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江大附中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乳胶管、玻璃弯管、水槽、集气瓶(2)、玻璃片(2)、药匙、棉花、纸巾、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水。

江大附中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练习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大试管、小试管、单孔塞、胶皮管、玻璃弯管、集气瓶、玻璃片、烧杯、量筒、试管夹、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实验步骤:

江大附中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实验名称: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三角架、坩埚钳、薄铜片、酒精、棉花、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江大附中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器材:

仪器:试管(7)、试管夹、坩埚钳、镊子、小木条、酒精灯、火柴、电池、导线、小灯泡。

药品: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或白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药匙、烧杯(100ml)、量筒(50ml)、玻璃棒、胶头滴管。

氯化钠、蒸馏水。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点滴板、滴管、试管、药匙、镊子、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酒精灯、火柴。

稀HCl、稀H2SO4、NaOH溶液、Ca(OH)2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锈铁钉。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滴稀HCl、稀H2SO4、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现象:

结论:酸溶液能使石蕊,酚酞;碱溶液能使石蕊,酚酞。

2、取2根锈铁钉放入两个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等锈除尽后,将其中一个试管中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

现象:,方程式:。现象:,方程式:。结论:酸能与反应,酸能与反应。

3、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方程式:。现象:,方程式:。结论:碱能与反应,碱能与反应。

4、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加入稀盐酸,边不断振动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取该无色溶液约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

现象:,方程式:。现象:,分析:。结论:酸能与反应,生成和。

5、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的氢氧化钙粉末(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1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约1mL 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现象:,分析:。现象:,方程式:。

问题与交流:通过实验步骤5,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用品:

玻璃片、玻璃棒、胶头滴管、镊子、点滴板、研钵、纱布、烧杯。

蒸馏水、酒精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你还需要的实验室用品:

你还需要的生活用品:

实验步骤:

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5ml酒精溶液浸泡;用纱布将浸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⑴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⑵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⑶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

3、在校园或农田里取少量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

现象:pH= 。

结论:土壤样品显性。

问题与交流:

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了解其他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好?

2、归纳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与同学交流。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

实验名称: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日期:年月日实验目的:

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量筒(10mL)、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蒸发皿、火柴、纸巾。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生实验报告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1、观察沸腾时水中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 2、通过实验,知道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3、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器材】 烧杯、铁架台、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板、酒精灯、温度计、钟表、水、火柴 【方法点拔】 1、想一想:如何缩短实验时间? 2、记录数据时,同组同学要注意分工合作,一个以观察现象为主,一个以记录数据为主。【实验步骤】 1、按书14页图1-19组装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边观察边记录现象 (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2min后为止,将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2)仔细看仔细听,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①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②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移走酒精灯,沸腾(继续/停止)。 3、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数据分析】 如右图所示,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 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标出各个时刻水的 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 即可得到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通常把它叫做水的沸腾图像。观察水的沸腾图像,它有什么特点?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学习进行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一副三角板、铅笔、硬币、细铜丝、物理课本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3、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4、测细铜丝的直径; (1)把细铜丝在铅笔紧密排绕若干圈; (2)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 (3)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5、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 6、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表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九年级:李容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3.27实验名称通过活动体验关节的作用 实验目的体会关节的作用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回形针,豆子,小口瓶 实验步骤: 1、绑住食指关节,然后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腕关节和指关节,然后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4、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结论如果没有关节,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关节还有缓冲的作用。 备注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4.07实验名称做手臂活动模型 实验目的体会肌肉和关节的运动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细铁丝) 实验步骤: 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硬纸板 沿长边对折,窄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 定。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 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现象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关节能使人做多种运动方式。 备注

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4.21实验名称测走路的速度 实验目的在测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 实验步骤: 1、用米尺测出5米距离。 2、用正常步伐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比正常步 伐快一些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 3、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米;比正常步伐慢一些 走5秒,能走()米。 4、记录、交流 实验现象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备注

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07845

实用标准文案 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化学 学生实验一(学生实验活动) 化学实验简单的基本操作 PP12 10——实验目的: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在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细口瓶、广口瓶、镊子、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大理石、氯化钠、水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药品的取用 a.取用粉末状固体 b.取用粒状固体 c.倾倒液体

d.滴取液体 e.滴加液体 f.量取液体 2、酒精灯的使用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学生实验二(学生实验活动) 氧气的化学性质P——P173 171实验目的: 1、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用品: 集气瓶(3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木炭、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实验步骤和方法: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火焰上烧至发红,伸入氧气瓶内。燃烧停止后,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2、取几根洁净铁丝拧成螺旋状缠绕在火柴上。在酒精灯上点燃,待火柴燃尽时缓缓伸入有少量水的氧气瓶内观察现象。

3、将蜡烛放在燃烧匙内,在酒精灯上点燃,伸入氧气瓶内。燃烧停止后,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学生实验三(学生实验与活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PP77 ——76实验目的: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用品: 试管、单孔胶塞、导气管、铁架台、铁夹、棉花、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高锰酸钾 实验步骤和方法: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内装入7g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团棉花; 3、固定试管 4、点燃酒精灯,预热后用外焰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

2020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全套)

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1 年月日 共人第周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怎样让倒立的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实验器材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安全剪刀、钢丝 实 验 方法和过程1、在小丑模型的尖脑袋剪一个小口 2、拉直棉线,将小丑模型头部开口处放在棉线上,上下调整棉线的高低 3、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 4、延长小丑的手臂 实验现象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延长小丑的手臂,小丑更稳固 实验结论重心下移,重力低于支点,小丑就会更稳定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1 年月日 共人第周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测量一天中的气温实验器材气温计 实 验 方法和过程1、用温度计测量倚天中不同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实验现象 一天中的气温中午的气温高,傍晚的气温低实验结论一天中的气温随着太阳越大,气温越高

实验指导老师:组长:组员:

中心小学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班第组 时间 201 年月日 共人第周星期午第节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风向标并测定风向 实验器材剪刀、铅笔、吸管、硬纸板、大头针、指南针 实 验 方法和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3、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4、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实验现象 风从北方叫做北风,风从南方叫做南风 实验结论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 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科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 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过程: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

九年级化学全册分组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3:给物质加热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 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 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 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 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 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 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 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 上,并点燃。将其中一只蜡烛用 烧杯轻轻罩住。观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二、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 (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 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 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 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 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 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 2 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 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 4 个、玻璃片 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 瓶空气和 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Q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给物质加热 实验目的:掌握给物质的加热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器材: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水 实验步骤: 1、点燃一盏酒精灯后,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 2、其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大约1-3s 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3、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分别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外焰、焰心三处加热,记录水沸腾时所用时间。 4、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该试管 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其现象 5、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其现象 实验现象: 1 、、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 2、外焰最先碳化、焰心无碳化现象。 3、水沸腾用时、外焰最少。 4、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80-12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

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黑石渡中心学校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 教学设计 2013——2014年度执教教师:悠悠闲鹤执教班级:九(1)(3)

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实验用品: 铁架台、水槽、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坩锅钳、木炭、带导管的橡胶塞、火柴、棉花、烧杯、玻璃片、细铁丝、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b.实验装置 c. 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 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 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实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目标: 1.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 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 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实验用品: 锥形瓶、集气瓶、试管、导管、长颈漏斗、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双孔橡皮塞。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氧气的制取及其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 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内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塞棉花。 3、固定装置并加热。 4、用排水法收集三瓶氧气并标上1、2、3。 5、检验氧气。 6、氧气与木炭的反应。 7、氧气与细铁丝的反应。 8、实验结束,洗涤仪器,整理器材。 现象: 1、加热高锰酸钾,导管口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1、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氧气具有助燃性。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CO2的制取及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度。 2、掌握CO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3、固定仪器。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5、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6、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插入导管观察现象。 7、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伸入集气瓶口的木条立即熄灭。 3、往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 1、产生的气体是CO2。 2、用燃着的木条做CO2的验满。 3、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中学初三化学实验报告总结.doc

.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试管、铁架台、燃烧匙、镊子火柴、高锰酸钾、铁丝、木炭。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1.() 2.() 3.() ① 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水柱变化。 ② 装:将药品在试管里,在试管口放 ()装好带导管的橡皮胶塞。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试管的处,试管口应。 ④ 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加热,先试管,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⑤ 收:采用收集气体,理由是。 ⑥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⑦ 熄:用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离,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空气中) (氧气中) Word 资料

结论:()(2)硫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空气中) (氧气中) 结论:()(3)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 结论:()注意: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留有,理由 实验活动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双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 玻璃片、酒精灯、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一)制取二氧化碳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是 3 、装入药品:先加入,再加入,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 塞塞住试管口,看到的现象有: 4、验满方法是 5、检验方法是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步骤: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缓慢倾倒二氧化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 1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mL滴石蕊溶液,现象是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全一册共个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目录 0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0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0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04、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05、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06、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07、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 08、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09、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10、加热蒸发食盐溶液 11、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 12、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 13、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4、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15、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16、用实验证明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7、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18、用盐酸鉴别氯化纳和碳酸钠 19、氮肥的简易鉴别 20、 化学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1,0,9,0,,化学实验报告目录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 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 准备工作。 3.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 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 用玻璃片盖好。 5.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 集气瓶内。 6.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 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化学 学生实验一(学生实验活动) 化学实验简单的基本操作P10——P12 实验目的: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在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细口瓶、广口瓶、镊子、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大理石、氯化钠、水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药品的取用 a.取用粉末状固体 b.取用粒状固体 c.倾倒液体 d.滴取液体 e.滴加液体 f.量取液体 2、酒精灯的使用 3、玻璃仪器的洗涤

学生实验二(学生实验活动) 氧气的化学性质P171——P173 实验目的: 1、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 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用品: 集气瓶(3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木炭、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实验步骤和方法: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火焰上烧至发红,伸入氧气 瓶内。燃烧停止后,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2、取几根洁净铁丝拧成螺旋状缠绕在火柴上。在酒精灯上点 燃,待火柴燃尽时缓缓伸入有少量水的氧气瓶内观察现象。 3、将蜡烛放在燃烧匙内,在酒精灯上点燃,伸入氧气瓶内。 燃烧停止后,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学生实验三(学生实验与活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P76——P77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用品: 试管、单孔胶塞、导气管、铁架台、铁夹、棉花、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高锰酸钾 实验步骤和方法: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内装入7g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团棉花; 3、固定试管 4、点燃酒精灯,预热后用外焰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 6、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停止加热。 学生实验四(学生实验与活动) 物质燃烧的条件P80——P81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灭火的方法。 2、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实验用品:

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报告单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无关变量,仅仅单一变量改变。例如探究光照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应控制除了光 线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 二、实验器材: 黄粉虫(或蚯蚓、鼠妇)、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干湿土 三、实验步骤: 1.取个方形的纸盒,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2.将数条或的黄粉虫放入一个纸杯内,然后倒扣在纸盒线的中央,静置2分钟. 3.分钟后取走纸杯,迅速盖好纸盒,一半盖好纸板,一半盖好玻璃板。 4.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黑暗处的黄粉虫的数目,统计10次。 5.将统计的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内 6.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黄粉虫的数目 环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总数平均数境 明 亮 黑 暗 四、实验现象及结论: 五、改进和建议: 六、注意事项: 1黄粉虫可以从花鸟鱼市上卖,随用随买;活蚯蚓可以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 如菜园,用铁锹翻土采集.。 2实验室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震动、以免认为因素的干扰。 3确保除了实验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实验人员 年月日

练习和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永久性玻片标本 三、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住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筒中取出。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边缘处7厘米处,安放好物镜和目镜. 2 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理前端与在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4)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使反射光经过通光孔、物镜、目镜、镜筒到达目镜内。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正面朝上放在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得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 7)左眼向镜筒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先向左移动下标本,看看物象朝哪个方向移动。 9)换成写有“e”的标本,继续观察物象,描述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 四、实验现象及结论: 显微镜所成的是______(正立/倒立)、_____放大/缩小的像 五、改进和建议: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后,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然后把显微镜方进箱里,放回原处。 2如需要擦拭物镜、目镜,必须用擦镜纸,切忌用手直接触摸镜头。 3放置标本时,一定要将物体正对通光孔的中央,否则会找不到像 4转动粗准焦螺旋,不能旋转太快,否则会错过物象。 5几个人共用一台显微镜时,由于个人的视力有限,本来看的很清晰的物象别人可能看不清楚,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整。 6调焦时,要先粗后细。 7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要睁开,一边观察,一边画图。 8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图的大小要适中,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略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放注字和书写名称。 实验人员 年月日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全一册共19个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目录 友情提示: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后,鼠标点击下列蓝色字体,即可到达所需要的实验报告单 0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0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0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04、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05、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06、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07、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 08、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09、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10、加热蒸发食盐溶液 11、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 12、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 13、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4、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15、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16、用实验证明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7、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18、用盐酸鉴别氯化纳和碳酸钠 19、氮肥的简易鉴别 20、

化学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 (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 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 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 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 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 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 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 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 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 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 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 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 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 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 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 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 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 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 、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 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

九年级物理全册分组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答案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用品: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2支、试管夹、温度计2只、秒表、冷水、食用油实验步骤: (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 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 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通过温度计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 (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50摄氏 度时所用的时间; (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实验结论: 物质种类质量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吸收热量水60 20 45 25 6 多 食用油60 20 45 25 3 少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灯座及灯泡单刀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组成串联电路 (1)按上图的电 路图,连成实 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实验结论:串联并联 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时(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不变__. 2、在并联电路里有多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单独(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所在之路上的____用电器。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初中化学实验室记录表-精选.pdf

花都区启源学校 化学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管理制度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内容、目的、原理及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写好 预习报告 1、课前必做的内容及实验数据表格),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 2、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迟到、缺席、早退。事假病假等需事先向教师请示。 一般情况下,无故缺做的实验不得补做。 3、严格按照学号次序对号入座进行实验,不得擅自调整座位。 4、遵守实验室纪律,听从老师安排、指导,保持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5、严谨完成各项实验操作,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6、实验前检查、清理好所需的仪器、用具,填写学生实验登记表。如有仪器缺 损、损坏或丢失等情况,应在实验开始前立即向教师报告并在学生实验登记表上 注明,不得自己任意挪用它桌仪器、药品。 7、节约实验材料及药品,节约用水,实验后必须关水关电。 8、实验中要注意安全,爱护实验仪器,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不得做与当次实 验无关的内容,若发生情况应立即向教师报告。公用仪器和药品必须在指定位置使用,用完后应立即归还原处。 9.实验室每排相距比较近,学生在实验时必须根据实验要求及老师意见,充分 考虑到其他同学的安全,在实验仪器的安放、使用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布局。学生在出入时,必须特别小心,文明行为。 10.实验完成后,学生应负责清洗用过的实验仪器,并将仪器及药品整理还原, 桌面、凳子、地面必须收拾干净整齐,经教师检查并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11.实验室中任何仪器用具、药品等不得带出实验室。 12、文明实验,严禁在实验室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大声喧哗、打闹等 不文明行为。 花都区启源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