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24T11:35:09.7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5期作者:张琳

[导读] 评价并分析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张琳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5.46%)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提高了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治疗后患儿皮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医院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小儿哮喘;优质护理干预;不良反应发生率

小儿护理是护理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患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易被细菌或病毒攻击,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较多[1]。其中小儿哮喘就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胸闷等,属于变应性炎症,该病病程较长且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该病,但该方法疗程长,且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对小儿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干预组患儿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年1-12月期间的110例确诊为小儿哮喘的患儿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2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9.2±1.5)岁,病程1个月-4年,有家族过敏史患儿12例,自身有过敏史患儿15例,夜间咳嗽症状患儿28例,干咳患儿23例;干预组男患儿30例,女患儿25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9.5±1.7)天,病程1个月-4年,有家族过敏史患儿14例,自身有过敏史患儿14例,夜间咳嗽症状患儿26例,干咳患儿22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中对于小儿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且处于非急性期哮喘的患儿;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的患儿;有严重心,肝,肺,肾等上的疾病;有严重肺源性心脏病患儿;对本次药物过敏的患儿。上述患儿在日龄,性别,体重,家族遗传病史等自然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护理前须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方可进行研究,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给与所有患儿穴位贴敷方法,其药物组成有细辛,甘遂,白芥子,延胡索以1:1:2:2的比例混匀,将几种药物打成细粉,兑入生姜水调和,将调和好的混合药物制成贴膏进行贴敷,贴敷时间和方法如下:因为小儿的皮肤较成人更加娇嫩,所能承受的刺激程度很低,但本研究制作的药膏多少对皮肤会有刺激,因此须选用三伏交替分组选穴的方法,即在夏天头伏时选其中一天对患儿进行贴敷,选取的穴位为肺腧,天突和定喘,选取二伏期间任何一天再进行贴敷,选取的穴位为风门,膻中和厥阴俞,随后在三伏期间任何一天进行贴敷,选取的穴位为大抒,华盖和心俞,每次贴敷10-30min,一轮为一个疗程,贴三年。

实施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仔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患儿哮喘状况,保持患儿的皮肤卫生,采用书面宣教方式进行宣教,最后记录数据。给予干预组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贴敷前护理:首先对患儿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患儿健康知识的宣教,为患儿和家属讲解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发病时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案,增强患儿及其家属治疗哮喘的信心;贴敷期护理:患儿一般较活泼,好动,因此贴敷时护理人员应选取舒适同时便于贴敷的体位,轻轻进行贴敷,避免因用力挤压造成患儿皮肤损伤,贴敷上膏药后,要时刻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判断患儿是否发生呼吸困难等现象,若出现该现象,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若患儿只是表现躁动不安且贴敷出燥热,护理人员应提前取下膏药;贴敷后护理:患儿完成贴敷后,护理人员应观察贴敷部位状态,如是否出现发红,瘙痒或者水泡出现,若出现,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勿让患儿抓绕,不能沾水等,必要时须用碘伏消毒,挑破水泡抽出液体;叮嘱家属在治疗期间让患儿多食用瓜果蔬菜,忌辛辣油炸食物,嘱咐患儿进行适当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1.3 评价指标[3]

(1)临床疗效调查:显效:患儿在发病季节并未发作哮喘或病情明显好转,咳嗽气喘几近消失;有效:患儿在发病季节并未发作哮喘或病情有所好转,咳嗽气喘与之前相比有所减轻;无效:患儿哮喘无改变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人数×100%。统计数据后列表,比较临床疗效。(2)护理人员在患儿进行治疗期间记录患儿出现水泡和感染的例数,统计数据后列表。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调查

由表1可见,干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6.36%)明显比对照组(84.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06T10:15:52.2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王媛 [导读] 全面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意义十分明显,可临床推广应用与借鉴。 (甘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消化科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方法选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达的分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有30例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对照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与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腹泻的患儿进行治疗,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全面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意义十分明显,可临床推广应用与借鉴。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小儿腹泻;治疗;效果 腹泻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在儿童群体,主要就是因为儿童的年龄比较小,其各项身体功能的发育不够完善,一般来说,引起儿童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病毒侵入、日常饮食等,并且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儿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补液等西药进行治疗,但是单一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增加了疾病的发作率,导致患儿体内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十分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而采用中医穴位贴敷与针对性护理则能够更好的根治疾病。因此,选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达的分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有30例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对照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与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达的分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有30例患儿,观察组:男性患儿为17例,女性患儿为13例,患儿的年龄为4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4±0.17)岁,病程为1-8d,平均病程为(2.41±1.09)d;对照组:男性患儿为16例,女性患儿为14例,患儿的年龄为5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0.62)岁,病程为1-7d,平均病程为(2.54±1.41)d;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方式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药方为:苍术20-23g、吴茱萸5-7g、丁香5-7g、白胡椒2-4g,将其磨成粉末状,并加入适量的温水,成糊状,将其贴敷与患儿肚脐的位置,而后将其固定,每天贴敷1次,在患儿睡前进行贴敷,早上取下。需要注意的是,在为患儿贴敷前,应该对患儿肚脐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破损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并且在贴敷前应该进行消毒处理,贴敷时患儿应该处于平卧位,同时,在贴敷5h后,观察患儿贴敷处是够出现水泡、皮疹等现象,如果出现相关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为患儿规划饮食方案,并且对患儿的排便、饮水、排尿以及体温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也可以通过卡通贴、音乐、电视节目等方式帮转患儿转移注意力,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其中包括治愈、好转与无效,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小猪,排便次数与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与大便性状轻微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3.讨论 儿童因为其自身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的影响,导致其体内酶的活性比较低,而且胃酸的分泌量也比较少,从而增加了腹泻的发病率,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则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传统的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是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而通过中药穴位贴敷的方式进行治疗,则能够起到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营卫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小儿腹泻病及其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病 考试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考点明细: 充分理解小儿腹泻病的概念 重要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各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要点 小儿腹泻的补液治疗 一、概念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成人腹泻是不同的。 二、病因 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 2)营养需求大,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低、排空快;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初乳中)均较低。 4)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3)真菌 4)寄生虫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腹泻的临床分期(了解) 急性腹泻(小于2周)、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症状可轻可重,没有特异性。轻症往往由于饮食或肠外感染引起,重症常常由于肠内感染导致,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脱水、严重的胃肠道表现和电解质紊乱表现。 (1)重点看重症腹泻的特殊表现: 1)胃肠道症状明显——上吐下泻,频繁,甚至于有消化道出血。 2)脱水:常发生等渗或低渗性缺水。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2)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重点) 1)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症状轻,大便蛋花汤样,量多,次数多,水分多。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相对较缓,大便臭。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似。)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腹泻重(更频繁),大便黏冻带脓血。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以腹痛为初期表现,然后再出现腹泻,也有血便。 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3)空肠弯曲菌肠炎,人畜共患,以侵袭性感染(中毒症状重,粘液脓血便)为主。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动物或人直接传染,严重病例可发生肠穿孔或腹膜炎。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6)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暗绿色海水样便。 —真菌性肠炎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需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及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无喂养不当、肠道外或肠道内感染等。 (2)鉴别诊断 首先判断患儿是属于侵袭性感染还是非侵袭性。在鉴别时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非侵袭性感染——主要与生理性腹泻、先天性肠道酶类缺乏或相对不足等进行鉴别,较简单。侵袭性感染——主要与菌痢和坏死性肠炎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注意诊断准确,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调整饮食不是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问题。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 (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完整版)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有: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4、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2、孕妇、婴幼儿;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颜面部; 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贴敷部位 1)基础穴: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3)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肾俞、悬钟、关元、阿是穴等。 4)治疗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1)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6、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7、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同时,我科也开展“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8、贴敷时间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一个治疗原则,在泄泻症状控制之后,应从“健脾祟土”的方法加以巩固培本,尤其对于一些脾胃素虚的病者,更应该注意,否则往往使病情容易复发。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肌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我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如草木之方萌,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脾主升运,胃主降纳,脾胃相表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感受外邪,或内蕴湿热,使脾胃升清降之功能失调,从而发生泄泻。正如《沈氏尊生书》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水入大肠而成泄泻。”所以泄泻是以“脾”为主脏,“湿”为主因。 首先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在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大便性状无改变,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排除了生理性腹泻外就都考虑病理性腹泻.小儿腹泻分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2月),慢性腹

泻(2月以上),病因可分感染性,饮食不当,过敏性,先天畸形等等。 小儿腹泻不宜禁食,而应合理膳食。腹泻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禁食,病儿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难以恢复,使腹泻迁延,进一步削弱幼儿的抵抗力,甚至可诱发肺炎或败血症等。 小儿腹泻在保证饮食的情况下,应注意纠正和预防脱水。孩子出现腹泻后,应让孩子比平时喝更多的液体,如米汤、面汤、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开水等。由于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而且还丢失盐分,所以液体中加少许食盐效果更好。不要滥用抗菌素:目前小儿腹泻的治疗,应用各种抗菌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剂、整肠生、增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而且无副作用。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服用方便。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建议:1、母乳喂养,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小儿腹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6.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采取护理措施,确保臀部皮肤清洁防止溃烂或者红臀,观察贴敷处皮肤状况,避免红肿疼痛增加患儿不适感,进而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儿痛苦,有推广价值。标签: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腹泻;疗效;护理 中药贴敷疗法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外治法,在体表穴贴敷药物,在穴位渗透下药物进入经络与脏腑中,直接对患病位置起作用,且还可将全身经气激发出来,效果在于沟通表里、益肾健脾、营卫调和以及营养平衡调整等[1],有效治疗疾病。小儿腹泻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其诱因多样,增加大便次数且改变大便形状,属于消化道综合征。常规西药治疗疗效一般,因此临床逐渐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明显且起效快速,安全可靠。本文为详细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选取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0,年龄为7个月至4岁,平均(2.4±0.6)岁;9例为风寒泻,14例为伤食泻,17例为湿热泻,7例为脾虚泻。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21,年龄为6个月至5岁,平均(2.8±0.8)岁;8例为风寒泻,13例为伤食泻,19例为湿热泻,7例为脾虚泻。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疗法,对脱水予以预防和纠正,给予食物,对药物予以合理应用。若脱水为中轻度行补液治疗,若为重度则静脉补液。依据大便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或头孢曲松钠抗生素,再给予微生态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主要应用3g白胡椒、20g苍术、丁香与吴茱萸均为5g,将其研成粉末,水调和1~2g至糊状,将脐部皮肤清洁后纳入,固定后应用敷贴。晚贴晨取,持续10h,每天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2]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填脐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它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特别对吃药怕苦、打针怕痛的要幼儿来说更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1)车前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研末备用。每次取散粉2克,放于脐中,贴上烘热的纸膏药,每隔2天换一次。适合小儿脾虚久泻症。 (2)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1克,混合研成粉末。适合小儿腹泻。 (3)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量,研末,取少许唾液调敷脐中,3天换一次。 (4)清凉油。小儿腹部受凉引起寒泻,用清凉油少许涂擦肚脐眼及尾骨,一日2次。(5)胡椒粉。胡椒研成粉末,再加少量自芷,放在肚脐上,以装满肚脐眼为度,然后用胶布封脐。手掌在肚脐部按揉3—4分钟左右,隔日或隔两天换一次。此法适合寒泻、伤食泻、久泻不止、脾虚等症。 (6)用酸石榴3个,剥去皮后用干净纱布包好,挤出石榴水。放在勺里,用小火熬成糊状汁,然后把它摊在一块小纱布上,趁热贴到肚脐上,3小时左右即可止泻。此法成人也可采用。到了秋季之后,儿童的腹泻问题有变得严重起来。每一个患上腹泻的宝宝,都会让家长急的火冒三丈。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宝宝腹泻的食物。 1、焦米汤:首先要用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状,在上火炒至焦黄色,之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糖,边煮边搅拌,直到成为糊状就可以。这个腹泻的宝宝很有用哦!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其中含有大量果胶能使宝宝大便成形,可以有效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治疗儿童秋季腹泻的大好食物。胡萝卜汤制作方法,胡萝卜清洗干净后,切开去茎,再切成小块,加水煮到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汤中的残渣,再次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就是加糖调味,煮沸就可以了。用量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等待宝宝腹泻好转后停用。 3、苹果泥:新鲜优质的苹果是少不了的,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再用小勺刮成泥状即可。1、湿热型: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陈皮红枣汤:取干红枣12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成微焦,取陈皮10克洗净,二味一起加入水煎15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功效提示:陈皮具有解毒、润肠的功效,能有效帮助肠胃毒素的排除,还有助于调节紊乱的胃肠道功能。干枣有补血,安神,健脾之功效。此汤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 2、风寒型:大便稀薄泡沫多,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提示: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苍术温中止泻;糯米补脾益气;三者同粥,有健脾、抗炎、抗腹泻的功效。 3、伤食型:哭闹不安、腹胀、腹痛、大便酸臭、食欲减退伴口臭。多见于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苹果泥:①把苹果洗净,分两瓣,用勺子刮泥喂孩子。②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 1岁者,可吃苹果泥。 功效提示:苹果含有果胶和鞣酸,果胶有吸附作用,鞣酸有收敛作用,可以治疗腹泻。4、脾虚型: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

中医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泄泻

中医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泄泻 秦入国(赣榆县宋庄镇邵庄卫生室)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黄如水样为主症。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以2岁以下更多见,四季均可发病。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胃薄弱,冷暖不知自调,饥饱无度,饮食生冷不节,身体娇嫩,易感外邪侵袭,风.寒.暑.湿.热等外邪均可导致脾胃运行失调而致泄泻。临床上以湿热泻多见,与现代西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病毒性肠炎等病相同。临床表现为小儿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至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或发热,口渴等症状。 小儿泄泻类型分析: 1.伤食型 表现:脘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则痛减,粪便酸臭,口淡无味,饮食少思,食后腹胀,口臭纳呆,恶心呕吐,舌质红,苔厚腻,脉实有力。 病机:食积中焦.气机不畅.运行失职 治法:消食导滞 组方:吴茱萸.丁香.肉桂.焦三仙,莱菔子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中脘穴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一般2至3天 医嘱:减少饮食,饮水每次量少多次 2.风寒型 表现:泄泻清稀,大便色淡,泡沫较多,臭气不甚,肠鸣腹泻,腹痛,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浮濡细或滑而有力。 病机:风寒外感,寒客胃肠,运化失司。 治法:温中散寒 组方:吴茱萸.丁香.肉桂.干姜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关元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一般2至3天 医嘱:患儿不食冷寒品,可口服葱姜汤可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3.湿热型 表现: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每日数次或者数十次,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有疼痛,食欲不振,肝门灼热伴湿热之感,小便短赤,发象,皮肤干涩,口渴,舌苔黄腻。 病机:湿热蕴结,传化失司下注大肠。 治法:清热利湿 组方:葛根.黄芩.黄连.肉桂,吴茱萸,丁香.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关元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一般2至3天 4.脾虚型 表现: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糖稀,或成水样状,带有奶瓣不消化食物,食后位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神情纳呆,面色无华,舌质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阳虚,清阳不升运化失调 治法:健脾益气 组方: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白术.柯子 用法:各等份研磨,用陈醋调成膏状 穴位:神阙.关元 贴敷时间:常规6-8小时(2个月至8个月3-4小时)每日一次 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泄泻中穴位分析 神阙穴:又称脐中,是人体任脉的要穴 定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能: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有万能穴之称,能使人体真气充盈,精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教材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泄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病因病机】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 【临床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 症状: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及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体征:无特异性体征,腹部可有压痛,可有脱水或酸中毒体征。 检查:大便常规有白细胞,有/无脓细胞,有/无红细胞,可有脂肪球。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 中医辨证分型: 常证

1.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2.风寒泻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3.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5.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变证 1.气阴两伤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阴竭阳脱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病情危急,多需西医急救) 【治疗原则】 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为主,

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现在天气慢慢的转凉已经到了入秋,在这一段期间,早晚温差相对来说会比较大,早恋的人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对于小孩来说,由于身体抵抗力比较虚弱,很容易就会导致腹泻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也叫做秋季腹泻,婴幼儿得这种腹泻的几率是非常大的,那么幼儿得了秋季腹泻之后,家长应该要怎么样处理呢?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冬季患腹泻的婴幼儿中,40%~70%都是由轮状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感染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因此,秋冬季发生的腹泻应多考虑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 秋季腹泻怎么办

秋季腹泻怎么办1: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补液或者是静脉输液来给孩子补充身体内的水分和电 解质,以防病情进行性加重。 秋季腹泻怎么办2:对于病情不重的患儿,父母可遵医嘱给病儿服用对症止泻药、肠黏膜保护药,以及恢复肠道生态平衡药。 秋季腹泻怎么办3:患儿不要过分限制饮食,母乳喂养小儿照吃不误,牛乳喂养则可加少量米汤适当冲淡。辅食可在原来基础上注意清淡、细软、少渣。过分地限制饮食,会减少小儿营养的摄入,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往往在治疗结束增加食物后,腹泻又复发。 如果孩子腹泻的症状不是非常的严重,那么可以直接给孩子吃一些止泻药,或者是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很好的恢复肠道里面的生态平衡,也不要给孩子过分地限制饮食,主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可以给孩子多喝牛奶,如果孩子腹泻的情况比较严重,已经出现了发烧的情况,那么就一定要及时的送医院。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 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治未病”的外治方法,它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原理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阳气也相对充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补阳的中药,通过辨证分析,在人体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在三伏天进行? 根据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头伏、中伏、末伏的对应日均为庚日,根据天干与五行相应的理论,庚对应的是金,而肺在五行属金,所以,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系疾病效果最显著。夏季影响肺系疾病的诱因很少,病情平稳,症状相对较轻,人体的阳气充盛,给予三伏贴贴敷,可以调养阳气,提高免疫力。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等。 ◎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 ◎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平时怕冷、怕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禁忌症 对于肺炎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不宜进行药物贴敷。对贴敷药物极度过敏的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不宜贴敷。活动性肺结核、咳血的患者禁用。心肺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妇禁用。

(完整版)小儿腹泻练习题及答案

小儿腹泻练习题及答案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B 婴儿胃呈水平位 C 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D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E 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 C 2.婴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 A 细胞外液 B 血浆 C 间质液 D 细胞内液 E 脑脊液 C 3.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 A 产毒性大肠杆菌 B 侵袭性大肠杆菌 C 空肠弯曲菌 D 金葡菌 E 白色念珠菌 A 4.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 A 空肠弯曲菌 B 耶尔森菌 C 金葡菌 D 产毒性大肠杆菌 E 侵袭性大肠杆菌 D 5.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 A 腺病毒 B 诺沃克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埃可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C 6.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 E 尿量明显减少 D 7.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 口腔粘膜极干燥 B 四肢厥冷 C 失水量为50~100ml/kg D 尿量极少或无尿 E 眼窝和前囟深陷 C 8.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 A 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 B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C 易高热,烦渴 D 易脱水,休克 E 易嗜睡,昏迷 C 9.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 A 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 B 烦燥不安、肌张力高、惊厥 C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D 无明显口渴 E 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D 10.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 发热、呕吐 B 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 有水、电解质紊乱 D 大便含粘液、腥臭 E 镜检有大量脂肪滴 C 11.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眼眶前囟深凹 B 皮肤弹性极差 C 哭无泪,尿量极少 D 精神极度萎靡 E 外周循环衰竭

冬病夏治

关于在黄梅县人民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项目的可行 性报告 报告人:沈慧琴 一、背景 在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呼声中,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成为社会各方面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焦点,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不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中医“既病防变”、“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之预防医学不谋而合。因此,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的需求,结合我院我科情况,特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冬病夏治项目,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二、项目名称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项目承担科室 主要负责科室:中医科 相关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及骨科等。 四、项目提出依据及过程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的穴位,以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及体虚感冒、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等,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在开展冬病夏治项目,在北京、上海、广东、贵阳等地区尤为突出,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该法是结中医学之外治法、子午流注、时间医学、免疫医学一体的综合疗法。 五、项目现有基础及支撑条件 1 硬件基础: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非营利性医院,拥有一批高中级医疗 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医疗救治实力在全县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单独设置的临床科室——中医科及门诊、中药房。 2 软件支撑条件:①医师团队:中医科拥有高级职称医师2人,中级职称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不止是贴膏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饮食疗法等均是治疗手段。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还是最好。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不过,其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完整版)小儿腹泻考试题

《小儿腹泻》试卷 科室: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C ) A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B 婴儿胃呈水平位 C 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D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E 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 2.婴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C ) A 细胞外液 B 血浆 C 间质液 D 细胞内液 E 脑脊液 3.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 A ) A 产毒性大肠杆菌 B 侵袭性大肠杆菌 C 空肠弯曲菌 D 金葡菌 E 白色念珠菌 4.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D ) A 空肠弯曲菌 B 耶尔森菌 C 金葡菌 D 产毒性大肠杆菌 E 侵袭性大肠杆菌 D 5.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C ) A 腺病毒 B 诺沃克病毒 C 轮状病毒 D 埃可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C 6.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D ) A 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 E 尿量明显减少 D 7.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C ) A 口腔粘膜极干燥

B 四肢厥冷 C 失水量为50~100ml/kg D 尿量极少或无尿 E 眼窝和前囟深陷 C 8.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C ) A 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 B 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 C 易高热,烦渴 D 易脱水,休克 E 易嗜睡,昏迷 C 9.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D ) A 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 B 烦燥不安、肌张力高、惊厥 C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 D 无明显口渴 E 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D 10.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C ) A 发热、呕吐 B 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 有水、电解质紊乱 D 大便含粘液、腥臭 E 镜检有大量脂肪滴 C 11.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E ) A 眼眶前囟深凹 B 皮肤弹性极差 C 哭无泪,尿量极少 D 精神极度萎靡 E 外周循环衰竭 E 12.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 A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B 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 C 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 D 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E 皮肤干燥,弹性极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