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在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化”叙述

中国功夫在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化”叙述
中国功夫在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化”叙述

┊┊┊┊┊┊┊┊┊┊┊┊┊装┊┊┊┊┊订┊┊┊┊┊线┊┊┊┊┊┊┊┊┊┊┊┊┊

中国功夫在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化”叙述

【摘要】中国功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长期受到西方世界的接受与认可,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中国功夫片通过好莱坞走向世界,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功夫

成为中国在好莱坞最具有魅力及辨识性的世界品牌。本文尝试使用东方主义理

论,分析好莱坞类型电影对中国功夫的“他者化”再生产过程,阐述在西方语境

下对中国元素的“东方化”叙述方式,并分析在西方主流文化审美下好莱坞对中

国功夫文化的选择性接受。

【关键词】好莱坞,功夫,东方化

2008年间,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网民投票,评选得出中国为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二大文化国家之一。同时,在网友们心中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有汉语、故宫、少林寺、功夫等。在广大美国民众心中,中国功夫成为他们长期认可的、最具魅力和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在他们的认知中国电影中无论男女老少、正派邪派,无一不精通功夫,以至于在《卧虎藏龙》获奖之后一些西方观众认为所有中国人都精通功夫。

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很大程度上展示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主流的文化选择。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元素是好莱坞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构成条件,而中国功夫在其中是最受到认同与接受的文化形象。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这种新型电影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随后在多位华裔功夫明星的推动下,功夫成为中国在好莱坞最具有魅力及辨识性的世界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好莱坞类型电影对中国功夫的诠释与认同,是基于电影全球化的策略,在“东方主义”影响下构建的文化符号,是西方世界对东方的集体想象物。

第1章华裔功夫明星的“东方化”呈现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指出,东方是在西方人的想象中完全凭空构造出来的。西方强势主流文化控制东方弱势文化的话语权,使东方文化呈现出他们愿意相信的样子。西方是永远是征服者与支配者,而东方始终被征服与被支配,在这样优越的种族主义之下,中国功夫一直按照西方的塑造标准被进行“他者化”创作。

在西方话语权的背景之下,好莱坞留给华裔演员可选择的空间十分狭小,可供尝试的戏路也极为稀少。1919年华裔演员首次在好莱坞电影中露面,那是女星黄柳霜

┊┊┊┊┊┊┊┊┊┊┊┊┊装┊┊┊┊┊订┊┊┊┊┊线┊┊┊┊┊┊┊┊┊┊┊┊┊

在《红灯笼》中饰演了一位小角色,也是东方人物第一次在世界银幕亮相。纵观近百年来好莱坞影片中的华裔角色,必须承认,只有功夫片是敲开好莱坞之门最快捷的途径,成功走入其中的华裔演员几乎都以动作明星为标签,且共同呈现出单一的、符号化的定型化形象。

李小龙开创了华裔动作明星在好莱坞的一席之地,令西方世界对这个充满神秘与梦幻的新奇领域十分感兴趣。同时却也将自身戏路困限于这个领域之内,很难在别的领域得到突破。好莱坞几位华裔男明星无一不是以动作武打作为个人标签被好莱坞定型,如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动作明星呈现出这样一种刻板的文化符号。他们塑造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本质区别,像是类型电影流水线上统一生产的标准产品,置换到同类电影中都不影响故事的主题与完整性。

好莱坞的些华裔男性角色体现了显著的“无性化”特征。“无性化”是好莱坞影片在塑造华裔男性形象时的一贯方式,即在影片中回避表现其男性魅力与性别特征,使其在表现外在的行为的同时,却没有内心情感可挖掘,成为更加高度概括的符号。对于西方审美来说,强大的身体力量是他们最大的依仗,因而男性魅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对异性的吸引及征服之上,如“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其保持着每部影片两至三位红颜知己的记录,这才是一个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极富男性魅力的形象,而华裔所饰演的男性角色显然被排除在这一标准之外,他们难以理解传统儒雅君子的魅力所在,柔弱的书生气质只会让他们觉得性别概念模糊。

在“无性化”这一点上,华裔功夫明星所扮演的角色呈现了惊人的一致,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饰演的李警官受邀参加武林大会时,面对数名风情万种的美女时,他选择的是一位卧底的女特工,在别人沉迷于温柔乡之时,他做的事是与她交流情报并夜探地形;成龙在《燕尾服》、《尖峰时刻》等影片中饰演的警察同样以滑稽幽默的方式回避了美女的仰慕;《龙之吻》中李连杰饰演的特工冷静睿智、武功高强,但全片着重体现他的外在特性,并没有内心情感的体现;《功夫之王》中,李连杰与成龙所饰演的两个角色一个代表佛家,一个代表道家,都是节制禁欲的典范;《卧虎藏龙》中的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是武当弟子,本身也是节欲守礼的楷模;《加勒比海盗3》中周润发饰演的海盗恶棍还未来得及征服美人就身死当场……纵观好莱坞影片中华裔男性角色,尽管他们都有着阳刚的气质、高强的武艺、坚毅的性情、健美的身形以及帅气的面孔,可谓是魅力十足的男性形象,却极少在影片中提及女性对他们的“性趣”,所有这些男性角色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同一类人,并无本质不同。这是出于西方电影的观影需要,令这些华裔男性角色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西方是阳刚的、强势的、统治的,就如刚强有力的男性,而东方是阴柔的、婉约的、受支配的,就如柔弱和顺的女性。正如《蝴蝶君》中宋丽玲所说:“我是个东方人。作为一个东方人,我从来

┊┊┊┊┊┊┊┊┊┊┊┊┊装┊┊┊┊┊订┊┊┊┊┊线┊┊┊┊┊┊┊┊┊┊┊┊┊

不可能完全是个男人。”1这样不完整的、女性化的东方男性,西方观众们自然不可能想象他们的男性魅力,使他们在银幕上呈现一致的清心寡欲,不解风情。

除此之外,西方主流文化对东方男性的印象是刻板僵化的,这是由于历史背景形成所造成。历史上大批涌入的华工给美国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排华法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华人“黄祸”的妖魔化印象至今还残存于许多西方人意识之中。“好莱坞深知西方集体想象中的种族禁忌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果在影片中反其道而行之,则不免会让美国观众内心无法接受。”2带有偏见与歧视的观念,令他们无法想象华裔男性吸引征服大批白人女子的场景,因此在电影的整体叙事中,“无性化”的呈现方式可以理解。

从华裔女演员的角度来说,随着《007明日帝国》中杨紫琼令人耳目一新的邦女郎形象跃然银幕,为华裔女演员的好莱坞之路开辟了一条路径,随后刘玉玲、章子怡、胡凯莉、张静初包括刘亦菲、李冰冰皆是沿袭此道。好莱坞对于华裔女星的角色依然绑定于“打女”的定位之上,可见西方观众关于中国的想象依然固守难移。且动作女星中最受认可的是刘玉玲,因为西方观众相信刘玉玲就是东方美女的典型代表:单眼皮、小眼睛、高颧骨、国字脸、塌鼻梁,他们看重的是刘玉玲身上的“异国风情”,而显然她最符合他们心目中东方人美丽的期许。这位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女性身上并无太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是充满着现代美国文化的气息,中西合璧的气质更加符合西方的审美标准。由此可见,西方观众的审美趣向完全取决于他们心中所塑造的标准,而被他们所接受文化,并不是因为文化本身,而是因为它是按他们的标准塑造出来的。

第2章西方语境下对中国功夫的文化选择

对于好莱坞电影工厂来说,最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其次才是意识形态。因此影片在价值观的构建时,首先迎合的是美国民众的观影需求,其次是全球观众的审美口味及日益庞大的中国市场。基于这个出发点,它采取的一定是畅销于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在美国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可用的题材资源面临枯竭,急于向外扩展文化资源以扩大好莱坞电影的生存空间。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在现今世界上日渐崛起的国际地位,必然使其成为好莱坞最重要的挖掘对象。中国功夫作为一种消费文化不可避免地被“异化”并与西方主流审美融合之后呈现出来,这是由于中西价值观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形成的。

“侠以武犯禁”,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功夫与武侠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功夫这一1黄哲伦著,张生译.蝴蝶君[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第130页

2郝胜兰,季水河.好莱坞华人“功夫形象”的禁欲主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136页

┊┊┊┊┊┊┊┊┊┊┊┊┊装┊┊┊┊┊订┊┊┊┊┊线┊┊┊┊┊┊┊┊┊┊┊┊┊

文化形态在西方社会却得到普遍认同与接受。而中国儒家传统所倡导的具有“勇、礼、忠、仁、智、孝、信、义”等优良品质的国士君子,却并不能为西方社会所肯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中国功夫与西方主流文化之间必然存在其内在的共同点。

中国功夫的本质与侠义精神密不可分,而“侠义”精神在遗俗野史中经过无数演绎与戏说,终究成为中国人心中绮丽的梦。而侠客本身,经过华人武侠小说的诠释更挖掘其深度。鲜衣怒马、快意恩仇的武侠梦,始终令中国人心向往之。“武”与“侠”二字本身包涵不同奥义,止戈为武,暗合道家“无为”思想。何为武之巅?无我无他。何为侠之大?家国天下。二者结合起来蕴含深邃传统文化与普世精神,这种基于侠义精神的中国功夫,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西方观众无法理解。但中国武侠电影与功夫电影中特立独行、恣意而为,天地孤影任我行的独行侠客与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精神是相似的,虽然这样的侠客形象并未挖掘出其深层的文化精髓,但好莱坞需要的也并非是这些。

美国人崇尚独立与自由的个人英雄主义,这种“必须一个人面对世界。他得离群索居,没有亲友的帮助,单枪匹马打天下。”3的孤胆英雄符合西方观众的普世价值观。与此相关的影视娱乐作品比比皆是,复仇者联盟与正义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便是其中代表。个人英雄主义最典型的表现是追求“超级英雄”,《超人》、《蝙蝠侠》、《绿巨人》、《钢铁侠》、《蜘蛛侠》平日都是混迹于人群的普通人,当危机来临时摇身一变成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功夫熊猫》、《功夫梦》、《功夫之王》等影片皆是讲述普通的小人物独自踏上学艺征程,最终领悟大道成为超级英雄的故事;昆汀塔伦蒂诺由于迷恋香港功夫片,在他的《杀死比尔》中也套用了一段类似的情节。这样的故事模式是以功夫为卖点,讲述一个西方式寻宝探险的故事,虽然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武侠的定义,却完全符合美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好莱坞功夫影片中的中国故事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植入的中国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置入西方语境进行诠释,用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完成了对“他者”的想象,将中国功夫与其自身的价值观相融合,包装再生产后展现在银幕上。如《木乃伊》中主角几人对龙帝墓的探索完全可看作是披着中国元素外衣的西方盗墓探险模式。在《功夫之王》、《功夫熊猫》与《猛龙过江》等影片中的高手们都将武功至高境界归结于对天地自然之力的体悟,这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道家哲学的魅力,但这种解读依然是流于表面的“拿来主义”,并未触及意识形态的领域。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中,好莱坞的目的并非还原中国文化,而是建立在世界观众共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选择性接受。

3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第58页

┊┊┊┊┊┊┊┊┊┊┊┊┊装┊┊┊┊┊订┊┊┊┊┊线┊┊┊┊┊┊┊┊┊┊┊┊┊

参考文献

[1] 萨义德.东方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9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 孙萌.“她者”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裔女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 周文萍. 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硕士论文,暨南大学,2009

[5] 钱同琦.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功夫的运用研究[D].硕士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6]周文萍. 当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解读[J].暨南学报,2009年第5期,第18—22页

[7] 王炎.从好莱坞中国题材影片看西方的中国想象[J].文艺报,2008年5月10日,第004版

[8] 雷茜.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和华裔形象的嬗变[J].电影文学:2010年第10期,041—04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