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46.菱形(提高)巩固练习及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46.菱形(提高)巩固练习及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46.菱形(提高)巩固练习及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两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垂直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 菱形的周长为高的8倍,则它的一组邻角是()

A.30°和150°

B.45°和135°

C.60°和120°

D.80°和100°

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比为3:4,那么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6cm,8cm B. 3cm,4cm C. 12cm,16cm D. 24cm,32cm

4.(2015?青神县一模)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72°,AD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于点P,垂足为E,连接CP,则∠CPB的度数是()

A.108°

B.72°

C.90°

D.100°

5. (2016?枣庄)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DB=6,DH⊥AB于H,则DH等于()

A.B.C.5 D.4

6. 如图,菱形ABCD和菱形ECGF的边长分别为2和3,∠A=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是()

A.3

B.2

C.3

D.2

二.填空题

7. (2015?江西三模)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

8.如图,已知菱形ABCD,其顶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1,则BC=_____.

9.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中点,且DE⊥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cm.

______2

10.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则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和面积分别是.

11.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AB,垂

足为H,则点O到边AB的距离OH=.

1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BD=16,E为AD中点,点

P在x轴上移动,小明同学写出了两个使△POE为等腰三角形的P点坐标(-5,0)和(5,0).请你写出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坐标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3. (2015?建湖县一模)如图,△ABC 中,∠ACB=60°,分别以△ABC 的两边向形外作等边△BCE 、等边△ACF ,过A 作AM ∥FC 交BC 于点M ,连接EM . 求证:(1)四边形AMCF 是菱形; (2)△ACB ≌△MCE .

14. (2016?安顺)如图,在?ABCD 中,BC=2AB=4,点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 (1)求证:△ABE ≌△CDF ;

(2)当四边形AECF 为菱形时,求出该菱形的面积.

1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 =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端点重合),且满足AE +CF =2.

(1)求证:△BDE ≌△BCF ;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 2.【答案】A ;

【解析】由题意可知边长是高的2倍,所以一个内角为30°,另一个内角为150°. 3.【答案】C ;

【解析】设两条对角线的长为6,8k k .所以有()()2

2

23410k k +=,∴2k =,所以两条对角线的长为12 ,16.

4.【答案】B ;

【解析】连接PA ,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P=∠CDP=∠ADC=36°,BD所在直线是菱形的对称轴,∴PA=PC,

∵AD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于点P,

∴PA=PD,

∴PD=PC,

∴∠PCD=∠CDP=36°,

∴∠CPB=∠PCD+∠CDP=72°;

故选:B.

5.【答案】A.

【解析】∵四边形ABCD是菱形,

∴AO=OC,BO=OD,AC⊥BD,

∵AC=8,DB=6,

∴AO=4,OB=3,∠AOB=90°,

由勾股定理得:AB==5,

∵S菱形ABCD=,

∴,

∴DH=,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菱形的高分别是3和3

3

2

,阴影部分面积=两个菱形面积-△ABD面积-△DEF

面积-△BGF面积=

9315 2333333 244

+---=.

二.填空题

7.【答案】.;

【解析】∵AECF为菱形,∴∠FCO=∠ECO,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CO=∠BCE,又∠FCO+∠ECO+∠BCE=90°,∴∠FCO=∠ECO=∠BCE=30°,

在Rt△EBC中,EC=2EB,又EC=AE,

AB=AE+EB=3,∴EB=1,EC=2,∴BC=.

8.【答案】5;

【解析】菱形四条边相等.

9.【答案】23;

【解析】由题意∠A =60°,DE =3.

10.【答案】5;53;

253

2

; 【解析】菱形一个内角为60°,边长为5,所以两条对角线长为5和53,面积为

125553322

??=. 11.【答案】5

12

【解析】4312

55

AO BO OH AB ??=

==. 12.【答案】()258,0,,08??

???

; 【解析】由在菱形ABCD 中,AC =12,BD =16,E 为AD 中点,根据菱形的性质与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易求得OE 的长,然后分别从①当OP =OE 时,②当OE =PE 时,③当OP =EP 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三.解答题 13.【解析】 证明:(1)∵△ACF 是等边三角形, ∴∠FAC=∠ACF=60°,AC=CF=AF , ∵∠ACB=60°, ∴∠ACB=∠FAC , ∴AF ∥BC , ∵AM ∥FC ,

∴四边形AMCF 是平行四边形, ∵AM ∥FC ,∠ACB=∠ACF=60°, ∴∠AMC=60°, 又∵∠ACB=60°,

∴△AMC 是等边三角形, ∴AM=MC ,

∴四边形AMCF 是菱形;

(2)∵△BCE 是等边三角形, ∴BC=EC ,

在△ABC 和△MEC 中 ∵

∴△ABC ≌△MEC (SAS ).

14.【解析】

(1)证明:∵在?ABCD 中,AB=CD , ∴BC=AD ,∠ABC=∠CDA . 又∵BE=EC=BC ,AF=DF=AD , ∴BE=DF .

∴△ABE ≌△CDF .

(2)解:∵四边形AECF 为菱形时, ∴AE=EC .

又∵点E 是边BC 的中点, ∴BE=EC ,即BE=AE . 又BC=2AB=4, ∴AB=BC=BE ,

∴AB=BE=AE ,即△ABE 为等边三角形, ?ABCD 的BC 边上的高可由勾股定理算得为,

∴菱形AECF 的面积为2.

15.【解析】 解:(1)∵AE +CF =2=CD =DF +CF ∴AE =DF ,DE =CF , ∵AB =BD

∴∠A =∠ADB =60° 在△BDE 与△BCF 中

BD BC ADB C DE CF =??

∠=∠??=?

∴△BDE ≌△BCF

(2)由(1)得BE =BF ,∠EBD =∠CBF

∴∠EBF =∠EBD +∠DBF =∠DBF +∠CBF =∠CBD =60°

∴△BEF 是等边三角形

(3)∵3≤△BEF 的边长<2

2233(3)44

S ≤<

3

3 3.4

S ≤<

中考数学知识点代数式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联系:都是非负数,=│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幂,乘方运算)

①a>0时,>0;②a0(n是偶数),⑵零指数:=1(a≠0)

负整指数:=1/ (a≠0,p是正整数)

二、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 (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 = ;②÷ = ;③= ;④= ;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 ; ; (a≥0,b≥0); (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

a. ;

b. ;

c. .

11.科学记数法:(1≤a<10,n是整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