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复习题

史学史复习题
史学史复习题

二、名词解释

1属辞比事

属辞比事,是孔子作《春秋》时创立的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他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2.《东观汉记》

东汉官方修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明帝时诏令班固,刘珍等相继撰写。到献帝时修成。历时160余年。纪、表、志、传俱全,还创造了“载记”这一新体例。晋朝将之与《史记》、《汉书》、《东观汉纪》作为东汉王朝的当朝国史,合称“三史”。书中天人感应正统观念非常浓厚,维护美化统治者,间有失实之处

3.范晔

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河南淅川人),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35岁时不得志,“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著成《后汉书》。后因刘义康谋反受牵连处死,年仅48岁。今本《后汉书》是二人所写,纪、传是范晔著,志是西晋司马彪的著作。范晔把“忠义”作为衡量历史人物的重要条件;反对佛教、图谶和阴阳禁忌

4.裴松之

字世期,河东闻喜人。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裴氏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此注。裴注重点不在训诂名物,而在史料的补缺与纠谬,引用的书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博,其注文近于原著数倍。裴注被誉为南北朝三大名注之一。

5.国史之狱

国史之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

6.监修总裁。

修史的主管官,在清代史馆中,监修总裁一职并非所有史馆都有,只在实录馆、《明史》馆等重要史馆中设立。实录馆设立监修总裁,始于康熙六年。监修总裁负责史馆的全面管理工作,向史馆传达皇帝的谕旨,向皇帝汇报史馆的工作情况,提出与修史有关的建议,审定史馆各项规章制度、写作计划以及史书稿本、定本等。监修总裁例由内阁大学士监充。因为监修系朝廷重臣,外间事务繁多,有时兼领多个史馆,故而对史馆的管理不可能非常细致,其主要的任务是保证官修史书在政治问题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上与统治者的思想保持一致,协调史馆与各衙署之间的关系。监修总裁擢官他任或免职致仕,其职由后继者补任。

7.《史通》

中国古代史学上一部划时代史学批评著作

20卷52篇10卷39篇10卷13篇49篇。全书以内篇为主

8.“五志三科”

“五志三科”是刘知几在《史通》中所阐述的关于史书的选材原则的观点。五志是: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即要求史书要阐发封建道德礼仪,显扬封建秩序,总结古今治乱兴衰之经验教训,表彰统治者的功德业绩,树立典型楷模;三科为:叙沿革、明罪恶、旌怪异,即“礼仪用舍,节文升降则书之;君臣邪僻,国家丧乱则书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书事》)这一方面表现了刘知几的远见卓识,对史书的内容提出了更广泛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映了刘知几难以超脱封建等级名分的束缚。“五志三科”的意义在于突出史书写作中道义和伦理成分的含量,从而强调史书彰善惩恶的作用。

9.“史家三长论”

“史家三长论”: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著名史学观点。所谓“史才三长”,包括:史才、史学、史识。所谓“史才”,是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识”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

三、简答题(每题9分,共18分)

1.简述《左传》的史学贡献。

①《左传》改进了记事方法,在历史编纂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即第一次对事件有完整的叙述,记载详细了,并且言事兼备,所记之事完备了。

②《左传》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记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③《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善于写战争。

④《左传》叙事与论史相结合。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对所载史实或人物或直接发表议论,或引用他人言论进行评论,开创了“史论”之先河。

⑤《左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性提高了。《左传》对人与神、王道与霸道、法治与礼治、变革与守旧等的认识,都比《春秋》进步得多。

(一)改进了记事方法,在历史编纂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即第一次对事件有完整的叙述,记载详细了,并且言事兼备,所记之事完备了。(二)生动具体。(三)叙事与论史相结合。(四)思想性提高了。《左传》对人与神、王道与霸道、法治与礼治、变革与守旧等的认识,都比《春秋》进步得多。

2.简述《通典》的体例和史学思想。

体例:《通典》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政书”为体例的通史,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止,全书共200卷,共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类,每类又分列若干子目,共1500余条。每一典章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全按历史顺序排列材料,而每个项目又都各自立有标题。

史学思想:

1、创立典制体。分门别类,创立了典制体通史,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了史书自注方法。

2、主会通。(1)全面掌握资料,资料丰富。(2)将历代正史中的书志融会贯通,探本穷源,从古到今原原本本地叙述历史典制的起源、发展,充分揭示各项制度的利弊得失。

3、立分门。分九门,按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编排。

4、重论议。一方面,记历代“群士论议得失”,另一方面,以序、论、说、评、按等

形式发表己见,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5、倡经世。特点有:一是勇敢的批判精神。批评儒家经典“罕存法制”、“阙匡救之方”等;二是重实际讲实效。“以为君子致用在乎经邦,经邦在乎立事,立事在乎师古,师古在乎随时。必参古今之宜,穷始终之要,始可以度其古,终可以行于今。”三是把握社会症结,反映时代要求。

6、进化的历史观。一是反对“非今是古”;二是主张“变通”和“适时”,顺应历史发

展趋势。

3.简述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

根据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可以将史学史研究的内容规定为:历史编纂学、历史观、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史学评论、史官制度

4.陈寿史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对三国时期历史有认识上的全局考虑和编纂上的适当处置。既体现了尊魏,又显示了三分天下的事实;②评论人物基本准确,善于通过委婉隐讳的表述方法以贯彻史家的实录精神。③叙事简洁。

5.杜佑《通典》内容上和体裁上的特点。

①以制度分门立目,他每件事情都按所归属的门类做到以类归从,是第三种重要史学体裁。②讲求汇通。③重视论议,包括两方面内容:前人对历代典章制度的评论和自己对所做事实的评论

6.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史风气旺盛,史家辈出,史书数量剧增、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原因:(1)这一时期由于封建皇朝的迭起、对峙和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活动,以及门阀地主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活跃和中外交通的发展等历史特点的影响,由于思想领域中经学发展的相对削弱,《史记》、《汉书》在传播中不断扩大了史学的影响,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多途发展的气象。①统治阶级对重要史学的认识得到了深化,重视图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②私家修史的兴旺。此外这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如纸的普遍使用及印刷术的发明都推动了史学的发展

7.唐代史馆制度与设馆修史的优点和局限。

优点:史馆制度对唐代史学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和丰富的史料,为修史提供优越的条件开馆修史,能集众家之长;有助于纠正前朝史籍中的隐讳不实之词等。

局限:朝廷对史学的控制,不论对当朝史或前代史,都要由官方裁定。褒贬史事,臧否人物的标准,皇帝诏命的监修,总裁,刊修官执行的就是朝廷的意旨,史臣如何思考,如何撰写,都绝对不能逾越。故封建时代官修史书是同史家的独立见解直接相对立的,史学家的进步史识和自由思想必然受到严重的桎梏。封建社会的时代局限和史官的阶级局限,也必然造成历史记载存在大量的夸饰、隐讳和失实。历代官修正史的体裁形式,其总体格局也是代代相因,缺乏创造。同时,监修多无能之辈, 不能贯彻修史宗旨,监修不当,铨配无法,会造成修史责任不专,严重影响史馆修史的效率和质量。

8.简论《后汉书》的编纂特点和史学价值。

编纂特点:(1)设立突出时代特点的“类传”;(2)重“论赞;(3)文字组织做到“疏而不漏

范晔的《后汉书》,史料价值高,文笔生动,是我国一部史学名著,无论从体裁的编撰

技巧,还是从所写内容的思想性来说,在史学史上都有其相当高的地位和价值。。①《后汉书》有肯定王权秩序、颂扬忠贞名节等儒家正统思想,亦有褒扬避世隐逸、狂狷放达的道家玄学思想,还有对佛教思想的批判等;②首创《列女传》以褒美女子中“才行尤高秀者”,打破了以往史书中拘于正统思想而除皇族女性外不为女性立传的禁例,肯定了妇女的历史地位,是史学思想上的一大创举;③东汉尚气节,范晔的《后汉书》首创《党锢》、《独行》、《逸民》等类传,来记述社会上敢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崇尚节义的人士,这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积极意义。④范晔生活的时代去东汉已经较远,因此在编写《后汉书》时,与当时统治者并无直接利害关系,当然在编撰时也就有条件据事直书,无需回护隐讳,对于人物评价,亦大体能够做到“立论持平,褒贬允当”。

9.简述《五代史志》的编纂与价值。

编纂:唐初“五代史”均无志,贞观十五年(641),太宗再诏修五代史志,令狐德棻、长孙无忌先后任监修,历时十五年,至高宗显庆元年(656)成。初单行,俗称《五代史志》,后因体例以隋为主,内容亦详于隋而略于梁、陈、齐、周,故编入《隋书》。

价值:《五代史志》是自《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以来最重要的史志著作,它比过去所有各史书志的内容都为丰富。第一、总结“正史”的书志撰述成果;第二、发展了对天道、人事的认识。

四、问答题

1.试比较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在纂修动机、编纂体例、史学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一、纂修动机

相同点:二者都是承继父志。

不同点:司马迁《史记》:司马迁继承《春秋》精神;肩负史家职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班固《汉书》:为了踵继《史记》,班彪发愤继续前史,终作成“后传”(列传)六十五篇;歌颂汉朝功德。

二、编纂体例

相同点:二者都是纪传体史书。

不同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而《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的是西汉始末。班固取材于《史记》而并非完全照搬,承袭《史记》而有所补充、调整、变化和发展,体例较《史记》更为整齐统一。《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第一,《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史实,丰富了记事内容。

第二,班固对《史记》的部分篇目和内容作了调整。《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第三,《汉书》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扩大了史学范围,也填补了《史记》的不足。

三、史学思想

第一,《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史记》浓厚。司马迁的思想是“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汉书·司马迁传》,在接受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影响。其思想中有批判精神,再加上自身的遭遇,就更增添了司马迁的反抗性。而班固则恪守儒家

正统观念,缺乏司马迁那种深刻的认识和批判精神,往往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封建正统观念比较浓厚,所以《汉书》虽多半取材于《史记》,笔端精神则迥异。

第二,《史记》有较强烈的反天道、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有宣扬天道、迷信的内容。

第三,最能体现《史记》、《汉书》思想差异的,是《货殖》、《游侠》二传。同样论述仁义道德的产生,《史记》、《汉书》都征引《管子》,司马迁则强调经济所起的决定作用,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吻合。而班固所谓“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则是迂腐的道德说教

2.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

史学贡献:(1)定奠了通史的规模。《史记》是第一部中国通史。(2)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组成。尽管五体各有渊源,但司马迁能够综合五体,对其加以改造,归于一部书中,使之互相配合,形成完整的综合体系,创始了纪传体。

(3)广泛记载了各种历史人物。包括政治人物、哲学家、大商人、大手工业者、游侠刺客、农民起义领袖等等。(4)记载了边境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如记载了南方、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朝鲜、越南等外国史。(5)在文学上有重要价值。文章生动,启发兴趣。《史记》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文学作品。司马迁能抓住文学的特点,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将歌谣、谚语、俗语等穿插在叙述和论赞中,忠实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典型,使史学、文学两者结合并统一起来。 (6)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7)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治史特点:1.全面搜集文字资料。2.实地考察。3.亲身访问。4.慎重取舍:司马迁对史料的取舍和考辨主要奉行两个原则:(1)“考信于六艺”;(2)“择其言尤雅者”。

3.评述杜佑的史学思想和历史观。

《通典》作为有所为而作的典章制度通史,不仅在史料取舍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且作者还通过说、议、评、论,集中地表现了自己的政治历史观点。

1、认为农业生产是社会政治与文化发展的基础

(1)整个内容的编次,注意到物质生活条件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2)食货之中以“田制”为先,看到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他认为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衣食问题,是实行“教化”的先决条件和发展政治和文化的基础(3)认为“农者,有国之本也”。如果百姓不得温饱,弃地流亡,国家就会失去赋役来源,所以要利用自然经济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2、表现出历史进化论观点

(1)反对颂古非今,主张历史不断发展变化。他通过对典章制度发展演变过程的论述,指出人类社会从“不施衣冠”、“穴居野处”、“未有制度”,到出现区别等级贵贱的衣冠服式和房屋宫殿,国家机构和典章制度的发展演变,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主张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各项制度须适当改革,指出“古今既异,形势亦殊”,应当“随时立制,遇事变通”

(3)把历史发展的原因归之于“势”和“人事”。形势未然,尚可以人谋挽救;形势已然,则人谋也无济于事

3、主张重人轻天,反对虚妄的神学史观

(1)他用客观形势和主观人谋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安史之乱,把国家治乱归之于人谋的臧否,与天时毫不相干

(2)主张国祚长短取决于“法度得失”,“政理否臧”,与天命无关

(3)谈到战争胜负,认为孟子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得兵术之要,胜负在人不在天

杜佑的历史观是发展论,他所谓“欲行古道,势莫能遵”的结论认识,相当于指出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进化的客观发展的过程,有其必然的趋势。用杜佑的话说,就是事物发展有“事物之理”,是“形势驱之”、“不得不然”。这是一种在今天看来与近代的唯物的线型发展论的历史观相类似的、在当时应该说是相当进步的思想认识。反映了当时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条件下人们思想认识的水平。

【(1)认识到物质经济生活是一切政治措施的基础,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2)主张重人轻天,反对虚妄的神学史观。

(3)从进化论的历史观出发,杜佑认为,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已经不符合客观形势要求的旧制度和旧办法,代之以适合其要求的新制度新办法。

(4)从历史进化论的论点,从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安定人民生活的角度来肯定郡县制。(5)认为研究古代可以服务于当代,征诸前人,可以造福于后人。】

4.评述刘知几的史学贡献。

(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2)表彰“直书”,贬斥“曲笔”。(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5)指出了史家须具备的条件——“史才三长”

5.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及其政治伦理思想。

刘知几的史学贡献:(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2)表彰“直书”,贬斥“曲笔”。(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5)指出了史家须具备的条件——“史才三长”

政治伦理思想:刘知几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全部思想的核心,是刘知几史学思想的灵魂。刘知几的政治伦理思想吸收了儒家伦理思想的优秀成果,这是刘知几理解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一、孔子观

刘知几不是孔子及儒学的"异端"和"叛逆",而他的基本立场是一个典型的孔子学说和儒家思想的继承者。首先,孔子在刘知几的心目中是一个高大的形象,是他自己立身行事的光辉榜样。他认为尊重孔子和对圣人之教献疑并不矛盾,而且是真正的尊重。其次,刘知几对孔子的学术和思想,尤其是对孔子的史学事业,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复次,刘知几还从史意、史法上大力肯定孔子及其儒家经典的成就。至于在具体的史法上,刘知几对孔子及儒家经典更是多方赞扬,特别表彰儒家经典在叙事方面的成就。总之,从写史宗旨到史书价值,从内容到形式,对儒家经典都做了充分肯定。

二、对儒家政治伦理观的认识

知几信奉的儒家政治伦理学说,其核心是儒家纲常名教的思想和规范。知几撰《史通》,"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yan)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论史之际也要涉及"王道"、"人伦"的大问题。故《史通》不仅仅是部史评的书,也是一部阐述知几关于"王道"、"人伦"认识的书。

刘知几是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信奉者和贯彻者,他的贡献在于他紧紧结合史学领域的理

论和实践,认真付诸实行。唯其如此,他在儒家政治伦理学说和史学编撰、史学评论两者之间建构了一座桥梁。史学和政治、史学和儒学的关系,由此达到了理论的升华。

五、史料分析题(共15分)

1.试就下列史料分析论述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隽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夜。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率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据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二体》)1,纪传体优点:(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历史事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史事可包罗万象.(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如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不知时间的事件等.(3)便于广泛地记载历史人物.缺点:(1)不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

编年体优点:(1)便于表现历史事迹的时间顺序.(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可以避免叙述重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4)具有"资鉴"和"讽教"的重要作用.缺点:(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一事隔越数年".(2)难以记载年日不明或不能编年的历史事迹.(3)易于编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方面的史迹.(4)记事简略,史料不丰富,难以完整地反映社会情况.

2.试分析下列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窃以史置监修,虽古无式,寻其名号,可得而言。夫言监者,盖总领之义耳。如创纪编年,则年有断限;草传叙事,则事有丰约。或可略而不略,或应书而不书,此刊削之务也。属词比事,劳逸宜均,挥铅奋墨,勤惰须等。某篇付之此职,某传某志归之彼官。此铨配之理也。斯并宜明立科条,审定区域。倘人思自勉,则书可立成。今监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无遵奉,用使争学苟且,务相推避,坐变炎凉,徒延岁月。其不可五也。”(《史通·忤时》)思想内容:作者先是论述了监修者的职责是确定“刊削之务”,对撰述任务进行合理安排,明确史官的修史责任,订立规章制度,确立各自的修史范围,“宜明立科条,审定区域”。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批判监修没有尽到职责,批判史馆监修制度弊端重重。

这则史料是对史馆监修制度的腐朽性的具体揭露, 其本质意义乃是对史馆监修制度之专制主义实质的深刻批判。既设监局,宜定科指,讫无配派,谁独承当,废职奚咎?史馆监修不力, 监修大臣多无能之辈, 不能贯彻修史宗旨,严重影响史馆修史的效率和质量。监修不当,铨配无法。集体修史,相会推诿,设馆修史责任不专,组织调配无方,体现了刘知几对史馆管理制度的批判。(监修不当,铨配无法)

3.试分析下列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

执六典,以逆官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斖斖(wei)。”(《隋书·经籍志·史部序》)。

思想内容主要提出了对史官的基本要求.所谓"博闻强识",是知识上的要求;所谓"疏通知远",是见识上的要求.要求史官对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知识都应融会贯通,善于运用.

4.试分析下列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郑樵《通志》曰:“古者修书出于一人之手,成于一家之学,班、马之徒是也。至唐人始用众手,《晋》、《隋》二书是矣,然亦皆随其学术所长者而授之,未尝夺人之所能,而强人之所不及。如李淳风、于志宁之徒,则授之以志;如颜师古、孔颖达之徒,则授之纪、传。以颜、孔博通古今,于、李明天文、地里(理)、图籍之学。所以《晋》、《隋》二志,高于古今,而《隋志》尤详明也。”(《校雠略》)

思想内容:在史书撰述上,郑樵对一手成书与众手成书的问题颇具通识。他认为,古有一家之学,但其中也有依众人成书的;众人编书,如能各用其长,也能撰成佳作。这种见解,比一些史家对于众手撰述持完全反对的态度,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持平之论。郑樵认为官方修史能够集合众家之长,编修者各尽其能,分工合作,成书迅速,充分显示了集体编修史书的优越性。

此外他还认为,从事校雠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学有专长,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他强调要“随其学术所长者而授之”,不能“夺人之所能,而强人之所不及”。“如李淳风、予志宁之徒,则授之以志;如颜师古、孔颖达之铯,则授之纪传,以颇、孔博通古今,于、李明天文地理图谱之学。”显示了《晋书》《隋书》是真正出自史馆众手,汇合诸家之长的集体编写的史书。因为充分发挥了编撰人员的长处,晋隋二志的编修受到郑樵的特别推崇,认为它们“高于古今”。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历史》一书的评价 1、在西方史学史上开创了历史叙述体的先河; 2、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 3、为后世树立了客观求实治史的榜样; 4、重视道德垂训,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显示了历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5、浓厚的宿命论、天命观色彩; 6、疏于考证。 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贡献。 史学思想:①对早期史学活动进行理性总结;②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③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 贡献:①首创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②首创社会文化史的编史传统;③提出求真存疑的治史方法;④写史注重平等的民族观,论述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历史; ⑤治史视野比较宽广。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 ①体例上:编年与叙事相结合。②方法上:受智者学派的影响,表现出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理性分析精神和运用修辞手法。1/4的篇幅是演说辞。 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及其贡献 史学史想:在对史学的思考上,1.历史学的功用,对于修昔底德而言,历史书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过去事件,更重要的是发现和阐明那些事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以使历史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指导。2.客观主义,修昔底德重视第一手资料,注重证据的批评,实事求是,被奉为客观主义的鼻祖,尽管他的历史书写并不是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客观真实。在对历史的思考上,1.人本史观:修昔底德受到当时的智者学派的影响,基本上排除了天命观,肯定人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在对人的理解上,他是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分析和理解历史发展。 2.对历史原因的探求,修昔底德对于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3.经济因素重要性,修昔底德已经认识到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兴衰治乱中的作用。 史学贡献:希腊史学在修昔底德那里,形成了一个从神到人的过渡。开创政治史、军事史模式。1、可贵的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特重视人的地位,极少出现神鬼现象,他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标志。2、富于理性的批判态度(科学的理性态度)特别乐于探究事物的原因结果,并尝试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运动。他是古代西方第一位把经济因素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动因之一的历史家。 3、歌颂民主和法治精神,为西方政治道德传统观念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特别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和二手材料的考订,为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兰克所继承。修昔底德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的历史学家。 5、重视历史的垂训功能。 6、严谨而富于激情的文笔,开创了西方政治军事史的历史叙述传统,夹杂演说词,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的比较。 ①修昔底德在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政治态度等方面,较之希罗多德要大大前进一步。希罗多德追求博大宏伟与无所不包,不免使此书杂有不少奇闻轶事;而修昔底德剔除了一切与记载战争无关的内容,并把荒诞的传闻之类的东西摒弃在历史之外,一扫过去那种虚构与现实,传闻与真实不分的情况,给后人留下一种信而有证的感觉,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可以称之为信史。②希罗多德有

历史学论文题目历史学专业关键题目大全历史学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历史学论文题目历史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历史学开题报告参考 文献 一、选题技巧 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pass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二、热词分布 历史学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历史学、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北美洲、美利坚合众国、辽宋金元时代、史学研究、思想体系、社会科学、两宋时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历史唯物主义、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文化机构、历史哲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马克思、海登·怀特、高中历史教学、权利主体、历史教学、分科教学、年鉴学派、历史叙事、高中历史等。

二、历史学题目大全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史学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罗宾·乔治·柯林武德考古思想研究 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社会史研究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乡镇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研究 赫伊津哈史学思想研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民国“历史研究法”研究 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学批评 埃里克·方纳史学研究 海因里希·格莱茨史学思想研究 霍华德·津恩的史学思想研究 约恩·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研究 从民族话语建构到阶级话语建构 唐宋动物灵异观念研究 20世纪20年代北大史学社会科学化改革新探 流变的风景:民国福州籍历史学家形象研究 一种探索的历史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史学思想研究 历史学师范生实习备课研究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任课教师: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姓名: 一、名词解释:12% 1.纪事本末体 2.《日知录》 3.史德 二、简答题:16% 1.简述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8分) 2.为什么说《左传》是完备的编年体史著?(8分) 三、史料分析:27% 1.试就下列史料分析论述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7分)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至于贤士贞女,高才隽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如绛县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夜。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率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据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二体》) 2.试分析下列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7分) “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执六典,以逆官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

代之斖斖()。”(《隋书·经籍志·史部序》)。 3.试就下列史料分析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编纂特点。(6分)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自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后焉。”(《文献通考·总序》) 4.下面一段史料说明了什么样的观点和价值取向。(7分) “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贼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 四、论述题(1、2题必做;3、4题选做一题):45% 1.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15分) 2.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15分) 3.《通典》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编纂、史学思想等等加以论述。(15分) 4.试分析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的基本内容和史学理论贡献。(15分)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12% 1.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来记事的史书体。纪事本末体是南宋袁枢在编撰《通鉴纪事本末》过程中创立的。该书的编纂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读《通鉴》的困难,详明历史事件的始末。袁枢将《通鉴》分年叙述之事统一集中起来,分为239个标题,不动一字的加以抄录。每事各详起讫、自为首尾,详细记载事件的来龙去脉。 2.《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的读书笔记。他自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3.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建城以来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痛恨暴君,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边疆史学:特纳是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边疆学说,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扫除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对美国史学界的影响极为深远,该派因为适应美国扩张主义而名噪一时。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14级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下图示意M、N 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M与N之间的海风为正东风,则此时PQ间的水平气流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从夏季到冬季的期间,海陆风风力的变化趋势是() A.两者均加强 B.两者均减弱 C.海风加强,陆风减弱 D.陆风加强,海风减弱 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图8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l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读图完成3~4题。 第3-4题 图8

3.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A.跨河桥梁较少B.沿途站点较少 C.建设成本较低 D.线路长度较短 4.与方案I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 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北扩展 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 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5~6题。 5.如果该区域冰川开始出现迅速后退的现象,将会使该区域此后一段时期内() A.植被状况有所改善 B.气候变得更加干热 C.铁路线离山地更近 D.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6.图中甲城市选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①干燥少雨,晴天多②海拔高,地势开阔 ③纬度较高④人烟稀少 ⑤科技力量雄厚⑥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7~8题。 7.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8.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史学史 “史学史”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明确提出。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历史学的起源、发展至形成为一门科学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予以探讨和总结。其研究对象为:(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 其成果是为历史研究起指导作用,而中国史学发达则是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春秋》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和参考其它史书编纂而成。“(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历史。其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灾异以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孔子作春秋的史学贡献在于: (1)具历史著作之雏形。 《春秋》按照明确而连续的时间顺序罗列了我国春秋时期的大事,有取舍详约,于纪事中寓褒贬,对我国史学著作具有发端的意义。 (2)初步提出史书的具体内容 《春秋》初步将“义、事、文”三个要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史书的特点和价值,对后世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 “《春秋》属辞比事而不乱。”(《礼记·经解》)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 《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是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的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 (5)不足 首先,记事太简单,一部包括242年历史的著作总共一万六千多字,可以说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其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3.司马彪 (243年—306年),字绍统,河内温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晋高阳王司马睦长子,司马懿六弟,自小好学不倦,然好色薄行,所以不得为嗣,实为废除他的继承权。司马彪因此折节改志,闭门读书。晋武帝时,任秘书郎、秘书丞等职。其代表作为《续汉书》,其内容大多失传,惟有《律历志》等八志并入《后汉书》而得以保留。它的特点为:(1)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以及与前史的联系;(2)强调以“君威”“臣仪”为核心的“顺礼”等级秩序;(3)推崇“务从节约”政治作风,把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

史学概论题目

课程习题 第一编什么是历史 客观存在的历史 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主体化的历史 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 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 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 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 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 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 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 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 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史学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6分) 《汉纪》六家二体《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纲目》 《廿二史札记》《宋书》袁枢 二、简答题:(每题22分,共44分) 1、列举十部有关少数民族的史着。 2、简述黄遵宪史学。 三、简答题(任选一题,50分) 1、司马迁、班固史学之比较。 2、试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一、简答题 1.试析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的特点与联系 二、论述题 1.试比较《史记》与《汉书》在编纂特点与着述宗旨上的异同。 2.试述魏南北朝史学思想与其时代间的关系 3.说明唐朝设官修史书的历史背景 4.说明《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传承与演变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 科目代码:489 一,名词(50) “属辞比事”、《三国志》、马端临、赵翼、《新史学》 二,问答题(60) 1,简述郑谯的史学思想 2,试析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的特点与联系 三,论述题(40)

试比较《史记》与《汉书》在编纂特点与着述宗旨上的异同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牧誓》篇选自_________,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因誓师在_______ ,所以题目名《牧誓》。 2、_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3.《左传》,原名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 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 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 所作。5.《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古代________ 书。《山海经》的“经”是_____ 的意思。 6.《秦始皇本纪》篇选自______ 卷六,是______ 为古代封建帝王个人写的一个专纪。 7.《三国志》作者_____ ,此书的体例属于_____________- 。 8.《宋书》全书上起_______________,下讫__________ ,共_____ 卷。9.《梁书》的作者是________ ,由_________ 监修。 10。《隋书》包括帝纪_____卷,列传_____卷,志______ 卷,共_____ 卷。11。《新五代史》原名_________ ,由宋代__________ 所撰。 12。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地理部志是 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 13。《明史》共三三二卷,其中包括本纪_____ 卷,志____ 卷,表____ 卷,列传______ 卷。 二、解释字、词或句子(每问1分,共10分) 宋人使门尹般(1)如晋告急。公曰:“(2)宋人告急,舍之则绝;(3)告楚,不许。我欲战矣,(4)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5)使宋舍我而赂齐、秦,(6)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7)爱曹、卫,必不许也。(8)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9)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10)畀宋人。 ―――选自《左传》 (1)如: (2)宋人告急,舍之则绝: (3)告: (4)齐、秦未可: (5)使宋舍我而赂齐秦: (6)藉: (7)爱: (8)喜赂,怒顽: (9)说: (10)畀: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就《日知录》的内容,略论顾炎武的学术思想? 2.简析《国语》在体例上的特点?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 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 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2、史学的功能 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 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 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 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 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 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 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 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 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 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 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 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 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 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 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 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 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 物 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 历史 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 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史学史试卷

西方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长征记》的作者是() A 色诺芬 B 老伽图 C 波利比阿 D希罗多德 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 A 狄德罗 B康德C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3、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是() A《历史》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希腊史》 D《罗马帝国衰亡史》4、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是() A凯撒时代 B奥古斯都时代 C屋大维时代 D伯里克利时代 5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求真探索的精神 B理性主义观念 C宏宽的历史眼光 D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6、下面哪位史学家来自德国() A休谟 B 伏尔泰 C莫泽尔 D吉本 7、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的特点的是() A生动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真实性 8、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A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 B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排斥古典史学批判、反思的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9、属于凯撒的史学作品的是() A《高卢战记》 B 《日耳曼尼亚志》 C《罗马历史源流》 D《罗马古物考》10、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历史主要学派的是() A浪漫主义学派 B 废奴派 C盎格鲁-撒克逊学派 D边疆学派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_____ ,______ ,______ 。 2.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__________,撰写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作品《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称之为“__________时代”。

4.__________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维的_________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_________、_________、文笔优美。 7.奥古斯丁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8.罗马三大史家有撒路斯题乌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被称为“政治史之父”,他的《__________》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 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10.文艺复兴这个词最早是由__________世纪的法国学者谢尔·德金尔克提出来的。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建城以来史》的作者是匹克托。() 2.“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3.公元4世纪至前3世纪的希腊社会,史称“古典时代”。() 4.波里比阿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机家。() 5.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 6.狄德罗撰有《路易十五时代》和《百科全书》。() 7.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8.文艺复兴的一个特征是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9.西方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古罗马史学。() 10.老伽图用拉丁文字写作罗马史,首开拉丁史学之先河.( ) 四、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总计10分) 1. 修昔底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 A、《世本》 B、《尚书》 C、《诗经》 D、《竹书纪年》 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 A、周公 B、孔子 C、左丘明 D、司马迁 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 A、孔子 B、司马迁 C、刘向 D、班固 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 B、《战国策》 C、《七略》 D、《汉纪》 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 A、宋、齐、梁、陈、隋 B、梁、陈、齐、周、隋 C、梁、陈、北齐、北周、隋 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 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 B、《帝王略论》 C、《贞观政要》 D、《帝范》 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 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 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 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 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 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 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A、《旧五代史》B、《旧唐书》C、《后汉书》D、《南齐书》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08级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08级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荷马问题 2、赫西俄德(《田功农时》) 3、散文纪事(散文纪事家) 4、人本主义史观 5、《希波战争史》 6、《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7、波里比阿 8、年代记 9、费边·皮克托 10、老加图 11、《喀提林阴谋》 12、《朱古达战争》 13、《高卢战记》 14、阿非加纳斯 15、攸西比厄斯 16、奥洛西厄斯 17、普洛科匹阿斯 18、《法兰克人史》 19、格雷戈里 20、比德 21、基督纪年法 22、《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23、鄂图 24、《编年史》(《双城记》) 25、布鲁尼 26、比昂多 27、瓦拉 28、《君士坦丁赠礼的证伪》 29、波丹 30、《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 31、历史哲学 32、维柯 33、《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 34、《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 35、《路易十四时代》 36、吉本 37、历史主义史观 38、兰克 39、外部考证 40、内部考证 41、实证主义史学 42、泰纳

43、巴克尔 44、卡尔·兰普来希特 45、亨利·贝尔 46、鲁滨逊 47、费弗尔 48、布洛赫 49、总体史 50、跨学科研究方法 51、问题史学 52、布罗代尔 53、《地中海与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54、《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 55、长时段 56、社会史 57、社会结构研究方法 58、文化史 59、社会文化史 二、问答 1、古希腊神话传说具有史学价值吗? 2、荷马史诗具有怎样的史学价值? 3、请介绍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成就。 4、请介绍修昔底德及其史学成就。 5、如何理解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史观? 6、请介绍波里比阿及其对西方史学的贡献。 7、撒路斯提乌斯具有怎样的史学贡献? 8、李维具有怎样的史学成就? 9、请介绍塔西陀及其史学成就。 10、请对阿非利加纳及其历史解释框架做一评介。 11、请对攸西比乌斯及其史学撰述做一评介。 12、如何认识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及其对西方史学的影响? 13、请对中世纪英国史学家比德的史学贡献做一介绍。 14、请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做一评述。他们的 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史学的哪些特点? 15、请对波丹的史学思想做一介绍。 16、如何认识维柯的史学思想及其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 17、伏尔泰在西方史学史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18、请对吉本的史学成就做出评述。 19、如何认识兰克学派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及其对西方史学的影响? 20、如何认识实证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及其对西方史学的影响? 21、请对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做一述评。 22、什么是社会史研究? 23、什么是文化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复习题

1.金文和史学的关系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辞,,也叫铭文、“钟鼎文”或“吉金文字”。其内容记录了战争、争讼券书、祖先颂词、天子册命、结盟誓约等。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从不自觉到初步有了自觉意识的发展过程。自觉的历史记载意识的萌芽和历史记载形式的萌芽,是卜辞、金文记载对中国史学之产生起着重要的贡献。 2.《史记》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原称《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全书共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记录事迹全面,涉及典籍面广,在史料搜集取舍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尊重史实,秉笔直书,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学成就: (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学家编写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2)在史料搜集和取舍上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典范。 (3)《史记》文笔生动,语言通俗,某些篇堪称为传记性的文学作品,是历史和文学统一的典范。 (4)对有反抗和改革精神的杰出人物寄以同情和赞扬。 (5)是二十四史中最具有人民性的一部史书。具体表现在:对过去史书中很少记载的起义领袖、下层人物给予记载,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 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2)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突出各种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司马迁承认天人感应但认为人事其根本作用。 (3)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中,专门论述了国家经济和社会财富生产状况,试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寻求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 3.《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资料汇编,汇集了殷、周王朝的训诰和追述古代的史篇。现存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其体裁有典、谟、训、诰、誓、命六种。它记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期间14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与甲骨文金文相参而证,对研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时的政治、宗教、文化都有很高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它在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是发展了金文记载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 4.《春秋》 孔子所修,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共含242年的史事。所记内容是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等、还涉及自然现象。《春秋》严格遵循按年、月、日时间顺序记叙史事,在记事上略古详今,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并尤为尊王道而重人事。《春秋》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创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