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县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三明市中部,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毗邻闽清、永泰、沙县、大田、南平、德化,素有“闽中明珠”之称。通行尤溪话(尤溪话,这是一种兼有闽南、闽中和闽东方言特点的混合型方言。)

我们尤溪确实是各种闽方言的过渡区,可以说是中国汉语方言最杂的县之一!县志记载:“我国方言最杂的是福建和浙江,福建方言最杂的是南平地区,南平地区方言最杂的是尤溪县!”(我县原属于南平地区,解放后划入三明市管辖)。本文就对尤溪话与方言进行一个粗略的比较,无法找到确切普通话对应字的将用同音字或者汉语拼音来标示。

一.构词法比较(括号内表示普通话)

1.尤溪话是单音词,普通话是双音词:

月(月亮)旱(干旱)湿(潮湿)蚁(蚂蚁)柴(柴火)力(力气)

禾(稻子)稗(稗子)浆(浆糊)俭(节俭)炭(木炭)瓯(小碗)

2.尤溪话是双音词,普通话是单音词:

老蛇(蛇)松柏(松)霜冰(冰)蚕虫(蚕)

尤溪话和普通话词素颠倒顺序的:

天晴(晴天)鸡母(母鸡)人客(客人)头前(前头)

菜咸(咸菜)下底(底下)闹热(热闹)臭酸(酸臭)

此外,在表示动物公母之时,对于母的牲畜都是颠倒顺序的,几乎没有例外。如:

鸭母牛母狗母猪母等等

而在表示公牲畜时,一般是发一个gu的音,如:牛gu 狗gu 羊gu

3.尤溪话的词头与普通话不同,尤溪话的亲属称呼常以“阿”开头,如:

阿爸(爸爸)阿姑(姑姑)阿婶(婶婶)阿嫂(嫂嫂)阿妹(妹妹)

在尤溪话中,对朋友的昵称往往是取其名字末字,称“阿~”如:“阿云”“阿莲”等。

4.普通话带“子”尾的,尤溪话不带或带其他词尾或单音重复。如:

柿(柿子)袜(袜子)茄(茄子)

椅头(凳子)椅条(椅子)瓶瓶(瓶子)簿簿(簿子)

二.尤溪话中还存有一部分古言词。由此可见在方言中较好地保存了古代文言。如:目珠(眼睛) 涂(泥土)曝(晒)拍(打)

贼(小偷)面(脸)调羹(汤匙)面巾(毛巾)

三.从词“头”进行分析。

头,尤溪话读tau,作单音节词是名词、序数词、量词、方位词。

1.尤溪话中的量词不如普通话丰富,“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词。如:

一头鱼一头牛一头猪一头羊一头狗一头兔子一头鸡一头鸭一头蛇等等

几乎所有的牲畜都是用“头”来表示计量的。

2.“头”还可以作为地名,是约定俗成的表示方位的一种符号。如尤溪地名中:

埔头际头洋头岭头湖头墩头东溪头蔡岭头等等

3.“头”还可以表示序列,“第一”的意思,也可写作“头头”。如:

头顿(第一顿)他考了头头名。(第一名)

4.在时间上,“头”可以表示早先、先前的意思。如:

头先:早先、先前、前头头前:先前、刚才“伊~来过”:他刚才来过

还可以表示空间上的前面,如:

目珠头(眼前)面头前(面前)

腾冲方言与普通话对比

腾冲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全县有少数民族约26种39392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6%,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共6种,即傣族、傈僳族、回族、傣族、白族、阿昌族。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交际用语。 现代汉语的形成,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它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汉语源远流长,使用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阔,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方言。主要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大方言。汉语各个方言之间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的语言对应规律却相当整齐,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也大体相同。各方言之间的最大差别在语音上。语音差别之大,甚至达到不同方言区相互听不懂的地步。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历史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腾冲话。腾冲方言属于现代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腾冲方言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之处,又区别于普通话。 一、腾冲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别 腾冲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别较大。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口大约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话分布的地域广泛,受当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方言的发音也是千差万别的。西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在声、韵、调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腾冲话是西南方言的一部分,除具有西南方言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自的特点。 1、阳平的变调 腾冲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基本能够对应普通话中有四个调值: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归并为四个调类:阴、阳、上、去。腾冲方言却有五个调值,归并为五个调类,因为腾冲方言中保留着很多古入声字,所以腾冲话中除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外,还有入声。入声调比较复杂。腾冲话中的入声调可归入阳平调,因为入声调只在单念或停顿时才能体会到短促的喉音韵尾,如说:“一”、“吃鱼”,就觉得喉头有一种紧缩感。但说”一天”“鱼汤”时,“一”,“鱼”的声调就和阴平相同了。自元代以来,入声字从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古声调的平声字,入声字通过”平分阴阳,入派三声”而变成了其它声调,所以入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已无法对应。上表中“一、屋”都是入声字,在腾冲话中可归并入阳平,使腾冲方言五个调成为四个调: 衣、移(一)、椅、意 乌、吴(屋)、武、务 但是”一、屋”在普通话中不读阳平调,而读阴平调,可见入声调是不能和普通话声调对应的。 ㈡、分清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 以”i”和”e”为韵腹的鼻韵母,腾冲方言中没有后鼻韵母,所以”亲”和”青”都念”qīn”、”深”和”声”都念”shēn”。两组字中前一字为前鼻韵母,后一字应为后鼻韵平,读”qīng”和”shēng”。学普通话时应反复练习舌根后鼻辅音”√”的发音,以之和舌尖后鼻辅音”n”加以区别。 分辩前后鼻韵母相混的字,也可采用”记少不记多”,和”利用声旁类推”的办法。就常用字范围讲,读”ing”韵的声旁代表字有”并、丙、名、冥、定、亭、廷、宁、令、京、茎、景、敬、青、形、英、婴、营”等。读eng韵的声旁代表字有”朋、彭、孟、峰、曾、登、塄、争、正、成、呈、丞、乘、生、更、庚、亨”等。以”青”字为例,只要认准”青”,字为后鼻韵母,则以”青”字为声旁的”晴、情、清、晴、氰、请、菁、晴、精、靖、静”等字皆为后鼻韵母。 二、腾冲话与普通话在语汇上的差别

现代汉语一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襄阳话与普通话的对比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我来自湖北襄阳,虽然从小生活在一个襄樊话的环境里,但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比较大,襄樊方言说的不是很标准,甚至于有些词汇都不曾使用和明白。但还是能从襄樊话和普通话中比较出一些差异。襄樊话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存在语音、语法、和语汇上的诸多差异。 一、语音方面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因此襄樊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正如欧阳修那句话“语音轻略带秦”。 (1)声母方面,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樊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襄樊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樊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樊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樊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读gai、鞋读hai。 (2)在韵母方面,襄樊话襄樊话前后鼻音混淆,在有些区域内的方

言中几乎没有后鼻音,例如:庚读作跟、灵读作林等,只有an和ang 分得较为清楚;襄樊话中的合口呼韵母(uan、uen、uei)和撮口呼韵母(üɑn)与舌尖音相拼时往往会丢掉韵头u,读成开口呼韵母(an、en、ei),例如:对读dei、最读zei、暖读nan、端读dan、吨读den 等。 (3)声调方面,襄樊方言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只是各个声调的调值不同。普通话中的阴平是高平调55,而襄樊话是中升调35;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中升调35,而襄樊话则是全降调41;普通话中的上声是降声调214,襄樊话中则是高平调55;普通话中的去声是全降调51,而襄樊话中则是降声调214。除此之外,襄樊方言中的个别词语有特定读法,例如:去读作ke。并且口语中多带儿化音和卷舌音,例如“子”在词尾时经常被读作卷舌音,显得诙谐俏皮。 二、语法方面 襄樊话的句子组合上在有些时候与普通话不同。例如:你敢不去不敢?(你敢去不敢去?你敢不敢去?)。还有就是襄樊话中多加语气词,例如:“靠边起走”其中“起”读轻声。整句话意思是靠边走。还有“是不是撒”中的“撒”也表示语气。 三、语汇方面 作为一种独立的方言,襄樊话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尤其在亲属称谓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说姑姑一词在襄樊话中叫“念儿”,甚至有人写作“女+念”,生造了一个字;最常用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话和普通话的比较 尤溪县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三明市中部,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毗邻闽清、永泰、沙县、大田、南平、德化,素有“闽中明珠”之称。通行尤溪话(尤溪话,这是一种兼有闽南、闽中和闽东方言特点的混合型方言。) 我们尤溪确实是各种闽方言的过渡区,可以说是中国汉语方言最杂的县之一!县志记载:“我国方言最杂的是福建和浙江,福建方言最杂的是南平地区,南平地区方言最杂的是尤溪县!”(我县原属于南平地区,解放后划入三明市管辖)。本文就对尤溪话与方言进行一个粗略的比较,无法找到确切普通话对应字的将用同音字或者汉语拼音来标示。 一.构词法比较(括号内表示普通话) 1.尤溪话是单音词,普通话是双音词: 月(月亮)旱(干旱)湿(潮湿)蚁(蚂蚁)柴(柴火)力(力气) 禾(稻子)稗(稗子)浆(浆糊)俭(节俭)炭(木炭)瓯(小碗) 2.尤溪话是双音词,普通话是单音词: 老蛇(蛇)松柏(松)霜冰(冰)蚕虫(蚕) 尤溪话和普通话词素颠倒顺序的: 天晴(晴天)鸡母(母鸡)人客(客人)头前(前头) 菜咸(咸菜)下底(底下)闹热(热闹)臭酸(酸臭) 此外,在表示动物公母之时,对于母的牲畜都是颠倒顺序的,几乎没有例外。如: 鸭母牛母狗母猪母等等 而在表示公牲畜时,一般是发一个gu的音,如:牛gu 狗gu 羊gu 3.尤溪话的词头与普通话不同,尤溪话的亲属称呼常以“阿”开头,如: 阿爸(爸爸)阿姑(姑姑)阿婶(婶婶)阿嫂(嫂嫂)阿妹(妹妹) 在尤溪话中,对朋友的昵称往往是取其名字末字,称“阿~”如:“阿云”“阿莲”等。 4.普通话带“子”尾的,尤溪话不带或带其他词尾或单音重复。如: 柿(柿子)袜(袜子)茄(茄子) 椅头(凳子)椅条(椅子)瓶瓶(瓶子)簿簿(簿子) 二.尤溪话中还存有一部分古言词。由此可见在方言中较好地保存了古代文言。如:目珠(眼睛) 涂(泥土)曝(晒)拍(打) 贼(小偷)面(脸)调羹(汤匙)面巾(毛巾) 三.从词“头”进行分析。 头,尤溪话读tau,作单音节词是名词、序数词、量词、方位词。 1.尤溪话中的量词不如普通话丰富,“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词。如: 一头鱼一头牛一头猪一头羊一头狗一头兔子一头鸡一头鸭一头蛇等等 几乎所有的牲畜都是用“头”来表示计量的。 2.“头”还可以作为地名,是约定俗成的表示方位的一种符号。如尤溪地名中: 埔头际头洋头岭头湖头墩头东溪头蔡岭头等等 3.“头”还可以表示序列,“第一”的意思,也可写作“头头”。如: 头顿(第一顿)他考了头头名。(第一名) 4.在时间上,“头”可以表示早先、先前的意思。如: 头先:早先、先前、前头头前:先前、刚才“伊~来过”:他刚才来过 还可以表示空间上的前面,如: 目珠头(眼前)面头前(面前)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区的方言,本质是属于胶辽官话中的一种,其形成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源于来自于山东移民影响的胶东官话,另外一个方面是又得到了普通话、东北话等等多种的影响。具体而言,大连市方言中含带着胶东官话方言的基因,同时又处于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发展,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大连方言;普通话;研究;语音比较 大连地区,其所在地区的方言主要是由于经过了方言区的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于大连地区的语言来说,几乎是很难进行有效的区分与分类。同标准普通话而言,大连方言在语音方面与语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本文中主要是探讨了大连地区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分析两者之间在语音系统的不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希望本文的完成能够对于大连地区有效的推广普通话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大连方言概况 (一)大连市概况 大连市,旧名滨城,是辽宁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大连是在辽东半岛中辽宁省的南部位置,背部坐拥中国东北地区,处于黄渤海岸区域,同时其余山东半岛是隔海相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连市是国内非常有名的经济、贸易、工业发展等等重要的港口城市,另外其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连方言 大连方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方言,主要是由角度的方言, 具体来说,大连方言的集中区域位于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地区。从历史上来说,在清朝的时候,大连就是一个由很多的少数民族所组成的第一个地方,在当前的大连,民众是大多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清朝初期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战事频繁,加上多年的自然灾害不断,山东移民开始逐渐的迁至大连地区,山东的胶东话传入大连。 (三)普通话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浅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

浅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 潮汕方言,亦称为潮州话、潮语,汉语方言之一,为闽南方言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有华人的地区。本文所说的“潮汕方言”描写的是以汕头话为主,兼及潮州、澄海、饶平一带的方言土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此可见,在词汇方面,普通话以北方话为主。 那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又有何差别呢? 一、潮汕方言某些词语鲜明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潮汕方言的某些词所反映的实体是北方话地区所罕见的,也即是说,这些词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都是南方,甚至是潮汕本地的“土特产”。 例如“薄壳”(一种贝壳类水产)、“蛇鱼”(一名“佃鱼”, 又名“豆腐鱼”,是一种通体雪白、软骨尤鳞的鱼类水产)、“春篓”〔“篓”音同“蕊”, 一种用以盛放祭品或礼品的有盖油漆绘花竹制篮子,也叫“花篮”)。 由于这些东西是土特产,所以鲜为北人所知,典藉乃至小说笔记也很少涉及,要找到它们的源头很难。由于北方方言区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也就没有代表这些东西的词。所以,普通话中往往找不到相应的词来翻译它们。 二、潮汕方言保留诸多古汉语词汇。 潮州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源自闽南语(莆田话),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在唐朝后期、南宋末年、元朝后期、明朝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古汉语。据考证,现在的潮汕话应该是在明中叶闽人(入闽汉人)进入潮汕之后才定型的,因此保留下来了许多古汉语词汇,与普通话差别甚大。 1、潮汕方言中某些词所反映的内容是普通话中所有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比如:衫裤。作为一个双音节词,普通话中已不用了。但在潮汕话中它却是个基本词,词义与普通话的“衣服”完全相同。这个词在唐代已出现。《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初定之时无衫挎,大归娘子没沿房(嫁妆)。”“衫挎”同“衫裤”。至明代白话小说仍使用,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但每夜张胜只是和衣而睡,不脱衫裤,亦不去鞋袜。”这个词大概北方方言是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普通话既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因此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每个大方言区又可细分,而今天所要讨论研究的常德方言就属于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常德位于湖南西北部,故常德方言是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和武汉方言也比较相近,与普通话同属北方方言语系,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京话的特征,体现在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影响,又体现出一些湘方言的特点。虽同为北方方言语系,但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是造成了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 首先谈谈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同”。两者同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较接近。 (一)语音方面: 常德方言大多数常用的基本字词发音都与普通话相同或相近,主要体现在名词与动词上。如名词:“你”,“她”、“天气”、“衣服”“洗衣机”等,动词:“打”、“穿”、“看”、“起床”、“跑步”、“落下”等。 (二)词汇方面: 常德方言保留了普通话许多基本词汇。如:“开花结果”、“做作业”、“看电视”、 “买东西”、“菜园”、“花生”、“袜子”、“茄子”,“一排”等等。 (三)语法方面: 常德方言的语法和普通话的语法大体一致。基本都呈(定)主+(状)谓+宾(补) 的结构。如常德方言中的“他打我”与普通话中的“他打我”就是完全相同的 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太阳出来哒”与“太阳出来了”,除助词的发音的 不同,都是简单的主谓结构,“我是老师”与“我是老师”,都是典型的主系表 结构的简单句,又如“她爸爸到山上砍打好多枯树当柴火烧”与“她的爸爸去 山上砍了很多枯树当柴烧”这样较复杂的单句的语法结构也是一致的。 而常德方言与普通话的“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与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异较小。 (一)语音方面: 1、声母:①常德方言中鼻音和边音是不分的,即n与l不分。如:“你”与“里” 同音,“牛”与“留”同音。 ②普通话中卷舌音在常德方言中变成相应的平舌音。如:“是”(shi), 常德方言读si,“迟”(chi),常德方言读ci,“长”(zhang),常德方言读zang。 ③常德方言中,r读y和ng的音。如:“入”(ru),常德方言读yu, “肉”(rou),常德方言读ngou,“柔软”(柔软),在常德方言中读ngou ngan。 ④常德方言中,f与h不分。如:“花”(hua)与“发”(fa)同音。 ⑤部分声母是jqx的字读gkh。如:“减”(jian)读gan,“壳”(ke) 读kuo,“涎”(xian)读han。 ⑥常德方言中声母为零声母或为y的读ng。如:“安”(an)读ngan,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是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河南话属于北方话,与普通话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 语音包括“音”和“调”两个要素。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情况大致如下: 1. 音调完全相同的有50个,占1.4%; 2. 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3150个,占90.0%; 3. 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100个,占2.8%; 4. 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140个,占4.0%; 5. 音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30个,占0.9%; 6. 音调变化无明显规律的有30个,占0.9%。 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一、音调完全相同的如: 他、她、它(tā) 役、毅、疫、邑、译、肄、逸(yì) 哥(ɡē) 阁、格(ɡé)博、搏、驳(bó) 及、级、吉(jí) 结(jié) 把(bǎ) 华(huá) 国(ɡuó) 职、执(zhí) 菊、鞠(jú) 福(fú) 答(dá) 竹(zhú) 必(bì) 与(yǔ) 粒(lì) 叔(shū) 术(shù) 丛(cónɡ) 刊(kān) 绍(shào) 二、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以“马、妈、骂、麻”为例。这四个字在河南话中(以郑州、开封一带的语音为代表)分别是“第1声、第2声、第3声、第4声”,而在普通话中分别是“第3声、第1声、第4声、第2声”。对应起来就是: 河南话普通话 第1声→第3声 第2声→第1声 第3声→第4声 第4声→第2声 所以,这个对应规律不妨称为“3142律”。(下面用─、/、√、\分别表示第1、2、3、4声) 如:河南人忠厚老实勤劳善良聪明智慧勇敢坚强

河南话:\\\/√─ \\\√ \/\√√——/\ 普通话:///─ \√ ///\/—/\\√√—/ 三、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 1.第一声变第二声如: 仆(pū→pú) 扛(kānɡ→kánɡ) 焚(fēn→fén) 儒(rū→rú) 2.第一声变第四声如: 腹(fū→fù) 档(dānɡ→dànɡ) 设(shē→shè) 悼(dāo→dào) 隘(āi→àì) 3.第二声变第三声如: 北(béi→běi) 法(fá→fǎ) 塔(tá→tǎ) 铁(tié→tiě) 骨、谷(ɡú→ɡǔ) 曲(qú→qǔ) 尺(chí→chǐ) 乙(yí→yǐ) 渴(ké→kě) 甲(jiá→jiǎ) 轨(ɡuí→ɡuǐ) 冶(yé→yě) 4.第二声变第四声如: 末、莫、沫(mó→mò) 蜜、密、秘(mí→mì) 灭、蔑(mié→miè) 木、目(mú→mù) 质(zhí→zhì) 若、弱(ruó→ruò) 畜、蓄(xú→xù) 纳、捺(ná→nà) 妇、复、付(fú→fù) 恶(é→è) 各(ɡé→ɡè) 辣、蜡、腊(lá→là) 力、立、栗(lí→lì) 袜(wá→wà) 握(wó→wò) 物(wú→wù) 列、烈、裂、猎(lié→liè) 鹿、录、陆(lú→lù) 率、律、绿(lǘ→lǜ) 洛、落、络、骆(luó→luò) 怯(qié→qiè) 月、越、悦、阅、奥(yé→yè) 叶、页、业、腋、液(yé→yè) 入、褥(rú→rù) 日(rí→rì) 召(zháo→zhào) 赠(zénɡ→zènɡ) 5.第三声变第二声如: 娱、愉、舆(yǔ→yú) 什(shě→shén) 6.第四声变第一声如: 猫(mào→māo) 孵、敷(fù→fū) 四、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1.河南话中凡是由声母z、c、s与韵母i、ü 拼成的音节,z、c、s一律相对应地换成j、q、x。如: 挤(zi→ji) 千(ciɑn→qiɑn) 修(siu→xiu) 精(zinɡ→jinɡ) 秋(ciu→qiu) 须(sü→xü)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 普通话中语音词汇语法有和方言词相同的部分,但是却有更多不同的部分。这里我想就词汇部分谈一下普通话与我所在方言区(河南方言郑开片)中词语的异同。 一、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 据科学统计,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极强的一致性。大多数相同的词语是基本词汇的核心词语:如大风,下雪,下雨,平原,荒地,阴天,松树,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说,古代的普通话。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近代代表方言为标准河南话,与普通话发音完全一致,圆润、宛转,在豫剧节目中的对白中使用,实际上并不存在使用人群。然而标准河南话是在郑州话的基础上形成的。沿京广铁路地区,北至河北石家庄,南至驻马店,口音接近郑州话。尚有洛阳城市话,洛阳老城话,豫西山区话,豫东话,信阳话等。 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 河南方言属于北方的地方话。用词和普通话的区别不像南方的那么明显,语速也不快。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音调感没有普通话平仄变化那么明显,声调很平实,没有过多变化.河南方言接近普通话,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不见,在英语中可见。有一部分在韵母和声母的区别上,除了在某些字的发音不同外,大部分为语调不同。 即普通话中的1234声对应河南话的3214声 普通话转换为河南话的简单方法。由于空间内部的相对封闭性,各市县又形成了稍微不同的方言。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虞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语音(音变,调变,儿化音) 形同义异的单音节词语 1.中(zhōng)普通话里“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心、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持续状态等义。虞城方言里,“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花普通话中,“花”的意义主要有:花朵、花费等意义;虞城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男子很风流,行为不端之意,读上声调。例如:他这个人呀,花类很!。 3.得普通话作实词的“得”有“得到、适合”等意义。虞城方言里的“得”读作dēi,调类为上声,它除了有普通话的义项外,还可指日子过得舒服或满意的意思。例如: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过得很舒服”的意思。 4.烧“烧”在普通话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虞城话里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的意思。上声调。例如:你烧啥烧?有什么可烧的? 6.寻“寻”在普通话里是“找”的意思,在虞城话中读作xin,阳平,专指“找对象”,如有人这样问你“你寻上没有?”就是问你找没找到对象。 7.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在虞城方言里,“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又有“胡说、说大话”的意思。例如:①咱们喷喷吧!②别听他瞎喷! 8.板“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虞城方言里的“板”读作阳平,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例如:赶快把这脏东西板了! 9.瓤“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虞城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的意思,读作阳平调。例如:①他开车的技术真不瓤。②他瓤得很,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发音在英语中可见 形同义异的双音节词语 1.光棍“光棍”在普通话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与“光棍儿”意思不同),虞城方言里“光棍”有“厉害、凶狠”之意,“光”读作入声,“棍”为阳平。例如虞城话“你光棍啥?”就是普通话的“你厉害什么呀你?” 3.老婆虞城方言里“老婆”一词若把“婆”读成儿化,就不再是普通话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妇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这个老婆儿真有意思。方言里就是“这个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4.喝汤“喝汤” 两音节都读作阳平。在河南话里主要是“吃晚饭”的意思。尤其是在农村,傍晚,家长喊孩子回家吃饭,常常这样喊“某某,快回来喝汤了!” 5.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或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来。”在虞城话里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一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比如,“这事回来再说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这事以后再说吧!”的意思,“回”读作入声,“来”读作轻声。 6.老头儿普通话里“老头儿”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还有“女人的配偶”之意。“老”读作阴平,“头儿”读作入声。 7.不管在普通话里“不管”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其呼应,而在河南话里,它却是“不能够、不可以”的意思。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张不管跳上去。“不”读作阳平,“管读阳平 8.力量虞城方言里“力量”的“力”读作入声,它除有普通话“力气、能力”之意外,还有“好、干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力力量量”,意思仍为“好、干净利落”。例如:他把事情办得力力量量哩。意思就是“他把事情办得干净利落”。 义同形异的单音节词 1.白在河南方言里,“白”读作入声调,是“别、不要”的意思,例如:你白说了,我早就着

与普通话常德方言的比较分析1

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划分为七大主要方言区,即北方话区(官话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客家话区、闽语区和粤语区。北方话是现代汉名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和西南各省区。吴语区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及其毗连的赣东北、闽北地区,安徽南部的有些市县也分布有吴语。湘语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少数几个县。赣语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北省东南一带。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闽语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台湾等省。粤语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 从我国汉语的分布来看,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西南官话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常德位于湖南的西北部,故常德方言是西南官话,和武汉方言也比较相近,与普通话同属北方方言语系,有较亲的联系。常德方言是湖南地区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方话的特征;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的影响,又往往体现出一些湘方言的特点。 虽然同为北方方言语系,但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是造成了常德方言与普通话"大同"之中的"小异",主要集中在语调和语音的变形、以及一些特色短语上。 一、语音的区别 在常德方言中鼻音和边音是不分的,n 与l 是不具备辨别意思的作用的。如: “男”(nan)和“兰”(lan)同音,“你”(ni)和“理”(li)同音,“那”(na)和“辣”(la)同音等。 ng为舌根鼻音,普通话中声母为零声母还有部分y开头的读ng。如:

方言对于普通话推广的影响

方言对于普通话推广的影响 摘要:经过一个学期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我们对中国语言的发展的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了解到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同时,本学期我进行了普通话的测试,使我对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关键字:普通话推广方言因素影响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由于中国很早就统一了语言,而各个地区又由于其自身的传统和习惯而保留了自己的一部分特点,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所以我们称之为“方言”。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 普通话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从推广的广度还是学习质量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仍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飞速普及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程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国家标准语的普及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普通话的推广有其无可代替的优势。然而,半个世纪以来的推普过程中,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仍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诸多碰撞,我国的语言文明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着。 一、七大方言简介 (一)北方话区 北方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以北京话为代表,又叫北方方言或官话,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和西南各省区,占汉语分布面积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方言。在语音方面,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二)吴语区 吴语也叫江浙话,从现在的影响看,应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苏省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及其毗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区,安徽省南部十余个市县也穿插 分布有吴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是北方话之外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语音方面,声母最主要的特征是中古全浊声母至今仍保留浊音音位,全浊声母在起首或单念时通常清化,即“清音浊流”,只在词或语句中维持浊音。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韵母在吴语是以单元音为主体的 (三)湘语区 湘语也叫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少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