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实验六
实验六

6.1一维数组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一维数组编程的方法。

2.熟练掌握排序算法。

【实验内容】

1调试示例

输入一个正整数n,再输入n个整数,将它们排序后由小到大输出。(error07_1.cpp)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num,a[num];

int change,t;

printf("Enter Number: ");

scanf("%d",&num);

printf("Enter Data: \n");

for(i=0;i

scanf("%d",&a[i]);

for(i=num-1,change=1;i>0 && change;i--)

{

change=0;

for(j=0;j<=i;j++)

if(a[j]>a[j+1])

{ /*调试时设置断点*/

t=a[j]; a[j]=a[j+1];

a[j+1]=t; change=1;

}

} /*调试时设置断点*/

printf("Sorted data:\n");

for(i=0;i

printf("%d ",a[i]);

printf("\n");

}

运行结果(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

Enter Number:6

Enter Data:23 77 14 89 6 68

Sorted data:6 14 23 68 77 89

(1)打开源程序error06_1.cpp,程序编译时出现的错误如图6.1所示。这些错误信息指出定义数组a时,数组长度必须是常量,而程序中的数组定义错误地使用了“a[num]”。

(2)把“a[n]”改为“a[50]”后,重新编译连接没有错误,运行修改后的程序,输入3 12 45 36输出结果有误。关闭运行窗口,准备调试程序。

图6.1 编译错误信息

(3)调试程序开始,设置2个断点,具体位置见源程序的注释。

(4)点击(Go)按钮,程序运行到第一个断点处停止。观察数组a中的数据正确。

(5)再次点击(Go)按钮,程序运行到第二个断点,观察a中数据是否正确;

(6)多次点击(Go)按钮,如图6.2所示,a[2]中的数据有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可

以看出本来数组真正存储了三个元素,但是后面交换的时a中第三个元素交换了a中的第四个元素,而a中第四个元素是一个随机值,所以结果不正确了。

(7)找出问题后,点击(Stop Debugging)按钮停止调试,把程序中的“j<=i”改为“j

(8)再次单击(Go)按钮,程序运行到断点处,观察数组a中的数据是否正确。

(9)多次点击(Step Over),跳出for循环后,程序光标指示将要输出的东西。

(10)把光标放在最后一行,单击(Run to Cursor),程序输出正确结果。

(11)单击(Stop Debugging)按钮,程序调试结束。

2.编程题1

输入一个数组,有n个元素,再输入一个数,判断次数在数组中的下标是多少,若不再数组中则返回-1;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n:5

Input 5 number: 12 45 65 32 48

Input a number: 45

index=1;

图6.2 查看数组a中的数据元素

3.编程题2

输入一个正整数n(1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n:5;

Input 5 integer:8 2 5 1 4

sum=20;

4.编程题3

输入一个字符串数组,将其逆序输出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jkadjg;

Output: gjdakj;

6.2二维数组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一维数组的编程方法。

2.熟练掌握排序的算法。

【实验内容】

1.调试示例

编程将下列矩阵中的元素向右移动一列,最后一列移至第一列.

1 4 6

8 10 12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

#include

#define ROW 2

#define COL 3

int main()

{

int a[ROW][COL]={1,4,6,8,10,12};

int i,j,temp;

for(i=0;i

{

temp=a[i][COL-1];

for(j=COL-2;j>=0;j--)

{

a[i][j]=a[i][j+1]; /*调试时设置断点*/

}

a[i][0]=temp; /*调试时设置断点*/

}

for(int i=0;i

{

for(j=0;j

printf("%6d",a[i][j]);

printf("\n");

}

return 0;

}

运行结果(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

6 1 4

12 8 10

(1)打开源程序error07_1.cpp,程序编译时出现的错误如图6.3所示。这些错误信息指出变量重复定义了。

(2)把int i=0改为i=0后,重新编译和连接没有出现错误信息。运行修改后的程序输出结果有错,关闭窗口准备调试;

(3)调试程序开始,设置一个两个断点,具体位置见源程序的注释;

(4)单击(Go)按钮,运行程序,程序运行到第一个断点处,在观察窗口观察数组a 是否正确(如图6.4所示)

图6.3编译错误信息

图6.4查看数组a

(5)再次点击(Go)按钮,程序运行到第二个断点处,在观察窗口观察a[i][j]的值,发现a[0],a[1],a[2]均为6,着显然错误。

(6)找出问题后,点击(Stop Debugging)按钮停止调试,把“a[i][j]=a[i][j+1]”改为“a[i][j+1]=a[i][j]”,重新编译,连接后,没有错误和警告信息。

(7)单击(Restart)按钮,重新开始调试,并取消第一个断点,点击(Go)按钮,程

序运行到断点处,发现a中元素正确交换。如图6.5所示。

图6.5数组a正确信息

(8)把光标放到最后一行,单击(Run to Cursor)按钮,程序运行该行输出j结果。

(9)点击(Stop Debugging)按钮,程序调试结束。

2.编程题1

打印一个n行的杨辉三角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n: 4

Output:

1

1 1

1 2 1

1 3 3 1

3.编程题2

通过键盘输入3行4列的二维数组,分别按行和按列输出次数组。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numne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Output:

output by ro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output by col: 1 5 9 2 6 10 3 7 11 4 8 0

4.编程题3

输入一个m*n矩阵,求他们的各行元素之和: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m , n: 2 2

Input 2*2 matrix:

4 5

5 6

sum[0]=9;

sum[1]=11;

6.3字符串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字符串的存储和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调试示例

输入一个字符串,将其逆序输出

源代码(有错误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

char s[80],result[80];

printf("Enter a string:\n");

gets(s);

for(i=strlen(s)-1,j=0;i>=0;i--,j++)

{

result[j]=s[i];

}

printf("This is reverse string:\n");

puts(result);

}

运行结果(改正后的程序)

Enter a string :

asdfg;

This is the reverse string:

gfdsa;

(1)打开源程序error06_3.cpp,编译程序没有错误,输入一串字符后发现字符串多输出了一串乱码。关闭窗口,准备调试。

(2)程序开始调试时,设置了2个断点,具体位置见源程序的注释。

(3)单击(Go)按钮按钮程序运行到第一个断点处停止,我们可以观察s中的字符串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看出,字符串输入正确,那些错误不是在此处。

(4)继续单击(Go)按钮,程序跳出了for循环,停在第二个断点处,我们发现result

数组后面多了一串乱码(如图6.6),程序的问题就在此处。为什么呢?因为puts函数直到发现第一个字符串结束标记“\0”才结束输出,我们正是没有加字符串结束标记才导致了程序的输出错误。

图6.5 错误的字符串

(5)在输出result前面加一条数据” result[j]=0;”程序改正后再度调试运行,到了第一个断点处停止,我们观察数组a和result的变化。

(6)继续点击(Go)按钮,我们这是发现result中的内容正确了(如图6.7所示)。

图6.7 修改后的程序

(7)把光标放到最后一行,单击(Run to Cursor)按钮,程序运行该行输出字符串结果。

(8)点击(Stop Debugging)按钮,程序调试结束。

2.编程题1

输一个字符串,求其长度。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a string: aadfdg;

length=6;

3.编程题2

输入两个字符串串,把第二个字符串连接到第一个字符串末尾。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two string:

asdfg;

erty;

after strcat:asdfgerty;

4.编程题3

输入一个字符串,判断里面数字字符的个数

输入输出示例:

Input a string:

adg4521gadg4adg;

number: 5;

实验6 多态性(一)

福建农林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6 多态性(一)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虚函数的定义与使用方法,进一步理解多态性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纯虚函数和抽象类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分析并调试下列程序,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抽象类(2)指出虚函数,并说明它的作用(3)每个类的作用是什么?整个程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使用虚函数编写程序求球体、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由于球体、圆柱体和圆锥都可以看做由圆继 承而来,所以可以定义圆类作为基类。在圆类中定义数据成员半径和一个求体积的虚函数。由圆类 派生出球体类、圆柱体类和圆锥类,在派生类中对圆类中的虚函数重新定义。编写一个外部函数求 各类形状的总体积。最后在main()函数中构造若干形状,并求它们的体积和。

三、实验环境 1. 硬件:PC机; 2.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 6.0 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1、算法描述及步骤如下: (1)根据题目要求编写好程序代码并在VC环境下输入源程序。 (2)检查程序有无错误(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有则改之。 (3)编译和连接,仔细分析编译信息,如有错误应找出原因并改正之。本题改正后的代码如下: #include const double PI=3.1415; class Shap { public:virtual double Area()=0; }; class Triangle:public Shap { public:Triangle(double h,double w) { H=h; W=w; } double Area() { return 0.5*H*W; } private:double H,W; }; class Circle:public Shap { public:Circle(double r) { R=r; } double Area() { return PI*R*R; } private:double R; }; double Total(Shap*s[],int n) { double sum=0; for(int i=0;i

2020-2021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七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七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若x 是3-的相反数,5y =,则x y +的值为( ) A .8- B .2 C .8或2- D .8-或2 2.若x =5是方程ax ﹣8=12的解,则a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3.如图的正方体盒子的外表面上画有3条黑线,将这个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外表面朝上),展开图可能是( ) A . B . C . D . 4.如图所示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 值为48,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2017次输出的结果为( ) A .3 B .6 C .4 D .2 5.商店将进价2400元的彩电标价3200元出售,为了吸引顾客进行打折出售,售后核算仍可获利20%,则折扣为( ) A .九折 B .八五折 C .八折 D .七五折 6.若单项式2x 3y 2m 与﹣3x n y 2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n 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5 7.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是( ) A .点A 和点C B .点B 和点D C .点A 和点D D .点B 和点C 8.下面结论正确的有( ) 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 ③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 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⑤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

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如果a =b ,那么a +2=b +3 B .如果a =b ,那么a -2=b -3 C .如果 ,那么a =b D .如果a 2=3a ,那么a =3 10.如图,每个图案均由边长相等的黑、白两色正力形按规律拼接面成,照此规律,第n 个图案中白色正方形比黑色正方形( )个. A .n B .(5n+3) C .(5n+2) D .(4n+3) 11.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 A .90° B .180° C .160° D .120° 12.关于的方程的解为正整数,则整数的值为( ) A .2 B .3 C .1或2 D .2或3 二、填空题 13.若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仍可获利15元,则这件商品的实际售价为______元. 14.已知:﹣a =2,|b |=6,且a >b ,则a +b =_____. 15.若 13 a +与273a -互为相反数,则a=________. 16.6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3倍,现在甲的年龄是乙的2倍,甲现在_________岁,乙现在________岁. 17.一件衣服售价为200元,六折销售,仍可获利20%,则这件衣服的进价是_____元. 18.如图,在∠AOB 的内部有3条射线OC 、OD 、OE ,若∠AOC =60°,∠BOE = 1n ∠BOC ,∠BOD =1 n ∠AOB ,则∠DOE =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实验六

6.1一维数组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一维数组编程的方法。 2.熟练掌握排序算法。 【实验内容】 1调试示例 输入一个正整数n,再输入n个整数,将它们排序后由小到大输出。(error07_1.cpp)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num,a[num]; int change,t; printf("Enter Number: "); scanf("%d",&num); printf("Enter Data: \n"); for(i=0;i0 && change;i--) { change=0; for(j=0;j<=i;j++) if(a[j]>a[j+1]) { /*调试时设置断点*/ t=a[j]; a[j]=a[j+1]; a[j+1]=t; change=1; } } /*调试时设置断点*/ printf("Sorted data:\n"); for(i=0;i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必修第二册第五单元《概率》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抛掷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事件A 表示“小于5的偶数点出现”,事件B 表示“不小于5的点数出现”,则一次试验中,事件A 或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为( ) A . 23 B . 13 C .1 2 D . 56 2.甲乙两运动员进行乒乓球比赛,采用7局4胜制.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运动员为胜方,但打到10平以后,先多得2分者为胜方.在10平后,双方实行轮换发球法,每人每次只发1个球.若在某局比赛中,甲发球时甲得分的概率为 2 3 ,乙发球时甲得分的概率为1 2 ,各球的结果相互独立,在某局双方10:10平后,甲先发球,则甲以13:11赢下此局的概率为( ) A . 29 B . 19 C . 16 D . 118 3.若5个人按原来站的位置重新站成一排,恰有两人站在自己原来的位置上的概率为( ) A . 12 B . 14 C . 16 D . 18 4.从1,2,3,4这四个数字中依次取(不放回)两个数字,a b ,使得()()lg 3lg 4a b ≥成立的概率是( ) A . 13 B . 512 C . 12 D . 712 5.设两个独立事件A 和B 同时不发生的概率是p ,A 发生B 不发生与A 不发生B 发生的概率相同,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 A .2p B . 2 p C .1 D .16.设A ,B ,C 是三个事件,给出下列四个事件: (Ⅰ)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Ⅱ)A ,B ,C 中最多有一个发生; (Ⅲ)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Ⅳ)A ,B ,C 最多有两个发生; 其中相互为对立事件的是( ) A .Ⅰ和Ⅱ B .Ⅱ和Ⅲ C .Ⅲ和Ⅳ D .Ⅳ和Ⅰ 7.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事件A 为“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事件B 为“三件产品全是次品”,事件C 为“三件产品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事件A 与C 互斥 B .事件B 与C 互斥 C .任何两个事件均互斥 D .任何两个事件均不互斥 8.“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是我们常说的口头禅,主要是说集体智慧的强大. 假设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六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 (第六版) 计算机学院 2010/09

改版履历

目录 目录 (3) 1.实验概要 (4) 1.1.实验说明 (4) 1.2.实验环境和配置 (4) 1.3.上机要求 (4) 2.实验1: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和表级约束 (5) 2.1.目的和要求 (5) 2.2.实验准备 (5) 2.3.实验内容 (5) 3.实验2:库级约束和基本表的数据操作 (8) 3.1.目的和要求 (8) 3.2.实验准备 (8) 3.3.实验内容 (8) 4.实验3:视图操作和安全性控制 (10) 4.1.目的和要求 (10) 4.2.实验准备 (10) 4.3.实验内容 (10) 5.实验4:存储过程/触发器/ODBC数据库编程 (12) 5.1.目的与要求 (12) 5.2.实验准备 (12) 5.3.实验内容 (12) 6.实验5:数据库综合实验 (14) 6.1.目的与要求 (14) 6.2.实验准备 (14) 6.3.实验内容 (14) 5.3.1.题目一:零件交易中心管理系统 (15) 5.3.2.题目二:图书管理系统 (15) 5.3.3.题目三:民航订票管理系统 (15) 5.3.4.题目四: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5) 5.3.5.题目五: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16) 5.3.6.题目六: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16) 5.3.7.题目七:电话交费管理系统 (16) 5.3.8.题目八:医药销售管理系统 (16) 7.附录:实验报告格式 (17)

1.实验概要 1.1.实验说明 内容:本课程实验分5次完成,每次完成一部分。具体内容参考本指导的后半部分。 成绩:每次实验100分,最后取所有实验的平均分作为实验的总成绩。评分标准如下: 上述每一项按照百分制给出分值,最后按照比率计算每次实验的最终成绩。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需提交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最后一次实验需提交设计文档,源程序等相关资料)。每次实验结束时,将写好的实验报告,提交给各班辅导老师。如果确有困难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课后自己完成之后提交到辅导老师的邮箱里。由辅导老师根据课堂上机实验检查状况和实验报告的内容给出每次实验的成绩。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程序源码、运行结果(可以是程序的输出,也可以是运行画面的抓屏,抓屏图片要尽可能的小,否则文件太大)。每份实验报告是一个WORD文档。实验报告命名规则如下:DBx(实验次数)_XXXXXX(学号)_姓名例如:052978的学生的第一次实验报告文件名: DB1_052978_李宁注意:请每个人保存好自己的实验报告的电子版,直到该门课考试成绩公布之后。 1.2.实验环境和配置 SQL Server 2008(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Express With Advance Service) 1.3.上机要求 ●上机之前,请做好预习,需要写一个简单的预习报告,格式不限。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答案(张志康 第二版)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关键性参考答案

实验2关键性参考答案 万山市黔西机械加工厂2012年4月份专用记账凭证如下(以会计分录代替): 1. 借:应付账款——临江市钢铁公司88 000 贷:银行存款88 000(银付1号) 2. 借:其他应收款——李凯力 1 200 贷:库存现金 1 200(现付1号) 3. 借:银行存款95 000 贷:应收账款——中原器械有限公司95 000(银收1号) 4. 借:银行存款800 贷:库存现金800(现付2号) 5. 借:材料采购——角钢40 000 ——铸铁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 100 贷:银行存款152 100(银付2号) 6. 借:库存现金800 贷:银行存款800(银付3号)7. 借:应付职工薪酬210 贷:库存现金210(现付3号)8. 借:银行存款60 000 贷:应收账款——金山器械有限公司60 000(银收2号) 9. 借:材料采购——角钢 4 000 ——铸铁9 000 贷:银行存款13 000(银付4号)10. 借:原材料——角钢44 000 ——铸铁99 000 贷:材料采购——角钢44 000 ——铸铁99 000(转1号) 11. 借:管理费用800 贷:库存现金800(现付4号)12. 借:管理费用100 贷:库存现金100(现付5号)

13. 借:银行存款94 770 贷:主营业务收入8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 770(银收3号)14. 借:财务费用60 贷:银行存款60(银付5号)15. 借:管理费用300 贷:库存现金300(现付6号)16. 借:银行存款159 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13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3 120(银收4号)17. 借:销售费用 6 500 贷:银行存款 6 500(银付6号)18. 借:银行存款200 000 贷:短期借款200 000(银收5号)19. 借:管理费用600 贷:库存现金600(现付7号)20.(1)借:库存现金220 贷:其他应收款——李凯力220(现收1号)(2)借:管理费用980 贷:其他应收款——李凯力980(转2号)21. 借:固定资产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 200 贷:银行存款70 200(银付7号)22. 借:生产成本——切管机29 700 ——焊机28 600 制造费用9 350 贷:原材料——角钢26 400 ——铸铁41 250(转3号)23.(1)借:材料采购——角钢61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 520 贷:银行存款71 120(银付8号)(2)借:原材料——角钢61 600 贷:材料采购——角钢61 600(转4号)24. 借:库存现金120 000 贷:银行存款120 000(银付9号)25. 借:应付职工薪酬99 500 贷:库存现金99 500(现付8号)26. 借:应收账款——金山器械有限公司105 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 300(转5号)27. 借:银行存款105 300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若34(0)x y y =≠,则( ) A .34y 0x += B .8-6y=0x C .3+4x y y x =+ D . 43 x y = 2.﹣3的相反数是( ) A .13 - B . 13 C .3- D .3 3.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与∠β不相等...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4.直线3l 与12,l l 相交得如图所示的5个角,其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 A .3∠和5∠ B .3∠和4∠ C .1∠和5∠ D .1∠和4∠ 5.下列选项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532x x -= B .2ab ab ab -= C .23a a a -+=- D .235a b ab += 6.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A 、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若数轴上有一点C 到点B 的距离为2个单位,则点C 表示的数是( ) A .-1或2 B .-1或5 C .1或2 D .1或5 7.在实数:3.1415935-π251 7 ,0.1313313331…(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约为0.000104m ,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m

A.2 1.0410- ?B.3 1.0410- ?C.4 1.0410- ?D.5 1.0410- ?9.在下边图形中,不是如图立体图形的视图是() A.B. C.D. 10.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1 B.0 C.2 D.﹣(﹣1)11.﹣3的相反数是() A. 1 3 -B. 1 3 C.3-D.3 12.某中学进行义务劳动,去甲处劳动的有30人,去乙处劳动的有24人,从乙处调一部分人到甲处,使甲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若设应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则所列方程是() A.2(30+x)=24﹣x B.2(30﹣x)=24+x C.30﹣x=2(24+x)D.30+x=2(24﹣x) 13.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135元,其中一个盈利25%,另一个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不赔不赚B.赚了9元C.赚了18元D.赔了18元1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2=1 B.-1-1=0 C.(-1)2=-1 D.-12=1 15.如图,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是() A.y=2n+1 B.y=2n+n C.y=2n+1+n D.y=2n+n+1 二、填空题

Access实验六

实验六创建窗体 1.自动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读者档案表”为数据源,利用“新建窗体”对话框中的“自动创建窗体:纵栏式”创建名为“读者信息: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的窗体。 2.自动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管理员信息表”为数据源,利用“新建窗体”对话框中的“自动创建窗体:表格式”创建名为“管理员信息:自动创建表格式窗体”的窗体。 3.利用向导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创建“读者借书情况表”的数据表式窗体,显示出读者姓名、性别、所借书籍编号、书名的窗体。 提示:数据来源为读者档案表、读者借阅表、图书编目表,效果如图5-56所示。(子窗体-数据表式-标准样式) 图5-56 窗体视图 4.利用“自动窗体:数据透视图”创建窗体。创建一个名为“各单位各身份人员透视图”的窗体。要求统计出不同单位不同身份人员的数量,并且最终只显示教师和机关两种身份的人员,如图5-57所示。

图5-57 设计效果 提示: (1)如果数据来自多个表,先建立一个查询。再基于查询创建透视图。本题只来源于一个表,读者档案表。 (2)利用“自动窗体:数据透视图”创建数据透视图。拖放“读者单位”字段到分类字段处,“读者身份”到系列字段处,“读者姓名”到数据字段处。 (3)右键坐标轴标题可设置相应标题,右键透视图可设置图例的显示。(工具栏上显示图例按钮) 5.在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读者档案表”和“读者借阅表”为数据源,创建名为“读者借阅信息”的窗体。要求显示读者卡号、姓名、借阅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设置窗体标题为读者借阅信息。 提示: (1)建立相关字段的查询。 (2)建立一空白窗体,设置窗体数据源。 (3)拖放控件,绑定相关字段。 (4)在窗体页眉添加标签控件,设置标题。 (5)设置窗体属性,美化窗体。(取消记录选择器、分割线、滚动条,设置边框样式、字体)。 6.利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图书管理系统主界面”,效果如图5-58所示。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答案(张志康-第二版)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答案(张志康-第二版)

《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关键性参考答案

实验2关键性参考答案

万山市黔西机械加工厂2012年4月份专用记账凭证如下(以会计分录代替): 1. 借:应付账款——临江市钢铁公司88 000 贷:银行存款88 000(银付1号) 2. 借:其他应收款——李凯力1 200 贷:库存现金1 200(现付1号) 3. 借:银行存款95 000 贷:应收账款——中原器械有限公司95 000(银收1号) 4. 借:银行存款800 贷:库存现金800(现付2号) 5. 借:材料采购——角钢40 000 ——铸铁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 100 贷:银行存款152 100(银付2号) 6. 借:库存现金800 贷:银行存款800(银付3号) 7. 借:应付职工薪酬210 贷:库存现金210(现付3号) 8. 借:银行存款60 000 贷:应收账款——金山器械有限公司60 000(银收2号)

9. 借:材料采购——角钢4 000 ——铸铁9 000 贷:银行存款13 000(银付4号) 10. 借:原材料——角钢44 000 ——铸铁99 000 贷:材料采购——角钢44 000 ——铸铁99 000(转1号) 11. 借:管理费用800 贷:库存现金800(现付4号) 12. 借:管理费用100 贷:库存现金100(现付5号) 13. 借:银行存款94 770 贷:主营业务收入8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770(银收3号) 14. 借:财务费用60 贷:银行存款60(银付5号) 15. 借:管理费用300 贷:库存现金300(现付6号) 16. 借:银行存款159 120 贷:主营业务收入13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实验六答案

实验六函数与编译预处理答案 一、断点的设置和取消、单步执行跟踪进入函数和跳出函数方法 练习 2、调试练习: 要求:模仿示例调试以下程序,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程序名为error6_2.c 程序功能:利用函数调用求“1!+2!+3!+4!+...+10!”的值(参见实验教材72页程序填空题第(1)小题)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不是语法错误,而是算法错误或逻辑错误):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void main() { long s=0,i; long mm(int k); for(i=1;i<=10;i++) s=s+mm(i); printf("1!+2!+3!+...+10!=%ld\n",s); } long mm(int k) { long t=1, j; for(j=1;j<=k;j++) t=t*j; return (t); } 3、综合调试、改错练习: 以下程序有多处错误,请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知识和VC++的调试手段,改正程序的各种错误,使其运行出正确的结果。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函数调用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和。 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

main() { int sum(int a,int b); int x,y; scanf("%d,%d",&x,&y); printf("x=%d,y=%d\n",x,y); printf("%d+%d=%d\n",x,y,sum(x,y)); } int sum(int a,int b) { return (a+b); } 二、编程练习 利用VC++编写程序,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编程练习1: 注意: 这里提供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源程序参考清单,目的是给同学们一个思路。最好不要将此源程序清单复制到VC++中,否则会出现多处语法错误。同学们可以据此思路来填写有关语句,从而完成程序。在调试程序时,一定要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下面函数是实现求[1,3000]能被17或23整除的整数的个数。请将程序补充完整,并调试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源文件名为blank6_1.c) 完成填空后的源程序: #include int f(int m, int n) { int i, count=0; for(i=m; i<=n; i++) if(i%17==0||i%23==0) count++; return count; } main() {int m,n; scanf("%d%d",&m,&n); printf("count=%d\n", f(m,n)); }

成都七中实验小升初数学试题

◆◆◆◆◆◆◆◆◆◆◆◆◆◆◆装◆◆◆◆◆◆◆◆◆◆◆◆◆◆◆订◆◆◆◆◆◆◆◆◆◆◆◆◆线◆◆◆◆◆◆◆◆◆◆◆◆◆◆◆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 数 学 20分,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A 卷(100分) 1、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高10%,再降价10%,结果与原价相比是( ) A 、不变 B 、提高了 C 、降低了 D 、无法确定 2、在a 与b 两个整数中,a 的所有的质因数2、 3、5、7、11,b 的所有质因数是2、3、7、13,那么a 与b 的最大公约数是( ) A 、210 B 、6 C 、55 D 、42 3、如果0>>>>>>> 4、把你的一个拳头慢慢地伸进装满水的面盆中,溢出的水的体积是( ) A 、小于1毫升,大于1升, B 、大于1立方米,小于1升 C 、大于1升、小于1立方米, D 、大于1毫升、小于1升 5、定义运算※为a ※b = a b b a +-,且3※2,那么m 的值是 ( ) A 、3 B 、6 C 、9 D 、2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6、把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2倍,分母缩小2倍后等于4 2 5 ,这个分数是。 7、边长为整数并且最大边长是5的三角形共有个。 8、一个圆锥高2分米,底面周长9.42分米,它的体积是。 9、4时1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是。 10、有一串分数1121123211234321;,,;,,,,;,,,,,, 1222333334444444;……中,6 19 是第个数。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共10分) 11、图中的长方形中的甲与乙两个三角形比较,甲比乙大。( ) 12、五个连续整数的和是m ,则其中最大的数是 25 m +。 ( )

实验设计分析第六版第6章课后作业题答案

实验设计分析作业4 机械电子工程李冬冬12832006 题目6-18 (a)分析哪些因子对灌装高度偏差有显著影响? Factorial Fit: 高度偏差 versus A百分率, B压强, C速度 Estimated Effects and Coefficients for 高度偏差 (coded units) Term Effect Coef SE Coef T P Constant 1.0000 0.1976 5.06 0.001 A百分率 3.0000 1.5000 0.1976 7.59 0.000 B压强 2.2500 1.1250 0.1976 5.69 0.000 C速度 1.7500 0.8750 0.1976 4.43 0.002 A百分率*B压强 0.7500 0.3750 0.1976 1.90 0.094 A百分率*C速度 0.2500 0.1250 0.1976 0.63 0.545 B压强*C速度 0.5000 0.2500 0.1976 1.26 0.242 A百分率*B压强*C速度 0.5000 0.2500 0.1976 1.26 0.242 S = 0.790569 R-Sq = 93.59% R-Sq(adj) = 87.98%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高度偏差 (coded units) Source DF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Main Effects 3 68.500 68.500 22.8333 36.53 0.000 2-Way Interactions 3 3.500 3.500 1.1667 1.87 0.214 3-Way Interactions 1 1.000 1.000 1.0000 1.60 0.242 Residual Error 8 5.000 5.000 0.6250 Pure Error 8 5.000 5.000 0.6250 Total 15 78.000 结论:对于主因子A百分率,B压强,C速度的P值都极小,那么应拒绝原假设,不同的因子水平对灌装高度的偏差是有显著不同的影响的。但是因子之间的4个交互作用A百分率*B压强,A百分率*C速度,B压强*C速度,A百分率*B压强*C速度的P值较大,在题目的合理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它们对灌装高度的偏差影响不是那么显著。 (b)分析实验的残差,验证模型的适合性? 观察残差的正态概率图,残差并不是分散的随机的分布在直线的上下附近,而是在2处相对集中;表明残差的分布偏离了正态性;从残差的拟合值来看,在0线上下规律的对称分布散点,近似成规律的直线状,在时间序列图中也有直观的反映。 Residual Plots for 高度偏差

数据库实验1-6参考答案

实验一SQL Server使用初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2、掌握SQL Server2000的登录及注册。 3、掌握SQL Server2000企业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4、熟悉查询分析器的基本使用。 二、实验预习 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你所知道的DBMS有哪些? 答:DBMS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常见的DBMS主要有:Oracle、db2、SQL Server、MySQL、PostgreSQL、SQLite、Firebird等等。 2、SQL Server 2000(2005)的安装步骤? 答:以企业版安装为例,步骤为: 将企业版安装光盘插入光驱后,出现以下提示框。请选择“安装 SQL Server 2000 组件” 出现下面对话框后,选择 "安装数据库服务器" 。 选择 "下一步",然后选择 "本地计算机" 进行安装。 在 "安装选择" 窗口,选择 "创建新的SQL Server实例..."。对于初次安装的用户,应选用这一安装模式,不需要使用 "高级选项" 进行安装。 "高级选项" 中的内容均可在安装完成后进行调整。 在 "用户信息" 窗口,输入用户信息,并接受软件许可证协议。 在“安装定义”窗口,选择“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选项进行安装。 在“实例名”窗口,选择“默认”的实例名称。 在“安装类型”窗口,选择“典型”安装选项,并指定“目的文件夹”。 在 "服务账号" 窗口,请选择 "对每个服务使用统一账户..." 的选项。 在 "身份验证模式" 窗口,选择 "混合模式..." 选项,并设置管理员"sa"账号的密码。 最后按“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 检测安装:如果安装成功,应该能成功启动SQL Server,并且能和SQL Server 客户端连接上。 可以通过服务管理器来进行启动。

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2012最新版)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实验学院(系):软件学院 2012年3月22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两台路由器之间的PPP和Frame Relay协议配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配置路由器的方法和命令 3、PP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4、Frame Relay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异步串口(即S口)连接电缆时,无论插拔操作,必须在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进行;严禁在路由器开机状态下插拔同/异步串口电缆,否则容易引起设备及端口的损坏。}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 将两台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影响。2、在确保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按照下图联线组建实验环境。配置IP地址, 以及配置PC 202.0.0.2 的缺省网关为202.0.0.1,PC 202.0.1.2 的缺省网关为202.0.1.1。

202.0.0.2/24202.0.1.2/24 AR18-12 AR28-11 3、在两台路由器上都启动 RIP ,目标是使两台PC 机之间能够ping 通。请将为达到此目标而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启动RIP 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你们的两台PC 机之间ping 通了吗?在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的串口之间使用的是哪种广域网协议?(15分) 答: AR18-12: [RA]rip [RA-rip]network all AR28-11: [RB]rip [RB-rip]network 0.0.0.0 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之间使用PPP 协议。ping 通截图如下: 4、PPP 协议PAP 验证配置: (1) 配置AR18-12为验证方,AR28-11为被验证方,然后测试两台PC 机 之间是否能够ping 通。请将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15分) 答: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直线AB ⊥直线CD ,垂足为O ,直线EF 经过点O ,若35BOE ∠=,则 FOD ∠=( ) A .35° B .45° C .55° D .125° 2.晚上七点刚过,小强开始做数学作业,一看钟,发现此时时针和分针在同一直线上;做完数学作业八点不到,此时时针和分针又在同一直线上,则小强做数学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 A .30分钟 B .35分钟 C . 420 11 分钟 D . 360 11 分钟 3.9327-,3-,(3)--,化简后结果为3-的是( ) A 9B 327- C .3- D .(3)--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 .对顶角相等 D .线段AB 的延长线与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mx+3=2(m ﹣x )的解满足(x+3)2=4,则m 的值是( ) A . 1 3 或﹣1 B .1或﹣1 C . 13或73 D .5或 73 6.有 m 辆客车及 n 个人,若每辆客车乘 40 人,则还有 25 人不能上车;若每辆客车乘 45 人,则还有 5 人不能上车.有下列四个等式:① 40m +25=45m +5 ;② 2554045n n +-=;③255 4045 n n ++=;④ 40m +25 = 45m - 5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7.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 .方程 110.20.5x x --=化成1010101025 x x --= B .方程 3﹣x=2﹣5(x ﹣1),去括号,得 3﹣x=2﹣5x ﹣1 C .方程 3x ﹣2=2x+1 移项得 3x ﹣2x=1+2

SQL_Server_SQL实验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实验1 数据库操作 1.创建数据库: 操作1.1:创建一个test数据库,其主数据文件逻辑名test_data,物理文件名test_data.mdf,初始大小10MB,最大尺寸为无限大,增长速度1MB;数据库日志文件逻辑名称为test_log,物理文件名为test_log.ldf,初始大小为1MB,最大尺寸为5MB,增长速度为10%。 参考答案: create database Test ON primary ( name = test_data, filename = 'd:\test\test_data.mdf', size = 5MB, maxsize = unlimited, filegrowth = 1MB ) LOG ON ( name = test_log, filename = 'd:\test\test_log.ldf', size = 1MB, maxsize = 5MB, filegrowth = 10% ) GO 2.查看数据库属性: 操作1.2:使用T-SQL语句查看数据库test属性 参考答案: EXEC sp_helpdb test 3.删除数据库: 操作1.3:使用T-SQL语句删除数据库test 参考答案: drop database Test 实验2 表操作 1.创建表: 操作2.1:创建学生表:

参考答案: USE test GO CREATE TABLE student ( st_id nVarChar(9) primary key NOT NULL , st_nm nVarChar(8) NOT NULL , st_sex nVarChar(2) NULL , st_birth datetime NULL , st_score int NULL , st_date datetime NULL , st_ from nVarChar(20) NULL , st_dpid nVarChar(2) NULL , st_ mnt tinyint NULL ) GO 操作2.2:创建课程信息表: 表名:couse 说明:课程信息表 USE test GO CREATE TABLE couse ( cs_id nVarChar(4) primary key NOT NULL , cs_nm nVarChar(20) NOT NULL , cs_tm int NULL , cs_sc int NULL ) GO 操作2.3:创建选课表:

实验六压缩试验

实验六 压缩试验(快速法) 1 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湿密度、含水率,计算土样干密度、初始孔隙比,并用此密度、含水率条件下的试样进行压缩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即压缩曲线),确定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评价土体的压缩性。 ⑴掌握以磅秤式(或杠杆式)加压设备测定土压缩系数的方法,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即压缩曲线); ⑵根据求得的压缩系数21-a 评定土的压缩性。 2 试验方法 ⑴密度试验——环刀法; ⑵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⑶压缩试验——快速固结试验法。 3 试验原理 土样在外力作用下便产生压缩,其压缩量的大小是与土样上所加的荷重大小以及土样的性质有关。如在相同的荷重作用上,软土的压缩量就大,而坚密的土则压缩量小;又如在同一种土样的条件下,压缩量随着荷重的加大而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在同一种土样上,施加不同的荷重,一般情况下,荷重分级不宜过大。视土的软硬程度及工程情况可取为12.5、25、50、100、200、300、400、600、800 kPa 等。最后一级荷重应大于土层计算压力的100~200kPa 。这样,便可得不同的压缩量,从而可以算出相应荷重时土样的孔隙比。如图6-1可见,当土样在荷重P 1作用下,压缩量为h ?。一般认为土样的压缩主要由于土的压密使孔隙减少产生的。因此,与未加荷前相比,可得:10e e h -=?。 而土样在荷重P 1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为 h h ?= ε,从图6-1可得: ) 1(100 100 1 00e h h e e e e e h h +?=-+-=? 式中:1e ——在荷重P 1作用下,土样变形稳定时的孔隙比; 0e 、0 h ——分别为原始土样的孔隙比和高度; h ?——在荷重P 1作用下,土样变形稳定时的压缩量。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任务型阅读中考英语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任务型阅读中考英语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英语任务型阅读 1.阅读理解 Mo Ya, Nobel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 (文学)in 2012, believes his success comes from a large amount of reading. Mo was born into a farming family in a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 Mo left school at the age of 12 and started to work in the fields. Mo was tired after his daily hard work, but he was always hungry for books. However, there were very few books in the village, he never gave up. He read his elder brother's textbooks and even dictionaries. He helped others with farm work in exchange for books. After Mo left his hometown and joined the army in 1976, he began to read widely, including works by Lu Xun and many other famous writers. He studied from these writers but did not copy them. Instead, he developed his own style. 【解析】【分析】主要讲了莫言——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1)根据Mo Yan,Nobel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文学)in 2012,可知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Nobel Prize winner诺贝尔奖获得者,故填winner。 (2)根据Mo was born into a farming family in a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可知莫言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所以他的父母都是农民,parents是复数,所以农民也用复数,故填farmers。 (3)根据but he was always hungry for books.可知莫言一直对书籍很饥渴,be hungry for sth.对……很饥渴,故填hungry for。 (4)根据he developed his own style.可知莫言的书是有自己的风格的,故填style。 (5)根据believes his success comes from a large amount of reading.可知莫言的成功和他大量阅读书籍是离不开的,故填reading。 【点评】考查任务型阅读,首先读懂题意,然后带着问题从文中仔细寻找答案。 2.下面文章中有4处需要添加小标题。请从以下选项(A、B.C、D、E)中选出 符合各段意思的小标题。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项。 A. Places to Stay B. Places to Visit C. Weather D. Shopping E. Histo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