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韩有)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根本指导思想,本着“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观点,重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模式由单一的知识型向复合的应用、实践型转变,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工具。这种应用既体现在生活中又体现在整个知识网络中。教学手段由教师讲授的单一渠道拓展为多途径多手段的复合渠道,让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积极、协调的运转,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该操作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的“活动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方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积极的探索者,教师要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以活动贯穿,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探索的环境,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其自主探索。

教学背景分析:

余角和补角这节课知识点少,内容简单,往往被大多数教师视为没什么可讲的、枯燥的章节。所以在处理上大都是交待完概念,反复熟练便达到目的。但我们如果细心观察、注意联系总结会发现,互余和互补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解决综合性问题时也经常充当纽带和桥梁。所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实践性和操作性,重视知识纵深铺垫。所教学生数学基础比较扎实,但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述能力上有待于进一步训练。这与以往的数学课重在知识的“灌输”,重在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探索精神的培养,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不无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观点更适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所以本节课把基础的落实设计得精准、有代表性,而在其它活动的设置上尽量采取开放型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灵活解决问题的同时,善于总结应用。为了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锻炼语言表述能力,和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些环节设置成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单元,共同活动、讨论解决;对于学生们的分析结论鼓励其大胆陈述,好的成果利用视频展示给大家分享;对于抽象难懂的部分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表象化,生动化。

教学任务分析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大致安排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为了综合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设计了一道多步骤评价方案:

(1)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 (2)画出这个角∠AOB

(3)想办法画一个角,使它等于∠AOB (也是教学环节的延伸)

结果预想:因为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前两个问题属于最基本问题。第

一问经过课堂教学的几个练习,每个学生 都应该知道解决的方法,即便掌握的不牢固,也可通过复习重新理解、解决;第二问在第一问基础上用半圆仪和直尺就能画出;而第三问虽然不难,但做法上有灵活性,而且能体现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大致学生的思路应该有度量法、尺规作图、同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而后两种思路的具体操作由于构造形式不唯一、作图工具不唯一又具有多样性。仅举几例的示意图:

结果分析:第一题采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在学生设未知数,表示余角

和补角的过程中就能测评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解题过程体现出对方程思想的领会运用程度;想到借助于同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关系就更可贵;根据情况可分为了解、会用、灵活运用几等。而后两个问题通过学生作图方法的多少就能考察出学生是否有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应用的熟练灵活程度;根据情况可分为能画出、能多种方法画出和能把握实质灵活画出几等。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课堂环节设置的是否合理,每一环节是否落实,哪里值得借鉴,哪里需要完善。

评课材料

“余角和补角”是一节探究性活动课,采用了“提出问题——猜想结论——验证结论——应用结论”这样一个基本模式,课堂设计流畅,学生充分思考、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以往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往往平铺直叙的引入余角、补角概念,而韩有老师通过比萨斜塔这一学生熟知的著名建筑引出概念,不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概念,并且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一下子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二)落实双基

做课不仅是一种展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活动二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渗透了方程思想的应用,既是对上一章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活动设计,训练学生灵活解题能力。

活动五的设计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构造满足互余情况的特殊位置关系的图形,了解特殊位置关系与特殊数量关系的对应,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

(四)评价方案设计合理,具有综合性

为了综合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设计了一道多步骤评价方案,通过此问题既能检验学生上课的质量,同时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

整节课一气呵成,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及培养学习几何兴趣的目的,也使学生看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实质。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六节内容《余角和补角》,本节课是在认识直角、平角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学习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几何中涉及求某个角的度数的问题。

《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是学生进入平面几何大厦的“门槛”。《余角和补角》是《图形的初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进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认识了直角、平角,比较角的大小后,就引进了余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是实验几何逐渐向证明几何的过渡,为以后证明角的相等作铺垫,也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打基础。

2、说教学目标

2.1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他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

3、说教法

3.1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3.2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4.、说设计:

一、导入设计

由数字入手向学生提问:90°和180°在几何中表示哪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请学生画出这两个角。并与书上合作学习作比较得出课题。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可以测量,也可以剪下来拼等等,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鼓励)

(设计意图:因为直角和平角是学生熟悉的两个角,由已知引出未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实践操作,寻找数量关系、图形变式揭示概念特征,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余角和补角概念的教学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通过上面的演示,让学生说出余角的概念,并能从图形和数字两方面说,能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教师扳书)

同样的方法得出补角的概念。(教师扳书)

师生一起归纳:1、互余和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2、两个角是否互余或互补只跟这两个角的大小有关,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3、强化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数量关系,互余:互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表述能力。)

三、概念的应用

为了巩固,理解概念,我设计了2个抢答题和一个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明白:①互余和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②互余和互补只跟这两个角的数量有关,与它们的位置无关。③互余或互补的两个角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可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例1的教学,为了分散难点,我在教例1前先设计了3个练习。再让学生独立思考用怎样的方法解答,最后教师进行启发,启发学生用方程的思想来求未知角,具体的解答过程教师严格板书示例,强调解题格式。目的是让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有更加深化的了解和应用,加深印象。

(学生通过课内练习3及时巩固用方程思想来求某个角的度数问题。)

四、探索性质

1、把互余、互补的概念讲清楚了,互余、互补的性质就容易了。因此,我把探索性质的过程交还给学生。由学生画图,小组讨论,归纳出性质,教师个别指导,并扳书出性质。(设计意图:我认为此时学生刚刚涉及《图形的初步知识》,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启发,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让,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为了让学生从图形上对余角的性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进行分层深化,第1题只要学生会说出理由即可,第2题要求学生会写出推理过程,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再作启发、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图形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拓展训练

(设计意图:1、由于表示方位今后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在最后编入一个方位的探究题。

2、通过思考题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六、归纳总结

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进行归纳小结,其目的是让知识形成体系,理清新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能力。

七、作业布置

1、看书

2、见作业本(设计意图: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巩固所学新知识。

③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

5.说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实际从不同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新课的引入首先就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数形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着手,例如讲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时候,先以代数的形式出现,

然后在练习中再强化从图形上形象地理解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32第2课时余角和补角2

4.3角 4.3.2角的度量与计算第2课时余角和补角

二、 探索新知 1?什么是余角?什么是补角? 2?你怎样理解“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 3. 余角的性质是什么?补角的性质是什么? 三、 新知讲解 1. 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 90° (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 余 2. 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 180 ° (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 互补 3. 对“互为”二字的理解:“互余”或“互补”的角总是成对出现 4. 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四、 新知反馈 1. 填空 3.建筑工人的难题: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 AOB 勺度数,但人不能进 围 墙,如何测量?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O / a / a 的余角 ■ / a 的补角 5 ° 32° 45° 77° 62° 23' 学生反馈新知。第一题请学 生回答,教师给出评价。第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 学生反馈自学成果,教师对 给出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 简要说明

二题由一个小组的学生提 问,其他两个小组的同学抢 答,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第三题学生 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给出 评价1. 判断: ① 90。的角叫做余角。( ) ② 如果/ 1是/ 2的补角,那 么/ 1 一定是钝角。( ) ③ 如果/ 1是/ 2的余角,那么/ 1 一定是锐角。( ) ④ 若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⑤ 若/ 1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第一册教案.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第一册教案 2018-11-28 一、教学目标: ⑴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⑴ 复习角的定义。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 ⑵ 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 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 ∠1的余角:90°-∠1 ② ∠α的补角:180°-∠α 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进行理论推导? 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 α一定是锐角 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问题2:①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并且∠1=∠3,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请一人回答) ②如果∠1与∠2互补,∠3与∠4互补,并且∠1=∠3, 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结论:性质:①等角的余角相等。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练习:看图找互余的角和互补的角,以及相等的角。 结论:直角的补角是直角。凡是直角都相等。 解决实际问题: 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1=∠2,∠3=∠4,并且∠2+∠3=90°,∠4+∠5=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5=40°,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此问题) 小结: ⑴ 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 ⑵ 这节课,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⑶ 这节课,我学会了…… ⑷ 这节课,我发现生活中…… ⑸ 这节课,我想我将……

4.3.3-余角与补角导学案

课题 余角和补角 【学习目标】: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理解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 2、能熟练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预习课本137面) 1、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 度。 2、若∠1=65°,∠2=25°,则∠1+∠2= 。 3、如图,已知点A 、O 、B 在一直线上 ,∠COD=90°,那么∠1+∠2= 。 4、若∠1=115°,∠2=65°,则∠1+∠2= 5、如图,已知点A 、O 、B 在一直线上 ,∠AOC=150°,那么∠BOC= . 二、探究新知 归纳: 1、余角的定义 如果 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 个角 余角,简称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即 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 角,那么∠α+∠β= . 想一想:互余的两角一定是锐角吗? 2、补角的定义 如果 个角的和等于 ,就说这 个角 补角,简称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即 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 角,那么∠α+∠β= . 三、预习反馈 90D C O A B 1 2 B O A C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2、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3、完成下表: ∠α45°64°25′x (0°﹤x﹤90°) ∠α的余角53°15.6° ∠α的补角96°17′72° 想一想:同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典例讲解

例题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 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例题2、如图,A,O,B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三、巩固测评 1、52°24′的余角是,补角是. 2、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它本身,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3、一个角的补角是0 13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度. 4、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1/3还小10°,求这个角的余角及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 四、总结反思 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与体会。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韩有)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根本指导思想,本着“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观点,重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模式由单一的知识型向复合的应用、实践型转变,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工具。这种应用既体现在生活中又体现在整个知识网络中。教学手段由教师讲授的单一渠道拓展为多途径多手段的复合渠道,让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积极、协调的运转,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该操作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杜威的“活动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方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积极的探索者,教师要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以活动贯穿,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探索的环境,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其自主探索。 教学背景分析: 余角和补角这节课知识点少,内容简单,往往被大多数教师视为没什么可讲的、枯燥的章节。所以在处理上大都是交待完概念,反复熟练便达到目的。但我们如果细心观察、注意联系总结会发现,互余和互补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解决综合性问题时也经常充当纽带和桥梁。所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实践性和操作性,重视知识纵深铺垫。所教学生数学基础比较扎实,但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述能力上有待于进一步训练。这与以往的数学课重在知识的“灌输”,重在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探索精神的培养,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不无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观点更适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所以本节课把基础的落实设计得精准、有代表性,而在其它活动的设置上尽量采取开放型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灵活解决问题的同时,善于总结应用。为了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锻炼语言表述能力,和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些环节设置成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单元,共同活动、讨论解决;对于学生们的分析结论鼓励其大胆陈述,好的成果利用视频展示给大家分享;对于抽象难懂的部分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表象化,生动化。 教学任务分析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解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应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带领同学们领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观景象,并思考: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直角剪成两个角, ∠1和∠2,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 ∠1+∠2=90o,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1、∠2称为互余, 其中∠1叫做∠2的余角,∠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和剪纸这一实际操作引出余角概念,既调起学生的兴趣,又直观易懂。) 二、新知探究 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动手操作2) (1)拿出和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问:“这两个角互余吗?” 把其中一个角移开,“这两个角还互余吗?” 注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继续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3,问: “∠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注意事项2:互余是两角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余角的两个注意事项,通过举例、现场操作,让学生说出错误观点,然后以纠错的方法得出,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3、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平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4、游戏一:找朋友 环节一:老师把事先准备的标有度数的角的卡片发给一些同学,并介绍了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说要找余角(补角)朋友时,拿到它的余角(补角)的同学请立刻起立,并说:“我是一个____度的角,我是你的余角(补角)朋友!” 环节二:将班级同学分成左右两个大组,参与的同学可以向另外一组的同学提出考验:“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4.3.3余角和补角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4.3.3余角和补角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学习内容 基本要求 1.体现学习的主要内容(重视基础); 2.设计典型例题; 3.精选配套练习; 4.高质课堂达标检测。 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笔记一、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第137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余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补角。 2、(1)认识方位:请在括号内填上方位(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 西南、西北、东北)。 (2)找方位角: 在下图中画出北偏东78°,北偏西32°,南偏东50°,南偏西25°。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或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叫做___________,其 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_。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或_________,那么这两个角叫做___________,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探究二】探究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1、如图∠1 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

4相等吗?为什么? 补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 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 ∠4相等吗?为什么? 余角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70°的余角是,补角是。 锐角的余角是____________, 补角是_____________. 四、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余角、补角定义,以及余角、补角的性质。 课堂达标检测 1.如果∠α=n°,而∠α既有余角,也有补角,那么n的取值范围是()A.90°<n<180° B.0°<n<90° C.n=90° D.n=180°2.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互为补角,这个角是() A.60o B.45o C.90o D.75o 3.A看B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看A的方向()A:南偏东69° B:南偏西69° C:南偏东21° D:南偏西21°4.在点O 北偏西60°的某处有一点A,在点O南偏西20°的某处有一点B,则∠AOB的度数是() A:100° B:70° C:180° D:140° 5.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则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 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 9 多1o,则这个角是________

余角和补角练习题大全及答案 (2)

余角与补角练习题及答案 A卷: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OC与∠COE互为余角 B.∠BOD与∠COE互为余角 C.∠COE与∠BOE互为补角 D.∠AOC与∠BOD是对顶角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图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锐角一定等于它的余角 B.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C.锐角不小于它的补角 D.直角小于它的补角 4.如图2所示,AO⊥OC,BO⊥D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2 B.∠2=∠3 C.∠1=∠3 D.∠1=∠2=∠3 图2 图3 图4 图5 二、填空题 5.已知∠1与∠2互余,且∠1=35°,则∠2的补角的度数为. 6.如图3所示,直线a⊥b,垂足为O,L是过点O的直线,∠1=40°,则∠2=.7.如图4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若∠COB=?135?,?则∠MOD=.8.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对对顶角. 9.如图5所示,AB⊥CD于点C,CE⊥CF,则图中共有对互余的角.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E=90°,若∠COE=55°,?求∠BOD的度数.1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120?°. 求∠BOD,∠AOE的度数. B卷:提高题 一、七彩题 1.(一题多解题)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F=3∠FOB,∠AOC=90°,求∠EOC的度数. 二、知识交叉题 2.(科内交叉题)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

余角和补角教案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 2.能用规范的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余角、补角,并进行相关的求角问题的计算 3.理解有关余角、补角的两个命题 重点与难点;余角、补角的概念、性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相关内容(如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计算,画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关于两个角之间特殊数量关系的:余角和补角. 二,新课: 1.余角,补角的概念: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符号语言: 如果∠1+∠2= 90°,那么∠1和∠2互为余角。 反之也成立: 如果∠1与∠2互为余角,那么∠1+∠2= 90°。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180度 ( 平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 如果∠1+∠2= 180°,那么∠1和∠2互为补角。 反之也成立: 如果∠1与∠2互为补角,那么∠1+∠2= 180°。 概念关键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与它们的位置无关。两个角在不在一起没关系,主要看它们的和是多少。 2.求出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试一试:(1、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2:完成下列表格 ∠α∠α的余角∠α的补角 5° 32° 45° 62°23′ 77°38′45″ x 填图后思考: 1.所有的角都有余角吗? 2.所有的角都有补角吗? 3.一个角的余角的表示:() 一个角的补角的表示:() 4.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度? 3 利用角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1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为x度,则它的补角为(180-x)度,它的余角为(90-x)度180-x=3(90-x) X=45 答:这个角为45° (练习: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2倍多25度,求这个角) 4 余角、补角的性质 通过观察得到: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练习 书105页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 五、作业 练习册7.6

河南省项城一中七年级数学 2.1《余角与补角》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课题:2.1余角与补角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知道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 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经历探索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的过程。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学习难点: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地说理。 一、参照教材p59光的反射实验提出下列问题: (1)、 说出图中各角与∠3的关系。 (2)、图中还有哪些角互补?哪些角互余? (3)、 图中都有哪些角相等?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二、 合作交流 1、剪子的实验 (1)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你能说明理由吗? (2)你能发现这样的两个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吗? (3)在图2中,还有相等的角吗?这几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样的关系, 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2.填表 想一想:同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已知3组角: ∠α的 度数 ∠α的 余角 ∠α的 补角 0500450 120(0<n <90) 0n 010035010

A 组 B 组 C 组 (1)对A 组中的每一个角,在B 组中找出它的补角,并用线连接; (2)B 组中有哪些角的余角在C 组中?分别找出这些角,并用线连接。 4.判断: (1)90°的角叫余角,180°的角叫补角。 ( ) (2)如果∠1+ ∠ 2 +∠3=180 ° ,那么∠1、 ∠ 2与∠3互补。( ) (4)∠1+∠2=90°,则∠1是余角 ( ) (5)∠1+∠2+∠3=90°,则∠1、∠2、∠3互为余角。( ) (6)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 ( ) (7)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 ) 5、如果∠1、∠2互余可得 。∠3与∠2互余,可得到 。 如果∠1与∠3都是∠2的余角,那么∠1与∠3有什么关系? 如果∠4与∠5互补,可得 。∠6与∠5互补可得 。 如果∠4与∠6都是∠5的补角,那么∠4与∠6有什么关系? 6、通过问题1,你能总结概括出同角的余角、同角的补角的关系吗?并试着举例说明等角的余角、等角的补角的关系。 6、已知∠α=50017',求∠α的余角和补角。(注意做题格式) 三、学以致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生活中包含对顶角的例子吗? 2.下图中有对顶角吗?若有,请指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议一议:如上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 什么? 四、当堂小测 1.如果一个角是30?,那么它的余角是_____度. 2.已知∠1=200,∠2=300,∠3=600,∠4=1500,则∠2是___ 的余角,___ _是∠4的补角. 3.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 __,∠α的补角=__ __,∠α-∠β=___ . 4.若∠1+∠2=90°,∠3+∠2=90°,∠1=40°,则∠3=_ _°,依据是_______ __. 5.一个角的补角是13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度. 0550750100014508001050125 01700150350550115

余角补角教案

4.3.3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⑵、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3、关键: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新课讲解: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练习⑴:

80? 65? 46?44? 25? 10? 170? 120? 100? 150? 80? 10? 30? 60?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4、练习⑵: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2)填下列表: 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3)填空: ①70°的余角是 ,补角是 。 ②∠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数学:4.3.3《余角和补角(1)》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4.3.3《余角和补角(1)》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文档设计者: 设计时间 : 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重点难点】正确求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思考: (1) 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多少度? (2) 如图1,已知∠1=61°,∠2=29°,那么∠1+∠2= 。 (3) 如 图 2,已知点A 、O 、B 在一直线上 ,∠COD=90°,那么∠1+∠2= 。 二、自主探究 1.互为余角的定义: 思考: (1) 如图3,已知∠1=62°,∠2=118°,那么 ∠1+∠2= (2) 如图4,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2= 2 图 1 90° 1 2 图 2 1 2 1 2 C O D

O E D C B A 2.互为补角的定义: 问题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 问题2:若 ∠1+∠2 +∠3 =180° ,那么∠1、∠2、∠3互为补角吗? 3.新知应用: 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例2:如图,∠AOC =∠COB =90°,∠DOE =90°,A 、O 、B 三点在一直线上 (1)写出∠COE 的余角,∠AOE 的补角; (2)找出图中一对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课本141页练习1、2、3; 【要点归纳】: 【拓展训练】:

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 3 1还少?20,求这个角的度数。 2、若α∠和β∠互余,且α∠:β∠=7:2,求α∠、β∠的度数。 【总结反思】: 可以编辑的试卷(可以删除)

《余角和补角》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和应用,初步掌握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3.关键: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 教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 (2)已知∠1=36°,∠2=54°,那么∠1+∠2=?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90°. 2.提出问题. (1)观察方格如右图中的两个角,你能猜想∠1+∠2等于多少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公开课优质教案

余角与补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和学案实施教学. 四、学法指导 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归纳概括、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直尺等; 学生:预习课题内容;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1.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上,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目前已知其倾斜角达到12°,你能求出斜塔与底面所成的锐角的度数吗?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求出锐角的度数。 教师总结出余角的概念: 互为余角(互余):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若∠1+∠2=90°,则∠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多媒体展示】针对问题: 1.已知∠A的度数为30度,则∠A的余角为_____度. 2.已知某角是其余角的2倍,则此角为________度. 学生自主作答,教师订正答案。 【多媒体展示】若比萨斜塔与底面所成的最小锐角度数为78°,请问斜塔与底面所成的最大钝角的度数是多少?想一想!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求出锐角的度数。 教师总结出补角的概念: 互为补角(互补):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若∠3+∠4=180°,则∠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多媒体展示】针对问题: 1.已知∠A的度数为130度,则∠A的补角为_____度. 2.已知某角比其补角小30度,则此角为________度. 学生自主作答,教师订正答案。 2、小试牛刀 【多媒体展示】问题:

2[1][1].1余角与补角导学案

七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课题:2、1 《余角与补角》制作人:审核:时间: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余角、补角的定义 2、三种角的性质: 1、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3、会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 重点:互余、互补定义及它们的性质。 难点: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前置准备: 自学课本p59的内容: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符号语言:如果∠α+ ∠β= ,那么∠α和∠β互为。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那么∠α+∠β= 。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那么∠α+∠β= 。 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1.填表: 想一想:同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已知3组角: A 组 B组 C组 (1)对A组中的每一个角,在B组中找出它的补角,并用线连接; (2)B组中有哪些角的余角在C组中?分别找出这些角,并用线连接。 3.判断: (1)90°的角叫余角,180°的角叫补角。() (2)如果∠1+ ∠ 2 +∠3=180 °,那么∠1、∠ 2与∠3互补。() (4)∠1+∠2=90°,则∠1是余角() (5)∠1+∠2+∠3=90°,则∠1、∠2、∠3互为余角。() (6)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 (7)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4、如果∠1、∠2互余可得。∠3与∠2互余,可得到。 如果∠1与∠3都是∠2的余角,那么∠1与∠3有什么关系?。 如果∠4与∠5互补,可得。∠6与∠5互补可得。 如果∠4与∠6都是∠5的补角,那么∠4与∠6有什么关系?。 5、通过问题1,你能总结概括出同角的余角、同角的补角的关系吗?并试着举例说明等角的余角、等角的补角的关系。 6、已知∠α=50017',求∠α的余角和补角。(注意做题格式) 三、拓展提高能力提升 1.如果一个角是30?,那么它的余角是_____度. 2.已知∠1=200,∠2=300,∠3=600,∠4=1500,则∠2是___ 的余角,___ _是∠4的补角. 3.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 __,∠α的补角=__ __,∠α-∠β=___ . 4.若∠1+∠2=90°,∠3+∠2=90°,∠1=40°,则∠3=_ _°,依据是_______ __. 5.一个角的补角是13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度.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互余的角都是锐角 B.钝角的平分线把钝角分为两个锐角 C.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钝角 D.两个锐角的和必定是直角或钝角 7.如果90 αβ ∠+∠=?,而β ∠与γ ∠互余,那么α ∠与γ ∠的关系是()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不能确定 8、一个锐角和它的余角之比是5∶4,那么这个锐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A.100?B.120?C.130?D.140? 9.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少40°,求这个角的度数. 10.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比是1:2,则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 ∠α的度数∠α的余角∠α的补角 50 45 120 (0<n<90) n 0 10 0 55 0 75 0 100 0 145 35 80 105 125 170 10 15 35 55 115

433余角和补角(2)

课题:余角和补角(2) 主备:南苑 【学习目标】:1、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重点难点】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方位角的应用; 学案 一、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P141——P143;练习上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互为余角的定义,并举例介绍 2、互为补角的定义,并举例介绍 3、同桌交流完成例3,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4、学习例4,掌握方位角 练习: 1.70°的余角是,补角是; 2.∠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 竞比展示 1、练习

2 1 4 3 教 案 1.探究补角的性质: 例3、如图, ∠1与∠2互补,∠3与∠4互补, ∠1= ∠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分析:(1)∠1与∠2互补,∠2等于什么?∠2=1800 - , ∠3与∠4互补,∠4等于什么? ∠4=1800 - 。 (2)当∠1= ∠3时,∠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4(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上面的结论,用文字怎么叙述? 补角的性质:等角的 相等。 2.探究余角的性质: 如图∠1 与∠2互余,∠3 与∠4互余 ,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余角性质:等角的 相等 1 2 3 4

西北 西南 东南 东北 北西 南 东 南 西 3.方位角: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1)认识方位: 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 西南、西北、东北。 (2)找方位角: 乙地对甲地的方位角 ; 甲地对乙地的方位角 例4:如图.货轮O 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 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 和海岛D.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 和海岛D 方向的射线。 (师生共同完成) 巩 固 案 1、α∠和β∠都是AOB ∠的补角,则α∠ β∠; 2、如果9031,9021=∠+∠?=∠+∠,则32∠∠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 3、A 看B 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 看A 的方向( ) A 南偏东69° B 南偏西69° C 南偏东21° D 南偏西21°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角的两种特殊关系:互余、互补; 2、掌握互余、互补角的两个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会利用互余和互补的关系求出角的度数; 4、会用数学语言描述互余、互补的定义、性质.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互余、互补的关系与性质; 2、利用互余、互补的关系与性质学会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 1、通过简单推理,归纳出互余、互补的关系与性质; 2、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性质. 四、教学设计: 1、演示文稿计算下列各式: (1)76°45′+13°15′= (2)53°+37°= (3)124°34′+55°26′= , (4)30°+150°= 2、(1)76°45′+13°15′= 90°,

(2)53°+37°= 90°, 互余定义: 当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3、两个角互余用数学语言表述为: 如果∠1与∠2互余,那么∠1+∠2=90°, ∠1=90°-∠2 4、(3)124°34′+55°26′= 180° (4)30°+150°= 180° 互补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补角,简称互补. 5、两个角互补用数学语言表述为: 如果∠1与∠2互补,那么∠1+∠2=180°, ∠1=180°-∠2 6、例题学习: 例1已知∠α=50°17′,求∠α的余角和补角. 解:∠α的余角=90°-50°17'=39°43', ∠α的补角=180°-50°17'=129°43'. 7、跟踪训练: 例1.已知∠α=53°23′,求∠α的余角和补角. 解:∠α的余角=90°-53°23'=36°37', ∠α的补角=180°-53°23'=126°37'.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案:余角和补角

余角与补角 学习目标: 1、学会余角、补角的定义。 2、两种角的性质: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3、会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互余、互补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余角、补角的性质及运用。 课堂预习 探究一、互余和互补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_________ ,那么∠α和∠β互为 ________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那么∠α+∠β= _________。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_________,那么∠α和∠β互为 _________ 。 反之: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那么∠α+∠β= _____________。 练习: 1.课本P153习题7. ; 2.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 _________度 探究二、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填写上表,想一想:同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有什么关系:

探究三、例题 已知'1750?=∠α,求α∠的余角和补角。 二、课堂检测 1、如果9031,9021=∠+∠?=∠+∠,则32∠∠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A 看B 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 看A 的方向( ) A.南偏东69° B.南偏西69° C.南偏东21° D.南偏西21° 如图,∠AOB =∠COD =90o,那么∠AOC =∠BOD ,其理由是( ) A.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相等 B.直角相等 C.同角的余角相等 D.同角的补角相等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个互余的角都是锐角 B.钝角的平分线把钝角分为两个锐角 C.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钝角 D.两个锐角的和必定是直角或钝角 5、如果90αβ∠+∠=?,而β∠与γ∠互余,那么α∠与γ∠的关系是( ) 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不能确定 6、一个锐角和它的余角之比是5∶4,那么这个锐角的补角的度数是:( ) A.100? B.120? C.130? D.140? 7、如图,∠AOB=90°,∠COD=∠EOD=90°,C.O 、E 在一条直线上,且∠2=∠4, 请说出∠1与∠3之间的关系?并试着说明理由? 解: 4 321D B A C

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4. 3. 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和方位角,憧得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 教学难点:余角、补角性质,方位角的判别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余角、补角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说一说一副三角板中行个角的度数?30° , 60° , 90° , 45° , 45° , 90° 2、同一块三角板两个锐角的度数和等于多少?30° +60° =90° , 45° +45° =90°在现实生活中,从 身边的角出发提出 问题,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兴趣 和积极性,从而自 然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后回 答。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由30° +60° =90° , 45° +45° =90° 给概念下定义,介 绍余角的概念。 学生讨论后回 答。 2、自主学习,进行类比,加深理解。 问题1:你能在教科书上找到互为补角的定义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问题2:你认为两角互余,两角互补与两角的位置有关系吗?画出图让学生进… 步理解什么是什么 补角。 两角互余,两角 互补只是两个 角间的数量关 系,而与两角的 位置无关。

《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周刚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图形的认识》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理解余角、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2.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直角、平角的定义”、“角的大小比较”等内容的基础上,对角与角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它为以后证明角相等提供了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中从“数量”关系定义余角、补角,使学生对定义认识的深度、广度得以拓展.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平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有关基础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认知水平和能力: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一定的 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并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 3.任教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能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逻辑推理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余角、补角、 对顶角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同角(等角)的 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③通过对余角、补角性质的探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的数学思想方 法;会对文字、图形、符号三种语言进行相互转化. ④通过关于比萨斜塔的新闻轶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