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习题-(好)有答案(精选.)

阿基米德原理--习题-(好)有答案(精选.)
阿基米德原理--习题-(好)有答案(精选.)

优师教育阿基米德原理习题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3分)某同学将一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重5N的水,则金属块受到的水的浮力是N.如果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则受到的浮力将

5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分)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9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则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N,排开水的重力是N.

3.(3分)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而且V A=V B=V C,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FA、FB、FC之间的关系是:F A F B F C.(填“>”、“<”或“=”)

4.(3分)如图实验中,如果开始水桶中装满了水,按下饮料

罐后水会溢出,越向下按饮料罐,桶中溢出的水也越多,饮料罐受到的越大.如果溢出了100cm3的水,那么饮料罐所受到的浮力为N.(g取10N/kg)

5.(3分)(2015春?红塔区校级期中)一圆柱形桥墩的体积是20立方米,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3/5,则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为牛.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6、如图所示,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沉到底部,则从大烧杯溢出流入小烧杯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A.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等于金属球的质量

B.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

C.金属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D.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7.(3分)(2015春?广饶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就一定越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合于液体,不适合于气体

D.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8.(3分)一铁块浸没于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F1,浸没在清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F2,则F1与F2的关系是()

A. F1>F2 B. F1<F2 C. F1=F2 D.无法确定

9.(3分)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

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0.(3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物体,分别静止在水面下1m和2m 的深处,由此可以判断()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甲、乙两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11.(3分)潜水员从水面下潜的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和压强说法正确的是()

A.浮力变大,压强变大B.浮力变小,压强变大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D.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12.(3分)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5:3,密度之比是10:3,若将它们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A. 5:3 B. 10:3 C. 2:1 D. 1:2

13.(3分)如图所示,氢气球和空气球的体积相同,氢气球受到的浮力为

F氢,空气球受到的浮力为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氢>F空B. F氢=F空

C. F氢<F空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其大小

14.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15.(3分)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

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

平.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逐渐减小到零B.先减小后增大

C.始终保持不变D.逐渐增大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5分)

16.(2015?嘉陵区模拟)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17、如图所示,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体积为1.6×10﹣3m3,重15N,用细绳吊着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30cm,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绳子的拉力.(g=10N/kg)

18、一个金属块在空气中重3.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的水从溢水杯流入到量筒中,求.

(1)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取g=9.8N/kg)

(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金属块的密度.

阿基米德原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5大于 2.11 、11 3.= 、= 4.浮力、1 5.0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6.C 7.D 8.A 9.B 10.C 11.A 12.D 13.B 14. A 15.A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16.重力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没有测小桶的重力 在步骤B 中没将溢水杯中的水装满

17、 12N 、3N

18、 503cm 、0.49N 、 3.31N 、3

3/106.7m kg 19、

20、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2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练习(含答案)

阿基米德原理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 A.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B. 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C.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D.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2.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 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N B.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N C. 圆柱体的密度是 D.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 3.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液体中,液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 ,鸡蛋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乙 A. ρ甲<ρ乙F甲>F乙 B. ρ甲>ρ乙F甲=F乙 C. ρ甲>ρ乙F甲

6.如图所示,体积相等铜、铁、铝三个实心球,用细线拴住,全部浸没在水中时三根 细线的拉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样大 B. 栓铝球的细线上的拉力大 C. 栓铁球的细线上的拉力大 D. 栓铜球的细线上的拉力大 7.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 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液面,此 时液面比放入木块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 了160Pa(取g=10N/k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B. 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 木块受到的浮力是6N D. 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8.如图,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 它竖直立在液体中,如果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 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A. F甲=F乙ρ甲>ρ乙 B. F甲=F乙ρ甲<ρ乙 C. F甲<F乙ρ甲<ρ乙 D. F甲<F乙ρ甲>ρ乙 9.把一铁块系在气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悬浮于水中某处,如图所示, 现沿容器壁缓缓注入一些水,则铁块和气球将() A. 仍然悬浮 B. 下沉 C. 上浮 D. 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0.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C三个容器中,静止后的位 置如图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 A、F B、F C表示,则它们中最大的是______,容器______中的小球密度最小. 11.如图所示,将物体A放入水中时悬浮,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 将物体A置于物体B上再放入水中时,物体B有三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则两物体的体积V A:V B=______,物体B的密度是______kg/m3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题演示教学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题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题 1、图是研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是5N、4N、 4N、3N. (1)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到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 关. (2)比较图乙与图丁可得到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⑥将算出的“王冠”密度p与纯金的密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了“王冠”真伪的结论. 2、如图1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___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 = 2 ______N.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 水对物体也有向 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 浮=______N. (4)该实验是通过_____ 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 概念的.

图1 3、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潍坊)如图2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那 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问 题: (1)由图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 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图2 (2)由图和可知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浮力大小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3)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物体上下表面所受压力的差为 N. 4某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他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溢水杯、石块、水等,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所受的重力。 ③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里,用空烧杯承接从溢水杯里溢出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烧杯和水受到的总重力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 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生1:称重法:F浮=G-F. 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 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 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 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 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 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 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 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 (1);(2) 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 (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 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 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 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

验证阿基米德定律.

验证阿基米德定律 【目的和要求】 学习验证阿基米德定律的方法;加深对阿基米德定律的理解。 【仪器和器材】 1.测力计(J2104型,钩码(J2106型,乒乓球,量筒,杯子,水。 2.定滑轮,薄壁小铁桶,塑料小桶,足量的细沙,水,小石子。 【实验方法】 方法一 1.在量筒内盛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2.将钩码与乒乓球用细线拴在一起,挂在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上示数G1。 3.再将钩码与乒乓球全部浸没水中,记下水面升高后的刻度V2,读出此时测力计上的示数G2。则V=V2-V1为钩码和乒乓球的总体积。F=G1-G2。为钩码与乒乓球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 4.由求出钩码和乒乓球共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5.将钩码和乒乓球所受的浮力跟它们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比较,看两者是否相等。从而可得到什么结论(钩码与乒乓球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们共同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 将实验所得数据和结果填入表1.21-1中:

方法二 1.把细线穿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上小铁桶和塑料小桶,在塑料小桶中装入适量的沙、调节沙的多少,使系统平衡,见图1.21-l。 2.在小铁桶中装满水,在塑料小桶中加小石子,使两边重新平衡。此时石子重等于水重。 3.将盛水容器放在小铁桶之下,使水面和小铁桶底刚好接触,再从塑料小桶中一个一个地取出石子,将会看见小铁桶慢慢浸入水中,当小石子全部取出后,小铁桶全部浸入水中,见图1.21-2。

上述实验证明小铁桶受到的浮力大小和从塑料小桶取出的石子重相等,而石子重又等于小铁桶中的水重。所以得出结论:铁桶所受的向上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那部分水重,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定律。 【注意事项】 1.方法一中将钩码与乒乓球拴在一起,是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如果只用钩码,所受的浮力较小,测力计上示数变化不明显,实验数据误差较大。 2.每次实验,不要使钩码和乒乓球与容器侧壁或底部接触。提起或落下的时候,应缓慢进行,等指针静止后再读示数。

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关于浮力原理,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总是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 于是,他请来阿基米德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重,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当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回家时,阿基米德已经在作实验;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人们今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小学老师都这么教的,我们也就是这样记住了,阿基米德——称皇冠——洗澡——发现浮力原理。可是,等到学习中学物理时,我才知道什么是浮力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在称皇冠这个故事当中,阿基米德其实只证明了一件事,即相同材质、相同重量的物体所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并不能证明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水的重量,用这个故事根本不能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下文,那个工匠被国王斩首,而阿基米德也得到了国王的嘉奖。若干年后,有一个老妇人前来找阿基米德,老妇人拿出一个黄金的圆球,并请求阿基米德帮忙测试她请人做的这个金球是否被别人偷取了黄金!确定原始总量和金球没有差别后,阿基米德便用以前的排水法测试体积,结果发现按照阿基米德的理论,该金球被惨进了其他成分!就当阿基米德当众公布结果时,老妇人却气愤得将金球一切为二,出人意料,金球是空心的!老妇人是那个工匠的母亲,为了昭雪自己的儿子,她用了数年的时间设法证明阿基米德是错误的。而结果确实被她办到了,阿基米德疏忽了皇冠上的无数金饰件中有许多是空心的,而其结果也直接导致了阿基米德这个方法的狭隘性!

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题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题 1、把体积为4×10- 3m3的小球浸没在酒精中,问: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酒精=0.8×103 kg/m3)(g取10N/kg) 2、重力为54N的实心铝球浸没在水中时,铝球受的浮力是多大?(g取10N/kg)(ρ =2.7×103kg/m3) 铝 3、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 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的密度是多少?(g取10N/kg) 4、如图13所示,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为2.7N,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2N,求:(g取10N/kg) (1)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2)物体的密度为多少。 5、如图所示,在水中有形状不同,体积都是100厘米3的A、B、C、D四个物块,A的体积有2/5露出水面,D的底面与容器底紧密贴合,求各个物块所受的浮力。

6、一个实心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示数是10N,当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示数是6N,求:石块密度。(取g=10N/kg). =7.9×103kg/m3)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若将铁7、一个体积为1000cm3的铁球(ρ 铁 球浸没在水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它在空气中称时的4/5,求铁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g取10N/kg) 8、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完全浸没盛满水的容器中(未碰到容器底及侧壁),溢出了0.24kg的水,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2N, 求:(1)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该物体的体积(3)该物体的密度 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 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l03kg/m3。 求(1)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液体的密度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两个推论及其应用摘要本文通过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得出两个推论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曲靖市马龙职业技术学校(邮编:655100)李贵陆 摘要:本文通过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得出两个推论。运用这两个推论可得到测量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原理与方法。包含固体密度大于、小于、等于液体密度等多种情况。文中用实例作了全面的说明。 关键词:阿基米德原理,推论,浮力,密度 Two Deduc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of Archimedes Principl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wo deductions are concluded from Archimedes from which we get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solid and liquid density. The conduction in dive three conditions Key words: Archimedes principle, Deduction, Buoyancy force, Density 引言 本文研究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外延,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了两个推论,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证明及讨论了它们的各种应用。通过本文的理论可以得到测量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原理与方法。 1.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可得两个有用的推论

1.1、推论一:物体在空气中放在天平上称量时,天平示数为m 0,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天平示数为m ',则固体密度ρ与液体密度ρ液之比等于m 0与m 0- m '之比。即 ' m m m o o -=液ρρ (1) 证明:设固体的体积为V ,则由密度公式可得到m o=ρv ,由G 0=m 0g 得G 0=ρv g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到F 浮=ρ液gV 排= ρ液gV 因为G 0-G '=F 浮,所以G 0-G '=ρ液gV 。 于是有 液液ρρρρ==-gV Vg G G G o o ',即:' 'm m m G G G o o o o -=-=液ρρ 应用:推论一的一个重要应用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果已知液体密度,通常用水作为密度已知的液体,用推论一所述的过程,极易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ρ= 'G G G o o -ρ水=' m m m o o -ρ水 (2);如已知固体的密度ρ,那么同样可求得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o o G G G '-ρ= o o m m m ' -ρ (3) 如果固体的密度为ρ未知,但是可以用它先后浸没在水中和另一种液体中,测得两次天平的读数与m 水与m 液,以及固体在空气中的天平的读数m ,可求得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液,现以具体数据说明之。 某固体挂在天平的下端,称得质量m=2kg ,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天平的示数是0.5kg ,将该物体全部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天平的示数为 98 71 kg ,那么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本题应用推论一,分二步计算,首先由水的密度可计算固体的密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目标】 1.会设计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会进行浮力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难点】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灵活地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规律总结: 如何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全部浸在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二是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G排是指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V排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V <V物。 排

(4)由F浮=ρ液gV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学习物质的密度时说过一个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王冠是否用纯金制成,要测量王冠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一天,当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突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吗?随后,他设计了实验,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这次洗澡的偶然发现,不仅让阿基米德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还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你认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阿基米德原理 自主阅读教材P53~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在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将一个空易拉罐开口向上,缓缓压入到盛水烧杯中,在这个过程中,手用的力越来越大,这说明:__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__。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操作说明:(1)溢水杯中的水应当装满(至溢水口处)。 (2)实验中所测物理量有:物体__重力__、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排开的水和小桶__总重力__、小桶__重力__。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__重力_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F浮=G排=__ρ液gV排__。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原卷版)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或者 【实验目的】: 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 【实验步骤】: 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 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 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数据】: 次数物重 G(N) 拉力 F拉(N) F浮= G-F拉(N) 杯重 G杯(N) 杯+水重 G杯+水(N) 排开水重 G排=G杯+水-G杯(N) 比较F浮和 G排 1 2 3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考点方向】: 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答:。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 4、实验结论:。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 答:。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直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其不足是:。 (5)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数字化实验)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浮力部分的重点。人教版教材中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再将重物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同时会在溢水杯水嘴下方的小烧杯中得到溢出的水;称得溢出的水的重力与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相同,则得到阿基米德原理。 为得到连续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更直观地找到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将利用实验室中的焦利氏秤和力学传感器设计实验,通过数据采集,以图像形式呈现在计算机上,直观地找到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关系,进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利用实验室的焦利氏秤、力学传感器、电子天平和自制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这一原理。 【实验仪器】:焦利氏秤、铁架台(两个)、PASCO力学传感器两个、自制溢水杯、纸杯、多通道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滑轮、重物

【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会通过溢水杯滴到纸杯中,勾住重物的力学传感器和勾住纸杯的传感器因为浮力的产生和排水量的增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数据变化曲线。 【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装置图正确连接实验仪器,在自制溢水杯中加入水,使水面与吸管 上端口平齐。 2.打开计算机桌面的“DataStudio”软件,进入数据采集界面。 3.将力学传感器归零,设置勾住重物的力学传感器为推力正,勾住纸杯的力学 传感器为拉力正。点击“启动”,通过调节旋钮,来控制焦利氏秤的标尺向下移动,直至重物将要接触溢水杯壁时,停止调节旋钮,点击界面上的“停止”。 4.将焦利氏秤换成由铁架台和滑轮组装成的支架,如图二所示,重新建立实验 活动,将力学传感器归零,设置勾住重物的力学传感器为推力正,勾住纸杯的力学传感器为拉力正。点击“启动”,用手拉动绕过滑轮的线的一端,使重物下降,直至重物将要接触溢水杯壁时,停止调节旋钮,点击界面上的“停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阿基米德原理(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能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体积、密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浮力的大小【《浮力》三、浮力的方向】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器材: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小桶 (2)实验步骤: ①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 ②如图乙所示,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③如图丙所示,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 ④如图丁所示,测量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⑤把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结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相等。 要点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 G m g gV ρ===浮排排液排 要点诠释: ①“浸在”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此时;二是物体全部没入液 体中,此时 。 ②“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里要注意浮力本身是力,只能和力相等,很多同学常把这句话说成“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力和体积不是同一物理量,不具有可比性;这里所受的重力,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而是被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③由 ,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因素有关,而跟 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与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④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所受的重力。 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浮力的大小 1.质量相同的实心铁球、铝球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 ) A.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思路点拨】已知三球的质量相同,根据公式m V ρ =可知,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 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 【答案】C 【解析】∵m V ρ= , ∴m V ρ = , ∵实心铁球、铝球和木块的质量相同,ρρρ>>铝铁木, ∴V V V <<铝铁木, 由图知,三物体浸没水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最大,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1·成都)11.关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 答案:C (11·济宁)8.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答案:D (11·温州)17.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答案:D (11·日照)6.将质量为0.5kg 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清水的溢水杯中,溢出0.2kg 的水,则此物体受到的浮力是(g取10N/kg ) A.5 N B.0.5 N C.2 N D.0.2 N 答案:C (11·新疆)9.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答案:A 二、填空题 (11·内江)1.潜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对潜艇的作用,它的方向是。 答案:水竖直向上

(11·株洲)20.如图所示,一个重为8N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N,溢出水的重力是________N 答案:22 (11·大连)20.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所受浮力相等。则体积大的是物体,密度大的是物体。 答案:乙甲 (11·义乌)25.如图甲所示,实心物体A所受的重力为N,方向是。把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物体A的体积是m3。(g取10N/kg) 答案:3(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竖直向下2×10-4(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11·安徽)10.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 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l03kg/m3。则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_N,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答案:1.2 1.2×103

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式教学做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开展探究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半探究、全部探究、接受式探究、发现式探究等等。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是常用的方法。开展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方法除了可以利用教师自己所设计的一些探究实验外,还有很多途径。如:利用教材中非探究实验里面的一些可供探讨的细节、问题;将教材中的“想想做做”等内容改造成探究实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就是由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的学生探究实验。这个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至3课时。 【教学准备】 1.在每张实验桌上准备一套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器。可以用由国家教委教学研究所设计的,设备站统一调拨的J2172型力学实验盒中的仪器进行实验。 2.在教师讲桌上除准备一套与学生一样的实验器外,再准备三套不同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器。这三套仪器可自制或用由设备站统一调拨的实验器。 3.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请专业人士、自制或从网上查询一些录像、课件。 【活动指导】

1.教师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请学生在课前充分思考准备一下如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学生参考一下书上的演示实验或者去图书馆查询书籍杂志等资料,还可告诉学生如何上百度等网站去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2.按分组实验的标准,在课上2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可先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要及时给以引导、点拨。 3.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进行适当地分析归纳和总结迁移。 4.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用其它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探讨中可以配合师生的演示实验、录像、课件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适当地讲一下阿基米德原理在社会、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此外,评价阶段要注意对学生在技能、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优良表现给以积极地表彰。 【评析】 1.阿基米德原理是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2.这个教学设计能非常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大的方面讲,可使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实验发现、验证一些科学规律,体验一下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养;从小的方面讲,通过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如弹簧称的调零、怎样将溢水杯灌满水、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实验装置),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这个教学设计尤其能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在搜集资料时,也许几乎想搜集到什么就能搜集到什么。笔者在写这个教学设计时,当时在百度网站输入了“阿基米德实验”几个字,马上就找到了“抽水法”等一些取材容易、简单可行的证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文明上网)。另外,一些新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法在《实验教学与仪器》及《物理教学》等杂志中也有介绍,这样又可以锻炼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等渠道收集资料的能力。此外,学生查询到的一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虽然简单,但制作起来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讲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可以锻炼他们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阿基米德是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巨匠(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后人将他与牛顿、欧拉、高斯并称为“数坛四杰”、“数学之神”。在

(完整版)阿基米德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阿基米德原理习题精选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下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外?(). A.物体的体积B.物体的密度C.液体的密度D.物体所在的深度 E.物体的形状F.物体排汗液体的体积G.物体的重力 2.如图所示是同一长方体放在液体中的情况.长方体在图()中 受到的浮力最大,在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 3.选择正确答案(). A.密度大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一定大 B.潜水员在水面下50米比在水面下10米受到的浮力大 C.将体积不同的两个物体浸入水中,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大 D.体积相同的铁球和木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4.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放入酒精中,弹簧秤的示数等于(). A.物体受到的重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去它受到的浮力 C.物体受到的浮力 D.物体受到的浮力减去它受到的重力 5.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且 V A=V B=V C,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 A.由于铁的密度大,所以铁球受的浮力最大 B.由于木块要上浮,所以木块受的浮力最大 C.由于铝片面积大,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也大,因此铝片受到的浮力最大 D.三个物体所受浮力一样大 6.如图所示,若A物压在B物上,A物露出水面体积为 V1,若将物A用细绳挂在B下,B 物露出水面体积 V2,则() A.V1> V2 B.V1= V2 C.V1< V2 D.无法比 较大小 7.把一个密度为10.2×103kg/m3的实心合金块投入水银中,这时合金块浸入水银中的体积和总体积之比为() (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 8.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把它放在另一种液体中,总体积的1/3露出液面,则水与这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A.5∶6 B.15∶8 C.6∶ 5 D.3∶5 9.在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待冰全部熔化后将发现杯中水面()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一木块浮在煤油中,露出体积的1/4,当它浮在另一种液体中时,露出体积的1/2,则木块在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之比和煤油与这种液体密度之比分别是() A.1∶1,1∶2 B.1∶1,2∶3 C.1∶3,1∶2 D.3∶1,3∶2 11.有一木块在水中上浮,从开始露出水面最后静止漂浮在水面上的过程中() A.木块所受的浮力,重力都在逐渐变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重力都不变 C.木块所受的浮力变大,重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12.重38N的铁桶里装满水,水重98N,用手提住铁桶,将这桶水浸没在河里(桶未露出水面,也不碰到河底)此时所用力为() A.零B.小于38N C.大于38N而小于136ND.等于38N

阿基米德原理

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内容。 2.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学习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学习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二.知识回顾 1,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三.导入新课:1.复习 2.讨论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 问题1:通过教材图10.2-1的操作,试试看。 当饮料罐浸入水中更深、排开的水更多时,浮力是否更大? 问题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实验设计: 讨论:(1)如何测出浮力? (2)如何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并知道其受到的重力?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物块、小桶、溢水杯、水 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圆柱形物块的重力G物; (2)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3)将圆柱形物块浸入盛满水的水杯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总; (5)计算出圆柱形物块受到水的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6)换用不同的圆柱形物块,重复以上实验,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 丙丁

初二物理浮力阿基米德-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浮力阿基米德-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练习 1.潜水艇是靠实现上浮或下沉、悬浮的。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向水舱里充较多的水时,由于重力浮力,它会逐渐下沉潜入水中;当充入一定量的水,使得重力浮力时,它就可以悬浮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较大部分时,由于重力浮力,它就会上浮到水面上。 2.现有天平(含砝码)、量筒、小塑料块(能放入量筒中;不吸水;密度小于待测液体的密度),只用这些器材测定未知液体的密度。要求:(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2)写出计算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巩固练习题 1.浮力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_____托的力,浮力的方向总是_____. 2.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这是因为石块受到_____的缘故. 3.一个重2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在将其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4.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

体的_____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无关. 5.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其重为20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N,若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N,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为_____N,两次实验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大小与_____有关. 6.在图7.4-2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_____鱼的说法正确,这是因为两条鱼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7.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_____;在他全部浸入水中后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 8.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_____,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就是_____。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2/5个)、小容器(自备,每组至少1个)、弹簧秤2×9只、纸杯9只、固体物块9个、溢水杯9只、橡皮泥9块、钉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 分组实验: (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10、11、12……20……”。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 实验二: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 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 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并引导学生取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经过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来,用弹簧秤测定其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