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2作业本答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标

物理选修3-2作业本答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标
物理选修3-2作业本答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标

物理选修3-2作业本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标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 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 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 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 -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 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本答案

2作业本高中物理必修 曲线运动第五章一、曲线运动B6.5.较大图略最高点处1.ACD2.<3.BD4.BD7.图略10.做曲线运动,因为人所受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9.BCD8.C 二、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5.BCD3.B4.BC7m/s1.直线运动2.图略7m/s

7.AC6.CD (2)如果水流速度较大,与船的行驶速度相同,则船无法抵达8.(1)亮亮的观点正确(3)若重庆 江水流速为v1,船速为v2,两地间距为s,则江水流动时,往返时间t1=2s;江水静止时,往返时间v2-v21v2(4)建造大坝后,往返时间更短v2浙t2=2s<t1。所以,寒假时往返时间较少三、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江4.飞镖离手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下3.CD2.D省1.CD的位移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通5.22.4m/s高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20.6m2 4.9×46.14中9.轨迹具有对称8.最大速度11.91高度3.00新1027.4s 性;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等11.45°程课10.OA、OD、OE 作抛体运动的规律(二)业38.35.37.5m/s3.B4.0.4s本1.ACD2.B7.ABD6.2150mm/s 8.测出水的水平射程x,水管距地表的高度h及水管的直径d,则流量Q=πx92 4d2g2槡h10.第三级台阶上(1)19m/s9.(2)9.1m 五、圆周运动1.5×10-5m2.8×10-4r/s2.0.10rad/s1.BCD 465m/s3.7.3×10-5rad/s/s方向略 05.126s05ra4.3.5×10-2m/s8.7×10-4m/s d/s6.手上左侧7.D8.C 9.BD10.C11.两转轴的角速度一般不等。当主动轮处的磁带半径较大时,角速度较小 12.纺轮的半径大,人手的摇动角速度较小;纺锤的半径小,获得的转动角速度大;在纺 轮处,摇柄的设 置使人手的摇动速度较小,不费力 六、向心加速度 1.D2.BD3.aB>aA>aC4.AD5.2.0×10-7rad/s6.0×10-3m/s2 6.1∶43207.9.6m/s28.375m9.71.4m/s2大 10.图略11.(1)0.2m/s (2)ω P=1rad/s,ωQ=2rad/s(3)aM=0.8m/s2 七、向心力 1.BD2.C3.(1)摩擦力(2)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4.C5.12∶256.18.3m/s21.837.51.3m/s2359N8.4.38×1020N9.4589N10.(1)摩 擦尼龙线的重力(2)图略(3)Mg=mω2r11.(1)7.87×103m/s(2)9.15m/s2 (3)1.25×106N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 1.B2.C位置3.10m/s4.(1)圆心(2)0.61m/s2,1.22m/s2,1.83m/s2 (3)15cm处的硬币飞出去的可能性最大5.22000N6.7600N7.1.7m/s,0

物理板块模型解题思路 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题思路

物理板块模型解题思路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 题思路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一种典型的曲线运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题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及解题思路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

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作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大兴区高一物理作业:班级姓名

答案: 1、D(点拨: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看,已知的求解位移的途径有两种:(1)位移公式

20at 21t v s +=;(2)平均速度公式t s v =,即t v s =由位移公式20at 2 1 t v s +=可知,t 时间内 位移由v 0与a 两者决定,因而ABC 都不可能得出谁大、谁小的结论,而由平均速度和位移的 关系s=vt 则可判断.所以D 正确) 2、A(点拨:本题可有多种解法,如用平均速度法,即t v s =,则甲甲t 2v s 0= ,乙乙t 2 v s 0=,由乙 甲乙 甲t t s s = 得:s 乙=9m,故A 正确) 3、A(点拨:此题作图象法较为简洁,如图所示,要乙车追上甲车,则要 它们位移相等.即:面积S △OAB =S OACD ,所以,由三角形相似可知追上甲车时,乙车速度为2v) 4、20;1.6(点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前ts,2ts,3ts,…,nts 的位移之比为1:4:9:…:n 2) 5、5;40 6、12.5;15;1.5 7、1440m(点拨:设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到离开地面升空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为s 1,速度由0变到v 1=80m/s,加速度a=4.0m/s 2,则由 1121 s 2a v =得,800m 2a v s 121 1==飞机从v 1=80m/s 做匀减速运动到静 止的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为观,加速度a 2=-5.0m/s 2,则由222 122s 2a v v =-, 得2 2 1 2222a v v s -=,则跑道长度至少要为s=s 1+s 2=1440m) 8、:(1)略(2)20s(3)50m/s(点拨:设汽车速度v=90km/h=25m/s,行驶t 的时间被截获,警车加速度a=2.5m/s 2,追上超速车时的速度为v′,则截获时:20s s 5 .2252a 2v t at 21vt 2=?==?=,v ′=at=2.5×20m/s=50m/s)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汇总

电磁感应现象愣次定律 一、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 磁通量变化的常见情况(Φ改变的方式): ①线圈所围面积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致Φ变化;其实质也是B不变而S 增大或减小 ②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导致Φ变化。线圈面积与磁感应强度二者之间夹角发生变化。如匀强磁场中转动的矩形线圈就是典型。 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磁感应强度是时间的函数;或闭合回路变化导致Φ变化 (Φ改变的结果):磁通量改变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产生感应电动势,若线圈或线框是闭合的.则在线圈或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就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4.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 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如果回路不闭合,则只能出现感应电动势, 而不会形成持续的电流.我们看变化是看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而不是看回路外面的磁通量变化 二、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手 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的方向, 四指所指的方向即 为感应电流方向(电源). 用右手定则时应注意: ①主要用于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②右手定则仅在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使用,应用时要注意磁场方向、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当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拇指应指向切割磁感线的分速度方向. ④若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感应电流方向;若未形成闭合回路,四指指向高电势. ⑤“因电而动”用左手定则.“因动而电”用右手定则. ⑥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四指指向是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负→正).因而也是电势升高的方向;即:四指指向正极。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一个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对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用右手定则更为简便. 2.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 磁场 (总是) 阻碍 (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原因产生结果;结果阻碍原因。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2)对“阻碍”的理解注意“阻碍”不是阻止,这里是阻而未止。阻碍磁通量变化指: 磁通量增加时,阻碍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 磁通量减少时,阻碍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方向一致,起补偿作用),简称“增反减同”. (3)楞次定律另一种表达: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 ...).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F安方向就起到阻 ..(.或反抗

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练习题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可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向下滑动 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时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运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只有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大的物体也可以看作质点 C、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 D、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 3、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为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为质点; 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 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为质点 4、下列情况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双选) A. 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各点运动时的车轮 C.水平地面上放一只木箱,用力推它沿直线滑动,研究其运动情况的木箱 D.研究自转时的地球 5. 下列关于参考系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是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B.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C.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地面的树木作为参考系的 D.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其观察结果一定相同 6. 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A.参照物必须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 B.研究某物体运动时,选择任意物体为参照物得出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D.坐在汽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汽车作为参照物的 7. 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D.乘客坐的火车和窗外的火车都有可能向西

物理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物理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 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CD 2.B 3.C 4.云地面船岸 5.BC 6.D 7.A 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1.AC 2.AD 3.A 4.BC 5.BC 6.C 7.ACABOD 8.60m图略 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CD 2.B 3.C 4.3m/s53m/s2 5m/s 5.0 6.AC 7.CD 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BD 3.B 4.D 5.飞机火车小球 6.9 8m/s2竖直向下 7.D 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2.5 2m/s213.略 第一章复习题 1.A 2.D 3.CD 4.ACD 5.BD 6.D 7.ABC 8.D 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ABD 2.D 3.ACD 4.BCD 5.C 6.B 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 2.B 3.B 4.C 5.D 6.C 7.6 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 4s(2)2 9km(3)429 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AB 2.B 3.C 4.C 5.0 128 6.18 7.5 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D 2.ABC 3.D 4.BD 5.B 6.BD 7.AB 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归纳

选修3-3知识点归纳 2017-11-15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阿伏伽德罗第一个认识到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 ①分子大小数量级10-10m ②A N M m 摩分子=(对固体液体气体) A N V V 摩分子=(对固体和液体) 摩摩物物V M V m ==ρ 2、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①S V d 纯油酸=,V 为纯油酸体积,而不能是油酸溶液体积。 ②实验的三个假设(或近似):分子呈球形;一个一个整齐地紧密排列;形成单分子层油膜。 3、分子热运动: 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②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证实分子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还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 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从阳光中看到教室中尘埃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4、分子力: 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 ②当r=r 0=10-10m 时,引力=斥力,分子力为零;当r>r 0,表现为引力;当r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时作业16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1.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 【解析】 公式W=ΔE k中W为合外力做的功,也可以是各力做功的代数和,A错,B对; 动能不变,只能说明合外力的总功W=0,动能定理仍适用,C错;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可适用于变力做功,D项错误. 【答案】 B 2.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那么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如果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 C.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动能在一段过程中变化量一 定不为零 D.如果物体的动能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是零 【解析】 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那么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A正确;如果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可能是 合力不为零,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为零,B错误;竖直上抛运动是一 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上升和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时动能相等,动能在这段过程中变化量为零,C错误;动能不变化,只能说明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 向有可能变化,因此合力不一定为零,D错误. 【答案】 A

3.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速度v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方向与原来相反),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3 2mv 2B.- 3 2mv 2 C.5 2mv 2D.- 5 2mv 2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W F=1 2m(-2v) 2- 1 2mv 2= 3 2mv 2,A正确. 【答案】 A 4.(20xx·徐州高一检测)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7-7-4所示,甲在光滑面上,乙在粗糙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7-7-4 A.力F对甲物体做功多 B.力F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 C.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 D.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 【解析】由功的公式W=Fl cos α=F·s可知,两种情况下力F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A错误、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对甲有Fs=E k1,对乙有,Fs— fs=E k2,可知E k1>E k2,即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C正确,D错.【答案】BC 5. (20xx·岳阳高一检测)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曲面上的a点滑向b 点,如图7-7-5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 b.奥斯特:电生磁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 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 、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B 、表达式:t n E ??=φ (2)磁通量发生变化情况 ①B 不变,S 变,S B ?=?φ ②S 不变,B 变,BS ?=?φ ③B 和S 同时变,12φφφ-=? (3)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φ ②求瞬时值:BLv E =(导线切割类) ③导体棒绕某端点旋转:ω22 1BL E = 5.感应电流的计算: 瞬时电流:总 总R BLv R E I = = (瞬时切割) 6.安培力的计算: 瞬时值:r R v L B BIL F +==22 7.通过截面的电荷量:r R n t I q +?= ?=φ 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自感: (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另外,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3)类型: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 )、毫亨(mH)、微亨(H μ) (5)涡流及其应用 ①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哎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一般来说,只要空间里有变化的磁通量,其中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流 ②应用:a.电磁炉b.金属探测器,飞机场火车站安全检查、扫雷、探矿 接通电源的瞬间,灯泡A 1较慢地亮起来。 断开开关的瞬间,灯 泡A 逐渐变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第八章功与功率

第八章1功与功率 A组:合格性水平训练 1.(负功的理解)(多选)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 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答案AC 解析由功的表达式W=Fl cosα知,只有当α>90°时,cosα<0,力对物体做负功,此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故A、C正确,B、D错误。 2.(功的正负、总功)(多选)一物体在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做功分别为W1=6 J、W2=-6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F1是动力,F2是阻力 C.这两个力做的总功为0 D.F1比F2做的功多 答案BC 解析由力F1、F2做功的正负可以确定力F1、F2与位移的夹角分别小于90°、大于90°,但这两个力不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误;F1做正功一定是动力,F2做负功一定是阻力,其做功一样多,两个力的总功等于这两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故总功为0,B、C正确,D错误。 3. (功的计算)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此过程中() A.摩擦力做的功为fs B.力F做的功为Fs cosθ C.力F做的功为Fs sinθD.重力做的功为mgs

答案 C 解析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体的位移的大小为s ,由功的公式可得摩擦力做的功为-fs ,所以A 错误。力F 与竖直方向成θ角,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F sin θ,F 做的功为Fs sin θ,所以B 错误、C 正确。重力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在竖直方向的位移是零,所以重力做的功为零,D 错误。 4.(功率公式)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根据P =W t 可知,机械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B .根据P =F v 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一定与其速度成反比 C .根据P =W t 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 内所做的功,就可知任意时刻的功率 D .根据P =F v 可知,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答案 D 解析 由P =W t 可知,在时间t 一定的情况下,机械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A 错误;根据P =F v 可知,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 一定的情况下,汽车的牵引力 与其速度成反比,B 错误、D 正确;功W 与一段运动过程相对应,故利用P =W t 计算出的是时间t 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C 错误。 5. (瞬时功率)宇航员在地面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秋千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如图所示,在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宇航员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C 解析 开始运动时,宇航员的速度为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零。运动到最低点,宇航员的速度沿水平方向,与重力垂直,重力的瞬时功率也为零,摆动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不为零,即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 正确。 6.(机车启动图像问题)(多选)在检测某款电动汽车性能的某次试验中,电动汽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 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CD 2.B 3.C 4.云地面船岸 5.BC 6.D 7.A 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1.AC 2.AD 3.A 4.BC 5.BC 6.C 7.ACABOD 8.60m图略 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CD 2.B 3.C 4.3m/s53m/s2 5m/s 5.0 6.AC 7.CD 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 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BD 3.B 4.D 5.飞机火车小球 6.9 8m/s2竖直向下 7.D 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2.5 2m/s213.略 第一章复习题 1.A 2.D 3.CD 4.ACD 5.BD 6.D 7.ABC 8.D 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ABD 2.D 3.ACD 4.BCD 5.C 6.B 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 2.B 3.B 4.C 5.D 6.C 7.6 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 4s(2)2 9km(3)429 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AB 2.B 3.C 4.C 5.0 128 6.18 7.5 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D 2.ABC 3.D 4.BD 5.B 6.BD 7.AB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详细讲解版

第一章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一、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与感应电流 . (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2)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 .......。 ....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2、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 (1)磁铁运动。 (2)闭合电路一部分运动。 (3)磁场强度B变化或有效面积S变化。 注:第(1)(2)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动生电流”,第(3)种方法产生的电流叫“感生电流”。不管是动生电流还是感生电流,我们都统称为“感应电流”。 3、对“磁通量变化”需注意的两点 . (1)磁通量有正负之分,求磁通量时要按代数和(标量计算法则)的方法求总的磁通量(穿过平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 (2)“运动不一定切割,切割不一定生电”。导体切割磁感线,不是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归根结底还要看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思路方法 . (1)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关键是抓住两个条件: ①回路是闭合导体回路。 ②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第②点强调的是磁通量“变化”,如果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很大但不变化,那么不论低通量有多大,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分析磁通量是否变化时,既要弄清楚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又要注意引起磁通量变化的三种情况: ①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②闭合回路的面积S发生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B和面积S的夹角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 1、楞次定律.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①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 ②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 (2)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 闭合导体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而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出现是感应电流存在的结果,简要地说,只有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才会有感应电流的磁场出现。 (3)“阻碍”的含义 . ①“阻碍”可能是“反抗”,也可能是“补偿”. 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场“反抗”原磁通量的增加;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就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补偿”原磁通量的减少。(“增反减同”) ②“阻碍”不等于“阻止”,而是“延缓”. 感应电流的磁场不能阻止原磁通量的变化,只是延缓了原磁通量的变化。当由于原磁通量的增加引

2018年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曲线运动作业19机械能守恒定律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九) 一、选择题 1.(多选)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答案 ABC 解析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故A 项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向上,位移向下,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故B 项正确.选取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为一系统,在蹦极过程中,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这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C 项正确.重力势能改变的表达式为ΔE p =mg Δh ,由于Δh 是绝对的,与选取的重力势能零点无关,故D 项错. 2.如图所示,在水平台面上的A 点,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被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它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是( ) A.2gh B.v 02 +2gh C.v 02 -2gh D .v 0 2h g 答案 B 解析 若选桌面为参考面,则12mv 02=-mgh +12mv B 2,解得v B =v 02 +2gh. 3.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则( ) A .v 1=v 2,t 1>t 2 B .v 1t 2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电磁感应 1.磁通量 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标量,但有正负;Φ=BS·sinθ;单位Wb,1Wb=1T·m2。 2.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3.感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在周围激发的电场。 4.感应电动势 分为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电源。 5.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判定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方向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电磁感应现象。 6.右手定则 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四指的指向就是导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仅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

成正比;E=n t? ?Φ。 8.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特殊情况;E=Blv·sinθ。 9.互感 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中,有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变压器的原理。10.自感 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11.自感电动势 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导体自身电流的变化;大小正比于电流的变化率;E=L t I ? ?;日光灯的应用。12.自感系数 上式中的比例系数L叫做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正比于线圈的长度、横截面积、匝数;有铁芯比没有时要大得多。13.涡流 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称作涡电流,简称涡流。 第二章直流电路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是安,符号A;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 方向为正方向;宏观定义I= t q;微观解释I=neSv,n为单位体积

2020春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期末练习附答案

2020春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期末练习附答案 必修二第5章曲线运动 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必修二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D.悬挂A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的小 2、(2019年鹤岗一中高一试题) (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C.物体在变力或恒力作用下都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变力或恒力作用下都可能做直线运动 3、(多选)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都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B.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

C.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大于一年 D.要从地球发射卫星探测小行星带,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4、如图所示,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到b至c的过程中()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小球的机械能减小 C.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小球的动能减小 5、(2019年黄冈模拟检测) (双选)下列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方向如图v的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则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6、将两个半径均为R,材料相同的均匀实心球体紧靠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万 有引力为F.则用上述材料制成的半径为R 2的均匀实心球体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 的万有引力F′的大小为(提示:可把均匀实心球当质点处理,质点的位置就在本球的球心处)() A.1 16F B.1 4F C. 1 2F D.F 7、(2019年福建省莆田市一模) 如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滑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到

高一生物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 1.B 2.D 3.B 4.D 5.D 6.A 第三节 1-5 BACBA 6-10 ACBAB 11-15 BDAAB 16-19 DACC 20.(1)氨基羧基(2)3 2 脱水缩合36 三肽 (3)B、C、G E、F (4)2 1 2 21-25 BADBD 26-30 CACDD 31.D 32.(1)N (2)糖类和油脂(3)①④⑤ 单元练习 1-5 ADBAB 6-10 ACCCB 11-15 ADCDB 16-20 CCBAC 21.D 22.(1)2 49 (2)5640 23.(1)双缩脲试剂稀蛋清液淀粉酶溶液(2)本尼迪特试剂24.(1)蛋白质 (2)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 (3)5 4 4 (4)2 2 两条肽链的两端 (5)双缩脲紫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概述 1-5 DCCDB 6-10 BBBCD 11-13 BCC 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 1-5 BDDAA 6-9 DCDC

10.(1)蛋白质流动性 (2)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3)当环境温度很低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几乎停止运动 11-15 BAADA 16-20 BDABC 21.D 22.(1)白色(未被染色)红色(被染色) (2)胚和胚乳都被染成红色胚细胞已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 (6)68% 不能购买,因为发芽率太低 第三节细胞质 1.D 2.C 3.(1)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 4-8 DDADD 9-11 BDB 12.真核细胞呼吸能量代谢两脂双层嵴基质 13-15 CDC 16-20 ACBAA 21-25 BCBDA 26-30 ACCAD 31-34 ACCC35.(1)线粒体需氧呼吸(2)丙(3)丁内质网乙高尔基体 36.(1)低等植物(2)2 液泡4 叶绿体 (3)脂双层(4)13 中心体 37.(1)6 核糖体(2)5→4→2→1 (3)5 内质网4 高尔基体 38.(1)心肌运动量大,需要的能量多 (2)D>E>A>B>C (3)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 (4)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 第四节细胞核 1-5 BCDCC 6-10 BABDD 11-12 BD 13.(1)伞柄带核的假根段 (2)①甲种伞藻的伞柄上长出了乙种伞藻的伞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