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折页打印成A4的一半的设置需要将A4纸裁成一半输出设置

书籍折页打印成A4的一半的设置需要将A4纸裁成一半输出设置
书籍折页打印成A4的一半的设置需要将A4纸裁成一半输出设置

设置注意:

设置时,页边距不能小于0.75,页眉页脚不能小于0.5否则打印会有错误。

核心是市场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

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有如下三个特征:⑴由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主导资源的配置。⑵经济行为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⑶产权结构的明晰化、分散化。

二、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1978-1992年属于感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缺乏清晰、明确、具体的改革目标,在要不要改革的重大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改革的目的基本上属于利益引导,很多改革措施的出台基本上采取试错的办法。1992-现在属于理性推进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向市场经济转型已经明确地成为改革的方向,改革措施的出台具有系统性和主动性。

在感性发展阶段,1978-1984年属于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时期。1984-1992年是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时期。在理性推进阶段,1992-2003年属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阶段。2005年以后,则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进与完善阶段。

三、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征

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主要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具有许多特点,具体包括:

1、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在于,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政治制度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引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文义民主,改革传统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2、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采取了逐步推进和双轨过渡的方式,从而保证了新旧体制的平稳转换。经济改革中坚持把政府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的探索和试验相结合,

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制度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不能实行一步到位的市场化改革,广泛采用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并存的双轨制,并通过逐步扩大市场调节的比重稳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3、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坚持了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的改革方针,即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制主导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

4、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把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把改革、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实现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良性互动。

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把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适当相分离,即在经济市场化的同时,坚持政治上的稳定和相对集中,同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实行西方式的政治多元化。

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这些特点,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质、特殊性质和改革目标。它不仅保证我国向市场经济的顺利转型,而且为其他国家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二章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发展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与主要类型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的财产组织形式。它是由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相互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其所有权归各投资者所占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公有制与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公有制经济单位与个人投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是公有制内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打破单一所有制的封闭性,改变传统所有制的板块结构,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在微观层次上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嫁接”和“杂交”优势,从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