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基于CST参数化的翼型外形和气动特性研究-李杰(6)

20基于CST参数化的翼型外形和气动特性研究-李杰(6)
20基于CST参数化的翼型外形和气动特性研究-李杰(6)

第二十八届(2012)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

基于CST 参数化的翼型外形和气动特性研究

李 杰 徐 明 李建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6)

摘 要:直升机的旋翼翼型对旋翼流场和气动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翼型气动外形和气动特性

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选用类别形状函数变换法(CST )来表示翼型。CST 方法是通过类别函数和形状

函数来表示几何外形的外形参数化方法。利用CST 参数化方法表示翼型外形,得到翼型点坐标。导入

GAMBIT 中划分翼型流场结构网格,本文采用N-S 方程为主控方程,选用S-A 湍流模型,利用FLUENT

软件计算翼型上下表面的压力系数分布。将FLUENT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可以看出

CST 参数化方法描述翼型外形的精度较高。

关键词:CST 参数化方法,翼型,N-S 方程,FLUENT

1 引言

旋翼是直升机的主要升力来源,旋翼气动特性的好坏决定了它的垂直起降、空中悬停等性能,

而旋翼的气动特性又和旋翼桨叶翼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旋翼翼型在提高旋翼升力、降低噪声水

平、改善失速特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旋翼翼型气动外形和气动特性研究对改善直升

机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旋翼翼型优化设计过程中,气动外形参数化方法对优化设计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优化设计

所选用的参数化方法在保证最优解在设计空间中的同时,必须能够使用尽量少的参数和足够高的精

度来定义几何外形,以降低设计过程中的计算量。

目前,几何外形参数化方法有很多种,例如,CST 方法、B 样条曲线法、Hicks-Henne 法和PARSEC

方法等。其中,CST 方法的参数少且精度高。因此,本文选用CST 参数化方法来表示翼型的几何外

形,并且对翼型的CST 参数化残差进行分析。

CST 方法中,类别函数用来定义几何外形的种类,从而形成基本的几何外形,所有同类型几何

外形都由这个基本外形派生出来。形状函数的作用是对类别函数所形成的基本外形进行修正,从而

生成设计过程中的几何外形。

使用FLUENT 计算翼型的气动特性,观察CST 参数化翼型的表面压力系数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

以及分析误差。

2 CST 参数化方法基本原理

CST 参数化方法使用一个类别函数()ψ1

2N N C 和一个形状函数()ψS 来表示翼型外形。 若翼型后缘封闭:

()()()ψψψξS C N N ?=1

2 (1) 其中c /z =ξ,c /x =ψ,c 为翼型弦长。

若翼型后缘不封闭:

()()()ξψψψψξ??+?=S C N N 1

2 (2)

其中ξ?为翼型后缘厚度项。

类别函数(

)ψ12N N C 定义为: ()()21121N N N N C ψψψ-?= (3)

其中N1和N2定义了所表示的几何外形的类别。

通过用n 阶Bernstein 多项式的加权和作为()ψS 的表达式:

()()()[]i n i i n n i

n

K B S -==-=?=∑∑ψψψψ1b b 0i i n 0i i (4)

)!

(!!i n i n K i n -= 其中b i ,i=0,1,…,n 是权重因子,组成几何外形的n+1阶参数向量b 。

参数向量b =(b 0,b 1,…,bn )通过以下矩阵方程求出:

(b 0,b 1,…,bn )=(ξ(ψ0),ξ(ψ1),…,ξ(ψn ))·A (5)

其中:

A=1

501150110501050101501110501015010150110050100-??????? ???????????)(ΨC )(ΨB )(ΨC )(ΨB )(ΨC )(ΨB )(ΨC )(ΨB )(ΨC )(ΨB )(ΨC )(ΨB )(ΨC )(ΨB )(ΨC )(ΨB )(ΨC )(ΨB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6) 表示形状函数时,如果使用过高阶的Bernstein 多项式,会导致参数化过程的病态化,使CST

方法对几何外形表示的精度降低。所以在使用CST 参数化方法进行几何外形的参数化时候,应该合

理选择多项式的阶数,既保证表示精度,又保证参数化过程数学形态良好。研究表明,使用3阶与

10阶之间的Bernstein 多项式能满足CST 参数化过程中的要求。

本文选用4阶Bernstein 多项式来表示NACA0012翼型的形状函数,选用5阶Bernstein 多项式

来表示OA212翼型的形状函数。如图1所示为使用4阶Bernstein 多项式的CST 方法对NACA0012

翼型进行参数化表示的残差。如图2所示为使用5阶Bernstein 多项式的CST 方法对OA212翼型进

行参数化表示的残差。

图1 NACA0012翼型的CST 参数化残差 图2 OA212翼型的CST 参数化残差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对翼型进行参数化表示时,使用4阶和5阶Bernstein 多项式分别表示

NACA0012翼型和OA212翼型的形状函数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满足一般风洞模型的精度要求。如

图3所示为4阶Bernstein 多项式CST 参数化翼型与NACA0012翼型对比,如图4所示为5阶Bernstein

多项式CST 参数化翼型与OA212翼型对比。

图3 CST 参数化翼型与NACA0012翼型对比 图4 CST 参数化翼型与OA212翼型对比

3 翼型表面压力系数fluent 计算

3.1 控制方程

流体流动要受物理守恒定律的支配,基本的守恒定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

量守恒定律。如果流动处于湍流状态,系统还要遵守附加的湍流输运方程。控制方程是这些守恒定

律的数学描述,包括连续方程、N-S 方程、能量方程等。

本文采用N-S 方程作为主控方程,其形式为:

u S x

p z u z y u y x u x z uw y uv x uu t u +??-????+????+????=??+??+??+??)()()()()()()(μμμρρρρ (7) v S y p z v z y v y x v x z vw y vv x vu t v +??-????+????+????=??+??+??+??)()()()()()()(μμμρρρρ (8)

w S z

p z w z y w y x w x z ww y wv x wu t w +??-????+????+????=??+??+??+??)()()()()()()(μμμρρρρ (9) 其中S u ,S v,S w 是N-S 方程的广义源项。

3.2 湍流模型

FLUENT 提供了无粘模型、层流模型、Spalart-Allmaras 单方程模型、k ε-双方程模型、k ω

-双方程模型、Reynolds 应力模型、大旋涡模拟模型等。

本文数值计算采用Spalart-Allmaras 单方程模型进行计算。Spalart-Allmaras 单方程模型,这是用

于求解动力涡粘输运方程的单方程模型,在方程里不必要计算和局部剪切层厚度相关的长度尺度。

Spalart-Allmaras 单方程模型是专门用于求解航空领域的壁面限制流动,对于受逆压力梯度作用的边

界层流动,比较适用。由于引进了壁面函数法,Spalart-Allmaras 模型用在较粗的壁面网格时也可取

得较好的结果。

Spalart-Allmaras 模型中的输运变量是与涡粘性t v 相关的量v ,除在粘性次层内,v 和t v 相等。 v 的输运方程为

21()j j v b v v j dv v v G v C Y dt x x x ρμρσ????

??

??????? ?=+++-?? ??????????????

(10) 其中v G 是湍流粘性生成项,v Y 是近壁(粘性影响)区由壁面阻塞和粘性阻尼引起的湍流粘性耗散项,

v σ和2b C 是常数。

3.3 边界条件

图5 翼型流场整体网格图 图6 翼型流场局部网格图

图5所示为翼型流场整体网格图,设置圆弧AB ,线段BD ,线段AC 为速度进口(velocity inlet ),

设置线段CD 为压力出口(pressure outlet ),设置翼型上下边线为壁面(wall )。图6所示为翼型流场

局部网格图。

4 算例分析及讨论

利用CST 参数化方法表示NACA0012

翼型,

选用该翼型作为计算翼型。分别对两种状态下的翼

型进行FLUENT 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吻合程度。

状态一:选用NACA0012翼型作为计算翼型。来流马赫数0.01,迎角0.0o,雷诺数为1×104。

状态二:选用NACA0012翼型作为计算翼型。来流马赫数0.3,迎角3.0o,雷诺数为4×106。

图7 翼型压力系数对比(状态一) 图8 翼型压力系数对比(状态二)

图7和图8分别表示在两种状态下翼型表面压力系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从图中可以

看出,FLUENT 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表明本文选用的主控方程和湍流模型是合理的。进一步

验证了使用CST 参数化方法描述翼型是可行的,并且精度是比较高的。

5 结论

(1)通过CST 方法对翼型进行参数化分解,可以使用较少的参数来定义较大的设计空间,从

而方便的进行相关外形的优化设计。

(2)使用4阶和5阶Bernstein多项式分别表示NACA0012翼型和OA212翼型的形状函数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满足一般风洞模型的精度要求。

(3)CST参数化翼型与NACA0012翼型的外形吻合良好,CST参数化翼型与OA212翼型的外形吻合良好,表明CST参数化方法不仅适用于对称翼型,而且适用于非对称翼型。

(4)FLUENT计算出的翼型表面压力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主控方程和湍流模型的选用是合理的,进一步验证了CST参数化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关晓辉,李占科,宋笔锋,CST气动外形参数化方法研究,航空学报,2011.

[2]谢飞,低马赫数低雷诺数翼型非定常流数值模拟,西北工业大学,2003.

[3]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约翰D.安德森,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张磊,陈红全,基于CST参数化的翼型优化遗传算法研究,航空计算技术,2011.

[6]Brenda M. Kulfan,A Universal Parametric Geometry Representation Method —“CST”,AIAA 2007-62,2007.

[7]Ngoc Anh Vu,Jae Woo Lee,Sayyidati Mirah Fadillah,Sang Ho Kim,Aerodynamic Desigh Optimization of Helicopter

Rotor Blades Including Airfoil Shape for Forward Flight,Korea,2012.

The Study of Airfoil Shape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CST

Li Jie Xu Ming Li Jianb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Rotorcraft Aeromechanics Laborator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 The helicopter rotor airfoil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low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airfoil shape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very necessary. The airfoil shape is expressed by Class-Shape-Transformation in this paper. Class-Shape-Transformation is a parameter method that geometrical appearance is expressed by Class Function and Shape Function. The appearance of NACA0012 is expressed by CST, and then we can get airfoil point coordinates. Importing airfoil point coordinates into GAMBIT, and then dividing grid structure. Using the N-S equations a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turbulence model in this paper.

Calculating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of airfoil.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FLUENT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n we can analyse the error. The precision of describing the airfoil shape by CST is high.

Keywords: Class-Shape-Transformation; airfoil; N-S equations; FLUENT

翼型气动特性实验指导书2017版

《空气动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翼型压强分布测量与气动特性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测定物体表面压强分布的方法,用多管压力计测出水柱高度,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出翼型表面压强分布。 2 测定给定迎角下,翼型上的压强分布,并用坐标法绘出翼型的压强系数分布图。 3 采用积分法计算翼型升力系数,并绘制不同实验段速度下的升力曲线。 4 掌握实验段风速与电流频率的校核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 风洞:低速吸气式二元风洞。实验段为矩形截面,高0.3米,宽0.3米。实验风速 20,30,40V ∞=/m s 。实验段右侧壁面的静压孔可测量实验段气流静压p ∞,实验段气流的总压0p 为实验室的大气压a p 。 表2.1 来流速度与电流频率的对应(参考) 表2.2 翼型测压点分布表 上表面 下表面 (2) 实验模型:NACA0012翼型,弦长0.12米,展长0.09米,安装于风洞两侧壁间。模

型表面开测压孔,前缘孔编号为0,上下翼面的其它孔的编号从前到后,依次为1、2、3 ……。(如表-2所示) (3) 多管压力计:压力计斜度90θ=,压力计标定系数 1.0K =。压力计左端第一测压管 通大气,为总压管,其液柱长度为I L ;左端第二测压管接风洞收缩段前的风洞入口侧壁静压孔,其液柱长度为IN L ;左端第三、四、五测压管接实验段右侧壁面的三个测压孔,取其液柱长度平均值为II L 。其余测压管分成两组,分别与上下翼面测压孔一一对应连接,并有编号,其液柱长度为i L 。这两组测压管间留一空管通大气,起分隔提示作用。 三、实验原理 测定物体表面压强分布的意义如下:首先,根据表面压强分布,可以知道物体表面上各部分的载荷分布,这是强度设计的基本数据;其次,根据表面压强分布,可以了解气流绕过物体时的物理特性,如何判断激波,分离点位置等。在某些风洞中(例如在二维风洞中,模型紧夹在两壁间,不便于装置天平),全靠压强分布来间接推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升力或力矩。 测定压强分布的模型构造如下:在物体表面上各测点垂直钻一小孔,小孔底与埋置在模型内部的细金属管相通,小管的一端伸出物体外(见图1),然后再通过细橡皮管与多管压力计上各支管相接,各测压孔与多管压力计上各支管都编有号码,于是根据各支管内的液面升降高度,立刻就可判断出各测点的压强分布。多管压力计的原理与普通压力计相同,都是基于连通器原理,只是把多个管子装在同一架子上而已,这样就可同时观察多点的压强分布情况,为了提高量度的准确性,排管架的倾斜度可任意改变。 图3.1 接多管压力计上各相应支管 图3.2 实验安装示意图

超声速翼型和亚声速翼型的气动特性

超声速翼型和亚声速翼型的气 动特性 总负责:祝恺辰(071450704) 组员:辛宏宇(071450703)

超声速和亚声速翼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超声速翼型需承受激波阻力。 激波 超声速气体中的强压缩波。微扰动(如弱压缩波)的叠加而形成的强间断,带有很强的非线性效应。 经过激波,气体的压强、密度、温度都会突然升高,流速则突然下降。压强的跃升产生可闻的爆响。如飞机在较低的空域中作超音速飞行时,地面上的人可以听见这种响声,即所谓音爆。理想气体的激波没有厚度,是数学意义的不连续面。实际气体有粘性和传热性,这种物理性质使激波成为连续式的,不过其过程仍十分急骤。因此,实

际激波是有厚度的,但数值十分微小,只有气体分子自由程的某个倍数,波前的相对超音速马赫数越大,厚度值越小。 一、超音速薄翼型 翼型作亚声速运动和超声速运动时,对气流的扰动有很大不同 根据动量定律,向前流出的气体将给翼型一个像后的反作用力,它有一个阻力分量;而从控制面向后流出的气流对翼型有一个推力分量;同理,向前流入控制面的气流将给翼型一个阻力分量。而向后流入控制面的气流将给翼型一个阻力分量。从控制面垂直进出的流动不会是翼使翼型承受阻力或是推力。这样,在无粘性流体中作亚胜诉流亚声速扰动无界 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也是一种激波 超声速扰动限于前马赫锥后,前半部压缩,后 半部膨胀,扰动均沿着波德传播方向即垂直于马赫波

动的翼型不承受阻力(推力与阻力相消),而超声速翼型将承受阻力,这种与马赫波传播有关的阻力称为波阻。 超声速流动中,绕流物体产生的激波阻力大小与物体头波钝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钝物的绕流将产生离体激波,激波阻力大;而尖头体的绕流将产生附体激波,激波阻力小。 因此,对于超声速翼型,前缘最好作成尖的,如菱形、四边形、双弧形。但是对于超声速飞机,总是要经历起飞和着陆的低速阶段,尖头翼型在低速绕流时,较小迎角下气流就要发生给力,是翼型的气动特性能变坏。为此,为了兼顾超声速飞机的低速特性,目前低超声速的翼型,其形状都采用小圆头的对称薄翼。

小展弦比机翼的低速气动特性

小展弦比机翼的低速气动特性 通常把的机翼称为小展弦比机翼。由于超声速飞行时小展弦比机翼具有低波阻的特性,所以这种机翼常用于战术导弹和超声速歼击机。其基本形状有:矩形、三角形、切角三角形、双三角形等。通常用锐缘无弯扭对称薄翼。 1、小展弦比机翼的绕流特点对圆角的薄翼,在小迎角下绕流为附着流,在前缘存在前 缘吸力。对于小展弦比机翼,只有在3-40下,才出现附着绕流而在更大迎角下,下翼 面高压气流绕过侧缘流向上表面,必定会在侧缘产生分离,在上翼面形成脱体涡。如下 图所示。这些脱体涡的出现将对上翼面产生更大的负压,从而造成更大的升力。这个升 力常称为涡升力。 造成小展弦比机翼的升力特性曲线为非线性的。如图所示。 2、前缘吸力比拟法(Polhamus,1966) 小展弦比锐缘三角翼,在较大迎角工作时,由于翼面上存在拖向后方的脱体涡,使升力特性曲线出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大展弦比附着流的方法不适应,“前缘吸力比法”是专为这种小展弦比机翼提出的。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存在拖体涡的翼面中总升力人为分解为:位流升力和涡流升力两部分之和。对于升力系数而言,有

其中,CLp为势流升力系数,CLv为涡流升力系数。 与小迎角下线化小扰动势流升力是不同的。 小展弦比锐缘三角翼在较大迎角下的势流升力L p 前者气流绕过机翼时未发生分离,存在前缘吸力,其势流升力包括法向力和前缘吸力的贡献;后者气流绕过机翼时出现分离,前缘吸力丧失,但分离流在上表面再附,其势流升力仅有是法向力在垂直于来流方向的投影。 根据适当的理论推导,得到 为系数,对于小迎角的情况 其中K p 说明,K 为势流升力线斜率。 p 对于脱体涡产生的涡升力,与涡的位置、形状、强度等有关,理论计算较为困难。吸力比拟法假定:旋涡在翼面上产生的法向力与绕过圆前缘所产生的吸力大小相等,方向转900向上。(相当于用前缘吸力比拟了涡升力) 从物理上讲,这种比拟实际上是设想当气流在前缘分离并再附于机翼上表面时,为了保持绕分离涡的流动平衡所需要的力与势流中前缘保持附体绕流所产生的吸力相等。 根据前缘吸力比拟,因前缘分离涡造成的法向力增量与前缘吸力相等。而涡升力等于该法向力增量在垂直于来流方向的投影。 由此导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