或加重。 1.临床表现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内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2. 临证(症)施护 1.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如三点锻炼法、五点锻炼法。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4.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5.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6.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3.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补益肝肾之物如动物肝肾、枸杞等,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4. 给药护理 (1)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2)中药温服,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为宜。 (3)中药熏洗时水温宜,观察用药前后肢体变化,做好记录。 (4)局部贴敷药物时,观察局部有无过敏,出现红疹或糜烂,应停止用药,通知医生,敷药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每日更换一次,观察疗效, 5.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6. 并发症的护理 (1)压疮:术后遵医嘱予以翻身,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2)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训练患者肺活量如吹气球等,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3)便秘:嘱患者多食粗纤维、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瓜果蔬菜等。按摩腹部,每日在右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腰腿痛常见的极重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度负荷、急性损伤及遗传因素等相关,除此之外,吸烟、糖尿病也就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因素。 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长期承受挤压、屈曲与旋转等负压,很容易在纤维环后部产生裂隙甚至断裂。在此基础上,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伤,均有可使退变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使髓核组织膨出或脱出。 2、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与举重运动的人可因过度负荷造成椎肩盘的早期退变。另外,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等亦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3、外伤外伤就是腰椎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就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与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外伤并不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只就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4、长期振动汽车与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座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大,加重椎间盘突出与退变。 5、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等少见。 6、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有调查显示,多次妊娠的妇女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7、吸烟长期吸烟可使椎间盘营养不良,促使椎间盘退变。 8、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加剧,影响营养椎间盘的周围动脉壁结构,降低其血流量,减少了椎间盘组织的代谢要求,最终可引起椎间盘组织的破裂。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腰腿痛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邻近组织的神经纤维。多数患者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腿痛。疼痛范围较广,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而且腰痛症状很少完全影响生活与工作。当椎间盘突出时,腰背痛急性发作,腰痛重且可有肌肉痉挛,轻者可坚持工作,重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2、坐骨神经痛95%的患者发生在L4~5、L5~S1,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主要为放射性刺痛,痛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大腿与小腿后外侧至足背。患者常可指出确切的放射痛线路。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时,症状可以加重。为了减轻疼痛,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弯腰就是取屈髋屈膝位。 3、神经功能改变 (1)感觉改变:受压神经根支配的皮肤节段欣会出现感觉变化,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肌力减退: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肌力减退。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引起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改变:如L3~4椎间盘突出可出现膝反射减弱或消失;L5~S1椎间盘突出常出去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马尾神经综合征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物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可压迫马尾神经,患者可出现感觉减退,如会阴部麻木、刺痛等: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二便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概述] 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到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 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 最高,约占90%-96%。 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因 1.椎间盘退行性变 2.外力的作用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有: ①突然的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②腰部外伤;③姿势不当;④腹压增高 ⑤受寒。 二. 临床分型 1.膨出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髓核因压 力而向椎管局限性膨出。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仅有后纵 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 3.脱出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 或完全游离。 三.临床表现 ㈠疼痛:早期或较轻时为剧烈疼痛,或痛觉过敏;较重时为麻木。疼痛原因主要是椎间盘突出的局部发生炎症反应,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直接对神经根的压迫及受压神经根的缺血。 1.腰痛,最早出现的症状,由于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传导,表现为腰骶部的疼痛。 2.下肢疼痛,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间隙而定。 ⑴L2—3,L3—4椎间盘突出股神经疼痛。股前区及小腿的前内侧疼痛。 ⑵ L4—5,L5—S1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疼痛,股后外侧及小腿的后侧或外侧以及足部疼痛。 ㈡马尾神经损伤:大小便障碍,会阴区麻木。 ㈢临床体征腰部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前屈受限。压痛及骶脊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正常神经根有约4MM的滑动。患者直腿抬高60°以内,如果出现坐骨神经痛或放射痛即为阳性。再降低高度放射痛消失,背伸踝关节出现坐骨神经痛,即加强试验阳性。 神经系统表现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键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 一. 术前护理常规: 1.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2. 让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根据病情落实陪护; 3. 讲解此类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强患者信心; 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者给镇痛剂,协助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测定并记录生命体征; 5. 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 6. 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7. 术前备皮,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遵守医嘱使用术前药,带病历药品进手术室; 8. 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和安慰病人; 二. 术后护理常规: 1. 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2. 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 3.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证睡眠; 4. 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 5. 让病人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动活动双下肢关节肌肉,做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周后行腰背肌锻炼;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三. 出院前护理常规: 1.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境; 2. 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功能锻炼后有无不适,功能锻炼坚持3个月以上; 3. 掌握下床活动的正确姿势,注意坐、行走及劳动姿势; 4. 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定期门诊复查,需转入二病区继续治疗者应解释原因消除顾虑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询问年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诱发因素、病程时间、既往史等。 1.2症状:腰痛(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鞍区感觉迟钝、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等。 1.3体征:压痛、脊柱变形和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加强试验阳性、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改变等。 1.4心理社会反应:病程长、病情反复,缺乏对疾病认识,易出现焦虑消极的心理。 1.5辅助检查:X线、脊髓造影、CT、MRI、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等结果。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知识缺乏 2.3躯体活动障碍 2.4恐惧与焦虑 2.5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尿潴留、感染。 3护理措施 3.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3.1.1卧床休息:急性期让病人绝对卧硬板床休息。 3.1.2骨盆牵引治疗。 3.1.3药物治疗:主要有抗炎活血药;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和髓核化学溶解法等以止痛、减轻水肿粘连及肌痉挛。 3.1.4理疗:局部热敷及按摩,红外线及骨创治疗仪等。 3.2术后护理 3.2.1同骨外科术后护理及麻醉后护理常规。3.2.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维持多功能监护至生命体征平稳并记录。 3.2.4观察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有无脑脊液漏出。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48-72小时每日引流量小于50ml 可拔出伤口引流管。 3.2.5观察双下肢运动感觉并与术前对比。 3.2.6功能锻炼:术后一日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一周卧床期间行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粘连。逐步过渡到做腰背肌锻炼(挺胸运动、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式背伸法等)。单纯腰椎间盘切除的病人术后14日即可佩戴腰围下地行走。 3.2.7饮食: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以防便秘,明显便秘者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等通便。 3.2.8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和床单位干燥平整,注意观察骶尾部和骨隆突处皮肤,预防褥疮必要时加气垫床。 3.2.9心理护理。 4健康指导 4.1卧硬板床,避免脊柱屈曲,仰伸时应用小枕使膝屈曲45°。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脱出于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的临床综合症。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既往史、疼痛的程度、体位以及诱发本次发作的诱因及发作时间。 2.评估患者下肢肌力及有无肌萎缩,感觉障碍的程度。 3.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身高体重、精神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二)身体状况 1.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脊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3.马尾神经症状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三)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疼痛及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1.一般护理(1)安全与休息急性发作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有跌到危险的患者做好安全防护,并注意保暖,减少活动量,在急性发作期应嘱患者卧床休息。(2)饮食护理平时多食一些含有增强骨骼强度、肌肉力量 ,提高恢复功能的营养成分。,特别要含有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椎间盘的纤维环是由结缔组织形成的,旨缔组织的形成离不开维生素C要形成结实强健的纤维环,维生素C是不可缺少的。(3)病情观察腰椎间盘突出在其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强迫体位,活动受限严重,在应用脱水药物及镇痛药物后应观察患者疼痛有无改善,及用药后反应。(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协助完成基础护理和日常生活照顾。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定时给予轴线翻身,预防压疮。 2.用药护理急性发作期须及早给予脱水利尿药物,减轻脊髓水肿,缓解脊髓压迫症状,因为口服吸收不稳定,宜遵医嘱注射给药老年人往往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在使用经肝肾排泄的抗菌药物时应慎重或减量。一般用药三天后疼痛明显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查房

科别:外二科 日期:2012年07月25日 主持人:黄细君 责任护士:况鹏娟 主查人员:张月萍 考核人员:护理部 患者姓名:吴旭东床号:46床查房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参加人员:黄细君况鹏娟张月萍卢娟李微卢倩刘娟 业务查房内容: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场白:(主持人)各位领导,护士长,护士姐妹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外二科组织的护理查房。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一位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其最多见的症状是腰腿疼痛,严重时可引发间歇性的跛行,活动受限。希望通过这次护理查房,我们共同提高该病的医学相关知识,共同探讨预防该病的措施及方法,及时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希望大家多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下面由责任护士汇报简要病史。 一.查房步骤: 携带用具有查房本,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记录本,笔,专项检查物品。 1.听:(全体人员听取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患者男,39岁,个体户,中专文化,因“左侧腰腿疼痛,活动受限5天”门诊拟“腰椎间盘突症”于2012-07-21-15:50收入住院,扶入病房,入院时T:36.8℃、P:82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患者神情,精神差,痛苦面容,纳可,二便平,全身皮肤完整,有慢性咽炎病史,无过敏史,无烟酒嗜好,查体:脊柱侧弯,L4.5棘突左旁0.5cm压痛(+),放射痛(+),左腿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伸 试验(+),曲颈屏气挺腹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CT显示L4.5锥间盘向左后突出,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 患者无明显外伤史,病因不明显,逐渐感到腰部伴下肢重着疼痛,转侧不利。 当时存在护理问题有:疼痛,,自理能力改变,舒适改变,知识缺乏。护理问题,护理上立即安置硬板床,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加DXM 脱水减轻神经根水肿,并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待病情稳定后给予腰椎牵引,腰椎按摩,根据辩证给予温补饮食,制定了当归生姜羊肉汤,芝麻粥等食谱。 接着责任护士况鹏娟给患者进行体检: 检查者的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况良好,营养状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完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脊柱侧弯,L4.5棘突左旁0.5cm压痛(—),射痛(—),左腿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伸 试验(—),曲颈屏气挺腹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护士月萍和患者沟通,询问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对我们的护理是否满意等。并向患者提问: 护士有没有指导你如何为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患者回答道:有,平卧在床上,双膝弯曲把脚放在床上,然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约10公分,这时你会感到腰背肌在用力。坚持约3-5 秒钟放下,如此反复10下,依此方法每天做3次。 全体人员回示教室后由责任护士况鹏娟提出该患者相关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P1、疼痛: 相关因素:与椎体突出压迫神经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的极重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二)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度负荷、急性损伤及遗传因素等相关,除此之外,吸烟、糖尿病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因素。 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长期承受挤压、屈曲和旋转等负压,很容易在纤维环后部产生裂隙甚至断裂。在此基础上,一次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伤,均有可使退变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使髓核组织膨出或脱出。 2.过度负荷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的人可因过度负荷造成椎肩盘的早期退变。另外,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等亦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3.外伤外伤是腰椎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外伤并不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只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4.长期振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座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较大,加重椎间盘突出和退变。 5.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如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等少见。 6.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有调查显示,多次妊娠的妇女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7.吸烟长期吸烟可使椎间盘营养不良,促使椎间盘退变。 8.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加剧,影响营养椎间盘的周围动脉壁结构,降低其血流量,减少了椎间盘组织的代谢要求,最终可引起椎间盘组织的破裂。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腰腿痛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邻近组织的神经纤维。多数患者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腿痛。疼痛范围较广,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而且腰痛症状很少完全影响生活和工作。当椎间盘突出时,腰背痛急性发作,腰痛重且可有肌肉痉挛,轻者可坚持工作,重者疼痛难忍,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2.坐骨神经痛95%的患者发生在L4~5、L5~S1,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主要为放射性刺痛,痛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大腿和小腿后外侧至足背。患者常可指出确切的放射痛线路。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时,症状可以加重。为了减轻疼痛,减轻坐骨神经受压所承受的张力而弯腰是取屈髋屈膝位。 3.神经功能改变 (1)感觉改变:受压神经根支配的皮肤节段欣会出现感觉变化,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肌力减退: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肌力减退。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引起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改变:如L3~4椎间盘突出可出现膝反射减弱或消失;L5~S1椎间盘突出常出去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马尾神经综合征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物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可压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