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系统

V1.0

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引言 (3)

1.1开发背景 (3)

1.2条码技术与RFID技术的对比 (4)

2系统整体设计说明 (5)

2.1系统简介 (5)

2.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7)

2.2.1系统总体架构 (7)

2.2.2网络拓扑结构 (9)

2.3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10)

2.4系统设计方案 (12)

统一规范的编码体系 (12)

基础信息平台 (13)

生产线RFID设备配置方案 (13)

生产线自动识别实现方案 (14)

2.5系统设备介绍 (16)

2.5.1 RFID电子标签 (16)

2.5.2 RFID固定读写器 (16)

2.5.3 RFID手持机 (18)

3系统功能介绍 (20)

3.1生产过程控制 (20)

3.2工厂计划及作业管理 (21)

3.3质量管理/SPC分析 (22)

3.4报表中心 (23)

4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1.1开发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传统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如服装、电子等行业,单品制造费用越来越高,加工利润越来越低,为提升企业的整体利润率,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通过信息化改造来提升生产效率成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传统的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大部份生产模式以单件流生产模式为主,这种生产线模式的最大缺点是通常在某些瓶颈工序会积压大量半制成品,如果工序繁复且生产环节多,这种现象将更加严重。

目前在传统加工企业的管理中普通存在着如下问题:

1)整体生产效率低下,现场管理无从下手;

2)生产过程数据量大,生产线积压严重,不能形成自动化流转和自动化采集数据;

3)需要手工录入大量数据,准确率和工作效率较低,可靠性不能保证;

4)可控性差,对加工进度的掌握不精确,生产现场状态监控能力不足;

5)质量损耗严重,返修率过高,无法进行质量追溯;

6)订单生产进度和车间在制品、完工数据等不清楚,无法准确计算成本;

7)经营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无法做到准确及时,难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未来生产计划。

这些问题削弱了管理人员对生产周期的预测、控制及应变能力,已越来越难以应付定单规格多,且交货期短的市场要求。

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系统V1.0(简称生产线管理系统),使用RFID电子标签作为信息载体,以局域网、互联网为信息渠道,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整个生产线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全程的记录,实现在制品的自动识别和实时管理,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实时跟踪,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1.2条码技术与RFID技术的对比

国内生产制造企业在建立和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的过程中,迫切要求产品生产线有一套清晰、完整、便于存取和检索的质量记录。

目前基于条码的生产管理系统,使各种质量分析和控制得以方便地实现。传统的条码系统有其优点,也有明显的缺点,如易污染、折损、需要停止等待逐个扫描等,批量识读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快速准确的需求。

与传统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有本质上的优势:

快速、远距离扫描

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RFID读写器可远距离同时识别读取多个RFID标签。

可重复使用

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标签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识读条形码。

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同时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标签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同时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

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兆Bytes。

安全性

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

易被伪造及变造。

因此,RFID 技术不只是条码技术的简单替换,它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将改变加工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众多企业提高了生产过程管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以前难以定量考核的管理数据得以方便快捷的获得,从而优化了生产过程管理。

2系统整体设计说明

2.1系统简介

目前制造企业在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车间生产线的数据实时的反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如何保证流水线的畅通,如何解决在制品的堆积以及如何及时发现瓶颈工序;如何保障出口成衣能够准时交货等因素一直困扰着企业管理者。

为了提高生产过程透明化和企业综合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公司迫切需要一套符合生产线管理的控制管理系统,解决生产现场状态监控能力不足、工位之间协调能力差、现场操作和配料缺乏有效指导、质量数据录入滞后等问题。

基于RFID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系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通过采用RFID技术,本系统能够自动采集生产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为生产管理者提供生产线所有工序环节的“实时数据”,并且能够结合各工序设备的工艺特点和相关的工艺、质量指标参数,进行各生产重要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设备运行参数等生产信息的在线监测和分析,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工序、成品工序的计量、仓储的出入库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从而做到对生产操作进行自动实时跟踪,可有效地对各生产岗位进行监督、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工艺参数的执行率进行监督。

同时通过与企业已有ERP系统的结合,及时查询每一个订单的生产情况,使企业的管理者及采购,物流等部门能够实时监控任何一个订单的生产情况,为生产排期、物料采购、海关报关及物流运输等环节提供调度依据。

本系统采用电子工票取代传统的纸质工票,为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单品工件使用一张RFID标签,在每个工位上安装一台RFID数据采集终端。当工人每完成一次作业时,系统通过RFID采集设备自动将工件的信息直接发送到电脑系统,系统自动完成计件工资计算和各种生产统计工作,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地解决了生产车间在制品水平监控等问题,并且及时将生产进度、员工表现、车位状态、在制品数量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数据共享,帮助管理者从系统平台获取实时生产数据,分析生产瓶颈并提高生产效率,在收发等各个环节和每道工序跟踪产品生产的完整过程,防止错误的发生。同时电子标签为管理人员、公司高层和车间一线工人建立了一个连接渠道,将每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数据实时、准确地反馈到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人力、纸张、沟通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2.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2.1系统总体架构

本系统是将生产过程采用RFID刷卡方式完成工序流转和数据采集,解决生产过程控制的问题,同时基于以往实施ERP和MES系统的成功经验,完成从采购、库存、销售到财务核算的整套信息系统规划,实现销售、采购、库存、生产、财务、质量、成本、设备、工艺、人员管理的有机整合,实现公司全面信息化和无纸化。

系统总体结构与组成如下图所示:

系统总体结构与组成

生产过程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RFID生产线管理系统从生产的最小单位和粒度记录生产过程信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参与者及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完成生产过程数字化,从而在生产过程数字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数据分析、挖掘,获得产能分析,产能趋势,风险预测,生产质量及效率评估等。

通过过程化管理能够把车间生产过程按照员工、工序、时间、设备等维度的信息统一管理起来,在此基础上得到非常准确的生产计划,排班计划,进度跟踪,风险预测等,同时通过详细的生产过程化数据,进行产品质量追溯,在制品工艺过程分析,制定合理的工时/工价。

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所示:

系统设计采用如下三层架构:

图4 系统架构图

第一层是设备层,主要包括:RFID读写器、RFID手持机、RFID标签、RFID 打印机、RFID读卡器等设备。

第二层是管理软件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统计、数据查询等功能。领导查询系统主要实现各种报表的汇总查询功能。

第三层是数据库管理层,主要完成数据的存储、数据控制等功能。

2.2.2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下所示:

系统网络设计能够做到:

1)分层设计,保证系统可靠,数据安全;

2)选择最合适的网络结构,保证性价比最高;

3)分布式计算,降低对办公网络及计算机系统负载压力;

4)标准设计,方便网络监控和错误定位。

2.3 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生产线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设计流程如下:

1) 配料部门按照生产计划单领料;

2) 把相同部位的按照尺码、布层、颜色等规则组合起来,并把根据单录入并打印出的扎单捆绑在每一组配套上,扎单上记录有该产品的属性,以及工序号、扎单号和件数等信息;以及记录各工位工作量信息。

3) 车间到部门领取捆成品,按照生产流程把相同扎单号的配套组合在一起,并徒手递送到对应的工位上;完成后,工人完全依靠扎单上的信息来进行生产操作,以保证都是遵照计划好的工序、由相同属性的成品组成的。

4) 工位上的工人领到产品后进行规定工序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在扎单存根上签上工号,同时剪下扎单上的以作为核算计件工资的凭证;

5) 配扎工把前道工序完成的半成品收集起来,再次和相同扎号的其他部位衣片配套捆绑,手工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6) 重复操作4、5步骤,直至所有工序完成,成品包装并入库。

2.4 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是为规范产品识别追踪而构建的信息监管平台。系统基于统一的物料编码规范,使用先进的RFID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相结合,自动识别产品信息,实现物料在各个流程环节中的“一物一码”,真正做到全程的实时跟踪与监控,并为管理层提供实时精确的报表分析,管理层可以实时了解一线生产动态,发现生产瓶颈,优化工序从而缩短生产周期。

统一规范的编码体系

因为在各个不同的生产环节、不同的物料之间需要进行信息转换和衔接,为了能够进行全程监管生产线过程,必须建立统一规范的物料编码体系,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正确地追踪到物料的位置和状态。

制定统计规范的编码体系,可以对生产线进行可靠的管理;同时,也便于对于物料的实时跟踪管理。统一编码体系遵循三大规范:

1)惟一性

RFID生产线管理系统可以针对每个物料都实现识别与跟踪,属于单品级管理,因此必须保证不同环节所采用的编码是惟一的。本系统采用多级赋码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在不同环节之间可以进行编码转换,而且可以确保在整个生产线中的唯一特性。

2)保密性

编码内容不包含具体的产品信息,其原因为:一方面可以提高识别时读取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管理和记录的内容是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信息。

3)可靠性

编码的生成和读取相对简单实用,既考虑长度、读取率,还要考虑可纠错性、避免误读、读错。

基础信息平台

基础信息平台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平台,通过系统平台可以将生产车间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集中存储、数据分析处理,是其他子系统的基础平台。

基础信息平台担负着整套系统的静态基础数据、动态记录的存储与处理,统计报表、实时数据调整与查校等功能。中心的建立依赖于其他子系统的成功建设,平台的工作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进行逐步架构和完善。

生产线RFID设备配置方案

在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安装RFID设备,RFID设备包括RFID读写器、RFID 标签。RFID读写器与计算机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在生产线的半成品上安装RFID标签,当生产线工人完成半成品加工后,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生产线上的半成品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系统数据库。

生产线RFID设备安装示意图如下所示:

系统按照生产线工位配置RFID设备,每一个生产工位安装一套RFID读写设备,生产工位的设置如下:

1)根据在制品的组装要求,生成生产工位;

2)将RFID 标签中的在制品代码和生产工位绑定,然后将标签和在制品绑定;

3)当在制品进行多径选择时,读写器读取标签中的在制品代码,并根据生产线上工位的信息,确定下一个工位。

生产线自动识别实现方案

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是根据在制品信息,动态地确定在制品组装路线和组装方式,使企业管理层能够实时地发现在制品生产和生产线运转状态。系统主要由流水线、RFID 数据采集系统、在制品和工位几个部分组成。

当在制品在流水线上移动时,实时检测到在制品状态信息,到达工位后由工人取下进行零配件组装,完成后再放回流水线,直到完成所有工序。并且能够根据控制系统设定的组装路线和组装方式,生成路径选择指令和组装提示。

生产工位自动识别实现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9 生产工位自动识别实现示意图

生产线自动识别实现方案为:

1)每种工序的物料在发放时,配上一张智能卡;

2)每个工人都配有一张工卡;

3)在每个工位上安装一台RFID读写器;

4)工人在加工时先读一下自己的工卡,每完成一道工序后将物料上的智能卡在RFID读写器上读取一次,系统实时与管理后台交换数据,完成一个工单后换下一个工单的物料卡。

RFID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带有双天线的RFID 读写器,每个在制品都和一个RFID标签进行绑定。

技术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当绑定有RFID 标签的在制品以先后顺序经过天线1和天线2时,将触发2次RFID 标签读写事件,以读写器代号和工位代号作为关键字的RFID标签读写事件,通过对事件产生的相关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来判断在制品的完成情况及各个工位的运转情况。

使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生产线管理的功能为:

1)系统自动记录每个工人在哪些时段在做哪些工单,耗时多久

2)生产线上每一个工序使用工位读写器自动完成后道工序的数量获取;

3)员工可以通过自助刷卡终端来查询自己全天的生产记录;

4)系统实时统计并计算出每个组、每个工位、每个工序的生产进度情况,给予管理者的工人调配提供最佳精确的生产数据,提供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2.5 系统设备介绍

2.5.1 RFID电子标签

RFID电子标签采用高性能的智能型芯片,采用半导体编码器进行编码,内置激光工艺刻录的64位二进制,全球唯一编码的硅晶片,具有超强的抗冲击,防静电,防腐蚀,防水,防尘,耐磨擦等性能。

RFID电子标签

性能参数表如下:

2.5.2 RFID固定读写器

RFID读写器和天线相结合,通过向车辆标签发送并接收电磁波信号自动读取天线视场内车辆标签上的数据,并进行车辆标签合法性判断。具有Wiegand26或Wiegand34、RS485、RS232等丰富的数据输出接口。

RFID固定式读写器

RFID读写器遵循ISO 18000-6B协议,是双端口、高性能、高可靠的UHF 读写器,能满足多种应用需求。该读写器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具有选择读取单一车辆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信息的能力;二是在无需开包与排序的情况下,具有选择读取多个车辆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信息的能力;三是根据用户定义准则,具有选出或滤除特定车辆标签的能力;四是可适应高速移动物体。

RFID读写器特征:

●可以读/写符合ISO 18000-6B标准的车辆标签

●完善的串行、网络和韦根接口

●具有选择读取单一车辆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信息的能力

●具有选择读取多个车辆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信息的能力

●根据用户定义准则,具有选出或滤除特定车辆标签的能力

●支持固件更新

RFID读写器技术参数:

2.5.3 RFID手持机

在特定的生产线上,如果工位不固定,可以使用RFID手持机进行在制品信息的读取,可以在1.5米内识别在制品的信息。

RFID固定式读写器

特性

●企业必须的耐用性:可承受各种环境下的日常使用;

●多种可选读取方式:可选支持一维、二维条码扫描,可选RFID低频、高

频等多种频段协议读取方式;

●多种通讯模块传输方式可选:GPRS/Zigbee/WiFi/433M/蓝牙模块;

●触屏和可选的键盘功能:允许采用多种方式输入数据,充分发挥应用程序

功能,满足用户的偏好;

●时尚的设计:易于手持,可最大限度的减轻用户的使用疲劳感;

●坚固耐用的结构符合IP64密封标准的外壳:坚固耐用的结构,可使用户

在极端的环境下的正常使用,保护您的投资,显著减少停机时间和降低维修成本;

●支持标准卡和扩展卡:支持SD卡可扩展功能。

物理参数

3系统功能介绍

3.1 生产过程控制

功能说明如下:

●派工单批次执行情况:掌握批次生产计划的执行进程,以及各批次在生产线

上的分布情况;

●生产线状态:生产线不同区域在制品信息;

●在制品状态:各个在制品在生产线上的状态;

●生产节拍:掌握各关重工位和整个生产线的生产节拍。

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结构组成形式

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结构组成形式 根据制造行业及工艺上的区别,自动化生产线具有很多类型,例如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自动化喷涂生产线、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自动化电镀生产线等。其中最典型的是以下两种:一种为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用于机械零件加工行业;另一种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用于各种产品的后期装配生产。 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主要从事零件的铣削、钻孔及其他类似的回转切削加工工序,主要应用与以下零件加工场合: ·零件大批量生产 ·零件设计成熟 ·长期生产 ·需要多种加工工序 在上述场合,才有用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就可以显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例如:很低的人工成本、很低的制造成本、零件制造周期短、占用场地最少等。 在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中,根据生产线结构形式的区别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未设置内部零件存储缓存区的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 ·设置内部零件存储缓存区的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 上述两类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节拍原理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主要介绍未设置内部零件存储缓冲区的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结构组成及节拍原理。 (1)结构组成 这种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基本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结构原理示意图 这种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结构上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零件自动输送系统 ·单个的机械加工工作站(如自动机床) ·控制系统 通过输送系统将各台机械加工工作站连接在一起,原始零件(未加工的零件)从生产线的一端进入,在一台工作站上完成加工后再由输送系统输送到相邻的下一台工作站,没一台工作站完成不同的加工工序,经过最后一台工作站后得到完成全部加工工序的零件。 在生产线上可能还有部分检测工作站,用于对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加工质量进行自动检测。此外还可能有部分人工操作的工作站,用于代替技术上极难实现自动化加工活在成本上不经济的自动化加工工序。 由于零件的机械加工通常都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对零件的定位精度自然要求较高,因此零件的自动输送采用一种专用的夹具——随行夹具来输送。随行夹具不仅可以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准确的定位,还可

汽车零部件自动检测设备及装配生产线

2007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项目 项目名称:汽车零部件自动检测设备及装配生产线 共性技术研究、生产基地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创建于1959年,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研究开发和机械、建筑、环保等行业的设计、咨询业务。拥有机械行业、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质、专项(环保)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和营销为一体,并承担行业技术服务的大型综合性科研院所,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地处著名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现设有通用机械、机械自动化、铸造、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建筑设计、机械工程设计等10多个科研实体。 二、项目合作交流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拟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的性能试验、质量检测设备和装配生产线技术方面开展研究、试制、生产等工作。所研制的设备不仅运行过程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在防错、防漏、可追溯性等方面都可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装配生产线通过网络与企业的仓库、技术中心等诸多相关部门连接。生产和管理信息得以及时交流和分析,不仅保障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而且为企业在围绕生产方面的相关决策提供信息。随着我国机械和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多品种工件加工、装配的信息自动检测及管理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应用。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拟建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自动检测设备及装配生产线的研发、生产基地,创国际领先水平。 三、项目的现有条件和准备情况 近年来,我院一直在从事汽车零部件自动检测设备及装配生产线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承担了一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委托的有关零部件检测和自动化装配的各类设备和项目的研制。已研制了“柴油发动机喷油泵自动检测、柔性化装配线”、“液压缸试验台CAT计算机控制系统”、“多品种齿轮防错装置”、“飞轮毛坯品种识别装置”、“计算机控制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减振器扭转试验台”、“变速箱装配线多品种管理系统”、“汽车发动机试验台”、“多工位喷油泵出油阀开启压力及密封性试验台”、“大功率柴油机喷油泵试验台”等,目前正在研制的项目有“电控单体合成泵数字化检测、柔性化装配生产线”、“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喷油泵预行程及供油夹角的检测设备”等,为省内汽车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四、项目交流合作的前景预测 我省是汽车制造业大省,汽车的发展速度很快,市场前景十分喜人。大批优质的汽车零部件也源自我省。近几年来,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试验、检测手段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前后桥总成、传动轴、制动器、取力器、钢板弹簧等保安件的制造厂家,缺乏试验手段,在与主机厂配套时,需要具有检测资质的质检机构提供服务。我院是湖

自动化生产线之装配站——论文[3]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自动化生产线之装配站设计 指导教师:沈丽娜 系别:电子信息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11机电4班 姓名:李任当

摘要 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自动生产线)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在这里,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而系统性指的是,生产线的传感检测、传输与处理、控制、执行与驱动等机构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其高抗干扰能力、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且编程简单而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中,担负着生产线的大脑——微处理单元的角色。系统控制方式采用每一工作单元有一台PLC承担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现互联的分布式控制方式,因此,综合应用了许多知识,如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和组网、步进电机位置、和变频技术等。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关键词:PLC;装配站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设计背景 (1) 1.2设计的内容和结构 (1) 第二章方案论证 (2) 第三章硬件设计 (4) 3.1装配单元的结构与工作过程 (4) 3.2装配单元的气动元件 (8) 3.3传感器 (11) 3.4 PLC的I/O分配及系统安装接线 (15) 第四章软件设计 (17) 4.1编写程序的思路 (17) 4.2状态流程图 (18) 结束语 (20) 致谢 (21) 附录 (22) 参考文献 (28)

机械装配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应用

机械装配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应用 发表时间:2019-01-14T16:12:37.7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作者:钟世华柯泳彬姚春权[导读] 面临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机械装配技术。有鉴于此,当前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做好机械装配自动化的完善。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训练,学生将学习到的关于机械装配知识应用到具体实际,掌握装配方法和尺寸链的定位准确性,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发展 由于在机械生产体系当中机械装配是其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装配能够直接影响产品的总成本和生产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实施现代化装配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将机械的装配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这是当前现代化机械制造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可是从近些年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装配技术往往一直比加工技术落后,而且在生产现代化实现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机械装配技术。有鉴于此,当前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做好机械装配自动化的完善。 一、机械装配自动化的意义 先进和高效的机械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传统装配模式中主要采取手工装配的方式,此种方式也被称作是劳动型装配模式。然而国际通用标准中规定,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的值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因此为了提升生产率,现如今各行业都开始引入自动化生产技术,装配行业也不例外。这种机械化的装配方式和传统的劳动型装配模式相比,其装配效率更高,能够为企业在相同时间内带来更多的生产价值,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程度。其主要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固化企业工作流程,使得生产工作变得相对简单,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2.避免了外界因素对装配技术的影响,有效的提升装配的质量和速度,减少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现代化机械装配自动化重要性分析 通常来说,机械制造当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现代化机械装配,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人工操作装配这一过程是劳动密集型,那么生产率就是说工作人员实施执行操作所耗费的时间函数。由于在机械制造过程当中持续不断的应用科学技术,零件制造劳动量往往比机械装配劳动量明显更低,那么如果依然还是选用以往传统人工装配技术,这就会一直提升机械制造工作整体比值。除此之外,在生产产品的总时间当中,一半以上是属于部分特殊产品的机械装配时间,从这 就能够了解到,相关部门必须要将现代化制造工业当中装配效率问题及时解决。从相关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机械装配技术实施自动化往往存在以下优势。一是逐步自动化实施现代化机械装配工装,这能够为装配效率的提升产生有益的帮助,另外能够将产品的管理成本与生产成本降低。除此之外,伴随着逐步自动化机械装配,价值持续性提升装配效率,这往往能够将产品生产效率一定程度提升;二是实施自动化机械装配可以切实保障在机械装配过程当中实现流水线式工作模式,从这就可以了解到,借助于机械化设施的实施以便可以将最大劳动量与最为繁重工作完善,有助于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全面降低;三是自动化的现代化机械装配可以做到将产品质量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弱,比如工作人员出现的疲劳、疏忽、情绪等。 三、机械装配自动化的应用范围 1.应用机械装配自动化的范围,一方面应该存在比较好柔软性的外围设备。根据对现代化的装配机械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这一设施显得比较特殊,与传 统的加工机床进行比较,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装配机械则是使用在制造特定产品,针对这样的情况,装配机械存在比较高的开发成本与生产成本,那么在使用这一类型的机械过程当中,可是相应的柔性却比较少。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发展的现代化机械装配自动化依然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这就使得自动化机械装配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仅仅只是生产小批量工业。从这就体现出来,现代化机械装配自动化要求机械存在比较好柔性的外围设备,比如能够进行调适的零件仓储设备与产品输送设备,连接工具库、抓钳的更换系统等。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从某种程度上进行分析,柔性这是机械系统所拥有的一种特性,有助于让这一系统进行变动生产全方位适用。 2.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形式,在加工系统中,往往存在许多重复性较多和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借助自动化装配技术能使得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并且还能够提升其生产精度,进而提升装配的质量。同时也大幅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彻底颠覆了机械装配加工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以计算机的形式,将机械装配情况进行数字化的展示,对下一步机械装配操作进行实际方针,初步验证装配的正确性,此种容错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装配错误率,降低企业装配成本。同时还可以将装配数据形成信息流的形式,为下一道工序提供借鉴和指导。 3.面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专用的现代化装配机械其适用在大批量的生产过程当中,这里所提到的大批量生产规模则是说工厂年产量比一百万件高,工件质量超过五十克,工件产度比110mm还要大。尽管现代技术能够辅助工作人员解决较为复杂的机械装配问题,可是现代化机械装配自动化是属于特定范围之内,存在相应的现实性和经济性,那么基于可靠使用的基本前提条件下,坚持适用于产品发展要求,借助于适当现代化机械装配自动化程度。 四、现代化机械装配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现代化机械装配自动化相关的原理在于装配机械的实际应用,因此,机械装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始终以技术、生产的发展需要为具体导向,并坚持为产品选用能够与之相对应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方式,从而在产品装配环节中,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技术等方面的经济效益。此外,我国在发展现代机械装备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应以工业实际发展现状为前提,注重机械装配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从而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实际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样题(YL335B)

自动线装配与调试 任 务 书 工位号:

一、竞赛设备及工艺过程描述 YL-335B自动生产线由供料、输送、装配、加工和分拣等5个工作单元组成,其中,供料与输送、装配、加工以及分拣单元等分别构成工作站,均设置一台PLC承担其控制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信的方式实现互连,构成分布式的控制系统。 系统主令工作信号由连接到供料-输送站PLC的触摸屏人机界面提供,主站与各从站之间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各从站应具备在网络故障时进行单站操作的后备功能。整个系统的主要工作状态除了在人机界面上显示外,尚须由安装在装配单元的警示灯显示启动、停止、报警等状态。 自动生产线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⑴将供料单元料仓金属或白色塑料的待装配工件送往装配单元的装配台进行装配。 ⑵装配工作如下:把装配单元料仓的白色或黑色的小园柱零件嵌入到装配台的待装配工件中,完成装配后的成品(嵌入白色零件的金属工件简称白芯金属工件,嵌入黑色零件的金属工件简称黑芯金属工件;嵌入白色零件的白色塑料工件简称白芯塑料工件,嵌入黑色零件的白色塑料工件简称黑芯塑料工件;)送往加工站。 ⑶在加工单元完成对工件的一次压紧加工,然后送往分拣单元。已装配和加工的成品工件如图1所示。

图1 已完成加工和装配工作的工件 ⑷通过分拣机构,从1号槽和2号槽分别输出满足一定套件关系的工件,不满足套件关系的工件从3号槽输出作为散件。 ⑸从1号滑槽或2号滑槽输出的总套件数达到指定数量时,一批生产任务完成,系统停止工作。 二、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一)自动生产线设备部件安装 完成YL-335B自动生产线的供料、装配、加工、分拣单元和输送单元的部分装配工作,并把这些工作单元安装在YL-335B的工作桌面上。 1、各工作单元装置侧部分的装配要求如下: ⑴供料、装配和加工单元装置侧部分的机械部件安装、气路连接工作已完成,选手须进一步按工作任务要求完成该单元在工作桌面上的定位,并进行必要的装配检查和调整工作。 ⑵完成输送单元装置侧部件的安装和调整以及工作单元在工作台面上定位。 图6 YL-335B自动生产线设备俯视图

11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分拣单元论文设计

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分拣单元论文设计 摘要 自动生产线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综合性主要涉及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而系统性指的是生产线的传感检测、传输与处理、控制、执行与驱动等机构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系统完成一个工件的拆卸、分拣工作,模拟一个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首先由供料站提供原料,运输站将其送至加工站加工,然后送至装配站进行安装,最后由分拣站进行分拣。 设计以送料、加工、装配、输送、分拣等工作单元作为自动生产线的整体设计,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生产线的机械平台,系统各机构的采用了气动驱动、变频器驱动和步进(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等技术。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每一工作单元由一台PLC 承担其控制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现互连的分布式控制方式。所以,本设计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知识,如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和组网、步进电机位置控制和变频器技术等。 关键字变频器 PLC 电机 I

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is a comprehensive and its system, comprehensive mainly relates to the mechanical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sensor technology, interfa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technology organically, and applied to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that is production line of sensing,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execu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in the control of the micro processing unit of work coordinately, organically fuses in together. The system completed the demolition, sorting a work piec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imulation of a production line. First by the feeding station to provide raw materials, transport station will be sent to the processing station for processing, and then sent to the assembly station for installation, and finally by the sorting station sorting. Design work to feed, processing, assembling, transporting, sorting unit as the overall design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forming a mechanical platform is a typical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the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adopts pneumatic drive, inverter drive and stepper (servo) motor posit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ntrol system adopts each work unit is composed of a PLC for the control task, the PLC through the RS485 serial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the interconnection of distributed control mode. So,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echnical knowledge, such as pneu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mechanical technology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mechanical connections), sensor technology, PLC control and networking, stepping motor position control and inverter technology. Key Words transducer ,PLC , motor II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隶属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地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市,毗邻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紧靠320国道、沪昆高铁、沪昆高速、昌栗高速、高胡一级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015年12月23日成功在天交所挂牌上市。注册资金523.08万元,占地面积36余亩。公司现有员工110余名,有充足的技术研发能力及质量控制能力,为全球顶尖企业提供最优质的焊接设备与技术方案,赢得了广大新老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在广东、香港、深圳、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都设有办事处或服务部,产品远销韩国、越南、印度、伊朗、加拿大、巴西、日本、美国等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 2010年研发设计生产的数字化自动移动点焊机,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省科技厅签定委员会一致通过:该项目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公司有自己的商标,和知识产权,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8项、外观专利8项,8个软件着作版权,华士科技产品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集聚了一批具备丰富焊接经验、自动化设计的资深研发技术人才,并拥有一支包括机械装配、电子制造、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专注自动化焊接技术研发、生产十多年,公司研发团队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在技术研发领域始终引领行业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公司研发团队除了不断完善和发展标准的电阻焊设备外,还致力于各种大型自动化焊接设备、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的开发制造。2016年已经成功推出了焊接机器人80余台,预计2017年将推出焊接机器人500台。 二、技术特点 减少用工、节能环保、提升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是自动化设备应该具备的能力。自动化焊接就是要通过先进的焊接工艺、材料、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焊接夹具、装卡定位及其运动系统的有机集成,实现对工件的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批量化规模焊接作业,以保证高品质产品的一致、稳定的批量产出。面对每年几亿吨钢材需要焊接的庞大作业量和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追求焊接自动化和高效焊接将成为下一步焊接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5年,中、大功率逆变电阻焊是我国电阻焊机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电阻焊微机控制质量监控、智能化及专家系统、柔性化电阻焊成套设备、焊接机器人、电阻焊机的软开关技术以及大功率快恢复整流二极管国产化研制、个性化专用电阻焊设备等也是重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站设计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的一种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模块生产系统(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 设计训练,为我们学习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提供了极好的训练平台。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剖析模块生产系统中各机械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机械结构和传动方式,绘制工作原理图、主要部件图及其装配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剖析模块生产系统的气压传动过程,熟悉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和回路,绘制各工作站气压传动回路工作原理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能正确的选择各组成元件。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核对各站控制程序及控制端口,剖析原设计编程原理,论述控制过程。剖析模块生产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程序,论述该设计的优缺点,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我们通过对模块生产系统的实际参观、操作、测绘、制图、编程设计和运行工作,同时对该生产线进行适当改进,掌握模块生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模块生产系统的设计训练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设计,是机械、气压和电子技术各专业协同合作的结晶,也是培养我们团队精神的训练。 1.2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概况 该自动化生产线是由独立的六个工作站相互连接而成。它们分别是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检测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和分类站。这六个站连接成生产线后可完成工件类别的检测、加工、搬运、安装和分类。 上料检测站:回转上料台将工件依次送到检测工位——提升装置将工件提升并检测工件颜色; 搬运站:将工件从上站搬运至下一站; 加工站:用回转台将工件在四个工位间转换——钻孔单元打孔——检测单元检测正、次品; 安装站: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安装搬运站: 正品:将上站正品工件拿起放入安装工位——将安装好工件拿起放下站;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案头 单元标题:网络功能的设计与调试 授课对象:电气 3131-3133 学时:12 上课地点:5418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1、会熟练应用PLC的网络功能指令; 2、能够独立连接PLC网络硬件线路; 3、能够独立设计调试PLC网络控制程序 1、三菱FX系列PLC的几种通信方式 2、N:N网络通信的组网结构; 3、N:N网络通信的格式与参数定义; 职 业素养1、分工协作 2、良好的工作习惯,确保器件不受损坏 能力训 练任务及案例1、YL335A自动化生产线供料、加工、装配、分拣与运输单元的组网; 1、YL335A自动化生产线供料、加工、装配、分拣与运输单元的开关量与数据传送测试; 教 学 组 织 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上课,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材料1、《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自编讲义作者:陈子珍 2、《三菱PLC硬件与编程指南》三菱培训教材 3、相关操作软件 作业

1 学习情境5:网络功能的设计与调试时间第4周地点5418 教室 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组织 教学 点名考勤讲述5分钟 情境描述前面的实训中,我们完成了各个单元的单 站PLC控制,今天的任务是如何通过PLC 实现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的一个群 体设备(生产线)的控制功能 讲述课件5分钟 任务引入、分解本控制系统以一个FX系列PLC作为主站, 另外4个FX系列PLC作为从站,主站负 责采集各从站数据,协调各站运行。任务 分解后具体分两步来做: 任务1-通信网络组网 任务2-站点通信建立 任务3-站点通信实现 讲述课件、板书5分钟 知识点引入-1 1.三菱FX系列PLC支持5种类型的通 信方式 2.N:N网络的适用环境 3.N:N通信方式的应用 4.N:N通信网络的连接方式 讲述讲解20分钟 任务1 布置 任务1-- 安装和连接N:N通信网络讲述课件、图片10分钟 任务1实施1)络安装前,应断开电源,各站PLC应 插上485-BD通信板 2)各站点间用屏蔽双绞线相连 3)接线时须注意终端站要接上110欧姆 的终端电阻(485BD板附件) 4)连线时宜用压接工具把电缆插入端 子,如果连接不稳定,则通讯会出现 错误。 指导实操40分钟 结果验证在完成网络连接后,接通各PLC工作电源, 可以看到,各站通信板上有一个LED指示 灯出现点亮的闪烁状态。 检查排故25分钟 任务2 布置 任务2 站点通信建立讲述课件5分钟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_百度文库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第一篇项目开篇:典型自动化生产线介绍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竞赛主要内容:自动线的装配和自动线的运行与调试。 本次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大赛融合了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机构及气动部件安装;控制线路布线、气动电磁阀及气管安装;PLC 应用与编程;变频器控制技术应用;运动控制技术应用;机电安装、连接、故障诊断与调试等。 项目1:了解自动线及其应用 图1-3所示是应用于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塑壳式断路器自动生产线,包括自动上料、自动铆接、5次通电检查、瞬时特性检查、延时特性检查、自动打标等工序,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控制、声光报警等功能,采用网络技术将生产线构成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 图1-4所示是某汽车配件厂的制动器自动化装配线,该生产线考虑到设备性能、生产节拍、总体布局、物流传输等因素,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选用各种机械手及可编程自动化装置,实现零件的自动供料、自动装配、自动检测、自动打标、自动包装等装配过程自动化,采用网络通信监控、数据管理实现控制与管理。 图1-5所示是某饮料厂的自动灌装线,主要完成上料、灌装、封口、检测、打标、包装、码垛等几个生产过程,实现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1、什么是自动线 自动线是在流水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要求线体上各种机械加工装置能自动地完成预定的各道工序及工艺过程,使产品成为合格的制品,而且要求在装卸工件、定位夹紧、工件在工序间的输送、工件的分拣甚至包装等都能自动地

进行。使其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工作。人们把这种自动工作的机械电气一体化装置系统称为自动生产线(简称自动线)。 自动线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自动生产,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 自动线综合应用机械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驱动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一些辅助装置按工艺将各种机械加工装置连成一体,并控制夜、气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将各个部分动作联系起来,完成预定的生产加工任务。 2、自动线的发展 首先,是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 其二,是机械手、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三,是传感技术的形成。 其四,就是液压和气压传动技术。 第五,就是网络技术的飞跃,无论是现场总线还是工业以太网络,使得自动线的各个控制单元构成一个协调运转的整体。 任务二:认识YL-335A 型自动线 1、 YL-335A 型的基本结构认知 亚龙YL-335A 型自动线实训考核装备由安装在铝合金导轨式实训台上的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输送单元和分拣单元这5个单元组成。各工作站均设置一台PLC承担起控制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现互连,构成分布式的控制系统。 YL-335A 自动线的工作目标是:将供料单元料仓内德工件送往加工单元的物料台,完成加工操作后,把加工的工件送往装配单元的物料台,然后把装配单元料仓内的白色和黑色

自动化介绍

自动化(本科) 2016/04/29 张淏 (点击: 6107) 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学制:四年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该专业在我校建有国家财政支持的自动化实训基地;建有工业测控电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控制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与罗克韦尔、西门子、汇川等国内外公司联合共建有多个科研、实习实训中心,是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在生产制造自动化、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智能测控系统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职业前景】:研发高级工程师、系统集成设计工程师、技术总监、技术支持工程师等。【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中国制造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同时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控制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生产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比较领先,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基于PLC的自动化零件装配线系统本科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PLC的自动化零件装配线系统设计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 机电工程系(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3 班学生XXXX学号XXXXXXXX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LC的自动化零件装配线系统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的日期:2012年7月10 日起至2012年11 月15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XXXXX 四、任务书的内容: 目的: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全程教学中必修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之重要手段。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是学生毕业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自动化生产线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进行所构成的路线。狭义的生产线是按对象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按产品专业化原则,配备生产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负责完成某种产品(零、部件)的全部制造工作,对相同的劳动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应用机械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驱动技术、网络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知识。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在掌握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锻炼我们调查研究、阅读收集文献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者论文报告的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使学生能较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1、方案设计: 完成一个工件的拆卸、分拣工作,模拟一个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首先由供料站提供原料,运输站将其送至加工站加工,然后送至装配站进行安装,最后由分拣站进行分拣。设计以送料、加工、装配、输送、分拣等工作单元作为自动生产线的整体设计,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生产线的机械平台 2、技术设计: 以PLC编程控制技术、变频器控制技术、气动机械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等,设计出包括供料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加工单元及装配单元在内的五个单元的程序,各单元为一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均设置一台PLC承担其控制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信线实现互连,构成分布式的控制系统。 3、图纸设计: 按照设计要求,绘制出基于PLC-200自动化装配线的梯形图

自动化生产线装配下料站设计_342

自动化生产线装配下料站设计篇一:基于PLC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自动化生产线发展状况 (1) 1.2 PLC的应用及目前的研究现状 (3) 1.2.1生产线上的工艺过程 (3) 1.2.2连续生产线 (4) 1.2.3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5) 1.3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6) 第二章各单元硬件设备的说明 (7) 2.1电感式接近开关的设备说明 (7)

2.1.1电感式传感器简单介绍 (7) 2.1.2电感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基本工作方式 (7) 2.2电容式接近开关的设备说明 (8) 2.2.1电容式传感器简单介绍 (8) 2.2.2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的使用 (8) 2.3继电器的设备及微动开关的设备说明 (9) 2.4电磁阀的设备说明 (9) 第三章S7-2OO PLC在自动线中的使用 (10) 第四章各单元控制系统的设计 (12) 4.1PLC对下料单元的控制 (12) 4.1.1下料单元控制要求 (12)

4.1.2下料单元控制流程图 (13) 4.1.3下料单元I/O分配表 (14) 4.1.4下料单元梯形图 (15) 4.2 PLC对加盖单元的控制 (21) 4.2.1加盖单元控制要求 (21) 4.2.2加盖单元控制流程图 (22) 4.2.3加盖单元I/O分配表 (23) 4.2.4加盖单元梯形图 (24) 4.3PLC对穿销单元的控制 (30) 4.3.1穿销单元控制要求 (30) 4.3.2穿销单元控制流程图 (31)

4.3.3穿销单元I/O分配表 (32) 4.3.4穿销单元梯形图 (33) 4.4PLC对检测单元的控制 (39) 4.4.1检测单元控制要求 (39) 4.4.2检测单元控制流程图 (40) 4.4.3检测单元的I/O分配表 (41) 4.4.4检测单元梯形图 (41) 4.5PLC对分拣单元的控制 (45) 4.5.1分拣单元控制要求 (45) 4.5.2分拣单元控制流程图 (47) 4.5.3分拣单元的I/O分配表 (48)

自动化公司简介范文

自动化公司简介范文 自动化公司是以自动化为产业的公司,包括电气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等。*是小编整理的自动化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自动化公司简介范文1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新松的产品成功出口到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一举改写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全方位满足工业、交通、能源、民生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对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端智能装备需求。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松致力于提供核心装备支撑,引领产业智能转型。 新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xx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率达到108%。新松现已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将产业战略提升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全过程。这种独特的产业模式将会促成新松以无经伦比的竞争优势,再次成为“中国智造”的助推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松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及沈阳设立五家控股子公司。在建的杭州高端装备园与沈阳智慧园将会成为南北两大数字化高端装备基地,也是全球最先进的集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高端智能加工中心,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率先开展制造模式根本性变革。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5000台/每年,首期产能达到5000台/每年。公司连续被评为“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基地”、“全国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起草并制定了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 自动化公司简介范文2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xx年8月,首自信公司完成改制新公司工商登记注册。注册于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石景山园,注册资本8000万元,国有资本出资占股49%,职工股占总股本51%。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全新的运作机制、经营机制、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首自信公司设有办公室、经营部、业务部、生产部、计财部、供应部、人力资源部、党群部、审计室9个职能部室,由运行事业部、信息事业部、自动化事业部、传动事业部、工程事业部、电信事业部、自动化研究所、首迁运行事业部、首秦运行事业部、京唐运行事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教案(YL-335B各单元的控制)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教案 第次课(年月日) 教学时数:2 学时 课题:供料单元的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供料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了解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 2、供料单元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PPT课件)、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供料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 教学过程: 供料单元的控制 一、供料单元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供料单元的主要结构组成为:工件装料管,工件推出装置,支撑架,阀组,端子排组件,PLC,急停按钮和启动/停止按钮,走线槽、底板等。其中,机械部分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供料单元的主要结构组成 其中,管形料仓和工件推出装置用于储存工件原料,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下层 的工件推出到出料台上。它主要由管形料仓、推料气缸、顶料气缸、磁感应接近开关、漫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 工作原理:工件垂直叠放在料仓中,推料缸处于料仓的底层并且其活塞杆可从料仓的底部通过。当活塞杆在退回位置时,它与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夹紧气缸则与次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需要将工件推出到物料台上时,首先使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推出,压住次下层工件;然后使推料气缸活塞杆推出,从而把下层工件推到物料台上。在推料气缸返回并从料仓底部抽出后,再使夹紧气缸返回,松开次下层工件。这样,料仓中的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就自动向下移动一个工件,为下一次推出工件做好准备。二、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 ①气动控制元件 1、标准双作用直线气缸 双作用气缸是指活塞的往复运动均由压缩空气来推动。图 2-3 是标准双作用直线气缸的半剖面图。图中,气缸的两个端盖上都设有进排气通口,从无杆侧端盖气口进气时,推动活塞向前运动;反之,从杆侧端盖气口进气时,推动活塞向后运动。 双作用气缸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力稳定,行程可根据需要选择的优点,但由于是利用

自动化生产线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对高职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技能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正是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而设计、生产的实用性实训设备,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并以安装搬运站的项目教学方法为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项目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很好地实现了“所学”与“所用”的零距离对接,既达到了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又适应了企业岗位要求,同时还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 [关键词]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 PLC 安装搬运站项目教学方法研究 前言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是专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而设计、生产的一套实用性实训设备。该系统囊括了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诸如机械传动、电机驱动、气电动控制、气动控制、PLC控制、传感器等多种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把所学专业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操作和实现平台,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和加深理解学过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以达到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目标

目录第一章总体设计 1 功能介绍 2 总体构想 3 元器件的选择 第二章硬件设计 (一) 控制元件—PLC 1 三菱FX2N-48MR PLC 介绍 2 三菱FX2N-48MR PLC技术参数 3 三菱FX2N-48MR PLC开发环境 (二) 检测元件—磁性开关 1 D-C73型磁性开关的技术参数 2 D-C73型磁性开关的工作原理 3 D-C73型磁性开关的安装要求 (三) 气缸 1 CDM2B20-45型气缸 (1) 技术参数 (2) 安装要求 (3) 使用环境 2 CDJ2B10-60-B 气缸 (1) 技术参数 (2) 安装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