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概述

(一)目的要求对计算机的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设置有所了解

(二)教材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历史、分类、系统组成

难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而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来控制其操作过程的现代化电子装置。

二、电子计算机的外形(提问)

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三、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态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称为“埃尼阿克”

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A、第一带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昂贵,仅用于军事研究和科学计算。

B、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体积变小,成本降低运用范围逐步扩大。

C、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消耗、价格迅速减少或降低,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D、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普及到普通家庭。

五、计算机的应用

A、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B、数据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的业务管理

C、过程检测与控制

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例如:用CAI 演示化学反应

E、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F、计算机通信例如:Internet 发email

G、多媒体的应用例如:计算机具备电视机、游戏机、传真机、电话机和VCD的综合功能

六、计算机的分类

A、按其内部逻辑结构进行分类

B、按计算机的性能和作用进行分类

七、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

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其中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A、中央处理器(CPU)它由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器组成,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如:主频、时钟主频、内部缓存、外部缓存等

B、存储器存储器是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放各种原始的输入数据,经过初加工的中间数据、处理完成的结果数据及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

弄清楚存储容量的单位

1、内存储器

2、外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软件:指计算机运行所需的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A、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一般分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工具

B、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一般由用户编写或外购

八、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师演示)

一、学会开启计算机

二、学会关闭计算机

学生复习题

1、计算机主要元件发展经理了几代几种变化?

2、计算机系统包括哪些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又包括哪些部分?

3、试区分主机、CPU、计算机及计算机系统

4、说明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的功能

5、计算机按其性能和作用可分为哪几类?

6、什么是系统软件?什么是应用软件?举例说明

7、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最新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内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台式电脑图1-2笔记本电脑 图1-3一体电脑 图1-4平板电脑 图1-5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 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 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算 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杜雪莲 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年 月 日 学科 计算机基础 年级 专一 课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具 课时分配 2 课时 教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 学 2. 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目 的 3. 掌握各个逻辑部件性能指标和作用 教 学 重 1. 冯·诺伊曼存储程序、程序控制原理 点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 点 课 新授课 型 教 学 讲授法 方 法 教学过程: 引入: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退出; (指导学生正确开关机) 机房使用规定; 上课要求; 作业完成; 一 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引出(历史的了解) 按计算机中使用的逻辑部件划分 (1) 第一代计算机( 1946 年~ 1957 年)――电子管计算机 ( 2) 第二代计算机 (1958 ~ 1964) 年是采用晶体管 ( 3) 第三代计算机( 1965 年~ 1970 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 4) 第四代计算机( 1971 年~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5) 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 按应用划分 (1)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阶段 (2) 微型计算机阶段 (3) 计算机网络阶段 2.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 巨型化(代表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 (2) 微型化(代表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国民应用水平)

计算机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杜雪莲 (3)网络化 (4)智能化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记忆力强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4.计算机的应用(实例讲解) (1)数值计算 (2)数据及事务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教育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 Computer Aided Design )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测试( Computer Aided Test)。 (5)通讯与网络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1945 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一个“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 (1)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将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3)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5 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其工作原理的核心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系 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举例讲解 ) 输入 存储器输出 设备 设 备运算器控制器 控制流数据流 (1)运算器 (2)控制器 (3)存储器 (4)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内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台式电脑图1-2笔记本电脑 图1-3 一体电脑

图1-5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川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败下阵 来。 W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其中:电视课(或CAI)10学时,上机实习52学时,定期辅导10学时。 二、课程教学媒体设置及内容安排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课程内容目前由5个知识模块组成,不同地区和不同教学机构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自由选择不同的知识模块组合。课程内容及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CAI课件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文字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 录像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 录像教材内容安排

CAI教学光盘: 包括全部7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效果测试系统),采用引导和交互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三、教学手段及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应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CAI教学光盘及学习效果测试系统的使用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 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 观看录像教材或CAI教学光盘; 3. 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 上机实验; 5. 集中辅导和答疑; 6. 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 7. 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否则将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37759

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讲教师肖燕 职称讲师

第1章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 10=(1325) 8 =(2D5) 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 2=(1325.24) 8

计算机基础教案

导入新课(5分钟) 布置任务(2分钟)知识点一(10分钟) 学生模仿(10分钟) 任务十文档处理的综合操作(二) 首先让学生说说样式的作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档处理过程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这些操作 是我们以往没有使用过的,经过练习之后,我们会发现,WOR还有很多 功能需要学位学习。今天我们主要围绕题注、书签、目录进行练习和操 作。 完成KS3-6、KS3-7、KS3-8、KS3-9、KS3-10 以KS3-6为例 1.样式的新建和修改 按照样文,以正文为基准样式,新建“要点段落01”样式,字体为 仿宋,字号为小四,加下划线,字体颜色为梅红;段前、段后间距为0.5 行,行距为1.5倍行距,并应用在正文第1段。 按照样文,将“正文01”样式修改为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四,字 形为倾斜,字体颜色为粉红、阳文;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自动更新对 当前样式的修改,并应用于正文第2段。 2.创建题注 在WORD中打开WIN2008GJW\KSML1\KS3-6a.DOC,“另存为”自 己文件夹中,文件名为A3-A.DOC。在文档中每个插图下方的图题位置 设立“图1”、“图2”等题注。 (1)将文件打开并按要求保存 (2)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第一个插图下方的题注位置,执行“插 入”|“引用”|题注命令,打开“题注”对话,在“标签” 文本框中输入“图”,依次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第一 个图题位置插入题注“图1”。 (3)将光标定位在文档中第二个插图下方的图题位置,执行“插 入”|“引用”|“题注”命令,打开“题注”对话,在“题注” 文本框中显示出“图2”,单击“确定” 3.创建书签 在A3-A.DOC文档的标题1.1 WINDOWS XP的桌面位置处插入书签 “第一节标题”。 (1)将光标定位在“1.1 WINDOWS XP”前面,执行“插入” |“书签”命令,打开“书签”对话框。 (2)在“书签名”文本框中输入“第一节标题”,单击“添加” 按钮。 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完成KS3-1的前三项内容 教师示范 学生操作 教师指导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袁涛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2011级学生 时间: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上午一、二节 课题:excel中数据的基本处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方法 2、会对一组数据排序、筛选 (二)过程与方法 1、锻炼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函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课堂,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通过利用EXCEL工具软件制作出数据图表,提升学生对使用计算机软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2、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三、教学难点: 1、用公式进行计算 2、高级筛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工作簿、工作标的基本操作和数据的格式化,然而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一些常见函数的使用和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二)实例引课 实例: 1、基本函数的使用 (1)讲述Sum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和(附带讲述自动求和); (2)讲述Average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演示使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3)讲述Max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ax函数求最

高分; (4)讲述Min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演示使用min函数求最低分。 2、如何用公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3、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1)排序 功能:按要求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操作步骤:选定将要排序的数据区域→数据菜单→选择关键字和排序方式 演示:对实例进行排序操作 (2)数据的筛选 功能:按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 自动筛选:选定所要筛选的数据→数据菜单→筛选→自动筛选→筛选项目→筛选条件 演示对实例进行自动筛选 高级筛选:数据菜单→筛选→高级筛选→筛选方式→列表区域(所要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筛选结果所放区域演示对实例进行高级筛选 (三)学生练习 结合上节课和本节课的内容,按要求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第一节计算机发展简史及时发展趋势 一、发展简史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二、发展趋势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多媒体化 第二节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 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一般来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顺序是: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在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均可采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简称ASCII码,共有128个字符。 第三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冯.诺依曼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分,即输入设备、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一、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组成 (1)输入设备:常用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标,话筒等 (2)输出设备:常用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打印机可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3)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 最小存储单位为字节(BYTE),1K=1024字节,1M=1024K 目前电脑的内存容量为几十兆到几百兆之间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外存储器有软盘(1.44M),硬盘(3.2G),光盘(650M)等 (4)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有: (1)操作系统(DOS,XENIX,UNIX,WINDOWS) (2)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等) (3)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程序 应用软件是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有,WPS,WORD,EXCEL,PHOTOSHOP,FRANGPAGE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2.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4.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5.软件系统 6.多媒体技术 7.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熟悉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2.熟悉数制的基本概念,掌握进制数之间的转换;熟悉计算机中整数表示(原码、反吗、补吗)、字符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及转换。 3.熟悉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4.熟悉微型计算机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5.熟悉软件系统的构成。 6.了解多媒体文件及其格式、打开方式、数据压缩。 7.了解病毒的概念、分类,熟悉病毒的特点及其清除与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 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信息编码(ASCII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的转换) 4.计算机硬件构成及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5.计算机病毒防治 【教学难点】 1.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时分配】 【教学导入】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微型计算机到笔记本再到现在流行的ipad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应用越来越广泛。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是有效学习和成功工作的基本技能。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软件系统的构成,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学过程】 1.1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本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重点: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数据与信息的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一、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Computer)全称: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最早的计算机 名称: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

初中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

时磊忖呎… [教学标题]第三篇文字处理软件WORD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Microsoft Office 2000组件;掌握Word的窗 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 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 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重点]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 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教学难点]在Word中进行文本编辑操作方法;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 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混排;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 法 [教学过程] 第七章WORD基本操作 第一节Office 2000组件 一、Microsoft Word2000 字处理软件 1、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文本文件,比如书信、备 忘录、商务计划、论文、研究报告等等; 2、文本中插入表格、图片集、图形等等。

时需Sr彳 二、Microsoft Excel2000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三、Microsoft Powerpoi nt2000 幻灯演示软件 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应用于教学、广告宣传等领域。 四、Microsoft Outlook 桌面信息管理系统 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约会、计划、任务等商务信息, 并可通过网络和小组其他人共享信息等 五、Microsoft Accessd2000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输入、组织 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查询、排序、搜索 生成报表 第二节Word窗口 一、窗口组成 二、命令的组成1、工具栏 (1)常用工具(P120) (2)工具栏的消隐和定制操作:视图/工具栏 2、主菜单 主要功能的介绍(P120) 3、快捷菜单操作:右击对象 4、联机帮助三、退出Word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基础知识教案

目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义 (1)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7)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9)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16)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 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差不多特征 (1)可行性。针对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算法,执行后能够得到中意的结果。 (2)确定性。每一条指令的含义明确,无二义性。同时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条执行路径,即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出相同的输出。

(3)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的时刻内完成。有两重含义,一是算法中的操作步骤为有限个,二是每个步骤都能在有限时刻内完成。 (4)拥有足够的情报。算法中各种运算总是要施加到各个运算对象上,而这些运算对象又可能具有某种初始状态,这确实是算法执行的起点或依据。因此,一个算法执行的结果总是与输入的初始数据有关,不同的输入将会有不同的结果输出。当输入不够或输入错误时,算法将无法执行或执行有错。一般讲来,当算法拥有足够的情报时,此算法才是有效的;而当提供的情报不够时,算法可能无效。 *:综上所述,所谓算法,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同时每一个规则差不多上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 3、算法复杂度要紧包括时刻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算法时刻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能够用执行算法的过程中所需差不多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 (2 1.2 数据结构的差不多概念 1

2、数据结构要紧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1)顺序存储。它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 2)链接存储。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 3)索引存储: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 *: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Word 文字处理 第一节创建文档 、新建、打开文档 启动Word2003 :○1单击常用工具栏〔新建〕按钮 ○2单击〔文件〕菜单中〔新建〕――右侧“新建文档”――选“空白文档” ○3快捷键〔Ctrl +N〕 二、页面设置 ○1直接用标尺进行页面设置 ○2在〔文件〕下的〔页面设置〕进行设置纸张大小、左右边距、上下边距以及纸张的打印方向 ○3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设计表格,而且页面是横排,在页面设计时要注意选择〔页面设置〕――〔页边距〕--预览〔应用于整篇文 档〕――选下拉式箭头{插入点之后} 三、文本输入 ○1 输入文字――输入法,在不会五笔操作的情况下,最好使用Pyjj ○2插入时间、日期。如:a.输入当年的年份,月日就会自动显示,按 {Enter}就自动生成当天的时间2007-8-2 。b. {插入}――{日期和时间}-点击自己需要的格式 即可。 c.如果时间需要随系统的更新,只需将第二种方式的 {自动更新}勾选上即可。 ○3插入数字:{插入}――{数字},输入自己需要的数字、再选自己需要的格式即可 ○4插入符号、特殊字符:{插入}――{符号},根据需要自选。 四、文本编辑 选择文本○1选定整个文件――〔Ctrl +A〕 ○2选定一部分――将鼠标放于始端,拖至末端即可 ○3不连续选择――选择一部分以后,按〔Ctrl 〕键,再接着选下一块文本编辑修改○1快捷键操作:〔Ctrl +C〕――复制 〔Ctrl+X〕――剪切

〔Ctrl +V 〕――粘贴 〔 Ctrl + Z 〕――撤销 〔Ctrl +Y 〕――重复上一次操作 〔 Delete 〕――删除 ○2 鼠标和键盘的结合操作:移动――选中――鼠标拖至目的地 复制――选中――〔 Ctrl 〕+鼠标拖动 ○3 右键快捷操作:点击右键选择复制、粘贴、剪切等 五、保存文档 ○1 {文件}――{保存}――选择保存路径――命名文件名称 ○2 〔Ctrl +S 〕也是保存文件 注意:经常保存的文件在同一路径下,但每次都需要一步一步操作时,可将你要保存 的文件夹设为默认路径。 {工具}――{选项}――{文件位置}――{确定} 第二节 格式化设置 一、 字符格式设置 字体、字号 :字体下拉――选择;字号下拉――选择(字号最大为 72 号字,需要更大时 直接在字号上输入自己需要的字号 字形 :在格式栏上有六个字母全是表示字形的。 加粗 、斜体、下划线、外加边框、底纹、 调节字符宽度 (按需要设置比例) 颜色:设置颜色―― 字体 颜色(格式栏 A )和底纹颜色(格式栏 ab ) 综合设置 :将自己需要修饰的文本选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字体对话框,根据需要字 形设置 二、 段落格式设置 对齐方式 :总共四种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左对齐、分散对齐 行距 :默认行距为 1.0,需改变时单击格式栏的行距按钮自行调剂 缩进量 :利用标尺进行设置或使用段落进行设置 综合设置 :利用段落――选中文本内容点击右键出现段落对话框,按照需要自行设置 三、 分栏 利用常用“工具栏”的分栏按钮进行设置,每栏的宽度根据需要用标尺即可进行调整 也可以使用格式下的分栏进行综合设置 四、 中文版式 j i āp īn y īn 需加拼音的中文版式――格式栏“带拼音的文”字; 带圈 或三角 等的设 置――格式栏“圈字” ○你 □你 △你 ◇你 ◇欢 ◇迎 ◇光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2(键盘鼠标操作)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2(键盘鼠标操作)

————————————————————————————————作者:————————————————————————————————日期: 2

授课教师:杜承蔚 第 3 页 共 7 页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 教学课题:键盘的基本功能和输入规则 教学目的:1.认识键盘上常用键并会运用 2.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3.掌握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2.鼠标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 应到: 实到: 请假: 班级: 应到: 实到: 请假: 二、安全提示 三、讲授新课 (一)键盘手指分布图 (二)键盘与鼠标的使用 1. 键盘的使用 标准的计算机键盘主要由字符键区、功能键区、方向键区、小键盘区和辅 助键区组成。

授课教师:杜承蔚 第 4 页 共 7 页 (1)字符键区: Tab 键:跳格键,在表格中按Tab 键,可以使光标沿单元格往前(右)一步一步地跳动。按“Shift+Tab”组合键则反向跳动;按“Ctrl+Tab”是复原。 Caps Lock 键:大写锁定键。 Shift 键:上档键,又称转换键。用以配合有上符的键盘输入上符键盘上的符号,还可以配合其他的键共同起作用,例如,Shift+F3是大小写转换;Shift+F5是使光标回到此前状态;按住Shift 键拖文本时是移动所选的文本;放光碟时,连 按数下shift 键,可以跳过自动播放;删除文件时,按shift 键可以不经过回收站直接删除。。按shift +F10可以代替鼠标右键;shift+空格,输入法全/半角切换等。 Ctrl 键:控制键。需要配合其他键或鼠标使用。有多种功能。例如Ctrl+s 是保存文件;Ctrl+V 是粘贴;Ctrl+A 是全选;Ctrl+=是把锁选定的字变为下标字;Ctrl+C 是调出保存24条信息的剪贴板;按住Ctrl 键拖动选定的文本时是复制等。 Alt 键:可选键。它需要和其他键配合使用来达到某一操作目的。例如,若同时按住Alt+ Ctrl+Del ,是打开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 Enter 键:回车键,也称确认键。 Space 键:空格键。按一下空格键,就会输入一个空格,光标也就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Backspace 键:后退格键。可以删除当前光标位置前的字符,并将光标向左移动一个位置。如果按Shift+Backspace 键,就是删除整个表格。 (2)功能键区 Esc 键:一般起退出或中止某个程序或某种操作的作用。 F1键:在Word 中按F1可以得到“Word 帮助”。 F2键:在Word 中,如果你选定了一组文本或图形,随后再按一下F2键,你想把这组文本或图形移到本文档的哪个位置,就把光标转移到哪里,再按一下Enter 键,移动就成功了。 F3键:在桌面或文件夹中按F3是打开“搜索文件和文件夹”的窗口。 F4键:在Word 中,是重复上一次操作。如果你按组合键“Alt+F4”,就是关闭这个窗口。 F5键:在Word 中,按F5可以调出“查找、替换和定位”对话框;在Web 页面,F5键用来刷新IE 或资源管理器中当前所在窗口的内容,Ctrl+F5是强制刷新。 F6键:在Word 中,用它来撤消F8的扩展选择功能。 F7键:在Word 中,按F7可以出现拼写和错误提示窗口。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计算机基础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期授课计划教师:

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三、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可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存储能力强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 (二)计算机的典型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的辅助功能(CAI、CAD、CAM) 5.计算机网络 6.人工智能 四、巩固新课: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教案首页

一、组织教学 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五大部件) 1.计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2、控制器:用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执行各条指令 3.存储器:用来保存各类程序和数据信息 4.输入设备: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供计算机处理 5.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转换成处界能够识别和使用的数字、文字等信息。(二)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原理 (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2.速度 3.存储系统容量 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单位,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位组成 位(Bit)字节(Byte)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提问:1MB容量能存储多少汉字? 4.可靠性 5.可维护性 6.性能价格比 (四)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 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CPU)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面大部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存储器 1)内存储器 RAM:随机存储器 ROM:只计存储器 2)外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带等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4)输出设备 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液晶显示器(LCD) 打印机 (5)总线:指系统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卓顶精文2019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

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学科计算机基础年级专一课题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具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2.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掌握各个逻辑部件性能指标和作用 教学 重点、难点1.冯·诺伊曼存储程序、程序控制原理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课 型新授课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计算机系统的启动,退出;(指导学生正确开关机) 机房使用规定; 上课要求; 作业完成; 一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引出(历史的了解) ●按计算机中使用的逻辑部件划分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是采用晶体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5)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 ●按应用划分 (1)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阶段 (2)微型计算机阶段 (3)计算机网络阶段 2.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巨型化(代表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 (2)微型化(代表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国民应用水平) (3)网络化 (4)智能化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 计算精度高 (3) 记忆力强 (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 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4. 计算机的应用(实例讲解) (1) 数值计算 (2) 数据及事务处理 (3) 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 (4) 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教育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ComputerAidedDesign )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ComputerAided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AidedTest )。 (5) 通讯与网络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1945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一个“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 (1) 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 将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3)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其工作原理的核心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 计算机硬件系统(举例讲解) (1) 运算器 (2) 控制器 (3) 存储器 (4) 输入设备 (5)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 2.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是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扩大计算机功能的各类程序、数据和有关文档的总称。 ? 程序(program )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指令或语句的有序集合。 ? 数据是程序处理的对象和处理的结果; ? 文档是描述程序操作及使用的有关资料。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 系统软件 ? ??????????????????????????????解释程序汇编系统语言处理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单用户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系统软件输入 设备 输出 设备 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控制流 数据流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

小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课教案

预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脑: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的名字叫ENIAC。 2、计算机也可以叫信息处理机,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 3、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 箱等部件组成。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4、键盘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显示器是最主要的输出设备。 5、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计算机的运行指令及数据资料。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6、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常用32MB、64MB、128MB等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可以存储的数据越多。内 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种。 7、外存储器常用的有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和U盘存储器(闪存),磁盘存储器又可以分为硬盘存储 器和软盘存储器。 8、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输入设备把信息输入主机,由主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整过过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六个字来概括。 9、CUP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计算机中的一切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计算机的性能与中央 处理器的型号有关。人们通常所说的486、奔腾Ⅲ、奔腾Ⅳ等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型号。 10、计算机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DOS、Windows、Linux等)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如WPS、Word、PowerPoint 等)。 11、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危害性等特点。 12、道德规范①不蓄意破坏和损伤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及资源。②不制造病毒程序。③不窃取别人的软件信息资源。④不擅自篡改他人计算机内的系统信息资源。⑤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过程中,不破译别 人的口令。⑥不使用和传播带病毒的软件。 13、信息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可传递性。 14、“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讯网络。 15、计算机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 ②数据处理(人口统计、档案管理、银行业务、情报检索、企业管理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 教学教案 第1章 课时内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及特点,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有 一个初步的认识;(2)针对计算机中的思维模式进行具体讲解;(3)详细介绍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以及不同数制,使学生掌握不同数制之间如何进行转换; (4)最后安排练习、思考与提高。 2、教学手段:(1)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针对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大致 介绍;(2)分小点讲解理论知识,具体细化到各指标类别。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学员可以查阅一些课外书籍,对于基础 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计算机在生活中带来了哪些作用? 2、八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三者之间如何进行转换?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 1.1计算机的发展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 1.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蓬勃 1.1.5 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 1.2.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1.2.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1.2.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 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 1.3 科学思维 1.3.1 实证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