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指南

支气管哮喘指南
支气管哮喘指南

支气管哮喘指南

【篇一:支气管哮喘指南】

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障碍,发音障碍,吞咽困难,喘憋,气短;慢

阻肺病人喘息、气短;脑卒中后病人咳痰无力,经常性肺炎住院治

疗患者;

【篇二:支气管哮喘指南】

ocs治疗: 对saba 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在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发生

的急性发作的患者。推荐使用泼尼松龙0.5~1 mg/kg或等效剂量的

其他全身激素口服5~7天。症状减轻后迅速减量或完全停药。

雾化吸入激素:哮喘儿童急性发作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布

地奈德雾化,其疗效优于单用支气管舒张剂,能减少需要住院治疗

率和ocs的使用[93](证据等级c)。有研究显示成人雾化激素改善pef较全身激素快,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可作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

的治疗选择[94]。对全身使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等患者应给予激素雾化溶液治疗。但雾化ics与ocs比较费

用更贵。

经以上处理后,需要严密观察和评估病情,当病情持续恶化可收入

院治疗。病情好转、稳定者可以回家继续治疗。急性发作缓解后,

应该积极地寻找导致急性发作的原因,检查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重

新评估和调整控制治疗方案。二、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处理中重度急

性发作的患者应该按照以上介绍的哮喘发作的自我处理方法进行自

我处理;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1、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处理(1)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首选吸入

saba治疗。给药方式可用压力定量气雾剂经储雾器给药,或使用saba的雾化溶液经喷射雾化装置给药。两种给药方法改善症状和肺

功能的作用相似。初始治疗阶段,推荐间断(每20分钟)或连续雾化

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小时1次)。吸入型saba如沙丁

胺醇或特布他林较口服和静脉给药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仅推荐用于急性重度哮喘或经saba治疗效果不

佳的患者。重度患者还可以联合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治疗。一般氨

茶碱每日剂量不超过0.8g。不推荐静脉推注氨茶碱。伴有过敏性休

克和血管性水肿的哮喘可以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但不推荐常规

使用。(2)全身激素的应用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

素,特别是对saba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疗效不能维持,以及在使用ocs基础上仍然出现急性发作的患者。ocs吸收好,起效时间与静脉给药疗效相近。所以,推荐中重度急性加重首选口服给药。推荐用法:泼尼松龙0.5~1.0mg/kg或等效的其他激素。严重的急性发作

患者或不宜ocs的患者,可以静脉给药。推荐用法:甲泼尼龙80~160 mg/d,或氢化可的松400~1000 mg/d分次给药。地塞米松因

半衰期较长,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作用较强,一般不推荐使用。

静脉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可减少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如静脉使

用激素2~3 d,继之以ocs3~5 d。雾化吸入激素的使用见轻中度

哮喘急性发作处理。(3)氧疗:对有低氧血症(氧饱和度 90%)和

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控制性氧疗,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

3.妊娠哮喘急性发作时,咳嗽、胸闷、气急、喘息或pef下降20%,胎动减少,sao2<90%时,应立即每20分钟吸入2~4吸沙丁胺醇,

观察1小时、无改善需立即就诊。4.分娩期和哺乳期如有哮喘急性发作并哮喘症状不稳定且胎儿已成熟,可考虑终止妊娠。哮喘的控制

是减少母体和胎儿风险的保证。月经性哮喘是指哮喘妇女与其月经

周期有关,目前把月经前哮喘和月经期哮喘统称为“月经性哮

喘”[134, 135]。它与重症哮喘或难治性哮喘相关[136]。凡在月经前

后出现规律性哮喘而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喘息即可诊断[137]。治

疗处理原则与典型的哮喘类似。月经前易发作的,可在周期性哮喘

发作前数天口服预防药物;如:酮替芬每天2次,每次1mg;或孟

鲁司特10 mg,qd[138];月经来潮前适时使用黄体酮肌注,可防止

黄体酮水平的突然下降,达到防治;酌情使用炔羟雄烯唑,对经前

期紧张者有效。(六)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2014 年

gina和gold指南同时提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 overlap syndrome,acos)这个概念, acos以

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同时伴有许多与哮喘和慢阻肺相关的临床特点。acos在阻塞性肺疾病中平均流行率约20%,成年人中约2%,

相较单独哮喘和慢阻肺,acos患者病情更重,预后更差[139]。目前acos诊断标准尚不确切。慢阻肺患者如存在气流受限明显可逆性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率>12%且绝对值升高>200ml)、feno增高、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既往有哮喘病史,则需考虑acos诊断[140, 141];哮喘病人经过3~6月规范治疗仍然存在持续

气流受限,再结合有害气体或物质物暴露史、hrct判断肺气肿存在

及弥散功能下降,则有助于acos的诊断[142]。acos的治疗推荐联

合应用ics与laba和/或lama。同时,acos治疗应包括戒烟、肺康复、疫苗接种和合并症的治疗。

九、哮喘的管理、教育和预防(一) 哮喘的管理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通常可以使哮喘病情得到满意控制。哮喘管理

的长期目标是:(1)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2)最大程度降低急性发作、固定性气流受限和副作用的未来风险[131](证据等级a)。在与患者制定哮喘管理的共同目标时,要考

虑到不同的医疗制度、药物的可及性、文化差异和个人喜好等因素[131, 143](证据等级a)。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

是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医务人员与哮喘患者或其家人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患者获得疾病知识、自信和技能,在

哮喘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针对自我管理的教育可降低哮喘病残率[144](证据等级a)。应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表达他们的期望和

关心的问题。

1.基于控制的哮喘管理在基于控制水平的哮喘治疗和管理策略中,评估、调整治疗、监测治疗反应形成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图1)。在

选择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反应时,哮喘控制的两个方面(即症状控

制和未来风险)都应予以兼顾,亦即达到所谓的“整体控制”(overall control)。2.哮喘指南的实施为了改善哮喘治疗、患者病情和疾病

结局,指南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实施,将其整合到医疗实践中。指南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各级医疗机构可根据当地不同情况制

订相应的诊治规范和实施计划,然后评估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

指南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有的与医疗制度和专业人员

有关,有的与患者有关。我国学者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医务人员的

哮喘知识、患者的疾病认知等因素,都会影响规范化治疗的实施和

疾病控制水平[145, 146](证据等级c)。

在哮喘指南的实施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

的环节。对医院、社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

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哮喘管理知识,提高与患者沟通技巧,做好患者及家

属教育。患者教育的目标是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强自信心、增

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使用。(二) 哮

喘患者的教育对哮喘患者的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

的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的哮喘知识、误工天数、急诊次数、生命质量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构

建并改善医患之间的伙伴式、互动式关系,可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

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力,减少急性发作、

住院率及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147](证据等级c)。

1. 用药依从性和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指导和培训(1). 用药依从性

及其他指导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但国内外调查显示哮喘患者

治疗依从性普遍偏低。成人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的发生率在50%左右[148](证据等级c),难治性哮喘患者的依从性更差[149](证据等

级c)。依从性高低与哮喘的转归密切相关,依从性提高可显著改善

哮喘控制水平[148](证据等级c)。如何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成为当

前临床实践的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判断患者依从性状态,分析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131](证据等级a),并根据存

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其依从性。以下措施有助

于解决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1)治疗干预: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

策药物/剂量的选择;如有可能应尽量选择长效制剂,最好是每日一

次用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使用单一吸入装置多种药物联合制剂;随时评估患者吸入装置的应用情况,查看患者药物使用的细节,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提高疗效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患者干预: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制定书面治疗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患者教

育和提供相应的信息(如药物、健康教育等)。(3)推进以患者为

中心的沟通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4)完善教育和管理

结构:例如国内文献报道哮喘专病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哮喘患者

协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和疾病控制水平[150](证据等级c);充分发挥社区在慢病管理中

的作用;电话随访进行干预也可改善患者依从性。(2). 正确使用

吸入装置技巧的培训吸入装置种类繁多,使用不当会导致哮喘控制

不佳,增加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以及吸入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使

患者产生抵触吸入制剂的情绪,因此掌握吸入制剂的正确使用非常

重要。国外研究发现70~80%的患者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而且

许多医生也不能正确指导病人如何使用好吸入装置[151](证据等级d)。因此吸入装置的运用技巧培训非常必要。为确保有效使用吸入

装置,要基于不同药物、不同患者和花费选择适合的吸入装置,最

好鼓励患者参与装置的选择过程;在使用pmdi时接上贮雾罐可改善吸入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避免混淆,最好不要同时使用

多种吸入装置[131](证据等级a)。反复对患者进行吸入技术教育

可提高正确使用率。医生、临床药师或护士应当以实物正确演示每

一种所处方的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然后让患者练习,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如此反复数次。另有研究显示视频教育与传统的一对一教

育比较,能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使用pmdis的正确率[152](证据等级b)。因此推荐在吸入装置技巧培训时引入视频教育模式,并多次进

行练习,以提高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率。2. 哮喘常识传授哮喘患者

所需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可能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个人意愿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都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哮

喘常识教育的内容包括:哮喘的诊断、基本治疗原则、缓解药物与

控制药物的差别、潜在的药物副作用、预防症状及急性发作、如何

认识哮喘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何时/如何寻求医疗服务、管理

并发症。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传授内容和方式适应患者对健康知识

的认知程度、充分讨论患者关心的问题、形成共同目标,有助于提

高常识传授的效果。3. 由医护人员指导的哮喘自我管理培训由健康

教育团队(包括医生、药师和护士)有效指导的哮喘自我管理可大

大降低哮喘的致残率,能减少1/3~2/3的哮喘相关住院率、急诊就

诊和非预期就医、误工/误学时间及夜间憋醒等[131](证据等级a)。因此医护人员应经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哮喘知识宣传教育,鼓励

他们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其家属采

取个性化教育和指导。哮喘行动计划有助于提高哮喘控制率。书面

的哮喘行动计划由医生帮助患者制定,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

和哮喘控制水平进行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峰流速(pef)提示哮喘

控制水平变化时如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如

何及时接受治疗等。4. 病情自我监测和管理控制哮喘的关键环节是

患者的自我管理。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和准确记录哮喘日记是哮喘患

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通过日志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及患者对哮喘严重程度、控制水平

及治疗的反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以总结和分析哮喘发作与治疗的

规律,并据此选择和调整药物。pef对症状严重或对症状不明显的患

者是一个有用的监测方法,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手段。对

于哮喘治疗依从性和吸入技术评估的监测亦十分重要。pef监测分为

短期监测和长期监测。短期监测主要目的为急性加重后监测恢复情况,调整治疗后评估治疗反应。长期监测主要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

的预测,尤其对于那些对气流受限程度感知不敏感者、既往有突发

的严重发作者、难治性哮喘患者等。5. 医务人员的定期评估医务人

员应定期对哮喘患者进行随访,包括患者主动按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或医生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及时的电话随访有助于哮喘患者提高依

从性,可减少门诊就诊的次数,降低再住院率。规范的随访应包括

以下内容:(1)评估哮喘控制:检查患者的症状或pef日记,评估

症状控制水平,如有加重应帮助分析加重的诱因;评估有无并发症。(2)评估治疗问题:评估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检查吸入装置使

用情况及正确性,必要时进行纠正;询问对其他有效干预措施的依

从性(如戒烟);检查哮喘行动计划,如果哮喘控制水平或治疗方

案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哮喘行动计划。(三) 哮喘的预防1. 哮喘发病的

危险因素哮喘由内因(遗传)和外因(环境)共同作用所致。这些

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在生命早期甚至胎儿期,在孕期或生命早期可能

存在环境因素影响哮喘发生的“时机窗”。多种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

素和社会因素,可能对哮喘发生起重要作用。这些环境中的危险因

素集中在营养、过敏原、污染(特别是环境中的烟草)、微生物和

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

(1)营养母乳喂养:婴幼儿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提倡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能降低儿童喘息发生,但可能无

法预防哮喘的进展[153, 154](证据等级c)。维生素d:对多项研

究结果进行的荟萃分析提示,孕期进食富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

食物,可以降低儿童喘息的发生[155](证据等级a)。益生菌:目

前没有足够证据推荐益生菌可用于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等)

的预防[156](证据等级a)。(2)过敏原2015年的英国哮喘指南

草案更改了以往“对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是不重要”的观点,认

为给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的检查是有必要的[157]。避免过敏原暴露

是哮喘治疗的关键。螨虫暴露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已得到公认。但

动物过敏原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有研究发现宠物过敏原

导致哮喘和喘息风险增加[158](证据等级b),也有研究提示接触

宠物可降低过敏风险[159](证据等级a)。婴儿期避免过敏原暴露

可以预防童年哮喘和过敏症发生,在生命的第1年多方面干预可以

预防哮喘高危儿童在2岁发病,减少哮喘高危儿童7岁时的发病率,预防作用可以持续到成年[160-164](证据等级a)。(3)药物镇痛

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与成人和儿童哮喘相关[165](证据等级a),而且孕妇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后代哮喘增加[166](证据等级a)。(4)污染孕妇吸烟是产前烟草暴露最常见和直接的途径,产

前烟草暴露对年幼儿影响大,而产后母亲吸烟只与年长儿的哮喘发

生相关[167]。(5)微生物“卫生假说”指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之增加,

源于幼年时感染率的降低。最近在中国南方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农村儿童哮喘患病率显著低于城市儿童,而农村环境中多种微生物和内毒素的接触是保护因素[168]。荟萃分析发现剖腹产儿童的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儿童,这可能与不同分娩方式导致的婴儿肠道菌群差异有关[169]。本指南的编写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感中国的哮喘防治事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这是摆在每一位哮喘防治医务人员面前艰巨的使命和重要的任务。此次指南的更新集结了国内多家单位、多位专家的共同努力,将来中国的哮喘指南更新将建立在更加广泛、深入的协作研究基础上,积累更多的中国哮喘防治的证据,更好地指导哮喘防治工作。

【篇三:支气管哮喘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3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对我国哮喘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哮喘防治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检测设备、哮喘治疗药物不全、医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指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行。因此,制定切合实际的、适应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基层版指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哮喘总体防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首次制定了我国“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基层版”),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基层版”并非将原有“指南”简单化和易实施化,而是在“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最新的“全球哮喘创议(gina)”重新制定。“基层版”简单易行,可指导包括基层在内的全国一线临床工作者,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诊断标准删去“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哮喘”相关内容。临床工作中,因支气管激发试验存在一定风险、操作较复杂致实际应用较少。即使在三甲医院,实施比例也远低于“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最大呼气流量”。“基层版”文后附“简易最大呼气流量测定、变异率计算”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基层医院更规范地开展诊断和病情评估工作。

☆删除原来、“指南”中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该分级只是适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的哮喘患者评估,而临床医生经常误用至治疗

后。哮喘严重程度不仅包括治疗前状态,也包括对治疗的反应。部分哮喘患者在治疗前存在严重症状和气流阻塞,但小剂量药物治疗即可完全控制哮喘,该分级并不能预测患者治疗反应以及所需治疗方案。另外,哮喘症状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内均有波动,该严重程度分级也不是客观反映哮喘状态的特征性指标。

☆在哮喘治疗方面。“基层版”指南紧扣“指南”最新版gina和我国国情,推荐选用基层能普及的治疗药物,删除“抗ige治疗”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等内容;简明扼要地提出哮喘长期维持治疗方案、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措施,并注明急性发作者转院指征,有助于基层医院及时察觉病情,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点击下载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 命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 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 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 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 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 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 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分级 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 应用价值。 2、控制水平的分级:这种分级方法更容易被临床医师掌握,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取得更好 的哮喘控制。控制水平的分级。 3、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 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 要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支气管哮喘最新诊疗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 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 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 1 / 15

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速效 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 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 1-2 周后,FEV1 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 1 ~2 周)20%。 符合第 1 ~4 条或第 4、 5 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 5 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7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严重程度的分级: 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 度持续4级。 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

2008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析

2008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析 作者:林江涛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2008-5-8 15:36:37 点击: 2008年3月20日,最新修订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颁布。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对新《指南》进行了解析,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新《指南》。 新《指南》重要变化之一诊断、分期与分级 ■ 修改了诊断标准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即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 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 将哮喘分期定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与国外不同的是强调了“临床缓解期”的概念,明确指出其判断标准为经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 主张继续使用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该分级法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对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价值。强调在哮喘长期管理中使用更易被临床医师掌握的、依照控制水平的分级。 ■ 增加了诊断试验相关内容,包括肺功能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呼气峰值流速(PEF)变异率、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NO)检测及变应原皮试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 新《指南》重要变化之二治疗方案选择 ■ 明确指出哮喘的主要治疗目标为达到并维持哮喘症状的控制。强调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哮喘,但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的治疗能控制临床症状。尽管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治疗不当代价更大。 ■ 在确定长期治疗方案时应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控制水平选择适当方案。选择药物时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实际状况如经济收入和当地医疗资源等。要为每名初诊患者制定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督,改善患者依从性,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 参照GINA文件将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并对初始治疗和升降级治疗作了比较清楚的规定。对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患者可选择第2级治疗方案,对病情较重者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方案。在选用的方案不能控制病情时应升级治疗直至达到哮喘控制。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可考虑降级治疗。备选减量方案包括:①对单独使用中大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者可减少50%剂量;②对单独使用小剂量ICS者可改为每日1次用药;③对联合使用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者可将ICS剂量减少约50%,达到小剂量联合治疗时可改为每日1次联合用药或单用ICS治疗。若患者使用最小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可考虑停药。 ■ 首次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案,认为对贫困地区或低收入哮喘患者,视其病情程度不同,长期控制药物可考虑使用小剂量ICS、口服缓释茶碱、口服缓释茶碱联合ICS或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 强调哮喘相关死亡的高危患者包括:①有需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濒于致死性哮喘病史;②在过去1年中因哮喘住院或看急诊;③正使用或近期刚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④目前未使用ICS;⑤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 3 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 万人。(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 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 严重程度的分级: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 级。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 2. 急性发作时的分级:程度轻重不一。 四、哮喘的评估 (一)评估的内容 1. 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 2. 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 3. 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4. 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 (二)评估的主要方法1. 症状:2. 肺功能:3.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4.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5.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五、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一)哮喘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群体水平,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 (二)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⑴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 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⑵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

第7章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GINA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1.6亿患者。各国患病率不等,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显示13-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30%,我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同龄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3%-5%。一般认为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O%的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目前,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存在有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应性反应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 1.免疫-炎症机制免疫系统在功能上分为体液(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均参与哮喘的发病。 (1)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主要是Th2 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和IL-13等进一步激活B淋巴细胞,后者合成特异性IgE,并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的IgE受体。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结合在细胞的IgE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可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浸润增加,产生哮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

春季支气管哮喘的防治知识

春季支气管哮喘的防治知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与遗传有关,另外,多变的天气、病毒感染、空气污染也是引起哮喘的原因,哮喘的发病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而春季是哮喘的高发季节,因此哮喘患者在生活中要知道如何预防与治疗哮喘病发,安全度过这一季节。 在生活方面,有一下建议: 一、避免吸入性过敏原 支气管哮喘春季多见,其主要原因为春季春暖花开,各种花粉通过空气传播,被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体内;春季天气转暖,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随呼吸道吸入体内,其作为异体蛋白也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此外,某些动物(如蟑螂、螨虫等)的分泌物及其皮屑,以及粉尘等也可进入呼吸道,诱发支气管哮喘。故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春季应避免到郊外、花园等花粉浓密处,以免接触花粉;最好湿式打扫室内卫生,以免吸入上述动物的分泌物、皮屑和屋尘等。 二、避免食入性过敏原 除吸入性过敏原外,支气管哮喘还与食入过敏原有关。日常食物中的鱼、虾、蟹、蛋、奶、牛肉、蘑菇、冬菇等,以及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均为异性蛋白或半抗原,被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非异性蛋白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和酒类,以及某些非半抗原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也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故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避免进食上述食物和药物。 三、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等,不但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增加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而且容易使一般支气管哮喘发展成为哮喘持续状态,导致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以及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并可进一步累及心脏,导致心力衰竭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春季天气反复多变、骤暖骤寒,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出现气道收缩、痉挛,使支气管哮喘发作,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医学继续教育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第一讲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一、概述及定义 支气管哮喘与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糖尿病已被我国列为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潜伏期长、病程长、导致患者功能减弱或消失。哮喘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全球3亿人的健康和生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具有多态性的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定义为呼吸道症状的病史如:喘鸣,气短,胸闷及咳嗽,这些症状在经时及强度上可变,并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专家共同起草,并不断更新了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GINA目前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 二、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3亿患者。各国患病率不等,从1-30%不等,我国约0.5-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2-6%,美国80年代3.1%,90年代5.4%,澳洲、新西兰20%。一般认为儿童患

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病死率全球为 1.6-36.7万/100000人,美国1-4/100000人,欧洲、澳洲4-8/100000人。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三、病因 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1、宿主因素 (1)遗传易感性:5q12、22、23,17q12-17,9q24等 (2)气道高反应性 (3)种族、裔属 2、环境因素及诱发因素 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哮喘的四大典型症状为:咳嗽、喘息、气喘、胸闷。为

【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

【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下篇 八、特殊类型哮喘及哮喘的某些特殊问题(一)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 A) CV 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101]。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CV A是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102,103,104,105],国内多中心调查显示其占慢性咳嗽病因的三分之一[102]。 CV A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106]。部分患者有季节性。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常伴发过敏性鼻炎。感冒、异味、油烟和冷空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此临床特点不具诊断价值[107]。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CVA最重要的条件,但需结合治疗反应,抗哮喘治疗有效才能确诊[101,108],临床上亦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绝大部分CV A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加,少部分显著增加,但总体增高比例不如典型哮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较高者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概率更高[109](证据等级C)。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FeNO增高提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但检测正常不能排除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

CV A类似的临床表现和激素治疗反应,临床上须注意鉴别[110](证据等级C)。支气管结核有时亦可能会误诊为CV A。CV A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ICS加β2-受体激动剂有效,很少需要口服激素治疗,治疗时间在8周以上[101,108](证据等级D)。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要长期治疗。LTRA治疗有效[101,108](证据等级D)。对于气道炎症严重的CV A或吸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短期使用中小剂量口服激素治疗。 (二)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 CTV A)近年来我国专家发现存在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 CTV A)[16],这类患者以中青年多见,起病隐匿,胸闷可在活动后诱发,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肺部听诊没有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典型哮喘的病理特征,并对ICS或ICS/LABA治疗有效。 (三)围手术期哮喘管理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约在术前5~7 d至术后7~12 d。围手术期哮喘管理目标:降低围手术期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气道不良事件的风险。 1.术前准备:完整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及哮喘的良好控制是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佛山市中医院呼吸科陈伟云 概述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国至少有2千万左右的哮喘患者,全世界有1亿5千万人患有哮喘。近年哮喘的发病率仍逐年上升,尤其是儿童。因此,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哮喘的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2,10) 哮喘的本质 ?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 ?不管哪种类型的哮喘,哪一期的哮喘,都表现为多种炎症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浸润和聚集。 ?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收缩、粘液分泌增多、血管渗出增多。 病因 宿主因素 ?个体对哮喘或特异质的遗 传易感性 ?气道高反应性 ?性别 ? ?种族 环境因素 ?过敏原 吸入或饮食 ?职业性吸入物 ?感染 病毒、细菌、原虫 ?吸烟 ?药物:β-R阻滞剂如心得 安 哮喘有哪些诱因? 包括:室尘螨(成虫、分泌物、尸体)、恒温动物,如猫、狗、鸟(皮屑、毛发、羽毛、羽绒制品);蟑螂;蚕丝;花粉;真菌;香烟烟雾;燃煤、烧柴、煤油炉烟、烹饪油烟;二氧化硫、

氨气;涂料、汽油、油漆气味;灭虫药气雾(DDV)、蚊香、来苏水;化妆品(香水、发胶、爽身粉);冷空气;气候骤然变化等等。 哮喘的临床表现 症状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 ?经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或可自行缓解 ?经常在凌晨或夜间发作 特殊的哮喘类型 ?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CVA) 以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 ?运动性哮喘 Exercises Induced Asthma (EIA) 运动时出现哮喘发作 ?阿司匹林不耐受性哮喘 Aspirin Induced Asthma(AIA )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定义与概况:咳嗽型哮喘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儿童中CVA患病率为0.77%~5.0%,儿童慢性咳嗽中12%~27%属于本病。 发病机理: 支气管粘膜肿胀,刺激气道上皮下的咳嗽受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途径引起咳嗽。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高于典型哮喘患者,CVA平均年龄35岁,15%CVA年龄>50岁。 2、多数有个人、家庭过敏疾病病史。 3、春秋季节易反复发作,发作常有诱因:运动,冷空气,上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源。 4、症状为胸闷、持续刺激性干咳,少数伴有咽痒、流涕,症状多在运动后或夜间清晨发 作,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以至数年。 5、应用抗生素,止咳药无效,但应用平喘、抗过敏、糖皮质激素有效。 6、过敏源皮试阳性,痰中EOS增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阳性 诊断 1、典型症状,持续3周以上干咳,尤其是夜间、清晨干咳 2、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PEF昼夜波动率测定 3、试验治疗 4、除外其它疾病 峰速仪(PEF) 峰速仪是一种测量呼气峰流速(即最高呼出气流速度)的简易仪器,它对确定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估都很有价值。而且,它对评估,监测哮喘的严重程度,制定哮喘患者的个性化阶梯式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峰流速仪体积小,轻便,价格便宜。 哮喘的诊断 ?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诱因:变应原、冷空气、感染、运动,等 ?上述症状可自行或经支气管舒张剂缓解 ?呼吸功能至少下列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哮喘治疗指南-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12英文版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5 Y ears R R E P R O D U C E

O P Y R I G H T E D M A T E R I A L - D O N O T A L T E R O R R E P R O D U C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Board of Directors (2012) Mark FitzGerald, M.D., Canada, Chair Eric D. Bateman, M.D., South Africa Louis-Philippe Boulet, M.D., Canada Alvaro Cruz, M.D., Brazil Tari Haahtela, M.D., Finland Mark Levy, M.D., United Kingdom Paul O’Byrne, M.D., Canada Ken Ohta, M.D., Japan Pierluigi Paggario, M.D., Italy Soren Pedersen, M.D., Denmark Manuel Soto-Quiroz, M.D., Costa Rica Gary W ong, M.D., Hong Kong ROC GINA Assembly (2012) Louis-Philippe Boulet, MD, Canada, Chair GINA Assembly members from 45 countries (names are listed on web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5938610.html,) O P Y R I G H T E D M A T E R I A L - D O N O T A L T E R O R R E P R O D U C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 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作者:林江涛 文章号:W092094 2013-9-2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3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对推动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哮喘防治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检测设备、哮喘治疗药物不全、医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指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行。因此,制定切合实际的,适应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基层版指南”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哮喘的总体防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充分听取基层医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患者可经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可根据条件做以下检查,如任一结果阳性,可辅助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简易峰流速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20%),见附件1。(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

哮喘诊疗指南解读(GINA2018)

1. 哮喘的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由正常状态变为急剧恶化,甚至有些急性发作患者在以往并未被诊断为哮喘,首次急性发作即表现为哮喘的发作症状。 2. 应筛选具有致命性哮喘危险的患者,进行反复的评估。 3. 哮喘急性加重期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患者记录哮喘日记,进行自我管理,症状加重期初期的管理和院内急性加重期的管理。 4. 所有的哮喘患者都应建立适合自己病情的哮喘记录,以便更好地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1)哮喘记录应包括何时及如何改变药物使用,口服激素及症状治疗失败时的相应处理措施。 (2)哮喘症状急性恶化患者应立即至就近急诊治疗。 (3)患者的行动计划应根据症状或呼气峰值流速而安排。 5. 为哮喘急性发作提供初始及急症处理设施。 (1)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脉搏及氧饱和度、肺功能评估急性加重的程度,同时应用氧疗或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 (2)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应立即转移至急诊治疗,如出现嗜睡、昏迷或寂静胸提示重症哮喘,应送往 ICU 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应用 SABA 及异丙托溴胺、控制性氧疗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3)治疗措施包括重复吸入 SABA、早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性氧疗,1 小时后根据患者症状、氧饱和度、肺功能评估治效。 (4)异丙托溴胺仅推荐用于重症哮喘。 (5)静脉给予硫酸镁可以用于初始治疗无效的重症哮喘。 (6)胸部 X 线检查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7)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初始治疗的反应、最近及既往急性加重情况及家庭护理能力决定是否住院治疗。 (8)出院后应继续进行后续治疗,包括维持或逐步加量药物治疗 2 ~ 4 周,并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减药减量。 6. 抗生素不用常规推荐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7. 哮喘急性发作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1)回顾患者症状控制情况及有无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2)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给药维持治疗 2 ~ 4 周以预防进一步加重。 (3)检查吸入装置有无异常。 什么是哮喘发作?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逐步加重的咳嗽、气喘、胸闷、呼吸困难及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等,这些变化常常表明患者需要改变治疗的方案。哮喘急性发作的情况既可以发生在既往诊断为哮喘的患者,也可以表现为哮喘患者发现的首次表现。哮喘的急性发作可与上呼吸道感染、花粉或过敏原接触,空气污染相关,也可与哮喘吸入装置的不规范使用相关。然而部分患者也可在没有接触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突然急性发作。重症哮喘亦可发生在轻症哮喘及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中。 如何识别具有高死亡风险的哮喘患者: 1. 既往因哮喘急性发作接受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 在过去几年曾有因哮喘急性发作需住院治疗或急诊紧急处理的病史 3. 近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患者 4. 目前没有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心得(1)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心得(1)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结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及黏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广泛气道狭窄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可自然或经治疗而缓解,并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病因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在70%~80%。哮喘者可能存在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 激发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变应原、室尘螨、有皮毛的动物、蟑螂、花粉和霉菌、烟草烟雾、空气污染、运动、剧烈的情绪表达和化学刺激物。有70%~80%的哮喘病人在剧烈运动后可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病例是在运动6~10min,停止运动后1~10min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病人在30~60min内自行恢复。有

些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类等可引起哮喘发作。%~20%哮喘病人因服用阿司匹林而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病人因伴有鼻息肉或副鼻窦炎和对阿司匹林耐受低下,因而又将其称为阿司匹林症。 2.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目前被公认的哮喘的发病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根据过敏原吸入后哮喘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哮喘反应、迟发型哮喘反应和双相型哮喘反应。IAR几乎在过敏原吸入后即刻发生反应,15~30min达高峰,在2h左右逐渐恢复正常。LAR则起病较迟,6h左右发生,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 气道炎症: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参与的,释放50多种炎性介质和25种以上的细胞因子,造成血管通透性改变,黏膜水肿、渗出、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道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和阻塞。 气道高反应性:AHR为哮喘病人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迟发反应后炎症继续长期存在形成慢性哮喘症状。 神经因素: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和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对气道平滑肌张力、气道黏液腺分泌、微血管血流、通透性和炎细胞释放介质有调节作用,炎性介质与神经递质之间相互关联,通过神经机制可加重或减轻气

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健康教育讲座讲义

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健康教育讲座讲义(2月份)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临床表现: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为唯一的临床表现,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三.体检 发作期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胸部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严重哮喘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发绀、胸腹反常运动、心率增快、奇脉等体征。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 四.诊断 对于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患者,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喘

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后,可做出临床诊断;对不典型病例,应做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阳性者可确诊。 四.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复发甚至不再发作。 五.治疗目标 (1)完全控制症状 (2)预防疾病发作或病情加剧 (3)肺功能接近个体最价值 (4)活动能力正常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几率 (6)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7)防止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六.哮喘防治基本临床策略 1.长期抗炎治疗是基础的治疗,首先吸入激素。 2.应急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3.规律吸入激素后病情控制不理想者,宜加用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亦可考虑增加吸入激素量。 4.重症哮喘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长期反复发作时,可考虑做强化治疗。即按照严重哮喘发作处理,待症状完全控制、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 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 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诊断 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 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 染、运动等有关。(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上述症状可经治 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 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 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 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 积(FEV1)增加15 % 以上,且FEV1 增加绝对值> 200 ml ;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 (exacerbation) 、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和缓解期。慢性持续期 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 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 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应分 为三个部分。 1. 治疗前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包括新发生的哮 喘患者和既往已诊断为哮喘而长时间未应用药物治疗的患 者。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