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知识梳理

《阿房宫赋》知识梳理
《阿房宫赋》知识梳理

阿房宫赋》知识梳理

、作家、作品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

二、字词梳理

(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六王,齐、楚、燕、韩、赵、魏六的国君,即指六国。毕,完了,指为泰叫所灭。

(2)一:统一。

(3)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秃了,阿房宫建成了。兀,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4)覆压三百余里:覆盖三百多里地,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

(5)隔离天日:遮蔽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通达。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緩缓流动的样子。

(8)廊腰缦回:走廊萦绕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缦,萦绕。回,曲折。

(9)檐牙高啄:檐牙高耸,如鸟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

(10)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说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走向而建。

(11)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12)盘盘焉,囷囷蔫,蜂房水涡: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13)矗不知其几千方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高高耸立。

(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这是形容长桥似龙。《周易》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

(15)复道: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所以叫复道。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暧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

(18)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19)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随嫁的人。下文的“王子皇孙” . 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20)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到秦国。辇、君及后妃所乘的车。

(2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行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

(22)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下文“脂水”,指含有脂粉的洗脸水。

(23)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香衣物。

(24)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25)一肌一容,尽态极姸:肌肤、姿容都娇媚极了。尽态,姿态美好。妍,美丽。

(26)缦立:久立。

(27)三十六:指嬴政在位期间(前247—前210)。

(28)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精英”也指金玉珍宝等物。

(29)剽掠其人:从百姓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

(30)倚叠:积累。

(3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32)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33)负栋之柱: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

(34)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形容突出的钉头。

(35)庾:谷仓。

(36)九土:九州。

(37)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38)骄固:骄横顽固。

(39)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

(40)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 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乓守函谷关。举,攻占。

(41)楚人一炬:项羽于公元前206 年入咸阳,纵火焚烧。

(42)族:灭族。

(43)递:依次传递。

三、古今异义

1. 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 明

古义:明亮的星光。

今义: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 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 精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优秀人才。

5. 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

今义:怜悯,同情。

6. 隔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 直

咸阳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9.几千万落.

古义:座,所。

今义:下降,衰败。

四、一词多义

1.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3.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族.庖月更刀:一般的。

(4)每至于族.:筋骨交错的地方。

5. 缦

(1)廊腰缦.回:动词,萦绕。

(2)缦.立远视:形容词,久长。

6. 尽

(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2)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 使

(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 为

(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是。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8.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

9.而

(1)连词,表承接。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③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连词,表转折。

①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10.其

(1)代词。

①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②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使六国各爱其.人: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11.于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12.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助词,的。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五、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朝歌.夜弦:唱歌,奏乐。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做铁锅,当做石头;当做土块,当做石子。(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点火;化为焦土。

(7)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2. 名词用作状语

(1)辇.来于秦:乘坐辇车。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腰一样。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3.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6. 形容词作动词

蜀山兀.,阿房出:变秃了。

六、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3.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

4.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5. 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6. 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七、参考译文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水波荡漾地流入阿房宫的围墙。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集,屋角互相对峙。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人们看了要

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天之内,一

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本国的楼阁宫殿,乘着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弹唱,成为秦王朝的宫

女。(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乌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让那(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线还要多;纵横的栏杆,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器的演奏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八、结构层次

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前部分铺排描写,后部分议论开掘。

第一部分:(第1、2 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 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一层:(段首前12 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第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模。

第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第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 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第一层:(前6 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第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 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 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第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第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第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 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第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第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九、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 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善于击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后因平卢.成德节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重蹈覆辙。但是杜牧的忠告没有使统治者更改。两年后,王死,半个世纪后,黄巢起义后唐王朝与秦王朝一样归于灭亡。

十、写作特点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

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这些无不反映赋的艺术特点。

赋是一种铺陈辞藻、描绘事物、抒写情志的文体。

赋的特点有:(1)铺陈描写:做大量铺垫、伏笔,用以说明最终观点。(2)夸张渲染:大量排比、比喻、夸张的运用。(3)骈散结合:使句式张齐、错落有致。

4)音律和谐:读之琅琅上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