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修辞手法总结和练习

四年级修辞手法总结和练习
四年级修辞手法总结和练习

四年级修辞手法总结和练习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14、骆驼是沙漠之舟。()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2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26、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7、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8、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9、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0、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

儿。(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四年级修辞手法总结和练习

四年级修辞手法总结和练习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语文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附例) 在语文阅读赏析中,“文章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意义?”类似的话题常常把同学们搞的焦头烂额。 今天我把相关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三者的定义及作用不同 1.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63 大类,78 小类。中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共有12 种,稍后一一介绍 2. 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3.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用典双关 常用修辞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可细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 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天才梦》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孙犁《荷花淀》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卫风?硕人》 注意事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孙犁《荷花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 用等着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揭示本质,予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那么长的愁,这辈子愁不完了)——李白《秋 浦歌十七首》 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民谣《一壶水》 大虫见掀他不动,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施耐 庵《水浒传》

英文修辞手法总结

1.Simile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10 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提分卷

10 修辞手法提分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判断。在比喻句的后面打“√”。(18分) 1.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挺有味。()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3.我和妈妈长得非常像。() 4.我好像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仿佛听见它们在说话。() 5.这只陀螺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 6.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二、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14分)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 6.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7.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

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 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然,一只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飞落在猎狗面前。 (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嗓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把东风带给树枝,让小鸟快活地飞上蓝天;你把青草带给原野,让千万朵鲜花张开笑脸。(仿写句子) 你把______带给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把______带给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练习。(48分)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 泰山观看日出。 ②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 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

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常考)

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常考)

————————————————————————————————作者:————————————————————————————————日期:

英语修辞手法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 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关于常见修辞手法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简要列述如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句: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例句: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比喻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②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③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抒发强烈的感情;②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③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是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较复杂意思的一种修辞。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②可以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③可用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有: 连续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②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③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④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5.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1. 为了增强效果,广告词往往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下列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汰渍到,污垢逃。(洗衣粉) ②牛奶香浓,如丝般感受。(巧克力) ③遗臭万年,流传百世,香飘万里。(臭豆腐) A .拟人比喻夸张 B .夸张拟人比喻 C .比喻夸张拟人 D .拟人夸张比喻 2.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于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③“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A .①反问;②比确;③夸张 B .①设问;②拟人;③夸张 C .①反问;②拟人;③引用 D .①设问;②比喻;③引用 3. 按要求写句子。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写拟人句) (2)弟弟觉得受了委屈,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照样子补充句子) 妈妈生气了,______关上了房门;不再理睬我和妹妹。 (3)接着把句子写完整。 教室里安静极了,______ (4)老师说:“我明天出差,语文课由李老师来上。"(改为转述句) 4. 仿照例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①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跳起了舞。 ②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③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④碧绿的草原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⑤教室很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到。 5.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改为拟人句)

②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为反问句) ③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用划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6. 按要求写句子。 ①科学家把蝙蝠的眼睛桑上。(改成“被”字句) ②蝙蝠到处乱撞。(改成比喻句) ③难道我们不应该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吗?(改为陈述句) 7. 照样子,写句子。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8. 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比喻 B.夸张 C.反问 D.拟人 E.排比 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______ ②大虫吼一声,就像半天坐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______ ③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______ ④他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和蔼。______ ⑤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______ 9.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改为陈述句) (2)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改为被字句) (3)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改为感叹句) (4)花瓣被雨点打得直抖,不能容它们藏身。(改为反问句) 10. 百里挑一。(选择合适的修辞填空) 反问比喻夸张拟人 (1)小伙子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面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______ (2)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______ (3)大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______ 11.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成百上千的幼龟从龟巢中结队而出。(缩句) ②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用划线词造句) ③小绿龟爬来爬去。(改为拟人句) ④向导把那只海龟引向大海。(改为“被”字句)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后的日子,父亲便四处拾粪。有时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好几次都憋得我难受极了。在父亲的精心侍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已经黑得发亮了,一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1)选文中“能翻出蚯蚓”说明______。 (2)这块地由原来的______变成______。为了这变化,父亲______,“我”是______。 (3)画线句子是______句,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那块地的______。(4)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2. 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①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写句子) ②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改为被字句) ③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为反问句) 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仿写设问句)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②祖国的宝岛台湾风景秀丽。祖国的宝岛台湾物产丰富。(关联词连句) 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中国人民的心怎能不一齐欢跃起来?(改为陈述句) 4. 按要求写句子。 ①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改为反问句) ②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用划线词仿写比喻句) ③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修改病句) 5. 句子训练营。 (1)小草长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2)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缩句) (3)庆龄说:“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改转述句) (4)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6. 按要求写句子。 ①我送稿子给总理审阅。我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SAT写作 修辞手法总结

SAT Essay Glossary The SAT Essay will ask you how an author uses evidence, reasoning, and stylistic or persuasive elements to craft an argument. How can you quickly determine which of these elements the writer is using, and exactly what they are? This glossary will help you get started! Ethos/Pathos/Logos Back in the day, Aristotle identified three primary forms of persuasion: Appeals to Ethics (Ethos), Appeals to Emotion (Pathos), and Appeals to Logic (Logos). Appeals to Ethos a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a person's professional credibility or qualifications to make a particular argument. Through a claim to knowledge and relevant experience, this method of persuasion emphasizes the ethical or moral character and stature of the person who is providing information. If the speaker or writer wants to provide extra credibility, they can bring in a trusted source to bolster their argument. Examples of Ethos: ?Now, since I am a preacher by calling, I suppose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I have seven major reasons for bringing Vietnam into the field of my moral vision.” - Martin Luther King, Jr. ?“I’ve lived in this apartment community for over 20 years and have loved my time here. I’ve never once made a complaint . . . until now.” ?“With two terms as Governor of Missouri under his belt and a decades-long senate career, Mr. Gonzalez is eminently qualified to become President.” ?“As a whale watcher, I see firsthand on a daily basis just how important our local ecosystems are to the survival of marine life.”

(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地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地方式或方法. 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地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地事物或情境地一种修辞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 (比喻和拟人最大地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地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地印象,根据事物地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地事物对深奥生疏地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地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地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比拟:借助丰富地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地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地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地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地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地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地本质特征,增强语言地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地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地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地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地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地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地人或事物地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地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夸张:对事物地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地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地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地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地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地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地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地意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最新小学四年级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一、比喻 1、特点: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使人读后能感到亲切、明白、易懂,留下深刻印象。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比喻的种类 ①被比喻的事物;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③ “比喻词”。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1. 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①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看着母亲的相片。______ ②人们都爱秋大,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______ ③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______ ④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______ 2.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抢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这句话通过()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A .动作 B .心理活动 C .神态 D .外貌 3. 按要求写句子。 ①奶奶经常给我讲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 ②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箭不可能射得到。(改成反问句) ③爸爸技术高明,积极肯干。(加关联词合成句子) 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仿照例子写句子) ⑤小河向远方流去。(用拟人的手法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4.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求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45个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看她。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吴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吴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等吴老师批改完再由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吴老师时,对吴老师说:“______。” 5. 按要求写句子。 ①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改为反问句) ②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用划线词仿写比喻句) ③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修改病句) 6. 按要求写句子。 (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改写成比喻句)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改为反问句)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作用大总结

常用说明方法 一.常用说明方法:(共10种)。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 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 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 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 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 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4)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比喻),以突出事物 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 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来展示事物的特点。 (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一般来说, “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围很广, 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练习:判断说明方法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4.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5.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 7.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8.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9.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10.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 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1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13.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17.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 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 千叶…… 20.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 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而在 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精选.)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 (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 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例如: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1.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上的星星闪闪的。(改成拟人句) (2)池水清清的。(改为比喻句) (3)小刚在看书。(扩句,至少扩写两处) 2.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①小虾有一幅钳子。 ②龙一鸣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一顶黄色的帽子。 ③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茄子、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④早上,奶奶买回了母鸡一只。 ⑤燕子有一双翅膀剪刀似的。 3.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纪念海力布。(扩句) (2)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缩句) (3)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4)海力布对大家说:“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改为转述句) (5)听了海力布的故事,非常感动。(修改病句) 4. 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将选项填在横线上。 (1)“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劝阻他。”可以用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2)“在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运用比喻方法。 5. 选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①我国捕获过一头四十吨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______、______ ②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单的喷泉一样。______ ③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______ ④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吨重,一天能长三十千克到五十千克,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______、______ 6. 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写出句子的重读部分。 ①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______ ②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______ ③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