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

二○○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3)

第一节一般规定 (3)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3)

第三节基础施工规定 (4)

第四节线缆引入规定 (4)

第三章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 (5)

第一节机房结构 (5)

第二节室内部分 (5)

第三节室外部分 (6)

第四节围墙部分 (6)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7)

第一节线缆布放规范 (7)

第二节设备安装规范 (7)

第五章移动通信基站施工管理规定 (8)

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 (9)

附录B:验收及竣工资料参考表格 (17)

附录C:参考规范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安徽移动基站机房建设标准,提高基站机房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范围:安徽移动自建基站机房。

第3条本规范由省公司网络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室内外接地体的引出位置、数量和引出高度,材料一般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室内接地端子两处,室外接地端子在两排馈线孔下方各一处交流电进线孔下方一处,且室内、外接地端子在接地体引接处为相对方向,距离大于5米,引出机房墙的高度不低于地坪 1.7米。如基站机房为塔边房,室内接地体引接处应为远离铁塔的一侧。

第5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交流电及光缆引入埋设进机房,在机房室外交流进线孔或光缆进线孔下方地坪预留手孔,并预埋钢管(直径100)连通至机房围墙基础之外。交流引入终端杆至机房应预埋交流引入用钢管,在围墙外转弯处可设置一处手孔,有条件时预埋钢管时应同步预穿交流电缆。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第6条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第7条机房地网的组成: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含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引下线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第8条铁塔地网的组成:铁塔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将铁塔地基四角塔脚内部金属构件焊接连通组成铁塔地网,并将铁塔地网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用每个塔基地桩内的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

第9条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m。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连通一次且至少有三处相互连通,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

第10条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或补加垂直接地体。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30m以内。环形接地装置的外形也可根据地形埋设。对于特殊地层上述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使用降阻

剂。

第11条接地体的上端距地面应不小于0.7m(如地下有岩石,可根据地形决定埋深)。

第12条地网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电焊或气焊连接,不宜采用螺钉连接或铆接;无法使用电焊或氧焊的,建议使用热熔焊接。

第13条地网施工中焊接部位,以及从室外联合地网引入室内的接地扁钢应作三层防腐处理,具体操作方式为先涂沥青,然后绕一层麻布,再涂一层沥青。

第14条接地扁钢引出墙体端,应焊接铜排或使用铜铁转换条(铜条和镀锌扁铁焊接),铜铁转换条镀锌扁铁端与地网引出扁铁焊接或采用螺钉连接,铜条出墙端开孔。

第三节基础施工规定

第15条基础施工应遵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铁塔基础混凝土不小于C25,一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桩基50mm,其他基础40mm,钢筋锚固长度为40d。

第16条塔基施工时塔基及地埋件尺寸要准确,符合设计要求,要用对角线校核。一般要求水平边长及对角线误差不大于10 mm,定位板高低(水平)误差不大于3mm,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因震捣混凝土而使地脚螺栓位置偏差。

第17条地网施工应采用不小于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作为水平接地体,用50mm×5mm长2.5m的热镀锌角钢作为垂直接地体,地网及接地体顶部距地面的垂直埋设距离不小于0.7m。垂直接地体在地沟内的打入深度应不小于2.3m,若地质较硬导致角钢无法打入到要求的深度,可以将角钢的多余部分去除。为了便于焊接,打入角钢的侧面应与垂直布放的扁钢相平行。为保证良好的电气连通,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焊接时要做到三面焊接。

第18条基础施工观感工艺要求:严禁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

第19条基础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应及时对外露的铁塔地脚螺栓作防腐处理(涂抹黄油),以防锈蚀。

第四节线缆引入规定

第20条交流引入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或采用金属铠装电缆埋地引入的方式,其埋地长度应不小于15m(可将电缆环绕机房迂回埋设),并在交流电缆终端杆及机房外墙引上处采用钢管(直径50mm)护套,终端杆处钢管应高出地面2.5m以上,机房外墙处钢管高出地面1.7m以上。钢管两端口要采取防损伤及防水的措施,可用防火泥作堵塞处理。电力电缆的外护金属层在机房进线孔位置接入接地端子。(参考图6)

第21条对于不具备埋设电缆或光缆的机房,电缆引入及光缆引入不得直接挂在铁塔上或利用铁塔拉线,应在机房外墙设拉攀架设引线。需在外墙绕线才能进入机房的线缆,应穿PVC管,PVC管沿墙敷设时应横平竖直,与进线孔对接。(参考图7) 第22条光缆安装时,应将光缆加强芯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的加强芯接地母排妥善连接,同时将加强芯接地母排直接与室外馈线接地排相连,布放的接地线宜不小于35mm2,且宜短、直。若与馈线接地排距离较长(大于2m),也可与室内接地汇集线就近

连接。此外,加强芯专用接地母排应与光缆终端盒体和机架内金属体进行电气隔离。

第三章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

第一节机房结构

第23条塔下屋基站机房中轴线尺寸一般为5米×5米,净面积为4.7米×4.7米,室内外高差一般不小于300mm,机房屋顶采用结构找坡,自由落水,机房最低净高为3米,屋顶找坡坡度为2%。

第24条机房结构基础部分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做法:1) 材料:砖MU10,水泥砂浆M7.5(或M5.0),混凝土除垫层为C10(或C15)外,其余均为C25; 2) 防潮层做法为1:2水泥砂浆掺3%-5%防水剂抹20厚; 3) 基础底板及地梁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为35(或40和35); 4) 基础预留洞位置及尺寸应附合图纸要求; 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基坑(槽),并用素土从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地分层进行回填夯实至室内外设计标高,再施工上部结构。素土的压实系数为 0.94 。

第25条机房上部结构部分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做法:1) 材料:砖MU10,混合砂浆M5.0,混凝土C25钢筋:箍筋为HPB235级, 纵筋为HRB335级。2)所有现浇的悬挑构件(雨蓬,挑檐)的模板和支撑均须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100%,且待上部所有墙身,楼板及屋面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3) 所有现浇的悬挑构件的上部钢筋严禁踩到,踏扁,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钢筋进行修整,方可浇筑。4) 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柱为30(或25),梁为25,板为15,由于屋面板跨度大于4000,施工时须预起拱15mm.

第26条房顶挑檐不小于30cm;门头雨蓬深度60cm,两边宽度大于门宽20cm。(参考图5)

第27条机房顶面可铺设架空隔热层。对于屋顶布放设备的机房,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作隔热处理。

第28条感观工艺要求:严禁出现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严禁出现外表缺陷: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第二节室内部分

第29条地面:铺设防滑地砖,规格:600×600,颜色:灰白色或米黄色,垫层与铺法按设计说明。地砖踢脚:与地砖同质同色,做法按设计说明。

第30条内墙面:刷白色乳胶漆。满涂腻子2遍,白色乳胶漆2度墙面,做法按设计说明。顶棚粉刷:刷白色乳胶漆,满涂腻子2遍,白色乳胶漆2度墙面,做法按设计说明。

第31条观感工艺要求:地砖铺设平直无错位,踢脚与地砖缝隙一致。墙面、天棚抹压平整光洁,手感厚实,不允许有抹印、水泡、沙眼现象,墙体、地面无水气,室内干燥。

第32条电力引线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一根,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2300㎜,室外管口处做防水弯,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左面墙上。

第33条光缆引线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一根,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2480㎜,室外管口处做防水弯,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对面墙上。

第34条馈线洞:与室内两排走线架位置相对应,馈线洞应做两处,馈线洞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各12根(横四竖三),下沿距室内地坪2480㎜,两端与墙平齐,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未用的馈线进孔应用防火泥进行封堵。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右面墙上。(参考图10)

第35条空调室内外机的连接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110的PVC管一根(与空调排水孔同孔),两端与墙平齐,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50-150㎜(也可根据空调连接管安装位置确定),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右面墙下方。

第36条预埋管观感工艺要求:预埋件出墙部分须与墙体保持整体性,引出端长不得大于100㎜,周边不得有二次抹腻现象。预埋管体两端与墙平齐,光滑无毛刺,与墙结合部分不得有二次抹腻和二次粉刷现象,所有管体防进水斜度和管体间距应保持一致;管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第37条电器部分,开关:暗装开关,进门左侧安装,下沿距地1400㎜安装。插座:单相与单相带地插座,下沿距地300㎜安装。照明:双管荧光灯,吊顶或吸顶安装,不得安装于走线架正上方。电器、灯具、插座、开关必须使用品牌产品。

第38条电器安装观感工艺要求:日光灯、开关、插座安装规整,不倾斜,周边与墙结合处不得有二次抹腻和二次粉刷现象,表面不得粘附油漆等物。

第三节室外部分

第39条外墙:水泥沙浆抹光,外墙乳胶漆涂两遍(6厚1:2.5W水泥砂浆压实抹光,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找平),或面砖外墙(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找平,刷素水泥浆一道,8厚1:1水泥砂浆,外贴面砖, 内掺水泥重5%的107胶,素水泥浆勾缝,缝宽5-8mm)。(参考图2)

第40条混凝土地坪:为防止基站内生长杂草,做混凝土地坪(做法满足设计要求),散水波3-5%,散水与勒脚交接处设伸缩缝,伸缩缝内需灌沥青。院内地面整体高度须大于院外地面高度,中间高度大于四周高度。(参考图1)

第41条观感工艺要求;房屋外墙面抹压平整光洁,不允许有露清、抹印、水泡、沙眼现象,地面面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表面不得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现象,坡向正确,排水通畅,不得倒泛水、积水。

第42条交流引入采用埋设方式时,在机房外交流进线孔正下方做一手孔(长*宽*深:40cm*60cm*100cm),预埋钢管一根(直径100mm),埋深80cm;手机至进线孔沿墙敷设钢管(直径50mm),手孔设手孔盖盖封严实。光缆引入采用埋设方式时也应采用手孔方式,做法同上。

第四节围墙部分

第43条围墙高度可根据基站位置综合考虑,对于平地围墙一般不低于2.5米,位于山上的基站围墙高度一般不低于2.2米。每隔3米左右设一壁柱。

第44条围墙:横平竖直,全高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0㎜,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5

㎜,围墙四周与地面结合处预留一定数量排水孔洞,每面不少于2个排水洞,壁柱间均设排水孔。四面孔洞间距要保持一致。(参考图9)

第45条围墙上端以水泥沙浆封口并均匀插布玻璃碎片。围墙顶两边挑檐不小于10cm,压顶粉刷作好滴水线。(参考图3、4)

第46条围墙内、外立面:上部涂白色,下部涂灰色(高600 mm) 外墙涂料2度,围墙防水檐及壁柱涂灰色(15厚1:2水泥砂浆打底;水泥砂浆粉刷内墙面:8厚1:2.5水泥砂浆粉面,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参考图8)

第47条围墙门规格:全钢板门(或定型防盗门),颜色为银灰色或绿色。门楼规格:防水檐板厚不低于50mm;内外沿各伸出不少于200mm。防水檐作好滴水线。(参考图11)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第一节线缆布放规范

第48条电源SPD必须安装在交流配电设备的交流输入端,SPD的接地线(95mm2的多股铜导线)尽可能短,应小于1m。当上一级SPD与次级SPD都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之间的电缆线隔距应大于5m(加装退耦器的一体化避雷器不受此限制)。

第49条基站的室内接地转接铜排宜采用不小于100mm×10mm的铜排,接地汇集线的接地引入线宜尽量引自接地转接铜排中央处的接线孔。(参考图13)

第50条馈线在机房入口处应设馈线接地排,馈线接地排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10mm的铜排,并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不小于95mm2的多股铜导线就近与机房地网做可靠连接。为防盗,馈线接地排也可以设置在馈线孔的室内侧,但必须确保馈线接地排与包括走线架在内的其它金属体绝缘,馈线接地排与地网的连接方式不变。铜排的安装应与基站室内外走线架隔离。

第51条接地引入线的铜质电缆与镀锌扁钢之间的连接,应通过过渡铜铁排连接,过渡排出墙端如固定外墙时,其高度宜不低于2.5m。(参考图13)

第52条走线架、金属槽道两端应与接地汇集线作可靠连接,走线架、金属槽道连接处两端宜用16mm2~35mm2铜导线做可靠连接,连接处要去除喷涂层。接地线缆的连接必须采用铜鼻子,并使用螺栓紧固,布线宜短、直。

第53条站内、外使用的电源配电箱不宜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只安装断路开关。

第54条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射频线、地线、传输电缆、控制线等应分开敷设,严禁互相交叉、缠绕或捆扎在同一线束内。

第55条各类线缆布放工艺符合施工、监理规范,扎带均匀一致,各端点粘贴标签,标签整齐且牢固。(参考图12、15)

第二节设备安装规范

第56条设备安装位置摆放:考虑两排机架位置及两排室内走线架,以进门位置为准,机面面向门横排,机背离墙间距达到800mm;一般为馈线洞在右面墙安装,交流配电箱、接地排及防雷器挂左面墙安装,蓄电池靠门侧墙(距内墙大于150mm)位置安装,空调靠右面墙安装。设备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规定。(参考图16)

中国移动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为指导各省公司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 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场景。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 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按需适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实时建设,结合家庭/企业自有宽带资源和市场推广策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4G小基站系统架构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61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74-2008, 自2009 年 6 月 1 日其实施。其中,第6.3.2、6.3.3、8.3.4、13.2.1、13.3.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Ro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74 – 2008 2008–11–12 发布·2009–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 联合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124 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完成的。本规范共分13 章和一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机房位置与设备布置、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给水排水、消防。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 根据各行业对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要求和规模差别较大的现状,本规范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分为A 、B 、C 三级,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2. 比原规范增加了术语、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电磁屏蔽、机房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等章节。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至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 号;邮政编码:100840 ;传真:010-6821 7842 ;E-mail:ceedi@https://www.360docs.net/doc/0316420953.html, ),供以后修订时参考。

IDC机房设计规范

中国电信〔2011〕868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IDC 机房设计规范》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信元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各研究院;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为有效支撑IDC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IDC机房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集团公司制订了《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现印发你们,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 本规范由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负责解释、修订、监督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向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反馈。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中国电信集团企业标准 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 (暂行) DXJS1029-2011 主管部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 批准: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施行日期:二〇一一年十月一日 2011 北京

前 言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从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到经营管理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众多子系统和专业。传统数据中心能源消耗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作为下一代数据中心(Next Generation Data Center)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未来数据中心建设中极其重要。 为规范中国电信IDC建设,使中国电信以外包为主要特征的IDC业务在行业领域内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电信集团根据目前国内外技术业务发展形势,结合中国电信的自身特色,决定制定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 本规范是中国电信IDC机房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产品规范、服务规范及运维规范等不在本规范的范围内。电磁屏蔽和机房环境要求详见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本规范结合中国电信外包型IDC业务的特点,在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客户对IDC差异化要求的基础上,分等级制定了IDC机房设计要求。本规范共分12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机房分级、机房选址与规划、数据网络、建筑与结构、电气与不间断电源、空调通风、机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节能与环保。 本规范也适用于中国电信灾备中心设计,各类自用型数据机房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提出并负责归口管理。 1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规范引用文件 (2) 三、新增机房建设要求 (3) 1 新增机房总体要求 (3) 2 自建砖混机房 (4) 3 地面活动机房 (5) 4 屋面活动机房 (7) 5 租用机房 (8) 5.1租用机房总体要求 (8) 5.2租用机房装修要求 (9) 5.3租用机房的负荷分担 (10) 6 机房布置要求及布置模板 (11) 6.1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3米) (11) 6.2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4米) (11) 6.3紧凑型机房摆放布置(5.7米X2.2米) (12) 7 围墙及排水沟等其他土建部分 (13) 7.1围墙 (13) 7.2排水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堡坎 (13) 7.4其他 (14) 8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1新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2租用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6) 9 集装箱式机房 (16) 10 活动机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现网机房改造 (20) 1 砖混机房或活动机房改造措施 (20) 2 活动机柜改造措施 (20)

一、总则 为规范网络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为新增机房和机房改造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基站配套机房工程建设。机房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验收在遵从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必须遵从本指导意见。 在本指导意见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相对较高的标准。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 二○○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3) 第一节一般规定 (3)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3) 第三节基础施工规定 (4) 第四节线缆引入规定 (4) 第三章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 (5) 第一节机房结构 (5) 第二节室内部分 (5) 第三节室外部分 (6) 第四节围墙部分 (6)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7) 第一节线缆布放规范 (7) 第二节设备安装规范 (7) 第五章移动通信基站施工管理规定 (8) 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 (9) 附录B:验收及竣工资料参考表格 (17) 附录C:参考规范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安徽移动基站机房建设标准,提高基站机房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范围:安徽移动自建基站机房。 第3条本规范由省公司网络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室内外接地体的引出位置、数量和引出高度,材料一般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室内接地端子两处,室外接地端子在两排馈线孔下方各一处交流电进线孔下方一处,且室内、外接地端子在接地体引接处为相对方向,距离大于5米,引出机房墙的高度不低于地坪 1.7米。如基站机房为塔边房,室内接地体引接处应为远离铁塔的一侧。 第5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交流电及光缆引入埋设进机房,在机房室外交流进线孔或光缆进线孔下方地坪预留手孔,并预埋钢管(直径100)连通至机房围墙基础之外。交流引入终端杆至机房应预埋交流引入用钢管,在围墙外转弯处可设置一处手孔,有条件时预埋钢管时应同步预穿交流电缆。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第6条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第7条机房地网的组成: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含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引下线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第8条铁塔地网的组成:铁塔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将铁塔地基四角塔脚内部金属构件焊接连通组成铁塔地网,并将铁塔地网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用每个塔基地桩内的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 第9条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m。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连通一次且至少有三处相互连通,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 第10条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或补加垂直接地体。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30m以内。环形接地装置的外形也可根据地形埋设。对于特殊地层上述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使用降阻

机房设计规范

机房设计规范 1、总则:本规范为内部文件,供公司员工在堪察设计一般机房时所用。我们的目的是要能合理、有效、规范地建设机房,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机房美观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当某专业有特殊要求,应以该专业的正式颁布或通过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审定的规范和设计手册为准。本规范应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 2、现场堪察要求 2.1 现场尺寸的测量现场尺寸是一切机房平面规划的依据,它是决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现在许多机房都是非标准机房,故现场堪察的尺寸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我们规定要精确到mm。现场尺寸包括房间的净空、梁下净高、轴距、房柱尺寸位置、房门的位置、机房的建筑方向等。 2.2 现场方案的初步确定现场要求建设单位能提供机房本期及远期的建设规模和设备的尺寸,然后应初步确定机房的房间功能区的划分,如果需要采取隔断的话,也应明确。 3、机房规划设计要求 3.1 机房的一般要求 3.1.1 机房要求进行简单的装修,空调和测试仪器的插座和照明均要到位。 3.1.2 机房不建议采用吊顶,不设窗帘,不做木地板,不做墙群。窗户应采取密封措施,也可不设窗户。 3.1.3 机房净高应高于3.2-3.3米,地面负荷达到交换600公斤/平方米,总配线室800公斤/平方米(3.5米以下低架),电池室1000公斤/平方米。 3.1.4 机房应避开有害气体的侵入,做到严密防尘。 3.1.5 机房应在防电磁干扰上负荷国家相关规定,尤其应远离11万以上超高压变电站、电气化铁道等强电干扰源。根据经验如果二者间距在500米以内时应进行专业论证。 4、机房的接地问题 4.1.1 机房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防雷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一般综合机房,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大型综合楼、接口局、国际局、万门以上交换局,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如果大楼没有总接地汇集排,应在现场制作接地体。接地体采用2.5米以上的镀锌钢材埋于地下(指接地体上端)0.7米下,5米间隔。 4.1.2 基础电源架(电力室)的直流电源接地线必须从接地总汇集排上引入。4.1.3 目前通信设备均为数字通信设备,其设备的保护接地应从总汇集排或机房内的分接地汇集排上引入。在机架及其走线架加固时,应防止与建筑物钢筋在电气上相通。机房分接地汇集排可以选用200x300x10mm的铜排,一般可以安装在机房走线架下方100-200mm处,也可固定在走线架上。 4.1.4 局内射频同轴电缆外导体和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均应与所连设备的金属机壳的外表面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 4.1.5 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确定。一般宜选用导线截面为39-95平房毫米(相互故障电流为:25-350安)的多股铜导线。 5、通信电源线的选择 5.1 直流电力线的选择直流电力线选择的依据是全程压降。交换机的直流电力线径可以依从设备生产厂商的要求。一般-48V基础电源从电池到设备全程允许压降为3.2V。建议工程中的压降分配。当某段压降确定后,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

6、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2011-V1)

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 (2011-V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目录 第1章例行维护概述 (4) 1.1 例行维护的目的 (4) 1.2 例行维护的方法 (4) 1.3 例行维护的注意事项 (4) 1.3.1 维护人员要求 (4) 1.3.2 设备操作要求 (4) 1.3.3 操作权限管理 (5) 1.3.4 维护常用工具仪表 (5) 1.3.5 数据维护要求 (5) 1.3.6 用户资料 (5) 1.3.7 故障上报 (6) 第2章例行维护项目操作说明 (7) 2.1 机柜电源检查 (7) 2.2 风扇检查 (8) 2.3 单板运行情况检查 (8) 2.4 射频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5 接地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6 设备清洁 (9) 第3章华为DNB6200上电下电要求 (11) 3.1 DBBP530上电和下电 (11) 3.1.1 DBBP530 上电 (11) 3.1.2 DBBP530 下电 (12) 3.2 RRU上电和下电 (12) 3.2.1 RRU 上电 (12)

3.2.2 RRU 下电 (13) 第4章常用板卡更换要求 (14) 第5章故障案例 (16) 第6章附录:华为DNB6200设备硬件结构 (25) 6.1 DBBP530功能 (25) 6.2 DBBP530 单板介绍 (26) 6.3 RRU硬件和功能介绍 (27) 6.3.1 RRU261 (27) 6.3.2 RRU291 (28) 6.3.3 RRU268 (30) 6.3.4 RRU3158 (30) 6.3.5 RRU3151 (32) 6.3.6 RRU3152 (34)

机房设计规范

机房设计规范 1、总则: 本规范为内部文件,供公司员工在堪察设计一般机房时所用。我们的目的是要能合理、有效、规范地建设机房,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机房美观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当某专业有特殊要求,应以该专业的正式颁布或通过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审定的规范和设计手册为准。本规范应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 2、现场堪察要求 2.1、现场尺寸的测量 现场尺寸是一切机房平面规划的依据,它是决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现在许多机房都是非标准机房,故现场堪察的尺寸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我们规定要精确到mm。现场尺寸包括房间的净空、梁下净高、轴距、房柱尺寸位置、房门的位置、机房的建筑方向等。 2.2、现场方案的初步确定 现场要求建设单位能提供机房本期及远期的建设规模和设备的尺寸,然后应初步确定机房的房间功能区的划分,如果需要采取隔断的话,也应明确。 3、机房规划设计要求 3.1、机房的一般要求 3.1.1、机房要求进行简单的装修,空调和测试仪器的插座和照明均要到位。 3.1.2、机房不建议采用吊顶,不设窗帘,不做木地板,不做墙群。窗户应采取密封措施,也可不设窗户。 3.1.3、机房净高应高于3.2-3.3米,地面负荷达到交换600公斤/平方米,总配线室800公斤/平方米(3.5米以下低架),电池室1000公斤/平方米。

3.1.4、机房应避开有害气体的侵入,做到严密防尘。 3.1.5、机房应在防电磁干扰上负荷国家相关规定,尤其应远离11万以上超高压变电站、电气化铁道等强电干扰源。根据经验如果二者间距在500米以内时应进行专业论证。 4、机房的接地问题 4.1.1、机房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防雷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一般综合机房,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大型综合楼、接口局、国际局、万门以上交换局,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如果大楼没有总接地汇集排,应在现场制作接地体。接地体采用2.5米以上的镀锌钢材埋于地下(指接地体上端)0.7米下,5米间隔。 4.1.2、基础电源架(电力室)的直流电源接地线必须从接地总汇集排上引入。 4.1.3、目前通信设备均为数字通信设备,其设备的保护接地应从总汇集排或机房内的分接地汇集排上引入。在机架及其走线架加固时,应防止与建筑物钢筋在电气上相通。机房分接地汇集排可以选用 200x300x10mm的铜排,一般可以安装在机房走线架下方100-200mm 处,也可固定在走线架上。 4.1.4、局内射频同轴电缆外导体和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均应与所连设备的金属机壳的外表面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 4.1.5、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确定。一般宜选用导线截面为39-95平房毫米(相互故障电流为:25-350安)的多股铜导线。 5、通信电源线的选择 5.1、直流电力线的选择 直流电力线选择的依据是全程压降。交换机的直流电力线径可以依从设备生产厂商的要求。一般-48V基础电源从电池到设备全程允许压降为3.2V。建议工程中的压降分配可以参见下图。

(工程建设标准)机房建设标准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 (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计算。 第2.3.1条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制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基站机房施工规范

一. 基站内部设备摆放标准 1.总则 (1)新建基站应满足2G、3G共站需求。 (2)新建基站应满足房屋承重安全要求。 (3)各类设备摆放合理,满足布线工艺要求。 (4)为方便承重改造,电池尽量安排在机房短边的承重墙上。 (5)开关电源与馈线窗分别位于机房两端。 (6)租用一层机房不涉及承重,参照自建机房摆放设备。 (7)长方形机房:电池靠近机房短边与主设备列架垂直摆放。 (8)相邻的两间机房:基站主设备单放一间;电池、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柜安排在另一房间,配套设备摆放标准同长方形机房。 (9)其他类型机房:待承重改造确定后,综合考虑其他专业摆放设备。 (10)具体的设备摆放请参考附图。 2.基站机房面积的建议 考虑现有机架的数量以及未来3G系统设备的摆放和满足基站承重要求,建议租赁机房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米x4米x3米(长X宽X高),底层不小于5米X3米X3米,如上述两种面积均不能达到(比如4米x3米),可考虑租赁两间,主设备占用一间,配套设备摆放在另一间。 3.基站主要设备摆放标准 (1)基站馈线窗位置原则上应固定于房屋长方向两端墙上,下沿距离地面2.4m,房高不低于2.7米(梁下沿);馈线洞尺寸为400mmx300mm(不一定是这个尺寸)。 (2)走线架位置为馈线窗正下方,下沿距地2400mm;如果因房屋结构限制,走线架也可安装在馈线窗正上方。 (3)楼板荷重(均重)小于500Kg/M2(一般在100-200),主设备和整流器安装位置必须铺设槽钢加固。机房承重小于1000Kg/ M2的机房,蓄电池安装必须平铺,或使用槽钢架空安装在承重墙或梁上。(24墙37墙指墙砖厚度厘米) (4)主设备槽钢位置与走线架外沿平齐;蓄电池槽钢必须安装在承重梁或者承重墙上,距离后墙面不小于20cm,根据蓄电池规格可合理变化。 (5)对于诺基亚DE34设备,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自右向左排列;对于诺基亚ULTRASITE设备, 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可以自右向左排列,也可以自左向右排列。对于摩托罗拉设备,可按照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基站主设备自右向左排列;也可按照开关电源、基站主设备、传输综合架自右向左排列,但要预留主设备扩容机位;相邻机柜间距不得超过2mm,并且设备前平面在一条线上。机架水平误差小于2mm,垂直误差小于3mm。(顺序不一定是这样) (6)电池组固定于槽钢上,平行排列,后沿距离墙面10cm;两组蓄电池之间应预留不小于20-30cm的间距。 (7)地排、监控箱、防雷箱固定于馈线窗所在的墙面上或两侧墙面。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1)平台参数: 设计按三层平台受力考虑,第一平台距塔顶2m,各层平台间距5m,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平台数量。拉线塔仅设置支架,不设置平台。20m铁塔设置2层平台。三管塔、单管塔平台直径为3.0m,角钢塔为3.8m。平台栏杆高1.1m,平台采用小角钢密铺镂空处理。 (2)天线设置。: 由于TD天线所受风荷载要显著大于GSM天线,因此结构计算按第一平台为TD天线、第二和第三平台为GSM天线、每平台分别安移动通信塔的设计与施工,应密切配合通信工艺,满足其要求。在确定塔桅高度、平台数量、天线的规格、数量、方向,馈线的走向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 (3)馈线。: G网、D网及WCDMA网每副天线2根7/8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5kg。TD-SCDMA网(按结构计算最不利情况)每副天线9根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同时每副天线带1根GPS馈线,为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单管塔按内走线、内爬梯(20m铁塔为外爬梯)、内法兰考虑。 (4)避雷针。 根据防雷接地的要求,各种塔高的铁塔其顶部均应设置高度为5米的避雷针,材质采用圆钢管。 (5)爬梯。 爬梯自重按每米30kg考虑。爬梯挡风宽度按0.60m考虑,应考虑挡风系数的影响。钢塔上应设置面向机房的馈线走线架,并从机房至塔顶天线处,馈线架的横撑间距为800-1500mm。 2.2移动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移动通信塔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2.2.2各种塔型材料规格 特别说明:所有塔柱材料的壁厚负公差为0.0mm。 2.2.3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塔桅结构的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1995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1)对于Q235钢,宜选用E43××型焊条; 2)对于Q345钢,宜选用E50××型焊条; 3)对于Q390钢,宜选用E55××型焊条; 4)对于不同强度钢材的连接焊缝,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2)普通螺栓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GB5782)、《六角头螺栓-C级》(GB5780)的规定。 (3)钢管采用法兰连接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高强度螺栓可采用45号钢、40Cr、40B、或20MnTiB钢制作并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28~GB/T1231)的规定。 (4)地脚锚栓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规定的Q235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Q345钢制作,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规定的35号、45号优质碳素钢制作,但不得焊接。

(整理)中心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1.1.1机房建设要求 1.1.1.1 机房建设及相关标准 中心机房和设备间(以下统称机房)是放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场所,特别是中心机房存有关键设备,其内部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而且维护点较多,需要给予特殊、充分的重视。 医院目前主要存在三大类机房:中心机房、设备间、其他设备间。 大型医院还有可能将中心机房分为: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和管理(运行)中心,但在建设规格上还应按照这三类机房来设计。针对不同的机房,基本要求也有高低之分:中心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存储、网络运行和运维管理,要严格遵从相关标准进行设计规划;设备间主要用于存放网络设备,最好遵从相关标准,但可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掌握;其他机房要按照各自功能分别进行设计规划,但 UPS、空调、防雷、空气净化、接地等是必须的配套设施。 机房设计建设应遵循的标准有: 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2887-2000)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_50462-2008) 4.《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5.《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 6650-86) 6.《智能建筑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7.《供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2-95)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1.1.1.1.1机房设计原则 机房设计的原则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原则,结合医院的系统状况及发展规划,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 准,设计满足医院使用需求且符合标准的机房方案。 2.前瞻性原则,机房设计要结合系统运行特点和现有系统及预期发展的因 素,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编制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3.扩展性原则,机房的设计应具备扩展性,能满足医院的长远发展,最好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最新版】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一、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 1.电力供给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捷,自然环境清洁; 2.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4.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房,必须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5.电子信息系统主机房建设面积(尚未确定设备规格的情况下)的计算公式:A=KN。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 3.5-5.5(㎡/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6.电子信息系统辅助区面积宜为主机房1倍。 二、电子信息系统办公区面积计算 1.短期或临时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m2/人计算; 2.长期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可按5~7 m2/人计算。 三、环境要求

1.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电信息系统机房A级标准 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1)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 (2)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

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3)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4)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5)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70%。 四、建筑要求 1.一般规定 (1)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并应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艺要求。 (2)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3)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

通信基站规范

机房装修: (1)荷载抗震加固 1)基站机房防雷、防震、接地应符合按照《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 5003-2005)要求。地面匀布荷载应大于 600kg/m2(同机房内有更高荷载要求设备,按高荷载计),不能达到的采取承重加固措施。 2)楼面为预制板楼面时,应加强楼面的整体性,防止产生裂缝。对于租用房屋经改造作为机房使用的,应采用加固措施,尽量使设备及蓄电池组的荷载直接分散到承重墙上。 (2)基站外环境要求 1)站房附近无垃圾、积水,站房围墙内无垃圾、工程遗留物等。 2)独立建站,需有围墙,围墙门完好、围墙无缺口,能正常关锁、隔离。 3)围墙外排水设施齐全,四周排水孔畅通,地基稳固无沉降,围墙无裂痕。 4)散水坡完好,无断裂和塌陷现象。

1.2基站机房环境 (1)基站大门 1)机房门采用钢质防盗门,门外开,防盗门不应有损坏或腐蚀生锈痕迹, 门锁不锈蚀,打开容易、防盗性能良好; 2)基站防盗门外侧应有醒目、统一的警示牌。 (2)基站窗户、地面、墙面 1)机房窗户应不受阳光直射,受阳光直射时需用遮光纸做避光处理或用隔热板封闭窗户。 2)机房室内净空高度≥2.8m。 3)地面材料:已建站地面不起尘,新建基站地面采用水磨石、半硬质塑料、地板砖等防火材料铺设,地面应干净整洁,不起尘,不应堆放杂物。 4)墙面、天花板面层材料:乳胶漆,漆面无剥离、脱落现象; 墙面应平整、光洁、无裂缝、不掉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线脚,以免积聚尘土,墙面涂刷无光白色油漆;机房墙面和机房顶不应有渗水现象或潜在渗水隐患。 5)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耐久、不起灰、阻燃性的材料。无人值守基站机房内不作装饰性装修。不得使用木地板、木隔墙、吊顶及塑料壁纸等材料,严禁装饰木墙裙。

通信机房设计规范

1、通信机房室内基础建设1.1、通信机房室内装修材料要求 (1)通信机房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 (2)通信机房内各类装修材料宜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严禁使用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不宜使用强吸湿性材料。(3)选用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的有关规定。 1.2、通信机房内墙壁和顶棚的要求 A、B、C级通信机房和有条件的D级设备间参照以下要求执行:(1)参照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执行。(2)墙壁和顶棚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起尘、避免眩光、便于除尘,并应减少凹凸面。 (3)墙面处理可采用白色环保乳胶漆或墙面砖,宜采用白色环保乳胶漆。墙面砖为浅色、抛光型砖,材料应平整、耐磨,符合GB 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要求。 1.3、通信机房地面要求 A、B、C级通信机房和有条件的D级设备间参照以下要求执行:

(1)参照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执行。(2)应满足通信机房使用要求。地面必须平整,若不平整,需先对地面找平并需进行防潮处理。 (3)地面面层可采用地砖或防静电漆,宜采用地砖。地砖为浅色、抛光型的防滑玻化地砖,材料应平整、耐磨。对空调送风方式为下送风、上回风的通信机房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 (4)踢脚线:宜采用黑色陶瓷踢脚砖并与周边平滑衔接,连接紧密,平直。 (5)地砖、踢脚砖应符合GB 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要求。 1.4、通信机房隔断要求 A、B、C级通信机房和有条件的D级设备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隔断。隔断要求如下: (1)参照GB 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执行。

移动通信基站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关键词: 移动通信基站, GSM 基站,GSM 基站优化摘要: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一).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在城市,基地站可以安装在办公楼中;在农村,安装在集装箱内。基地站是一套为无线小区服务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全向或三个扇形无线小区。90 年代初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有美国的摩托罗拉、瑞典的爱立信及日本的NEC 公司。三者生产TACS 制系统均有一定的经验。TACS 制式基地站包括无线收、发信设备及其接口或控制系统。通常基地站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直接控制,基地站除配备收发信设备外,只有必要的各种接口,爱立信及NEC 两家公司即采用这种方式;而另一种是基地站具有控制系统(BSC),即具有一定的智能,摩托罗拉公司即是这种方式。摩托罗拉公司的设备有两种系列。图1 是一个典型HC 系列 5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固,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第三是发信架,第四个是收信架,第五个是基地站控制系统(BSC)及音频架。一个发信架包括8 个话音信道和一个控制信道。现两个发信架互为主备用状态,自动倒换,即采用所谓冗余式。图 2 是一个典型LD 系列3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图,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三个是收发信架(包括基地站控制系统)。一个收、发信架有8 个话音信道和两个控制信道。每一个电源架只能提供两个收、发信架的需要,当根据扩容需要增加收、发信架时,电源架也必须相应地增加。每增加一个机架就可增加10 个话音信

中国铁塔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V1.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Q/ZTT 1006-2014 新建基站机房技术要求 (试行) 版本:V 1.0 2015-01-06发布2015-01-07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技术指导意见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建基站机房建设上的技术要求,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机房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指导意见主要对新建基站机房设计、标准机房方案选型做出规定和要求。 本技术指导意见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指导意见起草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技术要求 (3) 4基站机房技术要求 (3) 4.1土建机房 (3) 4.2彩钢板机房、一体化(集装箱)机房 (9) 4.3油机房 (13) 5标准机房方案 (15) 5.1适用范围 (15) 5.2标准化机房选择 (15) 6非标准机房 (16) 附录A 推荐标准技术方案平面图 (17) A.15米×4米土建机房布局示意图 (17) A.25米×3米土建机房布局示意图 (17) A.3 5.7米×3.8米彩钢板机房布局示意图 (18) A.4 4.85米×2.85米彩钢板机房布局示意图 (18) A.5 5.7米×2.2米一体化(集装箱)机房布局示意图 (19) A.6 2.7米×2.2米一体化(集装箱)机房布局示意图 (19) 附录B 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主要部分 (20) B.1噪音类别 (20) B.2适应区域 (20) B.3夜间突发 (20) B.4区域时间 (20) II

中国移动抗灾超级基站建设要求

中国移动抗灾超级基站建设要求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对我公司通信网络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增强通信网络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应对重特大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重特大灾害发生时通信网络基本畅通,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抗灾超级基站。为指导各公司开展抗灾超级基站建设工作,现将抗灾超级基站建设的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抗灾超级基站总体定位 原则上灾害多发地区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超级基站,尽量利用改造现有基站方式建设。重点通过提高基站无线设备,基站传输、电源建设标准,增强超级基站抗灾害损毁能力。灾害时通过调整基站载频配置、增加覆盖半径、自动卫星通信切换等多种技术,力争确保超级基站在各类灾害出现时不损毁,保障信息畅通。 (一)抗灾超级基站建设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级基站,重点应对地震、冰雪、台风、洪水等4类自然灾害。 灾害涉及地区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超级基站,力争确保其他基站全部损毁时超级基站在各类灾害发生时不损毁。 超级基站尽量结合现有基站选址,按照改造方式建设。重点通过站址选择,提高基站传输、电源建设标准等,增强基站抗灾害损毁能力,从优化设备配置、传输手段、电源配置、机房土建、加固工艺等多

方面提高超级基站的通信可靠性。 (二)抗灾超级基站防御灾害等级 抗震型超级基站:选取抗震设防标准8度以上的县(市、区),按抗震设防烈度9度以上安排建设; 抗洪型超级基站:按照抗当地百年一遇洪灾设置; 抗冰雪型超级基站:按照抗当地百年一遇冰雪设置; 抗台风型超级基站:按照抗12级风设置(包括大风); 对于多种灾难多发地区,建设综合型超级基站。综合型超级基站应针对单一灾难发生或多种灾难同时发生的灾难场景设置。综合型超级基站应在抗单一灾难的基础上,按高标准,针对各类灾难实施技术保障,保证信息畅通。 二、抗灾超级基站建设标准 抗灾超级基站建设标准包括现网基站技术改造、光传输系统改造、卫星电路网建设、电源设备改造、通信设备抗震加固改造、土建改造、应急基站选址等要求。 抗震和抗洪超级基站安装卫星通信备份传输系统,具备光传输与卫星自动切换功能。通信传输在光传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卫星电路。 传输主要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光缆敷设方式,抗台风和抗冰雪型超级基站光缆原则上采用直埋(含管道)敷设方式。

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

A B C三类机房建设标准

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6650-86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 GB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 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 16-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7450-8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1941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ISO/IEC11801-2002 客户建筑通用布线信息技术国际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 2术语和定义 2.1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构成,按照一定的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2信息机房 information room 主要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3主机房 computer room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