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中医推拿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治疗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小儿新陈代谢较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小儿体温一般以肛温为宜。正常体温一昼夜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一般小儿正常肛温为36.9~37.5℃,比口温约高0.5℃,而腋温比口温低0.5℃。小儿在进食、哭闹、活动、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这些都属正常。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通常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两大类。本章节仅介绍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某些急性发热和部分功能性发热。

【临床表现】

体温异常升高(肛温达37.5℃以上)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惊跳抽搐或精神萎靡,神昏谵语,疲乏无力,不思饮食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和阴虚内热。

1.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鼻流清涕,口不渴,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外感风热者,可有发热、微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咳嗽、痰黄稠、咽痛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色。

2.肺胃实热发热较高,面赤唇红,口鼻干燥,渴而引饮,气息喘急,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数而实、指纹深紫。

3.阴虚内热以午后潮热或低热为主,形瘦体弱,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燥,食欲减退,舌红苔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诊断和鉴别】

肛温高于37.5℃,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部充血,听诊可闻及肺呼吸音增粗或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白细胞增高。胸部X线检查河发现肺纹理增粗或炎症改变。

发热鉴别诊断相当复杂,主要从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因本节仅讲述以感冒为主的发热,其他鉴别从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治疗】

1.治疗原则外感发热者,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肺胃实热者,宜宣肺清热,消食理气;阴虚内热者,滋阴清热,补益肺肾。

2.常用穴位三关、六腑、天河水、肺经、肺俞、风池等。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抹法、摩法、按法等。

4.操作方法

(1)外感发热:开天门30次,分头阴阳30次,揉太阳3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属风寒感冒者,加推上三关300次,揉二扇门300次,拿风池3~5次;风热感冒者,加推脊300次。

兼咳嗽、痰鸣者,加推揉膻中50次,揉肺俞100次,揉丰隆50次。

(2)肺胃实热:清肺经300次,清胃经30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揉中脘150次,揉天枢100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阴虚内热:补牌经300,补肺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清肝经200次,揉上马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涌泉5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

【注意事项】

1.对小儿发热的治疗,必须详细检查,找出发热的原因,明确诊断,特别要排除急性传染病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免误诊误治。即使是外感发热,只要是高热患儿,就应予以静脉补液等综合治疗。

2.在发热期间,要鼓励患儿多饮开水,饮食要富于营养,易于消化。

3.平时要鼓励小儿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发热中医诊疗方案

发热 发热(fever)是邪毒内侵,正邪相争,营卫失和,或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逆乱,阴阳失调,阳气偏盛而反映到临床的病理症候。发热是许多发热性疾病的共有特征,一般来说,热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疾病的进退和预后,并且是验证治疗效果的标准。 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 2.细菌性感染,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心内膜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猩红热、菌痢、丹毒等。 3.支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 4.立克次氏体感染,如斑疹伤寒、恙虫病。 5.螺旋体感染,如钩体病、回归热。 6.真菌感染,如放线菌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 7.寄生虫感染,如疟疾、急性血吸虫病、阿米巴肝病。 (二)非感染性发热 1.变态反应与过敏,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 2.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 3.组织坏死与血液吸收,如急性溶血、急性心肌梗塞、内出血、肢体坏死、大面积烧伤。 4.血液病、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肿、肉瘤。 5.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重度脱水。

6.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 7.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神经官能症。 中医学认为,外邪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正衰邪盛、营卫失和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机,由“毒”致热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理因素。所以,近年来静脉滴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治疗外感热病,显示了多相药理作用的优势。①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打破了激活环节;②直接进入血液,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粒细胞激活内致热原;③中药静脉滴注可直接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对抗其毒素;④能调节机体对病原体入侵所产生的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反应,使过高的体温降下来;⑤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性渗出。 临床思维 应详细询问发热过程、发热类型与规律性,是否伴有寒战或出汗,并了解各系统的症状,以及预防接种史、传染病接触史、居住生活史等。还要对有关体征的辨认和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辨认 1.卫气营血发热之临床特点: (1)卫分辨证:属卫气抗邪阶段,机体内发生各种防御代谢活动,没有出现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主症是发热,恶风寒,少苔,脉浮。 (2)气分辨证:属正未虚,抗病力强的阶段。机体对致病因子呈亢进性反应,机体的代谢反应尚旺盛,脏器的病变以充血、水肿、变性为主,其中可能是某一组织或脏器的某部分病变突出明显,但是可逆性的。主症是高热而不恶寒,口渴,舌苔黄。 (3)营分辨证:属脏器受损,功能障碍阶段。机体部分脏器或组织的坏死改变,并能累及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主症是发热夜甚,口干不甚渴、斑疹隐隐,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治疗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治疗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小儿新陈代谢较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小儿体温一般以肛温为宜。正常体温一昼夜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一般小儿正常肛温为36.9~37.5℃,比口温约高0.5℃,而腋温比口温低0.5℃。小儿在进食、哭闹、活动、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这些都属正常。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通常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两大类。本章节仅介绍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某些急性发热和部分功能性发热。 【临床表现】 体温异常升高(肛温达37.5℃以上)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惊跳抽搐或精神萎靡,神昏谵语,疲乏无力,不思饮食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和阴虚内热。 1.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鼻流清涕,口不渴,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外感风热者,可有发热、微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咳嗽、痰黄稠、咽痛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色。 2.肺胃实热发热较高,面赤唇红,口鼻干燥,渴而引饮,气息喘急,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数而实、指纹深紫。 3.阴虚内热以午后潮热或低热为主,形瘦体弱,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燥,食欲减退,舌红苔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诊断和鉴别】 肛温高于37.5℃,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部充血,听诊可闻及肺呼吸音增粗或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白细胞增高。胸部X线检查河发现肺纹理增粗或炎症改变。 发热鉴别诊断相当复杂,主要从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因本节仅讲述以感冒为主的发热,其他鉴别从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治疗】 1.治疗原则外感发热者,宜清热解表,发散外邪;肺胃实热者,宜宣肺清热,消食理气;阴虚内热者,滋阴清热,补益肺肾。 2.常用穴位三关、六腑、天河水、肺经、肺俞、风池等。

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 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 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 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 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 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 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 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 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 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味 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 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 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 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 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调护: 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 1

小儿发热辨证论治

临床治疗小儿发热多以外感、内伤两大类辨证论治。 外感者,发病急,病程短,治疗以驱邪为主要法则,邪去则热退。一般在发热时常伴恶寒,其寒虽得衣被不减,此为外感发热之特点; 内伤发热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不伴恶寒,若有恶寒则会得衣被而减,治疗当顾及阴、血、正气,即驱邪不忘扶正之意。 (一)外感发热 1 伤风发热:由外感风邪而引起。其症恶风,有汗,身热,轻咳流涕,舌苔白薄,脉象浮缓,法当祛风解表。方以杏苏饮、葱豉汤加减。药用苏叶、桑叶、杏仁、甘草、桔梗、陈皮、豆豉、生姜、连翘。 2 伤寒发热:由外感风寒而引起。其症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周身酸痛,鼻流清涕,咳嗽,舌苔白薄,脉象浮紧。法当解表散寒。方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甘草、桔梗、生姜、葱白、白芷等。虚者加党参,高热者加柴胡。 3 风温发热:感受风温之邪而引起。其症发热,微恶风,不恶寒,轻咳,口渴自汗,舌质红,苔白薄黄,脉浮数。法当辛凉透表,发热甚者用辛凉重剂银翘散加减。药用芥穗、薄荷、甘草、桔梗、牛蒡子、豆豉、银花、连翘、黄芩、葱白、芦根。咽痛者加山豆根、干青果;低热而咳嗽重者,用辛凉轻剂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菊花、甘草、桔梗、杏仁、豆豉、薄荷等。 4 伤暑发热:由于酷夏暑热所伤而引起。其症发热,头晕重,身困倦,口渴自汗,或汗不第二卷362出,舌质红,苔白滑,脉浮濡而数。法当清暑解表。方以新加香薷饮加减。药用香薷、藿香、炒扁豆、厚朴花、银花、连翘、黄芩、滑石、甘草。表虚者加南沙参;呕吐者加陈皮、姜半夏、川黄连;腹泻者加白术、茯苓、焦三仙等。 5 伤营发热:由于温热病由气分入营血所致。其症发热,烦渴喜饮,不恶寒,有汗,时有谵语,精神倦怠,目喜闭不开,舌质红绛,苔光少,脉细数无力。法当清热滋阴和营血。方以清营汤加减。药用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川黄连、银花、连翘、丹皮、南沙参、鲜菖蒲、鲜荷叶、西瓜衣等。 6 湿温发热:由于湿温之邪不能发越于外所致。其症发热或发热午后较高,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不饥不渴,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细滑而濡数,法当辛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方以三仁汤加减。药用杏仁、白蔻仁、生薏仁、滑石、竹叶、姜半夏、通草、黄芩、厚朴花、大豆黄卷、连翘等。 7 黄疸发热:由湿热郁于肝胆所致。其症发热无汗,头晕,恶心呕吐,纳差,大便白,小便深黄不利,面目及一身发黄,舌苔黄或腻,脉浮滑而数。法当清热利湿退黄。方以茵陈蒿汤、四苓散加味。药用茵陈、炒栀子、黄芩、生大黄、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车前子、藿香、板蓝根、焦三仙等。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 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 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 鼻塞重:+揉阳池10 呕吐:+清胃10(运八卦) 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 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 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 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 便有食:+清大肠10 2、寒热往来 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 3、急性支气管炎 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 发热超38.5+推六腑10 喘重改为逆八卦 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 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 慢性支气管炎 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 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 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 4、肺炎 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 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 头痛鼻塞+揉阳池10 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 5、顿咳(百日咳) 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 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 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 6、厌食 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 7、鼻炎 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 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 8、鼻窦炎 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 9、扁桃体炎 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推六腑20-30 10、口腔炎 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 不发热:去推六腑 11、口疮 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 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 发热+推六腑20 流口水+揉小横纹10 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 外用西瓜霜、冰硼散 12、哮喘 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 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 热重:+推六腑15 13、脘腹痛 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 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 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 15推天河水10 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 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 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 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 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 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 10清大肠10 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 10 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 10 14、呕吐 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 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 腹痛+揉板门15 便秘+清大肠10 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 清补脾15 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 10揉外劳宫10 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 卦15 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 有形寒积+清大肠15 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 15、呃逆 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 16、疳积 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 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 有痰者+运八卦10 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 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 17、自汗盗汗 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 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 18、遗尿 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 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 尿 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 天河水10 19、脱肛 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 大便干+运水入土10 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 20、便秘 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 选择二:独揉神阙15 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 腹胀+推大四横纹10 21、腹泻 伤食泻 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 +-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 轻症(5-6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 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运八卦10揉二马10清胃10推六腑10 脾虚泻 轻症: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平肝5 +-有热者+天河水15 重症:揉二马10清补脾10清补大肠15 寒泻 揉外劳宫20清胃10天河水10 热泻 选择一:推六腑15清大肠15清脾胃10下推七节骨2 分 选择二: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推1-2次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 15平肝5 22、痢疾 慢性痢疾 选择一:揉外劳宫15清补大肠15揉二马10平肝5 选择二: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 急性痢疾 白痢: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 +-有热者+推天河水20平肝5 体虚者+揉二马10 23、赤痢 选择一:推六腑15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利小便5 下推七节骨2分 选择二:推六腑15运八卦10清大肠15平肝5下推七节 骨2分 高温退后 选择一:清大肠,独推40 选择二:清补大肠15运水入土10利小便10 急惊风 抽风缓解后,推六腑20平肝清肺10推天河水10捣小天 心5 +-胸闷+运八卦10 头痛或角弓反张+揉阳池10掐精灵、威灵,掐五指 节(每节5次) 急救或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 24、慢惊风 揉阳池10揉二马15补脾10捣小天心5平肝5 +-痰盛+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 腹痛+揉外劳宫10 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0清补大 肠10平肝(或捣小天心)5 推拿结束后均掐五指节,掐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 睡 25、惊风变证 惊风前仆:上捣小天心,李老当时以100下为一次;揉 二马、阳池, 各100下;掐左右合谷,各100下。以上为一次治疗程 序。但上捣小 天心不能过用,如过用,症状反成后仰。 胎风:治法一平肝15揉阳池15清肺10天河水 15掐五指节2分 治法二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 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 洗浴受惊 平肝15揉阳池15掐五指节2-5分钟 26、惊风后遗症 目睛不正: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2-5。左斜右捣,右斜左 捣,上斜下捣, 下斜上捣,斗睛由中心向两侧分 捣,中病即止。 余风未尽:平肝15揉阳池10 余热不清:平肝15清肺15天河水15 耳聋:平肝15补肾15 痰多: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捣小天心10 下肢失灵:揉二马15清补脾(多推取效)20 喑哑:天河水15清肺10,最后加清补脾15, 以助肺金 四肢拘挛:(病因复杂,须依次治疗) 治法一风热尚盛,平肝15清肺10天河水10 治法二醒镇清窍,揉阳池15下捣小天心10 治法三舒筋,益脾肾,平肝10清补脾10 治法四补肾,调和气血,推大四横纹10,掐五指节2-5 治法五最后揉二马10补益肾中水火收工 余邪成痫: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 捣小天心10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27、癫痫(羊癫疯)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捣小天心10 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两种方法最后都要掐一遍五指节 28、水痘 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30 头痛+揉阳池10 呕吐+揉板门10 29、痄腮(腮腺炎) 推六腑20清胃10每日1次,3-4次可消 +-男孩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疼痛下坠。治法改用: 选择一:揉二马15补脾10利小便10 选择二:揉二马15平肝10清胃10天河水10 30、麻疹 一般疹子 发热不高(39℃以下):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清胃10 高烧(39.5℃以上,麻疹不透并发肺炎):推六腑20平 肝清肺10清胃10 +-咳喘重+运八卦15 黑疹子 揉外劳宫20推六腑30平肝清肺10清胃10 +-喘重+推大四横纹10 惊悸抽风+捣小天心1-2分钟 白疹子 揉外劳宫15平肝清肺10揉二马15推天河水30 +-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去二马、天河水,+推三关10 再服香菜水,一般可出 麻疹后腹泻 清胃5清补大肠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临表消失, 用清补脾15揉二马10善后 麻疹后咳喘 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运八卦10,症状消失后用清补脾 15揉二马10 麻疹逆证 逆证阴证:平肝清肺15天河水30 +-兼泻+利小便穴10(即膀胱穴和小肠穴),清补大肠穴 15 兼喑哑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清肺15(手 法力量加重), 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唇干口渴过甚,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咳嗽较重,仍用清肺15(加重),加运八卦20 兼咽喉红肿,仍用天河水30(加重),加清胃5-10 兼目赤太甚,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 服食热性发物,发疹上多下稀,加清胃5-10(不可 过用) 发痒发喘+运八卦15 误食酸凉,体温渐减,加揉二人上马15 伤热,适当+清胃5,重者+推六腑20 伤凉,+揉二马10,也可加揉外劳宫10 如麻疹仍不畅透,+揉二马15 逆证阳证: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仍不畅透,加揉二 马15 邪毒入血:推六腑20揉二马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体温陡降,未见疹色变黑,先强心助阳,如体温渐复, 为有转机,在议他治,穴 用推三关15揉二马15,或揉外劳宫15。如体温陡降, 汗出如珠或疹色已黑者不救。 邪闭不出:拿列缺2,回生之后如能得汗,为有转机, 然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 并加揉二马10助之。 麻疹变证 麻疹倒回:拿列缺2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揉二马10 +-如见寒象+推三关10 腹痛+揉外劳宫10 如见透出,仍用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麻疹肺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运八卦20 +-热盛+推六腑20 如见其他兼证+穴与肺炎相同,唯清胃不宜过重,恐 碍麻疹透发。 31、夜啼症 1、面部现青色者,平肝10(为主)天河水15揉外劳宫 15 2、消化不良者,上法加清补脾10 32、夜惊症 病程短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迁延日久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揉二马15 33、新生儿黄疸 1、湿热型:平肝5推六腑10利小便5 2、寒湿型:揉外劳宫10平肝5清补脾10 +-热像不重者,推六腑改用天河水10。以上均可间断用 揉二马5-10,以免过于寒凉。 34、新生儿吐乳 1、热者:运八卦10清胃5天河水10揉板门5 2、寒者: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揉板门5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10 腹胀者+推大四横纹10 35、囟门闭合晚 选择一揉二马15揉阳池10推三关10补脾15平肝5推 大四横纹10;以上二马、补脾为主穴, 其他可轮流加用1-2穴 选择二独用揉二马30-60 36、脑发育不全 平肝10揉二马15揉阳池10捣小天心1-2分钟 37、疝气 平肝10揉二马15补脾10揉外劳宫10;或独用揉二马 30以上 38、鞘膜积液 平肝10揉二马15清补脾10清补大肠10 保健 益气健脾 主穴:清补脾15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 配穴: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平肝5 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积 用法:2-3天一次或一周1-2次。推拿时主穴一般全用, 配穴则可选用1-2个。 益气补肺 主穴:平肝清肺10 清补脾15 推大四横纹10 配穴:天河水10揉二马10揉外劳宫10 益气固表培土生金 用法:如上 益气补肾 主穴:揉二马15补脾15揉外劳宫10 配穴:平肝5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固元气壮水火 用法:如上 安神益智 主穴:揉二马20揉阳池10 配穴:平肝5-10天河水10捣小天心1-2 安神益智补肾填精 用法:如上

小儿感冒发烧推拿

宝宝发烧怎么办:小儿推拿,退烧有奇效!! 最近这几天,天气又热了起来,一大早就有一个朋友来电话,说昨天夜里宝宝突然发烧快40度,今天一早跑到医院,却发现儿童医院已经排队了几十米开外。到快8点跟我通话时还没有排到她。 说发烧的宝宝真是太多了。 6月份本来也发过一篇帖子关于小儿推拿退烧的帖子,因为种种原因现在被封上了,所以今早特意再新开一贴谈谈小儿推拿如何退烧的,希望对那些在困境中的妈妈和宝宝有些帮助。 还是先讲一下我自己给宝宝退烧的几次经历,我是怎么在家处理的,没有吃药,没有打针,但效果却非常的神奇。 第一次发烧为幼儿急诊 雨欣第一次发烧是在打完第二针百白破,她刚满四个月的时候。虽然有看过很多妈妈的帖子,知道很多宝宝打百白破都会出现发烧的现象,但雨欣第一次发烧是直到下午6点左右才发现的(因为之前一直玩的很好,没有什么异常)。这着实让初为人母的我有点紧张的。宝宝最开始的体温是38.4开始时,我也只是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先控制温度,打电话给宝宝爸爸,让他下班回来的路上给宝宝买冰冰贴。 然后一直留心观察宝宝的反应和体温的变化,并不着急去医院。7点钟宝宝的爸爸回来了,给宝宝贴冰冰贴,可是人家不配合,每次贴都拿下来,后来没办法,我干脆贴自己头上了。到了晚上8点多,宝宝体温又升高了39.3,怕宝宝夜里难受睡不好,于是给宝宝洗了一个温水澡,洗好以后,开始给宝宝做退烧的按摩,有 1开天门200次 2推坎宫100次 3揉太阳穴一分钟(如果高烧,可以手法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 最后捏脊,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 做完以后看着宝宝的体温在15分钟内,直线下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晚上宝宝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宝宝又有反复,不过温度还好38.4到38.7左右,主要是她精神很好,一直笑呵呵的,自己玩。我是当宝宝烧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再来按摩,反复了2、3天左右,出了一身疹子,所以我给宝宝自己的诊断是幼儿急诊。出了疹子宝宝倒是作了两天,估计是发疹子很难受。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给宝宝退烧的经历。

中药敷脚心治疗宝宝高烧的验方

中药敷脚心治疗宝宝高烧的验方 这个方子是我在某个母婴论坛上发现的,是一个网友的姨父自己开的方子。 当时我还没有宝宝,就抄下来备用。 现在宝宝已经2岁了,2年间有两次严重的高烧都是通过该方子治愈的,所以我把它叫“验方”,因为我们自己验过了。 我的儿子体质不错,一般很少生病。每次发烧我都不会轻易给他退烧,先是多喝水多休息,再是温水擦身,实在不行再送医院。现在儿科都是西医为主,宝宝发烧第一时间就要去验指尖血,一般也都是有炎症,然后就是喝退烧药、吃抗生素什么的。 大约在宝宝8个月的时候,我儿子是小儿泰诺也吃了,冰敷额头也用了,肛门也塞了,还是不退烧,医生建议打点滴。可是这么小的宝宝打点滴我心疼啊,所以还是选择回家口服抗生素,然后自己想办法给他退烧。 回到家继续吃小儿泰诺,吃完不久体温就正常了,然后不久又烧起来(我发现这个药就是这样的,这2年每次吃它还是这样,不知其他的宝宝情况如何)。但是小儿泰诺是不能连续服用的,要间隔4小时才行。我在实在没招的情况下,只好用论坛上面的秘方了。 当时其实不太相信这个秘方,现在我把这个方子告诉一些亲戚,人家也不太相信,因为是外敷脚心,很多人都疑惑,口服和塞肛都不行的,敷脚心能行吗?我自己最初也是这种心态。而且网上来的东西也不敢在宝宝身上乱试。 但是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西医的办法都不管用了。而且这个秘方的药都是比较温和的,敷脚心也不会对宝宝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所以就试了一把。 结果,非常有效! 而且第二年发烧,西药无效的时候,再用一次还是很有效! 所以我决定,以后小儿泰诺不吃了,只要每次去医院看病医生要求退烧(没给医生看过以前我不敢乱退烧,以免掩盖病情,影响治疗)我就回家用敷脚心的方法退。 这里把秘方告诉大家,希望能帮助一些心急如焚的爸爸妈妈。这药粉我给起了个名字叫“四仁粉”。 四仁粉 材料:杏仁、桃仁、栀仁、枣仁等量,磨成细粉。 用法:取适量,以鸭蛋清调成糊,置于纱布块中,贴于宝宝脚掌心,外用长布条将纱布块和宝宝脚丫缠绕固定,为避免宝宝踢掉,可以再套上袜子。 要点: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 注: 1、四种仁只要等量即可,药店最少卖几克你就买几克。刚开始我不知道药粉效果这么好,每种仁买了几两,磨好后变成一大罐,两年来只用了一点点就很有效。杭州地区的妈妈如果需要,我可以免费给你们一点。 2、有的药店只有山栀仁、炒栀仁、酸枣仁,也可以。 3、家里没有常备鸭蛋的,用鸡蛋也可以。 4、敷好后定时检查药糊是否变干,如果已变干而未退烧可以再敷新药糊。我儿子是敷一次就好。 5、如果敷药的脚心有黑色药痕,是体内热气排出,不必担心。我儿子从未敷出药痕,药粉本身不褪色。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 肠道实热证:主症:(1)大便干结。(2)舌红苔黄 燥。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2)口干口臭。(3)心烦不寐。(4)小便短赤。(5)脉滑数。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 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次症:(1)肠鸣矢 气。(2)嗳气频作。(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4)纳 食减少。(5)舌苔薄腻。(6)脉弦。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 意,但排便困难。(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1) 便后乏力。(2)神疲懒言。(3)舌淡苔白。(4)脉弱。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 难。(2)脉沉迟。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2)小 便清长。(3)四肢不温。(4)面色白光白。(5)舌淡苔白。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次症:(1)口干少津。(2)眩 晕耳鸣。(3)腰膝酸软。(4)心悸怔忡。(5)两颧红。(6)

脉弱。 辨证治疗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子仁丸 (《伤寒论》)。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 (《证治准绳》)。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 (《金匮翼》)加味。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 (《景岳全书》)。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主方: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小儿推拿学学习重点总结学习资料

推:拇指或食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直,旋,分,合) 直:腕部发力,带动着力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220~280次/分 旋: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160~200次/分 分:双手或双掌稍用力附着在所需治疗部位上,腕部或前臂发力向两旁做直线推动 合:肘臂发力,带同着力部分自两旁向中间做相对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 揉:以手指的指端或罗纹面手掌大鱼际掌根着力吸定于一定的治疗部位,做轻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指: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或指端,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着力 鱼际:以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前臂主动运动,腕关节带动掌根:以掌根部着力,吸定,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按:以拇指或中指的罗纹面,或掌根着力,附着在一定的部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按而留之或一压一放持续进行 拇指: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我空拳,食指中节桡侧轻贴拇指指间关节掌侧,以协同用力中指:中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略屈,稍悬腕以中指罗纹面或指端着力,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掌按:腕关节背伸以掌面或掌根着力,吸定,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摩:以四指的指面或掌面着力,吸附在一定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运动 指:四指并拢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悬屈指面着力前臂主动运动 掌:指掌自然伸直腕部微背伸掌面着力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 捏: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做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肌肤或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 1,患儿俯卧,医者双手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两拇指指面的前1/3处或指面的桡侧缘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食指中指的指面前按,三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皮肤夹起并稍提起,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松一紧的挤压,向前推至大椎穴处 2,患儿俯坐或俯卧,医者双手陈半握拳状,拳心相对拳眼向下,食指半屈曲,用其中节的桡侧缘及背侧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拇指端前按,拇指食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皮肤夹起并稍提起,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松一紧的挤压,向前推至大椎穴处 3,患儿坐位或卧位,以一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面前1/3处相对着力,或用拇指指面与食指中节掌侧的桡侧相对用力,稍用力将治疗处的肌肤夹持住,一紧一放挤压,并在该肌筋上下端之间做缓慢移动和挤压 运:以拇指的螺纹面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在患儿体表做环刑或弧形运动(60~120次/分)注意:1着力部分轻贴体表2,宜轻不宜重,作用力仅达体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运法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幅度比旋推法大3宜缓不宜急 复式手法 黄蜂入洞:以一手轻扶患儿头部使患儿头部相对固定,另一手食指中指指端着力紧贴患儿两鼻孔下缘,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着力部分作反复揉动(发汗解表宣肺通窍) 双凤展翅:医者先用两手食指中指夹患儿两耳,并向上提数次后,再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端按掐眉心太阳听会人中承浆颊车诸穴每穴按掐各3~5次提3~5次(祛风寒温肺经止咳化痰)开璇玑:医者先用两手拇指自患儿璇玑穴处沿胸肋分推,并自上而下分推至季肋部,再从鸠尾处向下分推至脐部,再由脐部向左右推摩患儿腹部,并从脐部向下直推至小腹部,最后再做推上七节骨50~100次(宣通气机消食化痰) 按旋搓摩:患儿坐位,将患儿两手交叉搭在对侧肩上,医者面对患儿坐其身前,用两手掌面着力,轻贴在患儿两侧胁肋部,呈对称性搓摩,并自上而下搓摩至肚角处50~100次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转)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近视、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无名指从指尖到指根)300次、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以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就基本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比较急,推拿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患儿长期低热,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一般采用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推拿方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清退虚热,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也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小儿伤食发热,多由于幼儿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洁或者不节,损伤脾胃,导致乳食停滞,蕴结生热。通过清脾胃、退六腑、清大肠、摩腹等手法,可达清热消食导滞开胃的目的。 这里提醒一点,无论是什么原因的发热,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宝贝已经又睡着了,于是我坐在她身边,开始给她做推拿。(以下的推拿次数为2岁小儿,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就要酌减,3岁以上就要增加) 1、从大拇指的脾经开始推,依次推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全部用“从指端到指根”直推的方法。脾(100次)、肝(100次)、心(100次)、肺(200次)直推为泻,肾经直推为补(100次),(这点曾经有过争议,周尔普说直推为补,萧言生却说直推为泻,在以前的育儿课上我也是按萧言生的说法来讲的,但经过这次运用我已经证实,肾经应该是直推为补,特此更正)。在周老先生的书里曾经讲过小儿退高热的方法,都是要300次,但我用了酒精做介质,就没有推这么多次,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这里我要注明一下。 2、如果宝宝发热还有咳嗽,那么肺经是需要又泻又补的,就是说直推了以后,再顺时针旋推,各200次。此法来自夏禹铸先生的《推拿代药赋》:无名指泻肺,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五味子补气强阴益精,冬花润肺祛痰,桔梗通肺窍而传诸药,桑白皮补虚益气。大家可以酌情而用。 3、推三关300次;清天河水200次。做到这里,通常孩子的烧已经退的差不多了。 4、推脊柱N次。从大椎穴一直推到尾椎,如果宝贝觉得舒服,你就给她多摸一会儿吧!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手指醮酒精来推,大概200次,宝贝的烧就会完全退了,这时如果她要

古中医的高招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古中医的高招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新版)★(转)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新版)★ 小儿发热的原因: 小孩子发热主要是由于各种诱因(如受凉、食积、中虚等)导致阳气在体内郁滞,不能正常宣发流动而引起的。常见原因多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内因引起的发热主要有三种:一是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特点是手心热;二是足少阳胆经相火不降,特点是头身热;三是食滞内热,特点是全身热。 对于第一和二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无明显诱因,宝宝常常无缘无故就病了,或者现于宝宝过于劳累之后,根源是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只要补中气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喝白糖水或黄豆浆。 对于第三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现于宝宝饮食过量,或者平时就有食滞,只要消食导滞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用淡豆豉煮水喝。 外因引起的发热分为伤寒(包括伤风、伤寒、伤湿、伤燥等)和温病两类。外因发热其实也可先按照内伤发热的方法来治疗(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说了),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及时处理,都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效果不好则需要配合以下方法:伤风引起的发热,是风邪引起肝木(主荥血)的疏泄过盛所致,多伴有鼻塞、流涕、干呕、出汗、怕风等症状,用桂枝汤治疗,或用黄豆、黑豆浆等。 伤寒引起的发热,是寒气引起肺金(主卫气)的收敛过度所致,多伴有头痛、身痛、无汗、恶寒等症状,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或用葱豉汤、生姜红糖水等。 伤湿引起的发热,常在淋雨或洗澡后出现,多伴有受寒症状,用上述伤寒的方法,加上茯苓、泽泻等渗湿药。 伤燥引起的发热,常在秋季出现,多伴有干燥症状,用人参败毒散效果最好。 温病发热,其实应属内伤发热,是在中虚不足的情况下伴有肝胆相火上逆的症状,宝宝多表现出精神不足、困倦嗜睡等症状,只要舌胎不厚腻,脉大的用乌梅汤治疗,脉小的用三豆饮加减治疗。 小孩子发热时,不要太紧张,急着用退烧药或抗生素都是错误的,对小孩子的体质损害很大,很多宝宝退热后出现腹泻、厌食、出汗、遗尿、甚至惊厥等,都是发热处理不当的结果,所以千万要注意。先认真回忆可能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然后根据表现出的不同症状选择试用以上方法,配合小儿推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只要宝宝手脚是温的,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小孩子精神可以,饮食也正常的话,都可以先试用这种方法—— 1、用10克冰糖或10克白糖和20粒黄豆煮水一点一点喂给她喝,不能加盐; 2、同时配合以下治疗发热的小儿推拿常规方法: 第一:顺时针揉按大拇指指腹500下,注意这里是揉按不是推, 第二:食指的指腹,从食指的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三:无名指的指腹,也是从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四:在前臂内侧(即手掌这一侧),从腕向肘窝方向推800下。 这些方法,对刚开始发热就及时处理效果很好。 小孩发烧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出现手脚冷或其他症状,最好还是找医生诊治,不要耽误了病情。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