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1)

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1)
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1)

【补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38.暮春之初。

——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39.修禊事也。

——禊事,禊祭之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40.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41.齐彭殇为妄作。

——彭,彭祖,传说中他曾活到八百岁。

——殇,本意指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今义扩大,亦指巨大的悲痛、悲哀,常用于形容巨大的灾难、事故等。

(六)《赤壁赋》

4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引申】日期特定名称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4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引申】古代对于死的不同说法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卒”、"不禄"、“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

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崩(bēng),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电视剧里常有皇帝驾崩的场面。“崩”本义是山倒塌。《汉书·五帝纪》:“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帝王、太后之死,就好象山倒塌了一样。当然了,“拉出去崩了!”不算。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卒(zú),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不禄(bù lù), 古代称士死为不禄━"不禄,不终其禄."

死,专用于庶人,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的死。

殇(shāng),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殒(yǔn), 古代泛指死亡。

缢(yì), 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圆寂,专指和尚的死。也叫“坐化”。

登仙,专指道士之死。也称“羽化”。

44.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七)《游褒禅山记》

4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也有和尚(僧人)的意思。

46.褒之庐冢也。

——庐冢,“庐”屋舍;“冢”,坟墓。为尽孝道,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亦作“庐墓”。

4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48.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父(甫),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引申】姓名字号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

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字的全称。

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这是因为“子”是男子的尊称。

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称字不是最尊敬的方式,最尊敬的方式是不称名也不称字。)

下面简单罗列古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称籍贯】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敬称】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