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是我们教师不得不反思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好的帮助系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不能以讲代思,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层次。

举例:excel中的图表加工。这里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用直观的、形象的图表去表示数据。因此教学一定要围绕读懂图表,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图表去展示数据信息来开展。我认为这个图表应该先在头脑中建立,然后才是通过工具(计算机、excel软件)来帮助分析和表达某种信息。就要求教学中分析数据处理的需求,组织讨论,加强引导。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习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帮助系统的支持,我认为在教师备课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新课程内容面广、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帮助机制,仅仅靠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必须跟教师走,那样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率的。帮助系统可以是文档资料、网页链接、动画、录像、还有教材的使用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总结、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引导教师进一步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系列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进一步引导全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继续加强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湖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继续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读《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进一步把握好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衔接、高中各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不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等等。 4、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校的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动态生成资源及其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学案教学的研究,正确认识学案与教案、练习的关系,提高各类学校使用学案的效益。 5、继续组织全校学科青年教师参加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计划,参加国家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培训计划,参加淘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笔者的角度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笔者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此要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汇编七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篇1 忙碌的工作,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充实的、丰富多彩的: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更关键的是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及方向。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期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学习党的优良方针;在教学工作中,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初,本人有幸至黄山参加省级研修班,听娶学习了专家、优秀同仁的报告、讲座及同课异构,我认真领悟、借鉴、创新,不断将丰富的知识及经验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为了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我还参加了今年宿州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专业知识也丰富了不少,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不熟练,稍有欠缺,这一

点给了我很大的警示。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站稳脚跟,实现自身价值,但总是想法多于实践,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我将铭记这次教训。 另外,我还利用有限的时间完善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汲取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省评审组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明白存在的问题,既然是教学博客,不仅要与同行同事们交流,还要与学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的学习。经验来源于学生,还要运用到学生中去,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方法。 1、探索适合本地的讲练教学法 皖北地区学生普遍起点低,基础差,高一学生仍然停留在“画图”、“翻纸牌”阶段,甚至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试想,连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不具备,那么非零起点(粤教版)教材上所涉及的“活动”等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教学方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讲多练”,“边讲边练”。“边讲边练”可以完全满足“多讲多练”的全部要求,并且和“45分钟”不发生冲突——教师理论上可以“讲”组45分钟,学生也可以“练”够45分钟! 2、充分发挥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的优点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欧阳玲下面我们壹起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计和实施作进壹步的研讨。研讨的流程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评价的作用和原则(理论指导) 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以案例呈现) 实施评价的建议(从实践中提出) 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反思) 壹、评价的作用(W.JamesPopham) 许多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关联论述,这里,我们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评价的作用作了如下的理解: 对学生的作用方面—— ·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监控学生的进步: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对教师的作用方面—— ·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 ·影响公众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有助于评估教师 评价的原则 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我们能够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方案、学习建议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弱化评价的选拔性。 2、发挥教师于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但能够是教师、学生,仍能够是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壹方面要让不同起点的学生于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均得到认可,另壹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评价的类型和方式 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俩大类,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实施评价。于评价方式上,能够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等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成长记录档案袋”是壹种值得关注的评价方式,后面的内容我讲着重介绍它。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评价被划分为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俩大类。但实际上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且非截然对立的俩个极端,我们可将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以下四种大类型: (1)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或判断题)和匹配题(又称连线题)等。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作者:叶巧蕊 于2017年4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条件,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应用来分析当前教师应如何挖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作参考。 一、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1、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当前的“大数据”概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一些“大数据”的应用也未能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铺展开来,从而制约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大数据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全数据模式下的总体信息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铺展面,并从样本的研究转向为系统化的总体研究。事实上,大数据的创新,将更为直接地剖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深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1]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 1、教学资源数据 面向“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能够更加灵活、全面地汲取互联网信息,并通过开放的多样信息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同时,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建立起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信息分析,产生更为科学、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结果,形成自产型教学资源数据。这样,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有了外部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支援,又有了内部自身的教学信息资源数据作为支撑。这能

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数据需求,产生更加有益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信息链条。 2、学生信息数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信息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动态地呈现学生自身参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即时性信息,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中所能够利用的“大数据”。这一类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习问题,还能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的个体性调整,及时产生综合全面的个体报告,让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数据。 三、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教学 (1)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能够构成基于学生信息数据的多维度动态化信息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接收到适合自身学习状况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弥补当前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当前学生完成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施行针对具体学生完成情况而设定的教学。 (2)定制化教学 “大数据”构建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基于当前的综合信息给出较为精准的前瞻性判断,也为定制化教学和教学引导提供了可能。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被“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拓展性分析,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处理感应拟定相关的定制化教学方案。这解决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固定标准、统一进度、时间有限、内容重复铺设和教学的发展问题。 2、利用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1)构建免费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制订以下教学常规,是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种规范和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一、讲授课 信息技术讲授课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讲授课一般包括:导入、正课、练习(活动)、小结四个环节。 1.复习引入: 引入新课方法很多,如复习相关旧知识引入、创设信息技术发展情景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入等。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注意,充分利用新课的引入过程,提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的支撑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迅速进入状态。 2.新课讲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亲历知识与技术的形成过程,“亲历”过程是技术类课程的特色,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实施的过程要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统一。 对于知识体系,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一节课内容根据层次特点分成若干个小块进行教学,讲完一个小块后,及

时安排讲解例题、练习、分组实践、独立思考等,如此反复直到本节课新知讲授完成。 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恰当组织分组学习,关注分组学习的实效性,使其真正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对学生耐心倾听,鼓励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3.课堂小结: 一节课讲完时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进行、学生单独进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提高。对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继续拓展,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 二、活动课 活动课也是技术类课程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活动课应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方法,讲练评结合作为基本环节。 在活动课中注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活动还应有利于使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这就要求“任务”设计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并且还要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出若干个难度不同的“任务”,或者任务本身有一定的弹性。 讲,就是布置“任务”活动内容、规则、方法,还可以讲授有关背景材料以及知识基础;练,就是学生或单独或分组进行实践,练的过程应关注同学之间的协作与竞争,避免单纯“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而是关注“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合作意识的形成;评,就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给学生以激励以及方向的引导,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必修模块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2-08T16:28:37.24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侯翠萍 [导读] 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高中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多数学生对网络及网络游戏的兴趣远大于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兴趣。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主体性;互动教学;创新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中虽然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都进行完善更新,但实际上虽然很多高中学校响应教学改革,但是在信息教学的投入和方法上并没有进行很多改变,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此实现教学不断完善,克服教学阻碍,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更应把这门课上好。下面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谈几点课堂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虽然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程序中的“复制”、“粘帖”,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帖”的在“画图”程序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 二、演示法。 演示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教学的演示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讲授计算机入门知识的时候用到。如在进行计算机操作姿势的教学,老师可以做示范,让学生直接感知。还有在进行键盘的指法、鼠标的操作教学用到此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授windows文件夹的创建的时候,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到要创建文件夹的位置;②执行“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③输人文件夹的名称。老师可以借助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从老师的示范操作中掌握操作步骤及方法,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适用这种教学方法,若学校配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使用上存在着优良的条件,学生对新生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加上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又很强,示范教学的效果也很明显。 三、比喻教学法。 由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讲Windows xp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用一棵树的结构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要相似,其他方面则未必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否则容易产生误导。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就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Word时,教师可先出示自制的较好的一份小报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兴趣后对学生说:像这样的一份小报在计算机中制作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家好好学,就可以学会。同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再去讲解word的使用方法,学生都愿意学。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动力。 五、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资源,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课堂练习和上机实践。操作实践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练习。因为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问题: (1)学生要明确上机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置上机内容,说明目的要求。学生要作好上机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充分利用上机时间。 (2)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需要加以选择。 (3)指导上机的方法。教师要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表,表上要印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学生要及时填写报告,教师要及时批改。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1 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是《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从小培养的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客观的物质条件保证是必须的。目前一些初中、小学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和改善了办学条件的前提下提高了认识水平,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 2 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学科中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很快。对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在保持核心内容──理论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其外围内容──实践内容需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而及时予以必要的更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各学校可自行编写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教材,系统地研究实践性教学内容、方法和理论,努力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通过实践,让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

3.1 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工具性学科,这就决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况且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都难以做到了如指掌、面面俱到,因此有时课堂上出现学生知老师不知、老师这么认为学生却那么人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清醒、冷静、正确、客观、理性和辩证的认识。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彻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带给我们的桎枯枷锁,才能真正营造相互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课堂氛围。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必须彻底放弃对师道尊严的某些狭 隘而执着的理解,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的体温、质疑和异议。 3.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性来源于创造欲望,创造欲望要用积极的手段去激发。在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教师上课只介绍一种论点,并将这种论点当作结论性的东西告诉学生,不允许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质疑的空间。例如,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的问题虽然有一个通常的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的因素。历史上围绕这个问题还有过不小的争论,甚至到了诉诸法律的地步,但我们大多数教材连提都不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具体进步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艰苦和乐趣的机会、让学生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认识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个地错过了。.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学生报名及平时的考查产生“层次”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深刻的了解情况下,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并产生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尽可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小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问题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①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②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③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④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我们认为: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2、我校的情况 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我校学生们肩负着考大学的重任。虽然学校按课程设置每周都有安排信息课,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并没有真正去重视它,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校的学生们来自我县的各个乡镇,信息能力起点也不一样,对信息技术课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针对于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三、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全体学生,这体现了课改“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的新理念。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说“一些教育努力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这为我们实施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高中技术课程(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 (二)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万维网、搜索引擎的使用。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三)信息的加工 1.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字处理软件。 2.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M i c r o s o f t P o w e r P o i n 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4.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形、图像的概念。 5.B M P、T I F F、G I F、J P G等文件格式的特点。要求:在熟练运用W i n do w s X P系统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加工处理信息。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数字化生活的各种体现方式。 2.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信息安全,病毒防治。 4.网络文化,信息免疫。要求:理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能力 (一)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1.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 2.电子邮件的收发、地址构成和特点。 3.能用Q Q、M S N等信息交流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要求:了解信息表达的各种常用方式,能运用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 1.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媒体的基本特性、数据格式、使用方法和应用特点。 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4.掌握对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的加工和处理。要求:熟悉常用软硬件的安装与使用,能运用相关软件对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网络技术基础 1.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的组成与分类,网络协议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 3. 理解 Internet、TCP / IP 协议、IP 地址和域名,了解 ISO / OSI 参考模型。 4. 互联网常见服务,理解 DNS、电子邮件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答:1. 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由于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到“应用软件的使用”又到“信 息技术”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多数信息技术课以讲语言、讲应用工具为主,重点放 在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即使把 2000 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标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由此给一线教师 所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 1 )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 技术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必修模块“更 多关注课程的深层内涵。该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将课程重 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 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什么技术和软件工具能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只教会学 生这个技术怎么用,那个工具如何操作,而是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 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当然这首 先要求学生对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与挑战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将教 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与技能。 ( 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课标解读的第 54 页还指出“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是这样确定的: 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 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必修模块“所依托的技术内容不宜 过分提高,可以在初中经验的基础上注入一定的实用技巧,注重对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由此看来,新课标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 技术应用技能。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 摘要】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为特征,是师生 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 的一种。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教学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 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习生成的知识 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2 项目教学法应遵守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 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 和组织,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2.2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 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 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 2.3 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 给学生提供的多种学习资源。“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积极创 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批判各种观点和假设,协商解 决各路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 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2.4 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教学目标。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 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 的情况来评定。 3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阶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规则上项目结束后 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淤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 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于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 教师的认可。盂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榆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 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 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虞归档或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例如:作为项目的维修工作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作为 项目的工具制作、软件开发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doc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篇一 1.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过程。 高中第一节讲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 学情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因此必须采取例举法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1.重点 (1)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编码方法和度

量单位。 (3)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2.难点 (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理解计算机中表示数据的方法。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个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有哪些作用?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1、信息 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观看以上图片能得到什么信息,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并发言)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除了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还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1.1 信息的含义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在我们学习、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摘要: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关键词:兴趣主题德育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首先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

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