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的理念旧课标的理念

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

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的不同

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比如下

新课程目标旧课程目标

1.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四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应用能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

2.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作出判断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和文化价值

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

概念包含

的内

容涉及

的方

描述与层次划分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

有数

学基

本特

的、

适应

个人

终身

发展

和社

会发

展需

要的

人的

关键

数学

抽象

情境

与问

知识

与技

思维

与表

情境包括:现实情境、数

学情境、科学情境

层次:简单、较为复杂、

复杂

问题:指情境中的问题,

层次:熟悉的问题、关联

的问题、综合的问题逻辑

推理主要指能够体现相应数

学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

层次:了解、理解、掌握

以及经历、体验、探索数学

建模

这两者是学生在具有情直观

想象

能力与思维品质数学

运算

交流

与反

境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养

成、表现出来的,是对数

学基本思想的感悟,是数

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数据

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

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

新课程旧课程

结构图

学分必修:8学分

选修1:6学分

选修2:6学分

必修:10学分

选修2系列:6学分

选修4系列:3学分(每

个专题1学

分,共10

个专题,高

考修3学

分)

学时必修:144学时

选修1:108学时

选修2:没建议学

必修:180学时

选修2系列:108学时

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

高一上必修1,

高一下必修1

高二上选修1,选修2 高一上必修1,必修4 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

修3

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

4系列

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

必修课程主

包含

的内

与现形课

标的对

照,在现

形课标中

的位置

与现形课标

对比,内容的

不同

8 1

9

集合A版:必修

1 第一章

1.1节

考查知识点

基本不变

(预备知识)

B版:必修

1第一章

全部内容

考查知识点

基本不变

常用

逻辑

用语

(与A

版内

容较

接近)

A版:选修

2-1第一

章1.1节,

1.2节,

1.4节

基本不变

B版:选修

2-1第一

章1.1节,

1.3节

新课标增加

了全称量词

与存在量词

一元

二次

函数、

方程

和不

等式

(与B

版内

容接

近)

A版:必修

1第二章

2.3节中

与幂函数

有关的一

元二次函

数提了出

必修5第

二章 3.1

知识点基本

不变

不等式与现

形课标相比

少了二元一

次不等式及

线性规划

节,3.2节,3.4节中关于不等式的知识

B版:必修1第二章2.2节中的2.2.2,2.2.3中的一元二次函数知识

必修5第三章 3.1节,3.2节,3.3节,3.4节中的不等式知识

基本不变

主题5

4

函数

概念

A版:必修

1第一章

基本不变;函

数的性质并

二(函数及应用)与性

(与A

版内

容接

近)

1.2节,

1.3节

入了三角函

数来了解函

数的周期性

B版:必修

1第二章

2.1节

增加了函数

的最值与周

期性

幂函

数、指

数函

数、对

数函

(与A

版内

容接

近)

A版:必修

1第二章

2.1节,

2.2节,

2.3节

基本不变

B版:必修

1第三章

3.1节,

3.2节,

3.3节

基本不变

三角

函数

(与

A,B

版内

容相

A版:必修

4第一章

全部内容

及第三章

全部内容

基本不变

B版:必修基本不变

差不大)4第一章全部内容及第三章全部内容

函数综合应用(与A 版内容接近)A版:必修

1第三章

全部内容

基本不变

B版:必修

1第二章

2.3节,

2.4节

增加了函数

模型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4

4

平面

向量

及应

(与

A,B

版相

差不

大)

A版:必修

4第二章

全部内容

基本不变

B版:必修

4中第二

章全部内

基本不变复数A版:选修增加了选学

(与A 版内容接近)2-2第三

章全部内

内容“复数的

三角表示”

B版:选修

2-2无教

立体几何初步(与B 版内容接近)A版:必修

2第一章

全部内容

及第二章

全部内容

基本不变

B版:必修

2第一章

全部内容

基本不变

主题四(统计与概1

8

统计

(与

A,B版

内容

相差

不多)

A版:必修

3第二章

2.1节,

2.2节

基本不变;知

识点统计图

表中加入了

“梳理义务

教育阶段学

过的统计图

表”

B版:必修基本不变

率)3第二章

2.1节,

2.2节

概率(与A,B版内容相差不多)A版:必修

3第三章

全部内容

基本不变

B版:必修

3第三章

3.1节,

3.2节,

3.4节

基本不变

主题五(数学建模与数学5 数学

建模

与数

学探

要求学生

完成一个

课题研

究,包括

选题、开

题、做题、

结题四个

环节。学

生需要撰

写开题报

告,根据

数学探究、数

学建模、数学

文化是贯穿

于整个高中

数学课程的

重要内容,这

些内容不单

独设置,渗透

在每个模块

或专题中。

探究)选题内容,报告可以采用专题作业、测量报告、算法程序、制作的实物或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升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静养。

选修1 主

用)

6 3

2

数列

(与A

版内

容接

近)

A版:必修

5第二章

全部内容

增加了“数学

归纳法”

B版:必修

5第二章

全部内容

增加了“数学

归纳法”

一元

函数

导数

及应

(与A

版内

容接

近)

A版:选修

2-2第一

章全部内

1.删掉

了“生活中

的优化问题

举例”这一

知识点

2.微

积分的创立

与发展没有

提到通过实

例。

B版:选修

2-2无教

主题二(几何与代数)4

2

空间

向量

与立

体几

(与B

版内

容接

近)

A版:选修

2-1第三

章全部内

基本不变;用

向量方法解

决点到直线、

点到平面、相

互平行的直

线、相互平行

的平面距离

问题这一知

识点中加入

了“能用框图

描述解决这

一类问题的

思路”

B版:选修

2-1第三

章全部内

同上

平面

解析

几何

(与

A,B

A版:必修

2第三章

全部内容

及第四章

全部内容

基本不变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的理念旧课标的理念 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

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精选文档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了什么 “国培计划(2016)”天津师范大学培训班中,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一位负责人,进行了题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变化”的培训讲座,就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思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基于数学素养的教学与考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王教授强调,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教育部强调以课程为载体来落实,进而以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突破,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步骤包括:研制、确定中国高中学生21世纪应具备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研制、确定学科核心素养[1].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专家们着手进行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为《课标(2017)》)的修订工作.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的公布也将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课标(2017)》相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3)》(以下简称为《课标(2003)》)的变化,关系着高中数学教学的调整和改变,值得关注和探析. 《课标(2017)》的编写体例相比《课标(2003)》有一定的变化.将课程目标编写在课程结构之前,增加了数学核心素养.将课程设计思路改为课程结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课程

内容之后,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同时,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的建议、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在附录中增加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以及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解释,将课程内容中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之中.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述,仅对?笛Ш诵乃匮?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三部分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 1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1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国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2].数学核心素养的增加是《课标(2017)》的一大突出特点.为什么会提出数学核心素养?张奠宙先生在接受访谈时曾表示,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学生自主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反映课程内容的主线,聚焦课程目标要求,也是学业质量标准的集中反映.强调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宏观的教育总体目标的具体化,解决当前课程标准过分关注学科内容的问题,转变育人模式,改变国家和地方测评过分依赖考纲的现状[3]. 郑毓信先生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对于数学素养的研究历时已久[4].王尚志教授在讲座时也提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工作者历史的延续和创新.1962年数学教学大纲中就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随着

2017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文试题及解析

2017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文 1.(2017年新课标Ⅱ文)设集合A ={1,2,3},B ={2,3,4},则A ∪B =( ) A .{1,2,3,4} B .{1,2,3} C .{2,3,4} D .{1,3,4} A 【解析】A ∪ B ={1,2,3}∪{2,3,4}={1,2,3,4}.故选A . 2.(2017年新课标Ⅱ文)(1+i)(2+i)=( ) A .1-i B .1+3i C .3+i D .3-3i B 【解析】(1+i)(2+i)=2+i +2i +i 2=2+3i -1=1+3i .故选B . 3.(2017年新课标Ⅱ文)函数f (x )=sin ?? ??2x +π3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4π B .2π C .π D .π2 C 【解析】最小正周期T =2π 2=π.故选C . 4.(2017年新课标Ⅱ文)设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 ) A .a ⊥b B .|a |=|b | C .a ∥b D .|a |>|b | A 【解析】由|a +b |=|a -b |,两边平方得a 2+2a ·b +b 2=a 2-2a ·b +b 2,即a ·b =0,则a ⊥b.故选A . 5.(2017年新课标Ⅱ文)若a >1,则双曲线x 2 a 2-y 2=1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2) C .(1,2) D .(1,2) C 【解析】e 2=c 2a 2=a 2 +1a 2=1+1a 2.∵a >1,∴1<1+1a 2<2,则1<e <2.故选C . 6.(2017年新课标Ⅱ文)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 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新课标文辑——2017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体会 王迎曙(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一)关键词 1.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的经验 2.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会: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4.六素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 5.四主题: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6.五课程:A数理类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B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C人文类课程(历史、语言等),D体育、艺术类课程,E拓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 7.三水平: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水平三是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 8.四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9.两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二)他山之玉 1.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 2.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与过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样,学生有多样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础。因此,这次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湛 3.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 4.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打破了学科等级化的困局,更为国际范围内解决课程建设同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 (三)特别关注 1.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1)数学建模活动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应经历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 2.学业质量 (1)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教材编写的知道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2)学业质量水平: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加强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交流对于提高数学素养的价值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交流主要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接受、数学思想的表达、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三个方面。数学交流可以全面提高人的数学素养。 1.数学交流可以培养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增强。 2.数学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将自己的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能促进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数学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善于合作是一个人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而数学交流是促进学生树立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极好途径。 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其学会在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和知识去发现问题,做出猜测,进行推理与交流,理解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新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数学

交流能力的实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利用新教材,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1.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努力营造数学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疑问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数学。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可以有合作交流。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理念,理解他人数学观点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流,数学素养就会得到升华。 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1》的第一章引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 …… 可见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交流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些资源的存在,就会造成编著者理念的缺失。相反,如果恰当地利用这些素材,营造数学交流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阐述自己对集合的理解,相互交流,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2.提供数学交流的材料和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用于交流的材料,如每章节后面的阅读材料、书页边留白处的网站链接、习题中的探究拓展等。但仅靠课内的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列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源,以便学生收集整理,再与同伴交流。 3.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交流的障碍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特别是帮助那些胆小的或是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上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讨论甚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2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31i i +=+( ) A .12i + B .12i - C .2i + D .2i - 2.设集合{}1,2,4A =,{} 2 40x x x m B =-+=.若{}1A B = ,则B =( ) A .{}1,3- B .{}1,0 C .{}1,3 D .{}1,5 3.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A .1盏 B .3盏 C .5盏 D .9盏 4.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90π B .63π C .42π D .36π

5.设x,y满足约束条件 2330 2330 30 x y x y y +-≤ ? ? -+≥ ? ?+≥ ? ,则2 z x y =+的最小值是() A.15 -B.9-C.1D.9 6.安排3名志愿者完成4项工作,每人至少完成1项,每项工作由1人完成,则不同的安排方式共有() A.12种B.18种C.24种D.36种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 8.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 a=-,则输出的S=() A.2 B.3 C.4 D. 5 9.若双曲线C: 22 22 1 x y a b -=(0 a>,0 b>)的一条渐近线被圆()22 24 x y -+=所截得的 弦长为2,则C的离心率为() A.2 B .C .

(完整word版)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 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课程结构 ?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 (?)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 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

(完整word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doc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017年高考新课标1理科数学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5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x <1},B ={x |31x <},则 A .{|0}A B x x =< B .A B =R C .{|1}A B x x => D .A B =? 2.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 .1 4 B .π8 C . 12 D . π4 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若复数z 满足1 z ∈R ,则z ∈R ;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 3p :若复数12,z 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 4p :若复数z ∈R ,则z ∈R .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13,p p B .14,p p C .23,p p D .24,p p 4.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A .1 B .2 C .4 D .8 5.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6.6 2 1(1)(1)x x + +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 A .15 B .20 C .30 D .35 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0 B .12 C .14 D .16 8.右面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3n ?2n >1000的最小偶数n ,那么在和 两个空白框中, 可以分别填入 A .A >1 000和n =n +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段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学段(7--9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数与代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图形与几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统计与概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综合与实践............................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评价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教材编写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 1.课程结构的设置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

可转换。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 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二、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学方法 1.重视过程,引导学生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数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索、反思,修改、完善,经历曲折和反复,给学生创造一个实用、

最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精选】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

数学名师整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变化一:课程结构 修订的课标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这三种课程非常明确: 1.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当然也是高考内容。如果学生只想高中毕业,那么学习必修课程就够了; 2.选择性必修: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学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3.选修课程:是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要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则必须根据自主招生学校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变化二:课程内容 (一)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 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二)内容的删减与增加 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这一章里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用逻辑用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一样。 变化的地方:

(1)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结词“或”、“且”、“非”; (2)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3)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题二函数 函数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这些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基本一致,仅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1)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 (2)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 几何与代数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这三章内容与实验版课标要求大致一样,有变化的是: (1)将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解三角形”融入进“平面向量”这一章内; (2)“立体几何初步”删去了三视图这一内容。 主题四概率与统计 内容包括:概率、统计。 内容的变化: (1)概率中增加了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2)统计中删去了系统抽样和变量的相关性,将“变量的相关性”移到了必选修中“统计”这一章内; (3)统计中新增了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这一内容。 主题五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这个主题是新增的内容,要求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要求学生撰写开报告、研究报告和报告研究结果。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 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

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

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分析全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容分析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这一部分主要是数学的概念,数学学习的现实背景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现代社会的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数学教育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首先是义务教育后的一门主要课程,更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数学本身的一些价值,形成学生思维、能力都是有基础性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其他学科有很强的基础作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全民素质有很深远的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满足需求给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主要体现在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安排上。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给教师和学校选择空间。 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4.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根据时代的发展,适时适度的增减课程容,让学生与时俱进的掌握双基。 7.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适度形式化,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