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浅淡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浅淡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浅淡五四运动)

2011-2012年第2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生技10—2 任课教师:卢诚

姓名:陈嘉杰学号:10114040220 成绩:

浅谈五四运动

今年是五四运动诞生的93周年,在这93年中,五四运动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每个中国人。它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引领着思想的潮流,对近现代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更加充分的体现出人民群众的爱国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且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2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鼻以往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在当时,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该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马泽东也说,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达到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和约》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三、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现代民主、科学的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源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是陈独秀、鲁迅和胡适,他们将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概括为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

1840年后,中国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日趋衰落,面对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进的科学技术、民主观念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却一直在禁锢人们的思想,科学不昌,军备废弛。那时的西方,还没有足够的闲情逸致充当"世界秩序正义"的精神领袖,而是着眼于侵略和掠夺,充满血与火的野蛮和杀戮。只是,资本主义列强客观上也给中国强行输入了新的生产方式,使国人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更新的必要在于开启

民智、富民强国,在一定程度上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了7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1902年,受欧美革命影响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率先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1911年辛亥革命在中国南方虽然胜利了,但民主的力量仍然弱小,只是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广大的社会群众仍然深受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而没有普遍觉悟。加之欧美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袁世凯,让中国民主革命成果为势力强大的北方封建军阀所窃取,使民主革命派深感失望,并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陈独秀经历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试图从思想上唤起广大青年的民主觉悟,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鲁迅则从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着手,论证封建专制主义文化对于人民的毒害,倡导平等、民主、自由的新文化观念。而留美学习社会科学的胡适,深受美国杜威实用主义和改良主义民主思想的影响,从推进中国社会大众文明、民主、进步的角度,大力倡导白话文革命,反对文言文。

因此,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启蒙,可以细分为文化和政治两个层面:文化层面是贯彻人人平等的思想,普及新的大众文化,涌现出各种社会思潮,反对旧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治层面是认识到民主和科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两翼,单纯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例如洋务运动并不能强国救国,单纯地依靠上层统治集团改良制度例如戊戌变法也不能真正推行民主。总体上,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是针对中国内政外交问题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基于历史教训对于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五四运动是一场正义的爱国主义群众运动

五四爱国主义运动,既是针对外部的欺凌,又主要是针对内部上层统治集团的。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无能的北洋政府使中国在外部又一次受到了欺凌。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瓜分盛宴上,中国凭借为西方修铁路的十几万劳工而成为一个战胜国,其领土却仍然遭到瓜分,青岛由德国租界变为日本租界。由此爆发的五四学生运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主张惩办国贼、外争国权。此时距离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已历79年,其间,中国从一个傲视环宇的大帝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受到西方列强包括日本的纷纷侵略,经过58年的黯然沉沦,1898年的戊戌变法昙花一现,13年后,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腐朽帝制,但垂而不死的封建军阀篡夺了民主政权,倒行逆施,内压民主,外丧国权,对日签署卖国的《二十一条》,现在又无条件接受日本对山东的瓜分,终于再次激起民愤。因此,今人若认为五四学生的暴力反抗行为是非法的,与时人一样是犯了形式主义的谬误。当然,这不妨碍今天我们呼吁爱国主义的群众运动应当遵循合法、理性的方式,

因为今天我国的法律具有实质的合法性。换言之,公民行为的进步与国家的进步相辅相成。

五、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同时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革命两种社会浪潮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虽然比封建专制制度要好,但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凌辱使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厌恶它。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表明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腐朽已经使有志于重新崛起的俄国认为不足仿效,而马克思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无疑揭示了一种新的道路。当然,社会主义也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列宁等人主张的社会主义革命派,另一个则是德国伯恩斯坦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上进行改良的社会民主党派。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重新点燃了救国图强的希望,催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派——中国共产党。但同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得到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支持,针对反动的北洋政府的北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牢固地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民主的国民政府,并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至此,甚至中国共产党领袖陈独秀也认为,中国革命的两股势力可以合流了。

近代以来的中国,同时面临内忧外患,内部的民主、科学和外部的主权强国成为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但是,看似美好的资产阶级民主,并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多大的福音。外有西方列强的欺凌,内有上层统治集团的独裁,而且民主始终只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和农村却被抛弃在外。在世界范围内,1917年的俄国经过十月革命,迅速崛起为世界大国,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0年后,西方列强再次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遭受国际联盟绥靖政策的苦果,饱受日本的全面侵略。而英美等国扶植反动的国民党政权,社会主义俄国则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这就是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逻辑。

六、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

一、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二、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

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三、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的社会经济依然无法摆脱遭受日本欺凌的厄运。

四、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动主义”“自律辅导主义”等教育思想在五四推动下,教育界引起巨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学监制,在“开放女禁”呼声下,1919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妇女权利在五四影响下发生变革。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戊学制),小学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两年,大学四至六年,以美国为蓝本,教育得到革新。

五、五四运动使苏俄在中国播下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种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党的改组便充分显示出当时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认为当时对暴力革命的绝对化,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一种破坏而非建设作用。五四运动以后,工人罢工和政治斗争依然不断,1920年五一,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六、结语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2.五四运动大事记

3.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1986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4.林毓生,《热烈与冷静》,199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5.阚敬侠,读《五四运动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