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公共卫生的含义都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公共卫生是为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伤害和失能.社会做出的有组织的反应。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公共卫生还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界定明确范围。所谓公共卫生就是以预防医学的理论、观点和技能为基础,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也称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基础性公共卫生措施和应急性公共卫生措施。2003年,中国政府作出的定义是: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2008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要研究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努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他说,“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饮用水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

[58.31.37]:15块钱够不够用啊?

【童爱萍】: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这一标准够不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这只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标准。也就是实施方案里规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人均经费标准,

这些服务主要是: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行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等。除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外,国家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如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还另外安排专门的补助经费。第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虽然是面向居民个体的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服务面向的人群主要是适龄儿童,老年保健主要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主要是面向妇女儿童。人均15元是财政部门安排经费的平均标准,财政部门按这个标准给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安排补助资金,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筹使用,人均15元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能得到15元的服务。第三,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起步标准,今后标准将逐步提高。到2011年将不低于20元。同时,医改意见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相应提高补助标准。目前,有的地区如浙江、江苏等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就已超过15元。

[不懂外语]:嘉宾:实行医改后,老百姓到医院就医,医生总给开拿回扣的药品处方怎么办?宁用贵药不用贱药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制约医院和医生呢?

【孔灵芝】: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今后国家将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制度。自2009年起,确保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规定首先选择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首先选择使用。有关部门将制定不同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并定期检查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管理情况。也就是说,从制度上杜绝宁开贵药,不开贱药的现象。

[xzjuli]:何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饶克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全体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等;也有面向不同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比如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是针对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结核病的DOS治疗、血吸虫病的防治等都是针对患该种疾病的患者,预防氟中毒等地方病的项目是针对疾病流行地区的人群,这些都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是,具体到某个人,如果不属于这些人群,则不需得到这些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均等化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美丽的莱茵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不是意味着存在着【特殊卫生服务】,请您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好吗?

【李立明】: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群的,其内容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护与促进,目标是实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为此所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是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我们之所以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由于所在国、所在地区和人群所面临的卫生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所有的国家、地区和人群都是一样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还受所在国的国力和财政状况的制约,因此,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会根据国力的改善、财政支出的增加而不断扩大。所以,所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在上述两个因素制约的条件下根据本国实际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在上述两因素不断的变化中,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至于特殊公共卫生服务,它是指这些服务内容不是针对所有人群的,而是依据个人的特殊需求,比如说某种肿瘤的早期筛检就是一种典型的特殊公共卫生服务。我们知道,就我国目前的医疗

技术水平,我们还不能对所有早期筛检出的肿瘤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肿瘤筛检不应是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而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可以提供这样的技术服务。这可能就是你所说的特殊卫生服务的含义吧。

[黎莘]:嘉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什么?拿什么来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谢谢。

【杨青】: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从2009年起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增加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向城乡居民提供,到2011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趋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投入方面,一是完善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收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四是继续支持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增加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项目。在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二是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作用。在管理方

面,一是加强规划。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二是加强绩效考核。制定岗位服务规范,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程序和实施细则,并将人员收入与服务绩效挂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转变服务模式。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机构要深入基层和居民家庭,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

新医改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不懂外语]:实行医改后,随着医院的数量增加是不是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医科大学生或硕士生就不会因就业难而去喂猪卖肉了吗?

【李立明】: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其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我同意你的看法,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我们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和领域,所以必然会扩大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由于医学专业是非常特殊的专业领域,培养这样一个学生所投入的经费远远大于一般的普通大学生,因此,我们希望所有的医学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发挥专长,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

[我为峰]:如果再出现非典等恶性传染病,现在是否能有效应对?

【孔灵芝】:医改方案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随着这些工作的加强,一定会很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另外,在我国已在2003年5月9日,就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理等内容均做了明确的规定。2007年,卫生部发布了《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规范》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专业机构职责,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就是说,我们在制度上,机制上,组织上和技术上都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飞镝鸣处]:如何保证所投入的资金能产生最好的效益?

[心泊天下]:如何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资金不被挪作它用?

【童爱萍】:两位网友所提的问题都是财政投入的使用和管理问题。这也是医改意见和医改方案公布后很多网民关心的问题。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确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一要明确责任。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责任。二要完善制度。财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并制定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办法,努力对补助资金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要转变投入方式。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助需方等形式,提高卫生投入的效率。四要加强考核。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因素,与财政补助资金分配挂钩,调动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五是强化监督管理。采取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方式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努力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也欢迎广大网友参与监督。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使政府卫生投入更好地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卫生服务。

官员学者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4) 李立明:依靠制度保障实现城市和乡村卫生服务均等化[登泰山而小鲁]:在妇幼保健这一块,如何做到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孔灵芝】:为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这个《条例》明确规定,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儿童在现居住地居住三个月以上,就可以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接种疫苗。这就从根本上保障流动儿童可以及时接种疫苗。同时,为了及时发现免疫的空白,更好地对流动儿童预防

接种的疾病进行管理,2005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管理做好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工作通知》,建立了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制度。并且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各地将定期对辖区内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尤其是城乡结合户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查漏补缺,以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本次医改方案中,再次强调打破区域界限,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你们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城乡、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呢?

【杨青】: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城乡、地区之间确实存在不平衡现象。均等化就是为了逐步消除城乡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儿童都应该免费得到国家免疫规划内的预防接种,比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乙脑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再例如,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

[一鱼三吃]:请问嘉宾,如何实现城市与乡村卫生服务均等化?

【李立明】:实现城市和乡村卫生服务均等化,依靠制度的保障,这次医改方案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按照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不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实现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障。其次,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要靠政策的引导,这次医改方案明确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提出了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提供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并明确提出了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完善对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

和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这就是典型的公共政策为实现城乡卫生均等化提供了政策保障。要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需要组织的保障,在这次医改方案中另一个显著特点提出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务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这些都为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要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要有经费的支持,所以,这一次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少于15元,到2011年不少于20元,同时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设备购置和常规运转的经费提供全额经费保障,也为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正是由于有了上述制度、政策、组织和经费的保证,我们相信实现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经步入正轨。

重视预防: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安全出口]:“预防为主”的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李立明】:预防为主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目标实现的依托。预防为主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走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之路。我国预防为主的长期实践证明,通过预防(比如开展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目前,对慢性病防治(比如合理膳食、减重、积极体育锻炼和控烟)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坚持预防为主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佳途径。最后我要说的是,预防为主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理念,更重要的应该是得到充分的实践,也就是要把

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实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之中。让老百姓从中受益,少得病、晚得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负担。

【孔灵芝】:我们知道在卫生改革的近期五项重点中,其中有一项重点的工作就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使老百姓少得病,其实就是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观念。预防工作其实一方面体现在无病早防,第二个方面体现在有早期诊断和治疗。另外,已经得病的人防止他们产生更严重的并发症。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这是从根本上促进老百姓健康的一种方法。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很多的慢性病,通常我们所知道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这些疾病都和生活行为方式有很密切关系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控制生活行为方式,我们就可以减少80%的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癌症40%的发病率。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当然,我们在这里以高血压为例,否则你得了这种疾病,如果你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可以治疗控制,你就可以终身是一个高血压的患者,而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你不能够很有效的控制,可能你就会产生心梗、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当你的疾病到了这种状况时,你不仅严重地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且会花很多的钱,并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特别强调预防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少得病,晚得病,甚至是不得大病。这样的话,无论是对我们的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是我不爱你]:如何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

【李立明】:在新发布的医改方案中,对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像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直接面向群众的防治结合的服务队伍、组织和载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

伍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投入和补偿机制,对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全额拨款。这些都对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组织、能力和经费的保障。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加强基层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也同样存在一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问题,这是我国城乡差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别所决定的。

[丛林漫步]:新医改方案,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有哪些亮点?

【孔灵芝】:我想这次医改方案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加大了投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投入包括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费,专业公共经费,机构人员的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这些会解决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生存问题,全身心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中。另外政府将投入经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和预警及组织能力,为了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够覆盖到城乡居民,国家还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了服务内容,这里包括,定期给65岁老年人检查身体,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人群提供防治治疗服务,同时,将增加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免疫规划。另外,还要在2009年开始,要新增一些项目,比如说,为15岁以下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这些工作其实都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观点,非常符合我们疾病控制的基本原则。也将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和经费保障。

[60.208.179]:1、医保管理部门按病种以预付费方式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标准是什么?2、国内研发的病例质量费用监控系统提供的费用参数可否作为参考标准?

【饶克勤】: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制度是按项目收费,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按病种付费的机制。我知道有些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青海、陕西开展了按病种付费机制的探索和方法的研究。从初步研究结果看,按病种付费的机制在控制医疗费用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在这次医改方案中提出了“研究探索按病种等收费方式的改革”我认为,按病种付费的关键问题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和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路径。但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医院管理方式不讲成本、不讲核算,我国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标准,也缺乏临床诊断规范。某些地区医保管理部门根据本地的情况建立了一些疾病的费用控制办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杜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李立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在这个文件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央明确的任务,包括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加强卫生监督服务。这既是中央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中央负责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公共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及公立医疗机构建设的经费支撑和补助,并明确向中西部和基层倾斜。地方政府则在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项目的扩展和本省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项目中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

[58.31.37]:其实很多私立的诊所就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他们如果提供服务,政府能给钱吗?

【童爱萍】:医改意见明确提出,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同时,

还明确,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因此,对于包括社会力量举办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只要按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其服务人口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成本,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政府补助。

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Hpty]:乙肝、疟疾、麻疹等传染病的预防,现在做得怎么样?新方案出来后,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孔灵芝】:乙肝、疟疾和麻疹都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我想在这里重点说一下乙肝。在医改方案实施近三年的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中,有一项工作是为15岁以下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从2009年起,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对1994年以后至2001年间出生的,就是现在的8—15岁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的接种项目。由于2002年国家已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因此,200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不列入此次的实施方案。2009年,将对1994和1995年两年出生的,就是现年14—15岁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实施接种。2010年,是对1996和1997年两年出生的,现12—13岁的儿童实施接种,2011年,对1998—2001年出生的现8—11岁的儿童实施接种。测算需要接种的未免疫儿童一共是7000多万。

[58.31.37]:我的亲戚是乡村医生,他能从医改方案中得到什么呢?他能得到政府补助吗?

【童爱萍】:医改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具体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目前部分地区已采用上述

方式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偿。在补助的发放方式上,有的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助,有的是按月给予一定补助。

[强国一派]: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国卫生资源的结构要做何调整?卫生资源的总量还有多大的缺口?

【饶克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就是强化预防为主,保障城乡居民能够公平地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利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成本效果好的卫生发展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我们有限的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临床诊断治疗上,尤其是高、精、尖的技术层面上。这次医改方案从体制创新的高度,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卫生资源的重大战略性调整。通过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基本医疗的投入和能力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财政的支付能力。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内容将逐步扩展。谈到卫生资源总量还有多大的缺口?我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我认为卫生资源总量取决于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于老百姓来讲,医疗服务是主动需求,公共卫生是被动需求,而且这些需求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卫生支出占GDP的8-10%,美国占16%,我国不到5%。我国13亿人口每年的卫生支出大约占世界卫生支出总量的3%,但人口数是世界的1/5,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消费很低,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不能有效地转化为需求,看到卫生资源总量与世界的差距。我举一个例子,我国目前有接近2亿高血压患者,而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仅30%,服药率仅25%,有效控制率仅8%。大家知道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或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实,高血压控制的基本药物非常便宜,一年费用不足百元,即使全国高血压患者均免费服用基本抗高血压药物,费用也不足200亿,但

产生的成本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巨大,是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为我峰]:公共卫生与临床如何有机结合起来?

【李立明】:在谈公共卫生和临床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之前,我想有必要先搞清楚公共卫生和临床的区别在哪里。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体,也就是要解决公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问题。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个体病人,是解决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痛的问题。因此,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这二者的最佳结合是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我们在乡卫生院和村医务室,实质上就是同时承担着人群防治和个体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工作。另外,像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这样的慢性病也是可以实现公共卫生和临床的有机结合的,比如说我们治疗高血压病人,就是对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肾病和高血压眼病的最有效预防。性病、结核病的治疗就是有效的控制传染源,让他们不再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发挥的也是预防疾病的职能。在医院的急诊科或者是呼吸道门诊,我们的医生往往可以最早发现一些新发传染病,比如说SARS、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综合症,如果我们的医生没有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概念和技术,就会造成传染病的误诊、漏诊,从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所以,防治结合是我国公共卫生和临床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疾病防治,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目前国际上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就是要弥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裂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像刚刚发生的,最重要的就是地震以后会不会引起新的、大的疫情,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是很艰难的,所以我们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地震有没有引起新的疫情,各级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从而避免了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比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事件也是形成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生物恐怖等。另外,还有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险、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等。 第二个特点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也会不同,比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和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 第三个特点就是传播的广泛性。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某一种疾病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跨国的流动,而一旦造成传播,就会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另外,传染病一旦具备了三个基流通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它就可能在毫无国界情况下广泛传播,这是第三个特点,也就是传播的广泛性。

第四个特点是危害的复杂性。也就是说,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次的SARS尽管患病的人数不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的损失确实很大。 第五个特点是治理的综合性。治理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是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结合,我们不但要有一定的先进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投入;第二是直接的任务和间接的任务相结合,它即是直接的愿望也是间接的社会任务,所以要结合起来;第三是责任部门和其他的部门结合起来;第四是国际和国内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理,才能使公共事件得到很好的治理。另外,在解决治理公共卫生事业时,还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机制的问题;工作效能问题以及人群素质的问题,所以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理来解决公共卫生事件。 第六个特点是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比如1985年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引起人们的恐慌;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使人们谈禽色变;以及前段时间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手足口病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第七个特点是种类的多样性。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1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二、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知识框架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23,14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23-14=9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 3.余数的乘法定理 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即2. 乘方:如果a与b除以m的余数相同,那么n a与n b除以m的余数也相同. 一、同余定理 1、定义 整数a和b,除以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余数相同,就称a和b对于模m同余或称a和b在模m下同余,即a≡b(modm) 2、同余的重要性质及举例。 〈1〉a≡a(modm)(a为任意自然);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4〉若a≡b(modm),则ac≡bc(modm) 〈5〉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6〉若a≡b(modm)则an≡bm(modm) 其中性质〈3〉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传递性",性质〈4〉、〈5〉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乘性,"性质〈6〉常被称为"同余的可开方性"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如果:ac=bc(modm)且(c,m)=1则a≡b(modm)3、整数分类: 〈1〉用2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两类: 1,3,5,7,9,……(奇数); 0,2,4,6,8,……(偶数) 〈2〉用3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三类: 0,3,6,9,12,……(被3除余数是0) 1,4,7,10,13,……(被3除余数是1) 2,5,8,11,14,……(被3除余数是2)

服务业和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精选.

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 第一节正确认识服务业的服务和服务质量 一、什么是服务 1、概念:服务是能够满足他人某种需求的特殊礼遇行为,英文(服务)这一个词的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理解,其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实际上都是对服务人员的行为语言的一种要求。理解为微笑、出色、准备好、看待、邀请、创造、眼光。 2、注解分析 S-Smile微笑服务员要对每位客人提供微笑服务 S-SPEED卓越的工作效率要将每一项细微的服务工作都要做得很出色准备好 S-SINCERITY诚信,诚信待客,诚信服务 S-SMART技巧,灵活应用,巧妙服务每一位顾客 S-specialty专业,,专业且丰富的产品、项目知识,为顾客带来更专业的服务 服务员要随时准备好为客人提供服务 服务员在每一次服务结束时都要邀请客人下次再来光临 服务员要精心创造出使客人能享受其热情服务的氛围 服务员要始终用热情友好的眼光关注客人,预测客人需求,及时提供服务,使客人时刻感到服务员在关心自己。 3、服务的六个要点 (1)能力

(2)知识 (3)自重(工作时表现的态度) (4)形象(注意自己的仪表) (5)礼貌(真诚待人的态度) (6)多尽一点力(额外的工作) 二、服务质量 1、服务质量的含义: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业向宾客提供的服务,指其产品在使用价值上,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适合和满足,宾客需要的程度。服务质量应该包括设备设施、服务水平、酒水食品和安全保卫四个方面。可以说服务质量是服务业的生命线,是服务业的中心工作。 2、服务质量的特性: (1)功能性:是指事物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2)经济性:是指客人来到公司后,在公司消费,其费用支出与所得到的服务是否相等,价与值是否相等。 (3)安全性:服务员在为客人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宾客的生命财产不受到影响和损失,身体和精神不受到伤害,机构设备是否完好运转,设施和环境卫生,这些都是服务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4)时间性:时间性强调为宾客服务要做到,准确和省时。 (5)舒适性:公司的设施要适应客人的习惯和要求,包括适用、方面整洁、美观和秩序。 3、服务质量的内容:

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公共卫生的含义都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公共卫生是为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伤害和失能.社会做出的有组织的反应。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公共卫生还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界定明确范围。所谓公共卫生就是以预防医学的理论、观点和技能为基础,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社会性实践,也称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基础性公共卫生措施和应急性公共卫生措施。2003年,中国政府作出的定义是: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2008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要研究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努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他说,“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饮用水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 [58.31.37]:15块钱够不够用啊? 【童爱萍】: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这一标准够不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这只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标准。也就是实施方案里规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人均经费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就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像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最重要的就就是地震以后会不会引起新的、大的疫情,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就是很艰难的,所以我们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地震有没有引起新的疫情,各级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从而避免了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比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社会安全事件也就是形成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生物恐怖等。另外,还有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险、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等。 第二个特点就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病率也会不同,比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与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 第三个特点就就是传播的广泛性。尤其就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某一种疾病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跨国的流动,而一旦造成传播,就会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另外,传染病一旦具备了三个基流通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它就可能在毫无国界情况下广泛传播,这就是第三个特点,也就就是传播的广泛性。

第四个特点就是危害的复杂性。也就就是说,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就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次的SARS尽管患病的人数不就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的损失确实很大。 第五个特点就是治理的综合性。治理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就是技术层面与价值层面的结合,我们不但要有一定的先进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投入;第二就是直接的任务与间接的任务相结合,它即就是直接的愿望也就是间接的社会任务,所以要结合起来;第三就是责任部门与其她的部门结合起来;第四就是国际与国内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理,才能使公共事件得到很好的治理。另外,在解决治理公共卫生事业时,还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社会体制、机制的问题;工作效能问题以及人群素质的问题,所以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理来解决公共卫生事件。 第六个特点就是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比如1985年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引起人们的恐慌;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使人们谈禽色变;以及前段时间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手足口病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第七个特点就是种类的多样性。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一、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余数性质及定理 知识框架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三产业内部又被划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 一、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三次产业是从经济体系的供给角度进行的分类。即三次产业分类的逻辑过程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上游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根据 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内涵基本相同。在我国,“服务业”是同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的称谓,近年来,中央正式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主要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

二、市场型服务业与非市场型服务业 市场型服务业指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水平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等。 非市场服务业指政府较大程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措施干预价格水平、市场准入、提供的规模和竞争行为的服务业。非市场型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 三、公共服务业与私人服务 公共服务是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者机构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 私人服务是受竞争型市场机制约束并由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业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房地产,商业银行,餐饮和旅馆等。 四、公共服务的分类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 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第一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一、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它可以分为: (1)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海洋、生物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各类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公共设施和设备、辐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事故。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不易预测。 (2)公共属性:危及到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3)危害的严重性:对公众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1. 间期 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足的准备。 2. 前期(酝酿期) 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信息,协助群众做好应对准备。 3. 打击期(暴发期) 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爆发和洪涝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 4. 处理期 指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公共卫生监测;封锁疫源地,进行消毒,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稳定社会情绪等。 5. 恢复期 指事件平息期。此期主要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 三、食物中毒

1.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第三章 同余 §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定义 给定一个正整数m ,若用m 去除两个整数a 和b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b 对模m 同余,记作()mod .a b m ≡若余数不同,则称,a 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 ()\mod a b m ≡. 甲 ()mod . a a m ≡ (甲:jia 3声调; 乙:yi 3声调; 丙:bing 3声调; 丁:ding 1声调; 戊:wu 声调; 己:ji 3声调; 庚:geng 1声调; 辛: xin 1声调 天; 壬: ren 2声调; 癸: gui 3声调.) 乙 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 丙 若()()mod ,mod ,a b m b c m ≡≡则()mod .a c m ≡ 定理1 ()mod |.a b m m a b ≡?- 证 设()mod a b m ≡,则12,,0.a mq r b mq r r m =+=+≤<于是, ()12,|.a b m q q m a b -=-- 反之,设|.m a b -由带余除法,111222,0,,0a mq r r m b mq r r m =+≤<=+≤<,于是, ()()1221. r r m q q a b -=-+- 故,12|m r r -,又因12r r m -<,故()12,mod .r r a b m =≡ 丁 若()()1122mod ,mod ,a b m a b m ≡≡则,()1212mod .a a b b m ±≡± 证 只证“+”的情形.因()()1122mod ,mod a b m a b m ≡≡,故1122,m a b m a b --,于是()()()()11221212|m a b a b a a b b -+-=+-+,所以()1212mod .a a b b m +≡+ 推论 若()mod ,a b c m +≡则()mod .a c b m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 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 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 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

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 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 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 天)发生5 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 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 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 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 周内发病30 例以上,或波及2 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 个以上县(市),1 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 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

4.1基本概念及一次同余式

1. 同余方程15x ≡12(mod99)关于模99的解是__ x ≡14,47,80(mod99)_。 2. 同余方程12x+7≡0 (mod 29)的解是__ x ≡26 (mod 29)_____. 3. 同余方程41x≡3(mod 61)的解是__ _ . 4. 同余方程9x+12≡0(mod 37)的解是___ x ≡11(mod 37)______ 5. 同余方程13x ≡5(mod 31)的解是_ x ≡ 29(mod 31)__ 6. 同余方程24x ≡6(mod34)的解是__ x ≡13,30(mod34)__ 7. 同余方程26x+1≡33 (mod 74)的解是__ x ≡24,61 (mod 74)_ 8. 同余方程ax +b ≡0(mod m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b m a ,_ 9. 21x ≡9 (mod 43)的解是_ x ≡25 (mod 43)__ 10. 设同余式()m b ax mod ≡有解()m x x mod 0≡,则其一切解可表示为_ _ . 11. 解同余式()15mod 129≡x 12. 同余式()111mod 1227≡x 关于模11有几个解?( ) A 1 B 2 C 3 D 4 13. 同余式3x ≡2(mod20)解的个数是( B ) A.0 B.1 C.3 D.2 14. 同余式72x ≡27(mod81)的解的个数是_9_个。 15. 同余方程15x ≡12(mod27) 16. 同余方程6x ≡4(mod8)有 个解。 17. 同余式28x ≡21(mod35)解的个数是( B ) A.1 B.7 C.3 D.0 18. 解同余方程:63x ≡27(mod72) 19. 同余方程6x≡7(mod 23)的解是__ _ . 20. 以下同余方程或同余方程组中,无解的是( B ) A.6x ≡10(mod 22) B.6x ≡10(mod 18) C.???≡≡20) 11(mod x 8) 3(mod x D. ???≡≡9) 7(mod x 12) 1(mod x 21. 同余方程12x ≡8(mod 44)的解是x ≡8,19,30,41(mod 44)____ 22. 同余方程20x ≡14(mod 72)的解是 ___ 23. 下列同余方程无解的是( A ) A.2x ≡3(mod6) B.78x ≡30(mod198) C.8x ≡9(mod11) D.111x ≡75(mod321) 24. 解同余方程 17x+6≡0(mod25) 25. 同余方程3x ≡5(mod16) 的解是___ x ≡7(mod16)____ 26. 同余方程3x ≡5(mod14)的解是_ x ≡11(mod14)的解是__。 27. 同余方程3x ≡5(mod13)的解是__ x ≡6(mod13)_________。 28. 下列同余方程有唯一解的是( C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现代服务业基础知识》练习题目

《现代服务业基础知识》练习题目 (选择题38题,判断题38题,问答题78题,共154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些行业不属于现代服务业?(A) A饮食业B教育业C房地产业D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以下哪些选项属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ABCD) A中央商务区B现代物流园C科技创业园D服务外包基地 3.最早使用条形码技术的企业是(A) A沃尔玛B家乐福C麦德龙D好又多 4.以下选项不属于广东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行业是(D) A金融服务B批发和零售业C旅游业D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A)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A金融服务业B房地产业C旅游业D现代物流业 6.以下选项属于金融服务业的是(ABCD) A金融信托与管理B金融租赁C邮政储蓄D典当 7.不属于责任保险的是(C) A公众责任保险B产品责任保险 C员工责任保险D第三者责任保险 8.按照投资目标,证券投资基金主要分为(ABC) A成长性基金B收入型基金C平衡型基金D指数型基金 9.按照评估对象来分,以下不属于信用评级分类的是(A) A个人信用评级B证券信用评级 C项目信用评级D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10.产权交易的主要形式有(ABCD) A兼并B承包C租赁D拍卖 11.(D)是指在奉献和回报方面,介于优先债券投资和股本投资之间的一种投资资本形式。 A私募股权投资B创业投资基金 C创业投资引导基金D夹层资本 12.宏观物流不包括(D) A社会物流B国民经济物流C国际物流D生产物流 13.微观物流包括(ABCD) A企业物流B供应物流C销售物流D生活物流 14.以下选项属于典型的物流中心的是(ABCD)

公共卫生原理与方法答案

1、温思络将公共卫生定义为: “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 温思络定义内涵非常丰富。“科学和艺术”、“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和“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3个关键词以画龙点睛的手笔点出了公共卫生的本质和使命。温思络定义界定了公共卫生的范围,包括了公共卫生的早期目标(控制传染病和环境卫生),以及当前越来越重要的健康促进,初级保健和社区卫生等工作。该定义明确指出社会环境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并强调公共卫生的目的是保障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健康长寿的人权。 2、公共卫生的3项核心功能: (1)评价:公共卫生机构应定期地、有系统的收集、整合、分析并提供关于社区健康的有用信息,包括健康状况、社区卫生需求、流行病学自己其他健康问题研究的统计资料。(2)政策研究制定:公共卫生机构应通过促进科学知识库在公共卫生决策中的运用以及在领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发挥领导作用,制定出全面的公共卫生政策,以此服务公共利益。(3)保障:公共卫生机构应保障其服务人群享受到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必需的服务,无论是通过鼓励其他相关实体开展行动,还是公共卫生机构自己直接提供服务,目标都旨在保证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从而达到让公众满意的预设目标。 从某种意义来说,公共卫生的三大核心功能与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功能相类似。如果将人群或社区看成一个人,评价就类似于诊断,保障就类似于治疗。政策研究制订则是介于评价和保障之间的一个中间步骤,类似于诊断之后的治疗计划研究制订过程。这三大核心功能全面地明确了公共卫生该做什么。 3、中国公共卫生的 10 项职能 ①预防和控制疾病(或危害健康的事件); ②监测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 ③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④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公共政策和规划; ⑤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卫生标准; ⑥鼓励社会参与,发展多部门间的协作关系; ⑦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⑧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实用性和可及性; 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工作; ⑩发展和施行创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 4、公共卫生体系 主要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妇幼卫生保健体系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主要职责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应用研究与指导。同时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以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建设这一大命题,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小命题。本章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解读,为下一步的深入了解打下基础,以便全面地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第376条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可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学界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根据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的理解以及学界各方说法的分析总结,可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进行归纳,主要包括为以下几点: 2.1 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不可预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事件的起因、规模、事态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影响深度和广度。 2.2 危害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人们的利益休戚相关。它不但给人民群众造成人身体、经济和精神上的伤害,而且会影响政治局面的稳定、破坏经济建设、危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3]。 2.3 复杂性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时间紧迫,缺乏充足的有效信息,其现场抢救、控制和转运救治,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涉及多系统部门,十分复杂。2.4 紧迫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事件发展非常迅速,如果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巨大损失。它要求事件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充分有价值的信息,分析事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doc

写在课前的话 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 1、传染病 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

种。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 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北京市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累积SARS确诊病例2521例,占我国大陆地区47.32%,占全世界29.93%。 (二)案例分析 1、第一起输入暴发 Y某:山西人,27岁,女性。2月18日曾到广东经商,2月21日感身体不适, 23日回山西太原。26日诊断为肺炎。3月1日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后转入302医院诊治。造成5名亲属、4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同期住院患者感染。 2、第二起输入暴发

现代服务业管理知识点

1、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指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含了新兴服务业,也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2、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1)服务业的概念 服务业是从生产和生活领域独立出来的,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2)服务业分类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1、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46.1%(截至2014-9) 2、新的行业不断涌现 3、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四、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法(P36表2-3): 分为12大门类、155个部门。 特点:涵盖旅游及相关服务 一、人本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1、概念与内涵 指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重要资源,在充分尊重人的基础上,以组织内全体成员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 二、人本管理的原理 (1)人是管理的主体 (2)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目的 (3)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三种方式参与:选举代表参与决策机构(董事会、管理委员会) 选举代表参与监督机构(监事会) 日常管理活动参与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3、现代服务业人本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1)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 服务于顾客人本化 管理员工人本化 2)完善人本化管理组织 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地位与作用 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 一、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1、外部总体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政局、政治关系、法律法规、制度) 经济环境(水平、体制、结构、政策) 社会文化环境(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 技术环境(如新技术带来的竞争优势甚至商业模式) 自然环境 2、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的目的是把握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内部的竞争格局,从而规避行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行业内发展机会,确定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或考虑是否需要退出某一行业。 (1)潜在进入者(进入行业的障碍取决于):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 投资资金需求 (2)替代品的威胁:如京沪高铁对航线的威胁 供应者、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 信息掌握程度 大主顾 (3)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威胁: 竞争者数量与规模 行业增长缓慢 差异化程度低 进入壁垒较低或退出壁垒较高 现代服务业产品存储性差 3、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就是研究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经营就是将资源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资源分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不易被模仿)。 能力分析(整合资源使价值不断增值的能力):研发能力(研发成果、研发能力如研发队伍、研发经费分析)、生产服务能力(考察生产服务过程是否高效、技术如何?生产服务能力如产品与服务是否能满足顾客需求?服务人员的经验、技术、士气如何?质量管理如何?投诉处理如何?)、营销能力(定位能力、营销组合能力、营销管理能力)、财物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 二、现代服务业企业总体战略分析

公共卫生简介

公共卫生硕士点简介一、公共卫生的起源 公共卫生起源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现在,公共卫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人类早期对健康的认识是从疾病开始的。人类早期对健康的需求是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来解决因大规模群居带来的负面健康问题,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 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实践是从饮食、供水、个人卫生、社区居住和环境卫生及传染病的预防开始的。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理论也是在具体的饮食安全,环境卫生和传染病应急等公共卫生的实践中开始出现萌芽。 到了中世纪(公元500年到1500年),欧洲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已见雏形。现代公共卫生起源于英国,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实现现代工业化的国家,最早面临工业革命带来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环境。现代公共卫生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的发展,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现代公共卫生在中国真正地成长与壮大是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命运休戚相关的,是由政府主导的,是在应对中国公共卫生问题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从1949年至今,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从建立,健全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赤贫基础之上,在各种资源源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控制

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显着地降低了孕妇和婴儿死亡率,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网,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开展的预防医学科研工作取得显着成绩,预防医学教育为公共卫生体系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以上公共卫生成就加上医学科学的进展等因素,在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使得中国人民的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6年的73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公共卫生的定义 现代公共卫生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时间很短,至今不到二百年。然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公共卫生的各种定义至少有十八个。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授温思络(Charles-Edward A.Winslow)早在1920年提出的,他描述了什么是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应该怎么做。这个定义比较完整,是世界公共卫生界引用的最多的一个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提高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人们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提供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的服务,以及建立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 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其里程碑式的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明确地提出了十分精练的公共卫生的定义:“公共卫生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