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口及风井施工方法

出入口及风井施工方法
出入口及风井施工方法

1组织机构

2专业工程施工方法

2.1铁路工程施工方法

2.2公路工程施工方法

2.3地铁工程施工方法

2.3.1车间、区间施工组织筹划

2.3.2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法

2.3.3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2.3.4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2.3.5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2.3.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2.3.7防水施工方法

2.3.8基坑监测方案

2.3.9沉降监测方案

2.3.10盾构区间施工方法

2.3.11出入口及风井施工方法

2.3.11.1单段施工流程及工期

车站出入口、风井结构为地下一层箱形钢筋砼框架结构,基坑自上而下设一道砼支撑,一道钢支撑。对车站出入口、风井工程的施工流程做以下安排。

⑴出入口、风井结构施工步骤:开挖到底后,施工垫层,铺设防水层,浇筑底板和部分侧墙→拆除第三道(或第二道)钢支撑→施工侧墙防水层,

浇筑侧墙及顶板砼,等强后拆除剩余支撑,施工顶板防水层,回填覆土。车站出入口、风井主体结构单段施工流程见《出入口、风井主体结构单段施工流程框图》。

出入口、风井主体结构单段施工流程框图

⑵出入口、风井单段结构施工周期21

天, 具体见《车站单段结构施工工期横道图》。

车站单段结构施工工期横道图

2.3.11.2垫层施工

出入口、风井明挖至基底设计高程以上20~30cm时人工进行基底清理,避免扰动原状土。施工段两侧设截水沟和集水坑,防止基底浸泡变软。

因为底板直接在已做好的垫层上施工,所以为给底板施工创造条件,在垫层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⑴机械开挖尽量一次成型,避免二次开挖扰动原状地基而增加回填数量和施工难度。

⑵按设计标高提高20mm作为板预留沉降量(或经计算确定沉降量)。

⑶垫层向底板施工分段外延伸2.0m以上。

根据预先埋设的标高控制桩控制垫层施工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及时收面、养生,确保垫层面无蜂窝、麻面、裂缝,垫层施工允许偏差按《垫层允许偏差表》执行。

垫层允许偏差表

2.3.11.3底板施工

出入口、风井底板紧随垫层、底板防水层之后施工。

钢筋在地面加工制作好后,吊入基坑内绑扎,焊接质量和搭接长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制作安装好的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安装各种预埋件、预留孔及钢板止水带;立设底板加腋模型(如《底板加腋模型示意图》所示),并经检查、核对无误后浇注底板、墙砼。采用商品砼泵送

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分层、分段,由高处向低处对称连续浇注。

底板加腋模型示意图

2.3.11.4侧墙施工

先对围护结构渗漏进行认真堵漏处理,并进行必要的抹面找平处理,同时施作侧墙防水层,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出入口、风井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模板支撑系统事先进行受力检算,确保支撑系统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

在施工接缝处设立快易收口网而形成粗糙表面,无须凿毛,为下次砼灌注提供非常理想的结合面。收口网设立要牢固,避免因超重物挤压损坏。

泵送砼入模,分层分段对称浇注至设计标高。采用插入式振捣棒、保证侧墙砼振捣密实。

2.3.11.5钢支撑拆除及换撑应急措施

拆除钢支撑在底板施工后进行。在拆除支撑时,加强基坑的变形监测及现场巡查,对基坑的变形情况有准确及时的掌握,遇到突发事件,随时准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为应对突发事件,出入口、风井储备3根钢支撑,按尺寸拼装好。

换撑应该在侧墙砼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架设临时换撑不能损坏侧墙砼外观。

拆除钢支撑时,要加强基坑的监测及现场巡查,掌握基坑变形的实际监测数据情况与变化规律,如果不换撑能满足基坑支护要求,可以不架设临时换撑。但如果监测结果及现场出现异常,立即按要求架设临时换撑。并对加撑前后进行监测分析,掌握基坑形变动态。

在拆除支撑时,若出现局部变形过大或涌水冒泥等现象,应立即在该部位加设钢支撑,并组织人员在涌水冒泥部位填装沙袋封堵,同时在涌水冒泥的连续墙上部进行双液注浆,直到封堵完好。预案启动和具体操作参照基坑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方案执行,本方案不再重述。

2.3.11.6出入口、风井顶板施工

顶板底模采用在方木上铺压缩木胶板,采用满堂红扣件式脚手架,支架的密度事先检算,保证强度及变形满足施工要求。特殊部位可采取支架钢管间距加密,选用大截面优质方木,并将方木间距、钢管支撑间距加密以及选择较厚的胶合板等措施保证模型刚度、强度。

模型按设计预留上拱度,避免板体产生下垂、开裂。为保证施工安全,支架在出入口、风井结构施工完成并且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结构分批有序拆除。采用泵送砼,分层分段对称浇注。顶板砼终凝之前做好压实、提浆、抹面工作。

2.3.11.7出入口、风井内部结构施工

楼梯在出入口、风井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在底板施工时预留连接钢筋,采用20mm胶合模板,90cm*90cm钢管架支撑。浇注楼梯砼时须从底

部向上逐层浇注,砼浇注完3天内楼梯不准走人或堆放重物,砼强度达到100%放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后楼梯下方用临时钢管支撑。楼梯模板支架如《楼梯模板支架示意图》所示。

楼梯模板支架示意图

2.3.11.8出入口、风井结构防水施工

车站出入口、风井通道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设计原则,采取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施工原则,重点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等薄弱环节的防水。

2.3.11.8.1结构自防水施工

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加入不超过20%的二级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外加剂具体掺量根据试验确定。

防水混凝土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水泥等级不小于32.5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水胶比不得大于0.5。

防水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不超过40%,公称连续级配的石子应有5~10mm颗粒。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大于0.5%。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0%,泥块含量不大于1.0%。针、片状颗粒不宜超过5%。

防水混凝土的入泵塌落度控制在120±20(暗挖隧道140±20)。

迎水面钢筋净保护厚度不小于50mm。为了减少收缩裂缝,纵向每侧构造配筋率不应小于0.2%。

使用尺寸合格的模板,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刷好脱模剂。模板拼缝应平整严密,不得漏浆。

砼分层水平对称灌筑,砼从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凝结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如果间歇时间超过规范要求(小于45min)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2.3.11.8.2接缝施工防水

⑴施工缝

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区段,并尽量与变形缝相结合。

水平施工缝不宜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侧墙300mm的墙体,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施工缝在初凝后,应用钢丝刷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水平施工缝浇捣前,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

施工缝中部设置3mm厚镀锌钢板,防水重点部位如出入口、风井通道、风道与主体车站的接口区域,施工缝内缘预埋注浆管。同时施工缝(除顶

板外)的外侧加设背贴式止水带。如《施工缝防水示意图》所示。

施工缝防水示意图

施工缝中部的钢板止水带需与结构主筋焊接连接,连接点纵向间距≤5m。镀锌钢板止水带燕尾朝向为:底板、顶板朝上,侧墙施工缝朝迎水侧。

⑵变形缝

①如《结构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所示。

结构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出入口、风井变形缝设置在与主体侧墙相交处,变形缝处除辅助外防水层,另设置三道各自成环的止水措施,侧墙、底板变形缝外侧设置外贴式止水带。变形缝中部设置带注浆管的止水带(中心带气孔型),形成一道封闭的防水线。

②变形缝内侧设置1.2mm厚不锈钢接水槽,将少量渗水有组织地引入排水沟并排入废水泵房,缝内侧嵌填密封胶,在密封胶嵌填前,对安装接水槽部位进行检查,保证干净、平整,密封胶应嵌填密实,如《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图》所示。

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③在顶板变形缝外侧左右50mm宽度范围,防水涂料层与板间设置塑料纸隔离层,并在变形缝左右850mm宽度范围增设二道自粘性改性沥青卷材加强带,如《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所示。

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④所有的预埋可重复注浆管要露出结构表面几厘米,并做好口部保护,待结构稳定且水位恢复后,如有渗漏,可通过注浆嘴注浆止水。

⑤变形缝中埋式止水带准确就位,中心气孔确保在变形缝中间,做到“平直‘居中、牢固可靠”;中埋式止水带必须封闭成环;止水带搭接采用粘结,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2.3.11.8.3底板防水层施工

基坑开挖至基底后,进行精确的抄平放线,在基底表面铺150mm厚的C15素砼垫层,垫层表面要求原浆抹平处理,不允许有局部突出的尖硬物存在。

待砼垫层强度、干净、干燥程度达到要求时,小心将PVC防水板运至施工现场,以防损坏防水板。将PVC防水板按照设计尺寸剪裁好后进行铺设,两块PVC防水板之间搭接处不少于100 mm(焊道一般只有40-50 mm,如搭接处不能保证100 mm,焊接时稍有不慎,焊道很容易滑出搭接处外,

造成瑕疵),搭接缝应为双焊缝,单条焊缝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0 mm。利用自动爬行焊接机焊接。PVC防水板搭接见《侧墙PVC防水板固定示意图》。

侧墙PVC防水板固定示意图

防水板验收合格后,必要时铺设活动保护板,在钢筋绑扎完毕后拆除。

2.3.11.8.4顶板防水层施工

⑴顶板基面处理

灌注顶板砼时,严格控制其表面平整度并进行原浆二次抹面,收光处理,顶板砼强度、表面平整度、干净、干燥程度等达到铺设要求后即可进行防水涂料的施工。

将基面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物,从砼表面处割除,并在割除部位涂抹防水砂浆。

基面若有明水,进行引排或采取注浆等堵漏措施,确保基面干净,干燥,表面无油物、掉砂、起皮和漏水等现象。

顶板上杂物处理干净后,用水泥砂浆找平,且使砂浆表面的干燥程度达到用1m2的卷材覆盖12h,将卷材掀开后基面上无湿渍。

涂料施工前,基层阴阳角应作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应大于50mm,阳角

直径宜大于10mm。

⑵2.5mm厚聚氨脂涂料或高渗透性环氧防水涂料施工

顶板均采用2.5mm厚聚氨脂涂料或高渗透性环氧防水涂料,先顺结构分段方向横向涂刷非焦油聚氨脂防水涂料,然后沿顶板两侧铺设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最后采用70mm厚C15细石砼作保护层。顶板防水层见《顶板防水层详图》。

顶板防水层详图

具体步骤如下:

①涂料施工按先做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等特殊部位,再做大面积;先立面,后平面的顺序进行。

②涂料运至施工现场后,启封前封盖要清洁干净。开启后,材料若有硬化或进水等异常现象,不得使用。搅拌好的材料在20min内用完。

③施工防水涂料前先打底材,底材采用与涂料配套的潮湿基层处理剂,用毛刷滚轮纵横交叉薄而均匀涂布于基层,养护2~5h后进行底层防水涂

膜施工。

④底层涂膜充分干燥后(约12~-24h)再涂刷上层防水涂料,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一层涂料,涂刮要均匀一致,开始涂刮时应考虑施工退路和涂刮顺序。上层涂刷方向与底层成90o。防水涂料两幅间的搭接不应小于200 mm。

⑤防水层厚度控制,以涂抹次数和用量控制:涂料平均厚2mm时涂刷三到四次用量 3.2Kg/m2;涂料平均厚度 2.5mm时涂刷三到四次用量 3.8 Kg/m2。

⑥涂料防水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⑦施工完毕作好防水涂料的保护,在未固化前切忌在上行走,更不能遇水和接触湿物,不允许堆放尖锐的重物和拖拉物品。

⑧施工后,如有折皱或空鼓起泡,割开再涂刷剥纤布加强。

⑨涂层符合《地下建筑防水涂膜工程技术规范》,表面平整,无空鼓、脱落、折皱等现象。涂料厚度达到设计厚度。

⑶涂料符合要求后灌注70mm厚C15细石砼保护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