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

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

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

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及创新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中医儿科学》(第九版),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

1.《儿科心鉴》,朱锦善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网络资源:丁香园网站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终结性考核,即期末闭卷考试。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

评分标准:终结性考核占70%,形成性评价占30%(主要考察考勤、自评、互评、课后作业、课堂小测验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总论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简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4、熟练掌握钱乙的学术思想。

(二)教学内容

1、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3、《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建立的学科基础;钱乙、陈文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的突出贡献;曾士荣、薛铠、薛已、万全、张景岳、夏禹铸、陈复正、吴瑭等医家的学术建树。

4、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5、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幻灯讲授1学时。可配合参观医史博物馆。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

2、熟悉小儿的生理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熟练掌握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

2、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采用课堂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熟悉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4、熟练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正常值。

(二)教学内容

1、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

床意义。

3、介绍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式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并采用临床操作。

第四节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熟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

3、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4、熟练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

2、“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3、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4、“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讨论辅导。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

2、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3、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诊法与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

4、熟练掌握望诊。

(二)教学内容

1、儿科四诊与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现代四诊的扩充。

2、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

3、常见四诊诊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与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操作示范、临床见习。

第六节儿科治法概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儿科治法应用应与成人有别。

2、熟悉儿科治法应用特点,儿科常用内治治法。

3、掌握儿科内治、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儿科常用治法因人因病、因时的综合应用。

4、熟练掌握儿科内治、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

(二)教学内容

1、儿科选用治法的原则及常用治法在儿科应用的特点。

2、儿科常用内治治法的功能、适应证候、选方示例。

3、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候、应用示例。

4、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割治疗法等其他疗法的儿科应用。

5、儿科多种治法配合应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操作示范。

各论

第三章新生儿疾病

第三节胎黄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区别。胎黄的预防。

2、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

3、掌握胎黄的辨证要点及分证治疗。

4、熟练掌握胎黄的辨证要点。

(二)教学内容

1、胎黄的概念。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区别。

2、胎黄诊断要点。

3、胎禀湿蕴、脾虚的病因。湿热、寒湿蕴郁肝胆,久则气滞瘀积的病机。

4、胎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5、湿热郁蒸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瘀积证分证论治。胎黄动风证、胎黄虚脱证的辨证与急救。

6、胎黄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四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3、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

(二)教学内容

1、小儿感冒的发病特点。

2、感受风寒、感受风热、感受暑湿及感受时邪的病因。风寒、风热、暑邪、时邪犯表,肺卫失宣的病机。

3、主证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时疫感冒证分证论治。

4、小儿感冒兼夹证夹痰、夹惊、夹滞的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5、感冒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l学时。案例性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咳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咳嗽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小儿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小儿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咳嗽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咳嗽的儿科发病情况。

3、风寒、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湿蕴肺,肺脾气虚、阴虚肺热,导致肺失宣肃的病机。

4、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肺脾气虚咳嗽、阴虚肺热咳嗽类证鉴别与分证治疗。

5、咳嗽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肺炎喘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肺炎喘嗽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2、熟悉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

3、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肺炎常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肺炎喘嗽的概念,主证,儿科临床发病情况。

2、肺炎喘嗽的临床诊断。

3、常证风寒、风热、痰热、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导致肺气闭郁、宣肃失司的病机;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的产生机理。

4、肺炎喘嗽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常证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变证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分证论治。

5、肺炎喘嗽的调护。

6、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与抢救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案例性教学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哮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哮喘的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哮喘的病因病机。

3、掌握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哮喘发作期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哮喘的概念,发病情况。

2、哮喘与肺炎喘嗽的鉴别诊断。

3、肺、脾、肾功能失调,痰饮内伏的内因,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的外因和哮喘发病的关系。

4、外邪、异气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的发作期病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缓解期病机。哮喘寒、热、虚、实病机的演变与转化。

5、发作期风寒束肺、痰热阻肺、外寒内热,迁延期风痰内蕴,肺脾气虚、风痰内蕴,肾气亏虚,缓解期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肺肾阴虚证分证论治。

6、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

7、哮喘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第二节脾系疾病鹅口疮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鹅口疮发病情况。

2、熟悉鹅口疮的病因病机。

3、掌握鹅口疮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鹅口疮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鹅口疮的概念,发病情况。

2、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的病因。

秽毒蕴结,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熏蒸口舌的病机。

3、鹅口疮实火、虚火辨证要点。

4、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分证论治。

5、鹅口疮内治、外治、护理的配合使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泄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泄泻的概念。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3、掌握小儿泄泻的发病特点,易于产生变证的机理,常见变证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小儿泄泻的发病特点。

(二)教学内容

1、泄泻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2、泄泻诊断要点。泄泻与痢疾的鉴别诊断。

3、感受外邪、伤于乳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的病因。暴泻乳食伤脾、风寒客脾、湿热内蕴,久泻脾虚失运、脾肾阳虚,又均引起脾湿不化、升降失司、合污下流的病机: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的产生机理,

4、暴泻风寒、湿热、伤食辨证:久泻脾、肾亏虚辨证;变证津伤气耗、阴竭阳脱辨证。

5、常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分

证论治。

6、泄泻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7、泄泻的液体疗法。

8、泄泻的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八节厌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厌食的诊断,发病情况。

2、熟悉厌食的病因病机。

3、掌握厌食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厌食的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1、厌食的概念,发病情况。

2、厌食诊断要点。

3、喂养不当、它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的病因。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导致脾运胃纳功能失职的病机。

4、运化功能失健与脾胃气阴亏虚的辨别,脾健贵在运的治疗原则。

5、脾运失健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及肝脾不和的分证论治。

6、厌食的饮食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幻灯教学。

第十节疳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疳证的概念,发病情况。疳证的调护。

2、熟悉疳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疳证的辨证要点,主证与兼证的分证治疗。

4、熟练掌握疳证的辨证要点,主证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1、疳证的概念,古今发病情况的差异。

2、疳证诊断要点。疳证与厌食、积滞的鉴别诊断。

3、喂养不当、疾病伤脾、禀赋不足的病因。脾胃损伤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病涉五脏的病机。

4、疳证虚、实,轻、重,主证、兼证辨证要点。

5、主证疳气证、疳积证、干疳证,兼证眼疳、口疳、疳肿胀的分证论治。

6、疳证的中药成药、推拿疗法。

7、疳证的调护要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十一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儿科发病情况。

2、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机。

3、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分度。

3、脾胃虚弱、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病因。脾虚不能化气生血、肾虚不能填精生血的病机。

4、脾胃虚弱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分证论治。

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西医疗法。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六章心系疾病

第二节汗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汗证的概念。

2、熟悉汗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汗证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汗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汗证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禀赋不足,调护失宜的病因。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湿热蒸盛的病机。

3、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亏虚证、湿热迫蒸证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配合临床见习、电化教学。

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与诊断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

3、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

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

3、温热邪毒侵袭的外因,素体正气亏虚的内因。温热邪毒外侵,内舍心脉,气滞血瘀,损阴伤阳的病机。

4、病毒性心肌炎的虚、实辨证。

5、风热犯心证、湿热侵心证、心阳虚弱证、气阴亏虚证、痰瘀阻络证分证论治。

6、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成药治疗。

7、病毒性心肌炎危重症西医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2、熟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发病情况,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3、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病辨证,分证论治。

4、熟练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的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2、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3、感受风热的外因,气阴亏虚的内因。风热伤络、热迫血行,或气虚失摄、阴虚火炎的病机。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要点。

5、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虚火灼络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治分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分组讨论性教学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七章肝系疾病

第一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概念与诊断。

2、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病机。

3、掌握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肝肾阴虚证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概念,发病情况。

2、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断。

3、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产伤、情志失调等病因。心、肝、脾、肾不足,阴阳平衡失调的病机。

4、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阴阳、脏腑辨证。调和阴阳的治疗原则。

5、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痰火内扰证脾虚肝旺证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二节多发性抽动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多发性抽动症的概念与诊断。

2、熟悉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

3、掌握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多发性抽动症的气郁化火证、脾虚肝旺证、阴虚风动证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多发性抽动症的概念,发病情况。

2、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诊断。

3、五志过极,风痰内蕴的病因。气郁化火、脾虚痰聚、脾虚肝旺、阴虚风动的病机。

4、气郁化火证、脾虚痰聚证、脾虚肝旺证、阴虚风动证分证论治。

5、多发性抽动症的心理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惊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惊风的分类及其区别。

2、熟悉惊风的四证八候,急惊风、慢惊风的病因病机

3、掌握惊风的辨证论治,急症处理。

4、熟练掌握惊风的急症处理。

(二)教学内容

1、惊风的概念,急惊风、慢惊风分类,惊风八候,发病情况,与西医学疾病的关系。

2、急惊风四证及诊断要点,慢惊风诊断要点。

3、急惊风外感六淫、疫毒、惊恐等病因,慢惊风久病正气亏虚病因。急惊风热、痰、惊、风的病机演变;慢惊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虚风内动的病机。

4、急惊风的热、痰、风辨证,慢惊风的脏腑、阴阳辨证。.

5、急惊风的清热、豁痰、镇惊、熄风治则,慢惊风的补虚扶正、平熄内风治则。

6、急惊风风热动风证、气营两燔证、邪陷心肝证、湿热疫毒证、暴受惊恐惊风证分证论治;慢惊风脾虚肝亢证、脾肾阳虚证、阴虚风动证分证论治。

7、惊风的中药成药、针灸疗法。

8、惊厥的急症抢救。

9、惊风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情景教学、分组讨论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肾系疾病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诊断。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

3、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与变证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的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3、感受风、湿、热毒之邪的外因,肺、脾、肾不足的内因。邪正交争,肺、脾、肾三

脏水液气化功能失职的病机。

4、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辨风、湿、热毒,变证辨心、肝、肺脏及水毒湿浊。祛邪、扶正,利水渗湿的治疗原则。变证配合西药应用的原则。

5、常证风水相搏证、湿热内侵证、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证分证论治。变证邪陷心肝证、水凌心肺证、水毒内闭证分证论治。

6、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西药治疗。

7、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1学时。案例性教学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诊断。

2、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3、掌握肾病综合征本证与标证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肾病综合征标证的辨证治疗。

(二)教学内容

1、肾病综合征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

2、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

3、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入里病因。肾、脾、肺功能失职,水津失布病机。

4、肾病综合征的标、本,虚、实辨证。扶正培本为主,祛邪安正为辅的治疗法则。中西药配合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5、本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分证论治,标证外感风寒、水湿、湿热、血瘀、湿浊辨证论治。

6、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三)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2学时。讨论式教学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四节遗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遗尿的概念。

2、熟悉遗尿的病因病机。

3、掌握遗尿的辨证治疗。

4、熟练掌握心肾失交证、肝经湿热证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遗尿的概念,发病情况。

2、先天禀赋未充,后天发育迟缓,肺、脾、肾功能失调的病因。三焦气化失司,膀胱

约束不利的病机。

3、遗尿的虚实寒热辨证。

4、下元虚寒证、脾肺气虚证、心肾失交证、肝经湿热证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五节五迟、五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五迟、五软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熟悉五迟、五软的诊断要点,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3、掌握五迟、五软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五迟、五软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五迟、五软的概念,与西医学病名(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的关系,发病情况。

2、五迟、五软诊断要点。智力低下、脑性瘫痪、脑白质营养不良、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诊断要点。

3、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的病因。五脏不足,精髓不充,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动作、神智功能低下的病机。

4、脏腑辨证要点。辨证论治与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教育训练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5、肝肾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瘀阻滞证分证论治。

6、治疗本病的推拿疗法、针灸疗法。

7、五迟、五软的预防,教育训练等康复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操作演示教学。

第九章传染病

第一节麻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麻疹的概念,目前临床的发病情况。

2、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

3、掌握麻疹顺证、逆证的辨证及分证论治。

4、熟练掌握麻疹顺证的辨证及分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麻疹的概念,古今临床的发病情况。

2、麻疹(包括轻症)的临床诊断。

3、感受麻疹病毒时邪的病因。顺证病初邪犯肺卫、继入肺胃气营、后期阴津耗伤,逆证邪毒闭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的病机。

4、麻疹顺证(包括轻症)、逆证辨证要点。“麻不厌透”、“麻喜清凉”的治疗原则。

5、

顺证邪犯肺卫证、邪入肺胃证、阴津耗伤证,逆证邪毒闭肺证、邪毒攻喉证、邪陷

心肝证分证论治。

6、麻疹的外治疗法。

7、麻疹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二节幼儿急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幼儿急疹的概念。

2、熟悉幼儿急疹病因病机。

3、掌握幼儿急疹的诊断。

4、熟练掌握幼儿急疹的诊断。

(二)教学内容

1、幼儿急疹的概念,中医学病名。

2、幼儿急疹的诊断要点。

3、感受幼儿急疹时邪的病因。邪郁肌表,与气血相搏,疹透毒泄的病机。

4、邪郁肌表证、毒透肌肤证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l学时。配合辅导答疑。

第四节猩红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猩红热的概念,中医病名。

2、熟悉猩红热的病因病机。

3、掌握猩红热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猩红热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猩红热的概念,中医病名,发病情况。

2、猩红热诊断要点。猩红热与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的鉴别诊断。

3、感受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时邪的病因。时邪首侵肺卫、继炽气营、后期肺胃阴伤的病机,以及伤心导致心悸、窜络导致痹证、内归肺脾肾导致水肿的机理。

4、卫、气、营、血辨证要点。清热解毒、清利咽喉的治疗原则。

5、邪侵肺卫证、毒炽气营证、疹后阴伤证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五节水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痘的概念。

2、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

3、掌握水痘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水痘常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水痘的概念,发病情况。

2、水痘诊断要点。水痘与脓疱疮的鉴别诊断。

3、感受水痘时邪的病因。时邪犯于肺脾,湿热蕴蒸,透于肺卫肌表的病机。

4、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辨证要点。清热解毒化湿的治疗原则。

5、常证邪伤肺卫证、邪炽气营证,变证邪陷心肝、邪毒闭肺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幻灯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六节手足口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望手足口病的概念。

2、熟悉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3、掌握手足口病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手足口病的概念,发病情况。

2、手足口病诊断要点。手足口病与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诊断。

3、感受手足口病时邪的病因。时邪犯于肺脾,发于手足肌肤、口咽的病机。

4、脏腑,轻症、重症辨证要点。清热祛湿解毒的治疗原则。

5、常证邪犯肺脾证、心脾积热证、湿热蒸盛证气阴两伤证,变证邪陷厥阴邪伤心肺、湿热伤络分证论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幻灯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七节流行性腮腺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概念。

2、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机,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3、掌握流行性腮腺炎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流行性腮腺炎常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流行性腮腺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发病情况。

2、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流行性腮腺炎与化脓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

3、感受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时邪的病因。邪毒壅阻足少阳、足厥阴经脉,气血郁滞,甚至内陷心肝、毒窜睾腹的病机。

4、常证、变证辨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治疗法则,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原

5、常证邪犯少阳证、热毒壅盛证,变证邪陷心肝证、毒窜睾腹证分证论治。

6、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外治疗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八节病毒性脑膜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毒性脑膜炎的概念及预后。

2、熟悉病毒性脑膜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病因。

3、掌握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西医治疗要点。

4、熟练掌握病毒性脑膜炎的西医治疗要点。

(二)教学内容

1.病毒性脑膜炎的概念。

2.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西医病因及病机。

3.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4.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西医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病案分析及临床见习。

第十一章第一节

其他疾病夏季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夏季热的概念。

2、熟悉夏季热的病因病机。

3、掌握夏季热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夏季热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夏季热的概念,发病情况。

2、夏季热诊断要点。夏季热与疰夏的鉴别诊断。

3、体质因素内因与暑气熏蒸外因相合的病因。肺胃气阴损伤,水液敷布失常;肾阳亏虚于下,心火旺盛于上的病机。

4、暑伤肺胃证、上盛下虚证分证论治。

5、夏季热的预防与调护。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教学。

第二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概念。

2、熟悉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3、掌握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

2、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要点。

3、感受温热毒邪的病因。卫、气、营、血传变的病机。

4、卫、气、营、血分辨证要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5、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阴两伤证分证论治。

6、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西医疗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过敏性紫癜的其他疗法及预后。

2、熟悉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病因病理、鉴别诊断、预防与护理。

3、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中西医治疗。

4、熟练掌握过敏性紫癜的诊断、西医治疗。

(二)教学内容

1.过敏性紫癜的概念。

2.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3.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4.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治疗及其他疗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病案分析及临床见习。

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

2、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病机。

3、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辨证论治。

4、熟练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辨证论治。

(二)教学内容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与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要点。

3、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不当的病因。初为肺脾气虚,继而脾虚肝旺,久则肾精亏损的病机。

4、肺、脾、肝、肾脏腑辨证要点。健脾益气、补肾填精的治疗原则。

5、肺脾气虚证、脾虚肝旺证、肾精亏虚证分证论治。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西医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41 总学时:64(其中,讲课:64;实验:0) 学分:4 实践教学:0周 修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大纲文本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界定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 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案例二: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和国际环境 本章案例 案例一:社会转型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 案例二:经济全球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 案例三: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案例二:企业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案例三: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及其克服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本章案例 案例一:“垃圾费”的尴尬 案例二:浙江江山巧为公共事业的无米之炊 案例三:公共事业应体现公益性不能发个通知就涨价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第一节公共决策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三节控制与调整

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终结 本章案例 案例一:湖南嘉禾拆迁事件 案例二:艰难复杂的“三峡”论证工作 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和原则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 本章案例 案例一:广州禁行电动自行车 案例二: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和伦理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 第三节建立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监控机制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共事业道德建设 案例二:公共事业品德的价值 案例三: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自律 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及其改革 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益型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案例二: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案例三:现代事业制度设计 第九章:社区管理 第一节社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特征 第二节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管理组织 第三节社区管理人员及其素质 第四节社区管理模式 第五节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本章案例 案例一:社区法律与道德建设 案例二:社区民主 案例三:社区文化 第十章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 第一节公共事业绩效管理(上) 第二节公共事业绩效管理(下)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外部评价 本章案例 案例一: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案例二:厦门市思明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践 案例三:贵州省黔东南州国税系统绩效评估实践 第十一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第一节教育事业管理 第二节科技事业管理 第三节卫生事业管理

博士生入学考试泛函分析考试大纲

博士生入学考试《泛函分析》考试大纲 第一章度量空间 §1 压缩映象原理 §2 完备化 §3 列紧集 §4 线性赋范空间 4.1 线性空间 4.2 线性空间上的距离 4.3 范数与Banach空间 4.4 线性赋范空间上的模等价 4.5 应用(最佳逼近问题) 4.6 有穷维* B空间的刻划 §5 凸集与不动点 5.1 定义与基本性质 5.2 Brouwer与Schauder不动点原理* 5.3 应用* §6 内积空间 6.1 定义与基本性质 6.2 正交与正交基 6.3 正交化与Hilbert空间的同构 6.4 再论最佳逼近问题 第二章线性算子与线性泛函 §1 线性算子的概念 1.1 线性算子和线性泛函的定义 1.2线性算子的连续性和有界性 §2 Riesz定理及其应用 Laplace方程f ? -狄氏边值问题的弱解 u= 变分不等到式 §3 纲与开映象定理 3.1 纲与纲推理 3.2 开映象定理 3.3 闭图象定理 3.4 共鸣定理 3.5应用 Lax-Milgram定理 Lax等价定理 §4 Hahn-Banach定理

4.1线性泛函的延拓定理 4.2几何形式----凸集分离定理 §5 共轭空间·弱收敛·自反空间 5.1 共轭空间的表示及应用(Runge) 5.2 共轭算子 5.3弱收敛及*弱收敛 5.4弱列紧性与*弱列紧性 §6 线性算子的谱 6.1 定义与例 6.2 Γелbφaнд定理 第三章紧算子与Fredholm算子 §1 紧算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Riesz-Fredholm 理论 §3 Riesz-Schauder理论 §4 Hilbert-Schmidt定理 §5 对椭圆方程的应用 §6 Fredholm算子 参考文献 1.张恭庆林源渠,“泛函分析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黄振友杨建新华踏红刘景麟《泛函分析》,科学出版社, 2003。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具备分析和管理企业组织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计划为54学时,3学分,主要在本科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仿真效果显著,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理解、研究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且,其教学模式的示范意义也十分重大。通过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系统管理理论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需要,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应立足把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技术和方法及其框架体系介绍清楚,同时也适当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在分类领域和综合的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多种媒体教材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社会组织工作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专业管理人才。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管理案例分析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方法论课程。其先修相关课程有:现代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现代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流通概论、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完整版)泛函分析复习与总结,推荐文档

《泛函分析》复习与总结 (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 10:20--- 11:50) 第一部分 空间及其性质 泛函分析的主要内容分为空间和算子两大部分. 空间包括泛函 分析所学过的各种抽象空间, 函数空间, 向量空间等, 也包括空间的 性质, 例如完备性, 紧性, 线性性质, 空间中集合的各种性质等等。 以下几点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一.空间 (1)距离空间 (集合+距离)!验证距离的三个条件:称为是距离空间,如果对于 (,)X ρ,,x y z X ∈(i) 【非负性】,并且当且仅当 (,)0x y ρ≥(,)0x y ρ=【正定性】; x y =(ii) 【对称性】; (,)(,)x y y x ρρ=(iii) 【三角不等式】。 (,)(,)(,)x y x y y z ρρρ≤+距离空间的典型代表:空间、空间、所有的赋范线性空间、 s S 所有的内积空间。 (2)赋范线性空间 (线性空间 + 范数) !验证范数的三个条件:称为是赋范线性空间,如果 (,||||)X ?是数域(或)上的线性空间,对于和 X K =?K =£a K ∈,成立 ,x y X ∈(i) 【非负性】,并且当且仅当【正定性】 ||||0x ≥||||0x =0x =; (ii) 【齐次性】; ||||||||||ax a x =?

(iii) 【三角不等式】。 ||||||||||||x y x y +≤+赋范线性空间的典型代表:空间()、空间(n ?1,2,3,n =L n £) 、空间()、空间(1,2,3,n =L p l 1p ≤≤∞([,])p L a b )、空间、空间、Banach 空间、所有的1p ≤≤∞[,]C a b [,]k C a b 内积空间(范数是由内积导出的范数)。 (3)内积空间 (线性空间 + 内积) !验证内积的四个条件:称为是内积空间,如果 (,(,))X ??是数域(或)上的线性空间,对于和 X K =?K =£a K ∈,成立 ,,x y z X ∈(i) 【非负性】,并且当且仅当【正 (,)0x x ≥(,)0x x =0x =定性】; (ii) 【第一变元可加性】; (,)(,)(,)x y z x z x z +=+(iii) 【第一变元齐次性】; (,)(,)ax z a x z =(iv) 【共轭对称性】。 (,)(,)x z z x =内积空间的典型代表:空间()、空间(n ?1,2,3,n =L n £) 、空间、空间。1,2,3,n =L 2l 2([,])L a b 注. 1) 从概念的外延来理解, 有如下的关系: {内积空间}{赋范线性空间}{距离空间}. ??2) 内积可导出范数, 范数可导出距离, 反之未必. 例如在赋范 线性空间中, 如果范数满足平行四边形公式, 则由范数可以定义内 积. 3) 在距离空间中,,当 0k x x ρ??→?0(,)0k x x ρ→; k →∞赋范线性空间中,,当;|||| 0k x x ???→?0||||0k x x -→k →∞

音乐教学大纲

初等教育三年制大专《音乐》教学大纲 初等教育专业三年制大专的《音乐》课教学,是对本专业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的同时,对加强学校的美育、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求实创新的开拓性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 (一)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 (二)使学生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方法。 (三)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同 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气质。 二、教学要求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巩固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 培养一定的音乐技能。 (二)要使学生懂得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 和方法。 (三)要以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优良的小学教师队伍为出发点,遵循美育的原理和音乐教学规律,发挥学科特点,在 音乐艺术实践中培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 的师德。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教育方针,以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应从本学科时间性较强的特点出发,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通过艺术实践培养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注意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四)各项教学内容要精选,正确处理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泛函分析》前四章重点复习大纲

1 第1章预备知识 1.1集合的一般知识 1.1.1概念、集合的运算 上限集、上极限 下限集、下极限 1.1.2映射与逆映射 1.1.3可列集 可列集 集合的对等关系~(定义1.1)1.2实数集的基本结构 1.2.1建立实数的原则及实数的序关系 阿基米德有序域(定义1.4)1.2.2确界与确界原理 上确界sup E(定义1.5) 下确界inf E 确界原理(定理1.7) 1.2.3实数集的度量结构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 单调有界原理 区间套定理 Bolzano-Weierstrass定理 Heine-Bore定理 Cauchy收敛准则 1.3函数列及函数项技术的收敛性1.3.1函数的连续性与一致连续 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定义1.10)1.3.2函数列和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 逐点收敛(定义1.11) 一致收敛(定义1.12) Weierstrass M-判别法(定理1.15)1.3.3一致收敛的性质 极限与积分可交换次序 1.4 Lebesgue积分 1.4.1一维点集的测度 开集、闭集 有界开集、闭集的测度m G m F 外测度内测度 可测集(定义1.16) 1.4.2可测函数 简单函数(定义1.18) 零测度集 按测度收敛 1.4.3 Lebesgue积分 有界可测集上的Lebesgue积分 Levi引理 Lebesgue控制收敛定理(性质1.9) R可积、L可积 1.4.4 Rn空间上的Lebesgue定理 1.5 空间 Lp空间(定义1.28) Holder不等式 Minkowski不等式(性质1.16)

2 第2章度量空间与赋范线性空间 2.1度量空间的基本概念 2.1.1距离空间 度量函数 度量空间(X,ρ) 2.1.2距离空间中点列的收敛性 点列一致收敛 按度量收敛 2.2度量空间中的开、闭集与连续映射 2.2.1度量空间中的开集、闭集 开球、闭球 内点、外点、边界点、聚点 开集、闭集 2.2.2度量空间上的连续映射 度量空间中的连续映射(定义2.7) 同胚映射 2.3度量空间中的可分性、完备性与列紧性 2.3.1度量空间的可分性 稠密子集(定义2.9) 可分性 2.3.2度量空间的完备性 度量空间中Cauchy列(定义2.11) 完备性 完备子空间 距离空间中的闭球套定理(定理2.9) 闭球套半径趋于零,则闭球的交为2.3.3度量空间的列紧性 列紧集、紧集(定义2.13) 全有界集 2.4 Banach压缩映射原理 压缩映像 不动点 Banach压缩映射原理(定理2.16)2.4.1应用 隐函数存在性定理(例2.31) 2.5 线性空间 2.5.1线性空间的定义 线性空间(定义2.17) 维数与基、直和 2.5.2线性算子与线性泛函 线性算子 线性泛函(定义2.18) 零空间ker(T)与值域空间R(T) 2.6 赋范线性空间 2.6.1赋范线性空间的定义及例子 赋范线性空间 Banach空间(定义2.20) 2.6.2赋范线性空间的性质 收敛性——一致收敛 绝对收敛 连续性与有界性 2.6.3有限维赋范线性空间 N维实赋范线性空间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课程教学大纲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00002 课程名称: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 英文名称:Case Study of Com mon Legal Issue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非法学专业大三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要求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选取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和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引入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内容涵盖实体法和程序法。包括了民法基础、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等内容。 This course selects and analysises the legal issues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gen eral concern and ofte n meet, and the n in troduce the releva nt laws and regulati ons of our country. It covers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laws, including Civil Law, Marriage Law, Law of Succession,Contract Law, Labor Law, Law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 dertak 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希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法律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陶冶学生的法律素养;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使得学生自觉而理性地树立崇尚的法律精神; 4.拓宽学生对法律进行知识性及实务性了解的层面; 5.培养学生行事做人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

音乐教学大纲

目录 《音乐》教学大纲 (1) 《舞蹈基础》教学大纲 (4) 《服装表演》教学大纲 (7) 《服饰赏析》教学大纲 (10) 《公共关系》教学大纲 (12) 《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14) 《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教学大纲 (17) 《服装表演编导》教学大纲 (20) 《广告影视表演》教学大纲 (22) 《秘书学》教学大纲 (24)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26) 《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29) 《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32)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 (34) 《乐器钢琴》教学大纲 (36) 《服饰搭配艺术》教学大纲 (38) 《摄影艺术》教学大纲 (41)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43) 《客户关系管理》教学大纲 (45) 《服装品牌策划》教学大纲 (48) 《发型》教学大纲 (51)

《形象礼仪》教学大纲 (54) 《实用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56) 《化妆》教学大纲 (58) 《服装表演实践》教学大纲 (60) 《现代营销模拟实训》教学大纲 (62) 《毕业设计与答辩》教学大纲 (64)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音乐》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音乐》 课程代码:30603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0学时3.0学分(其中讲课30 学时,实践20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服装表演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音乐课程是服装表演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艺术思维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感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根据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力图对音乐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基本要求: 1、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 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2、通过指挥教学使学生学会歌唱指挥的基本技能。 3、音乐欣赏教学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聆听、歌唱等活动中,发展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培养节奏感;掌握一定的音乐表现力;通过音乐的赏析,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 本课程的难点: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的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歌唱指挥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编号:105213011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在第2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基本概念知识;理解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四大模块的基本内容;掌握决策的制定、计划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设计、激励措施的制定及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依据员工心理与行为规律进行组织激励,如何识别领导者风格与组织情境相匹配,从而提高管理技能及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从换位思考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转变中形成全局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导入,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主动追求管理智慧,积极投身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中去。 三、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推送教学文件;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管理学现实案例演练,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课上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对课程重点、难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管理学导论

泛函分析学习心得

泛函分析学习心得 学习《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这门课程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就已经听闻这门课程是所有数学专业课中最难学的一门,所以一开始是带着一种“害怕学不好”的心理来学.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觉得很难学,知识点很难懂,刚开始上课时也听不懂,只顾着做笔记了.后来慢慢学下来,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研究、上课认真听课后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上课也能听懂了.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只要用心努力去学,所有课程都不会很难,关键是自己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的程度. 在学习《泛函分析》的前一个学期先学习了《实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这部分主要学习了集合及其运算、集合的势、n 维空间中的点集、外测度与可测集、Lebesgue 可测集的结构、可测函数、P L 空间等内容,这为这学期学习《泛函分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在这个学期的期中之前学习的《泛函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距离空间、距离空间的完备性、内积空间、距离空间中的点集、不动点定理、有界线性算子及其范数等.下面我谈谈对第一章的距离空间中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学习: 第一章第一节学习了线性距离空间,课本首先给出了线性空间的定义及其相关内容,这与高等代数中线性空间是基本一样的,所以学起来比较容易.接着是距离空间的学习,如果将n 维欧氏空间n R 中的距离“抽象”出来,仅采用性质,就可得到一般空间中的距离概念: 1.距离空间(或度量空间)的定义: 设X 为一集合,ρ是X X ?到n R 的映射,使得使得X z y x ∈?,,,均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0,≥y x ρ,且)(0,=y x ρ当且仅当y x =(非负性) (2))()(x y y x ,,ρρ=(对称性) (3))()()(z y y x z x ,,,ρρρ+≤(三角不等式), 则称X 为距离空间(或度量空间),记作)(ρ,X ,)(y x ,ρ为y x ,两点间的距离. 学习了距离空间定义后,我们可以验证:欧式空间n R ,离散度量空间,连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小学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 一、教学目的 (一)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四)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 (一)唱歌 1.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

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 2.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圆润地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重视中声区的发声训练。 3.注意音高,节奏准确。中年级起加入轮唱和二声部合唱,要求声音和谐、均衡。 4.保护儿童嗓音,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二)唱游 1.唱游教学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 2.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进行唱游等活动。 (三)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简易的民族乐器和口琴、竖笛、铝板琴、教学电子琴等。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打击乐器。 2.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3.练习曲和乐曲应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注意循序渐进。练习时注意音高,节奏要准确。 (四)欣赏 1.培养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2.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歌和说唱、戏曲音乐唱段,初步接触外国优秀音乐。 3.介绍人声分类和声乐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

泛函分析教学大纲

《泛函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泛函分析 英文名称:Functional Analysis 课程编号:2411215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泛函分析是研究拓扑线性空间到拓扑线性空间之间满足各种拓扑和代数条件的映射的分支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地运用分析、代数和几何的观点、方法研究分析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是将具体的分析问题抽象到一种更加纯粹的代数拓扑结构的形式中进行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泛函分析的概念、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分支而且日益广泛地被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科技术理论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泛函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对学习其它数学分支以及将其应用到数理经济,现代控制论,量子场论,统计物理、工程技术等领域有很大帮助。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基本要求学生能理解该学科的思想及应用性,掌握基本理论方法,了解定理证明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熟练掌握度量,范数,线性算子,内积,直交投影,谱等概念, 熟练掌握纲理论及有界线性算子的基本原理和线性泛函的延拓理论, 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泛函分析一方面以其他众多学科所提供的素材来提取自己研究的对象,和某

些研究手段,并形成了自己的许多重要分支,例如算子谱理论、巴拿赫代数、拓扑线性空间理论、广义函数论等等;另一方面,它也强有力地推动着其他不少分析学科的发展。它在微分方程、概率论、函数论、连续介质力学、量子物理、计算数学、控制论、最优化理论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还是建立群上调和分析理论的基本工具,也是研究无限个自由度物理系统的重要而自然的工具之一。今天,它的观点和方法已经渗入到不少工程技术性的学科之中,已成为近代分析的基础之一。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程其襄等编.《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2.曹广福等编.《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下册)(第三版),高教出版社,2011年6月. 3.张恭庆、林源渠编著,《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夏道行等编.《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李广民编.《应用泛函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撰写人:罗福凯 撰写时间:2006年7月21日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系 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Analysis 课程总学时:54,计18周、每周3学时;总学分:3 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课外实验实践和课堂讨论9学时。 推荐使用教材:财务分析,编者:X先治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时间及版次:2004年第1版 财务分析,编者:谢志华赵德武 :高等教育,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4年第1版 财务分析,编者:罗福凯 :中国商业,出版时间及版次: 1999年第1版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基础、公司财务,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财务分析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运用,以及财务活动的分解剖析方法,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服务。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工作,总结经营业绩、发现经营问题,寻找成本优势和收益空间。 学生在学习财务分析课程时,应做到:(1)将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与“公司财务”或“财务管理”课程相结合,寓财务分析于财务管理之中。应明确财务分析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一样,都是财务管理的方法之一。(2)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活动分析是财务分析课程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偏废。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和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是学好财务分析的基础。(3)学好财务分析的根本途径,在于大量的财务案例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实际训练。应经常浏览中国正卷监督管理委员会里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及其财务分析报告。(4)应经常阅读我国的《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和美国的《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alyst》等财务杂志,了解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变

泛函分析重要内容

们同意前人的提法,认为线性泛函与无穷维空间上引进坐标的思想有关,而对偶理论则有如无穷维线性空间上的解析几何学。 Chp.1 距离线性空间 SS1. 选择公理,良序定理,佐恩引理 有序集的定义: (1)若a在b之先,则b便不在a之先。 (2)若a在b之先,b在c之先,则a在c之先。 这种先后关系记作 良序集:A的任何非空子集C都必有一个属于C的最先元素。 良序集的超限归纳法: (1)为真,这里是A中最先的元素。 2)对一切,为真,则亦真 那么对一切皆真。 选择公理 设N={N}是一个非空集合构成的族,则必存在定义在N上的函数f,使得对一切N都有 部分有序 称元素族X是部分有序的,如果在其中某些元素对(a,b)上有二元关系,它据有性质: 例如X中包换关系 在部分有序集下,有上界、极大元和完全有序 其中完全有序的C:。 例如在复数域中,按大小关系定义两个复数的关系,则复平面是部分有序的,实轴、虚轴是完全有序的。 佐恩引理 设X非空的部分有序集,如果X的任何完全有序子集都有一个上界在X中,则X必含有极大元。 从现代观点来看,泛函分析研究的主要是研究实数域或者复数域上的完备赋线性空间。 SS2. 线性空间,哈迈尔(Hamel)基 线性空间的定义:加法交换、加法结合、有零元,有负元、有单位元等。 线性流形:线性空间中的非空子集,如果它加法封闭、数乘封闭。 线性流形的和M+N:所有形如m+n的元素的集合,其中m∈M, n∈N。 线性流形的直和:如果M∩N={θ},则以代替M+N 如果,则称M与N是代数互补的线性流形。 于是有下述定理:

定理2.1 设M,N是线性空间X的线性流形,则当且仅当对每个x∈X都有唯一的表达式 x=m+n, m∈M,n∈N. 定理2.2 若,则dimX=dimM+dimN Hamel基的定义: 设X是具有非零元的线性空间,X的子集H称为X的Hamel基,如果 (1)H是线性无关的。 (2)H成的线性流形是整个空间。 则有Hamel基和线性无关子集的关系: 定理2.3 设X是线性空间,S是X中任意的线性无关子集,则存在X的一个Hamel基使得 推论任何非零线性空间必有Hamel基 由定理2.3,可有 定理2.4 设M是线性空间X的线性流形,则必有线性流形使得,即N是M的代数补。 SS3 距离空间(度量空间),距离线性空间 定义了距离(满足正定性、对称性和三角不等式的映射)d(x,y)的空间即为距离空间,记为 按距离收敛: 设距离空间中的点列使得 ,则称按d(·,·)收敛到x,简记为 距离线性空间: 设赋有距离d(·,·)的线性空间X满足 (1) (2) 距离线性空间的例子 例1 有界序列空间(m) 设X代表所有有界数列的集合,设

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自学考试大纲

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集合 (一)重点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子集、真子集;集合的并、交、余、 D.Morgan 法则、集合的直积;上限集、下限集、极限集、单调集列及其极限集;单射、满射、一一映射、映射基本性质、集合的势、对等、对等基本性质、基数、基数的比较、伯恩斯坦定理;可数集、可数集性质、有理数集;不可数集存在性、连续集及其性质、不存在基数最大的无限集;R n中的距离、邻域、区间、开球、闭球、球面;开集、开集性质、内点、内核、边界点、边界;收敛点列、聚点、聚点的等价定义、孤立点、孤立点集、导集、闭集、闭集性质;G 集合、F 集合、G 集合和F 集合的性质、Borel 集;R1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R n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 识记: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子集、真子集;集合的并、交、余、 D.Morgan 法则、集合的直积;上限集、下限集、极限集、单调集列及其极限集;单射、满射、一一映射、集合的势、对等、对等基本性质、基数、基数的比较、伯恩斯坦定理;可数集、可数集性质、有理数集;不可数集存在性、连续集及其性质、不存在基数最大的无限集;R n中的距离、邻域、 区间、开球、闭球、球面;开集、开集性质、内点、内核、边界点、边界;收敛点列、聚点、孤立 点、孤立点集、导集、闭集、闭集性质、G 集合、F 集合、G 集合和F 集合的性质、Borel集;R1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R n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 理解: 集合的表示、子集、真子集;集合的并、交、余、 D.Morgan 法则、集合的直积;上限集、下限 集、极限集、单调集列及其极限集;一一映射、映射基本性质、集合对等的基本性质、基数的比较、伯恩斯坦定理;可数集、可数集性质、有理数集;不可数集存在性、连续集及其性质;R n中的距离、邻域、开球、闭球、球面;开集、开集性质、内点、内核、边界点、边界;聚点、聚点的等价定义、孤立点、孤立点集、导集、闭集、闭集性质;G 集 合和F集合的性质、Borel集;R1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R n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 应用: 集合的并、交、余、 D.Morgan 法则;上限集、下限集、单调集列及其极限集;一一映射、映射基本性质、集合对等的基本性质、伯恩斯坦定理;可数集、可数集性质;连续集及其性质;R n中的距离、邻域、开球、闭球;开集、开集性质、内点、内核、边界点、边界;聚点、聚点的等价定义、孤立点、孤立点集、导集、闭集、闭集性质;G 集合和F 集合 的性质、Borel集;R1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R n中开集与闭集的构造。 (二)次重点 完全集;开集与闭集构造的定理;开集与闭集构造的简单应用。 识记:完全集;开集与闭集构造的定理。 理解:完全集;开集与闭集构造的定理的含义。 应用:开集与闭集构造的简单应用。 (三)一般 集合族(类)、环与环、代数(域)与代数(域);环、环、代数(域)、代数(域)之 间的关系;稠密集、疏朗集;R n中集合之间的距离以及集合之间距离的可达性, R n中闭集的隔离性;集合的特征函数、特征函数性质以及集合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简单应用。 识记:集合族(类)、环与环、代数(域)与代数(域);稠密集、疏朗集;R n中集合之间 的距离;R n中闭集的隔离性;集合的特征函数。 理解:环、环、代数(域)、代数(域)之间的关系;稠密集、疏朗集;R n中集 合之间的距离以及集合之间距离的可达性,R n中闭集的隔离性;集合的特征函数、特征函 数性质。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831 课程名称: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学时/学分:36/2 先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学论》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课教研室:课程论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选修课。一个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其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具有相应的数学学科知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和关于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外,至少还应该具有关于学习组织和教学实践的策略性知识。教学案例源于课堂,是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的良好结合体。作为策略性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方法和过程的理解,获得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过程的技能性策略知识,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2.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对选自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主要教学形式,具体分为4个领域:(1)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理论。(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3)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说课案例分析。(4)中学数学课堂观察研究案例分析。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理解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掌握教学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九年义务制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相关要求,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作质性的研究,揭示教学行为的规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实践性和研究性意义的角度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特点与要求,形成初步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性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层次,提高学生的中学数学教学素养,是学生能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并能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与已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中学数学教学论》等有密切联系,是这些课的延续和拓展。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典型课例的研讨等教学方式来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学习本课程,学生应知道“教学案例”和“案例教学”是什么?为什么要编写“教学案例”和进行“案例教学”?如何编写“教学案例”?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如何

泛函分析课程总结

泛函分析课程总结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09数本5班 符翠艳 2009224524 序号:26 一.知识总结 第七章 度量空间和赋范线性空间 1. 度量空间的定义:设X 是一个集合,若对于X 中任意两个元素,x y ,都有唯 一确定的实数(),d x y 与之相对应,而且满足 ()()()()()()()1,0,,0=;2,,;3,,,,d x y d x y x y d x y d y x d x y d x z d z y z ≥=?? ??=????≤+?? 、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都成立。 则称d 为X 上的一个度量函数,(d X ,)为度量空间,),(y x d 为y x ,两点间的度量。 2. 度量空间的例子 ①离散的度量空间(),X d 设X 是任意的非空集合,对X 中任意两点,x y X ∈,令 ()1,,0,x y d x y x y ≠?? =??=?? 当当 ②序列空间S 令S 表示实数列(或复数列)的全体,对S 中任意两点 ()()12n 12,,...,,...,,...,,...n x y ξξξηηη==及,令 ()11,21i i i i i i d x y ξηξη∞ =-=+-∑ ③有界函数空间B (A ) 设A 是一给定的集合,令B (A )表示A 上有界实值(或复值)函数全体,对B (A )中任意两点,x y ,定义 (),()()sup t A d x y x t y t ∈=- ④可测函数空间m(X) 设m(X)为X 上实值(或复值)的L 可测函数全体,m 为L 测度,若()m X ≤∞,对任意两个可测函数()()f t g t 及,令 ()()(),1()() X f t g t d f g dt f t g t -=+-?

《刑事法前沿案例研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刑事法前沿案例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20实验(上机)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法律专业 先修课程:刑法学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了刑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后进行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刑法学理论知识,全面深入地分析刑事案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学习和研究刑法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期在较高水平上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法学研究和从事实践工作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主要就刑法学总论、分论中有争议的问题通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实践中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件、有争议的案件进行深入探讨。采用案例教学

法,通过研究疑难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课程既涉及刑法总论中的因果关系问题、罪过问题、期待可能性问题、犯罪停止形态问题、共同犯罪形态问题、正当行为问题、罪数形态问题等,也涉及刑法分论中的具体犯罪的认定问题。课程选择的案例,会随着理论和实践中热点、难点的变化而更换,个别章节内容可根据热点、难点的变化等客观情况取舍。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拟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辩论、案件研讨会、论证会、模拟诉讼等方式展开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课下自学,对案例材料先行进行了解,并阅读有关刑法学前沿理论文章和著作,增强分析案件的能力。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运用刑法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参加法学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胜任未来的法律工作。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犯罪论前沿案例研究 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前沿案例研究 第二节不作为犯罪前沿案例研究 第三节因果关系前沿案例研究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0047 课程名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英文名称:Real variable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0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实变函数起源于对连续而不可微函数以及Riemann可积函数等的透彻研究,在点集论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数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性质,其主要内容是引入Lebesgue积分并克服了Riemann积分的不足。它是数学分析的继续、深化和推广,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课程,也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泛函分析起源于经典的数学物理边值问题和变分问题,同时概括了经典分析的许多重要概念,是现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综合运用了分析、代数与几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数学和工程问题,其理论与方法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 英文简介:Real variable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is a theoretical course of mathematics which can be used in variable fields such a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hysics, chemical, biology, economic and other fields. The educational aim in this course is to 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 by the special ways of Real variable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thinking and reason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泛函分析的应用,教学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就其实质来说是方法性的,但对于应用学科的学生来说,作为授课的目的,则是知识性的,故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来说,只能让学生了解那些体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本特征的思想内容,冗难的证明过程应尽量避免。本课程要求如下: 1. 理解和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和集与映射间的关系,了解度量空间的相关概念和Lebesgue可测集的有关内容和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