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35个)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刚性外壳层,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板块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温梯度,沿地球中心方向,单位距离内温度增加的数值。通常用°C/100m表示。

磁偏角,由磁针指示的磁南极、磁北极为磁子午线方向,它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磁倾角,磁针在地磁赤道上呈水平状态,由此向南或向北移动时,磁针都会发生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作磁倾角。

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目前发现的矿物有4000多种,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有30种。

地层,指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一套成层的岩石。

地层层序律,正常的沉积条件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的自然排列规律,利用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的地层相对新老关系。

化石层序律,也称生物群层序律,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各种古生物在地史上出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些化石作为确定地质年代、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并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和古自然地理环境。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将自然界中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处于地表和近地表的矿物或岩石,由于受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地发生的机械崩解的作用。

剥蚀作用,由于风、雨、流水、海浪、冰川等地质营力把地表岩石形成的风化产物从原地剥离开来,并使岩石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剥蚀作用是陆地上最常见、最重要的地质作用,它不仅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同时还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在自然界,风化、剥蚀的产物因地质营力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一过程称为搬运作用。搬运作用主要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沉积作用,在自然营力减弱或消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搬运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风化壳,在地壳的表层,由残积物分布所构成的不连续薄壳,叫风化壳。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其流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动力、溶解力及其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挖掘力,使河床不断加深、加长和加宽。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一系列的破坏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有磨蚀、冲蚀和溶蚀。

向源侵蚀,瀑布跌落处,水花四溅,河水不断掏蚀下面的岩石,促使上部岩石产生崩塌而遭受破坏,致使瀑布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后退,这种现象叫向源侵蚀。

河流袭夺,向源侵蚀过程中,向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可以切割向源侵蚀能力较弱的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边滩,边滩即点砂坝,外形成新月形,常分布在河流的凸岸,表面自始至终向河床和下游方向倾斜。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而形成的小规模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

河漫滩,边滩的不断加宽、增高,其面积也在不断增大,逐渐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仅在洪水泛滥期被淹没,平时露出水面。

三角洲沉积,河水入海、入湖的地方叫河口,是河流的主要沉积场所,一方面由于河流入河口时,水域突然加宽,河水散开成许多贫流,加之河水被湖水或海水阻挡,流速大减,

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河流机械搬运物的一半以上沉积于此;另一方面,河水中呈胶体溶液搬运的物质在遇海水后发生电解质的中各而沉积,大量物质在河口堆积下来,平面上其外形呈现三角形或鸡爪形。

构造运动,由于地壳运动以及地应力的作用,岩层或岩体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变形与变位而造成的原始产状和原始形态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变动。

岩相,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通常“岩相”与“古地理”联系在一起,以表示沉积相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

岩层产状,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即岩层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方向及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褶皱,在构造运动中,岩层受水平方向力的挤压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皱构造。褶曲是褶皱构造的基本组成单位。

褶皱核部,褶曲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何要素称为褶曲要素。核又称核部,同褶曲的中习部分的岩层。。

枢纽,组成褶曲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称为枢纽。枢纽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或折线。

轴面,轴面是连接同一褶曲的枢纽所构成的面,它是一个抽象的面,可以说轴面是平分褶曲两翼的对称面。

断裂构造,岩层受力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受力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和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即形成断裂构造。

节理,岩层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称为节理。

断层,岩层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称为断层。

滑距,测算断层位移有对应点和对应层之分,依据对应点测算的位移称为滑距,它是断层的真位移

断距,断层面两侧的断盘相对位移的距离。通常断距是根据其在不同方向的剖面上岩层被错开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的。

离散型边界,所有大洋中脊都是离散型边界。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板块边界受到拉张而分离。拉张作用引起浅源地震和高速热流,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离散型板块边界也称为增生性板块边界或建设性板块边界。

汇聚型边界,海沟附近的板块俯冲带或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汇聚时,由于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较低,故大洋板块总是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地表形成海沟。当大洋板块不断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并在地表逐渐消失时,其后部的大陆板块就有可能与其他密度相近的大陆板块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并形成山脉。

转换型边界,转换断层型边界两侧板块发生水平剪切滑移,转换断层一般分布在大洋脊附近,有时也可延伸到大陆边部。这种边界既不形成新的岩石圈,原来的岩石圈也不会消减。

转换断层并不是使洋中脊发生单方向的平移错位,而是反映了岩石圈的不均匀断裂。转换断层以陡崖为标志,具有水平位移的浅源地震特征。

二、填空(35题共138空)

1、地球内部出现的两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为莫霍面及古登堡面。

2、地球内部圈层,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称为地核。

3、地磁三要素为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4、地磁场由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和磁异常三个部分组成。

5、矿物单体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一向延伸、二向延伸及三向延伸。

6、矿物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

7、矿物按反射光强弱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及非金属光泽。

8、地球上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

9、地质年代单位是记录相对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国际上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包括宙、代、纪、世、期五个基本单位。

10、年代地层单位是每一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的总和。年代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包括宇、界、系、统、阶五个基本单位。

11、地球外部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地球内部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及生质质能、地热能等。(海洋能、核能)

12、大陆上的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地面流水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和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和块体地质作用。

13、按作用方式外力地质作用可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14、内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

15、冰川的侵蚀又称刨蚀作用,刨蚀作用方式有挖掘作用及磨蚀作用,其产物有冰

斗、悬谷及羊背石、(刃脊、角峰、冰哑)。

16、冰川刨蚀作用的地形有冰斗、鳍脊与角峰、冰蚀谷与羊背石。

17、风把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尘土扬起并带走的作用,称吹扬。吹蚀地形有:风蚀盆

地、风蚀谷、风蚀柱。

18、风以挟带的沙石对地面岩石的破坏作用称磨蚀。其产物有风棱石、风蚀柱、

及风蘑菇。

19、海滨地带基岩海岸的地貌特征有海蚀凹槽及海蚀崖、海蚀穹、海蚀柱、海蚀穴、波切台及波筑台。

20、化学搬运作用的搬运方式有两种,为真溶液及胶体溶液。

21、沉积作用按照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及生物沉积。

22、河谷区有以下沉积类型:河床沉积及河心滩沉积、边滩与河漫滩以及三角洲沉积。

23、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三层构造,自上而下为顶积层、底积层及前积层。

24、溶洞沉积物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它们称为岩溶沉积物。

25、冰碛地形有终碛堤、侧碛堤、鼓丘。

26、海洋的沉积作用可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及深海沉积作用。

27、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前的构造运动称为古构造运动,发生在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有人类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28、依据转折端的形态,可将褶皱分为圆弧形褶曲、尖棱状褶曲、箱状褶曲、扇状褶皱和挠曲。

29、测算断层位移有对应点和对应层之分,依据对应点测算的位移称为滑距,它是断层的真位移;依据对应层测算的位移称为断距,它是断层的视位移。

30、总滑距在断层面走向线上的分量,称为走向滑距;总滑距在断层面倾斜线上的分量,称为倾斜滑距;总滑距在水平面上的分量称为水平滑距。

31、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称为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水平地层断距。

3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三种,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称为逆断层;上

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运动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

33、断层组合类型有地堑、地垒、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

34、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

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35、通过地震勘探及深海钻探证实,在洋底尚未发现比白垩纪更老的岩石。说明洋壳是发

生着新旧更替的,古老的洋壳已经消失,现在的洋壳是后来形成的。

三、问答题(20题)

1、简述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征的变化情况,结合实验岩石学的测试资料,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征。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地球物理联合会提出了一个初步地球参考模型,具体划分了地球内部三种级别的圈层。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里为地核,两界面中间为地幔。

地壳,固态,陆壳区横向变化大,许多地区夹有中间低速层。

地幔,分为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上地幔存在塑性为主物质,可能由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其它为固态。

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和内核,内核为固态,外核和过渡层为液态。

2、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组成地壳最主要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H等9种元素,它们约占地壳总质量的98.13%,其中O几乎占了一半。地壳中分布最多的Si和Al的氧化物,它们共占75%。

3、试述摩氏硬度计。滑-石-方-莹-磷,长-石-黄-刚-金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或研磨的能力,通常用矿物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摩氏硬度计由十种硬度不同的矿物组成,每一级用一种矿物作为标准。其中,滑石硬度最低,硬度等级定为1,金刚石硬度最高,硬度等级定为10,其他8种矿物(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介于其中间。测定矿物硬度时,用已知10种硬度的矿物和其他矿物互相刻画后来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

4、何谓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和主要方式是什么?

处于地表和近地表的矿物或岩石,由于受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原地发生的机械崩角或化学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5、画示意图说明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因为风化壳的风化程度从地表向地下深处逐渐减弱,从而使风化壳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根据风化壳产物特征,一般把风化壳分为四部分。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和基岩。

6、试述河流下蚀作用的影响因素。

河流下蚀作用的强度与流速、所携带物质的量、地质构造、地形、河床基底的岩性有关。在河流上游,下蚀作用表现相对强烈。在河床上,出现高差较大的陡坎时,河水从陡坎直泻而下便会形成瀑布,瀑布一旦形成,下蚀作用就更加强烈,对河床产生更强烈的冲刷侵蚀作用。河流下蚀作用是有限的,而不是无止境的。当下蚀作用达到一定的深度,即当河面趋近

于所注入水体的水面时,河水不再有势能差,流动趋向于停止,因此河流的下蚀作用也就趋近于零了。

7、试绘图说明河流冲积层的二元结构形成过程。

河流沉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河床沉积、河心滩、边滩与河漫滩沉积。漫滩沉积沉积物之下,常出现砂和砾石等较粗的沉积物,它们是早先在河床及边滩中沉积的河床沉积物,是河床曾在谷底迁移的遗迹。河漫滩沉积物和下面的河床沉积物一起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8、何谓冰川的沉积作用?其冰碛物的特征有哪些?

冰川向雪线以下移动,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冰川的沉积是纯粹的机械沉积,冰川的沉积物叫做冰碛物。冰碛物特点如下,

1)全部由碎屑物组成。

2)无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

3)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

4)无成层现象。

5)几乎无磨圆,绝大部分棱角鲜明。

6)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具有冰川擦痕的冰碛石称为条痕石。

9、试述湖泊的沉积作用。

湖泊是大陆上的积水洼地,湖泊可以接纳由地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和火山作用带来的各种物质,以及大量生物繁殖的生物残骸。湖泊是大陆上重要的沉积场所,其沉积的方式有:

1)机械沉积作用,主要由河流等地面流水携带到湖泊来的大量泥沙,还有湖水在湖岸地带剥蚀下来的碎屑物质。碎屑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和较好的磨圆度,并具有明显的层理。一般粗碎屑物沉积于湖岸附近,形成平行湖岸的浅滩,细小的易悬浮搬运的物质可沉积于湖心开成湖泥。在河流入湖处也可形成湖滨三角洲。湖泊中机械沉积物能显示出同心带状分布。2)化学沉积作用,按气候条件分为两类,潮湿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和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潮湿气候区湖泊水量充足,生物繁盛,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强烈,地面上易溶的K、Na组分最早流失,由Ca、Mg等组成的较易溶解的盐类和由Fe、Mg、Al、Si、P 等组成的较难溶盐类,在一定条件下相继发生沉积。干旱气候区湖泊多为不泄水的咸水湖,以化学沉积为主,按盐类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其沉积作用可出现四个阶段,碳酸盐沉淀阶段、硫酸盐沉淀阶段、氯化物沉淀阶段、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

3)生物沉积作用,潮湿气候区的淡水湖泊可生长大量的生物,有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植物在湖中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它随湖的深浅而呈环带状分布。如在湖岸边浅水地带生长大量沼泽植物,在较深水地带可生长浮水植物,在湖水深处是沉水植物。它们为生物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来源。腐泥、泥炭、硅藻土等都是由生物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10、试述浅海区的沉积作用

浅海地带因受波浪和潮流的搅动,海水有较好的通气条件,由于水较浅,光线可透入海底,极有利于生物繁衍,90%的海洋生物在此区生活,形成大量的生物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另外,从大陆搬运来的碎屑物和化学溶解物也绝大部分在浅海沉积,浅海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沉积场所。

1)碎屑沉积,从近岸到远岸,依次排列有砾石、粗砂、细砂、粉砂和黏土等。近岸颗粒较粗,分选和磨圆度良好,具交错层理和不对称波痕,含大量底栖生物化石,远岸粒度细,以粉砂和黏土为主,具水平层理,波痕不常见,含底栖及浮游生物化石。

2)化学沉积,主要发育于陆源碎屑物少的海域,海水中纯化学沉积很少,多半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各溶解物质按其溶解度不同顺序发生沉积。浅海中化学沉积物主要有碳酸盐沉积以及铝、铁、锰、硅质的沉积等,其中碳酸盐的沉积量最大,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呈同心圆状及竹叶状特征。Al、Fe、Mn等氧化物凝聚富集,常具有鲕状构造。

3)生物沉积,浅海带生活着大量的底栖生物,许多生物的硬体成分主要为钙质当其死亡后,生物壳体与沉积物混合堆积,形成介壳石灰岩、生物碎屑岩、生物礁等。生物软体被分解形成的有机质则形成有机质沉积。

11、何谓平行不整合及角度不整合?试论述它们的形成过程。

如果一个地区在沉积了一套地层以后,地壳运动使该地区升出水面、沉积中断并在一定时期内遭受剥蚀,然后再次下降又进行沉积,这一过程反映在地层剖面上,表现为先后来沉积的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上下地层的时代不连续。这种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平行一致,地层岩性及古生物演化存在突变,上下两套地层形成时代不连续,发生过沉积间断,其间缺失了某时代的地层,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在不整合面上有风化剥蚀产物,或保存有古风化壳。上下地层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有一定的交角的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反映了该地区是前期下降接受沉积,继而在强烈的地壳运动中发生褶皱上升,再遭受风化剥蚀,最后又下降接受沉积的地质事件。

12、试绘图说明并解释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即岩层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方向及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岩层基本形态有三种:水平岩层(倾角为0°左右)、倾斜岩层(倾角介于0°--90°)和直立岩层(倾角接近90°)。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有,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

13、试述剪节理及张节理的特征。

剪节理是指构造运动中由剪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张节理是指构造运动中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

14、画示意图说明

①背斜和向斜;②正断层;③逆断层;④平移断层;⑤地堑;⑥地垒。

15、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由于地球板块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板块边界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场所。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16、海沟处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说明什么问题?

海沟是岩石圈板块的汇聚型板块边界(消亡边界),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俯冲、消亡。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也见于印度尼西亚以西的印度洋和加勒比海域。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海沟与岛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东部,海沟与陆缘火山链相伴随。海沟有以下特征:

①海沟长一般在500~4500千米,宽40~120 千米。海沟在平面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型,近陆侧陡峻,近洋侧略缓。

②海沟两侧普遍具有阶梯状的地貌,地质结构复杂,海沟中的沉积物一般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浊积岩。海沟是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接触过渡带。

③海沟的两面峭壁大多是不对称的V字型,沟坡上部较缓,而下部则较陡峭。

④海沟为重力负异常带。

⑤沿海沟分布的地震带是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

17、海底扩张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海底扩张说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联社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

洋中脊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处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一过程实际是洋壳的新陈代谢过程。其所历时间约2亿年。它是海底岩石的下限。海底扩张说较好地解释了一系列海底地质地球物理现象。它的确立,

使大陆漂移学说由衰而兴,为板块构造说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扩张说在扩张机理方面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难题。

18、海底磁异常条带的特征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大致平行于洋中脊轴线延伸,正负异常相间排列并对称地分布于大洋中脊两侧,单个磁异常条带宽约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纵向上延伸数百公里以上而不受地形影响,在遇到洋底断裂带时被整体错开。1963年,英国学者瓦因和马修斯结合海底扩张假说与地磁场倒转现象,对海底磁异常条带作了极为成功的解释。他们认为海底磁异常条带不是由海底岩石磁性强弱不同所致,而是在地球磁场不断倒转的背景下海底不断新生和扩张的结果。高温的地幔物质不断沿大洋中脊轴部上涌冷凝形成新的海底,当它冷却经过居里温度时,新生的海底玄武岩层便会沿当时地磁场方向磁化。随着海底扩张,先形成的海底向两侧推移,在中脊顶继续不断地形成新的海底,如果某个时候地磁场发生转向,则这时形成的海底玄武岩层便在相反的方向上被磁化。这样,只要地磁在反复地转向,海底又不断地新生和扩张,那就必然会形成一条条正向和反向磁化相间排列、平行洋脊对称分布的磁化条带。扩张的海底就像录音磁带那样记录了地磁场转向的历史。正向磁化的海底条带由于加强了地磁场强度而形成正异常,反向磁化的海底条带由于抵消了一部分地磁场强度而形成负异常。

19、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从植物遗体的堆积到形成煤层的转化过程,称为成煤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成煤作用常分为两个阶段:

1)泥炭化和腐泥化作用阶段

泥炭化是指从植物堆积到形成泥炭的作用。随着地壳的运动变化,高等植物的遗体经历在空气中的暴露堆积和氧化分解,以及埋藏条件下的还原环境和厌氧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了多水和富含腐殖酸的腐殖质,即泥炭。低等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死亡沉到水底,还原环境下形成含水很多的絮状胶体物质,即腐殖胶,经胶水、压实形成富含沥青质的腐泥。

2)煤化作用阶段

在泥炭和腐泥形成后,随着地壳不断下降,温度升高、压力增大,逐渐转入成煤的第二阶段,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阶段。泥炭和腐泥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后,在上覆沉积物的静压力作用下,失水、压实、固结,挥发分相对减少,含碳量相对增高,逐渐转变为褐煤和腐泥褐煤,这一过程称为成岩阶段。褐煤层沉降到更深处,温度继续升高,压力不断增大,褐煤内部分子结构、物化性质发生变化,如颜色加深、光泽增强、挥发分减少、含碳量增高,逐渐形成烟煤和无烟煤,这一变化过程称为煤的变质作用。

20、试述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一般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大量的有机质转化而来,生物遗体和泥沙一起在湖、海底部沉积,逐渐形成有机质淤泥,在一定的物化因素和地质作用下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油气藏的形成六个基本条件: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具备有利的储油气层、有利的盖层、有效的圈闭、良好的运移条件和必要的保存条件。

1)具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有利的还原环境,要有促使有机质转化为石油的温度、压力以及细菌作用的影响等。

2)储层:是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层,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渗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构成.

3)盖层:指覆盖于储油气层之上、渗透性差、油气不易穿过的岩层,它起着遮挡作用,以防油气外逸,页岩、泥岩、蒸发岩等是常见的盖层.

4)圈闭:就是储集层中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遇到某种遮挡物,使其不能继续向前运动,

而在储层的局部地区聚集起来,这种聚集油气的场所就叫圈闭.如背斜、穹隆圈闭,或断层与单斜岩层构成的圈闭等。

5)运移:指油气在生油气层中形成后,因压力作用、毛细管作用、扩散作用等,使之转移到有孔隙的储油气层中,一般认为转移到储油气层的油气呈分散状态或胶状.由于重力作用,油气质点上浮到储油气层顶面,但还不能大量集中,只有当构造运动形成圈闭时,储油气层的油、气、水在压力、重力以及水动力等作用下,继续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才能成为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6)保存:油气要保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只有在构造运动不剧烈、岩浆活动不频繁,变质程度不深的情况下,才利于油气的保存,相反,张性断裂大量发育,剥蚀深度大,甚至岩浆活动的地区,油气是无法保存的。

四、分析下列各图(6题)

1、试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标注下图褶皱的名称。

A B C D

2、试根据下图分析断层的形成时期。

3、根据下图解释各断距,并在图上相应位置标出各断距名称。

4、试根据下图说明A、B、C、D、E、F各板块间的边界类型。

5、根据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在图中标注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注:标注时,最早形成者为1,次形成者为2,后依次类推)

6、请把下表《地质年代表》补充完整。

7.河谷形态要素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10 分)。 要点: (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 要点: ( 1)整合 -- 地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要点:( 1)整合 --地 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 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 绿石等。 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 2003(A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 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十二月 B正月 C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A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的分界线 D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C春、秋分日,地球位于轨道上的中距点 D地球过近日点时,角(线)速度最快,过远日点时,角(线)速度最慢,但面积速度不变

地球科学概论模拟题(开卷)

《地球科学概论》模拟题(补) 一.名词解释 1.搬运作用:是指运动的介质将剥蚀的物质从一个地方运移到另一个地方。 2.分选度:搬运过程中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3.构造应力:地球内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现了差异,这种应力状态称为构造应力。 4.磁异常: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的,由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5.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 6.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 7.矿产资源:岩石圈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利用价值的那部分物质。 8.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9.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的能力。 10.同位素年龄:利用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年龄。 二.填空题 1.按照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种类型。 2.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3.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深海盆地、大洋中脊。 4.地壳中的元素依其丰度大小,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氧、硅、铝、铁、钙。 5.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等5个圈层。 6.冰川的主要侵蚀和沉积地貌有冰斗、冰蚀谷(U形谷)、刃脊、角峰、终碛堤。 7.依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将断层划分为整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斜滑断层。三.归类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2014年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2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地壳与岩石圈(P44-45) 2、V形谷与U形谷(P89) 3、矿物与岩性(PP52、P56) 4、节理与断层(P135) 5、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P97、P108) 二、填空题(在答案纸上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0分 1、填写以下矿物的硬度值:石英(7)、石膏(2)、长石(6)、方解石(3) “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玉刚” 摩氏硬度计 硬度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代表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晚古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分别是泥盆纪D 、石炭纪C 和二叠纪P 。 3、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SiO2>65%的为酸性岩浆 ,52-65%的为中性岩浆 ,45-52%的为基性岩浆 ,45%<的为超基性岩浆。 4、板块边界可分为分离型板块、汇聚型板块和剪切板块三种基本类型。 5、地质年代由大到小的级别单位是宙、代、纪和世;与其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和统。 四、标注图中岩浆岩体的产状和地形名称 (P116图7.8) 五、简述题 1、分析论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P71-73 2、你对人类未来的环境状况持何态度?有何观点?

3、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154-161,写出板块构造学的基本思路及各大标题和主干即可。) 4、试述能源矿产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用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0分) 1、边滩与心滩(P98) 2、风化作用与风的剥蚀作用(P74、P89) 3、岩层与地层(P62、P131) 4、岩墙与岩床(P116-117) 5、倾向与倾角(P132) 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 6、冲积扇与三角洲(P99)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 二、填空题(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5分 1、机械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等四类。(P92-94) 2、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P129) 3、中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为白垩纪K、侏罗纪J 、三叠纪T (P66)。 4、按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两种类型。(P58)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 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 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 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 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 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 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 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 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 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 圆的焦点上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库大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 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历史比较法: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 4.2km/s突增到 4.4km/s。 5.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6. 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石林。 7. 洪积面: 8.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岩石的结构: 9. 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 10.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分选性:磨圆度: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 12. 球形风化:如果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 13. 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 14.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 15.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 16.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 17. 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该段落以外的断裂带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 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 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 A.21时 B.20时 C.19 时 D.18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 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A.60° B.30° C.-6 0° D.-30°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 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45°N B.60°N C.45° S D.60°S 五、绘图题(12) 除春秋二分外,全球的昼长可分为四个纬度带,请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绘图说明。要求绘出地轴及两极、晨昏圈、昼夜半球、赤道、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及其纬度界限值。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求赤道、北回归线及北极点所见的恒显星区、恒隐星区和出没星区的范围。

2019年内蒙古继续教育专业课考试地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2019年 1.现代在发育基性火山岩和浅源地震的火山岩带最有可能的是()。(1.0分) A.大兴安岭火山岩带 B.阿尔卑斯-印尼火山岩带 C.环太平洋火山岩带 D.大洋中脊火山岩带 2.下列哪种作用在风的搬运中起主要作用()。(1.0分) A.溶运 B.悬移 C.跃移 D.滚动 3.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那一部分()。(1.0分)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4.下列哪种地质作用最有可能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岩石()。(1.0分) A.成岩作用与灰岩 B.火山作用与花岗岩 C.侵入作用与玄武岩 D.胶结作用与大理岩 5.确定岩石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中,不仅可以确定地层的先后顺序,还可以确定地层形成的大致时代(1.0分) A.地层层序律 B.化石层序律 C.同位素地质年龄 D.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6.海底扩张意味着()。(1.0分) A.海盆在变薄 B.距大洋中脊越远岩石越年轻 C.地球的海洋在不断地扩大 D.新的地壳物质的形成 7.在水循环中,下列哪一种是目前最主要的淡水来源()。(1.0分) A.河流 B.地下水 C.湖泊 D.冰川 8.界,系,统,阶是()。(1.0分)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9.固体地球圈层划分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是()。(1.0分) A.重力值

B.地磁场强度 C.地温梯度 D.地震波传播速度 10.下列地貌单元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是()。(1.0分) A.U型谷 B.V型谷 C.溶洞 D.波切台 11.牛轭湖形成于()。(1.0分) A.狭窄的山谷,那里沉积物易堵塞河谷从而形成湖泊 B.宽阔冲积平原区的曲河流 C.辫流河 D.很大的湖泊 12.如果岩石中含有(),则不能确定古水流方向。(1.0分) A.粒序层理 B.不对称的波痕 C.化石 D.湖相层理 13.黄土是()。(1.0分) A.风力搬运的悬浮物沉淀于陆地上形成的 B.风力搬运的悬浮物沉淀后,被流水再次搬运和沉积形成的 C.风力搬运的跃移物质沉淀形成的 D.沙漠中暂时性湖泊的细粒沉积 14.在大气圈内臭氧含量最多的次级圈层是()。(1.0分) A.对流层 B.中间层 C.平流层 D.暖层 15.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1.0分)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6.矽卡岩是哪种变质作用的产物()。(1.0分) A.接触热变质作用 B.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C.区域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17.当断层两盘储存了弹性能应变能的岩石弯曲力超过岩石强度后突然发生回弹,释放所积累的形的形态,这种解释称为()。(1.0分) A.板块构造理论 B.地震空区理论 C.弹性回跳理论 D.地震学理论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集与知识点

1、 分析刘庄——大岭地区地质图 本区(1)和(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石炭系与奥陶系为( 5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8)与( 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大岭为核部的是(12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3 )褶皱;以刘庄为核部的是(14 )褶皱,按其剖面形态属于(15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6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7 )之前,(18 )之后;变质岩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褶皱形成于(21 )之后,(22 )之前;断层形成于(23 )之后。(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分析高松——青柏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 3 )和( 4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与泥盆系为( 5 ) 关系,( 6 )与(7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8 )与(9 )为 (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以高松为核部的属于(12 )侵入接触关系, 褶皱,以青柏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本区的断层是(14 )断层。花岗岩形成 (18 )于(15 )之前, (16 )之后;角岩、矽卡岩形成于(17 )之后, 之前;褶皱形成于(19 )之后,(20 )之前。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王村——李村地区地质图 本区( 1 )和( 2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3 )与( 4 )、( 5 )与( 6 )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7 )与( 8 )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花岗岩与(9 )为侵入接触关系,(10 )与(11 )为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与( 12 )为侵入接触关系。以王村为核部的属于(13 )褶皱;以李村为核部的属于(14 )褶皱;本区的断层属于(15 )断层。花岗岩形成于(16 )之前,(17 )之后,辉绿岩形成于( 18 )之后,( 19 )活动之前;褶皱形成于(20 )之后,(21 )之前;断层形成(22 )之后。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地球概论试题-1

《地球概论》试卷1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黄赤交角 2.恒星时 3.日潮不等 4.晨昏圈 5.法定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朔望月的长度是27.3217日。() 2.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称赤纬,其经度称时角。() 3.真太阳是在赤道上运行的,而平太阳是在黄道上运行的。() 4.恒星的距离愈远,其光行差愈小。() 5.地球自转的效应之一是使地面上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交点是()(A)东点和西点(B)上点和下点(C)春分点和秋分点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A)恒星年(B)回归年(C)近点年 3.已知某恒星的赤经是18h53m,时角是2h07m,则此时的恒星时是()(A)21h(B)18h53m(C)2h07m 4.扰动太阳的最明显的标志是()(A)耀斑(B)黑子(C)太阳风 5.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A)地方时相等(B)同日的昼长相同(C)法定时相等 6.一次完整的日全食过程中,日全食阶段是() (A)从初亏到生光(B)从食既到生光(C)从初亏到复圆 四.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太阳大气从外到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它存在有________年的周期。 3.格里历置闰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北京时间为今日上午6时,格林威治时间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当船舶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应该________一日。 5.恒星是由________组成的,能够________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6.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形状、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我国古时把地轴进动的表现称为________。 7.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同向性、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8.天体的亮度是用表示的;天体的光度是用表示的。 9.__________的半球昼长夜短;__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 10.若日地平均距离增大,则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将________。 五.简答题(共54分): 1.简述天文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8分) 2.简述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8分) 3.简述历法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10分) 4.按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计算: (1)夏至日,在北京(φ=39°57′N)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2)在上海(φ=31°12′N)呢? (3)在23°26′S呢? (4)同样计算冬至日上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12分) 5h m,推算下列各点的天球坐标。(16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春季《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

课程号: 0102011 《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说明:第一、二、三题答在试卷纸上,第四、五题答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 ⒈地球中的元素按照丰度从大到小,位于前4位的依次是铁、氧、硅、镁。 ⒉地磁三要素是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⒊变质作用方式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和变质分异作用。 ⒋按照化学成分,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5大类。 ⒌按轴面和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4类,即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和 平卧褶皱。 ⒍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 7.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8.岩层产状的三要素分别为走向倾向倾角。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⒈太阳系主要由1颗恒星和8个行星构成,其中( B )为类地行星。 A.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C.木星、地球、火星、土星; D.水星、金星、地球、木星。 ⒉生态系统指的是( C ) A、同一物种的总和; B、所有生物体的总和; C、生物与非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和营养级。

⒊下列地貌单元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是( A )。 型谷;型谷; C.溶洞; D.波切台。 ⒋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作相对水平运动,该断层称为( A )。 A.走滑断层; B.正断层; C.逆断层; D.斜滑断层。 ⒌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 A )。 A.大; B.小; C.有时大,有时小; D.大致相等。 ⒍沙漠地区形成“绿洲”的主要原因是( B )。 A.该地区有较丰富的降水量; B.风蚀作用使该地区地下水露出地表; C.该地区有较多的耐干旱植物; D.该地区风蚀作用较弱。 ⒎中生界可以划分为( B )。 A.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 B.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C.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D.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⒏在李各庄公路边见到的白色大理岩是由下面那种在作用形成的( B ) A、成岩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入作用; D、岩溶作用 ⒐两板块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到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 C )。 A.板块碰撞带; B.板块分离边界; C.板块俯冲带; D.转换断层。 ⒑从地表至地心,下列哪种物理性质不随地球深度增加而增大?( D ) A.温度; B.压力; C.密度; D.重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⒈洪积物是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 X ) ⒉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面。(√) ⒊深成侵入作用的侵入深度>3km,因此,在地表见不到深成侵入岩。(X ) ⒋承压水是分布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⒌地球内部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因其物质完全处于熔融状态,故称为软流圈。( X ) ⒍球形风化是由不同气候造成的。( X ) ⒎泥质岩随着变质程度加深,可以依次变为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⒏土壤都是由残积物转变形成的。(X ) ⒐冰川表面的碎屑物越多,则冰川的运动速度越快。(√) ⒑地下水的剥蚀作用以化学方式为主。(√)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 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 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 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 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 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 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 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 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 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 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 20.层理构造:岩石性质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层状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成分、结构、 颜色等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恒星的自行 2、地轴进动 3、黄道 4、潮汐现象 5、地理纬度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轨道上,月初过近日点,月初过远日点。 2、标准时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和 。 3、地球自转真正一周(360°)我们称作日,平时我们计算时间所用的是日。 4、地内行星的逆行发生在前后,地外行星的逆行发生在 前后。 5、彗星由冰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彗星由、和 三部分组成。 6、太阳大气包括、、三层。 7、地球自转的速度除两极点为外,角速度全球,线速度随 纬度的增加而,随高度的增加而。 8、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的形状、和三个因素有关。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夜半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60°的周期是一个()。 A.恒星月 B.交点月 C.朔望月 3、将以下四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已知四地纬度为:卑尔根(60°24′N),上海(31°12′N),达尔文港(12°30′S),圣克鲁斯(40°18′S)。 A.卑尔根,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B.上海,达尔文港,卑尔根,圣 克鲁斯 C.上海,卑尔根,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D.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卑尔根 4、从南至到升分()。 A.阳光直射点趋近赤道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但短于夜 C.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D.北极附近的极昼地区逐渐扩大 5、下列港口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1°N) B.伦敦(51°30′N) C.上海(31°12′N) D.开普敦(23°33′S) 6、以天文晨昏蒙影为界,下列哪些地方有白夜现象()。 A.漠河(53.5°N) B.哈尔滨(45°N) C.莫斯科(55°45′N) D.卑尔根(60°24′N) 7、某恒星离北天极23°,在上海(31°N)观测,它属于( )。 A.恒显星 B.恒隐星 C.出没星 四、填表题(每空1分,共18分) 1 2、下表列出1998年夏历(戊寅年)各月初一和有关中气的公历日期,试定各该月份的月序和大小月(按中气定月序,据两朔间隔日数定前月的大小)。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 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 S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

地概复习题 ①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 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 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 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

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 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 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 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③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和。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3.单向环流可使河流在凸岸,凹岸。 4.洋壳在增生(离散),而在消亡(会聚)。 5.地磁场的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度分为含盐度小于1g/L的湖,含盐度为1—35g/L的湖,以及含盐度>35g/L的湖。 7.风对碎屑物质的搬运作用方式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冰期;2.地质作用;3.岩石圈;4.泻湖;5.风化作用; 6.潜水;7.断层;8.冰碛物;9.荒漠;10.湖泊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方案。 2.何谓三角洲?其内部的构造特征是什么? 3.试述浅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试述矿物的概念及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

大学地球概论试题

大学地球概论(第三版)试题 10级地科阿奖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的答案只有1个,每小题1分,总分5分) 1.天顶赤纬等于------- A、恒星时 B、太阳日时 C、当地纬度 D、太阴日 2.地内行星的自转周期比地外行星-------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3.下面四幅图中,符合丰子恺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有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流青衫湿”,诗中描绘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内行星的公转周期小于地外行星 B、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 C、黄道24宫12气 D、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二.填空题(本题共40空,每空0.5分,总分20分) 1.沿黄道作周年运动的太阳,分别于()()()和(),依次经过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东至点,它们分别就是北半球的()()()和() 2.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基本大圆,称为();()就是通过基圆的两级,同时垂直于基圆的所有大圆;通过原点的辅圈叫做() 3.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 4.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和() 5.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恒星中天时刻逐日提前();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月亮中天时刻逐日推迟约() 6.因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和() 7.对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来说,()和()是两个主要因素 8.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9.日食分为()() 10.岛屿按其成因分为()()和() 11.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12.日食的条件:(),月食的条件:()13.海洋潮汐的两个基本周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1.纬线 2.太阳常数 3.行星的逆行 4.民用晨昏蒙影 5.大地水准面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32分) 1.简述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6分) 2.试写出半昼弧公式,说明昼夜长短的条件(8分) 3.简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6分) 4.简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分) 5.简述标准时制度的内容(6分) 五.画图说明题(本题共两题,总分18分) 1.画出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10分) 2.画出行星的会合运动示意图,并写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会合运动的情况(8分) 六.实践操作题(本题只有1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写明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20%): 1.风化壳 2.阶地 3.软流圈 4.张节理 5.冰川的视运动 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 三、简要论述(40%) 1.将今论古原理 2.风化壳 3.河流下蚀作用 4.地层接触关系 四、解答作图(20%) V字形法则 试卷二 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 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 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 二、多项选择(30%): 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A.下降;B.上升;C.不变 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 A.地核;B.地幔;C.地壳 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 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 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 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 A.高原;B.平原;C丘陵. 22.球形风化是( )风化 A.物理;B.化学;C.生物 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 A.洪流;B.片流;C.河流 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 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 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